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机械制图公差的重要意义.doc
- 格式:doc
- 大小:82.03 KB
- 文档页数:12
精心整理
公差
公差是机械工程中的一种重要参数,用来表达加工的精度,主要分为: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两种。
公差的作用是使产品具有互换性。
尺寸公差分为极限偏差和上下偏差。
尺寸公差的狭义是指加工时零件某一尺寸(含线性尺寸、角度等)的容许变动量(即公差的范围)。
公差的广义是指规定加工的实际尺寸在某两个尺寸值之间的一种制度(即条件),由此来保证零件之间的配合性质(松紧)和互换(如维修配件的需要)。
上述规定的两个尺寸值之差(绝对值)就是狭义中的“公差”(理解为两者的公共之差),公差值越小,精度就越高
形位公差是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总称。
形状公差是机件的一个物体要素(线、面)对理想要素的形状允许变动量,位置公差是一个(或一对)物体要素对另一个(或一对)物体要素(常称为基
1、过盈配合的轴要做得比孔要大,需要用压力机装配三种配合类别的区别
(1)间隙配合
a.孔的实际尺寸永远大于或等于轴的实际尺寸
c.允许孔轴配合后能产生相对运动
(2)过盈配合
a.孔的实际尺寸永远小于或等于轴的实际尺寸
c.允许孔轴配合后使零件位置固定
(3)过渡配合
a.孔的实际尺寸可能大于或小于轴的实际尺寸
c.孔轴配合时,可能存在间隙,也可能存在过盈
5、一般标在平面上,实际的平面(是个不规则曲面)跟理想的平面间的距离差的绝对值不能大于平面轮廓符号后面跟的那个数值(公差带是一长方体,高是公差)。
6、
7、和圆度较像,它是限制圆柱面的不是限制圆的形状的,一般标在柱面上,实际的圆柱面(是个不规则的曲面)跟理想的圆柱面间的距离差的绝对值不能大于圆度符号后面跟的那个数值(公差带是一圆环体,理想的圆面距这个圆环的内外圆面距离一样——公差的一半)。
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引言在机械制图中,公差和配合是十分重要的概念。
公差是指机械零件在制造过程中存在的尺寸误差,而配合则是指零件之间的互相连接、装配的方式。
公差和配合的正确选择对于机械零件的功能和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常用的公差符号和表示方法以及常见的配合类型。
机械制图公差的概念和分类公差的概念公差是制造过程中零件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的差异。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零件的尺寸很难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因此需要引入公差来描述零件尺寸的可接受范围。
公差的分类根据公差对零件尺寸的影响方式,公差可分为以下几类:1.线性公差:又称为尺寸公差,用来描述形状尺寸的偏差范围,包括长度、宽度、高度等。
2.倾斜公差:用来描述零件表面与指定面之间的倾斜程度。
3.平行公差:用来描述零件表面平行度的偏差范围。
4.圆柱度公差:用来描述圆柱形零件的偏圆程度。
5.平面度公差:用来描述零件表面平整度的偏差范围。
公差的表示方法和符号公差的表示方法公差通常使用等级制表示,常见的表示方法有以下几种:1.加减公差法:使用正负公差值来表示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的差异。
例如:7.00 ± 0.05。
2.最大最小公差法:使用设计尺寸与允许上下浮动的最大最小尺寸来表示。
例如:Ф20.00-0.05。
3.最大材料条件法:使用最大的理论尺寸和正公差值来表示。
例如:Ф12.00+0.020。
公差的符号表示公差的符号表示同样也非常重要,下面列举几个常用的公差符号:1.Φ:表示直径公差。
2.±:表示公差为正负的加减公差。
3.α、β、γ:分别表示角度公差的三个等级。
4.h7、h8、h9:表示轴向公差的等级。
配合的概念和分类配合的概念配合是指零件之间通过几何特性的相互连接和装配。
选择合适的配合类型可以保证零件的工作正常,提高装配的精度和效率。
配合的分类根据零件相对位置的关系,配合可分为以下几类:1.间隙配合:两个零件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常见的间隙配合有配钥、配销等。
公差知识点总结大全公差是指在一组数据中各个值与其均值之间的差异,是评价数据分散程度的重要指标。
在工程中,公差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影响产品的质量、使用性能等。
因此,了解公差的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将就公差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使用公差。
一、公差的概念和意义1. 概念:公差是指在可容许的误差范围内,所允许的最大尺寸与最小尺寸之间的差值。
2. 意义:公差是用于控制产品尺寸与形位的差异,可以保证产品的装配性、换位性和质量稳定性。
二、公差的种类1. 尺寸公差:用于控制产品的线性尺寸,包括上限偏差和下限偏差。
2. 形位公差:用于控制产品的几何形状和位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圆度、同轴度等。
3. 其他公差:还包括装配公差、表面粗糙度、圆整度等。
三、公差的表示方法1. 数值法表示:直接在尺寸后加上上限偏差和下限偏差的数值,如φ25+0.02/-0.03。
2. 等宽法表示:用基本尺寸表示公差带,如H7。
3. 基本偏差系统:采用一套基准尺寸以及公差带,如H系列、JS系列等。
四、公差的计算1. 绝对公差: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尺寸上,公差带的上限值与下限值之间的差值,即“T=USL-LSL”。
2. 相对公差: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尺寸上,公差带的上限值与下限值之间的差值占基准尺寸的比例,即“F=T/BS”。
五、公差的误差分析1. 误差来源:产品尺寸公差主要受到材料性质、工艺装备、操作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2. 误差传递:在装配过程中,不同零部件的公差会相互传递,产生装配误差。
3. 误差叠加:不同公差之间的叠加会使整体尺寸的变化超出预期。
六、公差的控制方法1. 设计控制:在产品设计阶段,合理设置公差带和基本尺寸,尽可能降低公差带的宽度。
2. 工艺控制:采用先进的加工工艺和精密的加工设备,确保尺寸精度。
3. 检测控制:采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进行严格的尺寸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七、公差的标准化1. 国际标准:ISO标准、GB标准等。
公差的名词解释在现代工程领域中,公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无论是制造产品还是设计构件,公差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解释公差的定义、作用、常见的公差类型以及公差规范等方面。
通过对公差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应用公差在工程设计和制造中的意义。
1. 公差的定义和作用公差是指构件或部件尺寸在设计或制造过程中允许存在的差异范围。
它代表了设计要求和制造限制之间的平衡点。
公差的存在是为了确保产品能够在实际应用中正常运行,同时考虑到制造成本、工艺可行性和经济性等因素。
公差能够帮助我们实现产品的互换性和可靠性。
例如,在某电子设备的制造过程中,如果一个构件的尺寸公差过大,那么在装配时可能会导致构件之间的间隙过大或者过小,进而影响到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因此,通过适当控制公差,确保产品零件能够相互替换,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常见的公差类型公差可以分为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公差等几种类型。
(1)尺寸公差:尺寸公差是指对构件的线性尺寸进行控制。
例如,如果一个零件的要求尺寸为100mm,公差限制为±0.1mm,那么该零件的实际尺寸应在99.9mm到100.1mm之间。
(2)形位公差:形位公差是对构件的位置和形状进行控制。
例如,一个孔的中心位置应该与另一个构件的中心位置重合,形位公差就是用来控制这种偏差的范围。
(3)表面公差:表面公差是指对构件表面质量的要求。
它可以涉及到表面的平整度、光洁度、粗糙度等方面。
根据所需的制造工艺和特定的应用要求,表面公差的指标会有所不同。
3. 公差的应用和公差规范公差的应用范围很广,涉及到各个领域的制造和设计。
无论是机械、电子、航空航天还是汽车工业,公差都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相互替换性,各个行业和领域都制定了相应的公差规范。
公差规范是用来定义和测量公差的标准文件,其中包括公差的计算方法、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等。
在制造过程中,公差的控制可以通过一系列工艺和技术手段实现。
机械制图与形位公差一、机械制图1.1 机械制图的定义机械制图是通过绘制图形和标注符号来表达工件的形状、尺寸、位置及其他相关技术要求的一种图形化表达方式。
它是机械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1.2 机械制图的分类机械制图可以分为工程制图和产品制图两种主要类型。
•工程制图:用于表达机械零部件的形状、尺寸和装配关系等。
•产品制图:用于表达整个产品的外形、结构和装配关系等。
1.3 机械制图的工具机械制图通常使用的工具主要有手绘工具和计算机辅助绘图(CAD)工具。
•手绘工具:包括铅笔、直尺、量规等。
•CAD工具:如AutoCAD、SolidWorks等。
二、形位公差2.1 形位公差的概念形位公差是机械制图中用来描述工件形状和位置容差的一种技术要求。
它是保证工件的功能和装配精度的重要手段。
2.2 形位公差的分类形位公差主要分为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两种。
•形状公差:用来描述工件的形状和轮廓的容差。
•位置公差:用来描述工件的位置和相对位置的容差。
2.3 形位公差的表示方法形位公差通常使用的表示方法主要有符号法和数值法两种。
•符号法:通过特定的符号表示形位公差,如圆形度公差用圆形符号表示。
•数值法:直接用数字表示形位公差,如直线度公差用数字表示。
2.4 形位公差的应用形位公差在机械制图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来控制工件的形状和位置误差,保证工件的功能和装配精度。
形位公差可以应用于各种机械零部件和产品,如齿轮、螺纹、轴承等。
三、形位公差的计算和分析3.1 形位公差的计算形位公差的计算通常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
需要根据工件的形状和位置要求,选择相应的公差指标和计算方法,如最大公差法、最小公差法等。
3.2 形位公差的分析形位公差的分析是为了确定工件制造和装配的可行性,并评估制造和装配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
形位公差的分析通常包括公差链的分析、公差配合的分析等。
四、结论机械制图和形位公差在机械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机械制图公差配合1. 引言机械制图中的公差配合是指在零件加工和装配过程中,为了保证机械零件的互换性和相互配合的准确性,使用公差来规定零件之间的尺寸间隙或配合间隙。
公差配合的设计过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影响着机械零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机械制图中的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的配合类型。
2. 公差的定义公差是指允许的误差或偏差范围,它用来表示设计尺寸和实际尺寸之间的差异。
公差可以分为零件公差和配合公差两种。
零件公差是指单个零件的尺寸允许的最大偏差;配合公差是指两个或多个零件关联尺寸之间允许的最大偏差。
公差由上偏差和下偏差组成,分别表示上限和下限。
在机械制图中,常见的配合类型有以下几种:3.1 间隙配合间隙配合是指两个零件的尺寸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在间隙配合中,上一零件的最大尺寸小于下一零件的最小尺寸。
间隙配合适用于需要活动或转动的部件,例如轴和孔的配合。
3.2 过盈配合过盈配合是指两个零件的尺寸之间有一定的过盈。
在过盈配合中,上一零件的最大尺寸大于下一零件的最小尺寸。
过盈配合可以增加零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摩擦力,提高零件的传动精度和承载能力。
过盈配合适用于需要紧固或承载的部件,例如轴和轴承的配合。
紧配合是指两个零件的尺寸之间没有间隙或过盈,上一零件的最大尺寸等于下一零件的最小尺寸。
紧配合可以保证零件之间的完全配合,提高机械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
紧配合适用于需要高精度和高稳定性的部件。
3.4 运动配合运动配合是指两个零件之间的尺寸配合,可以实现相对运动。
运动配合分为滑动配合和转动配合两种。
滑动配合适用于需要相对滑动的部件,例如滑动轴承。
转动配合适用于需要相对旋转的部件,例如滚动轴承。
4. 公差配合的表示方法机械制图中,可以使用文字说明、标注和符号等方式来表示公差配合。
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以下几种:4.1 极限尺寸法极限尺寸法是指通过最大和最小尺寸来表示公差。
例如,一个孔的最大尺寸是10mm,最小尺寸是9.95mm,可以用表示为。
机械制图的公差与配合及其标注方法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 机械加工, 模具, 数控加工机械制图的公差与配合及其标注方法一、公差与配合的概念(一)零件的互换性在成批生产进行机器装配时,要求一批相配合的零件只要按零件图要求加工出来,不经任何选择或修配,任取一对装配起来,就能达到设计的工作性能要求,零件间的这种性质称为互换性.零件具有互换性,可给机器装配、修理带来方便,也为机器的现代化大生产提供了可性.(二)公差的有关术语零件在加工过程中,足球机床精度、刀具磨损、测量误差等的影响,不可能把零件的尺寸加工得绝对准确。
为了保证互换性,必须将零件尺寸的加工误差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为例,说明公差的有关术语(轴,类同)。
1、基本尺寸根据零件的强度和结构要求,设计时确定的尺寸。
其数值应优先用标准直径或标准长度。
2、实际尺寸通过测量所得到的尺寸。
3、极限尺寸允许尺寸变动的两个界限值.它是以基本尺寸为基数来确定的。
两个界限值中较大的一个称为最大极限尺寸;较小的一个称为最小极限尺寸。
4、尺寸偏差(简称偏差)某一尺寸减去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尺寸偏差有: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基本尺寸下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基本尺寸上、下偏差统称为极限偏差,上、下偏差可以是正值、负值或零。
国家标准规定:孔的上偏差代号为ES,孔的下偏差代号为EI;轴的上偏差代号为es,轴的下偏差代号为ei。
5、尺寸公差(简称公差)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尺寸公差=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上偏差—下偏差因为最大极限尺寸总是大于最小极限尺寸,亦即上偏差总是大于下偏差,所以尺寸公差一定为正值。
如图1a所示的孔径:基本尺寸=Ø30最大极限尺寸=Ø;30.010最小极限尺寸= Ø29。
990上偏差ES=最大极限尺寸—基本尺寸=30.010-30=+0.010下偏差EI=最小极限尺寸—基本尺寸=29。
990—30=-0。
机械制图常用形位公差详解一.形状公差1. 直线度:直线度公差是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的允许变动量,限制了加工面或线在某个方向上的偏差,如果直线度超差有可能导致该工件安装时无法准确装入工艺文件规定的位置。
标注含义:被测表面投影后为一接近直线的“波浪线”(如右图),该“波浪线”的变化范围应该在距离为公差值t(t=0.1)的两平行直线之间。
2. 平面度:平面度表示面的平整程度,指测量平面具有的宏观凹凸高度相对理想平面的偏差,一般来讲,有平面度要求的就不必有直线度要求了,因为平面度包括了面上各个方向的直线度。
标注含义:被测加工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t(t=0.01)的两平行平面内,如右图区域。
3. 圆度:圆度,是指工件横截面接近理论圆的程度,工件加工后的投影圆应在圆度要求的公差范围之内。
标注含义:被测圆柱面的任意截面的圆周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t(t=0.025)的两同心圆之内,如右图区域。
4.圆柱度:圆柱度,指工件圆柱表面所有垂直截面中最大尺寸与最小尺寸之差,限制了被测圆柱面的形状误差,是圆柱的实际形状相对理想形状的最大允许变动量。
标注含义:被测圆柱面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t(t=0.1)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如右图。
圆柱度和圆度的区别:圆柱度是相对于整个圆柱面而言的,圆度是相对于圆柱面截面的单个圆而言的,圆柱度包括圆度,控制好了圆柱度也就能保证圆度,但反过来不行。
圆柱度和圆度的作用:柴油机的结构中有多处规定了圆柱度和圆度,如发动机的活塞环,控制好活塞环的圆度可保证其密封性,而活塞的圆柱度则对于其在缸套中上下运动的顺畅性至关重要。
二.位置公差1.平行度平行度,指两平面或者两直线平行的程度,即其中一平面(边)相对于另一平面(边)平行的误差最大允许值。
标注释义: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t(t=0.1),且在给定方向上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注:2.垂直度垂直度:用于评价直线之间、平面之间或平面与直线之间的垂直状态,公差带为垂直于基准线(面)的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为t(t=0.06),被测线(面)必须位于这两个平面之间。
机械制图机公差分析1. 简介机械制图中,公差是指产品实际大小与理论设计大小的偏差。
公差分析是机械制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确定产品各个部件之间的公差范围,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本文将介绍机械制图中的公差分析方法和应用。
2. 公差分析的意义公差分析是机械制图中的关键环节,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确定产品的功能性能:公差分析可以确定产品各个部件之间的尺寸偏差范围,以确保产品在装配和使用过程中的功能性能正常。
•优化产品结构:公差分析可以通过调整各个部件之间的公差范围,优化产品的结构设计,提高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和经济性。
•降低生产成本:公差分析可以通过合理设置公差范围,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提高产品质量:公差分析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在设计初期就考虑到公差问题,从而减少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可能性,提高产品的质量。
3. 公差分析的方法3.1 传统公差分析方法传统公差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制图:在机械制图软件中绘制产品的图形模型。
2.确定公差要求: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和功能性能要求,确定各个部件的公差要求。
3.确定公差链:根据产品的装配结构,在制图软件中确定各个部件之间的公差链,即公差依赖关系。
4.公差分配:根据公差链,将产品的公差进行逐级分配,确定各个部件的公差范围。
5.公差评估:根据公差范围,对产品的功能性能进行评估,确定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6.优化调整:根据评估结果,对公差范围进行优化调整,以满足产品的设计要求。
3.2 计算机辅助公差分析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辅助公差分析方法逐渐成为主流。
计算机辅助公差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数字化模型建立:通过三维建模软件,将产品的三维模型进行数字化建模。
2.公差要求设置:在数字化模型中设定各个部件的公差要求。
3.公差分配:根据公差链和公差要求,通过计算机辅助公差分配软件,自动进行公差分配。
4.公差仿真:通过计算机辅助公差仿真软件,对产品进行公差仿真分析,评估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形状位置公差。
形状公差
形状公差是指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形状公差用形状公差带表达。
形状公差带包括公差带形状、方向、位置和大小等四要素。
形状公差项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等6项。
位置公差
位置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向公差
定向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这类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3项。
定位公差
定位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这类公差包括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3项。
跳动公差
跳动公差是以特定的检测方式为依据而给定的公差项目。
跳动公差可分为圆跳动与全跳动。
零件的形位公差共14项,其中形状公差6个,位置公差8个,列于下表。
机械制图公差的重要意义标注符号直线度(-)——是限制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直与不直的一项指标。
平面度——符号为一平行四边形,是限制实际平面对理想平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是针对平面发生不平而提出的要求。
圆度(○)——是限制实际圆对理想圆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是对具有圆柱面(包括圆锥面、球面)的零件,在一正截面(与轴线垂直的面)内的圆形轮廓要求。
圆柱度(/○/)——是限制实际圆柱面对理想圆柱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控制了圆柱体横截面和轴截面内的各项形状误差,如圆度、素线直线度、轴线直线度等。
圆柱度是圆柱体各项形状误差的综合指标。
线轮廓度(⌒)——是限制实际曲线对理想曲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是对非圆曲线的形状精度要求。
面轮廓度——符号是用一短线将线轮廓度的符号下面封闭,是限制实际曲面对理想曲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是对曲面的形状精度要求。
定向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向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
平行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等距。
垂直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9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90°倾斜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某一给定角度(0°~90°)的程度,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一定角度(除90°外)。
定位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位公差包括同轴度、对称度和位置度。
同轴度(◎)——用来控制理论上应该同轴的被测轴线与基准轴线的不同轴程度。
对称度——符号是中间一横长的三条横线,一般用来控制理论上要求共面的被测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与基准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的不重合程度。
位置度——符号是带互相垂直的两直线的圆,用来控制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其理想位置的变动量,其理想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跳动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跳动公差包括圆跳动和全跳动。
圆跳动——符号为一带箭头的斜线,圆跳动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一周中,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全跳动——符号为两带箭头的斜线,全跳动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连续回转,同时指示器沿理想素线连续移动,由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1. 主参数在图样上的表达方法内容表达方法控制方法形状一组视图形状公差大小线性尺寸线性尺寸公差方西线性尺寸及角度线性尺寸公差、角度公差、定向公差位置线性尺寸线性尺寸公差、定位公差2. 形状与位置公差的分类形状公差: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 ——形状?? ?? 线轮廓度、面轮廓度??——轮廓位置公差: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 ——定向位置度、同轴度、对称度?? ——定位圆跳动、全跳动?? ?? ——跳动3.标注中的规定1) 是否标注基准:形状公差,一般无标注基准;而位置公差,一般都有。
2) 指引线(含基准代号连线)是否与尺寸线相连:当被测要素为圆柱或圆锥的轴线时,指引线与尺寸线相连;否则一般不相连。
3) 如果允许一次标注多个被测要素时,带箭头的指引线必须必须都从框格同一端引出。
4)圆锥的圆柱度注法必须使指引线与轴线垂直。
5)在标注中,如果需要,可以在框格的上面或下面加注文字说明,比如可以对公差检测的6) 当螺纹轴线为被测要素或基准要素时,如果框格下方无任何说明,则指的是螺纹中径;如果有字母“MD”,则是螺纹大径;如果是“LD”,则是螺纹小径。
7) 如仅要求要素某一部份的公差值或作为基准时,则用粗点划线表示其范围,粗点划线离开要素一定距离,并对范围加注尺寸。
8) 为不致引起误解,基准字母中不E、F、I、J、M、L、O、P、R 等字母。
4.公差带形状说明:1) 直线度:宽度为t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
——给定平面内宽度为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给定方向上直径为Фt的圆柱面内区域。
?? ——给定区域内2) 平面度:宽度为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3) 圆度:在同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t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4) 圆柱度:半径差为t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5) 线轮廓度(无基准要求):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的圆心位于具有理论正确几何形状的线上。
线轮廓度(有基准要求):公差带与基准具有理论正确位置(由线性尺寸控制),且包络一系列直径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的圆心位于具有理论正确几何形状的线上。
6) 面轮廓度(无基准要求):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球的两包络面之间的区域,诸球的球心位于具有理论正确几何形状的面上。
面轮廓度(有基准要求):公差带与基准具有理论正确位置(由线性尺控制),且包络一系列直径公差值t的球的两包络面之间的区域,诸球的球心位于具有理论正确几何形状的线上。
7) 平行度(基准和被测要素都是直线):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线,并位于给定方向上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当t前加Ф时,公差带为一圆柱面。
平行度(基准为轴线或平面,被测要素为平面或轴线):平行于基准,宽度为t的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8) 垂直度(基准和被测要素都是直线):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垂直度(基准为平面,被测要素为轴线):垂直于基准,距离为t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当t前加Ф时,公差带为一圆柱面。
垂直度(基准为轴线,被测要素为平面):垂直于基准,宽度为t的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9) 倾斜度(基准和被测要素都是直线):距离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线成一给定角度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倾斜度(基准为平面或直线,被测要素为轴线或平面):与基准成一定给定角度,宽度为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当t前加Ф时,公差带为一圆柱面。
10) 位置度(相对于两平面或三平面,点的位置度公差带):以公差值t为直径的圆内(或球内)区域。
位置度(相对于直线或平面,线的位置度公差带):距离为公差值t,且以线的理想位置为中心线对称配置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
11) 同轴度(基准与被测要素均为轴线):与基准同轴,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内区域。
12) 对称度(基准为轴线或平面,被测要素为两平面):距离为公差值t,且相对基准的中心平面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13) 圆跳动公差是被测要素绕基准轴线旋转一周过程中,相对于某一固定点允许的最大变动量t。
圆跳动误差可能包括圆度、同轴度垂直度或平面度误差,这些误差的总值不能超过给定的圆跳动公差。
径向圆跳动(基准为轴线,被测要素为圆柱面):任一垂直于基准且半径差为t的两个同心圆。
端面圆跳动(基准为轴线,被测要素为平面):在与基准同轴的任一半径位置的测量圆柱面上距离为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
斜向圆跳动(基准为轴线,被测要素为锥面):在与基准同轴的任一测量圆锥面上,距离为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
除另有规定,其测量方向(即标注箭头方向)与被测面垂直。
14)径向全跳动(基准为轴线,被测要素为圆柱面):半径差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同轴的两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15)端面全跳动基准为轴线,被测要素为平面):距离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垂直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5. 形位公差带的四参数:公差带大小、形状、方向、位置形状公差(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只要求确定公差带大小、形状,其方向、位置不予控制。
定向公差(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只要求确定公差带大小、形状和方向,其位置将不予控制。
定位公差要求确定公差带大小、形状、方向和位置。
6. 最小条件原则:基准实际要素对基准的最大距离为最小。
7.基准的体现方法:模拟法、直接法、分析法和目标法。
模拟法:通常是采用具有足够精确形状的表面来体现基准平面、基准轴线和基准点。
基准实际要素与模拟基准接触时,应形成“稳定接触”。
一般在加工和检验时用得较多。
直接法:当基准实际要素具有足够的形状精度时,可直接作基准。
应用较少。
分析法:对基准实际表面进行测量,经过计算或者图解求出符合最小条件的理想平面,以此作为基准平面。
目标法:由基准目标建立基准时,基准“点目标”可用球端支承体现;基准“线目标”可用刃口状支承或由圆棒素线来体现;基准“面目标”根据图样上规定的形状,用具有相应形状的平面支承来体现。
8. 在图样上标注以基准框格中基准字母代号的先后顺序来表示设计所规定的基准顺序。
9. 理论正确尺寸符号,是一些尺寸上带有方框的尺寸,是不附带公差的理论上的正确尺寸,它是用来确定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理想方向和理想位置的尺寸,是形位公差中引入的一种新的符号。
10. 局部实际尺寸:存在测量误差和形状公差11. 作用尺寸:由于形状误差的存在,这相当于使轴的有效尺寸增大或孔的有效尺寸减小,对此就需要考虑对实际孔轴的配合性质或装配状态起作用的局部实际尺寸和形状误差两者的综合效应。
这类综合效应可用假想与实际孔体外相接的最大理想圆柱或与实际轴体外相接的最小理想圆柱来表示,该理想圆柱的直径称为作用尺寸。
根据这种作用尺寸的大小,就能正确判断不同零件上实际孔轴之间的配合性质或装配状态。
由于位置误差的存在,这相当于使轴的有效尺寸减小或孔的有效尺寸增大,对此就需要考虑对相邻要素之间的最小壁厚或最大距离起作用的局部实际尺寸和位置误差两者的综合效应。
这类综合效应可用假想与实际孔体内相接的最小理想圆柱或与实际轴体内相接的最大理想圆柱来表示,该理想圆柱的直径称为作用尺寸。
根据这种作用尺寸的大小,就能正确判断同一零件上相邻要素之间的最小壁厚或最大距离。
12. 状态的表述1) 最大实体状态(MMC):是指实际要素在给定长度上,处处位于尺寸极限之内并具有实体最大时的状态。
2) 最小实体状态(LMC):是指实际要素在给定长度上,处处位于尺寸极限之内并具有实体最小时的状态。
3) 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是指在给定长度上,实际要素处于最大实体状态且其中心要素的形状或位置误差等于给出公差值时的综合极限状态。
4) 最大实体实效状态(LMVC):是指在给定长度上,实际要素处于最小实体状态且其中心要素的位置误差等于给出公差值时的综合极限状态。
5) 极限作用状态(LFC):是指在给定长度上,实际要素处于最大实体状态,且其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的各项形位误差都等于给出公差值(包括单独注出公差和未注公差)时的综合极限状态。
13. 各状态要求的范围1) MMC和LMC仅对尺寸进行了要求,而对形位误差不作考虑。
2) MMVC则对尺寸和形状或尺寸和位置进行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