苏州西山太湖大桥图文精解
- 格式:doc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1
钻天入地,高新区的大交通时代记者 丁云坐有轨电车1号线时,偶然发现可以近距离观看太湖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意外的收获。
太湖大道是苏州市东西方向的重要经济、旅游通道,也是高新区内部唯一一条贯穿东西的客运通道,同时承担高新区对接苏州市区快速路网体系的唯一快速通道。
随着苏州高新区西部地区快速发展,东西向交通流量越来越大。
近期,高新区有三条道路改造提升工程,或已进入施工,或尚处准备阶段。
除了太湖大道本身的提升改造,苏州中环北线西延、何山路西延,也都为有效缓解太湖大道交通压力,增加高新区区域内部间的相互联系,提升片区经济、旅游发展质量,改善生活品质;同时也融合苏州高新区与苏州其他区域间的紧密联系发展。
对高新区而言,至关重要。
太湖大道(建林路—锦峰路段)快速化改造项目影响:提升姑苏区、高新区枫桥板块与科技城核心片区的联系效率;提升高新区西部片区对外、整个高新区对外交通路线总长:涉及建设道路约5.34km,两座隧道,一处人行下穿通道预计完工:2019年春节前太湖大道与阳山东路、阳山西路的交叉口,高峰期车辆排队长度超过200米。
太湖大道是苏州市快速路网中内环北环西向延伸线,也是高新区与姑苏区间重要的通道。
科技城核心板块的迅速崛起,需要提升姑苏区、高新区枫桥板块与科技城核心片区的联系效率。
同时,区域对外交通主要通过天池山互通对接绕城高速,高速出入口就位于太湖大道与阳山东路交叉口西侧,平面交叉口服务水平低,影响同行效率。
目前,阳山东部新城、大阳山组团、科技城核心板块等城市框架已经形成,结成的高新区西片集居住、商业、办公、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需要快速便捷地与外部沟通,促进片区发展。
太湖大道城市旅游休闲带上,正需要一条路线串联起环太湖、大阳山和苏州乐园三大景区,成为连接主要旅客集散点、旅游交通的主要走廊,促进区域旅游开发。
同时改善沿线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沿线生活品质。
太湖大道(建林路—锦峰路段)快速化改造不但是苏州高新区交通网提升的重中之重,也刻不容缓。
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文本编制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时间:2003年9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第三章旅游规划第四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第五章保护培育规划第六章典型景观规划第七章游览设施规划第八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第九章植被规划第十章基础工程规划第十一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第十二章分期发展规划第十三章实施措施第二部分说明第一章规划背景一、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特点、组成二、西山景区在太湖风景名胜区中的地位三、以往规划编制情况及实施回顾四、本次规划编制背景五、本次规划总体思路第二章景区基本概况一、自然及资源条件二、历史沿革三、社会经济第三章景观资源概况与评价一、景观资源概况二、景观资源评价第四章规划指导思想与性质一、规划依据二、规划参考三、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四、规划范围和外围保护地带范围五、规划期限六、性质第五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一、总体布局二、景点规划第六章旅游规划一、景区旅游业发展背景分析二、景区旅游发展现状三、旅游市场开拓四、游览路线组织五、旅游环境容量第七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一、土地资源分析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三、土地利用原则四、土地利用分配五、景区用地平衡表第八章专项规划一、保护培育规划二、典型景观规划三、游览设施规划四、居民社会调控规划五、植被规划六、基础工程规划七、经济发展引导规划八、分期发展规划第九章实施措施第三部分图件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区域位置图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源评价与现状分析图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总图4、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观功能分析图5、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图6、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交通组织规划图7、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保护培育规划图8、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游览设施规划图9、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图10、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植被规划图1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图1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供电电信工程规划图1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分期发展规划图正文第一章总则第1条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以《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批复》为依据,是对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大纲的深化,是西山景区范围内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嘉兴人保之友俱乐部苏州西山太湖采摘自驾游路书二O一一年六月时间2011年6月25-26日天气及温度行进线路(嘉兴——西山)1、嘉兴市区驾驶路线:1) 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沿南湖大道行驶5.5公里,进入南湖口收费站2) 继续行驶1.1公里,朝苏州方向,向右转进入乍嘉苏高速2、乍嘉苏高速——苏州绕城高速1) 沿乍嘉苏高速行驶13.1公里,过王江径收费站(过路费15元)2) 继续沿乍嘉苏高速行驶40.1公里,朝上海/无锡/吴中/甪直出口,前往S58沪常高速(苏州绕城)3) 在交岔路口继续向左行进250米,前往S58沪常高速(苏州绕城高速)4) 继续向左行进180米,无锡、太湖出口转入S58沪常高速(苏州绕城高速)注:本路段较为复杂,如错过岔路口,没有走上苏州绕城高速,请在下一个吴中出口下高速,并重新上乍嘉苏高速即可转到苏州绕城高速。
5) 继续沿S58沪常高速(苏州绕城高速)行驶23公里路,在津桥从胥口/木渎/西山出口离开(过路费25 元).3、西山驾驶路线1) 离开高速出口,行驶190米,在香山河桥右转进入孙武路2) 沿孙武路行驶1.2公里,稍向左转进入胥香路3) 沿胥香路行驶1.1米,稍向右转进入环湖大道4) 沿环湖大道行驶5.3公里,稍向左转进入墅里路,达到高尔夫大酒店注:1、请各位车友在行进路程中遵守交通规则,打开双跳灯,遇到红灯或堵车等情况请耐心等候,并及时通过对讲机告知头车,头车将减缓行进速度,确保自驾游车队首尾相顾。
2、在过收费站时,为节约时间车友可以自己选择最快的收费通道,但通过收费站后,需依照车辆编号依次停放,以保持队形,统一出发。
3、如果在行进途中,发生错过路口而导致掉队的情况,请通过手机联系工作人员,我们将引导掉队的车友调整到正确路线,并派出工作车辆在约定地点作引导。
嘉兴市区驾驶路线乍嘉苏高速——苏州绕城西山下高速—酒店驾驶路线苏州西山苏州西山,又名洞庭西山,位于苏州古城西南40多公里的太湖之中,南北宽11公里,东西长15公里,面积79.8平方公里,是我国淡水湖泊中最大的岛屿。
画中名迹垂虹桥画中名迹垂虹桥汝悦来垂虹桥为吴江第一名胜,自北宋庆历八年兴建以来,利往吴淞,代有修葺,至今残桥尚存,而声名不减。
笔者浏览各种图录典籍,特别留心名画中的垂虹桥,凡有所见,必随手记录,数年来,知见自南宋至明季共有十帧,兹可为垂虹桥研究,提供图绘资料,以补充文献记录之不足,详述如下。
无款《长桥卧波图》无款《长桥卧波图》(图一),24厘米乘26.2厘米,绢本,设色画。
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十九册著录。
《长桥卧波图》曾收录由郑振铎、张珩、徐邦达编著的《宋人画册》,其中著录云:“此图原载《纨扇画册》(见《石渠宝笈初编》)。
无名氏作。
于尺幅之间,具无穷的深远之致,是南宋早期画院中的高手之作。
”为何定此图即为吴江长桥?原因有三,其一,形相符。
按乾隆《吴江县志》综合弘治、嘉靖、康熙吴江志书记述垂虹桥与垂虹亭:“宋庆历八年(1048),知县李问、尉王庭坚以木为之……元至元十二年,都元帅宁玉重建,下为八十五(木翁),大德八年,平章事阇里增置一十四(木翁),共九十九(木翁)。
”“垂虹亭在长桥上。
宋庆历八年,知县李问、尉王庭坚创建。
治平中,知县孙觉修。
”其二,名相符。
此图名为《长桥卧波图》,而吴江诸志皆载:“利往桥,一名垂虹桥,俗呼长桥。
”其三,境相符。
画右起,为一庭院,间以杂树。
后即垂虹桥,木构朱漆,约画三十八(木翁),桥两堍各树高杆两根。
中为垂虹亭,五屋聚拢成十字形。
桥上走马、行人匆匆。
桥后湖水万顷,客舟点点,远山隐隐。
桥左,有一寺院,中有佛塔,与乾隆《吴江县志》中所述宁境华严讲寺相同,其中特别记述道:“宋元祐四年(1089),里人姚得瑄施钱四十万缗,建浮屠七级,高十三丈,形方,故名方塔。
”长桥东,有寺有塔,此时此景者,唯有垂虹桥。
《长桥卧波图》可能是垂虹桥最早的画影。
沈周《垂虹暮色》此图系沈周《三吴集锦册》之一(图二),纵31.8厘米,横61.8厘米,纸本,水墨画。
《故宫书画图录》(台北)第二十二册著录。
园博大道新建工程一标K0+092.6三跨拱桥分项开工报告江苏东吴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园博大道新建工程项目部二零一五年三月十五日桥梁施工方案一、工程概述园博大道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总体呈东西走向,西起太湖度假区的环太湖大道,路线向东穿过柳舍村、石舍村、石塘村、在黄垆村西堍沿沙泥河向南,最终止于东山大道。
工程起点桩号为K0+000,终点桩号为K3+753,路线全长约3.8公里。
本项目为园博大道一标段,桩号为K0+092.60顺河堤桥,跨径16+20+16m,结构形式采用三跨实腹式拱桥,上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板拱桥,下部采用重力式墩台,承台桩基础。
二、工期要求计划工期:2015年3月18日~2015年8月20日。
三、质量要求竣工验收的质量评定:合格。
四、施工准备1、先搞好施工现场“三通一平”,并布置与既有公路接口处相关安全标识;2、各种必备的施工机械、工具、材料全部备齐,钢筋等材料全部抽检合格;3、建设好现场各临时设施:砂石料堆场、水池、工人住房、钢筋原材料及半成品与成品存储棚、联系好商品砼公司等;4、测量工程师对桥台位置进行精确放样。
下部结构施工方案、方法一、扩大基础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垫层浇注→测量定位→钢筋加工及安装→模板安装→砼浇筑→养护。
(一)扩大基础开挖:a、测量放样:用全站仪对扩大基础进行平面放样,放出上口开挖边线桩,边坡的放坡率按1:0.33。
为避免雨水冲坏坑壁,基坑下口开挖的大小满足基础施工的要求,渗水的土质,基底平面尺寸可适当加宽50cm~100cm,便于设置排水沟和安装模板,其它情况可放小加宽尺寸。
b、开挖作业方式以机械作业为主,采用反铲挖掘机配自卸汽车运输作业,辅以人工清槽。
挖掘机(反铲)斗容量根据上方量和运输车辆的配置选择 1.0立方米。
挖基坑土外运或远离基坑边缘卸土,以免塌方和影响施工。
c、基坑开挖采用连续施工,避免晾槽,,开挖前测定好该位置地面标高以确定基坑开挖深度。
西山导游词西山导游词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这句众所周知的话中提到的苏州,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古都”。
走进苏州,无论是大街还是小巷都弥漫着一股浓浓的古代韵味。
你瞧!马路边的电话亭、车站都是仿古建筑,一盏盏路灯更是千姿百态。
而我们今天要游览的西山,却是一个空气新鲜、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
西山座落在碧波荡漾的太湖中,周围围绕着车水马龙的西山镇。
别有一番风趣。
当我们的汽车驶进风景区的时候,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长得看不到边的大桥,听爸爸说,这是太湖大桥。
真是名不虚传哪!太湖大桥下面是风景秀丽宜人的太湖,太湖真大呀,一直从无锡到苏州!太阳光洒在湖面上,太湖就变得波光粼粼的,好像仙女在太湖里撒下了几千朵金色、银色的花朵,真美啊!太湖不仅风景秀丽,而且还物产丰富。
太湖里最有名的就数“太湖三白”了:银鱼、白鱼、白虾。
如果有机会去品尝一下,那鲜味一定让你百吃不厌!走过太湖大桥,我们就到了西山。
今天的天气格外晴朗,西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的,多么生机勃勃!爸爸开着车带我们绕着西山走一圈。
“你们快看!路边有石榴!”妈妈的叫声立刻把我的目光吸引了过去,呵呵!原来路边种着十几棵石榴树,小石榴们一个个红光满面。
你看那个又大又红的,多么像一个大灯笼呀!再看那个小巧玲珑的小石榴,好像一个小绣球。
有的石榴张开了笑脸,玛瑙般晶莹剔透的籽立刻露了出来。
一位老奶奶把石榴采下来让我们品尝,我小心地掰了一颗。
呵!真甜!刚放到嘴里,就有一股酸溜溜、甜津津的味道,酸酸甜甜,好吃极了!妈妈和外婆也赞不绝口。
离开了石榴树,我们看到了车水马龙的西山镇。
呵!这镇上的人民真幸福,又有美丽的太湖围绕,还有巍巍西山做伴,真有趣!西山镇虽然不大,但是人来人往。
卖橘子和石榴的摊位成群地摆在街上,路边,各种各样的农家饭店别有一番情趣!再往前走,就到了西山著名的景点—飘渺峰了!为什么叫它“飘渺峰”呢?呵呵,看了就知道了!飘渺峰在西山的最高峰上,从近处看,飘渺峰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在远处看,这位少女好像用薄薄的面纱把自己蒙了起来,所以有些若隐若现。
苏州古桥使用手册前言本文主要参考曹永康先生著《上海古桥保护研究》,感谢@下涯吴彦祖鼎力相助。
当我们提及苏州时,人们多引用杜荀鹤的“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与这位不算太知名的大诗人一样尴尬的,还有下句“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一直以来,苏州的古桥都像是“房间中的大象”,数量与质量均位全国前列,却往往会被被园林建筑的阴影所笼罩,存在着与其极不匹配的曝光度与知名度。
除宝带桥、灭渡桥等名桥,这座水城还存在许多默默无闻、却无可替代的“透明桥”。
随苏州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与郊镇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这些古桥的现状逐步恶化,年久失修与过度翻新屡见不鲜,仿佛真的很难寻到一个平衡点。
倘若能够引起更多有识之士关注苏州古桥、喜欢苏州古桥,我想情况一定能大幅改善,这也是本文写作的初衷。
那么,究竟该如何欣赏一座苏州的古桥呢?事实上,过去很少有系统介绍苏州地区古桥的专著或文献,多为图录或是针对某座古桥的研究。
笔者也非建筑专业科班出身,文中所作结论、绘图、汇总等仅一家之言,难免存在纰漏,还望读者海涵。
说回内容本身,受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苏州古桥以石梁桥与石拱桥为主,两者在结构上受力不同,可凭观察桥孔形状下判断。
本文先将分别介绍两者结构,再汇总它们共同存在的装饰特点与辅助建筑。
一.梁桥梁桥是我国古桥中最经典的类型,早在东汉晚期山东沂南县北寨墓群的画像石中就有出现。
因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而广泛分布。
▼@莎萝蔓蛇事实上,良渚时期苏州地区就已出现木梁桥的雏形——吴江龙南村落遗址(已回填)。
除此之外,苏州地区还有多座宋代梁桥遗存,它们几乎与清末民国时期的梁桥造型大同小异,梁桥的结构似乎千年来未曾有过大变动。
(一)以体量分类苏州地区的梁桥一般由桥台或桥墩承托桥梁,倘若我们以最直观的体量角度分类,梁桥可有两种形制:1.单跨梁桥如图所示,单跨梁桥在河道两侧分别设置桥台,由桥台承托桥梁。
有时在桥台内侧会模仿桥墩镶嵌石排柱和桥帽石,以巩固结构。
吴县太湖大桥的桥址和桥型的选择
洪国治;吴恒生
【期刊名称】《江苏交通工程》
【年(卷),期】1994(000)003
【总页数】4页(P35-38)
【作者】洪国治;吴恒生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48.124.2
【相关文献】
1.齐甘公路嫩江大桥桥址选择 [J], 凤军
2.京加公路嫩江县嫩江大桥桥址选择 [J], 于仁伟
3.齐白公路嫩江大桥桥址选择 [J], 祁秀云;齐林
4.松花江富锦大桥桥址选择试验研究 [J], 于广年;邢顺敬
5.依兰松花江大桥桥址方案的选择 [J], 李京子;李世萍;贾立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