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东高中2009届文言文整体阅读专题训练二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8
专题规范练九文言文整体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寇隽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
祖赞,魏南雍州刺史。
父臻,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隽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
兄祖训、祖礼及隽,并有志行。
闺门雍睦,白首同居。
父亡虽久,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备设帷帐几杖,以时节列拜,垂涕陈荐,若宗庙焉。
吉凶之事,必先启告,远行往返,亦如之。
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
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剩得绢五匹。
隽于后知之,乃曰:“恶木之阴,不可暂息;盗泉①之水,无容误饮。
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遂访主还之。
其.雅志如此。
以选②为魏孝文帝挽郎,除奉朝请。
大乘贼起,燕赵扰乱,隽参护军事东讨,以.功授员外散骑侍郎,迁尚书左民郎中。
以母忧.不拜。
正光三年,拜轻车将军,迁扬烈将军、司空府功曹参军,转主簿。
时灵太后临朝,减食禄官十分之一,造永宁佛寺,令隽典之。
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
寺成,又极壮丽。
灵太后嘉之,除左军将军。
永安初,华州民史底与司徒杨椿讼田。
长史以下,以椿势贵,皆言椿直,欲以田给椿。
隽曰:“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
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遂以地还史底。
孝庄帝后知之,嘉隽守正不挠.,即拜司马,赐帛百匹。
其附椿者,咸谴责焉。
二年,出为左将军、梁州刺史。
民俗荒犷,多为盗贼。
隽乃令郡县立庠序,劝其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
梁遣其将曹琰之镇魏兴,继日版筑。
琰之屡扰疆场,边人患之。
隽遣长史杜休道率兵攻克其城,并擒琰之。
琰之即梁大将军景宗之季弟也。
于是梁人惮焉。
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
隽抚励将士,人思效命。
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
隽在州清苦不治产业秩满其子等并徒步而还吏人送隽留连于道久之乃得出界。
(节选自《周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九) 注:①盗泉:在山东泗水县。
县内87处泉水,只有盗泉不流,其余皆汇入泗河。
《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福建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文言文阅读专题(2009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单科质量检查)(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建武二十四年)秋,七月,武陵蛮寇临沅;遣李嵩、中山太守马成讨之,不克。
马援请行,帝悯其老,未许,援日:“臣尚能被甲上马。
”帝令试之。
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日:“矍铄哉是翁!”遂遣援率中郎将马武、耿舒等将四万余人征五溪。
援谓友人杜惜日:“吾受厚恩,年迫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马援军至临乡,击破蛮兵,斩获二千余人。
初,援尝有疾,虎贲中郎将梁松来候之,独拜床下,援不答。
松去后,诸子问日:“梁伯孙,帝婿,贵重朝廷,公卿以下莫不惮之,大人奈何独不为礼?”援日:“我乃松父友也,虽责,何得失其序乎!”松由是恨援。
及援讨武陵蛮,军次下隽,有两道可入,从壶头则路近而水嶝,从充则涂夷而运远。
耿舒欲从充道,援以为弃日费粮,不如进壶头,槛其喉咽.充贼自破;以事上之,帝从援策。
进营壶头,贼乘高守隘,水疾,船不得上;会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
贼每升险鼓噪,援辄曳足以观之,左右哀其壮意,莫不为之流涕。
耿舒与兄好畸侯奔书日:“前舒上书当先击充,粮虽难运而兵马得用,军人数万,争欲先奋。
今壶头竞不得进,大众怫郁行死,诚可痛惜!前到临乡,贼无故自致,若夜击之,即可殄灭,伏波l注1类西域贾胡,到一处辄止,以是失利。
今果疾疫,皆如舒言。
”奔得书奏之,‘帝乃使梁松乘驿责问援,因代监军。
会援卒,松因是构陷援。
帝大怒,追收援新息侯印绶。
(选自《资治通鉴》,略有删改)【注】伏波:马援因功累官伏波将军,故称其为伏波。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遣李嵩、中山太守马成讨之,不克克:战胜B.臣尚能被甲上马被:通“披”,穿c.军次下隽次:到达D.大众怫郁行死行:将要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马援“武陵平叛,尽心尽责”的一组是( )(3分)①马援请行②矍铄哉是翁!③虽贵,何得失其序乎!④击破蛮兵,斩获二千余人⑤军人数万,争欲先奋”⑥贼每升险鼓噪,援辄曳足以观之A.①②④ 8.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0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2新高考新题目2009-06-14 1542(上海卷)(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
(17分)沈周①沈周,字启南,长洲人。
祖澄,永乐间举人材,不就。
所居曰西庄,日置酒款宾,人拟之顾仲瑛。
伯父贞吉,父恒吉,并抗隐。
构有竹居,兄弟读书其中。
工诗善画,臧获亦解文墨。
邑人陈孟贤者,陈五经继之子也。
周少从之游,得其指授。
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
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
及长,书无所不览。
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
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②郡守欲荐周贤良,周筮《易》,得《遁》之九五,遂决意隐遁。
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①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
奉亲至孝。
父殁,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
”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
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彭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
③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
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
已而守入觐,铨曹②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
”见内阁,李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
”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
询左右,乃画壁生也。
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
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
母年九十九而终,周亦八十矣。
又三年,以正德四年卒。
【注】①牣满。
②铨曹吏部官员。
⒘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⑴漫应曰( ) ⑵宽备言其状( )⒙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父没,或劝之仕B.卒供役而还C.故患有所不辟也D.万钟则下辩礼义而受之⒚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项是(2分)A.①周以母故②而告以成功B.①饭之而去②涵淡澎湃而为此也C.①评者谓为明世第一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①人其姓名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20.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汉语(6分)(1) 里人疾周者,人其姓名,遂被摄。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题(有详解和译文)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题(有详解和译文)(全国卷1)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
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
父毗,郁林令。
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
为政清净,不严而肃。
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
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
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
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
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
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
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
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
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
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
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
逃窜之徒,归来如市。
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
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
郡不能决。
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
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宝藏深害其能。
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
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
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
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
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其得人心如此。
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
(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肃:恭敬。
专题训练(二) 文言文整体阅读训练(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八大山人①,明宁藩宗室,号人屋。
“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
性孤介,颖异绝。
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
尝写菡萏②一枝,半开池中,败叶离披③,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
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
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
父某,亦工书画,名噪江右④,然喑哑不能言。
甲申国亡,父随卒。
人屋承父志,亦喑哑。
左右承事者,皆语以目;合则颔之,否则摇头。
对宾客寒暄以手,听人言古今事,心会处,则哑然笑。
如是十余年,遂弃家为僧,自号“雪个”。
未几病癫,初则伏地呜咽,已而仰天大笑,笑已,忽跿跔⑤踊跃,叫号痛哭。
或鼓腹高歌,或混舞于市,一日之间,颠态百出。
市人恶其扰,醉之酒,则颠止。
岁余,病间,更号曰“个山”。
既而自摩其顶曰:“吾为僧矣,何可不以驴名?”遂更号曰“个山驴”。
数年,妻子俱死。
或谓之曰:“斩先人祀,非所以为人后也,子无畏乎?”个山驴遂慨然蓄发谋妻子,号“八大山人”。
其言曰:“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
”山人既嗜酒,无他好。
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
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
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
如爱书,则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
醒时,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⑥于前,勿顾也。
其颠如此。
外史氏曰:山人果颠也乎哉?其笔墨雄豪也?余尝阅山人诗画,大有唐宋人气魄。
至于书法,则胎骨于晋魏矣。
问其乡人,皆曰得之醉后。
呜呼!醉可及也,其颠不可及也!(选自陈鼎《虞初新志·八大山人传》) 注:①八大山人:朱耷,是明朝宁王的后代。
清初著名画家,擅长山水花鸟竹石,笔墨恣纵,独具一格,对后来的写意画影响很大。
②菡萏:荷花的别称。
文言文整体阅读:项脊轩志课后练习(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火尚足以明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D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C.小学而大遗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歌窈窕之章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则其至又加少矣 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却匈奴七百余里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吾得兄事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既来之,则安之 B、鼎铛玉石,金块珠砾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项脊轩志【明】归有光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dài)诸父异爨(cuà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páo)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yù),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bǐ)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zǐ)在吾怀,呱呱(g ū)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福建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文言文阅读专题(福建省泉州一中2008-2009学期期末考试)㈠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
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
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
及贯高等谋反柏人事发觉,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
厉王母亦系,告吏曰:“得幸上,有身。
”吏以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厉王母。
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辟阳侯不强争。
及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自杀。
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真定。
高祖十一年七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为淮南王,王黥布故地,凡四郡。
上自将兵击灭布,厉王遂即位。
厉王早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而常心怨辟阳侯,弗敢发。
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
上以亲故,常宽赦之。
三年,入朝,甚横。
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
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
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
厉王乃驰走阙下,肉袒谢曰:“臣母不当坐.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
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
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
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
”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
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称制,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辇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
事觉,治之,使使召淮南王。
淮南王至长安。
尽诛所与谋者。
于是乃遣淮南王,载以辎车,令县以次传。
是时袁盎谏上曰:“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
且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为有杀弟之名,奈何!”上曰:“吾特苦之耳,今复之。
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语文期末及最新模拟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市聿怀中学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二、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共21分)《文正公文集》序轼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公殁。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富。
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古之君子,如伊、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
侯见高帝于,论、项短长,画取三,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之言,无一不酬.者。
诸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操、权,规取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
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
天下传诵。
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
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
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富、欧阳:琦、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恨.子不识文正公恨:遗憾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游:交往C.之言,无一不酬.者酬:报答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弟:尊敬兄长6、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士有自京师来者.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B.尽以.告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C.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欲须臾忘而.不可得D.如伊、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如火之.热,如水之湿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轼对仲淹敬仰的一组是: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田东高中2009届文言文整体阅读专题训练二选编者:黄华韵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鸣机夜课图记蒋士铨吾母姓钟氏,幼与诸兄从先祖滋生公读书,十八归先府君。
时府君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
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空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
府君由是得复游燕赵间,而归吾母及铨寄食外祖家。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
既识,即拆去。
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
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先外祖家素不润,历年饥大凶,益窘乏。
时铨衣服冠履,皆出于母。
母工纂绣组织,凡所为女红,携于市,人辄争购之;以是铨无褴楼状。
记母教铨时,组紃纺绩之具,毕臵左右,膝臵书,令铨坐膝下读之。
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
儿怠,则少加夏楚①,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
‛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
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
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
母视铨,辄无言而悲。
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
‛铨诵声琅琅然,母微笑曰:‚病少差矣。
‛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十岁父归。
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府君数颔之。
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
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亦益是以严。
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已已,有南昌老画师游鄱阳,能图人状貌。
铨延之为母写小像,因请于母,且问:‚母何以行乐,当图之以为娱。
‛母愀然曰:‚呜呼! 自为蒋氏妇,常以不及奉舅姑盘匝为恨;而处忧患哀恸间数十年,凡哭父,哭母,哭儿,哭女夭折,今且哭夫矣。
未亡人欠一死耳,何乐为?铨跪曰:‚虽然,母志有乐得未致者,请寄斯图也可乎?‛母曰:‚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鸣机夜课,老妇之愿足矣,乐何有焉?‛铨于是退而语画士,乃图秋夜之景;虚堂四敞,一灯荧荧,高梧萧疏,影落檐际,堂中列一机,画吾母坐而织之,妇执纺车坐母侧;檐底横列一几,剪烛自照,凭画栏而读者,则铨也。
阶下假山一,砌花盆兰,婀娜相倚,动摇于微风凉月中,其童子蹲树根捕促织为戏。
图成,母视之而欢。
铨谨按吾母生平勤劳,为之略。
[注]①夏楚:打。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八归.先府君归:归来,回来 B.母工纂绣组织..组织:纺织、编织 C.即怒而弃.之弃:不理睬 D.铨延.之为母写小像延:邀请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蒋母钟氏严以教子并以儿子的成长为忧乐的一组是()①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②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③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④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矣⑤母辄携儿立席前日:“幸以此儿为念!”⑥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③④⑤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家道日益衰落,蒋母带着儿子寄食在外祖父家,仍然乐观安适,受到亲戚和族人的称道。
B.蒋母根据幼儿特点,将竹枝削刻成汉字各种笔画,合而成字教四岁儿子识字、拼字,让幼儿玩中认字。
C.蒋母边纺织边教儿读书,寒夜把孩子抱在怀中为儿取暖;儿子在母亲怀中睡着不到片刻就被母亲摇醒继续读书,直到鸡鸣才能睡觉。
D.蒋母每生病,儿就读书为母解忧;儿读书稍有懈怠,蒋母就流着眼泪打儿子,让儿跪在地上直到读熟为止。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府君数颔之。
(2)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鸣机夜课,老妇之愿足矣,乐何有焉?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5—8题。
万石君,名奋,姓石氏。
年十五,侍高祖。
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
家贫。
有姊,能鼓琴。
‛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
‛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徙其家长安中戚里①。
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太中大夫。
无文学,恭谨无与比。
及孝景即位,以为九卿。
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
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
‛号奋为‚万石君‛。
孝景帝季年,万石君归老于家。
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②必式焉。
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
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
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
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
童仆诉诉如也,唯谨。
万石君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
建老白首,万石君尚无恙。
建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归谒亲,窃问侍者,取亲中裙,身自浣涤,复与侍者,不敢令万石君知,以为常。
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
‛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犹如此。
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
长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
岁余,建亦死。
诸子孙成孝,然建最甚,甚于万石君。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
斯可谓笃行君子矣!(取材于《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注:①中戚里:京城皇室外戚居住的地方。
②路马:通‚辂马‛,天子所乘之马,此指天子车驾。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趋:趋向,表示追随于后。
B.见路马必式.焉式:同“轼”,手扶车轼表敬。
C.虽燕.居必冠燕:同“宴”,安逸,闲适。
D.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讷:言语迟钝,寡言。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①其万石之.谓邪②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①因.长老肉袒固谢罪②不如因.而善遇之C.①高祖曰:若.能从我乎②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D.①万石君以.孝谨闻乎郡国②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7.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万石君出身低微,十五岁初侍高祖,因为恭敬,虽无才能却颇受汉高祖信任并官至太中大夫。
B.汉景帝称石奋为“万石君”是一种褒扬。
这是针对石奋父子五人所受恩宠及官阶俸禄说的。
C.文章表现石奋父子为官治家的恭敬孝谨,客观上也反映了朝臣们谨小慎微而又惶恐的心理。
D.司马迁认为石奋品行忠厚,善于教化而不苛刻,做到了孔子所说的“讷于言而敏于行”。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万石君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5分)(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9—12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
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
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
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
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择郡国吏木诎於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
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日夜饮醇酒。
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
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
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奋为中大夫。
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 乃谓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於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
‛奋既洗沐归,闲侍,自从其所谏参。
参怒,而笞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
‛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奋胡治乎? 乃者①我使谏君也。
‛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
‛参曰:‚陛下言之是也。
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
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
卒,谥懿侯。
子奋代侯。
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
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
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
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
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注]①乃者:往日,上次。
②顜(jiǎng):明确。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至何且.死吾攻赵,旦暮且.下B.即召除.为丞相史寻蒙国恩,除.臣冼马C.乃.反取酒张坐饮良乃.入,具告沛公D.然百姓离.秦之酷后离.骚者,犹离忧也10、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表明曹参“清净无为”的一组是①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②择郡国吏木诎於文辞,重厚长者③至者,参辄饮以醇酒④吏舍日饮歌呼⑤亦歌呼与相应和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⑤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参起初地位卑微的时候,跟萧何交好;等到后来一个做了将军,一个做了相国,有了深交。
萧何在临终时,向皇上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
B.曹参代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完全遵循萧何制定的法令,办事无所变更,日夜痛饮醇厚的美酒。
C.汉惠帝惊怪相国不理政事,怀疑是轻视自己,于是叫曹参的儿子回家后试着私下随意问问他的父亲怎么回事。
D.司马迁以史学家的眼光,评价曹参战功的获得借助了淮阴侯韩信的才干和力量。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2)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
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
班别姓名学号参考答案二1.A(归:出嫁)2.B(①仅是说教儿识字的严格要求,⑤是说督促丈夫判案要公正。
)3.A(“带着儿子寄食外祖父家”是为了便于丈夫在外游历,不是亲戚族称道的原因。
)4.看参考译文。
附:参考译文鸣机夜课图记蒋士铨我的母亲姓钟,年幼与几位兄长跟随祖父滋生公读书,十八岁嫁给我的父亲。
当时我的父亲喜欢拿财物帮助人,分散给人家许多金钱,直到家中袋子箱子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