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 格式:doc
- 大小:38.01 KB
- 文档页数:8
200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A卷一、积累·运用(30分)1、请你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根据语境填出四字成语。
(4分)梦中的江南永远飞花曼舞,风絮低徊。
这样的景致多少是有些暧昧的,当流水(xié)着落花、轻絮,徐徐自城中流过,江南的空气便无端透着风月的(mí)香了。
那千年前的旧景象会穿越岁月的长河而来,这时,总见(比喻很有才学)的才子们在河边吟咏:“春城无处不飞花——”,而对岸总会有曼妙女子斜倚在(diāo)梁画栋的檐下,心不在焉地把玩着裙间的流苏,顾盼生姿地朝着河那边张望。
2、请你任选以下6个句子加以填空。
(12分)①、山回路转不见君,。
②、野芳发而幽香,。
③、吾视其辙乱,。
④、,不教胡马度阴山。
⑤、青箬笠,绿蓑衣,。
⑥、竹外桃花三两枝,。
⑦、,猿啼三声泪沾裳。
⑧、,直挂云帆济沧海。
3、用学过的古诗文填空。
(3分)①、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真如诸葛亮“ ,”的境遇一样。
②、夕阳西下,告别荷塘。
犹豫的脚步留恋的心。
依然徜徉于“ ”的夏之梦中。
4、仿照例句,请写一个句子:(3分)母爱是人生的一首歌:责备是低音,呵护是高音,牵挂思念是母爱的主旋律。
[提示:可以把知识、友谊、青春等作为写的对象]5、每一个会徽的后面都讲述着一个故事。
当你翻开这本画册,拥有悠久历史、光荣现在和灿烂未来的中国北京,正在把你拥抱。
在这个故事里充溢着中国北京的盛情和期盼;在这个会徽中记载着中国北京向世界做出的承诺。
这就是“舞动的北京”。
这就是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
左边是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印的剩余为红色),请你做下列题目:(4分)(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画面。
(2分)(2)、请描述该会徽所表达的含义(指出其中一点即可)。
(2分)6、名著阅读填空。
(4分)(1)、保尔·柯察金是前苏联作家写的长篇小说《》中的主人公,他的事迹鼓舞了我国千千万万的读者。
2005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含答案)一、语文知识积累及应用。
1.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填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⑴侵略者犯下的种种惨绝人huán 的暴行,永远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⑵还记得来路上枯藤野蔓的jī 绊吗?⑶阴霾弥漫的冬天是毫无生气的季节,是自然界的休眠和沉睡时期。
⑷小时候过了一段拮据的生活。
2.请增删或修改必要的词语和标点,使句子通顺连贯。
⑴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使我掌握了许多知识。
⑵不管外边下起了大雨,但是他们还是按照约定一起去图书馆了。
⑶龙山文化是因1928年在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发现继仰韶文化之后在黄河下游发展起来的。
3.默写填空。
⑴云横秦岭家何在?。
⑵,悠然见南山。
⑶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其实意在干涉别国内政,这正应了《醉翁亭记》中的一句话:,。
⑷纵观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人生历程,可以发现他们无不胸怀大志,以王下为己任,,,终成就伟业,青史留名。
(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名言填空)4.仿写句子。
⑴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 ,弃之可惜”,下联是“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请你把中学生都很熟悉的一首诗中的有关语句作适当删减填入上联,使之构成对偶句式。
⑵根据示例仿写句子。
我们多么热爱那些优美的文字啊!屈原的恣肆,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我们多么热爱那些优美的文字啊!,,。
二、阅读下面散文,然后做题。
春草散章杨林雪连篇累牍,风之笔蘸着水之墨,春草将她绿色的文字刻于春天的大地上。
冬雪渐消,湿润的泥沼里,草种子就潜心于构思了。
春天的诠释在她的横叶竖茎里悄悄拱出地面。
或章,或篇,或段,或句,写满山坡,写满原野,写满堤边岸头,写满水泽沟壑,甚至写满农家小院的墙头和屋檐——春草任性,最得意于写她的随笔。
旷野上,树林忙着做插画,野花赶着绣彩图,春天漫延漫生,更行更远,没有谁能阻得住她行路的脚丫。
而鸟在空中配着它的画外音,解说给匆忙行走的云听。
雏鸡最先啄开蛋壳,雏鸭也被惊醒,纷纷睁开眼睛来读春天。
2005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卷面书写(4分)本题不需专门作答,你只要在答题时做到书写认真、卷面整洁,就可轻松得分。
第一部分:基础整合(12分) (2分)祖国统一是华夏儿女的s ù愿,而陈水扁却倒行逆施,妄图分裂祖国。
他抛出“一边一国”的mi ù论,混xi áo y īng ,深恶痛疾。
2、成语运用没有错误的一项( )(2分) A 、南京大屠杀是有口皆碑的历史事实。
B 、虽然生活条件很艰苦,但他不以为然,仍一心扑在工作上。
C 、校园电视台的几个节目办得绘声绘色,很有水平。
D 、侥幸走出对伊开战阴影,英国首相布莱尔踌躇满志谋求三连任。
3、语言表达不恰当的一项( )(2分)A 、文章写得有味无味是由一个人的思想认识、艺术修养的高低决定的。
B 、四月的南京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连战率台湾国民党大陆访问团虔诚拜谒中山陵。
C 、深入开展“纪律与自由”大讨论,使同学们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
D 、日本右翼势力无时无刻不在利用“钓鱼岛”、“教科书”等问题大做反华文章。
4、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2分)苦难的残疾人告诉我:“命运给了你一条崎岖不平的路, ;给你一个碗, ;给了你永恒的夜晚, 。
学会珍惜吧!它比什么都珍贵。
” A 、你却要寻找丰盛的食品;你却要开垦美丽的草坪;你却要寻找温暖的阳光 B 、你却要开垦美丽的草坪;你却要寻找丰盛的食品;你却要寻找温暖的阳光 C 、你却要寻找温暖的阳光;你却要寻找丰盛的食品;你却要开垦美丽的草坪 D 、你却要开垦美丽的草坪;你却要寻找温暖的阳光;你却要寻找丰盛的食品 5、请分别写出跟诸葛亮有关的一句古诗词名句、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
(2分) 古诗词名句: 故事: 6、鲁迅在读私塾时,曾在桌子角上刻了一个“早”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思考一切”,请你为自己写一个座右铭。
2005年语文中考模拟题(二)一、积累运用(共1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坚韧.(rèn) 星宿.(sù) 挑拨离间.(jiàn) 并行不悖.(bè)B.赡养(shàn) 颓.然(tuí) 深恶.痛疾(wù) 麻痹.大意(pì)C.缄.默(jiān) 玷.污(diàn) 坦荡如砥.(di) 随声附和.(huò)D.麾.下(huì) 对峙.(zhì) 相形见绌.(chù) 讳.疾忌医(huì)2,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2分)不记其数仗义执言销声匿迹挺而走险3.依次填入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2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一次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历史性深刻变革。
这次变革要求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会办事,学会健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知、情、意、行和谐统一,最终实现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目的。
A.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B.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创造C.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学会审美D.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审美4.分别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各写一句,要求语意相关,句式整齐。
(4分)拥有是美丽的,但不要因为失去而黯淡了自己的生命。
失去了太阳,你还会有星光的照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设想,屈原不失去生活的优裕和舒适,怎么会诞生《离骚》这样灿烂的篇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下文的行文脉络(作者的思维流向),给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话。
2005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第一部分(20分)1.听《输赢的辩证法》朗读录音两遍,完成①—③题①凡凡的优点是,她的缺点是。
②“我”对凡凡进行了怎样的“冷处理”?选写两种。
③短文最后说“凡凡更受孩子们喜欢了”的原因是什么?2.与所示读音相同的一项是()(2分)A.豁(huò)豁亮豁口豁达B.什(shěng)什么什锦家什C.恶(wù)厌恶憎恶深恶痛绝D.菌(jūn)细菌菌体菌子3.修改下面的病句。
(4分)①参加这次竞赛的都是共青团员和中学生。
②班委会建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的班级管理制度。
4.按要求用原文填写(6分)①《马说》中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
②《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点明报国之志的诗句是。
③《醉花阴·薄雾浓云》中的千古名句是。
④《山坡羊·潼关怀古》体现词的主旨的句子是。
⑤《无题》中的千古名句是。
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是。
5.三位读书人凑在一块聊读书。
甲说:“读书好。
”乙说“好读书。
”丙说:“读好书。
”请问他们各自说的意思是什么?(3分)答:甲:乙:丙:第二部分(50分)(一)(15分)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匀。
公将鼓之。
判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200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0分)2、下面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2分)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着。
..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A酝酿..(mài lòng)..(yùn lìang )B卖弄C宛转..(yìng hè)..(wăn zhuăn) D应和3、读下面一则手机短信,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没有错的错别字:植树造零勤捞致富得财兼币检查宴收大力支吃⑴把这些短语中的错别字改正过来。
(4分)⑵为什么说这些错别字没有错?它讽刺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现象?(4分)4、补出下列诗文的上句或下句。
(4分)⑴自古逢秋悲寂寥,⑵过尽千帆皆不是,,。
⑶,悠然见南山。
⑷,似曾相识燕归来。
5、根据下面语境的提示,用诗文原句回答。
(任选两题完成。
4分)⑴《观刈麦》中反映劳动者复杂的心理矛盾的句子是,。
⑵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发出了“,”的呼喊。
⑶“温故知新”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十则》,文中的原句是“”。
6、读对联,要注意揣摩其中的寓意。
下面是某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题写的两副对联,请写出此人具体有哪些兴趣爱好。
(4分)⑴品韵方晓丝竹雅,执毫始觉草篆神。
⑵和二弦撷取生旦净,调七彩寄情梅松竹。
答:7、仿照“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这段话,以“追求”、“人生”、“信念”开头写一段话。
(4分)二、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3题镜头下逃命的藏羚羊(25分)出格尔木不到一小时,就到昆仑山口了。
一块很不规则的火山石上,镌刻着几个鲜红的大字:昆仑山口。
草原轻柔漫展,随着我们行使的节奏而荡开高原的韵律。
2005年下学期中考语文全真模拟一、积累与运用:[本题满分30分](一)书写汉字:[本题满分4分]同学们xìng zhì àng rán地观看着guī lì qí miào的流星雨,一边聆听仇老师..的知识。
...讲解星宿根据拼音书写汉字。
(二)默写诗文:[本题满分12分](选12题)1、,并怡然自乐。
2、无丝竹之乱耳,。
3、苔痕上阶绿,。
4、,恨别鸟惊心。
5、自非亭午夜分,。
6、,长河落日圆。
7、,病树前头万木春。
8、了却君王天下事,。
9、,民弗从也。
10、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11、《醉翁亭记》中描写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12、《岳阳楼记》中一“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天净沙秋思》中一诗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与《黄鹤楼》中心情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本题满分14分]1、请你修改下面的病句,将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原句:《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为英语国家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
1、仿句:“当那路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
”《那树》中作者用排比的修辞方法表现出那树的古老,请你也写一个排比句,要求体现“母爱”这一主题,并且符合以下句式:(2分)当时,她当时,她当时,她3、对对子(2分)①上联:赞雕刻者高超技艺②上联:下联:下联:奇巧人神技雕核舟4、阅读下列一则消息,写出你的两点..发现。
(3分)本报讯《合肥市中小学礼仪常规》昨日正式出台。
该礼仪常规是在1998年制订的《合肥市中小学礼仪手册》基础上修订的。
对于中学生,新增长了“健康上网,使用文明网络语言”,并把“经常主动地把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告诉父母”一项改为“经常与父母沟通、交流”。
2005年河北省中考模拟试题二第一部分(1——2题 12分)1.根据课文原句填空。
(每空1分,共4分)(1)、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
( 3 )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 4 ) ,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2、根据要求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
(每空1分,共8分)(1)、互联网使我们能在全球范围内及时地进行各种信息交流,拉进了我们彼此的距离,实现了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理想。
(2)、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与范仲淹《渔家傲》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改革开放的大潮冲击下,我们党的许多干部无论外部环境如何,都能抵御各种形式的腐蚀利诱,真正做到了像《爱莲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 ____"。
④请用下面古典名著中人物的姓名或官名补全下面的回目。
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水浒》)杨志押送金银担,智取生辰纲(《水浒》)第二部分(3—26题 58分)一、(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___________。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_____________。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4. 文章的作者是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_______________。
200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卷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注意】本卷设卷面分3分。
一、抄写题(3分)1.将下面一句话抄写在答题卷相应的格子里(要求:正确、端正、整洁)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以其独具的艺术魅力,给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增添了色彩。
二、语言积累和运用(第2题15分,每横线1分;其余每题3分,共30分)2.用课文原句填空(1)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了。
(宗璞《西湖的绿》) (2)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是的,遮不住的!(高尔基《海燕》)(3)但愿人长久,____ 。
(苏轼《水调歌头》)(4)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泊船瓜洲》)(6) ,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7),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8)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_,。
(陶渊明《桃花源记》)(9)予谓菊,也;牡丹,也;莲,也。
(周敦颐《爱莲说》)(10)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__ __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不但他学习认真,成绩优秀,而且兴趣广泛,文艺、体育各方面都很棒。
B.毕业晚会上,同学们欢聚一堂,尽情享受着天伦之乐。
C.每一个人都有值得自己骄傲的地方,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尊严。
D. 人与人相处,应当学会建立一种友谊、融洽的气氛。
4. 对下面这句话的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 )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的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
A.“正确”改为“恰当”。
B.“正确”后面去掉逗号,加“的”字。
C.“在于”改为“是”。
D.“能够”和“善于”前面都加“是否”。
5.赏析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2005年河北省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第一部分(1——3题12分)1.在下面的横线上把唐朝诗人杜牧的《赤壁》补写完整。
(每空1分,共2分)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
2.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
(每空1分,共4分)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②请你从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一个与“大海”有关的完整诗句:,。
3.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题。
(每题3分,共6分)①运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诗句,写一段完整的话,表现一个人的奉献精神。
(不少于50字)答:②请你根据《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阅读名著,在下面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
读《》(名著名称),我了解到(内容):第二部分(4——25题5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
”4.文章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人名)。
(1分)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答:,。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3分)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嶂:②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溯: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疾: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8.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4分}答: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200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A卷一、积累·运用(30分)1、请你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根据语境填出四字成语。
(4分)梦中的江南永远飞花曼舞,风絮低徊。
这样的景致多少是有些暧昧的,当流水(xié)着落花、轻絮,徐徐自城中流过,江南的空气便无端透着风月的(mí)香了。
那千年前的旧景象会穿越岁月的长河而来,这时,总见(比喻很有才学)的才子们在河边吟咏:“春城无处不飞花——”,而对岸总会有曼妙女子斜倚在(diāo)梁画栋的檐下,心不在焉地把玩着裙间的流苏,顾盼生姿地朝着河那边张望。
2、请你任选以下6个句子加以填空。
(12分)①、山回路转不见君,。
②、野芳发而幽香,。
③、吾视其辙乱,。
④、,不教胡马度阴山。
⑤、青箬笠,绿蓑衣,。
⑥、竹外桃花三两枝,。
⑦、,猿啼三声泪沾裳。
⑧、,直挂云帆济沧海。
3、用学过的古诗文填空。
(3分)①、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真如诸葛亮“ ,”的境遇一样。
②、夕阳西下,告别荷塘。
犹豫的脚步留恋的心。
依然徜徉于“ ”的夏之梦中。
4、仿照例句,请写一个句子:(3分)母爱是人生的一首歌:责备是低音,呵护是高音,牵挂思念是母爱的主旋律。
[提示:可以把知识、友谊、青春等作为写的对象]5、每一个会徽的后面都讲述着一个故事。
当你翻开这本画册,拥有悠久历史、光荣现在和灿烂未来的中国北京,正在把你拥抱。
在这个故事里充溢着中国北京的盛情和期盼;在这个会徽中记载着中国北京向世界做出的承诺。
这就是“舞动的北京”。
这就是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
左边是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印的剩余为红色),请你做下列题目:(4分)(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画面。
(2分)(2)、请描述该会徽所表达的含义(指出其中一点即可)。
(2分)6、名著阅读填空。
(4分)(1)、保尔·柯察金是前苏联作家写的长篇小说《》中的主人公,他的事迹鼓舞了我国千千万万的读者。
(2分)(2)、根据诗句判断人物(均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
(2分)①、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眼睛亮似灯。
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
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
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②、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二、阅读理解(55分)面对久别的故乡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是欣喜、兴奋?还是伤感、惆怅?谁又曾感到过害怕呢?请回答7—12小题。
(一)害怕回乡(19分)⑴回乡不是回家。
⑵回家是亲切的。
记得母亲在世时,回家是那样温馨,是那样顺理成章。
一踏上故土,远远望见屋顶上的炊烟,望见炊烟的竹篱,竹篱后,有慈母倚门而望。
⑶未进家门,早有乡邻,用真诚而纯朴的目光迎候你:"哇,回家来看母亲了。
"⑷匆匆推开柴门,扑进母亲怀里,一卸世路风尘的艰辛。
⑸母亲去世后,家就变飘渺了。
但那是我的根,那时陶冶过我的乡情乡音。
在那里,我懂得蒲公英是怎么飞的,蚱蜢是怎么跳的,画眉鸟是怎么唱的,它们都在呼唤我回归。
⑹回归是必然的。
只是先人已渺,旧居不存,算不了回家,就算回乡吧。
但回乡的路是艰难的。
⑺当我踏上那弯曲的乡路,山还是那座山,村还是那个村。
乡邻依旧友好,迎候你的目光也依旧真挚。
但语意里有了陌生:"啊,回来看看?"⑻是的,回来看看。
看什么呢?流水依旧白,青山依旧青。
但自己的目光已不知往哪儿看,脚步不知往哪儿挪了。
⑼"到乡翻似烂柯人",一颗系念故乡的心,顿时被悬了起来。
因为随着母亲的去世,没有了那依恋的那扇柴门,也没有了那一缕炊烟。
⑽于是无可挽回地要坠入从前,黯然地走进童年的记忆,很悲壮地站到昨日以远、来日无多的路口,踯躅复踯躅。
在乡邻目光的探询下,不得不对自己的人生之路,回乡之路,进行一番审视和梳理了。
⑾故乡,是生命的根,在抚摸生命之树的根须时,如果没有结出丰厚的果实来回报,那么你可曾以自己树冠的绿荫,给故乡人送来一丝一缕的清凉?⑿你会想到自己没有做官,不是荣归故里,你不很富有,不是衣锦还乡。
你也不是明星,不为故乡增色。
也许,这并不重要,故乡无意苛求于你。
只是你对自己的人生之路,回乡之路,进行一番审视和梳理了。
⒀想到此,你会明白前人为什么会有"近乡情更怯"的感喟了。
⒁你会感喟自己是一只小鸟,在山外的天地里飞了一圈。
感喟自己是一条鱼,在人生的江河了漫游一回。
如今日暮乡关,想到故乡厚实的土地,能歇你坎坷多愁的奔波,能抚慰你疲惫至极的心灵。
于是你回乡,因为你是从这赤条条的来到世上,也是从这里背起行囊,怀着故乡的期待,开始世路风尘的跋涉。
而今疲游知还,鸟归林,鱼归渊,回到了生命的源头,你不得不回望一下自己的漫漫长途,也不得不反躬自问:你留在山外世界的行踪、足踪是否歪斜?你是否行所当行,止所当止?你坐食的一饭一粥,是否取之有理有节?而对依旧贫瘠的土地,你是否无愧于心,无愧于乡呢?⒂所以回乡,不只是回到往昔,回到记忆,而是回到生活的始发站,去审读自己生命行程⒃回家也许你会生出丝丝愧疚,但会因亲情的抚慰而释然。
⒄回乡,面对养育你的土地,你想到故乡的厚恩,未有寸功的回报,你会怵然而惊。
⒅所以,我害怕回乡。
7、作者一开始就说:“回家不是回乡。
”从文中可以看出,回家的感觉是,回乡的感觉是。
(各用文中的一个词填空)(4分)8、第⑵段说“一踏上故土,远远望见屋顶上的炊烟,望见炊烟下的竹篱,竹篱后,有慈母依门而望”,“游子”是多么激动啊!请你发挥想象,描述一下“游子“的心理活动。
(要求:字数50左右)(3分)9、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2分)10、体会第⒂段中加点词“审读”的语境义,从第⒁段中找出一个与它意义相近的词语。
(2分)11、文章结尾,作者说;“我害怕回乡。
”请细读短文概括原因。
(4分)12、思乡是中国人的传统的文化心态。
请你写出古人表现思乡之情的一句名诗或名句,并说说它和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4分)面对“低头”与“昂首”,你是选择哪一种呢?或许你很难决定,那么就请细品这则短文吧,回答13—18小题。
(二)《低头与昂首》(16分)⑴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
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
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
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
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
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⑵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⑶一支高昂的曲子,它的过门常常是低调的,这在音乐上叫做“软起首”,一开始就把调门定得老高,后面的旋律就无法进行,再美的歌也唱不出来。
要想把一颗钉子钉进木板,先要把它的头削尖。
低头,既是把自己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什么时候都高昂着头,实际上是抬高自己,看低别人,你瞧不起别人,人家干吗要瞧得起你呢?因此,你再优秀再有名,也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⑷低头是我们做人的“软起首”,但这并不意味着把自己不当人。
低头不应该是流水,越流越低。
(A)一支曲子,越唱越低,就会唱不下去;(B)一颗钉子,后面越来越小,也同样钉不牢木板。
有人把低头理解为唯唯诺诺、忍让一切,理解为逆来顺受、低声下气,这是不正确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应聘者一个接一个进去接受考试。
每进去一个人,主考官不由分说,凌空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捂着脸出来的人都落选了,他们是低头的人。
后来,有个年轻人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定了定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给主考官同样一记耳光,说:“就是这个滋味。
”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年轻人被录用了。
⑸富兰克林以低头抵达成功,年轻人却以昂头被录用,这是不是人生的悖论呢?⑹不,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在摆放自己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在摆放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13、文中第⑴段中加点词语“低头”的含义是:。
(2分)14、文中第⑷段中加点词语“低头”的含义是:。
(2分)15、第⑷段中A、B两句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答:。
(3分)16、年轻人打了主考官,反而被录用了,为什么?答:。
(3分)17、你从本文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用自己的话回答)答:。
(3分)18、请你紧扣“低头”或“昂首”在文中的含义写一句为人处世方面的名言警句。
答:。
(3分)柳宗元笔下的“永之人”为何要争着去捕蛇呢?阅读后,请回答19—22题。
(三)(9分)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9、解释下面加点的字(3分)然得而腊之()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苛政猛于虎也()20、能统领第一段内容的一个词语是。
第二段作者引用孔子“苛政猛于虎也”的目的是要说明。
(2分)21、下列各句中“去”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⑴去死肌,杀三虫⑵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⑶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⑷挈妻子而去之走A ⑵⑶B ⑴⑵C ⑶⑷D ⑵⑷22、翻译句子(2分)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一个人能得到大师的真迹是幸运的,但难在如何巧求“千金一字”,《献曲求诗》不失为一个“金点子”。
请做23—26题。
(四)献曲求诗(11分)北宋[苏轼]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置酒赤壁矶下,踞高峰,酒酣,笛声起于江上。
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笛声有新意,非俗工也。
”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南曲目《鹤南飞》以献。
呼之使前,则青巾紫裘腰笛而已。
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嘹然有穿云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
委袖出嘉纸一幅曰:“吾无求于公,得一绝句足矣。
”坡笑而从之。
[注释]:嘉纸:很好的纸张。
嘉:美好的。
23、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1)酣()(2)腰()(3)既()(4)袖()24、翻译(4分)(1)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2)坐客皆引满醉倒25、李委仰慕苏东坡的诗名,遂借东坡生日而作新曲吹笛于江上,并以此求诗。
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件事。
(3分)成语:三、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65分,其中书写5分)报摘:有一个叫布罗迪的英国教师,在整理阁楼上的旧物时,发现了一沓作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