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各区2017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
- 格式:doc
- 大小:181.00 KB
- 文档页数:11
2017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二模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二闵行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23—27 题。
(13 分)清心亭记元·吴旭①清心亭者,广陵蒋公安道所筑也。
公自至正六年春出宰来安⑴,越明年人和岁丰,废坠悉举。
县治之前,旧有官地一亩,为豪家侵据,人无敢理之者,公因询耆老以复之。
于是薙榛莽,浚砂砾。
深仞有奇,泉脉随应,环甃以石⑵,波光云影,上下相映。
植槐柳于四旁,种莲芡茭菱于其中。
即池之隙地,筑亭三间,朴而不雕,高明严巩。
②公退之暇,焚香静坐,徘徊徙倚,消遣世虑。
或载酒肴,集僚友于其上。
树荫蓊郁,禽声左右,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宴酣之乐,人见其有欧阳公遗风,号公为小醉翁焉。
亭成而未名,邑民请以小醉翁扁之。
③公曰:“不然,此非吾志也。
居仁不才,奉天子命出宰是邑,民之休戚系焉。
夙夜祇惧⑶,虑弗治为怀。
矧来安素称难治,每听政之际,牒讼倥偬⑷,工役劻勷⑸,簿书期会之冗,赋役出纳之繁,剸之理之⑹,百事丛脞⑺,骚吾心,拂吾耳,幸不为物所忤而败事。
则退席于斯亭之上,屏其视听以怡吾神,以静吾虑,逍遥徜徉,洞达古今。
学校思欲兴之,田野思欲辟之,善良思欲安之,强暴思欲去之。
户版何道以增之,词讼何道以简之。
鼠窃狗偷,四境弗靖,欲防御以弭之。
重科厚敛,贫富不齐,欲设法以均之。
此皆所以致吾之思也。
凡事物之来,意有未诚,则不能与民相感,故憩于斯亭之上,思有以清吾心焉。
夫醉翁亭者,欧阳公寓一时游观之乐,非政治之所先。
斯亭匾以清心,不亦可乎?④众皆曰:然。
求旭文以记之。
旭因曰:“子尝闻清心之说乎?夫心者,神明之舍,五官之主也。
彼流其情,而乱于气。
与夫端若槁木,块若死灰,皆不知清心之要者也。
吕氏曰:当官者,要以清心省事为本,公兼得之矣。
盖公之心,湛于止水,岂待登斯亭而后清哉?特以自警耳。
”尝读包孝肃公“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之句⑻,未尝不叹慕其政事文章之美,今幸获身亲见之,因为之记,且颂是诗以质焉。
注:⑴来安:县名,在今安徽省。
(完整版)2017届上海市各区县初三二模汇总——课外文言文2017届初三二模汇总——课外文言文松江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朱文公有足疾①,曾有道人为施针熨之术,旋觉轻安。
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载相扶藉瘦筇②,一针还觉有奇功。
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翁③”。
道人得诗径去。
未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
亟令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
公叹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
”【注释】①朱文公:朱熹,宋代著名理学家。
②筇:竹名。
③勃窣:匍匐而行。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道人得诗径去.() (2)足疾大作.()12.朱文公的神态经历了由“”到“”的变化,他“亟令人寻逐道人”的目的是□□□□(用文中词句回答)。
(4分)13. “得诗径去”表现了道人的内心状态;朱熹的可贵之处在于(4分)11.(2+2分)(1)离开(2)发,发作12.(1+1+2分)大喜叹息追索其诗13.(2+2分)心虚心地善良,为他人着想黄浦区明帝说日晋明帝①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②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③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④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释】①晋明帝:晋元帝长子司马绍,长大继位后为明帝。
②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此时的洛阳被匈奴占领。
③东渡意:即晋王朝东迁的原委。
据记载,匈奴攻占洛阳后,又攻占长安并灭掉西晋。
元帝不得不在健康(今南京)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因此不管是洛阳还是长安,对于元帝而言都是伤心难返之地。
④居然:此处解释为明白清楚,显然。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具以东渡意告之()(2)元帝异之()1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你觉得长安和太阳比一样远吗?B.你认为长安与太阳比,哪一个更远?C.你觉得长安怎么会像太阳那样远呢?D.你认为从长安远看太阳,像什么呢?13.明帝虽只“数岁”却不同凡响。
2017届初三二模汇总——课外文言文松江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朱文公有足疾①,曾有道人为施针熨之术,旋觉轻安。
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载相扶藉瘦筇②,一针还觉有奇功。
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翁③”。
道人得诗径去。
未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
亟令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
公叹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
”【注释】①朱文公:朱熹,宋代著名理学家。
②筇:竹名。
③勃窣:匍匐而行。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道人得诗径去.() (2)足疾大作.()12.朱文公的神态经历了由“”到“”的变化,他“亟令人寻逐道人”的目的是□□□□(用文中词句回答)。
(4分)13. “得诗径去”表现了道人的内心状态;朱熹的可贵之处在于(4分)11.(2+2分)(1)离开(2)发,发作12.(1+1+2分)大喜叹息追索其诗13.(2+2分)心虚心地善良,为他人着想黄浦区明帝说日晋明帝①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②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③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④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释】①晋明帝:晋元帝长子司马绍,长大继位后为明帝。
②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此时的洛阳被匈奴占领。
③东渡意:即晋王朝东迁的原委。
据记载,匈奴攻占洛阳后,又攻占长安并灭掉西晋。
元帝不得不在健康(今南京)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因此不管是洛阳还是长安,对于元帝而言都是伤心难返之地。
④居然:此处解释为明白清楚,显然。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具以东渡意告之()(2)元帝异之()1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你觉得长安和太阳比一样远吗?B.你认为长安与太阳比,哪一个更远?C.你觉得长安怎么会像太阳那样远呢?D.你认为从长安远看太阳,像什么呢?13.明帝虽只“数岁”却不同凡响。
上海市2017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上海市2017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塘湖春行》)2、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晨兴理荒秽,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园田居》)4、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落而石出者。
(《醉翁亭记》)5、然往来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黔之驴》)(二)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6-7题(4分)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天净沙•秋思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两首诗词都写了雨后山村的景象。
B.两首诗词中都有直接点名季节的诗句。
C.两首诗词都写到了秋天山水的特点D. 两首诗词都通过色彩来描绘景物。
7、两首诗词的作者借赏心悦目的秋景都表达了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
(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8、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
(5分)文学常识词语解释成语积累文中的“臣”是本文作文_________。
2017届初三二模汇总——课外文言文松江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朱文公有足疾①,曾有道人为施针熨之术,旋觉轻安。
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载相扶藉瘦筇②,一针还觉有奇功。
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翁③”。
道人得诗径去。
未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
亟令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
公叹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
”【注释】①朱文公:朱熹,宋代著名理学家。
②筇:竹名。
③勃窣:匍匐而行。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道人得诗径去.() (2)足疾大作.()12.朱文公的神态经历了由“”到“”的变化,他“亟令人寻逐道人”的目的是□□□□(用文中词句回答)。
(4分)13. “得诗径去”表现了道人的内心状态;朱熹的可贵之处在于(4分)11.(2+2分)(1)离开(2)发,发作12.(1+1+2分)大喜叹息追索其诗13.(2+2分)心虚心地善良,为他人着想黄浦区明帝说日晋明帝①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②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③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④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释】①晋明帝:晋元帝长子司马绍,长大继位后为明帝。
②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此时的洛阳被匈奴占领。
③东渡意:即晋王朝东迁的原委。
据记载,匈奴攻占洛阳后,又攻占长安并灭掉西晋。
元帝不得不在健康(今南京)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因此不管是洛阳还是长安,对于元帝而言都是伤心难返之地。
④居然:此处解释为明白清楚,显然。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具以东渡意告之()(2)元帝异之()1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你觉得长安和太阳比一样远吗?B.你认为长安与太阳比,哪一个更远?C.你觉得长安怎么会像太阳那样远呢?D.你认为从长安远看太阳,像什么呢?13.明帝虽只“数岁”却不同凡响。
2017上海各区初三二模语文议论文阅读汇编2017上海各区初三二模语文议论文阅读汇编【闵行区】(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9分)饶人①宋朝时,蔡州有一道人善棋。
每与人对局,总是让对方先走一步。
即便如此,他也从没输过。
道士有诗云:“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
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②“饶人”即“让人一步棋”;后来慢慢演变成了“宽容、忍让”之意。
③饶,在汉语里还有丰足的意思。
丰足,是物质还是精神,需以前倾的姿势去进取,也需适当“退一步”来回味。
一味向前、向前、向前,马不停蹄,无休无止,定有山穷水尽时。
略停停,退后一步,放开视野,让思想回旋一下,世界呈现给你的常常是多情和惊喜。
④饶,饶人,都贵在这退后一步。
⑤饶人,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种自信的情怀。
是那种立在高处,视野涵容八方,游刃有余的从容淡定。
就像那个宋朝道人,身有绝技,可骄矜,可放旷,可目中无人,藐视四野;但他宽落落地让人先行。
这饶人处,便多了一重人格之美。
⑥法国作家雨果有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人心,宽阔在哪?宽阔在其中有一个饶人处。
⑦唐朝时,狄梁公与娄师德一同担任国相。
狄仁杰刚直不阿,遇事敢言,娄师德却委曲求全,“唾面自干”。
狄耻于与娄同列,屡屡明里暗里排挤他。
有天,武则天问狄仁杰说:“朕重用你,你知其中原因吗?”狄说:“我文章出色,品行端正,不是无所作为依靠别人的人。
”武则天说:“我起初并不了解你,你受重用,是娄师德的功劳。
”于是令侍从拿来十几篇荐人奏折给狄仁杰看。
狄仁杰读了之后,惭愧难当。
⑧饶人,不是一种表演,而是一种宽宏的内在。
饶人者,目光高远,思绪恒定,心无杂念,因此心间可撑船,可奔马,可容得人性万千;宽了,就厚了,就暖了,自个儿暖和,拢一块儿暖和,抱在一起更暖和。
饶人,是一种人性之暖。
⑨饶人,不是一种愚昧,而是一种人生的大智。
按说,得理不饶人,是不逾矩的,属个人权利;而得理且饶人呢,境界更为超拔。
上海市2017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卷)与答案上海市2017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上海市2017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乱花渐欲好看眼,_____________________。
(《钞票塘湖春行》)2、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晨兴理荒秽,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园田居》)4、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降而石出者。
(《醉翁亭记》)5、然往来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黔之驴》)(二)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6-7题(4分)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天净沙?秋思孤村降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下列对两首诗的明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两首诗词都写了雨后山村的景象。
B.两首诗词中都有直截了当点名季节的诗句。
C.两首诗词都写到了秋天山水的特点D. 两首诗词都经过色彩来描绘景物。
7、两首诗词的作者借赏心悦目的秋景都表达了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
(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别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别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慎重,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委托别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别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脚,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因此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8、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存表。
上海市各区2017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2017年初三二模徐汇区(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7题(4份)①题破山寺后禅院②山居秋暝【唐】常建【唐】王维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两首诗都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第①首中的“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是以声衬静;第②首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动衬静。
(2分)7.下列对着两首诗理解不正确一项是()(2分)A.两首诗都描绘了幽雅宁静的环境。
B.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高洁的精神追求。
C.两首诗都写了富有诗情画意的风光。
D.两首诗都是格律诗中的五言绝句。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7题(4分)6.(2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7.D2017年初三二模闵行区(二)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完成第6-7题(4分)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6.《如梦令》的作者是___________。
“瘦”在词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如梦令”和“四块玉”是词牌名,《别情》是题目。
B.“绿肥红瘦”和“杨花雪”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知否”和“人去也”都表达了对对方的批评和责怪。
D.这两首作品都抒写了女子心中细腻、真切、感伤之情。
(二)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完成第6-7题(4分)6.(2分)李清照(1分)(1分)凋零7.(2分)D2017年初三二模崇明区(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017年上海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几处早莺争暖树,绿意盎然春意浓。
(___《钱塘湖春行》)2.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___深树鸣。
(___《清明》)3.其切如是,佞人之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黄生借说》)4.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___《如梦令》)5.人知从太守乐而乐,不知从太守悲而悲。
(___《醉翁亭记》)二)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6-7题(4分)甲】___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挥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___。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___?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破阵子为___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壮士奋战沙场,___破___。
烽火戏诸侯,直至今夜,___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6.两首词的作者,依次分别是___、___。
(2分)7.对两首宋词理解有误的两项是(C、D)(2分)A.【甲】词首句中的“狂”字,贯穿并统摄了全词。
B.【乙】词首句中的“醉”字,引出的内容都是梦境。
C.两首词都描绘了宏大激烈的战争场面。
D.两首词都表达出词人报国难酬的壮志。
三)阅读下列文段,完成8-10题(9分)___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___,广起,夺而杀尉,___,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而___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__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___、___,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___自立为将军,___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___将兵徇蕲以东。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___,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上海市各区 2017 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专题2017 年初三二模徐汇区(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 题( 19 分)青花瓷之美李青舫①中国青花瓷除了众所周知的流光溢彩的外观造型美之外,还有二美可以一说。
②其一是兼收并蓄的绘画意境美。
青花瓷画继承沿袭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表现技法,但又不拘泥于它的绘画程式,相反地善于灵活自如地运用多种笔法,形成刚柔并济、动静相宜、疏密相间的艺术效果,因而能在瓷器的器形上,表现出完全不同于宣纸上的那种色调明快、蓝白相映的鲜明风格,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审美感受。
③从形式上看,青花瓷画突破宣纸等介质的束缚,在光滑有弧度的瓷胎上作画虽然增加了难度,但也赋予青花瓷器独特的艺术mèi()力,表现出灵动率真的审美内涵。
青花瓷器上的水墨画画法精细,墨色层次鲜明、立体感强,达到“墨分五色”的高超境界,给人以疏朗清新、幽静雅致的艺术美感,令人倾心迷恋。
④就内容而已,青花瓷画丰富并提升了中国水墨画反映生活的广度,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如传世民窑中最常见的青花“双喜纹罐”,图案简练活泼、风格清丽洒脱,那粗犷的“双喜” 大字与茂密的缠枝花纹有其的融汇于一体,不仅给民间的婚嫁喜事增添了喜庆吉祥的色彩,也反映了普通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无限憧憬和质朴淳厚的审美情趣。
⑤青花瓷画还拓展了中国水墨画在揭示民族特性上的深度,表现出具有民族文化色彩的审美内涵,呈现出不同的意境,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但是“龙”的形象在中国水墨画中较为少见,而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龙” 的矫健身姿与丰满形象却在青花瓷画中屡见不鲜。
其中既有纹饰繁缛、工艺豪华精美,刻画出一种神秘庄严狞厉美的官窑青花龙纹瓷器;也有线条简朴、手法夸张奔放,刻画出一种随和亲切平易美的民窑青花龙纹瓷器。
⑥青花瓷画注重①,突出②,挖掘③,因此青花瓷千百年来长盛不衰,具有独特审美价值。
⑦其二为秀外慧中的人文精神美,和我国传统诗词、书画等许多艺术一样,青花瓷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历代能工巧匠将渊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性格和民族感情,自觉的融入青花瓷器的外观造型与图案绘画中,寄寓了中华民族最传统的审美观念与审美情怀,因此青花瓷器除了实用、欣赏之功能外,还浸透了中国人的精、气、神以及淳厚的人文理想。
上海市各区2017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2017年初三二模徐汇区(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8-10题(8分)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8.语段选自_________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列御寇的著作《》。
(3分)9.下列加点词注音及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诗()(3分)A.且.焉置土石且qiě:将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hè:挑C.始龀.龀chèn:换牙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wú:同“无”,没有10.下列不能表现愚公坚定意志的选项诗()(3分)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B.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C.寒暑易节,始一返焉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8——10题(8分)8.(2分,每空1分)战国,列子 9.A 10.A2017年初三二模闵行区(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9分)曹刿论战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下列加点字与“忠之属.也”的“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诏令徒属.曰B.神情与苏、黄不属.C.属.予作文以记之D.有良田、美食、桑竹之属.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10.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题目“曹刿论战”的意思是曹刿谈论战争。
B.第①段点明战争的时间,交代曹刿“请见”的原因。
C.第②段详写战争的经过,显示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D.第③段写曹刿论述取胜原因主要在于把握战机。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8.(2分)D9.(4分)(曹刿)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
10.(3分)C2017年初三二模崇明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这段文字选自课文《》,作者。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3分)余人各复延至其家10.不能表现桃花源人长期“与外人间隔”的一项是()(4分)A.见到渔人非常惊讶。
B.为躲避秦时的战乱来到桃花源后没再出去过。
C.对汉朝、魏朝和晋朝一无所知。
D.不希望渔人把桃花源的存在告知世人。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8.(2分)桃花源记陶渊明9.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做客)。
(3分)10.(4分)D2017年初三二模普陀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9分)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8. 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
(7分)(1)以战;(2)以信战;(3)以战。
(三)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8-9题(9分)8. (1)左传(2分)(2)诉讼案件(2分)(3)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其中呢?(3分)9. (1)惠(3)忠(2分)2017年初三二模黄浦区(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9分)曹刿论战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曹刿论战》选自________,此书相传是_________(朝代)左丘明所作。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分)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10.节选部分,鲁庄公的浅陋无知表现在战时和战后两方面。
(4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8.(2分,每空1分)左传春秋9.(3分)(曹刿)下车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10.(4分,每空2分)不能把握战机不知取胜原因2017年初三二模宝山区(三)阅读下列文段,完成8一一10题(9分)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俟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8.选文选自课文《_________》(篇名),作者是(人名),《》(书名)是他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分)9.对文中画线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吴广因此多次扬言要逃走.惹将尉发火,让将尉责罚他。
B.吴广故意多次扬言要死了,惹将尉发火,让将尉责罚他。
C.吴广故意多次扬言要逃走,惹将尉发火,让人侮辱将尉。
D.吴广故意多次扬言要逃走,惹将尉发火,让将尉责罚他。
10.选文中,对陈胜各种才能进行了多角度的叙写:陈胜号令徒属的话语中显示出他的_______________才能;文中的“囗”、“囗”等词则写出了他的军事才能;文末“”一句则表现出其组织才能。
8、(3分,每空1分)陈涉世家司马迁史记9、(3分)D10、(3分)宣传(1分)攻、下、据(1分,三选二即可)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2017年初三二模奉贤区(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黄生借书说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8.上文的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人名)。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阐明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
B.上文先用了“天子读书”和“富贵人读书”这两个常见的事实来论证了观点。
C.上文再以“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一句深化了论点,扩展了论题。
D.上文最后以对比论证来证明“天下物皆然”(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8、清朝袁枚(1﹢1)分(有错字,不给分)9、另外,祖父父亲收藏书、儿子孙子丢弃书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
(3分)10、B(3分)2017年初三二模静安区(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9分)周处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蚊。
蚊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竞杀蚊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古人责朝闻夕死,况君前途8.课文选自《》,编者是。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词的含义(4分)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10.周处从“三横”之一到“终为忠臣”,以下对其蜕变原因概括有误的一项是()(3分)A.里人的劝告B.自我的反省C.自己的行动D.贤人的指点(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9分)8.世说新语刘义庆(2分);9.再说/而且人就怕/担心不能立志,为什么/怎么担心美好的名声不能传扬呢?(4分,关键处:患、志之不立、何、令、彰)10.A(3分)2017年初三二模青浦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为学①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②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③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8.选文出自课文《为学》,作者是(朝代)文学家(姓名)(2分)9.翻译下列句子(3分)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0.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学”即“求学”“做学问”。
B.文章开头阐述了“难”与“易”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
C.贫僧与富僧的故事是事实论据,二者对比阐明了道理。
D.作者告诫我们只要有“志”,就能获得成功。
8、(2分)清(1分)彭端淑(1分)9、(3分)一个人立志求学,还不如四川边境上的学生吗?10、(3分)D2017年初三二模松江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黄生借书说(节选)①黄生允修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