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马克思主义悲剧观浅析_雷峰塔_中悲剧人物白娘子
- 格式:pdf
- 大小:728.70 KB
- 文档页数:2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解读作者:邓苑如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23期摘; ; 要:《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白蛇传》的源头之一,却与现今主流的《白蛇传》故事情节迥然不同,这一差异使此话本富有较高的探讨价值。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受宋明理学新儒学的影响,构建出奇特的人物角色,并提出了影响至今的教化思想,前瞻性较高。
揭示其中的奥秘对认识《白娘子用镇雷峰塔》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 新儒学; ; 教化《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其流传和改编的版本不一,但多为:白娘子与许仙几经辗转相爱,法海骗许仙至金山寺,白娘子水漫金山救许仙,被法海镇于雷峰塔下,后其子祭塔,雷峰塔倒塌,终得救。
其实,《白蛇传》溯其源之一有明代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出自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与今流传的版本大不相同。
本文将从新儒学发展的时代背景、三大人物的另类角色定位及其前瞻性的教化意义对《白娘子永镇雷峰塔》[1]进行探讨。
一、新儒学的高明理学是明代社会的思想主流。
隋唐时期,尊道、礼佛、尊儒三教并行,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极大的挑战。
随后,不少诗人提出复兴儒学,在宋明时期形成了新儒学,新儒学融合了佛道思想,但更强调伦理道德,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君主统治。
概言之,新儒学是融合佛道思想,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抑制人的自然欲求的新思想,即“存天理,灭人欲”。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与今流传的《白蛇传》大不相同,许宣(许仙原型)与白娘子相遇相“爱”,但两人之间的爱情携带着功利性的私心,并非一段充满爱恋的感情,少有真情,却多猜疑。
许宣爱色,白娘子也只是“爱你杭州人生得好,又喜你恩情深重”,贯穿两人之间离合发展的是“佛道”一主线,许宣去保俶塔遇见白娘子,以及先后对白娘子的人妖身份感到怀疑、而后轻生、甚至捉拿白娘子等情节,都是得益于佛道之人的解惑和搭救。
可见,佛道教的色彩非常浓烈,已然成为两人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性结构重读冯版《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悲剧成因摘要:冯梦龙版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通过法海最后的忠告告知世人女色的邪恶力量。
然在美学的范畴中,美的事物本应发扬、是有价值的,为何冯梦龙却将这种美作为罪恶的根源。
弗洛伊德曾把人格结构分为三层:“本我”、“自我”和“超我”,精神分析学认为,潜意识的“本我”冲动乃是真正造物者,本文借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试图重读这部小说,揭示该小说悲剧结局的真正缘由。
关键词:人性结构本我自我超我关于白蛇传的故事流传很多版本,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叙述。
弗洛伊德指出,作家的创作过程既是一个白日梦的制造过程,在作者叙述的差异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爱恨倾向。
[1]笔者认为冯梦龙版《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站在许宣的角度来讲述的,作者在叙述两人初遇时便用“美色诱惑”来道出他们的一见钟情是因白娘子的谄媚,之后许宣是被白娘子花言巧语诱惑而产生灾难性后果,最终借法海之口“奉劝世人休爱色,爱色之人被色迷”[2]。
看的出冯梦龙是把许白二人的悲剧结局归罪于了白娘子。
到底谁该为这次的悲剧结局买单?人格中什么在推波助澜?现实中我们应如何规避这种悲剧?弗洛伊德在潜意识理论基础之上,提出人格结构说,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是一种混沌状态,一种沸腾的激情。
本我是在与身体直接接触中产生的,是从躯体活动过程中接受到的种种本能需求,并使这些需求在心理上表现出来。
这些本能使得本我精力充沛,但是本我没有组织,也没统一的意志,只有一种使本能需求按快乐原则得到满足的冲动。
[3]弗洛伊德看来,本我完全不懂什么是价值,善恶与道德。
本能时时在寻求出路发泄,这就是本我的全部内容。
[4]许宣在初见白素贞时便是这种本我淋漓尽致的表露,在小说中,许宣初遇白娘子便被其美貌吸引:二人在船上坐定后,“娘子把秋波频转,瞧着许宣。
许宣平生是个老实之人,见了此等如花似玉的美妇人,傍边又是个俊俏美女样的丫鬟,也不免动念。
”冯梦龙一再指出“许宣平生是个老实人”,平生许宣受社会道德的约束,自我在不断的战胜本我欲念冲动,当他遇到美人后便“不免动念”。
论《雷峰塔》里的中国古代神话意象《雷峰塔》是清代作家蒲松龄所著的小说,描写了唐朝僧人玄奘西天取经归来后,在南京雷峰塔发生一系列神秘事件的故事。
小说中融合了丰富的中国古代神话意象,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1. 白蛇传中的灵蛇在《雷峰塔》中,白娘子化身为一条灵蛇,为许仙医治疾病。
白蛇传中的白娘子也是一条灵蛇,被许仙放生后感激涕零,最终与许仙成婚。
白蛇传中的灵蛇形象,代表着人类对自然和命运的敬畏与感激。
2.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在《雷峰塔》中,孙悟空转世为龙王之女白素贞的儿子,帮助其克服困难。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也是一个重要的神话人物,他开创了新时代的英雄形象,象征着为人们制造出美好生活和欢乐的精神力量和智慧。
3. 《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良缘指的是好的婚配,而在小说《雷峰塔》中,雷峰塔下的神女为白素贞,因其美貌,得到了当地官员的青睐,并嫁给了财主许仙。
这种良缘的观念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根源——儒家思想,也可以在《红楼梦》中找到类似的表达。
4. 阴阳道神秘的力量在小说《雷峰塔》中,经常可以看到阴阳道士使用神秘的力量解决问题。
阴阳道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宗教道教,认为天地万物皆有阴阳之分,可以运用阴阳之力驱鬼神,预测命运,治病救人。
在中国文化中,阴阳道的传统一直存在着,并传承至今。
5. 佛教的西方极乐世界小说《雷峰塔》中,唐朝僧人玄奘西天取经,取回了佛经,被描绘为向人们带来真理和救赎的英雄。
同时,他与白素贞的爱情也象征着佛教所提倡的“慈悲为怀”的教义。
西方极乐世界是佛教中的一个概念,象征着一个没有苦难的乐土,也表达了佛教的信仰和追求。
总之,《雷峰塔》中的中国古代神话意象是非常丰富和多样的,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宗教的根本思想和信仰,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神秘而又美丽的文化遗产。
2从《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到《新白娘子传奇》——试论影视作品对古典文学的改编■杨 帆/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摘 要:白蛇传故事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有着悠久的形成发展历史,至冯梦龙《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基本定型。
后来随着传播需求的不断扩大,白蛇的故事以评话、说书、弹词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并逐渐演变成戏剧表演。
近几十年随着大众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白蛇的故事被改编成影像作品,以更广泛、快速、深入的方式在观众群中普及,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
本文旨在分析《新白娘子传奇》对《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改编并分析两部作品差异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新白娘子传奇》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影视文学对古典文学的改编一、前言2019年4月3日,新版《新白娘子传奇》在爱奇艺播出,将人们的视野重新拉回到这部民间集体创作的典型代表。
白蛇故事最早是以口口相传的形式不断发展成型的我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它深植于民间文化的土壤之中,是一个动态流变的故事。
在长期衍变过程中,白娘子的形象不断得到升华,从最初《李黄》、《西湖三塔记》中吸人精血、挖人心肝妖怪逐渐变成一位美丽多情、温婉贤淑、勇敢坚毅的人间女子。
故事在漫长的流传演变过程中,人物、情节、思想内蕴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至冯梦龙所编《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则基本定型。
在此之后,以此话本为基础的戏剧影视改编层出不穷,但以1992年赵雅芝版《新白娘子传奇》最为经典。
本文将对二者进行对比,以浅谈影视作品对古典文学的改编。
二、从《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到《新白娘子传奇》(一)时代主题与文化内涵的不同不同的历史时期赋予了白蛇传故事不同的时代内涵和社会责任,不同的社会现状和思想观念也让作品拥有了不同的时代主题与文化内涵。
在时代主题上,《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成书于明代,所以此话本更多是站在男权视角,传达的是警戒世人不要沉迷女色的思想。
在故事情节上,作品安排许宣两度因为白娘子而受到连累,所以他在后面找来法海无情地将白娘子压在雷峰塔下的情节变得理所应当且值得提倡与赞扬,作品借此来告诫世人不可沉迷女色,并安排法海收服白娘子这一情节来代表理性与正统取得了胜利。
浅析《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白娘子爱情悲剧的必然性孙胜琪
【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00)003
【摘要】明代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锋塔》融合了民间传说的精华,是中国蛇精故事的集大成之作。
故事中白娘子与许仙的人蛇之恋带有浓重的悲情色彩,这种悲情似乎存在逻辑上的必然性,究其原因还是要从人妖相恋的主体身份以及许仙爱情的利欲性来说。
【总页数】1页(P98-98)
【作者】孙胜琪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1
【相关文献】
1.浅析《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白娘子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J], 孙胜琪
2.白蛇渡扶桑——《蛇性之淫》与《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比较 [J], 鲁润秋;
3.《蛇性之淫》中的富子形象\r——与《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比较 [J], 赵云磊
4.《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解读 [J], 邓苑如
5.《蛇性之淫》中的富子形象——与《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比较 [J], 赵云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读后感引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一部讲述了白娘子与许仙之间爱情和白娘子与大恶魔之间势不两立的故事。
本书以神秘的雷峰塔为背景,揭示了他们之间的纠葛与抉择。
通过阅读这本小说,我深受震撼,也对人性的复杂和宿命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以下是我的读后感。
爱情的力量与挑战白娘子与许仙之间的爱情是整个故事的核心。
他们之间的感情无处不在,充满了纯真与温暖。
无论是许仙急救白娘子还是他们相拥而泣的场景,都让我感受到爱情的伟大力量。
同时,小说也展示了爱情面临的巨大挑战。
白娘子与大恶魔之间的对抗,以及许仙一直不知道白娘子真实身份的迷雾,让他们的爱情充满了荆棘。
神秘与宿命的交织雷峰塔的设计与故事情节的紧密联系,在小说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个神秘的地方,雷峰塔聚集了许多神仙和妖怪的力量。
然而,雷峰塔也成为了白娘子与大恶魔之间斗争的舞台。
故事的发展揭示了宿命与自由意志的激烈交战,白娘子和大恶魔都无法摆脱它们所承载的命运。
这种宿命感让故事更加引人入胜,也让我思考了人生的无常与个体的力量。
人物形象的生动与复杂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白娘子是一个坚强而善良的女子,她无私地付出,并为了保护许仙而勇敢地与大恶魔对抗。
许仙则是一个善良而普通的人,在爱情面前毫不犹豫地做出选择,他的形象让我重拾了对正直和真诚的信念。
而大恶魔的形象则复杂而曲折,他既有邪恶的一面,也有无奈和伤感的一面。
这些不同的人物形象丰富了整个故事,也展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对人生的思考通过阅读《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我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存在的意义。
小说中的人物每个人都经历了自己的成长和选择,他们在现实与幻想之间探索自己的价值。
同时,小说也告诉我们,人生中常常充满了艰难和困惑,但我们必须选择面对,勇敢追求我们内心的真实和美好。
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拥有自己的力量,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出路。
结语《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一部深情而激动人心的小说,通过其独特的情节和人物塑造,让我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神秘与宿命的交织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白娘子人物形象分析白娘子是汉族民间传说故事中一个广为流传的人物,她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不断进化与演变的故事中,从最初的一个蛇妖演变成一个血肉丰满的大胆追求爱情的女性,这其中的演变是与不同时代的历史背景息息相观的。
《白蛇记》中白衣美妇即是要人性命蛇妖!二个故事中,白娘子完全就是一个害人的蛇妖形象,幻化为漂亮女子引得男人垂涎之后同宿后取男人性命。
故事里妖气弥漫,男主人公都是以死亡为结局。
最初,白蛇的形象是恐怖害人的,人们都唯恐躲之不急。
最初的白娘子的人物形象是害人的妖怪,故事描写中蛇精都是以美色来诱惑男人。
远古时期,原始人普遍对死亡存在恐惧心理,面对死亡,他们手足无措,对活者与死者间所出现的差异也很惊奇。
白蛇记反映的是汉族文化圈内相当流行的精怪传说,蕴含的是极其丰富的精怪文化。
《西湖三塔记》故事是以奚宣赞的行踪与视点叙述的,此中白娘子的行径也非常令人觉得胆战心惊:专取活人的心肝下酒,并且来了新人换旧人,实在让人不寒而栗,更觉恐怖。
白蛇变幻的白衣娘子常在西湖上迷惑男子,害死了许多人命。
乌鸡和獭二妖也是这样。
她们后来被奚真人擒获,镇压于西湖中的三座石塔下。
这个故事更多程度还是让人感觉是一个鬼故事,剧情恐怖,白蛇害人!白蛇还是一个害人的妖怪。
但是在这个时期,化形为人是精怪与人交往至关重要的一步。
有了人形,才有了相见相识的机缘,才有了纠缠不清的恋情。
早期的白蛇传故事,是属于人与精怪婚恋的故事类型。
它反映了绚烂多彩的精怪文化。
在此描写的精怪是没有道德感.没有羞耻心.一切正直的人所遵循的生活秩序和奉行的准则,它都无法获得。
《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小说写的是南宋绍兴年间,南廊阁子库官员李仁内弟许宣做一药铺主管,一日祭祖回来,在雨中渡船上遇到一自称为白三班白殿直之妹及张氏遗孀的妇人(白娘子),白娘子见到许宣后春心荡漾,便演绎了借伞还伞等一系列的事件后,蛇精便要欲与书生许宣结为夫妇,又叫丫鬟小青(西湖青鱼精所变)赠银十两,殊不知此银为官府库银,被发现后,许宣被发配苏州,在苏州与蛇精相遇而结婚,后又因白娘子盗物累及许宣,再次发配至镇江,许白又于镇江相遇复合,法海识出此美女是蛇精,向许宣告知真相,经历诸多是非之后,许宣得知了白娘子即为蛇精,惊恐万分担心惧怕,便求法海收他做徒弟,在法海禅师的帮助下收压了蛇精青鱼精,于是白蛇被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
《雷峰塔》白娘子形象的历史演变及原因浅析中国古代文学史授课老师:沈如泉学生:付明雪学号:20093422申请分数:85分《雷峰塔》白娘子形象的历史演变及原因浅析提纲论文摘要:从古至今,爱情一直是民间传说的主题,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广为流传。
而《白蛇传》作为一部传奇人妖恋,在民间更是家喻户晓。
论文背景:在历代各版本的白蛇故事中,最为完整以及艺术成就最高的当属清代方成培所著的的戏剧《雷峰塔》(后人改名为《白蛇传》),其中塑造了一个优雅美丽,善良大方,聪明勇敢,敢于突破世俗的人妖禁忌,执着最求爱情的传奇女妖形象——白娘子。
清朝戏曲作家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是根据明末冯梦龙《警世通言》中《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故事以及一些零散的话本,传说改编而成的。
全剧共分为四卷,三十四出。
第一卷从《初山》《收青》到《订盟》,第二卷是《端阳》《求草》,第三卷有《谒禅》《水门》,第四卷从《断桥》到《祭塔》收尾。
《雷峰塔》故事的主线纲架自此大体完成。
而这出戏的本子,在乾隆南巡时被献上,因此有乾隆皇帝御览的招牌,使得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没有人不知道白蛇传的故事了。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在于探究白娘子形象的演变的原因,同时也对白蛇的形象进行阐释,从启蒙思想和市民文化兴起方面来探究白蛇传的变化。
研究方法:一.白娘子形象的历史演变一、蛇妖时期。
二、半人半妖时期。
三、妖仙的人化时期。
二.白娘子形象的转变原因关键词:白娘子、方成培、人仙化、启蒙思想、市民文化参考文献:《方成培及其<雷峰塔>传奇考》《从<雷峰塔>版本看白娘子形象嬗变》《方成培雷峰塔传奇中白娘子形象成因》《<白娘子永贞雷峰塔>人与蛇的悲情之恋》《从<西湖三塔记>到<白蛇传>》《白蛇传故事嬗变研究》《西湖三塔记》《李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研究现状:现在在中国知网上发表的关于《白蛇传》的研究作品有1398篇,关于戏剧作品《白蛇传》的研究的有243篇,关于白娘子形象演变的有4篇左右。
方培成《雷峰塔》中白娘子的人性悲剧-2019年文档资料方培成《雷峰塔》中白娘子的人性悲剧关于白蛇的神话故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
其故事的雏形是最早收录在明代洪?F《清平山堂话本》里的《西湖三塔记》,有较为完整的故事面貌是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中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作为戏剧最早可以追溯到明陈六龙所编的《雷峰记》传奇,而影响较大的是黄图的《雷峰塔传奇》,达到了“盛行吴越,直达燕赵”[1]的盛况。
后又经陈嘉言增补了一些场次编为“旧抄本”。
直到乾隆三十年,方培成才在前人的基础上编撰出了《雷峰塔》传奇。
比较这几个版本,方本的《雷峰塔》不管是在剧情上,还是在人物的塑造上,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尤其是在白娘子这一形象的塑造上,完全摆脱了前人给予的妖气,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美丽、多情、勇敢、坚贞不屈的与凡人有着一样品格的女性形象。
白娘子在追求自己理想爱情生活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人性复苏,女性意识也在其斗争的过程中慢慢显现,其人性的性格与品质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升华。
究其最终的悲剧结局也就蕴涵了深沉的意义。
一.内外美兼具的非凡魅力剧中白娘子具有非凡的美貌。
《订盟》一处开头,许宣所唱“少年佳人,可喜的庞儿占尽春,他眉湾新月秋波韵,脸霞红鬓挽乌云,一似广寒仙子将凡尘,款金莲香街不稳。
这相思何日勾清?害得我神魂不定。
”[2]在《远访》一出中,王敬溪也称赞白娘子:“他浑如仙子月中降。
”[3]此乃以男性的价值尺度来说明了白娘子的美丽不凡。
而作为女性的王妈妈见到白娘子也道:“哟,介一位标致娘娘。
”[4]由此观之白娘子的美貌确实打动人心,摄人魂魄。
在《楼诱》一出中,何员外更是“自见娇娘欲断肠,思量起尽如痴如狂”,“今幸逢娘子,如得珍宝,若能相从,死也甘心!顾什么廉耻行止?”“暂求欢胜同鸳帐”。
[5]这样一个见着白娘子便想入非非,骨软筋酥,欲火焚身的色鬼,更是进一步反衬出了白娘子出奇的美貌。
然而,外貌的美丽仅仅是女性美丽的一个部分。
一往情深的白娘子与渣男许仙:明清时期《白蛇传》居然是这样的明清时期的《白蛇传》,断桥和雷峰塔,见证的是不对等的爱情故事《白蛇传》是我国历史上经典的神话传说故事,也是影视改编的大IP。
大约从去年开始,《白蛇传》IP改编的影视剧迎来了一波新的高潮,先后有《天乩白蛇传》、《白蛇·缘起》以及刚刚完结的鞠婧祎版《新白娘子传奇》几部作品相继播出,据说今年下半年还有另一部《新白》上映。
除了近两年上映的《白蛇传》系列改编作品之外,上世纪90年代还有赵雅芝版《新白娘子传奇》和徐克的《青蛇》等作品。
这些影视作品,共同构成了我们熟知的白蛇故事的基本剧情,以及白娘子的基本人物形象。
赵雅芝版的经典《新白娘子传奇》然而,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神话IP,《白蛇传》里的人物形象实际上是在千余年的流传过程中不断变化的。
早期《白蛇传》从故事到人物形象都跟我们今天熟知的有很大差别。
这一变化的过程笔者之前也曾专门撰文介绍过。
而我们熟知的《新白娘子传奇》里的基本故事情节,实际上是到明清时期才大致定型的。
这个过程里最具代表性的两个作品,当推明代冯梦龙在《三言二拍》里收录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以及清代乾隆年间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
今天,咱就来跟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个故事。
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故事《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收录于明代小说集《三言二拍》,作者冯梦龙。
这个故事的基本情节,和我们现今熟悉的《白蛇传》已经非常接近了。
首先,从人物上说,白蛇故事的主要角色在这里都有出现,主角当然是白蛇妖白娘子和许宣(许仙的原型),主要的配角包括小青和法海以及许宣的姐姐、姐夫(李捕头)。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故事里,小青的真身是个成精的大青鱼,至于青蛇的形象,暂时还是没有的。
雷峰夕照也是西湖名景其次,故事的主要情节。
从情节上来说,《白蛇传》是一个因偶遇而产生的爱情悲剧故事,这个故事的内核在这时就已经具备了。
修行千年而化形的白娘子,在西湖边上遇到了在药房打工的许宣,然后就“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了。
白娘子人物形象分析白娘子是汉族民间传说故事中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在不同年代不同的版本都有所描述。
白娘子这个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自己色彩与形象魅力,不断进化与演变的故事与人物,从最初的一个害人的蛇精到后来故事中变得有情有义的一个大胆追求爱情的女人,使得人物形象越来越鲜活,越来越感动世人。
在白蛇记中,陇西李黄在长安市东,遇到一位身穿白色孝服的少妇,见其美貌而动心。
他频献殷勤,与白衣少妇“一住三日,饮乐无所不至”,最后化为一股血水,四日便离奇而死。
家人后来才得知白衣美妇原为蛇妖所变,原来少妇为“蛇妖”所变。
又一说凤翔节度李听的从子管,出门游玩黄昏后,方见一女子,素衣,年十六七,姿艳若神仙。
管自喜之心,所不能谕。
及出,已见人马在门外。
遂别而归。
至辰已间,脑裂而卒。
后查有大蛇蟠屈之迹。
乃伐其树,发掘,已失大蛇,但有小蛇数条,尽白,皆杀之而归。
此二个故事中,白衣娘子就是完全是一个害人的蛇妖形象,幻化为美女之后引得男人垂涎之后再同宿后再取男人性命。
妖气弥漫,男主人公的结局都很凄惨要么化为一滩血水,要么脑裂而卒。
在这个故事中,白蛇即为妖,变幻为美女,是为了吸引男人们上钩同宿后便取人性命。
最初,白蛇的形象是恐怖的,害人的,让人们都唯恐躲之不急。
故事描写中其中的蛇精只是以美色来诱惑男人,对于白娘子这个人物地雏形只是一个妖怪。
人物描写过程中,有着极大的反差:最初让人心动的女子,继尔是取人性命的妖怪,中间发生的只是一个序曲,结局都是同样的。
最初的白娘子的人物形象是害人的妖怪。
《西湖三塔记》记叙南宋临安府人士奚宣赞,清明游西湖时,将迷途女孩白卯奴带回家。
白的黑衣祖母来寻找,奚送她们回家,白的母亲白衣妇许身酬谢,同宿半月,白衣妇渐厌,欲取食其心,女孩白卯奴求情放了奚。
白娘子!流传多世的白娘子传奇一直被人们视为悲剧,而方成培收集整理的《雷峰塔》更是被人们评为十大悲剧之一!方成培的《雷峰塔》最突出的成就就在于它使主人公白娘子身上的妖怪气息和人情内涵达到了巧妙和谐的统一。
较为彻底地剔除了传说中的白娘子妖孽害人间的内容。
使白娘子成为一个善良美好的形象!那么,我们就可以猜想,是不是因为方成培对白娘子的重新塑造,才让它更为大众认可。
成为公认的悲剧呢?用鲁迅的话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当然,此悲剧非彼悲剧!于是,我们又想,白娘子故事,或者说《雷峰塔》的“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呢?这就要说戏剧了,戏剧要有强烈的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而我认为,《雷峰塔》的“有价值的东西”就是它那新奇大胆.尖锐鲜明的冲突艺术。
白娘子故事的戏剧冲突,在我看来,有三个!第一,人与妖的冲突,第二,正与邪的冲突,第三,情与法的冲突。
白娘子故事远远早于蒲松龄的《聊斋》,所以可以认为白娘子是开了人妖恋的先河。
而作为主人公的白娘子是妖。
是一条修炼千年成形的白蛇。
但这只妖却是戏剧正面一派。
而剧中对神仙,道士的塑造,有着很明显的反面倾向性。
这种正与邪的冲突往往更能强烈的表现人物。
奠定了它是一部悲剧的最主要的原因就体现在它的第三个冲突上。
情与法的冲突,或者说,情与佛的冲突!众所周知,佛门三戒,最在戒色。
但为什么在白娘子故事中,佛要介入白许两人的情事中呢?据方成培《雷峰塔》剧本第一出介绍说,许宣本是西方极乐世界里佛主敲打木鱼用的棒槌,因为因果轮回,下入凡间,经历世事。
而这因果轮回,就是与白娘子的一段因缘情结。
于是,情与佛的冲突,便从白许两人为主视角中展开。
剧中的佛门代言人法海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全剧就由他代表佛,来表现这一冲突。
而剧中的另一位女妖-----小青,也同样为灵魂人物,剧本中她强化了情与佛的冲突。
从传奇《雷峰塔》谈中国悲剧的特色
朱滢璇
【期刊名称】《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44)4
【摘要】在20世纪关于“悲剧”的探讨中,大多学者认为中国无悲剧。
但中国悲剧的存在乃是不证自明的事实,中国戏曲应有自己评判悲剧的标准。
清代方成培《雷峰塔》传奇是一部有代表性的中国悲剧。
就情节发展来说,作品写了普通人由顺境转入逆境的过程;就曲词表现来说,言情的曲子体现了悲剧的情感;就剧作效果来说,白娘子所面临的困境与压迫唤起了人们的同情和怜悯心理;就观众接受心理来说,中国观众对大团圆结局的期待反映出悲剧给人们带来的心灵创伤和震颤,从而产生了对美好结局的向往,这强化了悲剧色彩。
总之,《雷峰塔》传奇的悲剧性十分具有中国特色。
【总页数】5页(P73-77)
【作者】朱滢璇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人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37
【相关文献】
1.谈唐人传奇中爱情小说的悲剧气氛渲染
2.《雷峰塔》传奇的悲剧美
3.试论《雷峰塔传奇》与《哈姆莱特》的悲剧结局表现方式
4.英雄传奇小说英雄悲剧的二重性
——兼论中国文学悲剧意识的不平衡性5.从生存论角度谈莎士比亚悲剧和传奇剧的创作思想管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