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气层中,哪一层含有最多的臭氧?
- 格式:docx
- 大小:28.31 KB
- 文档页数:2
快问快答测试题目1.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什么?A. 马里亚纳海沟B. 阿特兰蒂斯海沟C. 太平洋海沟D. 印度洋海沟2. 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哪一个?A. 地球B. 木星C. 土星D. 火星3.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什么?A. 珠穆朗玛峰B. 乞力马扎罗山C. 富士山D. 埃尔卡皮坦峰4.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什么?A. 心脏B. 大脑C. 皮肤D. 肝脏5.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什么?A. 撒哈拉沙漠B. 阿拉伯沙漠C. 戈壁沙漠D. 卡拉哈里沙漠6. 地球的大气层中,哪一层含有臭氧?A. 对流层B. 平流层C. 电离层D. 外逸层7. 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统是什么?A. 大堡礁B. 马尔代夫珊瑚礁C. 红海珊瑚礁D. 巴哈马珊瑚礁8.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于哪一年?A. 2000年B. 2001年C. 2002年D. 2003年9.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什么?A. 尼罗河B. 亚马逊河C. 长江D. 密西西比河10.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是什么?A. 五大湖B. 贝加尔湖C. 维多利亚湖D. 里海11. 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古埃及文明大约起源于哪一年?A. 公元前3000年B. 公元前2000年C. 公元前1500年D. 公元前500年12. 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是什么?A. 蓝鲸B. 非洲象C. 长颈鹿D. 犀牛13. 哪个国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A. 中国B. 印度C. 美国D. 印度尼西亚14. 世界上最大的洋是哪一个?A. 大西洋B. 太平洋C. 印度洋D. 南冰洋15. 世界上最早的计算机语言是什么?A. COBOLB. FORTRANC. C语言D. BASIC16. 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是什么?A. 亚马逊雨林B. 刚果雨林C. 东南亚雨林D. 澳大利亚雨林17. 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按面积计算是哪个?A. 俄罗斯B. 加拿大C. 中国D. 美国18. 哪个国家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海岸线?A. 加拿大B. 俄罗斯C. 澳大利亚D. 挪威19.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哪个国家?A. 中国B. 印度C. 埃及D. 罗马20.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化石是在哪个国家发现的?A. 美国B. 阿根廷C. 中国D. 蒙古。
臭氧是怎么形成的臭氧具有青草的味道,吸入少量对人体有益,吸入过量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
不过臭氧是怎么形成的,很多人都不太了解。
以下就是店铺给你做的_臭氧的形成原因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臭氧的形成臭氧主要存在于距地球表面20千米的同温层下部的臭氧层中,含量约50ppm。
它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短波紫外线,防止其到达地球,以屏蔽地球表面生物,不受紫外线侵害。
在大气层中,氧分子因高能量的辐射而分解为氧原子(O),而氧原子与另一氧分子结合,即生成臭氧。
臭氧又会与氧原子、氯或其他游离性物质反应而分解消失,由于这种反复不断的生成和消失,臭氧含量可维持在一定的均衡状态。
臭氧的应用臭氧在农业的应用领域臭氧是一种无色略带臭味的气体,溶于水后就会成为一种强氧化剂,对活细胞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通过臭氧发生器可将空气中的氧气在高压、高频电的电离作用下转化为臭氧,进而在生产中加以利用。
近年来,笔者利用臭氧发生器在西安周边温室大棚开展了施放臭氧防治温室大棚蔬菜病虫的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臭氧防治病虫的优点1、安全高效成本低。
臭氧可实现一施多用,同时防治多种病虫,而且防治费用低。
与喷施农药相比,施放臭氧更为方便、高效、安全,可大大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避免菜农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从而降低用药成本。
2、无公害。
臭氧在干燥的空气中不稳定,可很快分解还原为氧气,因此在植株内及果实中无污染、无残留,是实现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
3、提质增产。
经试验,温室番茄使用臭氧后畸形果明显减少,产量增加20%左右,且果实个大、着色好、口感好。
二、使用方法1、种子处理。
将臭氧气体导入清水中并不断搅拌,10分钟后即制得臭氧溶液。
将种子倒入其中浸泡15-20分钟,可杀灭种子表面的病毒、病菌及虫卵。
2、温室大棚病虫防治①熏棚消毒。
定植前10天可结合高温闷棚利用臭氧发生器将臭氧集中施放于棚内,施放时间以不少于2小时为宜。
②防治苗床病虫。
先将苗床封严,每10平方米每次施放1分钟,并密闭熏蒸10分钟,然后再通风30分钟。
为什么世界上臭氧空洞最严重的是南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臭氧层在大气中是极其脆弱的一层气体,如果在零度的温度下,沿着垂直的方向将大气中的臭氧全部压缩到一个大气压,那么臭氧层的总厚度只有3毫米左右。
科学家在南极地区最早发现了严重的臭氧层破坏。
南极是一个非常寒冷的地区,终年被冰雪覆盖,四周环绕着海洋。
在过去10-15年间,每到春天南极上空平流层的臭氧都会发生急剧的大规模耗损。
极地上空臭氧层的中心地带,近95%的臭氧被破坏。
从地面向上观测,高空的臭氧层已极其稀薄,与周围相比像是形成了一个“洞”,直径上千千米,“臭氧洞”就是因此而得名的。
臭氧洞可以用一个三维的结构来描述,即臭氧洞的面积、深度及延续时间。
1987年10月,南极上空的臭氧浓度下降到了1957-1978年间的一半,臭氧洞面积则扩大到足以覆盖整个欧洲大陆。
从那以后,臭氧浓度下降的速度还在加快,有时甚至减少到只剩30%,臭氧洞的面积也在不断扩大。
1994年10月观测到臭氧洞曾一度蔓延到了南美洲最南端的上空。
近年臭氧洞的深度和面积等仍在继续扩展,1995年观测到的臭氧洞的天数是77天,到1996年几乎南极平流层的臭氧全部被破坏,臭氧洞发生天数增加到80天。
1997年至今,科学家进一步观测到臭氧洞发生的时间也在提前,1998年臭氧洞的持续时间超过100天,是南极臭氧洞发现以来的最长记录,而且臭氧洞的面积比1997年增大约15%,几乎可以相当三个澳大利亚的面积。
这一迹象表明,南极臭氧洞的损耗状况正在恶化之中。
为什么“三极”上空臭氧层所受的破坏反而比较严重呢?氧层破坏比较严重的地方在地球的“三极”上,即北极地区、南极地区和青藏高原的上空。
美、日、英、俄等国家联合观测发现,近年来,北极上空臭氧层也减少了20%。
在被称为是世界上“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中国大气物理及气象学者的观测也发现,青藏高原上空的臭氧正在以每10年 2.7% 的速度减少。
根据全球总臭氧观测的结果表明,除赤道外,1978-1991年总臭氧每10年间就减少1%-5%。
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可以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各个层的特点如下:
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按大气各组成成分的混和状况,可把大气分为均匀层和非均匀层。
按大气电离状况,可分为电离层和非电离层。
按大气的光化反应,可分为臭氧层。
按大气运动受地磁场控制情况,可分有磁层。
扩展资料:
温度随高度增加由等温分布变逆温分布。
平流层的下层随高度增加气温变化很小。
大约在20公里以上,气温又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出现逆温层。
这是因为20~25公里高度处,臭氧含量最多。
臭氧能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从而使气温升高,并大致在50公里高空形成一个暖区。
到平流层顶,气温约升到270—290K。
随高度的增高,气温迅速升高。
据探测,在300公里高度上,气温可达1000℃以上。
这是由于所有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太阳紫外辐射都被该层的大气物质所吸收,从而使其增温。
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这一层空气密度很小,在270公里高度处,空气密度约为地面空气密度的百亿分之一。
由于空气密度小,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氧分子和部分氮分子被分解,并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故暖层又称电离层。
电离层具有反射无线电波的能力,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意义。
对流层臭氧分布
臭氧在层层高空中的分布是大气层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空气污染与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臭氧分布在大气中一般主要受臭氧源、臭氧汇及移动影响,这些臭氧源又可以分为自然臭氧源和人为臭氧源。
臭氧在大气对流层中分布主要受大气变化、臭氧源和施加力的影响。
在大气对流层中,臭氧分布比较沿着地表成梯状的分布与含量的变化有关,从地表向高空
的臭氧含量逐渐增加,形成地表向高空具有颠峰状的臭氧分布。
该峰位在8-20千米左右,臭氧含量在此处达到最大,约为30-50%,随高空的增加臭氧含量迅速下降。
这是因为大
气中的臭氧都来自地球表面,向上渐渐分布越来越少,而且在5-6千米附近存在较大的摩
擦层,把臭氧抬船到高层,这时臭氧含量就会出现明显的下降。
臭氧主要分布在大气对流层,在这一层次臭氧含量形成最大值,随高空增加臭氧含量就会
迅速下降。
臭氧含量的变化与该层次大气变化、臭氧源和施加力有关,它决定着大气环境
的质量。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各种臭氧源的污染,来保护大气环境的质量。
一、臭氧层是什么?地球的大气层厚度极大,共计几千千米,由下至上可以简单分为对流层(0~10/20km)、平流层(10/20~50km)、中间层(50~85km)、热成层(85~800km)及散逸层(800~3000km)。
对流层是最接近地表的大气部分,几乎包含了整个生物圈,是我们人类、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同时,它也是密度最大的大气圈层,其总质量约占大气总质量的75%。
对流层的温度主要来自于地表,呈现下热上冷的局面,上下对流运动非常活跃,因此得名对流层。
平流层从地球表面上方约10~15公里(km)开始,一直延伸到约50公里的高度。
与对流层不一样的是,平流层下冷上热,因此这一层的空气流动十分稳定。
平流层的平流特点使它十分适合飞机运行,因此大部分民航飞机的平飞阶段都在平流层底部。
造成平流层如此性质的原因,便和我们文章的主角——臭氧层有关。
大多数臭氧(约90%)存在于平流层中,臭氧浓度最高的区域,海拔约15至35公里,通常被称为“臭氧层”。
臭氧层能够吸收了大部分紫外线带来的热量,对平流层上部进行加热,因此造成了平流层的出现。
臭氧层是指平流层中臭氧浓度较高的层次,其浓度峰值出现在20~25km左右的高度。
臭氧层虽然称之为层,但是其丰度仍然比较低,即使在臭氧层浓度最高的区域,每十亿个空气分子也只有几千个臭氧分子。
如果我们把大气中所有臭氧分子带到地球表面,并形成一层覆盖整个地球的纯臭氧层,所得层的平均厚度约为3毫米。
但就是这薄薄的3毫米,却在保护地球上的生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臭氧层的作用臭氧分子的结构使它对紫外线有极强的吸收能力,可以将绝大多数紫外线光子的能量转化为热能耗散:这个特性,使得大多数对生物有害的紫外线被臭氧层拦下,巨大的能量转化为同温层以上加热的基础热能,使得平流层能稳定地承载飞机飞行,更为地表生物和天气系统的正常运转打下了根基。
同时,紫外线也是臭氧层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平流层顶的氧气会在短波紫外线(UVC)的作用下形成臭氧。
气候变化知识:气候变化对大气层中的气体有何影响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大气层中的气体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大气层中的气体所产生的影响。
首先,气候变化对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含量造成了显著的影响。
温室气体是指能够吸收地球表面放射出的热辐射,从而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
人类活动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氟利昂等温室气体已经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明显上升。
这种上升导致了大气层中的温度也随之增加,从而产生更多的反射和吸收辐射。
这就引发了空气的质量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异常,如极端气候、暴雨、洪水、干旱等天气现象的发生。
其次,气候变化对大气层中的臭氧层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臭氧层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中的一层臭氧浓度极高的区域。
这层臭氧层起到了屏蔽地球表面的有害紫外线的作用。
但随着温度的变化、化学污染等因素影响,臭氧层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臭氧层的破坏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这样的影响主要包括:增加皮肤癌的发病率和暴露于辐射级别较低的病患的死亡率。
当然影响涉及到的方面不仅限于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研究,了解其产生的全部影响。
第三,气候变化也会对大气中的水分循环产生影响。
水循环是指水从地球表面蒸发,形成水蒸气,经过大气层中的冷却、凝聚、形成云层和降水,再回到地球表面的过程。
气候变化导致的大气层温度的变化会对水蒸气含量产生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大气层中的水蒸气量也会增加,这对于降水、洪水的发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气候变化应对中,应该加强对大气层中水循环的研究,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最后,气候变化对大气层中的空气质量也产生了影响。
随着气候变化,雾霾天气、钢筋混凝土的蒸发、沙尘暴等现象的发生也日益常见。
气候变化的影响导致空气中的污染也加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日益严重。
因此,在未来的气候变化应对中,应该加强对大气层空气质量的监测和管控,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环境空气中的臭氧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环境空气中的臭氧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臭氧是一种按照其化学构造及比例组成不同而与其他气体区分开来的环境污染物。
原子结构上,臭氧是由三个氧原子与一个氢原子构成的一种氧化物,其主要属于第六类污染物,即臭氧污染。
臭氧是地球大气中最活跃且最重要的气体,平均含量为百分之八,在高度核心之上,臭氧绝对密度能达到百分之三到四,接近臭氧层、中空以上的臭氧大气层,臭氧分布的表面温度高达一百度,离地表一公里以上就基本不存在臭氧了。
臭氧的应用广泛,但是它也有一定的危害性,如有害的紫外线就是其中的一种,它的存在可使微小的气体分子产生能量,这些分子对生物的伤害大,它容易引起多种生物体的病变,如抗病毒能力减弱、自我免疫机能减弱,风湿性疾病发生倍增,血液系统疾病加重,乃至肿瘤发生等。
臭氧的污染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为了保障环境空气的健康,不仅仅要控制室内空气质量,还要制定合理的限制措施对臭氧污染进行预防和治理。
首先要及时发现臭氧污染源,比如化学工厂,汽车尾气等都属于臭氧污染源,当发现臭氧污染源时,应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以减少臭氧排放。
其次,要及时检测臭氧浓度,以便于及时发现臭氧污染,政府要及时设立监测站,以便及时收集关于臭氧含量的数据,进而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及控制措施。
最后,大家要共同爱护大气,政府要加强宣传,让社会大众了解臭氧污染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能减排,少使用汽油燃料,尽量减少排放有害物质,有效的减少臭氧的排放,为保证空气质量的改善出一份大力。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时训练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53秒,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飞船随后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从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下列描述正确的有()①太阳辐射逐渐增多②气压逐渐降低③空气密度逐渐减小④臭氧含量逐渐减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B.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平流层C.大气中的臭氧可以减少红外线对生物的伤害D.大气各成分比例不会因人类活动而改变气象探空气球是用来探测近地面到35km高空的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的设备。
图为气象工作人员准备释放的气象探空气球。
完成下面小题。
3.气象探空气球能够到达的最高大气分层为()A.对流层B.平流层C.电离层D.高层大气4.从北京气象台释放的气象探空气球,探测到的气象数据可信的是()A接近10千米高空,气温低于-30℃ B.23千米高空,降水量220毫米C.30千米高空,云量达到90%以上D.45千米高空,气压达到1030hPa天空中耸立着的像铁匠铺里的铁砧一样的云山,称为砧状云。
它是雷雨云的顶部冰晶结构,通常单体,呈马鬃状,因极像打铁的铁砧而得名,砧状云的形成与上升气流有关,雷雨时多见。
飞行员看到这种砧状云的时候一定要绕行,以确保飞行安全。
据此完成下题。
5.砧状云常出现的高度是()A.对流层底部B.对流层中部C.对流层顶部D.平流层6.砧状云常出现在什么季节()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民航客机在飞行过程中,机身后面往往会留下一个长“尾巴”(即飞机尾迹,又叫飞行云),有时这个“尾巴”又细又长且在天空长时间停留,有时又会很短且很快消失。
民航航线的位置和高度一般是固定的。
臭氧被誉为什么被誉为守卫地球“保护伞”的臭氧,为何物?在离地面10-50公里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大气中约90%的臭氧,这一层大气层称为臭氧层。
在臭氧层里,臭氧的生成和消亡处于动态平衡,维持着一定的浓度。
千万不要小看这层薄薄的臭氧,它有效遮挡住阳光中有害的紫外线,对于波长越短、对生命危害越强的紫外线,臭氧的吸收作用也就越强。
因此,臭氧层被誉为“地球生物生存繁衍的保护伞”。
1928年,CFCs这种“神奇气体”被发明,并在商业上得以广泛的应用。
臭氧层就失去了原本的保护作用。
CFCs无毒、性质稳定、不易燃烧、易于储存、价格便宜而被广泛用作致冷剂、喷雾剂、发泡剂及清洗剂等。
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如吸烟,家用电器,沙发,冰箱、空调使用等都涉及到氯氟烃类物质的使用。
这些制品中含有的大量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对臭氧层造成了破坏,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由于臭氧层中臭氧的减少,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紫外线增强,给生物圈中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物种的生存带来威胁。
因此,削减消耗臭氧层物质已成国际社会共识。
1987年蒙特例尔议定书制定了有关臭氧层消耗物质的议定。
46个政府同意到2000年削减50%的CFCs的生产和消费;1991 年,我国加入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蒙特利尔议定书》)。
1992年1992年底冻结哈龙的生产和消费;许多发展中国家请求替代技术和经济援助以便履行蒙特例尔议定书;1995年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决定,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要求所有缔约国按照《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修正案的目标,采取具体行动纪念这个日子;1996年工业化国家淘汰了CFCs;2018年截止2018年,中国累计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约28万吨,占发展中国家淘汰量一半以上,为全球ODS淘汰作出了巨大贡献;未来未来中国将通过国际合作,推动使用对气候没有影响,环境友好的ODS替代产品。
初中科学综合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结构?A. 细胞膜B. 细胞核C. 液泡D. 线粒体答案:C2.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臭氧层D. 电离层答案:D3.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A. 心脏B. 肝脏C. 皮肤D. 肺答案:C4. 下列哪种物质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A. 钙B. 铁C. 钠D. 钾5. 光合作用中,植物利用的主要能量来源是:A. 电能B. 化学能C. 太阳能D. 核能答案:C6. 以下哪种物质是酸?A. 碳酸钙B. 硫酸C. 氢氧化钠D. 碳酸钠答案:B7.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 从东向西B. 从西向东C. 从北向南D. 从南向北答案:B8. 以下哪种现象属于物理变化?A. 燃烧B. 腐蚀C. 氧化D. 溶解答案:D9. 人体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B. 细胞核C. 线粒体D. 内质网答案:C10. 以下哪种生物是脊椎动物?A. 章鱼B. 蜗牛C. 鲫鱼D. 蜜蜂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被转化为______能。
答案:化学2. 人体骨骼的主要功能是提供______和保护内脏器官。
答案:支撑3. 地球的大气层中,______层含有大量的臭氧。
答案:平流4. 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______。
答案:水5.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______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答案:病毒6. 光合作用的产物包括______和氧气。
答案:葡萄糖7. 植物的根、茎、叶属于______器官。
答案:营养8. 人体神经系统由______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组成。
答案:中枢9. 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是______。
答案:脾10. 地球上的生物可以分为______界、植物界、动物界和原生生物界。
答案:真菌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是如何工作的?答案: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臭氧的性能编辑本段常用臭氧数据1、臭氧发生器的规格是按照臭氧产生的重量单位划分的。
臭氧产量的单位是mg/h或g/h(毫克/小时、克/小时),即臭氧发生器工作1小时能够产生多少重量单位的臭氧。
2、臭氧在空气中的浓度单位是ppm或mg/m3;臭氧在水中的浓度单位是ppm或mg/L。
换算方法:在空臭氧气中时1ppm=2 .144mg/m3;在水中时,1ppm=1mg/L。
3、臭氧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我国规定在居住环境,臭氧浓度超过0.16mg/m3时就构成空气污染;在作业场所,臭氧浓度超过0.2mg/m3时就构成污染。
4、空气中的臭氧浓度达到0.02ppm时,嗅觉灵敏的人便可察觉,称之为感觉临界值,浓度在0.15ppm时为嗅觉临界值,一般人即可嗅出,这也是卫生标准点。
5、在对食品厂、药厂、化妆品厂的生产车间消毒时,在车间洁净度不超过30万级时,空气中的臭氧浓度达到10-20mg/m3即可,并且要密闭作用30分钟的时间;如果同时需要对车间内已有的设备和物品消毒,臭氧浓度需要达到20-30mg/m3;如果是对10万级、万级、局部百级洁净度的车间消毒时,臭氧浓度须达到30-100mg/m3。
在对包装材料进行臭氧熏蒸消毒时,消毒室/柜内空气中的臭氧浓度一般在50-200mg/m3之间;在对生鱼片、虾仁等水产品进行臭氧水浸泡消毒时,水中臭氧浓度一般在0.8-1.0ppm之间。
6、常温常压混合条件下,瓶装纯净水用臭氧消毒时,通常1m3/h水需使用3g臭氧,并且水中臭氧浓度需达到或超过0.3mg/L;对瓶装矿泉水臭氧消毒时,通常1m3/h水需使用6g臭氧,并且水中臭氧浓度需达到或超过0.5mg/L。
7、泳池水用臭氧消毒时,按全池水循环一次时每小时的水流量确定投放臭氧量,通常是1m3/h水使用1-2g臭氧,然后再投加少量的消毒药剂。
当1m3/h泳池水使用臭氧4g或以上时,池水不再需要投加消毒药剂,并且池水会变得清澈透蓝。
臭氧是大气中重要的一种成分,它在大气层中分布广泛且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臭氧的分布、形成机制以及在大气中的作用。
一、臭氧的分布臭氧主要分布在地球的平流层和对流层中。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约为10公里至50公里,而对流层位于地球表面上方,高度约为10公里。
臭氧在这两个大气层中的分布情况不同。
1. 平流层臭氧分布:平流层臭氧含量较高,主要集中在平流层的中部。
这是因为平流层中存在臭氧层,也被称为臭氧保护层,它是由紫外线照射下来的氧气分子O2发生光解反应生成的。
平流层臭氧起到了吸收并阻挡太阳紫外线辐射的作用。
2. 对流层臭氧分布:对流层臭氧含量较低,主要分布在对流层的顶部。
对流层臭氧的生成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进行的。
对流层中的氮氧化合物与光照下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臭氧。
然而,对流层臭氧的浓度较低,不具有保护作用。
二、臭氧的形成机制臭氧的形成主要涉及光解和化学反应两个过程。
1. 光解:在平流层中,太阳紫外线(特别是波长小于240纳米的紫外线)照射下来时,会使氧气分子O2发生光解反应。
这个过程中,一个氧气分子被分解成两个单质氧原子O。
这些单质氧原子很快与其他氧气分子结合,形成臭氧分子O3。
2. 化学反应:在对流层中,氮氧化合物(如氮氧化物NOx)与光照下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臭氧。
这个过程需要光照作为催化剂。
其中,氮氧化物主要来自于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例如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
三、臭氧在大气中的作用臭氧在大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紫外线吸收: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紫外线,特别是波长小于320纳米的紫外线。
这些紫外线具有较高的能量,并且对生物体和地球环境有害。
臭氧的吸收作用可以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辐射的伤害。
2. 温室效应:臭氧也是一种温室气体,它在对流层中起到了一定的温室效应。
臭氧能够吸收地球表面向大气层放射的红外辐射,从而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然而,与二氧化碳等其他温室气体相比,臭氧的温室效应相对较小。
1.简介大气层是地球上最外层的气体层,它不仅提供我们所需的空气和保护层,还包含着许多神奇的成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大气层中一些最有趣的成分和它们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
2.氮气 (N2)大气层中最丰富的成分之一是氮气,它占据了大气层中约78%的体积。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惰性气体,它的主要作用是稳定大气层,并促进植物和动物的生长。
3.氧气 (O2)氧气是大气层中的另一个重要成分,它占据了大气层中约21%的体积。
氧气是支持生命存在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它是呼吸过程中必需的气体。
4.氩气 (Ar)氩气是大气层中的第三大成分,它占据了大气层中约0.93%的体积。
氩气是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它的主要作用是稳定大气层,并在照明和气体放电中使用。
5.二氧化碳 (CO2)二氧化碳是大气层中的另一个重要成分,它占据了大气层中约0.04%的体积。
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它能够吸收地面上的太阳辐射并将其反射回地球表面,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6.水蒸气 (H2O)水蒸气是大气层中最不稳定的成分之一,它的浓度随着时间和位置而变化。
水蒸气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因为它能够吸收地面上的太阳辐射并将其反射回地球表面。
此外,水蒸气也是云、雾和降水的形成源。
7.臭氧 (O3)臭氧是大气层中的另一个有趣成分,它主要分布在大气层中的同温层和跨极区。
臭氧是一种强烈的氧化剂,对生命有害。
但在大气层中,臭氧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过滤掉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8.硫酸气体 (SO2)硫酸气体是一种有毒气体,它由人类活动和自然现象产生。
硫酸气体可以对大气层造成危害,它会通过空气污染和酸雨的形式影响人类和环境。
9.尘埃和微粒大气层中还存在着许多微小的尘埃和微粒,它们可以来自自然现象或人类活动。
这些微粒对我们的健康和环境都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它们可以导致呼吸系统疾病、气候变化和能见度降低等问题。
10.结论大气层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不仅提供我们所需的空气和保护层,还包含着许多神奇的成分。
中学生世界练习册无答案在编写中学生世界练习册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涉及不同学科的习题,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以下是一些习题示例,以及相应的答案。
数学部分1. 问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20厘米,宽是10厘米,求它的面积。
答案:面积 = 长× 宽 = 20厘米× 10厘米 = 200平方厘米。
2. 问题:如果一个圆的半径是7厘米,求它的周长和面积。
答案:周长= 2πr = 2 × 3.14 × 7厘米 = 43.96厘米。
面积= πr² = 3.14 × 7²厘米² = 153.86平方厘米。
3. 问题: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25名学生喜欢数学,15名学生喜欢英语,5名学生既喜欢数学又喜欢英语。
求喜欢数学或英语的学生人数。
答案:喜欢数学的学生人数 + 喜欢英语的学生人数 - 既喜欢数学又喜欢英语的学生人数 = 25 + 15 - 5 = 35名学生。
语文部分1. 问题:请写出“春眠不觉晓”的下一句。
答案:处处闻啼鸟。
2. 问题:《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中被称为“智多星”的是谁?答案:吴用。
3. 问题:请解释“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意思。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旦说出的话,即使是四匹马也难以追回,形容说话要慎重,一旦说出口就难以收回。
英语部分1. 问题: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 into English: “今天天气真好。
”答案:The weather is really nice today.2. 问题:What is the past tense of "write"?答案:The past tense of "write" is "wrote".3. 问题: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correct form of the verb in parentheses: "She _____ (study) for the math test yesterday."答案:She studied for the math test yesterday.科学部分1. 问题:水的化学式是什么?答案:水的化学式是H2O。
在大气层中,哪一层含有最多的臭氧?
臭氧(O3)是一种有毒有害的气体,但在大气层中,臭氧层却是起到保护地球的重要作用,因为它可以吸收大部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
但是,在大气层中,哪一层含有最多的臭氧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含臭氧最多的层之一——同温层
同温层是大气层中的一层,在高度约为20公里到50公里之间,其中的气温变化非常缓慢,且气压逐渐下降。
而在同温层中,臭氧的含量相对较高,尤其在高度达到30公里以上的地方,臭氧的含量最高。
2. 臭氧层
臭氧层是大气层中最重要的一层,它位于高度20公里到50公里之间的同温层上部。
臭氧层是由含氧的分子和太阳紫外线相互作用,从而产生臭氧分子的反应形成的。
3. 下面一层也有臭氧——最底部的对流层
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下层,位于地面上空约10公里处。
这一层中的臭氧含量虽然没有同温层或臭氧层多,但同样起到着保护地球的作用。
总的来说,大气层中,含有最多臭氧的层次为同温层,而臭氧层和对流层中也都有一定含量的臭氧。
需要注意的是,在过去几十年中,人类活动对臭氧层的破坏越来越严重,需要广大公众共同关注和努力保护。
以上就是关于在大气层中,哪一层含有最多的臭氧的科普内容,相信读完后大家对臭氧层的了解更深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