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人口与国情
- 格式:ppt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52
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约13亿。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
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中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个意义:中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中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根本性判断。
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这种不发达不只是表现在一两个方面,而是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具体国情:1.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中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4.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一、国体和政体国体(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后香港、澳门回归,因历史原因,实行“一国两制”,即在中国大陆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二、省市介绍23个省、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重庆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
5个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2个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
三、民族我国自古以来是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兄弟民族劳动、战斗、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
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中华各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根本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起着作用。
中国国情基本知识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大国,其国情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 人口众多: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数量超过 14 亿。
这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2. 经济发展: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文化传统: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等对中国的价值观和社会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地理环境: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自然资源丰富。
但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
5. 政治制度: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6. 教育与科技:中国高度重视教育和科技发展,不断加大对教育和科研的投入。
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一些领域仍有待提高。
7. 国际地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倡议,如“一带一路”倡议。
了解中国国情对于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政策制定和国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中国也在不断努力,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推动可持续发展,为全球发展做出贡献。
我国的基本国情一、概述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复杂多样的国家,地处东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我国的基本国情包括了地理环境、人口分布、民族文化以及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角度对我国的基本国情进行讨论和分析。
二、地理环境我国地理上北接蒙古、俄罗斯等国家,东临东海、黄海、南中国海以及台湾海峡,南接越南、老挝等国家。
我国横跨亚洲东部,占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
地理环境对国情有重要的影响。
我国的地形主要由高山、高原、平原以及河流构成。
西部地区以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为主,东部地区则以黄河和长江为主要河流。
这种多样的地形使得我国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以及土地资源等。
三、人口分布我国人口众多,居于全球第一位。
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人口密度较高,而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主要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
人口的多样性也是我国的一大特点。
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是最大的民族,其他少数民族包括藏族、回族、维吾尔族等。
不同民族之间保持着自己的语言、宗教和传统文化,形成了多元的民族文化景观。
四、民族文化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包括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和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文化以中华文化为基础,在汉字、风俗习惯、艺术形式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展示了我国丰富的宗教信仰、传统习俗以及重要历史事件的纪念活动。
此外,我国的文化还以中国功夫、京剧、国画、茶道等为代表的传统艺术形式而闻名世界。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代表了我国的艺术水平,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经济发展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使得我国经济从一个封闭的农业国家转变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制造业和服务业。
制造业领域的发展使得我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生产的商品远销世界各地。
服务业的发展则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人口现状大家知道,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是你知道以下几个问题吗?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资源不足,经济文化水平比较落后,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
2.为什么说我国人均资源不足?我国土地面积占世界第三位,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就很少了。
例如: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量的二分之一;人均淡水资源只有四分之一;人均林地只有九分之一。
人均资源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
3.我国人口的特点:数量多,增量大,素质偏低,地区分布不平衡。
4.(1)1995年度人口密度:世界平均每平方公里39人中国平均每平方公里118人(2)2007年度人口密度:世界平均每平方公里33人中国平均每平方公里138人(3)2007年度人均耕地面积:世界:2.88亩中国:1.39亩(4)人口发展情况:全世界每年净增人口8000万中国每年净增人口1700万5.我国人口发展的形势:1970年统计:我国平均每千人出生33人,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到1995年下降到每千人出生17人,2007年每千人出生12.1人,但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大,每年进入婚育年龄的人口多,1995年全国每年出生人口再2000万以上,目前全国每年出生人口在1594万左右。
大家算一下,如不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将会无限期的增长下去,这对我国的发展和子孙我国人口增长趋势:6.人口过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证明:只有人口数量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适应,才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如果人口过多,吃、穿、住、行、教育、医疗、工作等需求超过了经济发展的水平,国家就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发展生产和各项事业,人民的生活水平就难以提高。
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1、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2、科技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
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35798平方千米。
我国同14国接壤,与8国海上相邻。
省级行政区划为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首都北京。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004年底,中国总人口为129988万人(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
中国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之一,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密度为135人。
但分布颇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每平方公里超过400人;中部地区每平方公里200多人;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少,每平方公里不足10人。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
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
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附:55个少数民族名单】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中国国情的基本知识中国国情是指中国特定的国家发展状况和国家特点。
中国国情的基本知识包括中国的地理位置、人口情况、经济发展、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中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
中国东部多为平原和丘陵地带,西部则是高原和山脉。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等。
二、人口情况: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人口总数超过14亿。
中国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而西部地区人口相对稀少。
中国还面临着老龄化和男女比例失衡等人口问题。
三、经济发展: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居全球前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中国经济以制造业为主,同时也发展了农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和外汇储备国。
四、政治制度: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的政治制度是基于人民民主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主席和国务院总理是中国的最高领导人。
五、社会文化:中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是文明古国之一。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
中国的文化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哲学、传统医学等多个方面。
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和社会习俗。
六、教育和科技:中国高度重视教育和科技创新。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
中国在科学研究、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如航天技术、高铁技术等。
七、环境保护:中国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环境保护,如推动绿色发展、限制污染排放、加强生态建设等。
八、社会问题:中国社会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贫富差距、就业压力、医疗和养老问题等。
中国政府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改革和政策措施来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尚处于不发达阶段,是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从现阶段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经济实力、综合国力迈上了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一)人口:中国是人口大国,并非人才强国中国目前人口总数已超过13亿,每年还在以年均700万左右的速度增长,人口老龄化加剧。
中国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的10%以上,达到1.8亿人。
(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中国仍处在世界后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远快于世界平均增长。
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排名第二位,但是与中等以上收入国家的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三)人民生活水平: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
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四)资源占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环境压力大中国自然资源先天脆弱:国土面积的65%是山地或丘陵,70%面积每年受季风影响,33%是干旱或荒漠地区。
55%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生活和生产。
中国所有的资源都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
目前中国已经有664个市县的人均耕地在联合国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以下。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土地、天然气、木材、电力、石油、煤炭等资源都相对紧缺。
(五)城市化程度:中国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中国的农业人口还占总人口的40%以上,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仍远远高于工业化国家,也高于一些发展中国家。
(六)工业化程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60余年的工业化进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的快速工业化进程,中国工业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中国已经整体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研究一、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拥有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众多是中国的一大特点,这既是中国的优势,也是挑战。
中国人口的分布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而西部和内陆地区人口相对较少。
这导致了经济发展的差距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此外,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给社会保障和医疗服务带来了压力。
二、中国正在经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中国是一个正在快速工业化的国家,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这导致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同时,农村地区的发展还存在差距,农村贫困问题仍然突出。
三、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拥有强大的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唯一执政党,它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中国也面临着政府腐败、权力滥用和司法不公等问题,这是中国的一个挑战。
四、中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享有产业规模大、劳动力资源丰富等优势。
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令人瞩目,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和不平等问题。
中国还面临着外部经济风险,如国际贸易摩擦和金融危机等。
五、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中国拥有56个民族,汉族是最大的民族,占总人口的91%,其他民族分布在各个地区。
中国政府积极倡导并保护各民族的平等和发展权益,但仍然存在部分少数民族发展滞后、民族融合问题。
六、中国是一个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国家。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并主动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关系。
中国还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
然而,中国也面临着一些外交挑战,如与邻国的领土争议和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权状况的关注。
总之,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一个拥有世界最多人口、正在经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拥有强大的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有强大经济实力的多民族国家。
第一节中国的国情国力一、国土与资源(一)自然状况1.我国的地理位置与国土面积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东南面对海洋,西北深入亚欧大陆,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我国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
我国的陆地边界全长约2.28万千米。
东邻朝鲜,南连越南、老挝、缅甸,西南和西部与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接壤,东北、正北有俄罗斯、蒙古,西北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邻。
除了广阔的陆地以外,尚有宽阔的海域和众多的岛屿。
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千米;如把沿海岛屿的海岸线也计算在内,则长度超过3.2万千米。
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及文莱等国,与我国隔海相望。
2.我国的地形我国地形多种多样。
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
陆地上的5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这为中国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
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
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是中国地形的又一显著特征。
山区面积广大,给交通运输和农业发展带来一定困难,但山区可提供林产、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为改变山区面貌、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资源保证。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其北部与东部边缘分布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是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其东面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是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间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从中国陆地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浅海大陆架,这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深度不大,坡度较缓,海洋资源丰富。
国情、省情和藏区基本情况和民风民俗(一)我国国情1、国土面积、人口与民族陆地领土包括中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一切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岛屿(包括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共约960万平方公里。
在清朝前夕约1300万平方公里。
中国所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20张)为300万平方公里(包括九段线以内的所有海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包括渤海、部分黄海、部分东海、部分南海和可以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共约470万平方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空为领土和领海以上35KM(航空器所能达到的最高高度现为35KM)的空域,共约1430万平方公里。
4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23个省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吉林省(省会长春)、辽宁省(省会沈阳)、江西省(省会南昌)、江苏省(省会南京)、山东省(省会济南)、安徽省(省会合肥)、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河南省(省会郑州)、湖北省(省会武汉)、湖南省(省会长沙)、陕西省(省会西安)、山西省(省会太原)、四川省(省会成都)、青海省(省会西宁)、海南省(省会海口)、广东省(省会广州)、贵州省(省会贵阳)、浙江省(省会杭州)、福建省(省会福州)、台湾省(省会台北)、甘肃省(省会兰州)、云南省(省会昆明)。
根据2011年4月28日国新办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1)号令,公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此次普查全国登记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现已军人的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总人口为:709760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总人口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总人口为:23162123人。
中国56个民族:汉族阿昌族白族保安族布朗族布依族朝鲜族达斡尔族傣族德昂族侗族东乡族独龙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高山族仡佬族哈尼族哈萨克族赫哲族回族基诺族京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拉祜族黎族僳僳族珞巴族满族毛南族门巴族蒙古族苗族仫佬族纳西族怒族普米族羌族撒拉族畲族水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土族土家族佤族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锡伯族瑶族彝族裕固族藏族壮族2、民族关系的“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3、生态环境保护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有以下四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
充分认清我国的人口形势和国情,自觉增强实行计划生育的紧迫感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人口问题始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对于我国当前的人口形势怎么看,我们主张两点论。
也就是说,既要看到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要看到人口形势还仍然十分艰巨。
当前,对于我们来说,主要应该充分认识控制人口增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当前我国面临的严峻人口形势从70年代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经过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妇女总和生育率都已经大幅度下降。
1988年与此同时1970年比,人口出生率由33.43%降到达0.78%;总和生育率由5.81降到达2.31。
目前,这三项指标都已低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因此,国际上公认我们是控制人口增长最成功的国家之一。
1986年以来,我国进入建国以来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期,与第二次人口出生高峰年相比,尽管现在的人口总数远多于那个时期,但是由于计划生育工作加强了,这一时期的每年出生人口出生率反而下降了,从1962年到1972年的11年间,全国平均每年出生人数为2668万,最高的一年(1963年)出生人数为2959万。
1986年至1989年,全国平均每年出生人数为2251万,出生率为20.77——21.04%。
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已经取得的成绩,增强信心,鼓舞士气。
但是,展望90年代,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的人口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从目前我国人口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一)人口基数大到1991年底,我国大陆人口已达11.5823亿,差不多等于全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的人口总和,是当今世界上唯一超过10亿人口的国家。
除我国外,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还有6个:印度7.4332亿人,前苏联2.7507亿人,美国2.3668亿人,印度尼西亚1.6339亿人,巴西1.3556亿人,日本1.2075亿人。
我国比世界人口第二位的印度多出3亿多人,比居第三至第七位的前苏联、美国、印尼、巴西、日本五国的人口总和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