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基地协会事迹材料
- 格式:doc
- 大小:1.09 KB
- 文档页数:1
合作社事迹材料
在农村,很多家庭靠种田为生,但由于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市场信息,导致了作物销售受限的问题。
2010年,一位年轻的农民李明决定成立一个农业合作社,促进当地农民的互助合作,提高种植技术和市场销售。
合作社成立后,李明积极发掘市场信息,整合各家农民的种植资源,通过农产品产地直销、网店销售、合作超市代销等多种方式,使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得以拓宽。
同时,合作社还在技术培训、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给予农民支持。
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农民之间的信任度和合作意识得到提升,种植收成逐年增加。
除了带来经济效益,合作社在社会层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合作社组织志愿者进校园,向学生介绍种植知识;组织走进城市的大型超市,举办农产品展示活动;还组织农民进行文化体育活动,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和生活质量。
如今,这个小小的农业合作社已成为当地的示范农业合作社,带领着一批批农民迅速脱贫致富。
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农业领域,合作社这种集体经济组织已成为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经济模式。
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
我向您汇报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情况。
我所负责的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位于我市郊区,占地面积约100亩。
自去年以来,我们
按照领导的要求,积极开展了基地建设工作。
首先,我们进行了土壤改良,通过调查和采样,了解了土壤的性质、肥力和营养状况。
然后,我们根据土壤检测结果,针对性地投入了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使土壤的肥力
得到了提高。
其次,我们选择了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蔬菜品种进行种植。
我们与一些农业科
研单位合作,参考他们的研究成果,选择了优质、抗病虫害的蔬菜品种,并进行了示
范种植。
此外,我们还注重科学管理。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种植管理方案,包括浇水、施肥、病
虫害防治等。
我们定期对蔬菜进行田间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
同时,我
们还加强了基地的卫生管理,定期清理杂草,避免病菌和虫害的滋生。
最后,我们还开展了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
我们邀请了一些蔬菜种植专家给基地的工
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种植技术水平。
我们还组织了与其他地区蔬菜种植基
地的交流,分享种植经验和技术,不断提升基地的管理水平。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基地的蔬菜种植业取得了初步成果,产量和品质都有了明显提高。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蔬菜种植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病虫害防治不够及时
和有效,一些基地工作人员的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等。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提高蔬菜种植业的产量和品质,为我市农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特此报告。
《蔬菜种植大户先进事迹材料5篇》第一篇。
蔬菜种植大户先进事迹材料xx,现年60岁,xx县虹桥镇天齐庙村人。
个人承包50亩土地种植蔬菜,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蔬菜生产经营上,他大胆研究新技术,引进新品种,积极探索蔬菜种植高效新模式,实现了依靠科技致富。
xx年他经营的瓜菜种植示范园年产瓜菜650吨,纯收入31.5万元,成为享誉全县的瓜菜种植科技标兵。
为发展“两高一优”瓜菜生产,xx年以来,王林认真钻研瓜菜种植技术,先后总结摸索出了甘蓝—西瓜—玉米—白菜和甘蓝—甜椒—玉米—香菜两种菜粮高效种植新模式,其中采用的甘蓝—西瓜—玉米—白菜模式种植20亩,平均亩效益6200元,实现效益13万元,两项合计创效益25.4万元。
同时,他还通过自己技术创新,采用嫁接技术,研究出了超大西瓜培育技术,xx年—xx年先后培育出10余个瓜重超30公斤的超大型西瓜,其中xx年他培育的重达41.2公斤的巨型西瓜参加了第八届中国(廊坊)农交会并引起轰动。
xx年、xx年王林两度参加xx县农业产业化研究会举办的西瓜擂台赛,培育的西瓜均居参赛产品之首,并连续两次荣获“瓜王”称号。
王林致富不忘乡亲,他将自己研究的技术和新模式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群众,先后接待周边群众参观300余人次,带动农户450户,带动推广“四种四收”高效种植模式1万亩以上,新增经济效益3000万元以上。
为当地蔬菜产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第二篇:蔬菜种植大户王泽平先进事迹蔬菜种植大户王泽平先进事迹王泽平是永寿镇鸿化村村主任,也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在国家鼓励土地流转这一大背景下,他抓住时机,在本组承包了25亩土地用于种植食用菌。
前期,由于技术缺乏和种植经验不足,产量一直都不高,出现亏损。
面对这一困境,他首先想到的是去书店买有关食用菌种植的资料,一边看书学习,一边实践摸索,慢慢地了解育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却花费了大量时间。
永寿镇农业服务中心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为他介绍了一名技术指导员,通过技术指导员的多次培训及他自身的努力,增加了收益。
蔬菜生产基地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蔬菜生产基地的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就我所在的蔬菜生产基
地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所在的蔬菜生产基地位于南方地区,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适宜蔬菜
生长。
基地总面积约为1000亩,主要种植了番茄、黄瓜、茄子、辣椒等蔬菜作物。
近年来,我们采用了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引进了先进的设施农业技术,如温室大棚、滴灌设施等,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基地的管理团队经过多年的努力,建立了科学的种植管理制度,严格执
行农业生产标准,保证了蔬菜的安全生产。
我们注重土壤保护和肥料利用,采取有机肥、微生物肥等绿色无公害的施肥技术,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提高了土壤的肥力,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
再者,我们还加强了蔬菜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采用了生物防治、无公害防治等
绿色环保的防治方法,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保证了蔬菜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我们还注重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建立了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程追溯体系,保证了蔬菜的质量和安全。
最后,我们还积极开展了蔬菜种植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组织了农民培训班,
传授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和经验,提高了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能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总的来说,我所在的蔬菜生产基地在科学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质量安全管
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当地蔬菜生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蔬菜生产的科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为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蔬菜种植大户先进事迹材料作为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蔬菜种植一直以来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通过科技创新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推进,一批蔬菜种植大户应运而生,他们以其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先进的技术装备,成为了行业的领袖和代表,对于推进我国蔬菜种植行业的发展和壮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创新技术带动农业发展在我国的蔬菜种植领域,许多大户不仅独具创新思维和市场敏感度,而且注重技术装备的引进和应用。
例如,在现代蔬菜种植过程中,许多种植大户或团队都采用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借助互联网+产业链和农产品溯源,推动蔬菜种植行业向智慧农业、精准农业和生态农业等方向转型升级。
其次,这些大户也注重挖掘和培养人才,带动产业的持续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例如,他们聘请优秀的设计、技术、管理人员,在蔬菜生产过程中落实“人-机-物”的完整链条体系,实现高效、稳定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二、优化产业链提升特色产品品质在蔬菜种植大户的框架内,实现规模化生产,进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科学而有效的蔬菜产业链条。
将产品特色明显化、标准化、留住根、增加附加价值。
不仅优化了单一的生产运营模式,也为整个蔬菜生产链条的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例如,在蔬菜销售系统中,他们积极与商家合作,利用电商平台、绿色食品市场等多种销售渠道,着力推广自己的品牌,树立了农村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在大户的协调和引领下,形成的蔬菜生产体系,也有着非常优秀、健康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使蔬菜种植行业产量大幅提升、也让品质更加优良,产业链条也越来越完整,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三、生态农业和新模式的探索种植大户在种植生产过程中也注重环保和节能减排,不断创新种植技术模式,推广秸秆还田、绿肥轮播、植物和动物调理系统等新型农业种植技术,既能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又能较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了生态经济,为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同时,种植大户们也在尝试创新的经营模式,例如直接销售模式、农家乐模式和农旅融合模式,通过多种模式的探索,不断发掘商机,搭建平台,吸引游客,推动蔬菜和农产品消费的升级和市场的开拓。
蔬菜栽种专业合作社概略简介峄城区开元蔬菜栽种专业合作社概略简介开元蔬菜栽种专业合作社位于坛山街道中桥居,于2010年12月在工商局注册成立。
当前,合作社拥有社员120余人,蔬菜栽种中心面积200余亩。
2011年开元蔬菜栽种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市级优异合作社,2012年该基地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所生产的“中科开元”牌西红柿、辣椒被认定为绿色食品,2011-2012年合作社生产的绿色食品辣椒被枣庄市人民政府评为名优产品,2016年该基地列为为峄城区田间讲堂实训基地。
2016年获得《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誉相助业务资格认定书》,获批在内部展开信誉相助业务。
几年来,在各级领导和上司业务部门的关怀支持下,合作社基础设备获得了增强,当前合作社发展蔬菜栽种面积260亩,建有蔬菜大棚150多座,设备面积200亩,此中建有高标准蔬菜大棚20座,合作社财产总数800余万元,合作社以蔬菜栽种为主导家产,主要栽种西红柿、黄瓜、茄子、芹菜等季节鲜蔬20余种,年产各种新鲜绿色蔬菜3000吨,销售额1200多万元,实现纯收益180余万元,合作社常年从事栽种业人数120人,带动周边300余户(此中包括周边社居贫穷田户40户)从事栽种业,带动蔬菜栽种面积500余亩.为保障基地生产的蔬菜安全绿色,让市民可以吃上质优、价廉、绿色的蔬菜,合作社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严格严禁高剧毒农药在生产过程中应用,合理的施用农家肥、生物有机肥,科学的利用生物防治技术来防治蔬菜的病虫害,并利用质量安全检测仪器按期不按期的对基地内的蔬菜进行抽检,保证基地内的蔬菜绿色安全。
为了使生产出来的蔬菜更好的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需求,实现长足发展,在销售形式上合作社采纳一致采买,一致供种,一致采摘,一致销售的方式进行运转。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开元蔬菜基地与枣庄贵诚商场、微山百伦商场、杨宁商场建设的15个社区生活商场签署了蔬菜供销合同,实现了农超对接,提升了蔬菜附带值增添了居民收入。
王乐义先进事迹材料王乐义同志,1965年入党,现任寿光市孙集镇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寿光市政协常委、寿光蔬菜协会理事长。
1989年,他带领村民率先在寿光试验成功了日光温室蔬菜种植生产技术,并引发了寿光乃至全国的蔬菜“白色”革命。
多年来,他多次到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新疆、吉林、山西等地讲课;派出1000多人次到二十多个省市实地指导蔬菜生产;引进、试验新技术、新品种十多个种类,为广大农民开创了一条致富路;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连续十九年被评为县市省优秀共产党员,1990年被评为潍坊市劳动模范、山东省劳动模范;1992年获中国改革勋章;1993年被评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1994年被评为潍坊市技术拔尖人才,并获山东星火奖;1995年被国家六部委评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1996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拔尖人才、山东省首届农民科技明星并荣获寿光人民勋章;1997年当选为中共十五大代表;1998年被评为首批山东省农村科技大王;2002年当选为中共十六大代表。
王乐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可贵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对党忠诚坚定的理想信念。
王乐义有坚强的信念,也就是说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有严于律己的言行,事事总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村一镇富了不算富,全国的农民兄弟富了才算富”,王乐义同志不搞技术封闭,无偿给全国的农民传授大棚种植技术,他认为三元朱一个村富,是小富,全县、全省、全国的农民都富,那才是大富。
从1990年冬开始,他亲手指导全县发展起5130个蔬菜大棚。
1993年7月,他带着6名本村的技术员到新疆哈密地区,帮助他们搞起26个大棚。
到1997年,新疆各地的大棚蔬菜就纷纷发展起来了,再也不用一年8个月吃外地菜了。
几年来,三元朱村先后派出去4000多人次,指导过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民,他自己跑了10多个省市区。
二是无私奉献、为民谋利的崇高品德。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这是王乐义常说的一句话,1978年,也就是他担任党支部书记的那一年,查出得了直肠癌,5月份在济南做了肛门改道手术,做了手术后,腰里挂上了个粪便袋,又化疗了五个月。
蔬菜产业发展先进村事迹材料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的人开始注重膳食健康,蔬菜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特别是在全球性的新冠疫情爆发之后,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膳食健康和养生。
因此,蔬菜产业的发展变得更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
我国的农业经济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蔬菜产业也是如此。
因此,许多先进的村庄开始在蔬菜产业的发展上探索新的途径,为当地生态环境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以下是蔬菜产业发展先进村事迹:一、四川省倭塘村四川省南部的倭塘村,以其独创的蔬菜种植技术和全新的运营模式赢得了业内人士的赞誉。
该村庄的蔬菜种植以有机种植和智慧农业技术为支撑,使得其蔬菜产量、品质和口感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该村庄的蔬菜种植主要以无土栽培技术为支撑,该技术可以使得蔬菜的生长更加稳定,而且因为没有土壤污染,蔬菜不会受到土壤中的污染物质的影响。
此外,该村庄还利用了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智慧农业技术,在该村庄内开展了自动化灌溉、智能施肥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应用,使得该村庄的生产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
二、云南省文山市弄伐村云南省文山市的弄伐村,以其丰富的蔬菜资源和多样化的蔬菜品种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前来购买。
该村庄的蔬菜种植主要以有机农业种植技术为支撑,使得其蔬菜品质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该村庄的蔬菜种植主要以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为支撑,使得蔬菜的品质更加的安全和放心。
此外,该村庄的蔬菜的品种非常的齐全,种植的蔬菜种类涵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蔬菜品种,从而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于各种蔬菜品种的需求。
三、福建泉州市南安市墨洋村福建泉州市南安市的墨洋村,以其“生态旅游+蔬菜种植”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该村庄的蔬菜品质优良且价格实惠,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采购,并且这种蔬菜种植方式非常的环保,深受游客们的赞誉。
墨洋村的蔬菜种植主要以有机肥料为支撑,蔬菜的品质非常优良,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采购,该村庄还增加了人工经营的观光景点,如苏州园林、梅园、荷花池等,为整个村庄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农民合作社理事长事迹材料
《农民合作社理事长事迹》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民合作社在农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其理事长更是关键的领导者。
以下是某农民合作社理事长的事迹材料:
该理事长名叫李明,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对农业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在农村长大,深知农民的艰辛和困境,在大学毕业后毅然决定回乡创业,成立了农民合作社,并当选为理事长。
在担任理事长的几年里,李明率领合作社不断壮大,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他还通过发展合作社的产业,扩大了合作社的经济规模,增加了收益。
除了经济成就,李明还注重提升合作社成员的素质和技能。
他组织开展了各种培训活动,帮助合作社成员学习新的种植和养殖技术,提高了他们的生产水平和自身素质。
作为一名村级领导者,李明还十分关注农村的社会事务。
他积极帮助贫困户,推动村级协作项目,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和就业机会。
他还组织村民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提升了整个村级社会的文明素质。
李明在担任农民合作社理事长期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深受
村民们的爱戴。
他的事迹也被当地政府和媒体广泛报道,并成为农村合作社的典范。
他的努力也为农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总之,李明作为一名农民合作社理事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实力推动了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体现了农民合作社领导者的责任与担当,也为农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年蔬菜基地生产总结范文2024年,作为蔬菜基地的管理者,我要向大家总结一下本年度的生产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以期在明年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生产情况总结在2024年,蔬菜基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首先,由于大家对于农业技术的不断学习和研究,我们的蔬菜品种选择更加合理,播种技术更加精细,从而使得蔬菜的产量较去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其次,我们在蔬菜基地的管理上也做了一些改进,加强了对于蔬菜生长环境的监测和调控,采用了更科学的灌溉和施肥方式,使得蔬菜的品质和口感都有所提高。
最后,我们加大了对于农药的可持续性使用和对有机农业的推广,使得蔬菜的质量更加安全可靠,深受消费者的好评。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然而,我们也不能对目前的成绩盲目乐观,必须清醒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首先,由于我方对于市场需求的判断不够准确,导致我们在种植蔬菜品种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误,造成了一些蔬菜无法及时销售出去的尴尬局面。
其次,蔬菜基地的劳动力短缺问题依然存在,虽然我们在蔬菜种植机械化方面做了一些投资,但是由于技术使用不到位和工作效率不高,导致劳动力的需求仍然较大。
最后,由于气候变化和疫情的影响,我们在蔬菜生长期和销售期的规划上还有待改进,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发生。
三、改进方案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改进方案建议:1. 加强市场调研并合理选择蔬菜品种:加强对市场需求的判断,根据市场反馈及时调整蔬菜品种的选择和种植面积,避免过量供应或缺货的情况发生。
2. 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机械化水平:加大对农业机械的投资力度,并提供培训,加强农业机械的管理和使用,提高蔬菜种植的效率和质量。
3. 加强气象监测和风险管理:加强对气象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及时对气候变化做出应对,提前做好蔬菜的露天种植和避雨等工作,为蔬菜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4. 推进有机农业和农药可持续性使用:提倡绿色种植理念,减少或替代化学农药的使用,推广有机农业的种植方式,提高蔬菜的品质和安全性。
发挥协会作用加快农民致富步伐蔬菜基地协会事迹材料**市西大吴瓜菜基地,面积1000亩,坐落卢岭镇**,101省道横穿其中,与**市接壤,交通十分方便。
基地土质为砂淤土,土壤肥沃,保肥能力强,水利设施较好,环境优越,方圆万亩无污染,森林覆盖率40%,基地资源丰富,环境优越。
基地涉及周边5个村,农村人口5000人,60%劳动力从事瓜菜生产,人均纯收入5000元。
西大吴甜瓜协会成立于2007年,基本实现了统一培训、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销售,而且基地瓜农对科技种田的积极性高,对建设无公害基地,形成名优品牌的热情大,周边辐射的瓜农纷纷加入协会,2年内实现万亩无公害瓜果蔬菜基地完全可以做到,目前有包装、保鲜、加工等不少客商前来考察,更多的农民从中受益。
基地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农业综合开发为有利条件,以标准园建设为突破,加快项目建设步伐。
在**市、区党委政府和市农委、埇桥区农委的指导和支持下,依靠镇、村、协会干部及广大菜农的智慧与力量,充分利用本村区位优势,科学规划、多方筹集资金,改善蔬菜基地基础条件,先后完成基地建设投入800多万元,建设标准菜园2000多亩。
在生产中突出抓好蔬菜名特优新蔬菜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引进及推广、实施标准化栽培、产业化经营,全面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和高标准园区建设,使蔬菜生产迈出了较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