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65.91 KB
- 文档页数:4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9年第11期102农 产 品 加 工二、蔬果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常见检测技术1、气相色谱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H 2、N 2和He 这样的流动相将待测物质送入色谱柱中,利用各种物质对柱中固定相的不同作用力进行组分分离,具有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等特点,一般只需要10-20 uL 或1 ng 样品用量,被作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的标准技术[2]。
常用氮磷检测器、火焰光度检测器(FPD)、热导检测器(TCD)等大型检测器,因为检测结果极易受样品前预处理的影响,所以对样品前处理技术有严格标准和要求。
利用固相萃取结合气相色谱的方法检测白菜中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农药残留量一般在0.007-0.035 mg/L 之间。
2、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融合了气相色谱和质谱技术的优势,具有分离效率高、结果较准确的特点。
当被检测物质和干扰物质的波峰较接近时,还能利用GC/MS 技术对定量定性分析提供有效保障,其中常见的质量分析器是四级杆质谱,电子倍增检测器是应用较广泛的检测器。
但是,这种技术对气体或沸点较低的物质有较高的准确性,因为温度等原因的影响不适用于分析稳定性差的物质。
3、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快检技术,一般利用酶、微生物、抗原等物质加上电化学法、光化学法对特定化学成分或生物活性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主要包括酶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和免疫传感器三种类型。
其中,运用电流乙酰胆碱酯酶传感器检测蔬果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此外还具备高灵敏度、良好选择性的特点。
4、酶抑制法酶抑制法是一种利用某种特定原因导致酶活力减低或丧失的农药残留快检技术,在检测蔬果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时,从样品前处理到最后呈现检测结果一般花费半小时左右,检测速度较快。
据相关资料结显示明,克百威和的检出限较高,速灭威、涕灭威、西维因的检出限次之,涕灭威亚砜的检出限最低。
蔬菜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蔬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是我们餐桌上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药的使用也在逐渐增加,为了提高产量和质量,农民们经常使用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来防治病虫害。
这些农药的残留问题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对蔬菜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目前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一类农药,它们能够有效地抑制害虫和杂草的生长,提高作物产量。
在农药使用过程中,由于农民对农药的使用不当或者过量使用,导致蔬菜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量超标的情况屡见不鲜。
这些农药残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因此对蔬菜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关于蔬菜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色谱法、光谱法、质谱法等。
这些方法虽然在检测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方面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但是它们需要昂贵的设备和复杂的操作流程,并且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得到结果,无法满足快速检测的需求。
研究人员正在不断寻找更加简便、快速和准确的方法来检测蔬菜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
近年来,基于生物传感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生物传感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材料的特异性反应来检测目标化合物的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快速等优点。
在蔬菜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中,常用的生物传感技术包括酶传感技术、免疫传感技术和核酸传感技术等。
酶传感技术是利用酶对目标化合物的特异性反应来进行检测的技术。
在蔬菜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中,常用的酶包括乙酰胆碱酯酶、磷酸化酶等。
当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存在时,它们会与酶发生特异性的化学反应,产生颜色变化或发光信号,从而实现对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
除了传统的生物传感技术之外,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快速检测方法,如基于纳米材料的快速检测方法、基于光学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等。
果蔬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果蔬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导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农药残留成为引起公众担忧的一个重要问题。
特别是在果蔬生产和消费中,对农药残留的控制变得尤为重要。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一类常见的农业药剂,其中包含许多广泛应用于果蔬种植的农药。
及时有效地检测果蔬中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成为了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以及免疫分析法。
一、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它基于分子在不同条件下吸附和解吸的特性,通过分离和定量目标农药。
常见的色谱法包括气相色谱法(GC)和液相色谱法(LC)。
气相色谱法适用于气态或易挥发的样品,而液相色谱法适用于液体或固体样品。
气相色谱法的原理是通过将样品蒸发在固态柱上,通过升温程序使农药挥发到气相,并经过柱的分离与检测,从而实现目标农药残留的定量测定。
液相色谱法则是将样品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经过柱的分离与检测,即可得到农药残留的浓度值。
二、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常见的质谱法包括质谱-质谱联用技术(MS/MS)和高分辨质谱(HR-MS)。
这些方法结合了质量分析的高分辨率和质谱的高灵敏度,可用于低浓度农药残留的定量与鉴定。
质谱-质谱联用技术通过两次质谱扫描,即前体离子扫描和产品离子扫描,可提高农药残留分析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高分辨质谱依赖于高能量碰撞诱导解离(HCD)的离子源,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质谱数据,并用于农药残留分析中。
三、免疫分析法免疫分析法是一种快速、灵敏度高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它基于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通过荧光、酶标记等检测方法来定量分析农药残留。
免疫分析法的优势在于快速高效,样品处理简便,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且具有较低的检测限。
然而,与色谱法和质谱法相比,免疫分析法对样品基质的影响较为敏感,有时可能会导致误检或漏检。
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一直是农业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目前,各国都在加强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监测力度,以确保农产品安全,保护消费者健康。
本文将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两方面进行介绍。
一、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1.传统检测技术传统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主要包括色谱法、光谱法和电化学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高的优点,但是存在着检测周期长、操作复杂、仪器昂贵等缺点。
而且这些传统检测技术往往需要昂贵的设备和专业的操作人员,不适用于大规模的快速检测。
2.快速检测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快速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比如,基于生物传感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可以通过植物细胞、微生物、酶等生物材料快速识别农药残留。
这些方法不仅检测速度快,还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环保等优点,逐渐成为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的新趋势。
3.智能检测技术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检测技术也逐渐应用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领域。
智能检测技术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快速、准确检测。
这些智能检测技术不仅可以降低检测成本,还可以提高检测效率,促进食品安全的保障。
二、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1.多样化检测技术未来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将趋向于多样化发展,结合传统检测技术、快速检测技术和智能检测技术等不同手段,形成一套完整的检测体系。
通过多样化检测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实现对不同农产品、不同农药残留的全面检测,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
2.简化化检测流程未来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也将趋向于简化化发展,不断提高检测方法的简便性和操作性。
目前一些快速检测技术和智能检测技术已经能够实现快速、便捷的检测,未来将进一步优化检测流程,减少人工干预,降低检测成本,推动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摘要:目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被广泛应用,其母体及代谢产物有较为严重的毒害作用。
建立快速、灵敏、有效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成为当前研究者关注的课题。
本文者从分光光度测定法、色谱分析、生物检测、免疫分析、生物传感器、联用技术6 个方面综述了目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关键字: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检测方法1、分光光度测定法由于早期在分光光度分析过程中没有分离步骤,因此颜色反应的特异性就成为目标化合物定量分析的主要因素,如环境中的总涕灭威残留量可用氨基甲酰肟基团的特殊反应来测定。
残留物用碱分解,产生涕灭威肟,再用酸水解放出羟胺。
后者用碘氧化成亚硝酸,然后用亚硝酸-偶氮法测定。
这种方法是早期使用的分析方法,由于其操作烦琐,灵敏度低,易受其它物质干扰,现已很少使用。
蒋淑艳等[ 2 ] 提出采用间接邻菲罗啉光度法测定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其标准偏差为0 . 21%~2 . 3%,变异系数为0. 22%~2. 43%,回收率达99.6 %~107. 8%。
目前对农药西维因也常采用分光光度分析法,并且采用不同的样品前处理、不同的耦合试剂和不同的波长条件下进行测定。
如可先将西维因氧化成1-奈酚,固定于固相吸附剂上,然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水样中的西维因;也可用固相萃取(SPE)浓缩西维因,经过洗脱和溶剂替换后,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分光光度测定法对于农药残留量进行分析时,不足之处是首先需要进行富集,其优点为要求的设备简单,对于基层生产单位及一般实验室具有使用价值。
2、色谱法2.1 气相色谱法(GC)测定气相色谱法(GC)是一种经典的农残检测方法,约70%的农药残留都是用气相色谱法来检测。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高温中不稳定,即使在选择柱条件方面下很大功夫,仍不可避免产生氨基甲酸酯的分解,同时也缺乏灵敏度高的选择性检测器,于是只能对不发生分解的氨基甲酸酯进行直接GC测定。
实验十三、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GB/T 5009.199-2003 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 )方法一快速卡法一、目的要求:学习快速卡法测定有机磷农残快速检验法及熟悉检验结果评定。
二、实验原理:胆碱脂酶可催化靛酚乙酸脂(红色)水解为乙酸与靛酚(蓝色) ,有机磷或氨基甲酸脂类农药对胆碱脂酶有抑制作用,使催化、水解、变色的过程发生改变,由此可判断出样品中是否有高剂量有机磷或氨基甲酸脂类农药的存在。
三、实验试剂:1、固化有胆碱脂酶和靛酚乙酸脂试纸卡片;2、pH 7.5磷酸盐缓冲液:分别称取15.0g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O]与1.59g无水磷酸二氢钾[KH2PQ],用500 mL蒸馏水溶解。
四、实验步骤:1 、整体测定法(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蔬菜样品,擦去表面泥土,剪成1cm左右方形碎片,取5g防入带盖瓶中,加入10 mL 缓冲溶液,振摇50 次,静置2min 以上.(2)取一片快速卡,用白色药片沾取提取液,放置10min以上进行预反应,有条件时在37 C 恒温装置中放置10min。
预反应后的药片表面必须保持湿润。
(3)将快速卡对折,用手捏3min或用恒温装置恒温3min,使红色药片与白色药片叠合发生反应。
注意:每批测定应设一个缓冲液的空白对照。
2、表面测定法(粗筛法)( 1 )擦去蔬菜表面泥土,滴2~3 滴缓冲液在蔬菜表面,用另一片蔬菜在滴液处轻轻摩擦。
(2)取一速片测卡,将蔬菜上的液滴滴在白色药片上。
(3)放置10 min以上进行预反应,有条件时在37 C恒温装置中放置10 min。
预反应10 min , 预反应后的药片表面必须保持湿润。
(4)将快速卡对折,用手捏3min或用恒温装置恒温3min,使红色药片与白色药片叠合发生反应。
注意:每批测定应设一个缓冲液的空白对照。
五、检测结果判断:1结果判断结果以酶被有机磷或氨基甲酸脂类农药抑制(为阳性)、未抑制(阴性)表示。
蔬菜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农业的现代化,化学农药的广泛应用成为农业生产中的常见现象。
因此,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已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
为了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需要对
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
其中,有机磷类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最常见的农药残留
物之一。
本文将介绍如何快速检测蔬菜中的有机磷类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
有机磷类农药是一类广泛使用的农药,它的主要成分是磷酸酯化合物。
这种农药可以
杀死害虫、杂草和真菌,从而保护作物的生长。
但是,它往往会对环境和人体产生有害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检测。
在蔬菜中,有机磷类农药的常见成分包括马拉硫磷、甲胺磷、乐果等。
针对这些残留物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色谱法、荧光法和电化学法等。
其中,色谱法
是最常见的检测方法之一。
该方法可以快速和准确地检测出有机磷类农药在蔬菜中的残留量。
除了现有的检测方法之外,近年来还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基于光纤传感器
的检测技术。
这种技术利用光纤的传导性能和敏感度来检测蔬菜中的农药残留。
与传统的
检测方法相比,基于光纤传感器的检测技术具有响应快、准确、灵敏度高等特点,可以快
速地检测出蔬菜中的农药残留,同时可节省检测成本和时间。
总之,在蔬菜中确定有机磷类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对保障农产品质
量和消费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创新技术和不断的研究,我们可以期望未来的检测方法
会更加成熟、高效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