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随便摸我》绘本阅读分享
- 格式:pdf
- 大小:40.52 KB
- 文档页数:4
不要随便摸我教案反思
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安全和身心健康。
最近,我带领孩子们学习了《不要随便摸我》这一课,目的是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身体,并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在课程准备阶段,我认真研读了教材,搜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并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进行了教学方案的设计。
在课程实施阶段,我采用了互动游戏、角色扮演、讲解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我保护的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的参与度非常高,他们很感兴趣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同时,我也注意到一些孩子比较羞涩,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这些孩子,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在课程结束后,我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反思。
我认为自己在讲解示范过程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语言不够简练明了、示范动作不够规范等。
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为孩子们服务。
总之,《不要随便摸我》这一课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幼儿园老师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成长环境。
不要随便摸我幼儿绘本故事
如今性侵揭露幼童的案例频繁曝出,成为必要从小教育孩子放性侵成为必要。
《不要随便摸我》这本幼儿绘本故事可以很好让孩子了解性侵犯。
幼儿绘本故事:《不要随便摸我》
文字/珊蒂·克雷文
绘图/茱蒂·柏斯玛翻译/刘敏
幼儿绘本故事:《不要随便摸我》
本书是以妈妈和吉米的入睡前聊天为载体,引入一个儿童如何防范性侵犯的焦点话题。
珊蒂·克雷文在该书的引言《写给父母和老师的信》中提到:“有调查表明,80%的中学生少年儿童性侵犯事件是由熟人所为,所以,只是对孩子们说‘要当心陌生人’是不够的。
”
故事结合儿童心理特征,对于几个儿童防范性侵犯提出几个关键步骤。
1、每个人身上有一些特别收纳的部分,就是文胸遮住的地方,除非有正当理由,比如妈妈给孩子洗澡、换尿布,医生和护士检查身体等,否则,不能允许任何人触摸那些地方。
2、当性侵犯发生时,必须大声说“住手!”,并且迅速离开。
3、某些时候,当身体感到恐惧不舒服,很可能出现是体内警报的报警系统在发出警报,鼓励孩子相信自己的直觉,及早寻求帮助。
4、不管发生什么事,一定要告诉大人。
5、告诉孩子,如果发生触摸环境问题,那一定不是孩子的错。
借用珊蒂·克雷文的一句话:“如果你的孩子可以乖乖地坐着听故事,你就可以和他一起再读这套书了。
”请不要错过任何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的。
《不要随便摸我》
是“学会爱自己”系列图画书中的一本,借由一个细腻的故事来教孩子学会避免受到性侵害,让孩子知道那些偷偷摸摸的、伴随着威逼利诱的触摸,是不正确的行为。
书中还给孩子讲了一旦遇到这种事情应该采取的措施。
这是一本每个孩子在年幼时都应该读的书。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都需要生活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中。
对孩子们来说“讨人喜欢”,“听话”似乎是他们要努力做到的。
但是,我们应当让孩子了解,有些大人用威胁和利诱的方式进行的行为是不对的,比如触摸。
如果真发生了这样的事,孩子们应该怎么办呢?当然应该立刻告诉他们信赖的大人。
大人们应该教孩子们坚决抗拒这种触摸行为。
要知道,那些不懂的反抗的小孩更容易成为性侵犯的受害者。
怎么交给孩子进行抗拒,怎么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意识呢?这本绘本作出了很好的回答。
中班安全教育:《别摸我》简介《别摸我》是中班安全教育课程中的一篇教育故事,主要通过讲述一个小女孩遇到陌生人要注意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并且与家长沟通及时防范儿童被猥亵的问题。
故事梗概小女孩小娟和她的同班同学一起放学,因为她住得比较远,所以剩下的同学都离开了。
这时,有个陌生男子向小娟走来,并称自己是小娟妈妈的朋友,要送她回家。
小娟非常聪明,立即意识到陌生人不是自己妈妈的朋友,拒绝跟他走,并且很快逃回家告诉自己的妈妈。
妈妈赞扬小娟的聪明,并且重申了指导小娟注意防范陌生人的重要性。
教育意义•指导孩子保护自己的安全。
告诉孩子面对危险或者陌生人时应该迅速意识到危险,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及时向附近大人求助。
•让孩子了解肢体边界。
告诉孩子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相应的界限,只有妈妈和爸爸才能和他们亲密接触,当陌生人超越了孩子的肢体边界,孩子要马上防范。
•与家长沟通,及时防范儿童被猥亵的问题。
小娟的行为能够得到妈妈的及时回应,家长的参与和沟通也是防范儿童被猥亵的重要举措之一。
教育策略在教育孩子的同时,遵循一些策略,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防范意识,并且使教育效果更优:一、提高警惕性要让孩子认识到世界上存在很多陌生人,而他们不一定是好人。
告诉孩子,在遇到陌生人时要有戒心,不能轻易相信,并且要尽快找到自己的亲人或者附近的大人求助。
二、采用生动的形象孩子们还很小,他们不能理解大人的话语,所以在进行防范教育时,要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让孩子很容易理解。
三、动手动脑教育孩子要实际行动,让孩子动手动脑,通过模拟情境,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如何处理陌生人的问题。
四、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技能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技能,在他们发现陌生人进入自己的肢体边界线时,他们能够及时向大人求助,而不是因为害怕而不止不知所措。
总结通过阅读《别摸我》这篇故事,我们了解到孩子安全保护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防范教育来帮助孩子形成自我保护的技能。
防范教育不仅是家庭和学校必须重视的问题,也是社会各个方面需要全面关注的问题。
中班安全教育《别摸我》引言在幼儿园里,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幼儿正处于生命成长发育的最关键阶段,他们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缺乏足够认知,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其中,对儿童进行反性侵教育和预防最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别摸我》这一作品在中班安全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
《别摸我》的作用1、创造安全教育氛围《别摸我》是一本有关身体防范、自我保护的绘本,适合在幼儿园等场所制作成故事绘本教育幼儿。
通过阅读《别摸我》,可以让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属于自己,不能被人侵犯,同时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对自我安全的思考和认识。
将该绘本纳入幼儿园安全教育故事类读物中,可以有效地构建一个安全的教育氛围,提升幼儿的个体保护意识,增强安全自我保护能力。
2、培养防范观念通过《别摸我》这一作品,幼儿可以学会识别和防范性侵,对于一些基础的安全知识和防范常识也能够加深理解。
幼儿通过理解绘本中的情节以及故事人物经历的事情,可以驱使他们内在深处的自我保护意识,并主张保护自己,避免和陌生人接触。
同时,更有利于幼儿形成逐步完整的自我保护体系,对儿童的身体和心灵安全产生重要的影响。
3、塑造良好价值观安全、健全的身体是健康成长的基础,有了良好的内在心态和基础安全防范意识,才能真正做到身心健康。
《别摸我》则可以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帮助儿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对安全的认识,通过教育幼儿,防止自己遭到侵害的同时,也切实塑造幼儿的良好人格,让他们成为弘扬公益、公正、合理的新一代。
通过绘本教育孩子的正确接触方式在生活中,有时我们难免会遇到陌生人,这时家长就需要教育孩子学会正确的接触方式,并学会说出拒绝的话。
《别摸我》这一作品,就是在教育孩子如何说“不”,以及如何使用身体语言表达拒绝的过程。
孩子在学习防范性侵时,父母也应该学习如何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防范性侵教育始终是一项长期而深入的工作,家长需要通过阅读、讲故事等形式理解孩子的安全需求,从而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安全思想和保护自己的能力。
绘本不要随便命令我读后感# 绘本《不要随便命令我》读后感篇一亲爱的朋友们,咱们今天聚在这儿,来聊聊那本超有料的绘本——《不要随便命令我》。
刚看到这绘本的名字,我心里就“咯噔”一下,心想这是要跟咱讲啥大道理呢?是要教咱怎么反抗那些“霸道总裁”式的命令,还是另有深意?就像打开一个神秘的宝盒,你不知道里面是闪闪发光的珠宝还是啥意想不到的东西。
绘本里的故事啊,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咱们生活中的好多场景。
我就想起我小时候,在学校里,总有那么几个“小头目”,老是对我们指手画脚,“去,给我把铅笔捡起来!”“快,帮我把作业拿过来!”那时候的我,就像一只可怜的小绵羊,只能乖乖听话。
这绘本里的主角是不是也和我当年一样,心里憋屈得很呢?也许吧,不过人家可比我有勇气,开始思考这命令背后的事儿。
咱们生活里,命令这东西可不少见。
在家里,爸妈可能会说:“赶紧把房间收拾了!”在单位,领导可能会来一句:“这个方案明天必须给我!”这绘本是不是在告诉我们,所有的命令都不合理呢?我觉得不是。
有些命令可能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成长,就像教练喊着“再跑一圈!”是为了让运动员更强壮。
但有些命令,可能就只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控制欲,就像那只乱指挥的“无头苍蝇”。
我曾经有个朋友,他就特别爱给人下命令。
有一次我们一起出去旅游,他一路上都在说:“走这边,去那个景点!”“先去吃饭,别管那个纪念品店!”我当时心里就有点不爽,我又不是你的小兵,凭啥都听你的?这绘本里的角色要是遇到我这情况,会不会直接和他“杠”上呢?还是会有更巧妙的办法?这绘本还让我想到,我们自己是不是有时候也在不知不觉中给别人下命令呢?比如对弟弟妹妹说:“把你的玩具给我!”对宠物说:“坐下,不准动!”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像绘本里倡导的那样,多一些尊重,少一些强硬的命令呢?这可真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就像在迷宫里找出口,你得好好琢磨琢磨。
所以啊,这本《不要随便命令我》绘本,就像一把小钥匙,打开了我们关于人际关系、尊重与被尊重的思考大门。
学会爱自己这套书有三本《不要随便摸我》、《不要随便亲我》
《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
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不要随便
摸我》这本书作者是文(美)珊蒂?克雷文图(美)茱蒂?柏斯玛。
《不要随便摸我》是教给孩子进行自我性保护的图书。
书中通过
一个儿童性侵犯的案例,教给孩子自己身体的哪些隐秘部位是任何人
都不能随意触摸的,以及遇到性侵犯这样的事情时该如何处理。
这本书曾获得杰明富兰克林亲子教养类奖,是美国很多家庭和学校对孩子进行性保护教育的教材。
这本书以妈妈给孩子讲故事的方式展开了对自我保护的教
育,比我们平时单纯性的说教更有用,孩子更加的容易理解。
尤其是
告诉孩子要懂得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说“不”,无论这个人有多大或者有多熟悉,只要是做了你不喜欢的事情你就可以勇敢的反抗,尽快的逃脱,回家要如实的和大人汇报。
我和诺诺阅读这本书时,,我选择了我读她听、边读边讨论的方式!
吉米和妈妈很喜欢在睡觉前聊聊天,聊有趣的、开心的事,或者
是无聊的傻事,也会讨论一些严肃的话题!
一天晚上,妈妈告诉吉米喜欢搔他的肚子、喜欢抱抱他最喜欢咬他的耳朵,说完就使劲搔吉米的痒痒,吉米大笑起来,边笑边喊不要!于是妈妈就停了下来,并且很严肃的和吉米讨论了令人讨厌的事和触
摸有关的话题,还讲了一个很沉重的故事:有一个小女孩儿,一天,
她外面玩,一个邻居叔叔走过来对她说:“你要不要到我家去看看刚出生的小猫咪呢?”
小女孩认识这个叔叔,又对刚出生的小猫咪很好奇,就跟着他回家了。
进了屋,小女孩左看右看,却没看到小猫咪。
她问叔叔:“小
猫咪在哪里呢?”
邻居叔叔说:如果你过来坐做在我的腿上,我就让你看那些小猫咪。
“
小女孩突然有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她说:“我想回家。
”但是,那个邻居叔叔竟然把手伸进了她的内裤里。
这时我就问诺诺,这时她回答:“我不知道。
”这时我就严肃的
告诉她:”如果真碰到这样的事情,你应该快点跑出去,跑到有人的
地方,他是大人,你肯定没他有力气,你能做到的就是快点跑!”
“哦!”
“我们继续看小女孩后来怎么了。
”
那个小女孩立刻逃出了门,她气也不敢喘地冲回家,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爸爸妈妈。
邻居叔叔对那个小女孩做的事是不对的,触犯了法律。
他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好让他记住这次教训,以后永远不再做
这种事。
听妈妈讲完故事,妈妈问吉米:在刚才的故事里,小女孩突然觉
得很不舒服,你记得吗?
妈妈告诉吉米:很多人在遇到危险时会有一些特别的反应,就好像身体里的报警系统发出了警报一样,比如突然觉得很紧张,或者肚子很不舒服,想吐。
所以,当身体内的报警系统起作用的时候,一定
要小心。
妈妈告诉吉米:一个人的身体,从头到脚都是属于自己一个人的,身体上的一些部位是特别私密的,就是你去游泳时穿泳衣遮住的地
方,除非有正当理由,否则,绝对不能允许别人触摸那些地方,当然,我们也不能随意触摸别人的隐私部位。
讲到这里,我就问诺诺;“什么地方别人是不能乱碰的?诺诺说
屁股。
”“对,所以你光着屁股到客厅拿纸擦屁股是不对的,应该
在拉小便之前把纸拿到厕所里。
”我还指着图片告诉她,女孩的上身也不能被别人触摸,你也不能随便去摸别人的。
特别是妈妈和你讲过的这几个部位。
人在有危险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感觉,可是有时候带给你们危险的有可能是大人,要对大人说不不是那么容易,和妈妈一起练习练习好吗?”
我要要诺诺练习大声说:“住手,我不喜欢这样做!”诺诺刚开
始觉得很好笑。
这时我就严肃的告诉她:一定要很大声很严厉的说,
让对方听到你的话吓得不敢再继续做你不喜欢的事情!
吉米妈妈告诉吉米:要说出制止对方行为的话来并不容易,以为小孩子总认为自己应该听大人的话。
可是,你要知道,有些大人的心
理可能并不健康,他们也会做错事。
所以,如果一个小孩子遇到了触
摸这样的问题,那绝对不是这个小孩子的错。
有时候,一些大人或大
孩子可能会诱骗小孩子去玩秘密的触摸游戏,这些游戏可能让小孩子很好奇,想要去尝试一下。
如果你碰到这种事,就算那些人要你保密,也不要因为怕大人生气或是怕被对方嘲笑儿不告诉大人。
我用同样的话告诉诺诺:当你觉得有危险的时候,一定要小心,
要赶快跑,有人要我玩触摸游戏,一定不能去,要告诉妈妈!”之后
又练习了好几次要大声又严肃的说:,住手,我不喜欢这样做!”
我相信如果每个孩子都学会自我保护,那么坏人就不会有那么多伤害孩子的机会!就象本书的作者珊蒂·克雷文所写:调查表明,80%的儿童性侵犯事件是有熟人所为,所以,只是对孩子说“要担心陌生人”是不够的。
教会我们的孩子大声说不!让我们的孩子远离伤害!
万一孩子告诉我们有人对他做了性侵犯的行为,我们该怎么办?
作者珊蒂·克雷文的建议如下:首先,你一定要相信孩子的话。
其次,你要让孩子明白:发生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他的错,把事情说出
来时正确的。
再次,千万不要让孩子和那个可能的性侵犯着当面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