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2 氮氧化物及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对空气的污染共22页
- 格式:ppt
- 大小:2.43 MB
- 文档页数:2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重要性质,实验探究由二氧化氮制硝酸的可能方法。
(2)熟悉氮在五种不同氧化物中的化合价。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硝酸的工业制法等研究工作,激发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2)了解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增强环保意识。
通过对汽车尾气的超标排放给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和对大气造成污染的调查,培养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培养对事物的分析要一分为二,辩证看待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增强环保意识难点:培养对事物的分析要一分为二,辩证看待的观念三、教学设计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
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造成的,而这种损害环境的行为又是同人类对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根据课程标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的要求,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气体,大气质量与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含量有关。
因此,在本章中,把这二者单独作为一节来学习。
本节从人们熟悉的空气质量日报提出相关的4个问题,然后教科书安排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二氧化硫的性质,第二部分是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性质,第三部分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本节内容编排有以下特点:1.主题明确本节的主题是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和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教科书从空气质量日报引出环境问题,最后教学内容落实到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给自然环境、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方法等。
总体的思路是先弄清楚有关污染物的性质,然后让学生了解引起大气污染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第2课时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大气的污染基础巩固1.现有以下几种措施,其中能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是()①对燃烧煤时产生的尾气进行除硫处理②少用原煤作燃料③燃煤时鼓入足量空气④开发清洁能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煤中含有一定量的硫,煤在燃烧时产生大量的SO2,这是酸雨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燃烧煤时产生的尾气进行除硫处理、开发清洁能源、少用原煤作燃料等可以减少酸雨的产生。
燃煤时鼓入足量空气只能促使煤燃烧得更彻底,不能减少SO2的排放量。
本题选C。
答案C2.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B.向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在燃烧时SO2最终生成CaSO3,可减少对大气的污染C.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有“催化转化器”,使有毒的CO和NO反应生成N2和CO2D.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废气中含大量CO2、SO2,造成大气污染,从而使雨水pH=5.6解析光导纤维主要材料为SiO2,A错误;B项中最终生成CaSO4,错误;CO2不形成酸雨,D错误。
答案C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O2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故NO2为酸性氧化物B.除去O2中混有的NO2,可将混合气体通过水,将NO2溶解C.NO2与溴蒸气的鉴别可用NaOH溶液,溶于NaOH溶液得无色溶液的是NO2,得橙色溶液的为溴蒸气D.NO2是大气污染物之一解析A项前后无因果关系,故A项错误;除去O2中混有的NO2,将混合气体通过水,NO2溶解的同时又生成新的杂质NO且NO又能与O2反应,故B项错误;NO2、溴蒸气分别与NaOH溶液作用均得无色溶液,所以NaOH溶液无法将NO2与溴蒸气区别开,C项错误。
答案D4.如图所示,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与气体B充分反应,打开夹子,发现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了。
则液体A和气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下列的()A.亚硫酸钠溶液、氯气B.水、二氧化氮C.水、一氧化氮D.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解析①中水沸腾说明①中气体压强减小,在C项中水与NO不反应,不能使气体压强减小。
第2课时氮的氧化物大气污染物[学习目标定位]认识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熟知氮的氧化物溶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道氮的氧化物(NO2)、硫的氧化物(SO2)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及防治措施。
一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1.两支大试管分别集满NO和NO2气体,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嗅闻它们的气味,比较它们密度的大小。
填写下表:2.置于空气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气体的颜色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O+O2===2NO2,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气体的方法是排水法收集。
3.对于二氧化氮溶于水的实验,按表中要求将其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填入下表空格内:归纳总结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1)二氧化氮溶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NO 2+H 2O===2HNO 3+NO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是1∶2。
(2)水吸收NO 2制硝酸的原理 3NO 2+H 2O===2HNO 3+NO ; 2NO +O 2===2NO 2;4NO 2+O 2+2H 2O===4HNO 3。
(3)二氧化氮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化学方程式是2NO 2+2NaOH===NaNO 2+NaNO 3+H 2O 。
1.最新的病毒学研究证实,一氧化氮对SARS 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
下列关于一氧化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气体B.常温常压下,一氧化氮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C.一氧化氮可由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得到D.一氧化氮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答案 C解析 NO 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常温常压下,NO 容易与氧气直接化合生成NO 2。
2.在一定条件下,将充满NO 2和O 2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体积为原混合气体体积的18,则原混合气体中NO 2和O 2的体积之比可能是( )①8∶1 ②7∶3 ③7∶1 ④4∶1 A.①② B.①③ C.②③D.②④答案 C解析 反应为4NO 2+O 2+2H 2O===4HNO 3,设原气体体积为8 L ,则剩余气体为1 L 。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二课时学习重点: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知识梳理:一、氮气、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1、氮气:N2占空气体积的左右,是一种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氮气在水里溶解度。
在通常情况下,N2与O2,但是在或的条件下,可以化合生成。
化学反应方程式:。
2、一氧化氮:NO是色,溶于水的毒气体。
在常温下很容易与空气中的O2化合生成NO2,化学方程式:。
【练习1】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A.H2B.CO2C.NOD.O23、二氧化氮⑴物理性质:NO2是色,有气味的毒气体,密度比空气,易,溶于水。
⑵化学性质:NO2溶于水生成和。
反应方程式:。
【思考】俗话说“雷雨发庄稼”,有哪些科学道理?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操作:a.将充满NO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里,发现,最后水充满整个试管容积的。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向试管中通入O2时,无色气体变为色气体,反应的方程式:。
随着O2的不断通入,气体的体积逐渐,液面不断,当通入的O2恰好完全反应时,水将充满整个试管。
发生的总反应是:。
二、SO2和NO2对大气的污染1、SO2和NO2的主要来源:的燃烧,尾气、硫酸厂、硝酸厂的尾气。
2、危害:⑴引起污染,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⑵溶于水形成。
3、防治措施:⑴工业废气在排入大气之前,必须回收处理;⑵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标准。
4、酸雨⑴pH 的降水称酸雨,主要是大气中的和溶于水造成的。
⑵形成原理:NO xSO(或⑶危害①直接破坏、、,使、酸化。
②加速建筑物、桥梁、工业设备、运输工具及电信电缆的腐蚀。
【练习】下列气体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N2B.NOC.NO2D.SO2三、有关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1、NO和NO2的混合气体:此混合气体溶于水的反应:3NO2+ H2O == 2HNO3+ NO,可利用气体体积变化差值进行计算。
V(剩余)=V(NO)原+31V(NO2)2、NO2和O2的混和气体:此混合气体溶于水的反应: NO2+ O2+ H2O == HNO33、NO和O2的混和气体:此混合气体溶于水的反应: NO + O2+ H2O == HNO34、NO2(标准状况)溶于水,溶液的浓度:烧瓶中充满VL NO2,溶于水所得溶液的体积为32V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