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敏三极管的应用电路
- 格式:doc
- 大小:141.00 KB
- 文档页数:5
光耦开关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1. 应用背景光耦开关是一种能够实现电气信号与光信号之间转换的器件。
它由发光二极管(LED)和光敏三极管(光敏电阻)组成,通过控制LED的亮灭状态来实现对输出电路的开关控制。
由于光耦开关具有隔离电路的作用,能够有效地解决电路之间的电气隔离问题,因此在电子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应用过程光耦开关的典型应用电路如下图所示:该电路由光耦开关、负载电阻、输入电压源和输出负载组成。
当输入电压源施加在光耦开关的输入端时,如果输入电压大于光耦开关的触发电压,LED会被点亮,产生光信号。
光信号被光敏电阻接收后,会引起电阻值的变化,从而改变输出电路的电流或电压。
光耦开关的典型应用场景包括: 1. 电气隔离:光耦开关能够实现输入电路与输出电路之间的电气隔离,避免输入信号对输出电路产生干扰或损坏。
2. 开关控制:光耦开关可以作为一个开关,用来控制输出电路的开关状态。
当输入信号满足一定条件时,光耦开关会将输出电路连接或断开。
3. 信号传输:光耦开关可以将输入信号转换为光信号进行传输,光信号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等优点,适用于长距离信号传输场景。
3. 应用效果光耦开关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具有以下效果: 1. 电气隔离效果:光耦开关能够实现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的电气隔离,有效地避免了输入信号对输出电路的干扰,提高了电子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信号传输效果:光耦开关将输入信号转换为光信号进行传输,光信号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等优点,可以有效地解决长距离信号传输的问题。
3. 开关控制效果:光耦开关可以作为一个开关,用来控制输出电路的开关状态。
通过控制输入信号的变化,可以实现对输出电路的精确控制。
4. 光耦开关的其他应用除了上述典型应用场景外,光耦开关还可以在以下方面得到应用: 1. 电源控制:光耦开关可以用来控制电源的开关,实现对电源的远程控制和管理,提高电源的效率和可靠性。
高速光耦典型电路引言:光耦合器(Optocoupler)是一种能够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进行隔离的器件。
高速光耦典型电路是在高频率下工作的光耦合器电路,具有快速的响应速度和较高的带宽。
一、光耦合器的基本原理光耦合器由发光二极管(LED)和光敏电阻(光电二极管或光敏三极管)组成。
当输入端施加电压时,LED发出光信号,经过光耦合器内部的隔离层,然后被光敏电阻探测到,产生与输入信号相对应的电压输出。
二、高速光耦典型电路的组成高速光耦典型电路由光耦合器、电流放大器和输出级组成。
光耦合器负责将输入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电流放大器负责放大光电二极管的输出电流,输出级则将放大的电流转换为电压输出。
三、高速光耦典型电路的工作原理1. 输入信号驱动LED发光,LED的导通时间与输入信号的变化速度相对应。
2. 光敏电阻接收到LED发出的光信号,产生电流。
3. 电流放大器放大光敏电阻的输出电流,增加电流的幅度。
4. 输出级将放大的电流转换为电压输出。
四、高速光耦典型电路的特点1. 快速响应速度:高速光耦典型电路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能够适应高频率的工作环境。
2. 较高的带宽:由于采用了高速器件和优化的电路设计,高速光耦典型电路具有较高的带宽,能够传输更高频率的信号。
3. 电气隔离:光耦合器能够实现输入与输出之间的电气隔离,提高电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 抗干扰能力强:光耦合器能够有效隔离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的干扰,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五、高速光耦典型电路的应用领域1. 高速通信:高速光耦典型电路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系统中,用于光信号的调制、解调和隔离。
2. 高频电路:高速光耦典型电路适用于高频电路中的信号传输和隔离。
3. 工业自动化:高速光耦典型电路可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隔离和信号传输。
4. 医疗器械:高速光耦典型电路可应用于医疗器械中的隔离和信号处理。
结论:高速光耦典型电路是一种在高频率下工作的光耦合器电路,具有快速响应速度和较高的带宽。
光敏三极管经典电路
光敏三极管是一种常用于光电传感器中的元件,其内部结构与普通三极管类似,但其基区和集电区之间存在一层光敏材料,使其可以对光线的变化做出响应。
光敏三极管经典电路是指将光敏三极管与其他元件组合起来,用于测量光线的强度或检测光线的存在。
其中最常见的电路是基本放大电路和比较电路。
基本放大电路使用光敏三极管作为信号源,将其连接到一个共射极放大器中,通过调节电路的增益和偏置来达到期望的电压输出。
这种电路通常用于光电传感器和光电开关中,可以精确地测量光线的强度并作出响应。
比较电路则是将两个光敏三极管连接到一个比较器中,通过比较两个光敏三极管的电压信号来检测光线的存在与否。
这种电路常用于光电门和自动光控制系统中,可以实现对光线的自动检测和控制。
光敏三极管经典电路具有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稳定可靠等优点,在光电传感器、自动控制、光学通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 1 -。
光电阻、光敏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是电子领域中常见的光敏元件,它们在光控制电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光电阻又称光敏电阻,是一种导电材料,它的电阻值随光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光敏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则是半导体器件,它们能够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在本文中,我们将一起来探讨这三种光敏元件的电路符号及其应用。
1. 光电阻的电路符号是一个类似变阻器的图案,但在其中还有一个箭头指向光敏元件,表示这是一个受光控制的电阻元件。
光电阻常用于光敏电路中,如光控开关、光敏控制器等。
当光照强度增加时,光电阻的电阻值减小;当光照强度减小时,光电阻的电阻值增加。
这种特性使得光电阻在光控制电路中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2. 光敏二极管的电路符号类似于普通二极管,但在箭头处有一个光线的符号,表示这是一个受光控制的二极管。
光敏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器件,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内部光电效应。
当有光照射到光敏二极管时,它的导通电阻会明显减小,从而使得电路中的电流增大。
光敏二极管常用于光电传感器、光电开关等领域。
3. 光敏三极管的电路符号也类似于普通三极管,但在箭头处同样有一个光线的符号,表示这是一种受光控制的三极管。
光敏三极管也是一种能够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器件,它具有较高的光敏度和响应速度。
在实际电路中,光敏三极管常用于光电开关、光电传感器、光控制器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光电阻、光敏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常常需要与其他元件配合使用,以构成完整的光控制电路。
可以将光敏元件与运算放大器、比较器等元件结合起来,实现光控制电路对环境光强度的监测和控制。
光敏元件还可以与单片机或其他数字电路相连,实现数字化的光控制功能。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光电阻、光敏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的电路符号及其应用。
在现代电子技术中,光敏元件在光控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们为光控制电路的设计和实现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光敏元件及其在电子领域中的作用。
实验三光电三极管特性测试及其变换电路实验目的、学习掌握光电三极管的工作原理2、学习掌握光电三杨管的基本特性掌掘光电三极管特性测试的方法4、了解光电三极管的基本应用二、实验内容1、光电三极管光电流测试实验2、光电三极管伏安特性测试实验3、光电三极管光电特性测试实验4、光电三极管时间特性测试实验5、光电三极管光谱特性测试实验三、实验仪器1、光电器件和光电技术综合设计平台1台2、光源驱动模块1个3、负载模块1个1、光通路组件1套5、光电三极管及封装组件1套6、2#迭插头对(红色,50cm) 10根7、2#迭插头对(黑色,50cm) 10根8、示波器1台四、实验原理光电三极管与光电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工作原理都是基于内光电效应,和光敏电阻的差别仅在于光线照射在半导体PN结上,PN结参与了光电转换过程。
光敏三极管有两个PN结,因而可以获得电流增益,它比光敏二极管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其结构如图3-1 (a)所示。
当光敏三极管按图3-1 (b) 所示的电路连接时,它的集电结反向偏置,发射结正向偏置,无光照时仅有很小的穿透电流流过,当光线通过透明窗口照射集电结时,和光敏二极管的情况相似,将使流过集电结的反向电流增大,这就造成基区中正电荷的空穴的积累,发射区中的多数载流子(电子)将大量注人基区,由于基区很薄,只有一小部分从发射区注入的电子与基区的空穴复合,而大部分电子将穿过基区流向与电源正极相接的集电极,形成集电极电流。
这个过程与普通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相似,它使集电极电流是原始光电流的(1+B )倍。
这样集电极电流将随入射光照度的改变而更加明显地变化。
在光敏二极管的基础上,为了获得内增益,就利用了晶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用Ge 或Si单晶体制造NPN或PNP型光敏三极管。
其结构使用电路及等效电路如图4所示。
光敏三极管可以等效一个光电二极管与另一个-般晶体管基极和集电极并联:集电极基极产生的电流,输入到三极管的基极再放大。
光敏三级管工作原理光敏三级管是一种在电子领域中较为常见的器件,它能够在光的照射下发生电学特性的变化。
那么,这种器件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从材料、结构和工作原理三个方面进行解析。
材料光敏三极管主要由光敏材料、载流子注入材料和基板组成。
光敏材料通常为硒化铟或硫化铊,这些材料在其本身没有光照射时,处于半导体的失活状态。
当有光照射时,该材料会在器件中形成导电机会,以响应光源信号。
结构光敏三极管的结构和普通三极管类似,它由一个控制电极、一个发射电极和一个集电电极组成。
控制电极主要用于控制载流子注入,并从而控制整个器件的触发。
发射电极主要用于产生载流子,并将其注入光敏材料中。
集电电极主要用于收集载流子并输出信号。
工作原理当光敏三极管处于暗态时,电子从基板流入光敏材料中。
但是,光敏材料的光敏石不足以产生载流子,从而导致三极管的输出电流非常小。
当有光照射到光敏器件的时候,这些光子会激发出光敏材料中的电子,这些电子会成为晶体管中的载流子,并且具有足够的电能激发更多的电子。
在此过程中,光子的照射能够被转化成电流信号,由于光敏三级管的输出信号是以光照射的强度为反应依据的,因此它可以用于光强变化的检测与转换。
这样,光敏三极管就成为了光学传感器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电信传输领域中,光敏三极管也被广泛应用于光电转换,光网络通信接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另外,在一些电路中,还可以将光敏三级管与其他器件配合使用,以实现更好的信号放大和强化。
总结光敏三级管是一种重要的光学传感器,它能够将光照射转化为电流信号,并应用于多种领域。
其工作原理基于光敏材料的特性,当光照射到其中时,就会激发出电子,并在晶体管中产生载流子。
通过控制载流子注入等机制,光敏三极管就能够实现光信号的转换。
这种器件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85光电隔离电路485光电隔离电路是一种常用的电子电路,用于实现信号的隔离和传输。
它通过光电耦合器将输入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再通过光电耦合器将光信号转换成输出信号,实现输入和输出之间的电气隔离。
本文将详细介绍485光电隔离电路的原理、应用以及优缺点。
一、原理485光电隔离电路的核心是光电耦合器。
光电耦合器由发光二极管(LED)和光敏三极管(光电晶体管)组成。
当输入信号为高电平时,LED发出光信号,经过光耦合器的光敏三极管接收并转换成电信号,输出为高电平。
当输入信号为低电平时,LED不发光,光敏三极管不接收光信号,输出为低电平。
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输入和输出之间的电气隔离。
二、应用485光电隔离电路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
由于工业环境复杂,存在电磁干扰、地线干扰等问题,使用485光电隔离电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具体应用包括:1. RS485通信:485光电隔离电路可以用于RS485通信接口的隔离,避免信号串扰和地线干扰,提高通信稳定性和可靠性。
2. 信号隔离: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常常需要将信号隔离处理,以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485光电隔离电路可以将控制信号与被控信号隔离,防止高电压或高电流信号对被控设备造成损害。
3. 转换接口:485光电隔离电路可以实现不同电平或协议之间的信号转换,如TTL电平与RS485电平的转换,方便不同设备之间的连接和通信。
4. 电气隔离:485光电隔离电路可以实现输入和输出之间的电气隔离,避免接地干扰和电磁干扰对系统的影响,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优缺点485光电隔离电路具有以下优点:1. 高隔离性能:光电耦合器具有较高的隔离电压和隔离电阻,能够有效地隔离输入和输出信号,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2. 抗干扰能力强:光电耦合器可以抵抗电磁干扰、地线干扰等,保证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传输距离远:光信号传输距离较远,适用于需要远距离传输信号的场景。
4. 速度快:光信号的传输速度快,适用于高速通信和控制应用。
光敏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光敏三极管是一种能够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光电器件,它在光电传感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了解光敏三极管的工作原理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首先,光敏三极管是由光敏材料、基体和包封材料组成的。
光敏材料是光敏三极管的核心部件,它能够吸收光信号并产生电荷载流子。
基体则是光敏三极管的支撑结构,起到固定和支撑光敏材料的作用。
包封材料则是将光敏材料和基体封装在一起,保护光敏三极管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光敏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分为光生电流和光电导两个方面来说明。
首先,光生电流是光敏三极管最基本的工作原理之一。
当光线照射到光敏三极管的光敏材料上时,光子能量被光敏材料吸收,激发光敏材料内部的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产生电荷载流子。
这些电荷载流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会在光敏三极管的电极之间产生电流,这就是光生电流的产生原理。
其次,光电导是光敏三极管的另一个重要工作原理。
光敏三极管在光照射下,光敏材料的电导率会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光敏三极管的电阻值。
这种电导率的变化会导致光敏三极管的输出电压或电流发生相应的变化,实现了光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
总的来说,光敏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光敏材料对光信号的敏感特性,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通过光生电流和光电导这两种工作原理,光敏三极管可以实现对光信号的高效、快速的转换,广泛应用于光电传感、光通信、光测量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光敏三极管型号,并合理设计电路,以确保光敏三极管能够稳定、准确地工作。
总的来说,光敏三极管作为一种重要的光电器件,其工作原理的理解对于光电传感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光敏三极管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光敏三极管,提高光电传感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光耦的接法
在电子电路中,光耦是一种常用的光电器件,它由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光电晶体管)组成。
光耦的作用是实现光与电的相互转换,通常用于隔离输入输出信号、传输信号等应用。
光耦的接法对于电路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光耦接法以及其特点。
串联接法
串联接法是将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串联连接在一起的接法。
这种接法使得输入和输出信号可以通过光耦传递,同时实现信号的隔离。
串联接法在一些精密度要求较高、信号传输距离较短的场合中较为常见。
并联接法
并联接法是将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并联连接在一起的接法。
这种接法在一些特定情况下能够提高光耦的响应速度和灵敏度,适用于一些对信号要求较高的场合。
然而,由于并联接法可能导致一些信号干扰和耦合现象,因此在设计电路时需要谨慎选择。
共阴极接法
共阴极接法是一种常见的光耦接法,即将光耦的负极(阴极)连接在一起,而正极(阳极)分别连接到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接口上。
这种接法适用于一些需要共地连接的电路中,能够简化电路设计,降低电路复杂度。
共阳极接法
共阳极接法与共阴极接法相反,即将光耦的正极(阳极)连接在一起,而负极(阴极)分别连接到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接口上。
这种接法在一些需要共正极连接的电路中较为常见,能够简化接线和提高电路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光耦的接法在电子电路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的接法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在选择光耦接法时,需要根据电路要求、信号特性和性能需求来进行合理选择,
以实现最佳的电路性能和信号传输效果。
通过合理设计和应用光耦接法,可以有效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实现信号的精确传输和隔离。
光电三极管也称光敏三极管,它的电流受外部光照控制。
是一种半导体光电器件。
比光电二极管灵敏得多,光照集中电结附近区域。
利用雪崩倍增效应可获得具有内增益的半导体光电二极管(APD),而采用一般晶体管放大原理,可得到另一种具有电流内增益的光伏探测器,即光电三极管。
它的普通双极晶体管十分相似,都是由两个十分靠近的p-n结-------发射结和集电结构成,并均具有电流发大作用。
为了充分吸收光子,光电三极管则需要一个较大的受光面,所以,它的响应频率远低于光电二极管。
[1]2.1机构与工作原理光电三极管是一种相当于在基极和集电极之间接有光电二极管的普通三极管,因此,结构与一般晶体管类似,但也有其特殊地方。
如图2.1.1所示。
图中e.b.c分别表示光电三极管的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
正常工作时保证基极--集电极结(b—c结)为反偏正状态,并作为受光结(即基区为光照区)。
光电三极管通常有npn和pnp型两种结构。
常用的材料有硅和锗。
例如用硅材料制作的npn结构有3DU型,pnp型有3GU型。
采用硅的npn型光电三极管其暗电流比锗光电三极管小,且受温度变化影响小,所以得到了广泛应用。
[2]光电三极管的工作有两个过程,一是光电转换;二是光电流放大。
光电转换过程是在集---基结内进行,它与一般光电二极管相同。
[3]当集电极加上相对于发射极为正向电压而基极开路时(见图2.1.1(b)),则b--c结处于反向偏压状态。
无光照时,由于热激发而产生的少数载流子,电子从基极进入集电极,空穴则从集电极移向基极,在外电路中有电流(即暗电流)流过。
当光照射基区时,在该区产生电子---空穴对,光生电子在内电场作用下漂移到集电极,形成光电流,这一过程类似于光电二极管。
于此同时,空穴则留在基区,使基极的电位升高,发射极便有大量电子经基极流向集电极,总的集电极电流为IC=IP +βI P=(1+β)IP2.1.1图2.1.1光电三极管结构及工作原理(a)结构示意图(b)光电变换原理(c)电流放大作用式中β为共发射极电流放大倍数。
光耦继电器工作原理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光耦继电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路中,它是一种基于光电转换原理的电器元件。
光耦继电器主要由一个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光敏三极管组成,通过光的作用来控制一个独立的开关或继电器动作。
本文将介绍光耦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光耦继电器的基本结构光耦继电器的基本结构包括发光二极管(LED)和光敏三极管(光敏电阻器)两部分。
LED被称为光源,光敏三极管作为光电转换元件,用于检测LED发出的光信号并转化为电信号。
光耦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当LED端施加电压,LED发出的光照射到光敏三极管上时,光照射引发光敏三极管的感光效应,使光敏三极管处于导通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光敏三极管的输出电流会激活继电器的工作,从而使外部电路得以工作。
通过控制LED的通断,可以实现继电器的开关控制。
光耦继电器的特点1.隔离性强:光耦继电器通过光电转换实现输入输出的电气隔离,有效防止输入信号对输出端的干扰。
2.响应速度快:光信号传输速度快,使得光耦继电器的响应速度更快,适用于高速开关控制。
3.寿命长:LED和光敏三极管无机械运动部件,寿命较长,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光耦继电器的应用1.电力电子领域:在电力电子设备中,光耦继电器广泛应用于电源控制、变频器、逆变器等领域。
2.自动化领域: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光耦继电器可以实现信号隔离、触发控制等功能。
3.医疗设备:在医疗设备中,光耦继电器能够实现信号传输隔离,确保设备的安全及可靠性。
总结光耦继电器作为一种重要的光电转换元件,在现代电子技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工作原理简单、可靠,应用广泛。
我们期待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光耦继电器能够实现更多创新应用,为电子领域带来更多便利与效益。
光耦及三极管来驱动继电器经典设计电路模块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引言是文章的开篇,它需要向读者介绍本文所要探讨的主题,即光耦及三极管来驱动继电器经典设计电路模块。
在现代电子技术中,继电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组件,用于在不同电路之间进行电信号的传递和控制。
为了实现继电器的驱动,我们可采用多种方法,本文将重点介绍使用光耦和三极管来驱动继电器的经典设计电路模块。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详细介绍光耦驱动继电器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光耦作为一种光电耦合器件,能够将输入端的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并通过光电转换将其传递到输出端,从而实现继电器的驱动。
我们将深入探讨光耦驱动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并举例说明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具体应用。
而后,我们将详细介绍三极管驱动继电器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三极管作为一种常见的放大器件,能够对输入电信号进行放大和控制,从而实现对继电器的驱动。
我们将深入探讨三极管驱动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并举例说明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具体应用。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比分析光耦及三极管驱动继电器的优缺点,并给出总结。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了解到光耦及三极管在驱动继电器方面的经典设计电路模块,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提高电子电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总之,本文将深入介绍光耦及三极管驱动继电器的原理和应用场景,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经典设计电路模块,进而提升电子技术领域的实践能力。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下面将对每个部分的内容做介绍。
1. 引言引言部分主要对本文要讨论的主题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1.1 概述在这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光耦和三极管的基本概念,并说明它们在电子电路中驱动继电器上的重要作用。
同时也提及到了这两种器件的经典设计电路模块。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进行讲述。
首先,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重点讨论光耦驱动继电器的原理介绍和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场景。
光敏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简介及应用
光敏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是光电转换半导体器件,与光敏电阻器相比具有灵敏度高、高频性能好,可靠性好、体积小、使用方便等优。
一、光敏二极管
1.结构特点与符号
光敏二极管和普通二极管相比虽然都属于单向导电的非线性半导体器件,但在结构上有其特殊的地方。
光敏二极管使用时要反向接入电路中,即正极接电源负极,负极接电源正极。
2. 光电转换原理
根据PN结反向特性可知,在一定反向电压范围内,反向电流很小且处于饱和状态。
此时,如果无光照射PN结,则因本征激发产生的电子-空穴对数量有限,反向饱和电流保持不变,在光敏二极管中称为暗电流。
当有光照射PN结时,结内将产生附加的大量电子空穴对(称之为光生载流子),使流过PN结的电流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剧增,此时的反向电流称为光电流。
不同波长的光(兰光、红光、红外光)在光敏二极管的不同区域被吸收形成光电流。
被表面P型扩散层所吸收的主要是波长较短的兰光,在这一区域,因光照产生的光生载流子(电子),一旦漂移到耗尽层界面,
就会在结电场作用下,被拉向N区,形成部分光电流;彼长较长的红光,将透过P型层在耗尽层激发出电子一空穴对,这些新生的电子和空穴载流子也会在结电场作用下,分别到达N区和P区,形成光电流。
波长更长的红外光,将透过P型层和耗尽层,直接被N区吸收。
在N区内因光照产生的光生载流子(空穴)一旦漂移到耗尽区界面,就会在结电场作用下被拉向P区,形成光电流。
因此,光照射时,流过PN结的光电流应是三部分光电流之和。
二、光敏三极管
光敏三极管和普通三极管的结构相类似。
不同之处是光敏三极管必须有一个对光敏感的PN 结作为感光面,一般用集电结作为受光结,因此,光敏二极管实质上是一种相当于在基极和集电极之间接有光敏二极管的普通二极管。
其结构及符号如图Z0130所示。
三、光敏二极管的两种工作状态
光敏二极管又称光电二极管,它是一种光电转换器件,其基本原理是光照到P-N结上时,吸收光能并转变为电能。
它具有两种工作状态:
(1)当光敏二极管加上反向电压时,管子中的反向电流随着光照强度的改变而改变,光照强度越大,反向电流越大,大多数都工作在这种状态。
(2)光敏二极管上不加电压,利用P-N结在受光照时产生正向电压的原理,把它用作微型光电池。
这种工作状态,一般作光电检测器。
光敏二极管分有P-N结型、PIN结型、雪崩型和肖特基结型,其中用得最多的是P-N结型,
价格便宜。
光信号放大和开关电路
光敏三极管应用电路实例
实例1:光信号放大电路
图1光敏三极管应用电路-光信号放大电路实例2:光控开关电路
图2光敏三极管应用电路-光控开关电路
实例3:光控开关电路
图3光敏三极管应用电路-光控开关电路
光敏三极管3DU5的暗电阻(无光照射时的电阻)大于1兆欧,光电阻(有光照射时的电阻)约为2千欧。
开关管3DK7和3DK9共同作为光敏三极管3DU5的负载。
当3DU5上有光照射时,它被导通,从而在开关管3DK7的基极上产生信号,使3DK7处于工作状态;3DK7则给3DK9基极上加一信号使3DK9进入工作状态,并输出约25毫安的电流,使继电器K通电工作,即它的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导通。
当光敏管3DU5上无光照射时,电路被断开,3DK7、3DK9均不工作,也无电流输出,继电器不动作,即常闭触点导通,常开触点断开。
因此通过有无光照射到光敏管3DU5上即可控制继电器的工作状态,从而控制与继电器连接的工作电路。
实例4:光控语音报警电路
图4光敏三极管应用电路-光控语音报警电路
它由光控三极管和35语音集成电路两部分组成。
图中光敏三极管VT1和晶体三极管VT2,电阻R1、R2、R3和电容C1、C2等构成光控开关电路。
语音集成电路IC及三
极管VT3、电阻R4、R5等构成语音放大电路。
平常在光源照射下,VT1呈低阻状态,VT2饱和导通,IC触发端3脚得不到正触发脉冲而不工作,扬声器无声。
当VT1被物体遮挡时,便产生一负脉冲电压,并通过C1耦合到VT2的基极,导致VT2进入截止状态,IC获得一正触发脉冲而工作,输出音频信号通过VT3放大,推动扬声器发出声响。
声响内容可根据不同场合选择不同的语音电路来产生,例如高压电网或配电房等场所,可选用“高压重地,禁止人内”、“有电危险,请勿靠近”等语音集成电路
实例5:红外接收机电路
由一只能对调幅的红外敏感的光敏三极管VT1和一个三级高增益音频放大器组成的,该接收机的输出阻抗可以与当前的低阻头戴式耳机相匹配,接收效果好,使用方便,如下图五所示。
图5光敏三极管应用电路-红外接收机电路
实例6:红外检测器
红外检测器主要用于检测红外遥控发射装置是否正常工作。
红外检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
当红外遥控发射装置发出的红外光照射到光敏三极管VT1时,其内阻减小,驱动VT2导通,使发光二极管VD1随着人射光的节奏被点亮。
由于发光二极管VD1的亮度取决于照射到光敏三极管VT1的红外光的强度,因此,根据发光二极管VD1的发光亮度,可以估计出红外发射装置上的电池是否还可以继续使用。
图6光敏三极管应用电路-红外检测电路
实例7:烟雾报警器
烟雾报警器由红外发光管、光敏三极管构成的串联反馈感光电路,半导体管开关电路及集成报警电路等组成,如图所示。
当被监视的环境洁净无烟雾时,红外发光二极管VD1以预先调好的起始电流发光。
该红外光被光敏三极管VT1接收后其内阻减小,使得VD1和VT1 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增大,红外发光二极管VD1的发光强度相应增大,光敏三极管内阻进一步减小。
如此循环便形成了强烈的正反馈过程,直至使串联感光电路中的电流达到最大值,在R1上产生的压降经VD2使VT2导通,VT3 截止,报警电路不工作。
当被监视的环境中烟雾急骤增加时,空气中的透光性恶化,此时光敏三极管VT1接收到的光通量减小,其内阻增大,串联感光电路中的电流也随之减小,发光二极管VD1的发光强度也随之减弱。
如此循环便形成了负反馈的过程,使串联感光电路中的电流直至减小到起始电流值,R1上的电压也降到1.2V ,使VT2截止,VT3 导通,报警电路工作,发出报警信号。
C1是为防止短暂烟雾的干扰而设置的。
图7光敏三极管应用电路-烟雾报警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