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成岩类型简表
- 格式:docx
- 大小:168.89 KB
- 文档页数:1
岩石的成因和分类地质构造和地史概念第九讲岩石的成因和分类、地质构造和地史概念一、内容提要:本讲主要讲述①岩石的成因和分类:主要造岩矿物—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成因及其分类。
常见岩石的成分、结构及其他主要特征。
②地质构造和地史概念:褶皱形态和分类、断层形态和分类、地层的各种接触关系;大地构造概念;地史演变概况和地质年代表。
二、重点、难点: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成因及其分类;褶皱形态和分类、断层形态和分类、地层的各种接触关系和地质年代三、内容讲解:第一节岩石的成因和分类一、主要造岩矿物(一)矿物的基本概念矿物是存在于地壳中具有一定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形态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
组成地壳的岩石,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
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岩石的特征及其工程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矿物成分、性质及其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的变化。
已被发现的矿物有三千多种,而最主要的造岩矿物只有三十多种。
造岩矿物绝大多数是结晶质,其基本特点是组成矿物的元素质点在矿物内部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形成稳定的结晶格子构造。
矿物的外形特征和许多物理性质都是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内部构造的反映。
但当外界条件改变到一定程度后,矿物原来的成分、内部构造和性质会发生变化,形成新的次生矿物。
(二)矿物的分类矿物按生成条件可分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大类。
原生矿物:一般是由岩浆冷凝生成的,如石英、长石、辉石、角闪石、云母等。
次生矿物:一般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作用直接生成的,如高岭石、绿泥石等;或在水溶液中析出生成的,如方解石、石膏等。
(三)矿物的物理力学性质矿物的物理力学性质是鉴别矿物的重要依据,主要有形状、颜色、光泽、硬度、解理、断口等。
1.形状:指矿物的外表形态。
结晶体的大都呈规则的几何形状,非结晶体则呈不规则的形状。
2.颜色:指矿物新鲜表面呈现的颜色,取决于矿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所含的杂质。
按成色原因,有自色、他色、假色之分。
自色是矿物固有的颜色,颜色较固定。
简单描述岩浆岩的形成
岩浆岩是一种源于地球内部的火成岩。
它是由熔融的岩浆在地表或地壳内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
岩浆岩的形成过程如下:
1. 岩浆形成
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环境下,岩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岩浆。
岩浆是熔融的矿物质的混合物,主要由硅酸盐熔体和少量气体组成。
2. 岩浆上升
受热对流作用和压力差的影响,密度较低的岩浆会沿着地壳裂隙或火山口上升。
3. 岩浆冷却
当岩浆接触到地表或靠近地表的相对低温环境时,它会开始冷却和结晶。
冷却速度决定了岩浆岩的结构和矿物组成。
4. 固化成岩
随着温度的持续下降,岩浆逐渐固化成为坚硬的岩石,形成不同种类的岩浆岩。
根据冷却环境的不同,可分为外来岩浆岩(如火山岩)和侵入岩浆岩(如花岗岩)。
岩浆岩的种类繁多,主要取决于岩浆的成分、冷却速率和环境条件。
它们是地壳组成的重要部分,对于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岩石的种类常简称竹叶状灰岩。
石灰岩的一种,其特点为截面有砾石呈竹叶状。
属寒武系碳酸盐类的沉积岩。
它的形成是由碎石集散于海里,经海水长年冲击、侵蚀,慢慢变成类似橄榄状碎石块,一般长0.3cm~10cm,后又经地壳运动、沧海变迁,渐渐被一种钙质胶接、粘合、挤压在一起。
沧海变为陆地后,这些合成石块在地壳的变化中露出地面,受雨水冲刷、风化等外力作用而变成今天的模样。
产地很多,著名的如山东苍山、平邑一带的竹叶状石灰岩;山东济南张夏馒头山的竹叶状石灰岩鲕状体是一种原生结核,即形如鱼子的结核。
含有鲕状体的岩石有多种,但最常见的是石灰岩中含有鲕状体,即称鲕状石灰岩。
产地很多,如山东济南张夏馒头山的鲕状石灰岩即相当有名。
粗面岩(图)| [<<][>>]一种中性火山喷出岩。
成分相当于正长岩。
浅灰、浅黄或粉红色。
具斑状、粗面状、球粒状结构和块状、流纹状、气孔状构造。
通常分为钙碱性粗面岩和碱性粗面岩两种类型。
钙碱性粗面岩主要由碱性长石、斜长石和少量暗色矿物组成。
碱性长石以透长石为主,次为歪长石,暗色矿物主要为黑云母,含少量角闪石和辉石。
碱性粗面岩的特点是含适量碱性暗色矿物,有时含少量似长石矿物;浅色矿物主要为碱性长石(透长石、正长石、歪长石等),斜长石含量少。
还可进一步分为以含钾长石为主的钾质粗面岩和以含钠长石为主的钠质粗面岩等。
石英斑岩| [<<][>>]一种典型的酸性喷出岩,与流纹岩有生成上的联系。
流纹岩中,一般具有斑状结构,斑晶以长石(正长石)为主,间有石英。
当流纹岩遭受很大程度的次生变化,长石暗淡无光,石英斑晶显著,就成为石英斑岩。
斑岩百科名片斑岩porphyry斑岩是以斑状结构为特征的火成岩的总称,以结构特征对岩石的命名。
比较坚固,可用于做建筑材料。
斑晶一般由碱性长石或石英组成,基质为细粒或隐晶(玻璃体)。
斑岩主要分为喷出岩和浅成岩两大类,喷出岩是火山岩浆喷出后冷凝形成的,由于喷出后冷却很快,形成许多细粒;浅成岩是火山岩浆侵入地壳浅层(一般为1.5-3千米)冷凝形成的,有许多结晶斑粒。
占时间 (min/m)土的分类土的级别土的名称坚实系数f二类土(普通土)三类土(坚土)四类土(砂砾坚土)Ⅰ砂土、粉土、冲积砂土层;疏松的种植土、淤泥(泥炭)0.5~0.6Ⅱ粉质粘土;潮湿的黄土;夹有碎石、卵石的砂;粉质混卵(碎)石;种植土、填土0.6~0.8坚硬密实的粘性土或黄土;汗碎石、卵石的中等密实是粘性土或黄土;粗卵石;天然级配砾石;软泥灰岩1.0~1.5Ⅲ软及中等密实粘土;重粉质粘土、砾石土;干黄土、含有碎石卵石的黄土、粉质粘土,压实的填土0.8~1.0Ⅳ一类土(松软土)五类土(软石)六类土(次坚石)七类土(坚石)Ⅹ~ⅫⅠ大理岩、辉绿岩;玢岩;粗、中粒花岗岩;坚实的白云岩、砂岩、砾岩、片麻岩、石灰岩;微风化安山岩、玄武岩10.0~18.018.0~25.0以上泥岩、砂岩、砾岩;坚实的页岩、泥灰岩、密实的石灰岩;风化花岗岩、片麻岩及正长岩4.0~10.0ⅪⅤ~ⅩⅥ安山岩、玄武岩;花岗片麻岩;坚实的细粒花岗岩、闪长岩、石英岩、辉长岩、辉绿岩、玢岩、角闪岩Ⅴ~Ⅵ硬质粘土;中密的页岩、泥灰岩、白垩土;胶结不紧的砾岩;软石灰岩及贝壳石灰岩1.5~4.0Ⅶ~Ⅸ八类土(特坚石)密度(kg/m3)开挖方法及工具1100~1600用锹、锄头挖掘,少许用镐翻松1900整个先用镐、撬棍,后用锹挖掘,部分用楔子及大锤600~1500用锹、锄头挖掘,少许用脚蹬1750~1900主要用镐,少许用锹、锄头挖掘,部分用撬棍2500~3100用爆破方法开挖2200~2900用爆破方法开挖,部分用风镐2700~3300用爆破方法开挖1100~2700用镐或撬棍、大锤挖掘,部分使用爆破方法。
高中地理岩石分类口诀地理岩石分类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不同类型的岩石,许多口诀被创造出来。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高中地理岩石分类口诀:'火热压软堆,熔岩大地围。
沉积压实石,融合化石魅。
变质石旧貌,花岗片鳞堆。
'这个口诀以押韵的形式对高中地理中的三种岩石分类进行了概括。
以下是对每句口诀的解释和拓展:1. '火热压软堆,熔岩大地围':这句描述着火成岩的形成过程。
火成岩是由地壳深部高温熔融的岩浆经过冷却和凝固形成的。
火成岩可以进一步分为火山岩和深成岩。
火山岩是在地表喷发的岩浆冷却后形成的,而深成岩则是在地壳深部冷却后形成的。
火成岩常常呈现出块状结构和晶粒状结构。
2. '沉积压实石,融合化石魅':这句描述了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沉积岩是由岩屑、沉积物和生物遗骸等在水或风的作用下沉积、压实而成。
沉积岩可以进一步分为碎屑岩和化学沉积岩。
碎屑岩是由碎屑颗粒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和压实形成的,化学沉积岩则是由水中溶解的物质沉积后结晶形成的。
沉积岩中还常常保存着古生物化石,这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3. '变质石旧貌,花岗片鳞堆':这句描述了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变质岩是由原有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等地质作用下发生结构、组分和矿物的变化而形成的。
变质岩可以进一步分为片麻岩和片岩。
片麻岩是由含有云母等片状矿物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片岩则是由岩层中的岩屑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
这个口诀通过押韵和形象的描述帮助学生记忆不同类型的地理岩石。
同时,学生还需要深入学习每种岩石的特征、成因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以全面理解地理岩石分类的意义和作用。
常见岩石简介安山岩(andesite)一种中性喷出岩。
其成分相当于闪长岩。
呈深灰、浅玫瑰、暗褐等色。
斑状结构。
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及暗色矿物。
暗色矿物主要为黑云母、角闪石(通常为褐色,具暗化边)和辉石(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都有,前者包括透辉石,普通辉石和异变辉石;后者主要见于斑晶中)。
依斑晶中的暗色矿物种类,可分为辉石安山岩、角闪石安山岩和黑云母安山岩等。
安山岩是造山带内分布最广的一种火山岩,因大量发育于美洲的安的斯山脉而得名。
多呈岩被、岩流、岩钟侵出相产出。
受热液作用,常产生青磐岩化。
与其有关的矿产有铜、铅、锌、金(银)等。
白云岩(dolomite)一种沉积碳酸岩。
主要由白云石组成,常混入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粘土矿物。
呈灰白色,性脆,硬度小,用铁器易划出擦痕。
遇稀盐酸缓慢起泡或不起泡,外貌与石灰岩很相似。
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白云岩、成岩白云岩和后生白云岩;按结构可分为结晶白云岩、残余异化粒子白云岩、碎屑白云岩、微晶白云岩等。
白云岩含镁较高,风化后形成白色石粉。
较石灰岩坚韧。
在冶金工业中可作熔剂和耐火材料,在化学工业中可制造钙镁磷肥、粒状化肥等。
此外,也用作陶瓷、玻璃配料和建筑石材。
橄榄岩(peridotite)超基性侵入岩的一种。
主要由橄榄石和辉石组成。
橄榄石含量可占40%~90%,辉石为斜方辉石或单斜辉石。
有时含少量角闪石、黑云母或铬铁矿。
颜色呈深绿色,具粒状结构、反应边结构、包含结构、海绵陨铁结构。
按辉石种类和含量,可进一步划分为斜方辉石橄榄岩(主要由橄榄石和斜方辉石组成)、单斜辉纯橄榄岩石橄榄岩(主要由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组成)、二辉橄榄岩(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两者含量近于相等)。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受热液影响,发生蚀变,如经水化作用后橄榄石变成蛇纹石和水镁石;硅化作用后橄榄石变成蛇纹石;碳酸盐化作用下镁橄榄石变成蛇纹石和菱镁矿等。
与之有关的矿产有铬、镍、钴、铂、石棉、滑石等。
纯净、透明、无裂纹、具橄榄绿色的橄榄石可作为宝石。
简单描述岩浆岩的形成
岩浆岩是一种源于地球内部的火成岩。
它的形成过程如下:
1. 岩浆形成:岩浆是熔融的火成岩,在地壳或地幔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
岩浆可以由熔融的地壳物质或地幔物质组成,也可以是两者的混合物。
2. 岩浆上升:由于岩浆比周围的岩石密度小,所以会在重力作用下向上运移。
岩浆沿着裂隙或断裂带缓慢上升到地表或地壳较浅的位置。
3. 岩浆冷却凝固:当岩浆到达地表或较浅的地壳时,它会失去热量而冷却凝固。
冷却速度决定了岩浆岩的结晶程度和结构。
快速冷却会形成玻璃质结构,缓慢冷却则会形成完全结晶的岩石。
4. 矿物形成:在凝固过程中,岩浆中的矿物质开始结晶。
矿物的种类和比例取决于岩浆的化学成分、温度和压力条件。
常见的矿物有长石、斜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等。
5. 构造形成:岩浆岩的构造特征取决于它凝固的环境。
浅成岩浆岩在地表形成,结构疏松多孔;深成岩浆岩在地壳深处形成,结构致密细粒。
岩浆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火成岩,经历了岩浆形成、上升、冷却凝固和矿物结晶等过程,最终在不同的地质环境中形成不同类型的岩浆岩。
三大类岩石与金属矿根据形成原因,岩石可以分为岩浆岩(又叫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是由地下炽热岩浆上升,侵入到地壳中或喷出地面后,因温度降低,逐渐冷却而形成的,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在岩浆活动中,岩浆中的有用物质富集起来而形成矿床,称内生矿床。
世界上许多金属矿就是这样形成的。
在风吹、雨打、日晒及生物作用下,地表岩石被破碎成砾石、砂子和泥土,经过风或水搬运后沉积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
它通常有层次,还能找到化石。
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矿床,叫外生矿床。
如河床内的金矿、内陆湖泊的石膏矿以及煤矿、石油等。
变质岩是由于地壳变动和岩浆活动,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使原来岩石的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岩石。
在岩石变质过程中形成的矿床,叫变质矿床。
二、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成因及其分类岩石按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一)岩浆岩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地壳下面的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
岩浆是存在于地壳下面高温、高压的熔融状态的硅酸盐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SiO2,还有其他元素、化合物和挥发成分)。
岩浆内部的压力很大,不断向压力低的地方移动,以至冲破地壳深部的岩层,沿着裂缝上升,喷出地表;或者当岩浆内部压力小于上部岩层压力时迫使岩浆停留下,冷凝成岩。
依冷凝成岩时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将岩浆岩分为三类:喷出岩(火山岩):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称为喷出岩。
在地表的条件下,温度下降迅速,矿物来不及结晶或者结晶差,肉眼不易看清楚。
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等。
浅成岩:岩浆沿地壳裂缝上升至距地表较浅处冷凝形成的岩浆岩。
由于岩浆压力小,温度下降较快,矿物结晶较细小。
如花岗斑岩、正长斑岩、辉绿岩等。
深成岩:岩浆侵入地壳深处(约距地表3公里)冷凝形成的岩浆岩。
由于岩浆压力大,温度下降缓慢,矿物结晶良好。
如花岗岩、正长岩、辉长岩等。
深成岩和浅成岩又统称侵入岩。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花岗岩介绍花岗岩(Granite)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的火成岩,主要成分是长石和石英。
花岗岩的语源是拉丁文的granum,意思是谷粒或颗粒。
因为花岗岩是深成岩,常能形成发育良好、肉眼可辨的矿物颗粒,因而得名。
花岗岩不易风化,颜色美观,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由于其硬度高、耐磨损,除了用作高级建筑装饰工程、大厅地面外,还是露天雕刻的首选之材。
火成岩的一种,在地壳上分布最广,是岩浆在地壳深处逐渐冷却凝结成的结晶岩体,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和云母。
一般是黄色带粉红的,也有灰白色的。
质地坚硬,色泽美丽,是很好的建筑材料。
通称花岗石。
岩石简介花岗岩质地坚硬,难被酸碱或风化作用侵蚀,常被用于建筑物的材料。
花岗岩(Granite)的语源是拉丁文的granum,而汉字名词花岗岩则是由日本人翻译而来。
明治初期的辞典与地质学书籍将Granite 翻译作花岗岩或花刚岩。
花形容这种岩石有美丽的斑纹,刚或岗则表示这种岩石很坚硬,也就是有着花般斑纹的刚硬岩石的意思。
中国学者则沿用此译名。
花岗岩是岩浆在地下深处经冷凝而形成的深成酸性火成岩,部分花岗岩为岩浆和沉积岩经变质而形成的片麻岩类或混合岩化的岩石。
花岗岩主要组成矿物为长石、石英、黑白云母等,石英含量是10%~50%。
长石含量约总量之2/3,分为正长石、斜长石(碱石灰)及微斜长石(钾碱)。
不同品种的矿物成份不尽相同,还可能有含辉石和角闪石。
花岗岩质地坚硬致密、强度高、抗风化、耐腐蚀、耐磨损、吸水性低,美丽的色泽还能保存百年以上,是建筑的好材料,但它不耐热。
花岗岩石材按色彩、花纹、光泽、结构和材质等因素,分不同级次。
台湾经济部矿物局将花岗岩分为黑色系、棕色系、绿色系、灰白色。
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火成岩,主要成分是长石和石英。
花岗岩质地坚硬,难被酸碱或风化作用侵蚀,常被用于建筑物的材料。
花岗岩(Granite)的语源是拉丁文的granum,意思是谷粒或颗粒。
因为花岗岩是深成岩,常能形成发育良好、肉眼可辨的矿物颗粒,因而得名。
而汉字名词花岗岩则是由日本人翻译而来。
幕末~明治初期的辞典与地质学书籍将Granite翻译作花岗岩或花刚岩。
花形容这种岩石有美丽的斑纹,刚或岗则表示这种岩石很坚硬,也就是有著花般斑纹的刚硬岩石的意思。
由于花岗岩硬度仅次于钻石列第二位,花岗岩不易风化,颜色美观,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由于其硬度高、耐磨损,除了用作高级建筑装饰工程、大厅地面外,还是露天雕刻的首选之材。
花岗岩是一种火山爆发的熔岩且受到相当的压力在熔融状态下隆起至地壳表层之构造岩。
在地壳表层形成中,缓慢地移动冷却下来。
属于火成岩之一种,火成岩是由含有硅酸盐(Silicate)熔融物的岩浆或熔岩冷却固化结晶形成的一种物质。
当熔化的岩浆冷凝固结时,矿物即形成于火成岩,像橄榄石、辉石之类。
其密度最大的铁镁硅酸盐矿物,在岩浆温度最高时形成;密度较小的矿物,如长石和石英,则在冷却的后期形成。
形成于熔岩中的矿物,通常可以毫无拘束地生长,并有发育完好的晶形。
密度:2790-3070 kg/m3抗压强度:1000-3000 kg/cm2弹性模量:1.3-1.5x106 kg/cm3吸水率:0.13 %肖氏硬度:> HS 70比重:2.6~2.75花岗岩为粒状结晶质岩石,主要的成分矿石为碱性长石及石英。
通常长石含量多于石英,两者成互嵌组织产状有如下三类:(1)不同成分碱性长石单独产出、(2)不同的碱性长石以同形类质成固熔体或双晶状交生、(3)与钙长石成固熔体造成聚片双晶交生,但其中80-85%为钠长石。
碱性长石在岩石学是指正长石、微斜长石、钠长石及奥长石或由上述长石合成固熔体,奥长石中所含钠长石分子百分比不低80%。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命名方案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火成岩的分类依据和原则,制订了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本标准适用于地质勘查中的火成岩岩石鉴定,也适用于地质教学和科学究。
2 术语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 岩浆magma岩浆是地壳深部或上地幔物质部分熔融而产生的炽热熔融体,其成分以硅酸盐为主,具有一定的粘度,并熔有挥发分。
2.2 火成岩igneous rock火成岩是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却固结而成的岩石,又称岩浆岩(magma rock)。
2.3 火成岩volcanic rock火山岩是由火山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岩石,既包括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又包括与火山作用有关的潜火山岩。
2.4 侵入岩石intrusive rock是岩浆侵入地壳内冷凝而成的火成岩。
由于冷却速度较慢,常为结晶岩石。
侵入岩依其侵入地壳中的部位深浅,分为深成岩(>3km),浅成岩(1.5~3Km),和超浅成岩(0.5~1.5km)。
2.5 超基性岩ultrabasic rock火成岩的一个大类。
指化学成分中(SiO2)含量小于45%,同时(MgO),氧化铁到(FeO)等基性组分含量高的火成岩。
2.6 超镁铁质岩ultramafic rock指镁铁质矿物(以橄榄石、辉石为主)含量达90%以上的一类火成岩。
因此大多数超镁铁质岩就是超基性岩,反之亦然。
但也有例外,如辉石类单矿物岩,镁铁矿物在90%以上,但(SiO2)含量高于45%。
所以,它是超镁铁质岩,而不是超基性岩;又如单矿物斜长岩,是由钙的硅铝酸盐矿物组成,二氧化硅(SiO2)含量低于45%,属超基性岩,但不是超镁铁质岩。
2.7 基性岩basic rock基性岩是火成岩的一大类。
二氧化硅(SiO2)含量为45%~52%。
主要矿物成分为辉石、基性斜长石,不含石英或石英含量极少。
色深,比重较大。
与超基性岩的主要区别除二氧化硅(SiO2)含量外,在矿物成分上含有相当数量的斜长石,而超基性岩则没有或有很少的斜长石。
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火成岩,主要成分是长石和石英。
花岗岩质地坚硬,难被酸碱或风化作用侵蚀,常被用于建筑物的材料。
花岗岩(Granit e)的语源是拉丁文的granu m,意思是谷粒或颗粒。
因为花岗岩是深成岩,常能形成发育良好、肉眼可辨的矿物颗粒,因而得名。
而汉字名词花岗岩则是由日本人翻译而来。
幕末~明治初期的辞典与地质学书籍将Gra nite翻译作花岗岩或花刚岩。
花形容这种岩石有美丽的斑纹,刚或岗则表示这种岩石很坚硬,也就是有著花般斑纹的刚硬岩石的意思。
由于花岗岩硬度仅次于钻石列第二位,花岗岩不易风化,颜色美观,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由于其硬度高、耐磨损,除了用作高级建筑装饰工程、大厅地面外,还是露天雕刻的首选之材。
花岗岩是一种火山爆发的熔岩且受到相当的压力在熔融状态下隆起至地壳表层之构造岩。
在地壳表层形成中,缓慢地移动冷却下来。
属于火成岩之一种,火成岩是由含有硅酸盐(Silica te)熔融物的岩浆或熔岩冷却固化结晶形成的一种物质。
当熔化的岩浆冷凝固结时,矿物即形成于火成岩,像橄榄石、辉石之类。
其密度最大的铁镁硅酸盐矿物,在岩浆温度最高时形成;密度较小的矿物,如长石和石英,则在冷却的后期形成。
形成于熔岩中的矿物,通常可以毫无拘束地生长,并有发育完好的晶形。
密度:2790-3070 kg/m3抗压强度:1000-3000 kg/cm2弹性模量:1.3-1.5x106kg/cm3吸水率:0.13 %肖氏硬度:> HS 70比重:2.6~2.75花岗岩为粒状结晶质岩石,主要的成分矿石为碱性长石及石英。
通常长石含量多于石英,两者成互嵌组织产状有如下三类:(1)不同成分碱性长石单独产出、(2)不同的碱性长石以同形类质成固熔体或双晶状交生、(3)与钙长石成固熔体造成聚片双晶交生,但其中80-85%为钠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