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与大革命的失败
- 格式:ppt
- 大小:649.50 KB
- 文档页数:5
陈独秀、共产国际与大革命的失败卢.毅【摘 要】关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责任问题,长期以来众说纷纭。
不可否认,陈独秀确实犯了右倾错误,向国民党做出一系列妥协。
但深入分析,这些错误又是诸多因素造成的,特别是与共产国际的指挥有关。
在所谓“三次大让步”和大革命后期右倾的背后,其实都隐藏着共产国际与联共(布)的身影。
陈独秀对此曾有过抗争,但皆以失败告终。
而从当时共产国际对中共的控制来看,后者根本无法独立自主地确定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
因此,将大革命失败的责任完全或主要推到陈独秀和以其为首的中共中央身上,显然是不客观和不公正的。
【关键词】陈独秀;中共中央;共产国际;联共(布);大革命;右倾原因【中图分类号】K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570-(2018)03-0011-101927年,由于蒋介石“四一二”清党和汪精卫“七一五”分共,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大革命失败了。
这是中共在领导革命过程中遭遇的第一次严重挫折。
关于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责任问题,长期以来众说纷纭。
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前夕,斯大林就开始指责陈独秀和中共中央未能执行莫斯科的“正确指示”,“因为它不理解这些指示,或者是不想执行这些指示并欺骗共产国际执委会,或者是不善于执行这些指示”,而“我们的政策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唯一正确的政策”①。
与此同时,共产国际负责人布哈林也在《真理报》发表文章指出: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内“机会主义倾向最严重的领袖”,中国革命遇到严重挫折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未能遵照共产国际的指示行事,未能经受住“火的洗礼”②。
斯大林、布哈林的这些论断为追究大革命失败的责任定了调子,从而将陈独秀及其领导的中共中央推上了被告席。
但近年来随着共产国际与联共(布)档案资料的解密,这种说法明显暴露出许多漏洞。
本文拟着重围绕几个具体问题加以梳理,并运用相关史料作一番剖析。
一、陈独秀右倾错误的成因不可否认,陈独秀作为当时中共中央的最高领导者,确实犯了右倾错误,在一系列问题上对国民党妥协退让。
十年来大革命失败原因研究述评/郑国瑞《党的文献》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一直是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数十年来已形成丰硕的研究成果。
20世纪末有人就此问题进行过研究综述。
(参见房晓军:《大革命失败原因研究综述》,《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从那以后,由于新的历史文献不断挖掘,新的研究视角、研究思路不断开拓,又逐渐形成不少有分量、有深度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以前的观点和结论有印证,也有补充丰富,更有不少调整和修正。
本文即是对这些重要成果的梳理,以期对十余年来关于大革命失败原因研究的面貌有一个全面客观的展现。
一、关于共产国际与大革命失败1.关于共产国际指导思想中的苏联利益导向。
刘海霞、慕向斌指出,苏联利益导向下的共产国际政策和策略对中国大革命造成极大的危害。
(参见刘海霞、慕向斌:《苏联利益:共产国际在中国大革命中的隐形指挥棒》,《内蒙古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张希宁指出,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把“保卫苏联”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从而错误地分析了国民党的革命性,致使蒋介石、汪精卫篡夺了革命的领导权,导致大革命失败。
(参见张希宁:《1924-1927年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政策和策略失误的基本原因探析》,《东岳论丛》2001年第3期。
)宁小银补充指出,共产国际从苏联利益出发指导中国革命,造成苏联顾问对蒋介石的错误认识,这是造成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
(参见宁小银:《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对蒋介石的错误认识及策略产生的原因》,《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姚金果认为,共产国际和联共(布)基于苏联利益对中共的集权式领导严重弱化了中共的独立性,影响到党的正确决策的形成,从而导致中国大革命的失败。
(参见姚金果:《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共三者之间的组织关系》,《党的文献》2003年第5期。
)2.关于共产国际东方战略的缺陷。
姚金果认为,大革命失败的理论根源在于共产国际东方战略。
国民大革命失败原因的重新认识长沙市田家炳中学(东校) 胡献关于1923至1927年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中国大革命,几十年来,中国一直有一个定论:中国共产党由于在革命中推行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最后半年发展为投降主义路线”,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而斯大林、共产国际指导中国大革命的路线则“完全正确”。
但事实并非如此,从目前解密的有关资料看,陈独秀为首的中共领导不仅没有犯右倾错误,而且还存在着激进的“左”倾思想,为中共早期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大革命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联共(布)、共产国际的指导政策失误。
一、莫斯科指导中国革命苏联指导中国革命是从1920年4月维金斯基来华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开始的。
其目的首先是“我们在远东的总政策是立足于日美中三国利益冲突,要采取一切手段来加剧这种冲突”,其次才是支援中国革命,也就是说其指导中国革命的基点是苏联国家利益,那么当时苏联对华政策追求的国家利益是什么呢?是追求苏联远东边界线上的安全,在中国寻找一个与苏联“结盟”的政府,加剧日美中的冲突。
因为当时的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被帝国主义和各种反动派包围、封锁,处境十分孤立和困难。
本来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基点是国家利益,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我们不能容忍的是苏联名义上是帮助中国建立共产党,发展革命,而实际上只是把中共作为其与愿意跟它合作的中国政府或党派讨价还价的一个筹码而已。
他们蔑视中国共产党的独立党格,甚至为了追求苏联外交利益而损害中共和中国革命的利益直接导致大革命失败,而且还要嫁祸于人。
苏联为实现远东边界线上的安全,必须寻找一个可靠的与苏联“结盟”的政府。
1920--1923年期间苏联一直是一面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一面积极寻找盟友。
开始时直接做北京政府的工作,又一度想争取直系军阀吴佩孚,同时又对多年来一直要推翻北京政府而对苏联友好的孙中山寄予厚望。
直到1923年才全力以赴支持孙中山,后来又对在北方有实力威胁北京政府的冯玉祥和以后有实力北伐的蒋介石更是大力援助。
陈独秀的客观评价介绍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中共一大至五大期间党的最高领袖,后来在大革命中陈独秀被批为右倾主义,最后被开除党籍,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对陈独秀的客观评价,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陈独秀的客观评价介绍曾经人们因为陈独秀在大革命后期的右倾机会主义而否定了他的一生,但是时间和真相告诉了我们陈独秀是被右倾的,真正犯错的是当时苏联引导的共产国际。
陈独秀的一生都在反对,最早的时候和胡适之间的书信往来就是胡适对他的评价,所以两位虽然道路不通,但却是终生的知己。
从研究陈独秀的学者书中我们看到了陈独秀是那代知识分子救国的缩影,为了国家和民族他们又献身的精神,这是人格的高度,是值得我们赞扬的。
陈独秀的一生奉献了两个儿子的生命,将自己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革命,他在世的时候入狱四次,晚年生活贫困,最后在疾病中去世,活着的时候没有鲜花与掌声,而且成为自己同志的打击对象。
众矢之的,所以他很冤屈,大革命的失败他承担了全部的责任,但是事实上错误在苏联。
陈独秀的一生其实对中国的贡献是功大于过的,但是他遭受的打击却非常惨重。
陈独秀是中国真正的英雄人物,陈独秀贡献一有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二是领导了五四运动,三是创建了共产党。
但他的过错在与不得不执行共产国际的政策向国民党的让步,最后不能忍罪名而被开除党籍。
陈独秀的一生是爱国的,而且宁折不屈,为真理而奉献一切,对陈独秀的评价虽然现在还有很多人是负面,但是小编相信总会有一天,陈独秀头上那顶“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也会脱掉的,中国总会给与陈独秀一个公正合理的评价。
陈独秀嫖娼案是真的吗陈独秀在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的时候曾有一起嫖娼案,陈独秀好友胡适曾指责当时小报的报道和人们的传言都是无稽之谈,部分文界学者竟视之为真,真是奇怪。
嫖娼是陈独秀和夏元瑮都做的事情,但是将挖伤某妓之下体是人们借着私人行为对陈独秀的公然攻击。
陈独秀嫖娼是真的,但是挖伤妓女下体是假的。
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与陈独秀的责任(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陈独秀,第二次北伐,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大革命失败,大革命时期,右倾机会主义1925年至1927年中国大革命的失败,使跻身于新民主革命时间不长的中国共产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和创伤。
陈独秀作为党的第一任最高领导人,不管其所奉行的路线政策是自觉主动的还是被迫违心的,都逃脱不了应承担的领导责任,他因此被戴上“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离开了连任五届中共最高领导岗位。
由于种种原因,“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这个政治结论无人问津,延续至今已有70余年。
近几年来,随着苏联历史档案的解密,学者们发现过去所能见到的有关大革命的历史资料,并不是一个完全客观的、真实的全景画面,进而意识到在总结陈独秀右倾错误教训的同时,不能不深究共产国际对大革命失败的责任。
一个不愉快的开局建党初始,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关系一度比较紧张。
因为马林是按照共产国际的集中领导体制来指导中共工作的,经常指手划脚,所以陈独秀对马林的装腔作势态度很反感,他说:“苏俄党是苏俄党,中国党是中国党,各有各的国情、风尚。
我们犯不着去做共产国际的支部”。
可是,中共二大还是加入了共产国际,成为国际的一个支部,党的经费主要靠国际的资助。
这样一来,中共必须向共产国际定期交送工作计划和预算,领导机关的会议也要有马林参加。
其实,陈独秀不同意这样做,不愿意有这种监护关系,他曾对包惠僧说:“革命是我们自己的事,有人帮助固然好,没有人帮助我们还是要干,靠别人拿钱来革命是要不得的。
”这表明陈独秀是一个有独立自主精神的人。
马林来华不久,即向中国共产党提议,改变过去对国民党的排斥态度,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
起初,中共党内自上而下一致表示反对这一主张,1922年4月6日陈独秀致信共产国际东方部远东局局长维经斯基,申述了“共产党与国民党革命之宗旨及所据之基础不同”;“国民党联美国、联张作霖段祺瑞等政策和共产主义太不相容”;“广东北京上海长沙武昌各区同志对于国民党一事,均已开会议决绝对不赞成,在事实上亦已无加入之可能”等六项反对的理由。
大革命失败的标志是什么近代史上著名的国民革命运动,是指从1924年到1927年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一场漫长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大革命最终失败了,失败的标志是什么?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大革命失败的标志,希望对你有用!近代史上著名的国民革命运动,是指从1924年到1927年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一场漫长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与北伐战争并进,成为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它标志着近代中国告别了旧军阀执政的北洋政府时代,迎来了以“三民主义”为主导思想的国民政府时代,从此,中国的政治制度及文化思潮都产生了根本性转变。
那后来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七一五政变。
七一五政变因何成为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标志呢?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当时占国家执政党地位的国民党一直视共产党为心腹大患,缺乏信任,从而导致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被瓦解。
1927年7月15日,北伐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在此期间,国民党内原先采取的“联俄容共”方针发生动摇,国民政府内部就是否继续容纳共产党的问题产生意见分歧,随后,国民政府内部由于难以形成统一意见而分裂,形成蒋介石领导的南京及汪精卫领导的武汉两政府。
蒋介石的南京政府一贯坚持反共立场。
而武汉方面,虽然最初仍主张容共政策,然而不久之后即与共产党发生磨擦,加之西北军最高统帅冯玉祥等军事实力派人士提出“分共”的要求,汪精卫考虑再三后,终于在7月15日当天,在武汉召开会议,公开宣布停止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
这就是七一五政变的前因后果,亦为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标志。
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匆匆落下了帷幕。
怎样认识中共在国民大革命中的作用国民大革命是在中共正确的影响、推动和组织下进行的,中共的作用是通过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来表现的。
①在政治上,中共根据历史发展的进程提出了基本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口号。
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陈独秀所犯的错误源于共产国际错误指挥2012年10月10日来源:《文史参考》作者:李响对陈独秀重新评价,并不仅是为之平反,更是为了还原他的人性本色。
历史学者罗志田写道:陈独秀有“只注重我自己独立的思想”的特质,他不迁就任何人,他永远是他自己。
他一生用过38个名字,最喜欢的是“独秀”,好友汪孟邹说他这笔名取得太不客气了,陈回答说,“独秀”是他老家安庆的一座山名。
在电影《建党伟业》中,陈独秀的戏有20多场,仅次于毛泽东,而此前,以陈独秀为主要角色的影视作品十分鲜见。
扮演陈独秀的演员冯远征说:“我在拍《建党伟业》时重新认识他、靠近他、演绎他。
他是一个立场鲜明、非常有远见的人,一大召开前,他就说不能让共产国际介入,中国命运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在戏里写的很清楚。
”在中共党史上,对陈独秀的定位历经了几次剧烈变迁,他曾经是五四运动总司令、中共中央总书记,但1949年官方文献对陈独秀的评价是:机会主义的二次革命论、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托陈取消派、反共产国际、反党、反革命、汉奸、叛徒。
改革开放30年来,这9顶沉重的大帽子逐一被摘去,只剩“右倾机会主义”。
有学者认为,这顶帽子也应该摘掉,因为陈独秀所犯的种种错误,很大程度上是共产国际错误指挥造成的,大革命失败后又把责任强加在他身上。
对陈独秀重新评价,并不仅是为之平反,更是为了还原他的人性本色。
历史学者罗志田写道:陈独秀有“只注重我自己独立的思想”的特质,他不迁就任何人,他永远是他自己。
他一生用过38个名字,最喜欢的是“独秀”,好友汪孟邹说他这笔名取得太不客气了,陈独秀回答说,“独秀”是他老家安庆的一座山名。
不满马林包办行为,不出席中共一大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高举德赛大旗,成为“五四”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
胡适和陈独秀两位安徽人取代康有为和梁启超两位广东人,开启了“胡陈时代”。
在《建党伟业》中,陈独秀的演讲是重头戏。
如傅斯年所说,陈独秀“在思想上是胆子最大,分解力最透辟的人”,他特别擅长把学理的表述改为大众化的口号。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国民革命(1924--1927年),也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联合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任务的革命斗争。
大革命最终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希望对你有用!大革命失败的原因第一,反动力量大大超过了有组织的革命力量。
1927年初以来,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买办阶级和其他一切反动派联合起来,向革命力量进攻。
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以帝国主义为靠山,并和形形色色的反革命势力相勾结,残酷镇压革命势力。
这时,虽然广大工农群众是坚决拥护革命的,但有组织的力量太弱。
生气蓬勃的中国大革命就被葬送了。
帝国主义是扼杀这次大革命的元凶,蒋介石、汪精卫是断送这次大革命的千古罪人。
第二,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是使大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陈独秀坚持右倾投降主义路线,不努力扩大自己的队伍,而只依仗其暂时的同盟者国民党。
其结果是当国民党背叛革命时,使革命陷于失败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
实践证明,陈独秀的投降主义错误是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
,第三,这时的党还是幼年的党。
党组织有较大发展,但没有巩固;党员人数不少,但缺乏马列主义教育,有不少投机分子混入党内,没有清洗出去,党处于敌人和同盟者的阴谋诡计的包围中;党内出现了很多活动分子,但没有来得及造成中坚骨干。
这些都说明党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等一些根本问题上都没有经验,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还没有完整的、统一的了解,因此在革命的紧要关头,没有担当起巩固革命胜利的重任。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过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称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此战的具体经过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陈独秀的功与过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他举着五四运动的旗帜,也是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他的一生,对中国的革命有着数不清的贡献,但是在成立共产党的后期,他却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直接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几乎将共产党的命运推上绝路。
他身上有“右倾机会主义者”“右倾投降主义者”,乃至“汉奸”“叛徒”的名号。
陈独秀的历史,与中国近现代史,与中国共产党的命运曾一度紧密相连。
1918年12月陈独秀与李大钊等人创办了《每周评论》。
这期间,他以《新青年》、《每周评论》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
五四运动后期,陈独秀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开始向外界广泛宣传。
后来他前往上海,联系了共产国际组织,在其帮助下,陈独秀等人首先在上海成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同时与全国各地的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联系,发起成立了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并且成为了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重要负责人。
中共一大至五大期间,他还是党的最高领袖。
但是在大革命的后期,陈独秀偏离了革命道路,逐渐走向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道路。
在共产国际四大上,他放弃了各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这直接导致了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
在革命失败以后,陈独秀非但没有认真分析革命失败的教训,从中吸取经验,反而将目光转向“托派”,其革命思想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在他被中共开除党籍后,进一步参与“托派”组织的活动,并逐渐成为了党内“托派”的首领。
由于陈独秀的错误领导,早期的中国共产党经历的血的教训,导致了革命的失败。
但是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陈独秀第一个在中国的土地上举起了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不仅对中国现代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教育引导了整整一代人,还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传播者。
│202201三个历史决议对陈独秀的评价第一个历史决议是1945年4月20日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由于当时的同盟者国民党内的反动集团在一九二七年叛变了这个革命,由于当时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集团的联合力量过于强大,特别是由于在这次革命的最后一个时期内(约有半年时间),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发展为投降主义路线,在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拒绝执行共产国毛泽东同志和其他同志的正确意见,以至于当国民党叛变革命,向人民突然袭击的时候,党和人民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这次革命终于失败了。
”“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后,在党内曾经发生了‘左’、右倾的偏向。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小部分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的投降主义者,这时对于革命前途悲观失望,逐渐变成了取消主义者。
”该历史决议对陈独秀所犯错误定为“右倾投降主义”,把陈独秀定为“投降主义者”。
│2022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不顾以宋庆龄为杰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背叛了孙中山所决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政策,勾结帝国主义,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
党当时还比较幼稚,又处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致使革命在强大敌人的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已经发展到六万多党员的党只剩下了一万多党员。
”该历史决议对陈独秀的错误仍定为“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
第三个历史决议是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一九二七年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由于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发展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党和人民不能组织有效抵抗,致使大革命在强大的敌人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
”该历史决议把陈独秀所犯错误定为“右倾思想”并发展为“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陈独秀托派问题始末“八七会议”后从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领导岗位上撤下来的陈独秀,陷于一种十分复杂的心态。
他觉得心里有无穷的冤屈和蕴怒,他表现得十分消极。
他坚决不与中共新的临时中央领导班子合作,尤其对中共中央要求他去苏联“讨论中国革命问题”明确表示拒绝。
他对大革命的失败,有切肤之痛,当然也有自己的看法。
他对苏联和共产国际的路线,尤其是指导中国革命的方略与手段,不愿意再相信。
对“八七会议”对他的指责,他心中不服,他还坚决拒绝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中央派人屡屡动员劝说,他不为所动。
党内高层已经觉察到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及中共中央的关系破裂“只是时间问题”。
1929年5月爆发了中苏外交严重冲突的“中东路事件”,两个月后陈独秀就事件的本末、性质与动向以及中央的宣传方针向中央提出了批评性的建议。
以此为契机,或者说为裂口,陈独秀与中共中央的矛盾分歧和对抗公开化、明朗化,日趋激烈,互不相让,最后导致陈独秀与中国共产党的彻底决裂,并且在彻底决裂之后,一直厮缠在一起,口诛笔伐,斗争不已。
此间托洛茨基的思想纲领正一步步渗透进陈独秀的头脑,并在行动上顽固地、偏执地表现出与中共中央的严重对立。
1929年8月5日就在中东路事件引发的陈独秀与中共中央关于宣传策略的争论中,陈独秀扩大了论题,也扩大了事态。
他向中央写了一封全面涉及“中国革命问题”的15000字的长信,从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当前中央的政策路线、形势的估计与宣传、关于“民主”等12个方面阐述自己对当前中国革命问题的认识与思路。
1929年8月28日国际代表和中共中央代表约见陈独秀谈话,批评了他不应该轻率地、随意地发表和中央不同的意见,并提醒他:中央的政治路线并没有原则性的错误。
10月5日中共中央通过决议,明确提出“反对党内机会主义与托洛茨基反对派”,苏联的托洛茨基问题第一次直接与陈独秀的“反党小组织”活动挂上了钩,并且有了“托洛茨基———陈独秀取消主义”的新提法。
四次革命失败后的经验总结
四次革命的失败及其经验教训
四次革命失败的原因,从客观方面来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
从主观方面来说,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集团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大革命的意义
首先,大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其次,大革命教育和锻炼了各革命阶级,党领导的工农大众经受了革命的洗礼,提高了政治觉悟,为后来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开展奠定了群众基础。
再次,大革命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望,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发挥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对党成立以来,尤其是大革命时期的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地总结,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
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经过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也经过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解放战争时期,党和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新的实践经验,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系统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指出了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推荐文章
隋朝繁荣一时的原因热度: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热度:飞机失事都是什么原因热度:引发小孩自闭症的原因热度:关于近视发生的原因热度:
辛亥革命失败,最主要的标志是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
那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与教训,希望对您有用。
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①中国革命的发展,也有利于两党自身的发展。
②必须坚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方向,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
③必须充分发动和武装工农,使革命获得深厚的群众基础。
④在统一战线中,共产党人必须坚持自己的独立性,实现对革命的领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