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坚强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研究框架

坚强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研究框架

坚强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研究框架
坚强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研究框架

物联网技术框架与标准体系.

物联网技术框架与标准体系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最初被定义为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和条码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功能的网络。这个概念最早于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Auto-ID研究中心提出,实质上等于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结合应用。RFID标签可谓是早期物联网最为关键的技术与产品环节,当时人们认为物联网最大规模、最有前景的应用就是在零售和物流领域,利用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或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在《The Internet of Things》报告中对物联网概念进行扩展,提出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何物体之间的互联,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在计算的发展愿景,除RFID技术外、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终端等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但ITU未针对物联网的概念扩展提出新的物联网定义。 2009年9月15日,欧盟第七框架下RFID和物联网研究项目簇(Cluster of European Research Projects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CERP-IoT)发布了《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研究报告,其中提出了新的物联网概念,认为物联网是未来Internet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被定义为基于标准的和可互操作的通信

协议且具有自配置能力的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架构。物联网中的“物”都具有标识、物理属性和实质上的个性,使用智能接口,实现与信息网络的无缝整合。该项目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便于欧洲内部不同RFID和物联网项目之间的组网;协调包括RFID的物联网研究活动;对专业技术、人力资源和资源进行平衡,以使得研究效果最大化;在项目之间建立协同机制。 物联网与RFID、传感器网络和泛在网的关系: 1.传感器网络与RFID的关系 RFID和传感器具有不同的技术特点,传感器可以监测感应到各种信息,但缺乏对物品的标识能力,而RFID技术恰恰具有强大的标识物品能力。尽管RFID 也经常被描述成一种基于标签的,并用于识别目标的传感器,但RFID读写器不能实时感应当前环境的改变,其读写范围受到读写器与标签之间距离的影响。因此提高RFID系统的感应能力,扩大RFID系统的覆盖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传感器网络较长的有效距离将拓展RFID技术的应用范围。传感器、传感器网络和RFID技术都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相互融合和系统集成将极大地推动物联网的应用,其应用前景不可估量。 2.物联网与传感器网络的关系 传感器网络(Sensor Network)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军方提出,起源于1978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开始资助卡耐基梅隆大学进行分布式传感器网络的研究项目,当时此概念局限于由若干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传感器节点自组织构成的网络。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和多种接入网络以及智能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2008年2月,ITU-T发表了《泛在传感器网络(Ubiquitous Sensor Networks)》研究报告。在报告中,ITU-T指出传感器网络已经向泛在传感器网络的方向发展,它是由智能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可以以“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人、任何物”的形式被部署。该技术可以在广泛的领域中推动新的应用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方案设计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方案设计 1.1需求分析 1.1.1采购范围与基本要求 收集智慧园区建设涉及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管理规范、技术标准和信息标准,编写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的接口规范、信息交换标准、元数据标准等。1.1.2建设内容要求 (1)编写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元数据信息标准》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代码规范目录》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交换方式》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交换内容标准》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接口标准》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采集规范》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处理规范》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质量规范》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管理制度》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系统运维管理规范》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文档管理制度》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运营管理标准》 (2)收集 (住建部智慧城市文件(2013年4月)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 《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工信部,2013年4月)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GB/T21063-2007)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GB/T21062-2007) 《信息技术大数据术语》(20141191-T-469) 《信息技术大数据参考架构》(20141191-T-469)

《关系数据管理系统技术要求》(GB/T28821-1012)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住建部2005年) 《城市地下空间开法利用管理规定》(建设部59号、第108号) 《电信建设管理办法》(国发委第20号)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1.2设计方案 XX高新区智慧园区是一个大规模的建设工程。该工程以业务系统的相关数据为业务处理核心,以其它相关部门为信息交换对象,实现跨机构的大型综合与分布式的信息化系统。 面对这样一个大型的信息系统,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和相关制度。保障XX高新区智慧园区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标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 1.2.1标准在系统建设中的作用 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与标准规范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各项内容的建设必须遵循标准和规范,其设计、开发和实施等需要标准和规范进行指导;另一方面,标准和规范的制订和维护离不开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的建设实践,标准和规范必需符合实际需求,随着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的不断建设和推广,标准和规范也要根据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的进展不断完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及其配套体系的建设需要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指导。标准和规范具有以下指导作用:

智能电网 大数据

智能电网和大数据 1 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smart power grids),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育濒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在现代电网的发展过程中,各国结合其电力工业发展的具体清况,通过不同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各自的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也反映出各国对未来电网发展模式的不同理解。近年来,随着各种先进技术在电网中的广泛应用,智能化已经成为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智能电网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 从技术发展和应用的角度看,世界各国、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普遍认同以下观点:智能电网是将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分析决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能源电力技术相结合,并与电网基础设施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现代化电网。 2 智能电网的发展 2.1 美国 2.1.1 电网2030规划 2003年2月,美国时任总统布什提出“电网2030规划”,指出要建设现代化电力系统,以确保经济安全,同时促进电力系统自身的安全运行。该规划的主要内容有:为所有用户提供高度安全、可靠、数字化的供电服务,在全国实现成本合理、生产过程无污染、低碳排放的供电,经济实用的储能设备,建成超导材料的骨干网架。为有效促进智能电网建设,美国于2007年12月颁布“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2007",确立了国家层面的电网现代化政策,设立新的专责联邦委员会,并界定其职责与作用,建立问责机制,同时建立激励机制,促进股东投资。 2.1.3 奥巴马政府施政计划 美国总统奥巴马为振兴经济,从节能减排、降低污染角度提出绿色能源环境

我国智能电网技术体系探讨

我国智能电网技术体系探讨 摘要我国电力化由工业化逐步向信息化发展背景下,信息化和智能化,对电网技术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坚强的智能电网的提出,是我国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措施,本文从灵活的智能电网网络拓扑结构,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专用芯片技术,通信技术,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技术,发电机功率和负荷短期预测技术,蓄能技术,先进材料技术,分布式电源技术和电力电子与控制技术等几个方面,提出构建我国智能电网技术体系。 关键词智能电网;技术体系;分布式电源技术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8-0203-02 discussion about the system of china’’s smart grid technology zhao yu-hai siping power supply company,siping 136000,jinlin province abstract at the background of that industrialization of country electric power tends to information , and information and intelligence put forward new challenges to the power gri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 strong smart grid is presented, it is our response to this challenge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 this article is from the flexible intelligent network

2020《智能电网通信协议体系》模拟题

2020《智能电网通信协议体系》模拟题 《智能电网通信协议体系》模拟题一 一、填空题(本题 25 分 , 每空 1分) 1. 通信网的基本结构形式有五种分别是 _____、 _____、 _____ 、 _____、 _____。 2. 衡量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是 _____、 _____、 _____。 3. 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主要包括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4. 无线自组网主要特点包括 _____、 _____、 _____等。 5. 常见的规约交互方式一般分为两种分别是 _____方式和 _____方式。 6. 配电网的组成包括 _____、 _____、 _____等。 7. 配电网自动化远方终端包括:_____、 _____等。 8. 101协议的服务分为 S1、 S2、 S3分别是 _____、 _____、 _____。 二、选择题(本题 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2分) 1. 双向互动服务的主要内容有() 。 A. 信息发布、业务受理、客户交费、接入服务、增值服务 B. 信息提供、业务受理、客户交费、接入服务、增值服务

C. 信息提供、业务受理、客户交费、有序充电、增值服务 D. 信息提供、业务受理、客户交费、接入服务、社区服务 2. 通过哪些设备开展双向互动服务?() 。 A. 智能电能表、智能插座、手机、电脑 B. 智能电能表、智能交互终端、手机、采集器 C. 智能电能表、智能交互终端、手机、电脑 D. 电能表、智能交互终端、手机、电脑 3. 以下不属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要采集方式的是() 。 A. 实时采集 B. 自动采集 C.随机召测 D. 主动上报 4. 电动汽车的主要类型有() 。 A. 纯电动汽车、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B. 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电池电动汽车 C. 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D. 增程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5. 电动汽车充电模式主要包括() 。

《智能电网通信协议体系》16秋在线作业2

奥鹏17春川大《智能电网通信协议体系》16秋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共50 道,共100 分。) 1. 与现有电网相比,智能电网体现出()的显著特点。 A. 电力流、信息流和业务流高度融合 B. 对用户的服务形式简单、信息单向 C. 电源的接入与退出、电能量的传输等更为灵活 D. 以上都不是 标准解: 2. STM-1帧频8kHz,即每秒传送8000帧;一帧的周期为()μs。 A. 125 B. 225 C. 325 D. 425 标准解: 3.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建成“三纵四横”电力主干通信网络,形成了以光纤通信为主,()等多种通信方式并存的通信网络格局。 A. 微波、载波 B. 红外线、微波 C. 超声波、载波 D. 电磁波、载波 标准解: 4. ()是实现变电站运行实时信息数字化的主要设备之一。 A. 传输系统 B. 电子式互感器 C. 电子式传感器 D. 智能交互终端 标准解: 5. A TM采用交换技术是()。 A. 虚电路交换 B. 分组交换 C. 电路交换 D.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标准解: 6. 将物理信道的总带宽分割成若干个与传输单凭信号相同均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传输一路信号,称这种复用技术为( )。 A. 空分多路复用 B. 同步时分多路复用

C. 频分多路复用 D. 异步时分多路复用 标准解: 7. SDH网管系统的软件层级结构的最高层是()。 A. 设备层 B. 网元层 C. 网元/子网管理层 D. 网络管理层 标准解: 8. 光纤WDM明线技术中的FDM模拟技术,每路电话()。 A. 2kHz B. 4kHz C. 6kHz D. 8kHz 标准解: 9. 目前电网中使用的传感器不包括()。 A. 传统传感器 B. 超导传感器 C. 光纤传感器 D. 智能传感器 标准解: 10. ()指将相对小型的发电/储能装置布置在用户现场或附近的发电/供能方式。 A. 分布式发电 B. 制定电力技术 C. 集中式发电 D. 分布式光伏发电 标准解: 11. 交换式局域网增加带宽的方法是在交换机多个端口之间建立( )。 A. 点—点连接 B. 并发连接 C. 物理连接 D. 数据连接 标准解: 12. OSI七层协议中,传输层传送数据的单位为()。 A. 比特 B. 帧 C. 分组 D. 信息 标准解: 13. 光纤通信指的是()。 A. 以电波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为传输媒介的通信方式 B. 以光波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为传输媒介的通信方式 C. 以光波作为信息载体、以电缆为传输媒介的通信方式 D. 以激光作为信息载体、以导线为传输媒介的通信方式

文物保护信息化标准框架体系

文物保护信息化标准框架体系 作者:张小朋日期:2010-08-07 1. 文物保护的内容 传统的文物保护是对书籍字画装裱、青铜器铁器的修复加固、陶瓷器文物的补配粘接等传统技术。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文物保护被赋予了更深刻更丰富的内容。文物保护的主要对象是文物,是以现代化科学技术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其中借鉴应用到学科包含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冶金、铸造、光学、声学、信息论等。随着自然科学不断发展,文物保护的范畴更加丰富扩大,其研究类型也是多种多样1。 1)分析文物的化学成分、结构,为文物保护、文物考证(判明产地和真伪等)、文物修复和复制等提供依据。 2)探索文物裂变机理,研究组织或延续文物裂变的技术措施,提高文物抵御自然因素(如潮湿、空气污染、光辐射、虫蛀、霉变、盐腐败、氧老化等)损害的能力。 3)剖析文物的古代工艺之迷,如秦代青铜剑表面铬层的镀制和汉代铜镜黑漆的形成。 4)查明文物的地下埋藏环境,如接触介质的成分和性质等,以便对文物的变化和保存条件进行分析。 5)对文物现有的保护环境进行监测,如测试空气的污染情况,以便了解环境质量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6)测定文物年代,如用碳-14法和氨基酸消旋化测定法对文物进行断代。 7)制造优良的文物保护材料,提供尽量简便的使用工艺,为文物保护、文物修复和仿制服务。

广义上的文物保护应用还包括: 8)文物的安全防范监控:利用视频、传感器、网络通信、消防等设备保障文物本体的安全。 9)考古信息管理:在考古学文献检索、考古学资料信息管理、考古地理信息管理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以达到田野考古工作的合理进行,考古资料的科学阐述2。 10)保护类文化遗产遗址的管理监督:利用法律、行政的手段封闭式地保护文化遗产遗址,这是当前对不可移动文化遗产行之有效的保护方式。 2. 文物保护信息化的现状 “十一五”期间,文物保护事业信息化建设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需求主导、信息共享”的原则,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国家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信息化建设服务于文物保护、服务于社会公众、服务于管理决策,为实现文物保护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发挥了基础支撑作用。 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是指文物事业信息化建设要从全局的角度进行规划,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兼顾各地的实际情况和不同领域的具体需求。已有的充分利用,欠缺的逐步完善,没有的抓紧建设。立足现有的基础条件,通盘考虑,避免各自为政和重复建设。 需求主导、信息共享是指文物保护事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以文物保护事业全面发展的需求为导向,服务于文物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建立科学、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和体系,依据统一的标准规范,开展各项信息化建设,实现网络系统的互联、互通与数据资源共享。为全社会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物信息服务。

国家电子商务标准体系框架简介-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国家电子商务标准体系框架综述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2007-09 北京

主要内容 一、背景和编制思路 二、对国外EC标准化态势的认识 三、对我国EC标准化状况的诊断 四、对我国EC标准化需求的分析 五、对国家电子商务标准体系的定位 六、对策和措施

1、编制背景 国办[2005]2号文的要求:建立并完善国家电子商务标准体系。提高标准化意识,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抓紧完善电子 商务的国家标准体系;鼓励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和科研 机构研究制定电子商务关键技术标准和规范,参与国际标准 的制订和修正,积极推进电子商务标准化进程。 国家标准委的要求:围绕国办[2005]2号文的要求,尽快提出《国家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并会同国信办、发改委、科技 部、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等,力争在3~5年的时间里,完成 以发展我国电子商务为核心的一系列关键技术标准。

2、编制思路 摸清国际态势 把握我国现状、问题和产生问题的根源 分析我国发展对标准化的需求 提出标准体系框架,编制明细表 指出未来标准化工作重点

1. 国际主要EC标准化组织 ISO/TC154商业和行政中的业务过程、数据元和文档格式 UN/CEFACT联合国贸易便利与电子业务中心 OASIS国际结构化数据标准组织 RosettaNet ISO/IEC/JTC1/SC32数据管理与交换 W3C/IETF 电子业务谅解备忘录ISO、IEC、ITU、UN/CEFACT、OASIS

2、标准化思路 参考模型(ISO/IEC 14662) 业务交易 业务交易的信息技术方面 功能服务视图业务操作视图开放式edi 参考模型视作业务标准支撑技术标准 符合被…涵盖 业务交易的业务方面 符合被…涵盖 相互关联

2013秋川大网教《智能电网通信协议体系》第一、二次作业及答案

《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应用》第一次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2.5 分,共2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哪种协议不属于路由协议( C )。 A.地理位置路由协议 B.能量感知路由协议 C.基于跳数的路由协议 D.可靠的路由协议 2.ZigBee的通信速率在2.4GHz时为( D )。 A.40Kbps B.20Kbps C.256 Kbps D.250kbps 3.传感器节点( D )范围以内的所有其它节点,称为该节点的邻居节点。 A.视线 B.跳数 C.网络 D.通信半径 4.TinyOS是一个开源的( D )操作系统,它是由加州大学的伯利克分校开发, 主要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方面。 A.桌面 B.后台 C.批处理 D.嵌入式 https://www.doczj.com/doc/1618817811.html,N技术使用了哪种介质( A )。 A.无线电波 B.双绞线 C.光波 D.沙狼 6.传感器节点消耗能量主要消耗在( A )上。 A.无线通信模块 B.处理器模块

C.传感器模块 D.管理模块 7.传感器最早起于二十世纪( B )年代。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8.定向扩散(Directed Diffusion,DD)路由协议是一种( B )机制。 A.能量感知路 B.基于查询的路由 C.地理位置路由 D.可靠的路由 9.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有方向性的。当被测量是单向量,而且对方向性要求较高时,应 选择在其它方向上灵敏度()的传感器;如果被测量是多维向量,则要求传感器的交叉灵敏度越()越好。 A A.小;小 B.小;大 C.高;高 D.高;底 10.传感器的频率响应越(),则可测的信号频率范围就越()。 C A.小;高 B.大;宽 C.高;宽 D.大;高 11.传感器的线形范围是指输出与输入成正比的范围。理论上在此范围内,灵敏度保持 定值。传感器的线性范围越(),则它的量程就越(),并且能保证一定的测量精度。 C A.小;宽 B.小;高 C.高;大 D.宽;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个小题,每小题2.5 分,共7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节点数目的多少,传感器网络的结构可以分为(AD )。

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框架

附件: 1.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框架 2.养老服务领域已发布、制定中及待制定标准目录

附件1 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框架 通用基础标准标 准 化 导 则服务提供标准 术语与缩略语符 号 与 标 志 分 类 评 估 数 据 质 量 管 理 其 它 支撑保障标准 医 疗 护 理 精 神 慰 藉 健 康 管 理 安 宁 服 务 社 会 工 作 休 闲 娱 乐 文 化 教 育 权 益 保 障 其 它 生 活 照 料 人 力 资 源 服 务 商 管 理 服 务 管 理 服务提供者管理信息化建筑、设施设备与用品环境、安全与卫生 师 资 培 训 与 考 评 服 务 人 员 培 训 管 理 人 员 岗 位 设 置 标 准 家 庭 照 护 人 员 培 训 管 理 其 它 人 才 分 类 标 准 信 息 资 源 服 务 信 息 化 平 台 建 设 与 运 维 其 它 设 施 设 备 建 筑 场 所 老 年 用 品 其 它 服 务 安 全 环 境 保 护 食 品 安 全 消 防 安 全 劳 动 保 护 应 急 管 理 职 业 健 康 其 它 服 务 风 险 管 理 合 同 管 理 服 务 绩 效 考 核 卫 生 防 疫 信 息 安 全 其 它 2

附件2 养老服务领域已发布、制定中及待制定标准目录 在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框架的指导下,根据我国养老服务发展趋势和需求,将已发布、制定中和待制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集合成养老服务体系目录。 分布领域序号标准名称标准号(计划号) 标准 级别 标准 性质 标准 类别 标准 状态 通用基础标准1老年人能力评估MZ/T 001-2013行标推荐管理已发布2养老机构分类与编码20120699-T-314国标推荐管理制定中3养老服务图形符号标识MZ2016-T-041行标推荐管理制定中4养老机构照护等级划分MZ2016-T-042行标推荐管理制定中5养老机构标准体系建设指南MZ2017-T-012行标推荐管理制定中6养老服务基本术语MZ2017-T-013行标推荐管理制定中7养老机构服务风险评估通则MZ2017-T-016行标推荐管理制定中 3

智能电网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发展状况

智能电网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发展状况 摘要:为了迎接电力行业由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的新挑战,国家电网公司提出 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本文首先介绍了智能电网的概念.阐述了智能电网的内 涵和特点,总结了智能电网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发展状况,并对实现智能 电网在网络拓扑、通信系统、计量体系、需求侧管理、智能调度、电力电子设备、配电自动化、分布武电源接入等领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 讨论。 关键词:智能电网;关键技术;通信系统;计量体系;需求侧管理;智能调 度 1 智能电网的特点 1.1 自愈 自愈是智能电网的一个突出特征,也是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保证。它是 指对于无论来自外部还是来自内部的对电网的损害。无需或仅需少量人为干预, 实现电力网络中存在问题元器件的隔离或使其恢复正常运行。尽可能小地对系统 正常运行产生影响。通过进行连续的评估自测,智能电网可以检测、分析、响应 甚至恢复电力元件或局部网络的异常运行。 1.2 兼容 支持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正确、合理的接入,适应分布式发电 和微电网的并网运行。做到“即插即用”,可以容纳包含集中式发电在内的多种不 同类型电源甚至是储能装置,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电力需求。 1.3 交互 电网在运行中与用户设备和行为进行交互,将其视为电力系统的完整组成部 分之一,可以促使电力用户发挥积极作用,实现电力运行和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 收益,使需求侧管理的功能更加完善,实现与用户的交互和高效互动。 1.4 协调 与批发电力市场甚至是零售电力市场实现无缝衔接。有效的市场设计可以提 高电力系统的规划、运行和可靠性管理水平,电力系统管理能力的提升促进电力 市场竞争效率的提高。 1.5 高效 引人最先进的信息和监控技术,优化设备和资源的使用效益,可以提高单个 资产的利用效率,从整体上实现网络运行和扩容的优化。降低其运行维护成本和 投资。 1.6 优质 在数字化、高科技占主导的经济模式下,电力用户的电能质量能够得到有效 保障,实现电能质量的差别定价。 1.7 集成 实现电网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共享。采用统一的平台和模型,实现标准化、规 范化和精细化管理。 2 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 2.1 坚强、灵活的网络拓扑 坚强、灵活的电网结构是未来智能电网的基础。我国能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 很不平衡,为了缓解此现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制定了“西电东送”的政策, 并开展了特高压联网工程、直流联网工程、点 45 对点或点对网送电等工程的实

20春川大《智能电网通信协议体系》在线作业1(答案)

1.以下不属于配电自动化可采用的通信方式的是()。 A.光纤专网通信方式 B.配电线载波通信方式 C.无线宽带通信方式 D.无线公网通信方式 答案:C 2.交换机不具有下面哪项功能?() A.转发过滤 B.路由转发 C.回路避免 D.地址学习 答案:B 3.以下不属于智能电网建设给信息安全带来的新挑战的是()。 A.信息系统遭受攻击后危害加大 B.信息系统管理难度增加 C.数据安全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D.信息安全防控难度进一步增加 答案:B 4.SDH传输网最基本的同步传送模块是STM-1,其信号速率为()kbit/s。 A.155520 B.622080 C.2488320 D.9953280 答案:A 5.()是以电压源换流器,可关断器件和脉宽调制技术为基础的新一代输电技术。 A.柔性直流输电技术 B.柔性交流输电技术 C.柔性输电智能调度技术 D.输电线路智能化巡检技术

答案:A 6.配电网自愈是指()。 A.系统故障后,自动隔离故障,并自动恢复供电 B.系统出现不安全状态后,报警并自动隔离不安全因素 C.以上都是 D.A和B都不是 答案:A 7.分布式结构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是()。 A.可靠性差 B.效率低 C.扩充简单 D.信息流程长 答案:A 8.以下不属于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常采用的网络结构是()。 A.总线型 B.环型 C.星型 D.放射型 答案:D 9.下面哪一项可以描述网络拓扑结构?() A.仅仅是网络的物理设计 B.仅仅是网络的逻辑设计 C.仅仅是对网络形式上的设计 D.网络的物理设计和逻辑设计 答案:D 10.异步通信方式的特点之一是()。 A.设备复杂 B.设备简单

“十三五”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大纲

附件1: “十三五”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大纲 --XX行业 一、行业发展概述 (一)行业概述 概述本行业的基本构成,对各组成部分进行简要描述,指导本行业技术标准体系顶层框架的构建。 (二)发展现状和趋势 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描述本行业的技术和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引出对标准化的需求。 (三)“十三五”发展目标 二、标准体系框架 (一)标准体系的构建思路和原则 (二)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和说明 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基本形式如图1),并需说明标准体系内相关领域之间的关系。 图1

(三)标准体系表编号的规则 三、标准体系的现状 (一)现有标准和在研计划情况 全面梳理本行业的现有标准和在研计划的数量和分布(统计格式如表1、2、3),以及标准的整体技术水平、对产业发展的作用和存在的不足等。 表1:现行标准情况统计表 注2:指强制性标准等占“小计”的比例。 表2:现行标准标龄情况统计表 行业:单位:项 注2:指Σ所有标准的标龄÷标准总数; 注3:指占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比例。

表3:在研标准计划情况统计表 注1:指“小计”占本领域标准计划总数(包括国家标准计划和行业标准计划)的比例; 注2:指强制性标准计划等占“小计”的比例。 (二)标准国际化的情况 1.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转化情况 本行业现行标准与国际标准(ISO、IEC、ITU)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对比分析情况,重点分析在标准数量、标准结构、标准水平、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差异,明确转化情况及不转化的主要原因。 表4-1:国际标准转化情况统计表 行业:单位:项 已转+正转+待转+不转化=对应的国际标准数

智能电网的技术评估体系的建立

智能电网的技术评估体系的建立 发表时间:2018-01-11T10:20:27.03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7期作者:翟进乾朱东坡石智永 [导读] 摘要:智能电网它是在物理电网的基础上,将传感测量、通讯信息等多种现代技术高度集成,实现对用户环保、高效、可靠、互动的电力供应。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郑州供电公司河南郑州市 45000) 摘要:智能电网它是在物理电网的基础上,将传感测量、通讯信息等多种现代技术高度集成,实现对用户环保、高效、可靠、互动的电力供应。建设智能电网是应对21世纪电力供应挑战的有效途径,面对智能电网蓬勃发展的形势,对智能电网评估体系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文章简要论述了智能电网的结构、特点,着重对智能电网的技术评估体系建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智能电网;特征;评估体系;建立 智能电网使电力系统更加智能的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是人类面对电力供需平衡、新能源接入、电网可靠性的必然选择。智能电网代表电网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结合先进的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及设备,支持从发电到用户的整个电力供应系统的管理,同时为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以我国现有的电力相关标准和规范体系,结合经济、社会、电网发展实际情况和需求,在智能电网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智能电网发展所需的技术及标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一、智能电网的构成及主要特征 1 智能电网的构成 从技术层面讲,智能电网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组成,且各部分密切相关: (1)高级量测体系(AMI):是智能电网的基础信息平台。它的主要功能是建立电网与用户的双向通道,使用户主动参与电网的运行。主要包括智能电表、通讯网络、家庭网关、计量数据管理系统、远程控制等。 (2)高级配电运行(ADO):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电网的自愈。通过实时监控、分析系统的运行状态重构配电网络拓扑。主要包括高级配电自动化、保护与控制、分布式能源及新型电力电子设备等。 (3)高级输电运行(ATO):主要功能是降低大规模运行的风险,加强阻塞管理,实现输电系统优化。主要包括GIS、变电站自动化、WAMS、仿真和可视化工具等。 (4)高级资产管理(AAM)。主要功能是实现电力资产管理,优化电网的运行及效率。主要包括工程设计与建造、工作与资源管理、输配网规划等。 2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 (1)坚强性。在电网发生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的情况下仍能保证电网运行和信息安全的能力。 (2)自愈性。在无需或尽量少的人为干预下,快速隔离问题元器件或使其恢复正常运行,避免发生用户大面积供电中断的现象。(3)兼容性。既支持大电源的集中接入也支持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的正确、合理接入。(4)经济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降低损耗和维护费用,提高设备、能源利用效率。 (5)集成和可视化。采用统一的平台和模型高度集成和共享信息,为运行人员提供高级的图形界面,使其能够全面直观地掌握电网及其设备的运行状态。 (6)互动性。实现与用户的智能互动,将用户作为电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积极发挥电力用户的能动作用,以最佳的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满足客户需求。 (7)协调性。通过有效的市场设计提高电力系统的规划、安全运行和可靠性管理水平,使市场运行与批发、零售电力市场实现自适应无缝衔接。 二、智能电网技术评估体系的建立 1 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智能电网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为了衡量建设的状态以及其对国家、社会所带来的效益和影响,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智能电网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由一组关键性能指标组成,它们能够帮助电力企业确定当前所处的阶段,找出存在的问题及需要努力的方向,从而为智能电网的规划与发展提供指导信息和有关建议。由于智能电网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对智能电网评估体系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能够借鉴的内容很少,因此,建立评估体系非常迫切。 2智能电网评估的总体思路 提出智能电网评估工作思路:坚强智能电网的“核心价值”、“主要特性”和“关键技术”就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核心,坚强智能电网评估就是在分析坚强智能电网有哪些核心价值、主要特性和关键技术领域基础上,再分别对于坚强智能电网这三个关键点进行评估。 3评估指标建立的原则 评估指标是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是顺利开展评估工作的前提,为了能够准确、有效地反映智能电网的发展情况,评估指标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1)指标选择应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2)指标选择应方便于测量、统计和计算;(3)指标选择应尽可能为量化指标,抽象指标应具有量化可能;(4)指标选择应科学、合理、客观、全面,能够充分反映评估目的;(5)指标选择应能够定义一个表示成功的定量目标。 4 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结合对我国智能电网的深入理解,初步确定与“核心价值”、“主要特性”和“关键技术”相对应的效果类指标、基础类指标和技术类指标体系。 (1)基础类指标。基础类指标主要对应于与智能电网基础特性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本类指标以可量化数值指标为主,指标涵盖发、输、变、配、用、调度和通信信息等电网发展运行各个重要环节,全面反映智能电网的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情况。 (2)技术类指标。技术类指标主要目的是评估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的研发水平,从侧面反映智能电网的发展情况。由于技术类指标多为非量化指标,因此可以考虑此类指标与基础类指标一起进行综合评估。 (3)效果类指标。效果评估指标主要是对应于智能电网的核心价值,效果评估指标能够反映智能电网各项核心价值的实现情况。更

川大《智能电网通信协议体系》18春在线作业1

(单选题) 1: 以下不属于配电自动化可采用的通信方式的是()。 A: 光纤专网通信方式 B: 配电线载波通信方式 C: 无线宽带通信方式 D: 无线公网通信方式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交换机不具有下面哪项功能: A: 转发过滤 B: 路由转发 C: 回路避免 D: 地址学习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以下不属于智能电网建设给信息安全带来的新挑战的是()。 A: 信息系统遭受攻击后危害加大 B: 信息系统管理难度增加 C: 数据安全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D: 信息安全防控难度进一步增加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SDH传输网最基本的同步传送模块是STM-1,其信号速率为()kbit/s。 A: 155520 B: 622080 C: 2488320 D: 9953280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是以电压源换流器,可关断器件和脉宽调制技术为基础的新一代输电技术。A: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 B: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 C: 柔性输电智能调度技术 D: 输电线路智能化巡检技术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配电网自愈是指()。 A: 系统故障后,自动隔离故障,并自动恢复供电 B: 系统出现不安全状态后,报警并自动隔离不安全因素 C: 以上都是 D: A和B都不是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分布式结构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是()。 A: 可靠性差 B: 效率低 C: 扩充简单 D: 信息流程长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以下不属于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常采用的网络结构是()。 A: 总线型 B: 环型 C: 星型 D: 放射型 正确答案: (单选题) 9: 下面哪一项可以描述网络拓扑结构? A: 仅仅是网络的物理设计 B: 仅仅是网络的逻辑设计 C: 仅仅是对网络形式上的设计 D: 网络的物理设计和逻辑设计

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探讨王思民

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探讨王思民 发表时间:2019-04-24T14:39:16.327Z 来源:《中国电气工程学报》2019年第2期作者:王思民 [导读] 伴随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建设及自动化水平持续提升。为了满足我国的工业用电、居民用电的要求,许多的电力企业渐渐的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智能配电网上,这种智能配电网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整体水平。配网自动化的实现能让电力的应用更为高效、安全,通过配网自动化的实现及配网规划,能够积极提升供电效率和质量。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宿迁供电分公司 前言: 智能电网近年来成为电力行业的人们话题。智能电网包括智能输电网和智能配电网,智能配电网与传统的配电网相比就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稳定、安全的电能,有效地提高了供电系统整体的效率。配网自动化技术结合了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并采用先进的设备对配电网进行控制和管理,使配网可以正常运行,提高供电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在提高供电能力与供电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智能配电网的概述及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用电需求和用电量越来越大。用电负荷持续走高,加上城区布局的改变,使得电网供电范围扩大和电网结构复杂化。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对电力的需求,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效率和质量,国家大力建设智能电网。智能配电网的实质是将电网进行智能化处理,然后以快速的、合并的双重通讯信息根本,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建立一个完善的配电系统,达到电网的安全环境、经济适用。智能配电网拥有靠前的调控技术,同时在实际运用中给电力系统最大的支持,以此来保证有稳定的电能给用户使用。对于传统的配电网而言,智能配电网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比传统配电网的抵御大自然造成的灾难和黑客入侵的能力更强,也更保险。和传统配电网相比,智能配电网具有更强的诊断能力、自我修复能力,可以很好的解决供电突然间断等突发问题。智能配电网比传统配电网多了一项可以与用户弧顶的功能,这是因为智能配电网可以与 DER 进行大规模的连接,提高运行效率,并且智能配电网可以与智能电表配合使用,军民能够对店家进行动态的实时选择,加深了居民在社会上的自主权利和主体地位,同时也保障了居民的合法权益。 2、智能电网与配电自动化的关系 配网自动化是智能电网的基础,智能配电网是配电自动化未来的发展方向。智能电网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整个电力系统整体提升,整合各种先进技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配电自动化技术主要内容有配电网使用的自动化技术、以及对电力系统设备管理和电力故障自动化处理、记录用户用电情况和对电力用户进行自动化管理。智能电网能够实现用户与电网的有效链接和互动,其中使用自动化配电系统的部分主要有如下方面: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系统、用电线路的负载系统、送电设备的管理系统使用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通过计算机对每一台运行的设备随时随地进行监控,并且将获取的信息通过计算机系统传送到后台的总服务器中去,通过服务器的分析与整理提供给其他的配电站使用。对电网进行自动化处理,提高了配电网的管理和控制,使配电网运的可靠性增加,通过对其进行自动化处理,可以了解每一节电路中的负荷情况,同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这样做可以下一次的调整和修改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实施电网自动化配电系统能够有效检测出电网故障,及时排除停电的风险,尽最大可能地减少停电时间和停电次数,为广大居民提供安全可靠的供电系统。有效降低电力供应的运行成本,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配网自动化应用与意义 3.1配电自动化体系规划 在配网自动化体系中,需要将自动化设备以及开关配合进行充分的利用,通过子站、主站以及终端,实现双层数据的收集,从而对配电网络进行实时监控。在进行配网自动化建设以及相关通信设施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实现基础设计在经济性、可靠性以及可拓展性上满足要求,此外在整个建造过程中需要以当地经济发展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实际电能需求为基准,通过多种建设手段交叉的方式来实现配网自动化建设的作用。要达到配电网自动化需不断强化配电网建设,使其具备安全的电源及网架,配电网线路的实际容量可互带且适宜分区段,并配备拥有智能控制及探测的开关或设备,保障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可维持性。整体配网系统的规划还要符合国家标准,整体布局简单方便,软件选择合理、通信方式选择适当,在各方面努力做到配网系统高效稳定的工作。配网规划还要体现在技术层面,比如说配网的供电能力、配网的安全性等等,对于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也要逐层落实,进行分区的自动化建设,然后形成全网的自动化模式。在进行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要兼顾建设区域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民众、生产企业的日常需求,从根本上实现配网自动化以及通信系统效益的最大化。 3.2电能质量显著提升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出现,使得配网各项电能数据都能被实时监控,其一旦监测到配网中电压超限、频率超限、波形受谐波影响而发生严重畸变,就会立即告警并显示供电质量不达标的具体地点。要积极构建配电网用电管控维护系统,经由信息网络系统对配电网实际用电管理加以实时性的监管,自动并按时检测用电反常现象,假若出现反常情形,系统即自动做出报警提示,杜绝安全故障问题的蔓延,确保用户用电的安全可靠,同时还可增强配电网每类信息数据的精准性,增强配电网运行的效率。通过人工排查和系统自动调整的方式,可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各项指标重新恢复到标准要求的范围之内,大大降低了因电能质量波动影响用户用电质量的概率,提高了供电可靠性。配网自动化技术可以对配网网架和设备进行高质量的管理,不仅能对设备综合状态进行检测,还能对用户用电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避免因电网出现严重的负载不平衡等造成设备故障和电网事故,还能通过日常运行数据分析指导后续配网规划和升级改造等工作,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 3.3供电安全性大幅提升 安全是电力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对于配电系统来说,安全是保证它们正常生产的最基本的条件,供电负荷必须要做到一定的平稳性,也就是说要求供配电系统在安全性方面必须要做到万无一失,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设备的日常安全运转和稳定性,电力系统在安全性方面一旦出现一些故障或者问题,很容易引起发生电力设备的损坏,造成大范围的停电。配网自动化建设需要大量投资,需要引进大量可靠性高、可维护性能高的技术设备,这些设备较普通设备而言,自身安全性能就已经较高。为使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运行效率得以提升,不但要保障配电网常态运行时,自动化系统可精确、高效地将电能输送给用户为一,还需保障当配电网处于故障状态时,自动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