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2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导学案班级姓名小组学号等级【使用说明】利用25分钟时间预习课本57—59页,用红笔勾画出重点,标记出疑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学案;鼓励提前在组内及组间进行相互讨论研究或请教老师,以备上课时展示和质疑。
一、学习目标: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会对生活中浮力的现象加以解释。
3.知道轮船、密度计、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4.以极度热情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力应用。
难点:通过调节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得到或增大可利用浮力,初步建立应用科学技术的意识。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都吃过饺子,但你们煮过饺子吗?谁能说一下饺子下锅后,浮沉情况的变化?为什么饺子下锅后先下沉,悬浮再上浮,最终漂浮在液面上,它所受力的关系又是怎样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物体的浮沉条件(重难点)问题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但是有的物体要上浮,有的却要下沉,这是为什么?你能画出图中物体所处几种状况下受力的情况吗?物体上浮:F浮G物上浮的物体最终要漂浮,物体漂浮:F浮G物物体下沉:F浮G物物体悬浮:F浮 G物(根据上图你能说出什么是悬浮吗?)其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和。
处于非平衡状态的是和。
问题2:利用上浮、悬浮、下沉时F浮和G物的关系推导:物体上浮: ρ物_______ρ液物体下沉: ρ物_______ρ液物体悬浮: ρ物_______ρ液物体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液面时,F浮(不变、变大、变小),露出液面后F浮(不变、变大、变小)直到F浮 G物时,物体漂浮在液面上。
问题3:如图新鲜的鸡蛋在清水中要下沉,为什么?你能想办法让它悬浮吗?大家动手做做看。
这是通过哪种方法来增大浮力,从而调节浮力和重力关系来实现悬浮的呢?增大浮力还有什么方法?(g=10N/kg)针对训练:1.一个质量是50g的鸡蛋悬浮在盐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预习案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预习目标(1)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力与运动的关系描述物体的浮沉条件;(2)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预习范围教材第10章3节内容二、预习要点1.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和沉,决定于所受的的合力的情况。
还可以通过改变密度来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
2.物体的浮沉条件:上浮 F浮 >G;ρ物 < ρ液漂浮 F浮= G;ρ物 < ρ液悬浮 F浮= G ;ρ物 = ρ液下沉 F浮< G;ρ物 > ρ液三、预习检测1、一个鸡蛋悬浮在配制好的盐水中,要想使它浮到水面上来,可以()A.往盐水里加些水; B.往盐水里加些盐;C.将盐水倒掉一些; D.以上方法都不行.2、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此时甲、乙、丙三个物体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F丙,则下面关系正确的是()A.F甲>F乙>F丙B.F甲<F乙<F丙C.F甲=F乙=F丙D.F甲=F乙>F丙3、把质量相等的实心木球和实心铝球浸没于某种液体中,放手后,木球悬浮而铝球下沉,静止后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A.F木=F铝 B.F木<F铝C.F木>F铝D.无法确定探究案一、合作探究(一)轮船:1.怎样能让铝箔漂浮在水面上?2.铝箔为什么能漂浮在水面上?3.轮船原理:采用________的办法,增大可以利用的_______,使密度大于水的钢铁能漂浮在水面上。
4. 同一艘轮船从河流驶入海里是浮起一些还是沉下一些?____________。
(二)潜水艇:1.潜在水下的潜水艇受_____力和______力作用。
潜水艇原理:潜水艇是靠改变_____________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2.画出潜水艇上浮、下沉、悬浮、漂浮的受力示意图。
上浮下沉悬浮漂浮F浮______G F浮______G F浮______G F浮______G(三)气球和飞艇①热气球原理。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导学案班级姓名小组学号等级【使用说明】利用25分钟时间预习课本57—59页,用红笔勾画出重点,标记出疑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学案;鼓励提前在组内及组间进行相互讨论研究或请教老师,以备上课时展示和质疑。
一、学习目标: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会对生活中浮力的现象加以解释。
3.知道轮船、密度计、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4.以极度热情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力应用。
难点:通过调节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得到或增大可利用浮力,初步建立应用科学技术的意识。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都吃过饺子,但你们煮过饺子吗?谁能说一下饺子下锅后,浮沉情况的变化?为什么饺子下锅后先下沉,悬浮再上浮,最终漂浮在液面上,它所受力的关系又是怎样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物体的浮沉条件(重难点)问题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但是有的物体要上浮,有的却要下沉,这是为什么?你能画出图中物体所处几种状况下受力的情况吗?物体上浮:F浮G物上浮的物体最终要漂浮,物体漂浮:F浮G物物体下沉:F浮G物物体悬浮:F浮 G物(根据上图你能说出什么是悬浮吗?)其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和。
处于非平衡状态的是和。
问题2:利用上浮、悬浮、下沉时F浮和G物的关系推导:物体上浮: ρ物_______ρ液物体下沉: ρ物_______ρ液物体悬浮: ρ物_______ρ液物体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液面时,F浮(不变、变大、变小),露出液面后F浮(不变、变大、变小)直到F浮 G物时,物体漂浮在液面上。
问题3:如图新鲜的鸡蛋在清水中要下沉,为什么?你能想办法让它悬浮吗?大家动手做做看。
这是通过哪种方法来增大浮力,从而调节浮力和重力关系来实现悬浮的呢?增大浮力还有什么方法?(g=10N/kg)针对训练:1.一个质量是50g的鸡蛋悬浮在盐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
《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及其原理;2. 掌握浮力、密度等观点;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导学内容:1. 物体浮沉的条件;2. 浮力的观点及计算方法;3. 密度的观点及计算方法;4. 物体浮沉的应用。
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问题请同砚们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有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而有的物体会沉入水中?这与物体的哪些性质有关呢?第二步:进修物体浮沉的条件1. 什么是浮力?它是如何产生的?2. 物体浮沉的条件是什么?请简要描述。
第三步:进修浮力的观点及计算方法1. 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2. 如何计算物体所受的浮力?第四步:进修密度的观点及计算方法1. 什么是密度?如何计算密度?2. 密度对物体浮沉有何影响?第五步:进修物体浮沉的应用1. 请同砚们思考一下,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如何利用物体浮沉的原理?2. 举例说明物体浮沉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六步:小结与拓展1. 请同砚们总结一下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2. 请同砚们思考一下,如果一个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它会浮还是沉?为什么?导学案答案:1. 物体浮沉的条件与物体所受的浮力和重力有关。
当物体所受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会浮在水面上;当物体所受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会沉入水中。
2. 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推力,它是由液体对物体的压力差产生的。
物体浮沉的条件包括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当物体的平均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浮在水面上。
3.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体积有关,可以通过公式F=ρVg计算,其中F为浮力,ρ为液体密度,V为物体排开的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
4. 密度是指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可以通过公式ρ=m/V计算,其中ρ为密度,m为质量,V为体积。
密度对物体浮沉有影响,密度大于液体密度的物体会沉入水中,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
5. 物体浮沉的应用包括船只浮沉、气球浮空等。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物体浮沉的原理设计各种工具和器具,实现各种功能。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第三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学习目标】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会对生活中浮力的现象加以解释。
3.知道轮船、密度计、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4.以极度热情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都吃过饺子,但你们煮过饺子吗?谁能说一下饺子下锅后,浮沉情况的变化?为什么饺子下锅后先下沉,悬浮再上浮,最终漂浮在液面上,它所受力的关系又是怎样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物体的浮沉条件(重难点)问题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但是有的物体要上浮,有的却要下沉,这是为什么?你能画出图中物体所处几种状况下受力的情况吗?物体上浮:F 浮 G 物,上浮的物体最终要漂浮, 物体漂浮:F 浮 G 物物体下沉:F 浮 G 物 物体悬浮:F 浮 G 物(根据上图你能说出什么是悬浮吗?)其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和 。
处于非平衡状态的是 和 。
问题2:利用上浮、悬浮、下沉时F 浮和G 物的关系推导: 物体上浮: ρ物_______ρ液物体下沉: ρ物_______ρ液 物体悬浮: ρ物_______ρ液物体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液面时,F 浮 (不变、变大、变小),露出液面后F 浮 (不变、变大、变小)直到F 浮 G 物时,物体漂浮在液面上。
漂浮与悬浮的认识:漂浮和悬浮是物体在液体中时所能处的两种状态,它们的相同点是________;而从V 排和V 物的关系上来区别,物体漂浮时V 排________V 物,而物体悬浮时V 排______V 物;从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上来区别,能漂浮的物体,ρ物________ρ液,而悬浮的物体,ρ物________ρ液.(填“>”、“<”或“=”)问题3:如图新鲜的鸡蛋在清水中要下沉,为什么?你能想办法让它悬浮吗?这是通过哪种方法来增大浮力,从而调节浮力和重力关系来实现悬浮的呢?增大浮力还有什么方法?针对训练:1.一个质量是50g 的鸡蛋悬浮在盐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 。
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学习目标1.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力与运动的关系描述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通过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或浮力的大小,使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处于不同的浮沉状态。
(重点)2.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认识浮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自主学习1.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两个力:竖直向下的________和竖直向上的________。
根据物体所受这两个力的不同,物体的浮沉存在三种情况:(1)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__ ______;(2)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受力____ ____,可以____ ____在液体内;(3)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_____ ___。
2.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如果它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物体________;如果它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物体可以________在液体内;如果它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物体________。
3.把橡皮泥捏成_____状放在水面,虽然它所受的重力没有改变,但是排开的水____,因而受到较大的___,所以能____在水面上。
轮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造的。
轮船的大小通常用_____来表示,就是轮船装满货物时排开水的___ _____。
4.潜水艇是靠改变____ ____来实现上浮和下潜的。
5.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比空气的密度____ ____的气体而升空的。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物体的浮沉条件1.分析图中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力的大小关系,填在下面的空白处。
物体上浮时,F浮________G物;上浮的物体最终要漂浮,物体漂浮时,F________G物;物体下沉时,F浮________G物;物体悬浮时,F浮浮________G物。
(根据图你能说出什么是悬浮吗?)其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处于非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2.根据F浮=ρ液gV排,G物=ρ物gV物,利用上浮、悬浮、下沉时F浮和G物的关系推导实心物体ρ物与ρ液的关系:物体上浮,ρ物________ρ液;物体下沉,ρ物________ρ液;物体悬浮,ρ物________ρ液。
《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进修,学生将能够掌握物体浮沉的条件,了解浮力的观点以及应用,进一步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规律。
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同砚们回想一下,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物体浮在水面上,而有些物体则会沉到水底,这是为什么呢?2. 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浮力吗?为什么有些物体能够浮在水面上,而有些物体却会沉到水底呢?二、观点讲解(15分钟)1. 物体浮沉的条件:a. 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等于其重力时,物体会浮在液体表面;b. 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其重力时,物体会沉到液体底部。
2. 浮力的观点:a. 浮力是一种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所产生的向上的力;b.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体积成正比,与液体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3. 物体浮沉的应用:a. 船只设计:根据物体浮沉的条件,设计出船只的形状和体积,以保证船只在水面上浮起;b. 水泵原理:利用浮力原理,设计水泵来抽水,实现液体的输送。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实验一:测量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a. 准备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物体,如木块、塑料球等;b. 浸入水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c.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2. 实验二:观察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a. 准备不同密度的液体,如水、酒精等;b. 将相同物体分别放入不同液体中,观察其浮沉情况;c. 总结不同液体对物体浮沉的影响。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小组讨论: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物体浮沉的条件以及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 总结归纳:总结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规律,并讨论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3. 提出问题:你觉得在设计船只时应该思量哪些因素?为什么水泵能够实现液体的输送?五、作业安置(5分钟)1. 完成教室笔记: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物体浮沉的条件、浮力的观点和应用;2. 阅读拓展: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浮力和物体浮沉的知识,写一份读后感。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导学案班级姓名小组学号等级【使用说明】利用25分钟时间预习课本57—59页,用红笔勾画出重点,标记出疑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学案;鼓励提前在组内及组间进行相互讨论研究或请教老师,以备上课时展示和质疑。
一、学习目标: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会对生活中浮力的现象加以解释。
3.知道轮船、密度计、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4.以极度热情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力应用。
难点:通过调节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得到或增大可利用浮力,初步建立应用科学技术的意识。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都吃过饺子,但你们煮过饺子吗?谁能说一下饺子下锅后,浮沉情况的变化?为什么饺子下锅后先下沉,悬浮再上浮,最终漂浮在液面上,它所受力的关系又是怎样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物体的浮沉条件(重难点)问题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但是有的物体要上浮,有的却要下沉,这是为什么?你能画出图中物体所处几种状况下受力的情况吗?物体上浮:F浮G物上浮的物体最终要漂浮,物体漂浮:F浮G物物体下沉:F浮G物物体悬浮:F浮 G物(根据上图你能说出什么是悬浮吗?)其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和。
处于非平衡状态的是和。
问题2:利用上浮、悬浮、下沉时F浮和G物的关系推导:物体上浮: ρ物_______ρ液物体下沉: ρ物_______ρ液物体悬浮: ρ物_______ρ液物体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液面时,F浮(不变、变大、变小),露出液面后F浮(不变、变大、变小)直到F浮 G物时,物体漂浮在液面上。
问题3:如图新鲜的鸡蛋在清水中要下沉,为什么?你能想办法让它悬浮吗?大家动手做做看。
这是通过哪种方法来增大浮力,从而调节浮力和重力关系来实现悬浮的呢?增大浮力还有什么方法?(g=10N/kg)针对训练:1.一个质量是50g的鸡蛋悬浮在盐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导学案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整体构思】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浮力的应用。
3.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预习提示】1.浮沉条件。
2.潜水艇。
3.飞艇(飞船。
)4.密度计。
【教学流程】一、学生展示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用公式表示为F浮=_______=__________。
2.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它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__________ _______。
即V排=V物3.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它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密度为0.6克/厘米 3 的实心木块分别投入水和酒精中,则木块在两种液体中的状态是(ρ酒精=0.8克/厘米3)()A.都悬浮B.都漂浮C.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悬浮D.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沉底5.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哪个因素有关? ()A.物体的形状B.物体的密度C.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D.物体在液体中所在的深度6.潜水艇由海面下10米深处潜至20米深处的过程中()A.它受到的压强增大,浮力不变B.它受到的压强增大,浮力都不变C.它受到的压强浮力都增大D.它受到的压强不变,浮力减小.二、目标定向[演示]:出示铁块和木块让学生观察发现它们体积相等。
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木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后松手。
[现象]:铁块沉入杯底而木块上浮最终浮在水面。
[提问]:为什么松手后铁块沉底而木块上浮?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三、学生自学【自学指导】当把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如图甲所示,是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的受力情况。
当F浮>G物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物体上浮,会露出液面一部分体积,最终漂浮在液面上,如图乙所示.漂浮时:F浮=G物当F浮=G物时,这两个力相互抵消,物体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会悬浮在原来的位置,如图丙所示.悬浮时:F浮=G物当F浮G物时,即ρ液gV排>ρ物gV物,可得出ρ 液>ρ物时,物体上浮,最终漂浮在液面上。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学案
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本57页
①画出物体不同情况下所处位置(必做)上浮-下沉-漂浮-悬浮
②画出物体不同情况下竖直方向上的受力情况(注意示意图线段的长短)(选做)
根据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对物体的浮沉作出判断
自学指导二
阅读58-59页总结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原理。
1、密度计(补充知识)
(1)用途:。
(2)工作原理:漂浮原理即。
(3)刻度值的特点:①读数:;②刻度:。
2、潜水艇:通过改变而改变所受浮力,从而实现下潜和上浮。
3、热气球:通过改变冲入从而改变浮力。
4、轮船
(1)轮船漂浮:。
(2)轮船的排开水的质量等于轮船和货物的总质量: 。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力与运动的关系描述物体的浮沉条件。
2、能通过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或浮力的大小,使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处于不同的浮沉状态。
3、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体验浮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建立应用科学技术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力与运动的关系描述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难点:通过调节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得到或增大可利用浮力,初步建立应用科学技术的意识。
【学习过程】
知识(问题)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任务一】阅读教材57页内容,对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力分析,总结出物体浮沉条件。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但是有的物体要上浮,有的却要下沉,这是为什么?你能画出图中物体所处几种状况下受力的情况吗?
F 浮
G 物时物体上浮,上浮的物体最终要漂浮,物体漂浮时:F 浮 G 物 F 浮 G 物时物体下沉,
F 浮
G 物时物体悬浮(根据上图你能说出什么是悬浮吗?)
其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和 。
处于非平衡状态的是 和
2、利用上浮、悬浮、下沉时F 浮和G 物的关系推导:: 如果ρ物_____ρ液 ,物体上浮; 如果ρ物______ρ液,物体下沉; 如果ρ物_______ρ液,物体悬浮。
物体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液面时,F 浮 (不变、变大、变小),露出液面后,F 浮 (不变、变大、变小),直到F 浮 G 物时,物体漂浮在液面上。
3、如图新鲜的鸡蛋在清水中要下沉,为什么?(考虑浮力与重力关系) 你能想办法让它浮上来吗?
这是通过哪种方法来增大浮力,从而调节浮力和重力关系来实现悬浮的呢?
学习诊断一:
1.一个质量是50g的鸡蛋悬浮在盐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
(g=10N/kg)
2. 某课外活动小组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将重为100N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有90N水溢出,则()
A.物块会浮在水面上
B.物块会悬浮在水中
C.物块会沉入盆底
D.不能据此判断出物块的沉浮
知识(问题)二:浮力的应用
【任务二】阅读教材58、59页内容,思考如何让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如何让潜艇实现上浮和下潜?
1: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浮力———轮船的发明
(1)观察课本图10.3-5思考怎样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2)橡皮泥为什么能漂浮在水面上?
(3)轮船原理:采用_______的办法,增大可以利用的_______,使密度大于水的钢铁能漂浮在水面上。
(4)轮船大小通常用表示,就是轮船装满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
例如一艘轮船的排水量是10000t,表示满载时,货物和船质量和是
(5)同一艘轮船从河流驶入海里的过程中,轮船的重力、(变大、变小、不变)轮船依然处于状态,轮船受到的浮力、但是因为海水密度,排开体积,所以(上升、下降)
2:改变自身重力来调节浮力和重力关系实现浮沉 -------- 潜水艇
(1)潜在水下的潜水艇受_____力和______力作用。
(2)潜在水面下的潜艇在上浮和下沉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是否变化?(写出判断依据)
(3)潜水艇原理:潜水艇是靠改变______________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3:气球和飞艇
气球里充的是的气体。
高空探测气球充的是,热气球充的是。
飞艇充的是。
(主要靠改变体积而改变浮力)
学习诊断二:
1.一艘船的质量为5×105t,最大载重量是1.3×106t,则它满载时的排水量为________t,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N,如果卸下2×105t的货物,它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N。
(g取10N/kg)
2. 潜水艇是靠改变________________实现上浮和下沉的;轮船是采用________的办法,增大可以利用的________,使密度大于水的钢铁能漂浮在水面上。
3.三国时代,诸葛亮曾放出一种“会飞”的灯笼,后人称其为“孔明灯”,如图7.5-2所示.它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灯笼内的热空气密度________空气密度,导致灯笼受到的浮力________灯笼的重力,所以灯笼才上升.
4、水饺刚下锅,下沉,为什么熟了会上浮?
学习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