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4.1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 硅(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70.00 KB
- 文档页数:10
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一课时知识和技能 1了解硅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2.知道二氧化硅的性质;3.了解硅酸的性质及制法,了解硅酸钠的性质;4.知道硅及其化合物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1、通过相关联想、对比归纳,学会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结构——性质——用途” 的元素化合物学习思路,培养学生思维和推理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大量的直观感性材、为学生构架一座从书本知识到现代科技知识和生活实际的桥梁,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技文化素养。
2、通过硅及其化合物在技术领域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逐渐形成正确的科学社会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投影板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思考交流】1、你知道哪些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2、这些物质与人类的生存环境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大家讨论交流,畅谈自己的认识【归纳投影】1、地壳中含量最多两种元素:氧和硅,它们构成了地壳的基本骨架;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和氧,它们是地球生命的重要基础元素之一;3、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大气质量的气态氧化物:SO2、NO2、CO等。
4、食盐中的氯元素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构架一座从书本知识到生活实际的桥梁,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技文化素养。
【实物展示】第一组:岩石、沙子、土壤;第二组:水晶、玛瑙;第三组:陶瓷、玻璃、水泥;石英光导纤维;【投影展示】第四组:U盘、硅太阳能电池、计算机芯片。
【学生活动】兴趣盎然,议论纷纷。
【新课引入】图片中的物质含有一种共同的元素──硅。
我们不难发现,硅及其化合物在建筑、通信、光电技术及航空航天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在社会发展历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投影板书】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教师】讲到硅,我们必须联想到碳。
为什么呢?它们有什么关系?展示元素周期表,找出碳原子和硅原子元素周期表的位置。
写出它们的原子结构式意图。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一课时)一、本节教材分析《硅》既是第三章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等知识的继续,又是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开始,通过本节的学习也为学习元素周期律奠定了基础。
“硅”放在本章开篇如此重要的位置,关键就在“主角”这个词上。
在教学参考书上指明了“主角”的含义:硅及其化合物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质,硅及其化合物在非金属材料、信息技术、建筑、光电及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广阔,地位非常重要。
由于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故教材承认了它在非金属家族中的“老大”地位。
通过硅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将有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既开阔眼界,又更加密切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联系。
硅是地壳中基本骨干元素,自然界岩石、土壤、沙子都主要以二氧化硅或硅酸盐形式存在,玻璃、水泥、水晶等硅的化合物又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质。
硅及其化合物放在第一节,也体现了硅元素存在的普遍性和广泛性。
本节内容编排也颇具特点,在顺序上打破常规,先由大家熟悉的SiO2学起,认识了对应的硅酸,再学习对应的硅酸盐,最后才介绍单质硅。
先学习比较熟悉的硅的化合物,再学习单质硅的顺序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学习。
本节课通过对物质的“存在和用途”的详细介绍,从而让学生理解了物质的性质。
编排上新颖、实用,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这一章与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体系明显不同,第三章都是按照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来分类,横向地介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而这里则是按照“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间的关系”这样一条主线,以元素为线索,突出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硅是一种亲氧元素,知道硅在自然界总是以与氧结合的形式存在。
2.知道二氧化硅晶体的物理性质,了解二氧化硅晶体的结构对其物理性质的影响。
3.知道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碱性氧化物、强碱反应,并能用化学方程式描述。
课题:第四章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一) 主备课人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了解硅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存在、用途2、了解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2、活动探究,通过硅与碳、二氧化硅与二氧化碳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材料发展的历史与前景,使学生认识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重要地位,体会化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激发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重点二氧化硅的性质(尤其是作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难点二氧化硅的存在等STS关注的拓展性学习内容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四章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一)一、二氧化硅和硅酸1、二氧化硅(SiO2 )<silicon dioxide>(1) 存在(2) 用途(3) 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的固体、不溶于水,纯净的SiO2晶体无色透明(4) 结构:空间网状结构(5) 化学性质:稳定,不活泼○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不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与强碱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CaO高温CaSiO3○2与HF的反应:SiO2+4HF==SiF4↑+2H2O2、硅酸(H2SiO3)硅酸是一种弱酸,它不溶于水,不能使指示剂变色,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的固体。
Na2SiO3+2HCl==2NaCl+H2SiO3↓Na2SiO3+H2SO4==Na2SO4+H2SiO3↓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H2SiO3△H2O +SiO2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引入]我们生活的地球,它坚硬的地壳是由什么构成的?岩石,构成岩石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及硅的氧化物。
[导入]从古至今,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硅一直都在扮演着主要的角色。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研究一下硅的氧化物------二氧化硅及硅酸和硅酸盐的性质。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教材分析:硅是带来人类文明的重要元素之一,硅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基础知识。
本节内容不仅为形成化学基本观念提供感性基础,也为了解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密切关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本节的主要内容有硅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二氧化硅的性质、硅酸盐的性质、硅及化合物的用途。
在教学中可采用碳和硅(同一主族相邻的两种元素)进行对比,突出它们的相似性与不同性。
另外多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教学,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彩图、实物照片等形式,增强教学的直观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硅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硅及其化合物的主要用途。
2、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过程与方法1、采用对比的方法,联系碳、二氧化碳大等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介绍硅、二氧化硅等新知识。
2、运用日常生活中事例进行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硅及其化合物的广泛哟鸥鸟国土,体会化学的创造性与实用性,并关注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
2、利用实物、模型及学生自己手机的有关实物或照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3、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二氧化硅的性质教学难点:硅酸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教学方法:对比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二氧化硅、硅酸第二课时:硅酸盐、单质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美国的硅谷——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旧金山南郊,圣克拉拉县和圣胡安两城之间的一条长48公里,宽16公里的长条形地带上。
由于它集中了全世界90%以上的著名半导体公司(思科、英特尔、惠普、朗讯、苹果),而半导体的基本元件是硅片,所以该地区被称为“硅谷”。
该地区客观上成为美国高新技术的摇篮,现在硅谷已成为世界各国半导体工业聚集区的代名词。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硅的存在形态、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及重要用途。
2.了解二氧化硅的结构特点,掌握二氧化硅晶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重要用途。
3.了解并学会制备硅酸。
二、过程与方法1.在碳和硅、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的性质比较活动中,体会分类、对比等学习方法。
2.在二氧化硅物理性质的学习中深化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维。
3.在硅、二氧化硅的用途学习中,深入体会由用途分析性质的学科思想。
4.在硅酸的制备中,掌握强酸制备弱酸的原理及实验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硅材料用途,体会硅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地位,感悟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教学重点】SiO的性质、硅酸的制备、硅材料的重要用途2和NaOH的反应,硅酸的制备【教学难点】SiO2【教学流程】情景引入:【展示图片:沙子和芯片】这是普通的沙子,这是计算机芯片,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请欣赏英特尔公司制作的视频:从沙子到芯片。
设问:沙子主要成分是SiO,芯片主要成分是晶体Si;硅和二氧化硅可以说连接了整个世界,2为什么这么说呢?它们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和用途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活动一:自主学习课前预习,阅读课本。
1.P79 了解晶体硅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P74 认识地壳中硅的存在形态和含量?2.P75 认识二氧化硅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基本结构单元和构成微粒?小结:一、单质硅和半导体材料1.晶体硅的结构类似金刚石,是正四面体空间网状结构。
2.硅的物理性质:晶体硅是带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 熔点高, 硬度大。
其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过渡:利用半导体材料的性质,可制成硅芯片、硅太阳能电池,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3.硅的用途:硅芯片、硅太阳能电池……4.硅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主要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
二、二氧化硅1.组成结构特点:SiO晶体由硅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四面体网状结构的晶体。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硅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⑵知道二氧化硅的性质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学会运用对比方法来认识物质的共性和特性,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类比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展示二氧化硅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学情分析本节教材内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作为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开篇,是因为硅及其化合物在社会发展历程中、国民经济中、信息化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广泛性。
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知道地壳中含有大量的硅元素,而且,硅及其化合物在学生较有兴趣的计算机、通信、信息技术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玻璃、水泥、陶瓷等硅的化合物又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质,学习起来令人感到贴近生活,学生易于接受。
因此,把硅元素的有关内容编写在最前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材是按“二氧化硅和硅酸→硅酸盐→硅单质”顺序编排的,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从用途入手学习重要的性质,体现了用途反应性质的化学思想,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习知识,在主动探究中学习知识。
本节抓住重点化学性质而不是面面俱到,这样,节省了时间,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最终达到提高科学素养的目的。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硅的性质教学难点: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教学过程【导入】联系导入【引入】上一章我们已经学过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了解了金属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而非金属与金属一样,与人类关系也十分密切,这节课开始我们进入非金属的殿堂。
【板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过渡】请大家观察元素周期表。
非金属元素种类不多,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广泛,与人类发展关系密切,尤其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板书】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讲授】对比学习【设问】地壳中含量做多的元素是什么?其次又是什么?【讲述】硅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处于第二位。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一硅》教学设计设计人:石家庄市鹿泉区鹿泉一中赵均娜.教材分析《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一硅》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即是无机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开始,又是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的继续。
从知识体系来看,它由硅单质、二氧化硅、硅酸以及硅酸盐四部分完成。
从内容安排来看,四部分知识都强调先让学生根据身边的例子和书本大量的彩图感性认识身边物质的相关性质,作出猜测,然后通过实验或例子得出性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节教材可用两个课时完成,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学生情况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从知识储备来说,初中学习过二氧化碳的性质,高中学习了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等理论知识。
从技能储备来说,学生在第三章体验过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一一实验探究,具备了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同时又都乐于展示自我。
但由于高一学生接触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时间较短,又没有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理论为依据,因此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元素化合物学习的化学思想,不太会运用对比的思想学习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制备等。
因此本节课以生活中常见的硅及其化合物的用途为主线,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介绍量筒的制作方法,学习二氧化硅和氢氟酸的反应,采用与二氧化碳比较的方法学习二氧化硅的作为酸性氧化物的化学性质,通过探究实验,体验硅酸凝胶的制取,并把硅及其化合物在信息技术、材料化学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融合在性质介绍中,从而让生活在信息技术时代的学生体会到常见硅及其化合物知识的价值,深刻理解硅成为无机分金属材料的主角的原因,全面体现化学课程的科学教育功能。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列举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能说出硅酸的制备原理,并能列举硅酸的性质(3)能举例说明含硅材料在多领域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二氧化硅性质学习学习过程中,初步形成用分类、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硅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2、了解硅及其化合物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3、调查研究:完成并小组交流“硅及其化合物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小论文。
4、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运用元素周期律知识学习同族元素性质及其递变规律的方法,并运用这些知识学习碳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重点难点硅和二氧化硅的性质。
硅酸盐的用途。
教学过程*将Si单质的内容移到开头教学。
采用对比的方法,联系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钠、碳酸氢钠、甲烷等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引人硅、二氧化硅等新知识。
碳和硅是同一主族相邻的两种元素,它们的性质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在教学时要突出硅的亲氧性强于,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硅的两种存在形式──二氧化硅和硅酸盐。
[科学视野]:SiO2的晶体结构分析。
启发学生根据Si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这一特点,把它们的性质一一列出。
引导学生从硅的亲氧性大,得出常温下SiO2的化学性质稳定;在加热的条件下,SiO2才能与碱性氧化物起反应,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等等。
[思考交流]:①实验室中盛放碱液的试剂瓶为什么不用玻璃塞?②实验室盛放氢氟酸的仪器为什么不用玻璃瓶?[演示实验]:【实验4-1】在饱和Na2Si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
逐滴加入稀盐酸,待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有透明的硅酸凝胶产生。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补充实验]:将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引导学生观察白色胶状沉淀的生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从而加深对H2SiO3的酸性弱于碳酸的认识。
[例题讨论]:教材P69习题4。
[教学小结]:(学生填表)⑴表1 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结构性质比较二氧化硅与二氧化碳性质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是酸性氧化物,都与碱或碱性氧化物反应。
不同点:①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SiO2不与水反应;②SiO2溶于氢氟酸,CO2不与氢氟酸反应;③SiO2须在高温下与碱性氧化物反应,而CO2可在常温加压下进行。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探讨目标(一)知识技术1. 了解硅、二氧化硅的主要性质。
2. 熟悉硅、二氧化硅在生产、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二)进程与方式1.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2. 了解材料进展的历史与前景。
(三)情感价值观熟悉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重腹地位,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探讨重点二氧化硅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硅单质的用途。
三、探讨难点二氧化硅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四、探讨进程阅读与试探板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请阅读讲义第四章引言,对照元素周期表回顾你所明白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两种元素:氧和硅,它们组成了地壳的大体骨架;空气中的含量最多的元素:氮和氧,它们是地球生命的重要基础元素之一;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大气质量的气态氧化物主如果非金属氧化物如:SO二、NO二、CO等。
食盐中的氯元素等。
试探与交流1. 同窗们想象一下,所展示的图片,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2. 运算机的芯片,传导电话的光缆,化学实验室的玻璃仪器,你能想象得出它们都是以硅或硅的化合物为材料制成的吗?那末,自然界有无游离的硅?自然界有无硅的化合物呢?没有的如何制取?有的如何利用?请同窗阅读讲义板书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一、二氧化硅(silicon dioxide)1. 物理性质:请同窗阅读讲义内容,将你阅读的内容整理成知识小卡片。
整理归纳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结构与金刚石相似,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是沙子、石英等的主要成份,可用来装饰、制造电子部件和光学仪器。
试探与交流按照SiO2的存在和应用,请你分析以下问题:SiO2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化学稳固性如何?你的按照是什么?SiO2的这些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练习1①实验室中盛放碱液的试剂瓶为何不用玻璃塞?②实验室盛放氢氟酸的试剂瓶为何不用玻璃瓶?①因为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易与碱液反映生成对应的硅酸盐,将瓶塞与瓶口粘合。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课程标准: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硅的两种重要化合物——二氧化硅及硅酸的主要性质;2.引导学生对比学习硅的化合物(二氧化硅及硅酸)与碳的化合物(二氧化碳及碳酸),培养学生联系、对比、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硅和硅酸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化学的实用性,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二氧化硅的性质难点:硅酸的性质习CO2 + CaO ―思考交流提示:二氧化硅也是一种酸性氧化物由CO2的性质推测SiO2可能具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归纳整理检查小结Si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可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
自学讨论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并给出问题阅读教材P63及P64有关内容,思考并讨论:SiO2实际具有的性质与上述推导一致吗?有没有不同的表现?请举例说明归纳整理检查小结与上述推断不完全相同。
不同表现是:SiO2是一种难熔固体,不溶于水。
正是因为SiO2不溶于水,所以不能直接与水反应生成硅酸,但常温下除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外,还能与氢氟酸反应生成SiF4气体和水。
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反应的类型:SiO2 + NaOH —SiO2 + CaO —SiO2 + HF —自学讨论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使其了解二氧化硅的结构和用途。
(1)阅读教材P63:科学视野内容,认识SiO2的结构(2)观察教材P63~P64上的图4—3、图4—4和图4—5,了解SiO2用途,并了解用途与性质间的关系。
归纳整理(1)SiO2晶体是由Si和O按1:2的比例所组成的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的正四面体结构。
(2)SiO2性质主要表现在:它是一坚硬、难熔的固体,不溶于水,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4.1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二氧化硅的晶体结构,掌握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用途。
2.对硅酸的组成、性质及制备形成初步的认识。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二氧化硅的晶体结构及其化学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感受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二氧化硅的性质和硅酸的制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和探究的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饱和硅酸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试管、滴管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展示图片:水晶、玛瑙、石英坩埚、沙子。
你知道组成这些物质的成分是什么吗?讲述:这些物质虽然看起来形态各异,实际上它们都含有同一种元素——硅,硅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
大到高科技领域,小到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硅及其化合物的踪影。
当今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更是与人们对硅的性质的认识息息相关。
本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二氧化硅及其化合物——硅酸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板书:第一节硅过渡: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硅元素的有关知识。
学生阅读课本第74页的第一、二自然段,了解硅在自然界的含量、存在形态等方面的内容。
归纳整理:硅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硅元素主要以氧化物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于地壳的各种矿物和岩石里。
过渡:我们先来学习硅的氧化物——二氧化硅的性质。
(一)二氧化硅和硅酸1.二氧化硅学与练:写出C和Si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最外层电子数,推测CO2和SiO2的性质是否相同?归纳整理:C和Si的最外层都有4个电子,CO2和SiO2分别是二者的最高价氧化物,它们的性质应该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
思考与交流: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初中学过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并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方面回答。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教师补充。
归纳整理:①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常温常压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CO2+H2O= H2CO3CO2+Na2O△Na2CO3CO2+CaO△CaCO3CO2+2NaOH= Na2CO3+H2OCO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性氧化物。
过渡:下面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硅的性质,并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加以比较,看二者是否相同。
学生阅读教材第75页的内容,了解二氧化硅的性质及用途。
归纳整理:二氧化硅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与其他矿物共同构成了岩石,天然二氧化硅也叫硅石。
砂子的主要成分就是二氧化硅,石英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硅,水晶是纯度较高的二氧化硅。
二氧化硅可用来做光导纤维;石英可用来做石英钟、石英表,耐高温的石英玻璃;水晶可以用来制造电子工业中的重要部件、光学仪器、工艺品、眼镜片等,含有有色杂质的石英,还可用于制造精密仪器轴承,耐磨器皿和装饰品等。
⑴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SiO2是一种坚硬难熔的固体,不溶于水。
用途: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石英坩埚、饰品等。
讲解:CO2、SiO2的物理性质差别很大,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硅是一种坚硬难熔的固体。
原因是二者的结构不同,相关知识我们将在选修教材中学习。
过渡:SiO2与CO2的物理性质差别很大,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是不是也有这么大的差异呢?请大家阅读课本第76页有关内容,并填写下表。
板书;⑵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PPT展示:SiO2与CO2化学性质的比较物质二氧化硅(SiO2) 二氧化碳(CO2)与水反应与碱反应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与酸反应与碳反应展示一个同学的答案,分析对比,得出结论。
归纳整理:CO2、SiO2的化学性质差别不很大,比较相似,都能与碱性氧化物或强碱反应生成盐,都是酸性氧化物。
二氧化硅不能溶于水得到相应的酸——硅酸。
酸性氧化物一般不与酸发生化学反应,而二氧化硅却能与氢氟酸发生反应,这也是工业上用氢氟酸雕刻玻璃的反应原理。
以上两点,属二氧化硅的特性。
①特性:a.不溶于水的酸性氧化物。
b.能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
②酸性氧化物a.与碱反应:SiO2+2NaOH=Na2SiO3+ H2O。
b.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CaO==== CaSiO3。
思考与交流:(1)为什么实验室中盛放碱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而不用玻璃塞?(2)实验室为什么不用玻璃瓶盛装氢氟酸?(3)某同学根据SiO2既可与碱反应,也能与氢氟酸反应,推断SiO2为两性氧化物。
是否正确?学生思考交流回答,教师补充。
归纳整理:(1)因为玻璃中含有SiO2,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Na2SiO3,而Na2SiO3具有粘合性,容易使玻璃瓶塞和瓶颈粘在一起而不能打开。
(2)因为玻璃中含有SiO2、SiO2能与氢氟酸反应,故不用玻璃瓶,用塑料瓶盛放。
(3)两性氧化物是指既和酸反应,又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而SiO2与氢氟酸反应没有生成盐,故SiO2不是两性氧化物。
过渡:二氧化硅不能溶于水得到相应的酸——硅酸。
那么,硅酸是怎样的一种酸?它怎样制得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2.硅酸(H2SiO3)学生阅读教材第76页最后一自然段,了解硅酸的性质。
归纳整理并板书:⑴物理性质硅酸是一种白色的固体,酸性比碳酸还要弱,它不溶于水。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做教材第76页探究实验4-1,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填写下表:现象滴入酚酞后溶液变为红色,再滴入稀盐酸,溶液红色变浅至无色,同时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结论a.Na2SiO3溶液呈碱性。
b.可溶性硅酸盐与盐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硅酸。
化学方程式Na2SiO3+2HCl=2NaCl+H2SiO3(胶体)讨论:实验室制硅酸的原理。
归纳整理并板书:⑵制取原理:强酸制弱酸——可溶性硅酸盐与酸反应得到Na2SiO3+2HCl =H2SiO3(胶体)+2NaCl过渡:硅酸的酸性比碳酸还要弱,那么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推测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会出现什么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学生思考回答。
归纳整理并板书: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化学方程式: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
讲解:先形成硅酸溶胶,浓度较大时形成硅酸凝胶。
硅酸凝胶经干燥脱水后得到多孔的硅酸干凝胶,称为硅胶。
硅酸在加热条件下会进一步失水得到二氧化硅。
板书:⑶化学性质:H2SiO3△SiO2+H2O⑷用途——硅胶,做干燥剂。
三、本课小结1.了解了硅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含量。
2.学习了二氧化硅的存在形式和性质,并和CO2进行了对比。
3.学习了硅酸的性质和用途,并通过硅酸的制取了解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原理——强酸制弱酸。
四、板书设计第一节硅二、二氧化硅和硅酸2.硅酸(H2SiO3)⑴物理性质:硅酸是一种白色的固体,酸性比碳酸还要弱,它不溶于水。
⑵制取原理:强酸制弱酸——可溶性硅酸盐与酸反应得到Na2SiO3+2HCl =H2SiO3(胶体)+2NaCl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⑶化学性质:H2SiO3△SiO2+H2O⑷用途——硅胶,做干燥剂。
五、布置作业1.上网查阅: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2.课本第80~81页:1~6题。
六、巩固练习1.地壳中含量第一和第二的两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具有的性质是( ) A.熔点很高B.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C.可与烧碱反应生成盐D.坚硬2.要除去SiO2中混有的少量CaO杂质,最适宜的试剂是( )A.纯碱溶液 B.盐酸 C.硫酸 D.苛性钠溶液3.下列试剂能贮存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里的是( )A.HF溶液 B.KOH溶液 C.盐酸 D.水玻璃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