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投保前隐瞒病史能否得到赔偿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1
保险法案例分析及答案
案例描述
该案例涉及一个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之间的纠纷。
被保险人投保了一份健康险,并且在两年的保险期内没有发生过任何意外。
然而,在第三年的保险期内,被保险人因为一场突发的疾病住院进行治疗。
保险公司在接到赔偿要求后,以被保险人在投保时隐瞒疾病病史作为理由拒绝了赔付。
保险法相关规定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被保险人应当如实告
知与保险标的有关的情况。
如果被保险人故意不如实告知,保险公司有权解除保险合同并不承担保险责任。
案件分析
在该案例中,被保险人在投保时未如实告知患有疾病的情况,导致保险公司在
接到赔偿要求后拒绝了赔付。
因此,保险公司的行为并没有违反保险法的规定。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被保险人在投保时没有如实告知自己的疾病病史,也就是说,被保险人隐瞒了重要信息。
保险公司在接到赔偿要求后,根据保险法的规定,拒绝赔付也是合理的。
因此,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该案例中的保险公司并没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
保险法》的相关规定。
在投保保险时,被保险人应该如实告知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任何与保险标的有
关的信息。
如果被保险人故意隐瞒这些信息,保险公司有权利拒绝赔付,相应的,被保险人也将面临法律责任。
保险公司拒绝赔付不一定就是违法行为,需要从法律的角度出发,判断保险公
司所做的行为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规定,以及合同中的约定。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保险,希望通过购买保险来规避风险。
然而,在投保过程中,一些投保人为了获得更好的保险利益,可能会选择隐瞒自己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针对带病投保两年后的法律后果进行探讨。
二、带病投保的定义带病投保,是指投保人在投保时,未如实告知保险公司其已经存在的疾病、病史等情况,而是选择隐瞒或部分隐瞒。
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可能会在理赔时拒绝承担赔偿责任。
三、带病投保的法律后果1. 保险公司有权解除合同根据《保险法》第十六条,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带病投保属于投保人未如实告知的情形,保险公司有权解除合同。
2. 保险公司有权拒绝赔偿带病投保的投保人,在发生保险事故后,保险公司有权根据《保险法》第十六条的规定,拒绝承担赔偿责任。
也就是说,即使投保人已经缴纳了保费,保险公司也不会赔偿其损失。
3. 保险公司有权要求退还已收取的保费在保险公司解除合同后,投保人有权要求保险公司退还已收取的保费。
但根据《保险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保险公司可以按照合同约定扣除相应的费用。
4. 投保人可能面临法律责任如果投保人故意隐瞒自己的健康状况,保险公司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严重的情况下,投保人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四、带病投保两年后的法律后果1. 保险公司解除合同带病投保两年后,如果保险公司发现投保人未如实告知的情况,有权解除合同。
此时,保险公司将不再承担赔偿责任,并退还已收取的保费。
2. 保险公司拒绝赔偿在保险公司解除合同后,投保人不能再向保险公司主张赔偿。
即使保险事故发生,保险公司也不会承担赔偿责任。
3. 投保人可能面临法律责任带病投保两年后,如果保险公司追究投保人的法律责任,投保人可能面临相应的处罚。
在严重的情况下,投保人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五、结论带病投保两年后,投保人将面临保险公司解除合同、拒绝赔偿以及可能面临法律责任的法律后果。
诚实告知健康况状保险才理赔投保寿险、医疗险与伤害险时,保户都会被要求填写「告知事项」,除了告知工作内容外,主要就是告知健康情况。
由于各项被询问的病症有上百项,不少保户索性全部勾选「否」,但是不少理赔纠纷就是从这里产生。
因此,想要「有保就有赔」,在填写保单时,就必须先注意以下重点。
重点1:违反诚实告知,以致影响保险公司的危险评估,保险公司有权解除契约保费与危险程度是对等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公平对价原则」,多病缠身的保户与身体健康的保户,保费标准当然不同。
保险公会秘书长洪灿楠表示,当保户隐瞒实际健康情况,误导保险公司减少或是变更对于危险的估计,以较低的危险标准、计算出较低的保费,一旦被保险公司调查出来,根据保险法第64条第2项,保险公司有权解除契约。
重点2:被查到隐瞒病史,保险公司可以不退还已缴保费不少保户在填写健康告知时,会心存侥幸,以为未来就算被查出来,大不了退保,再要求保险公司退还已缴保费。
但是南山人寿理赔部协理陈明宏指出,根据保险法第25条规定,保户若是因第25条违反诚实告知义务而被解约,保险公司无须返还已缴的保费。
保户如果不想赔了夫人又折兵,还是诚实告知为上。
重点3:投保满2年,隐瞒的疾病发作,仍然无法获得理赔不少保户在不肖业务员的误导下,以为契约满2年,保险公司就不得解除契约(保险法64条第3项:契约订立后经过2年,即有可以解除之原因,亦不得解除契约),因此只要投保后熬过2年,保险公司已经过了解约的时限,就不得拒绝相关疾病的理赔申请。
但是洪灿楠提醒,根据保险法51条与127条,保险公司只要能够证明契约订立时,「保险标的之危险已发生」,或是「被保险人已在疾病中」,就能主张契约无效,或是不负保险金给付责任。
譬如投保前5年内曾经检查出来是肝病,但填写保单时却勾选「否」,即使投保2年后才发作肝病,保险公司虽然已过了解约的2年时效,仍然可以拒绝理赔,所以保户千万不要以为保险公司不能解约,就代表一定会理赔。
保险新规隐瞒病情投保已过两年保险公司应理赔2013-08-06 9:20 来源:东方财富网李先生被确诊为尿毒症后,投保了一份重大疾病保险。
买保险两年后,他以确诊尿毒症为由申请理赔。
保险公司发现李先生带病投保,不同意赔偿。
今天上午,此案在西城法院开庭审理,保险法规定的合同成立2年后不得因投保人不如实告知不赔付的条款能否成为带病投保理赔的保护伞成了此案的关键。
投保人患尿毒症理赔遭拒2009年12月,李先生在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投保了一份“关爱专家定期重疾个人疾病保险”。
合同约定保额20万元,保险期间20年,每年交保费1020元。
保险合同生效之日起180天后,只要不是因意外伤害引起的,李先生初次发生合同约定的重大疾病,保险公司就会给付20万元保险金。
李先生在起诉书中称,合同签订后,他每年如期交纳保费。
合同生效2年后,他被确诊患上了尿毒症,属于重大疾病。
他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却遭到拒绝。
李先生只好起诉,索要20万元保险金。
保险公司:带病投保故意骗保在法庭上,保险公司列举了李先生投保的诸多“可疑之处”。
首先,在投保时,公司对李先生进行了询问,在过去十年内是否住院检查或治疗、过去一年内是否有医院门诊检查、是否有身体异常不适状况等问题上,李先生选的都是“否”。
但是,根据公司调查,李先生在投保前住过四次院,已经被确诊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
第四次住院后,李先生很快投保了大病险。
投保两年后,才向保险公司理赔。
而且,保险公司一般只对40至45岁以上的人投保进行体检,李先生只有33岁,不在调查范围之内。
李先生之前住院都是在河北唐山,作为北京的保险公司很难查到。
除此之外,李先生还在其他保险公司也投了保。
保险公司代理人表示,李先生在订立保险合同时故意隐瞒患病事实,违反保险法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属恶意投保,妄图骗保的欺诈行为。
鉴于他在投保前就已经确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也就是说,他并不是在投保后初次发生保险范畴的重大疾病,因此保险公司不应承担保险责任。
人身保险案例1.隐瞒病史有违如实告知义务1997年5月,某公司42岁的员工丁力因胃痛入院治疗,医院确诊他患了胃癌,但家属因害怕他知情后情绪波动,不利治疗,就没有告诉他实情。
丁力手术后出院,回单位正常上班。
7月22日,丁力在保险代理人的鼓动下,向某保险公司投保重大疾病和住院医疗保险。
丁力在填写投保单时没有告知曾经因病住院的事实。
1998年1月,丁力旧病复发,医治无效死亡。
后来,丁力的妻子以指定受益人的身份,到保险公司请求给付保险金,保险公司通过调查发现丁力在投保前已患胃癌并住院动手术为由,拒绝给付,丁妻以丈夫投保时不知自己罹患癌症因此并没有违反告知义务为由,要求保险公司给付。
双方争执不下,丁妻将保险公司告上法庭。
问题:你认为应当如何处理该案件?32.同一车祸不同赔付某单位由于工作地点比较偏僻,便为离家较远的员工配备了通勤巴士。
2003年5月12日上班途中,在城郊的省道上发生了车祸,坐在前面的员工王某与员工成某受了重伤,由于王某所坐的驾驶副座就是与大货车冲撞的直接碰撞部位,当场死亡。
而员工成某坐在他后面,撞断了胳膊,失血很多,送往医生抢救,急救中因心肌梗塞,于第二天死亡。
由于员工王某和员工成某的单位为他们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险金额10万元,意外发生后,该保险公司立即向保险公司报案,并提出理赔申请。
保险公司经过调查了解到:员工王某死亡时27岁,身体一向非常健康;而员工成某52岁,患有心脏病多年。
问题:你认为保险公司应当如何给付?请说明理由。
司法实践中,一个危害行为直接引起一个危害结果的案件,在因果关系的认定上一般不会发生争议。
但是,在一个危害行为的发展过程中又介入其它因素而导致某种危害结果,要确定先在的行为与最后的危害结果之间有无因果关系,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对于相似的事故,保险公司要以严谨的态度来探究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并根据近因原则科学、谨慎、准确的给予赔付。
3.张女士向某人寿保险公司投保保险金额为五十万的重大疾病保险,一年后,体检查出患有乳腺癌,该病属于重大疾病保险责任范围。
最成功的骗保案例首先,有一起案例发生在某地的一家医院。
一名患者在医院住院治疗期间,利用医院的疏忽之处,成功骗取了大额的医疗保险理赔款。
该患者伪造了多份医疗费用单据,并通过医院的内部人员成功将这些虚假费用单据提交给了医保部门。
最终,他成功获得了高额的医疗保险理赔款,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虚假的基础上。
这个案例之所以被称为最成功的骗保案例,是因为他成功地蒙骗了医院和医保部门,没有引起任何怀疑。
其次,还有一起案例发生在保险公司。
一名投保人在购买人身保险时,隐瞒了自己的疾病史和家族病史,成功获得了高额的保险赔偿金。
这名投保人在购买保险时,故意隐瞒了自己的病史和家族病史,以获得更高的保险金额。
当他不幸患病去世时,保险公司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了他高额的保险赔偿金。
这个案例之所以被称为最成功的骗保案例,是因为他成功地欺骗了保险公司,获得了高额的保险赔偿金。
最后,还有一起案例发生在医保部门。
一名医生利用虚假的诊断和治疗信息,成功骗取了医保部门的大量医疗保险理赔款。
这名医生在诊断和治疗患者时,故意夸大病情,虚构治疗方案,以获得更高的医疗保险理赔款。
最终,他成功获得了大量的医疗保险理赔款,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虚假的基础上。
这个案例之所以被称为最成功的骗保案例,是因为他成功地蒙骗了医保部门,没有引起任何怀疑。
以上这些案例都是最成功的骗保案例,它们的成功之处在于能够巧妙地利用各种漏洞和疏忽,成功地蒙骗了相关部门和机构,获得了高额的保险赔偿金或医疗保险理赔款。
这些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警惕骗保行为的存在,加强对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监管和管理,防止类似的骗保案例再次发生。
希望通过对这些最成功的骗保案例的总结和分析,能够引起人们对骗保行为的警惕和反思,共同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恶意隐瞒病史投保,行使合同解除权的典型案例最近,一位保险公司在投保人死亡后拒绝了其家属的理赔申请,原因是投保人在投保时隐瞒了其患有高血压的病史。
投保人的家属提出了诉讼,最终法院支持了保险公司的决定。
这是一个典型的恶意隐瞒病史投保的案例。
在购买保险时,投保人必须如实告知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病史,以便保险公司评估风险并制定合理的保险费用。
如果投保人故意隐瞒病史,保险公司可以行使合同解除权,拒绝理赔申请。
在这个案例中,投保人的家属认为投保人死于非高血压原因,因此认为保险公司应该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然而,保险公司证明了投保人曾在医院接受过高血压治疗,因此其死亡可能与高血压有关。
此外,投保人在投保时也没有如实告知这一病史,因此保险公司有权拒绝理赔。
这个案例提醒人们,在购买保险时,诚实是最重要的。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或病史,一定要如实告知保险公司。
否则,您可能会失去理赔的权利,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 1 -。
保险拒赔胜诉案例1. 案例一:小明购买了一份旅行保险,但在旅行期间遭遇了车祸,受伤住院。
然而,保险公司拒绝了小明的理赔申请,理由是车祸发生时小明正在驾驶摩托车。
小明通过法律途径起诉保险公司,最终法院判决保险公司赔付小明的医疗费用和误工费。
2. 案例二:李先生购买了一份人身意外保险,并在保险期间发生了事故,导致双腿受伤。
然而,保险公司拒绝了李先生的理赔申请,称他在事故发生前曾有过类似的伤情。
李先生提供了相关的医疗证明和证人证言,证明此次事故与之前的伤情无关。
最终,法院判决保险公司赔付李先生的医疗费用和误工费。
3. 案例三:王女士购买了一份车辆损失险,但在发生车祸后,保险公司拒绝了她的理赔申请,称车辆的损坏是由于她的过失所致。
然而,王女士通过现场照片和事故报告证明了事故是由对方驾驶的车辆违规行驶造成的。
法院最终判决保险公司赔付王女士车辆修理费用。
4. 案例四:张先生购买了一份健康保险,但在投保后不久被诊断出患有重大疾病。
保险公司拒绝了他的理赔申请,称他在投保时隐瞒了病史。
然而,张先生提供了医疗记录和证人证言,证明他在投保时并不知道自己患有该疾病。
法院最终判决保险公司赔付张先生的医疗费用。
5. 案例五:杨先生购买了一份财产保险,但在保险期间发生了火灾,导致房屋和财产严重损毁。
然而,保险公司拒绝了他的理赔申请,称火灾是由于他自己的过失所致。
杨先生提供了火灾现场的照片和调查报告,证明火灾是由于邻居家的电线老化引起的。
法院最终判决保险公司赔付杨先生的房屋修复费用和财产损失费用。
6. 案例六:刘先生购买了一份人寿保险,并在保险期间突然去世。
然而,保险公司拒绝了他的家属的理赔申请,称刘先生在投保时隐瞒了重要的病史。
刘先生的家属提供了相关的医疗记录和证人证言,证明刘先生在投保时并不知道自己患有该疾病。
法院最终判决保险公司赔付刘先生家属的身故保险金。
7. 案例七:陈女士购买了一份旅行保险,并在旅行期间遭遇了意外事故,导致严重受伤。
1.1最大诚信原则案例1。
1.1 故意隐瞒病情遭拒赔案[案情简介]1998年6月8日,刘某为丈夫李某在某保险公司投保了终身寿险,保险金额5万元。
1999年10月28日,李某因“帕金森氏综合症”死亡,刘某携带保险单、被保险人死亡证明等相关材料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申请,要求给付身故保险金5万元。
保险公司对李某的死亡原因进行了调查.发现被保险人李某早在1994年7月至投保日前曾5次因帕金森氏综合症和脑动脉硬化症等多种疾病住院治疗,但在投保时却未告知其身体病况,在投保单关于“最近健康状况及过去10年内是否患有下列疾病”的询问栏内全部填“否”,没有如实告知被保险人李某投保前患病住院的事实。
保险公司以投保人故意未履行告知义务为由,做出了解除保险合同、不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决定.刘某不服,诉至法院.刘某诉称,在保险营销员甲登门承揽义务时,其已经向该营销员如实告知了被保险人以前患过“脑动脉硬化症”的情况,但保险营销员甲城“没事,不影响承保”,并积极帮刘某填好投保单后,交由刘某签字。
对这种只能用对号在相应的方格内填写的格式合同,外星人就是认真核实,也未必能看出对错。
如果有错,那只能是保险营销员甲的错,而不应是投保人的错。
由于营销员的行为是代理行为,后果理应由保险公司承担.而投保人已经履行了告知义务并如约交纳了保险费,在承保期间发生事故,保险公司应该赔偿.同时,按照《保险法》第31条的规定,对于保险合同的条款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争议时,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应当作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
保险公司辩称,投保人在投保单上隐瞒了被保险人的病情,没有履行如实告知义务。
该项保险合同必须以书面的形式告知,否则要对告知不实承担法律责任.刘某现年35岁,系某公司职员,是一个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她在看了营销员为她代填的投保单后,亲自签名,这一行为就是投保人对投保单上告知事项的肯定。
由此而引发的一切后果,毫无疑问应由投保人自己承担,而不管其告知的内容是否由自己亲自填写.投保人的行为属于故意不履行告知义务,按照《保险法》第17条第1款和第2款中规定:投保人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
违反如实告知义务的案例
违反如实告知义务是指保险合同当事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对于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故意隐瞒或者提供虚假情况,导致保险公司在理赔时无法得到真实情况,从而影响保险公司的理赔决定。
以下是一些违反如实告知义务的案例:
1.某人在购买车险时,故意隐瞒车辆曾经发生过事故的情况,导致在车辆发生事故时,保险公司拒绝理赔。
2.某人在购买健康险时,故意隐瞒自己曾经患有某种疾病的情况,导致在需要理赔时,保险公司拒绝理赔。
3.某人在购买旅游险时,故意隐瞒自己曾经有过旅游意外的情况,导致在旅游时发生意外时,保险公司拒绝理赔。
4.某人在购买家财险时,故意隐瞒自己家中有贵重物品的情况,导致在发生盗窃时,保险公司拒绝理赔。
5.某人在购买人身意外险时,故意隐瞒自己从事高风险职业的情况,导致在发生意外时,保险公司拒绝理赔。
6.某人在购买责任险时,故意隐瞒自己曾经有过违法行为的情况,导致在发生责任事故时,保险公司拒绝理赔。
7.某人在购买航空险时,故意隐瞒自己曾经有过飞行事故的情况,导致在乘坐飞机时发生事故时,保险公司拒绝理赔。
8.某人在购买意外险时,故意隐瞒自己曾经有过类似意外的情况,导致在发生意外时,保险公司拒绝理赔。
9.某人在购买医疗险时,故意隐瞒自己曾经有过某种疾病的情况,导致在需要治疗时,保险公司拒绝理赔。
10.某人在购买人寿险时,故意隐瞒自己曾经有过某种疾病的情况,导致在身故时,保险公司拒绝给付保险金。
违反如实告知义务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不仅会影响保险公司的理赔决定,也会损害其他保险人的利益。
因此,在购买保险时,应该如实告知自己的情况,以保证自己的权益。
去年年底,青岛市民李先生因剧烈头疼被送往医院,经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李先生在2012年5月份购买了一份保险,故此他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
保险公司对此事的回应是拒绝理赔,理由是李先生在购买保险时,并没有表明自己已经患有8年的高血压,在保险合同中有关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选项中,均选择了“否”。
“保险公司以我隐瞒病史为由拒绝赔偿,这合理吗?”李先生问道。
青岛律师高律师表示,根据《保险法》规定,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担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前款规定的合同解除权,自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过30日不行使而消灭。
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两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结合本案,如投保人未依法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保险人可以依法行使解除权,这是保险法对投保人违反诚信原则的处罚法则。
但这条法律又规定,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两年的,保险人不得以投保人在订立合同时违反诚实信用原则,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为由,而主张解除合同。
因此,李先生与保险公司签订合同至今已超过两年,保险公司的说法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李先生可以到法院起诉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