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 李清照 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401.50 KB
- 文档页数:40
《醉花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及创作风格,理解《醉花阴》的思想内涵。
2、品味《醉花阴》的意境,赏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掌握诵读技巧,通过诵读感受词的韵律之美。
4、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中表达的相思之情,把握词的情感基调。
(2)赏析词中的意象,体会其营造的意境。
(3)掌握词的诵读技巧,感受词的韵律美。
2、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李清照在词中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2)引导学生体会词中独特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赏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古代文学的长河中,诗词犹如璀璨的明珠,闪耀着迷人的光芒。
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去领略她笔下的相思之苦和细腻情感。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李清照(1084 年 3 月 13 日—约 1155 年),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2、写作背景: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是李清照婚后思念丈夫赵明诚所作。
当时赵明诚在外为官,李清照独守空闺,在重阳节这天,她借赏菊饮酒来排遣寂寞和思念之情。
(三)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词的情感。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四)文本赏析1、上阕:“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1)“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明确:“薄雾浓云”描绘了阴沉的天气,烘托出一种压抑、愁苦的氛围,“愁永昼”直接点明了愁绪,白昼漫长,让人感觉时光难熬。
《醉花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及词作风格,体会其情感世界。
2、引导学生理解《醉花阴》的词意,感受词中描绘的意境。
3、培养学生赏析词作的能力,包括意象分析、情感把握、艺术手法等。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中重点词句的含义,把握词作的情感基调。
(2)分析词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如烘托、对比等。
2、教学难点(1)深入体会词人在词中表达的相思之苦和孤独寂寞之情。
(2)让学生能够将词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产生共鸣。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作的韵律之美,体会词人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词的创作背景、词句含义、艺术手法等知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意象、情感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作。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营造出古典文化的氛围。
(2)提问学生对李清照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醉花阴》。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包括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等。
(2)讲述李清照早期词作的风格特点,以及《醉花阴》的创作背景。
3、初读词作,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词的情感。
4、词句赏析(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分析“薄雾浓云”这一意象所营造的氛围,体会词人的愁苦心情。
讲解“瑞脑消金兽”这一细节描写所表现的时间流逝和词人的寂寞。
(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强调“又”字的含义,突出词人对时光流逝和佳节独处的感慨。
分析“凉”字的多重含义,既指身体的寒冷,也指内心的凄凉。
(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讲述“东篱”这一意象与陶渊明的关联,以及在此词中所表达的隐逸之情。
体会“把酒”这一动作所蕴含的借酒消愁之意。
分析“暗香盈袖”所营造的优美意境和词人的孤独之感。
李清照写这首词时,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李清照留在老家青州,李清照写这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给赵明诚,以寄相思。
其词语言清丽柔媚、委婉含蓄,营造了一种轻烟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时清新、寂静的意境,结尾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千古名句,值得品味。
教学过程:导入宋词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请同学们欣赏一首宋词的配乐演唱。
①歌词写的怎么样?(美)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共度这一次寻美之旅。
5min环节一:美之探源①谁给我们创造了这种美呢,让我们走近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婉约派女词人。
她的词在苏轼、柳永、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我用四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少有才名伉俪情深后期:中经丧乱晚景凄凉教师简要解释四个词语:少有才名: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伉俪情深:李清照十八岁嫁了礼部侍郎赵挺之幼子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
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赵明诚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地任职,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中经丧乱:1127年,金人南侵,李清照随丈夫南奔避难。
逃难中,赵、李辛苦收集的书画,家业大半被焚。
1129年,赵明诚病亡,李清照得病,又有“玉壶颁金”之谤,(一个叫张飞卿的学士拿着一把玉壶给赵明诚看,走的时候又把玉壶带走。
于是外界有风言风语说赵明诚用玉壶沟通金国。
李清照很担心,就想把收藏的金石献给皇帝。
后来却辗转到了一个姓李的将军手里).打击磨难纷至沓来。
《醉花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醉花阴》,使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品味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醉花阴》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2. 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词中意象的理解和意境的感悟。
2. 古典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让学生朗读《醉花阴》,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
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意象,如“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等,感悟作者的情感。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5. 总结:对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五、课后作业1. 背诵《醉花阴》。
2. 写一篇关于《醉花阴》的小论文,内容包括词的意境、作者的情感等。
3. 推荐阅读其他李清照的词作,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醉花阴》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2. 学生对李清照其他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3. 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七、教学准备1. 李清照的生平介绍资料。
2. 《醉花阴》的文本资料。
3. 古典文学鉴赏的相关资料。
八、教学资源1. 李清照的词集。
2. 相关的研究资料和论文。
3. 网络资源,如李清照的词作介绍和解读。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古代文化遗址,如宋代园林、古建筑等,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化的感受。
2. 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深入解读李清照的词作和古代词的发展。
3. 开展学生诗词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尝试创作古典诗词。
十、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023-11-01contents •醉花阴简介•醉花阴教学内容分析•醉花阴教学过程设计•醉花阴教学资源准备•醉花阴教学实施效果评估•醉花阴教学案例分析目录01醉花阴简介《醉花阴》这首词创作于李清照婚后,当时她与丈夫赵明诚分别,因为思念而作。
创作背景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发展,文人墨客辈出。
时代背景醉花阴的历史背景情感表达这首词表达了李清照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抒发了深沉的闺怨情怀。
文化价值作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醉花阴》展现了她在词创作上的才华和艺术魅力。
醉花阴的文化内涵艺术风格李清照的《醉花阴》以婉约、含蓄、细腻的笔触,表达了深沉的思念之情。
文学手法作者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法,如比喻、拟人、情景交融等,使作品富有诗意和感染力。
醉花阴的创作特点02醉花阴教学内容分析学生能够理解《醉花阴》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掌握词的基本知识和欣赏方法。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提高词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生能够感受到词的魅力,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03醉花阴的教学目标0201教学重点理解《醉花阴》的意境和情感,掌握词的基本知识和欣赏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词的情境,深刻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问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趣味性。
03醉花阴教学过程设计醉花阴的教学环节总结回顾学习内容,梳理知识点,强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拓展引入相关作品或文化现象,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兴趣。
分析从词句、意境、情感等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导入通过播放《醉花阴》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呈现展示《醉花阴》的图文,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作品。
醉花阴的教学步骤2. 展示《醉花阴》的图文,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3. 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词句、意境、情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