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艺术概论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5
打开艺术殿堂的金钥匙——大学艺术概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牡丹江大学牡丹江大学第一章测试1.关于艺术本质的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答案:错2.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也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
()答案:错3.宋代严羽的“妙悟说”和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把主观精神的表现和抒发,当作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
()答案:对4.西方文艺思想史上,“模仿说”的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答案:对5.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他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答案:对6.人类社会生活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物质生活和艺术生活两大组成部分。
()答案:错7.马克思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看做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这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
()答案:对8.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和()。
答案:审美性9.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作品《韩熙载夜宴图》,充分显示出画家()的精湛才能和卓绝功力,也体现出画家对生活与人物的深刻理解。
答案:“传神”10.艺术生产理论启示我们应对全面研究艺术活动的全过程,把()这三个部分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来进行综合的研究。
答案:艺术鉴赏;艺术创作;艺术作品第二章测试1.艺术确实有着极其漫长的发展历史,考古发现,人类最初的艺术活动始于上万年前的冰河时期。
()答案:对2.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仅仅从生物学获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仍然未能揭示出艺术产生的最终原因。
()答案:对3.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认为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艺术就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
()答案:错4.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最早提出“巫术”理论的主张。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功能;2. 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3. 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 艺术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艺术作品的鉴赏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艺术概论课程的目的和意义;2. 通过播放一段艺术作品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二、新课导入1. 讲解艺术的基本概念:艺术是一种以审美为核心的精神活动,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2. 讲解艺术的性质:艺术具有审美性、创造性、情感性、社会性等特点;3. 讲解艺术的功能:艺术具有认识、教育、娱乐、审美等功能。
三、案例分析1. 选择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如《蒙娜丽莎》或《清明上河图》,让学生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创作手法和表现主题;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审美、情感、社会等方面对作品进行鉴赏。
四、课堂讨论1. 组织学生讨论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艺术对个人成长的影响;2. 讨论艺术鉴赏的方法,如观察、分析、联想等。
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艺术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功能;2. 强调艺术鉴赏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艺术,提高审美素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艺术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功能;2.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上节课讨论中的收获和感悟。
二、新课讲解1. 讲解艺术作品的创作手法,如构图、色彩、线条、造型等;2. 讲解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如形式美、意境美、情感美等;3. 讲解艺术作品的类型,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
三、案例分析1. 选择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如《向日葵》或《黄河大合唱》,让学生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创作手法和表现主题;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审美、情感、社会等方面对作品进行鉴赏。
四、课堂讨论1. 讨论艺术鉴赏的方法,如观察、分析、联想等;2. 讨论艺术与科技、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艺术概论大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艺术的本质是什么?A. 模仿自然B. 表现情感C. 社会生活的反映D. 纯粹的形式美答案:C2. 以下哪位艺术家不属于印象派?A. 莫奈B. 梵高C. 毕加索D. 德加答案:C3. 中国画中的“四君子”是指哪四种植物?A. 梅、兰、竹、菊B. 松、竹、梅、兰C. 桃、李、杏、梨D. 荷、菊、松、竹答案:A4. 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材料的使用B. 创作手法C. 艺术观念D. 表现主题答案:C5. 以下哪部作品不是莎士比亚的戏剧?A. 《哈姆雷特》B. 《罗密欧与朱丽叶》C. 《仲夏夜之梦》D. 《悲惨世界》答案:D6. 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谁?A. 毕加索B. 马蒂斯C. 波洛克D. 达利答案:C7. 以下哪种艺术形式不属于视觉艺术?A. 绘画B. 雕塑C. 音乐D. 摄影答案:C8. 艺术批评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评价艺术作品的价值B. 揭示艺术作品的意义C. 指导艺术创作的方向D. 以上都是答案:D9. 以下哪位艺术家是立体主义的创始人之一?A. 马奈B. 莫奈C. 毕加索D. 雷诺阿答案:C10.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是什么?A. 艺术是宗教的附属品B. 宗教是艺术的附属品C. 艺术与宗教相互独立D. 艺术与宗教相互影响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艺术的三大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2. 古希腊雕塑的典型代表是_______。
答案:《拉奥孔》3. 印象派绘画的特点之一是_______。
答案:光影效果的捕捉4. 现代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是_______。
答案:毕加索5. 中国传统绘画中,_______是绘画的六法之一。
答案:气韵生动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艺术与社会的关系。
答案: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影响和促进的。
2024年大学艺术概论的总结模版2024年的大学艺术概论课程是一个富有启发性和丰富多彩的学习经历。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探讨了各种形式的艺术,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
通过参观美术馆、音乐会和戏剧表演,我们深入了解艺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非常多样化,我们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践活动和艺术家讲座来学习艺术。
这样的教学方式使我们能够在实践中探索艺术,加深对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的理解。
在课堂讲授中,我们学习了艺术史的重要时期和流派,了解了各种艺术家的作品和其对社会的影响。
通过这些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的发展和变革。
小组讨论是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对艺术作品和观点的看法。
通过这些讨论,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观点来审视艺术。
这种交流和互动促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课程还组织了实践活动,包括绘画、雕塑和音乐表演。
这些实践活动使我们能够亲身体验艺术创作的过程和灵感的流动。
通过这样的实践,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和技巧。
此外,艺术家讲座也是课程的亮点。
我们有机会与来自艺术界的专业人士交流,了解他们的创作理念和经验。
这些讲座不仅在学术上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给我们带来了启发和灵感。
通过这门课程,我们深入了解了艺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和理解艺术。
我们也培养了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艺术家讲座,我们也得到了一些艺术创作的经验和启示。
总而言之,2024年的大学艺术概论课程是一个丰富多彩且充满启发的学习经历。
通过这门课程,我们不仅学习了艺术的历史和背景,更培养了对艺术的鉴赏和理解能力。
这门课程为我们艺术之路的探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4年大学艺术概论的总结模版(2)大学艺术概论课程是一门涉及层次广泛的学科,多方面地探讨和研究艺术和美学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以及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和解读。
在2024年的大学艺术概论课程中,我们主要学习了艺术的定义、分类、功能以及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等方面的内容。
一、艺术概论的课程性质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课程。
本课程尤其注重以人类文化学与美学思想成果作为理论基础,以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来揭示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艺术的分类,以及各门艺术的特征。
从广义上讲,艺术也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
从狭义上讲,艺术则专指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门类,将文学与艺术并列起来,合称为文艺。
本书则是从广义上来讲的,认为艺术应当包括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艺术等)、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等)、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艺术等)、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等),以及杂技、曲艺、木偶、皮影等历史悠久的民族民间艺术。
如果从原始艺术算起,人类的艺术活动已有几万年漫长的历史。
可以说,人类的艺术史同人类的文化史一样古老。
然而,艺术学作为一门正式学科出现,是19世纪末叶才逐渐形成的。
尽管中外历史上早就有大量的艺术理论,各门类艺术也都有极其丰富的理论成果,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始终未能形成一门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学的科学体系。
直到19世纪末叶,德国的康拉德·费德勒(1841—1895)极力主张将美学与艺术学区分开来,认为它们应当是两门相互交叉而又各自独立的学科,这标志着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形成。
费德勒也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从总体上讲,艺术学的内容应当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
同时,普通艺术学以整个艺术作为研究对象,它又包含着音乐学、舞蹈学、戏剧学、电影学、电视学、美术学、文学等各门具体的艺术学科。
此外,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艺术学又不断产生出许多分支学科,诸如艺术社会学、艺术人类学、艺术心理学、艺术文化学、艺术教育学、艺术管理学、艺术符号学、艺术思维学等等。
我们在这本《艺术概论新编》教科书中,着重介绍艺术理论最基本的一些原理,主要是:关于艺术的一般规律,艺术的创作、作品和鉴赏,以及各门艺术的基本特征等。
大学艺术概论的总结范文1、简要说明工艺美术品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答:工艺美术作品本质上是具有审美意义的精神产品,工艺美术品作为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它一方面以物质生产为基础,有着一般生产的普遍性,另一方面又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不同于一般的物质生产的特殊性。
在现代社会中,艺术作品在进入市场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商品属性即物质属性不是工艺美术品的主要属性和本质属性。
2、艺术语言是什么?简述艺术语言的特征?艺术语言的基本形象?答:艺术的语言是: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征和艺术特征。
艺术语言的特征:具有感性的、表象的和情感化的特征。
基本形象:可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与文学形象。
3、音乐与美术有互通之处吗?简述自己的看法?答:在艺术领域,各门类之间相互联系和融通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所以音乐和美术也有互通之处。
首先是因为它们本质相同,它们都是客观世界在人的意识领域的审美反映,都是以感性形象来反映世界;其次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在某些方面可能具有共同的特点。
音乐和美术也能同样传达客观世界如悲欢离合,酸甜苦辣,节奏性和韵律性等特点。
4、浪漫主义绘画创作的特征,举例说明?答: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以奔放的主观激情,按照理想的面貌表现生活的创作方法。
它的基本特征:创作的重心是追求理想,创造奇幻型的艺术形象和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如:埃及石刻石身人面像,李白、杜甫、拜伦的诗,雨果、吴承恩的小说等。
5、素材与题材的区别与联系?答:艺术源于生活,体验生活和积累素材是艺术创作的准备,素材是艺术家在生活体验中的选择、积累的原始资料,是艺术题材的基础,是艺术家进行艺术构思的基础;题材是从素材中提炼、加工而形成的,素材是题材的原材料。
6、园林的特征是什么?中国园林的特征又是什么?答:园林特征:一是占有较大的固定空间,能够容纳人的游憩活动。
摘要:多媒体艺术是当代信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互结合的产物,经历了从模仿到原创、从局部到整体、从单一到多元化的发展过程,正在步入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未来多媒体艺术的发展会在艺术本身的创新、政策的支持、技术的革新、相关领域推动等动力的推动下,朝着技术、思想和观念维度上的不断进步。
关键词:多媒体;艺术;概论多媒体艺术是当代信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互结合的产物,经历了从模仿到原创、从局部到整体、从单一到多元化的发展过程,正在步入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未来多媒体艺术的发展会在艺术本身的创新、政策的支持、技术的革新、相关领域推动等动力的推动下,朝着技术、思想和观念维度上的不断进步。
一、多媒体艺术具有主动传播的功能艺术家都需要将自己的艺术观念和作品及时的进行展示和交流,过去这可能是绝大多数艺术家们,特别是年轻艺术家和不知名艺术家,遇到的最大问题。
他们有想法,有作品,但缺乏与观众沟通的机会。
如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远程传输多媒体艺术作品成为现实。
借助于数码技术能够非常方便地编辑制作数码图像(包括数码绘画、数码摄影和数码录像),艺术家完成的艺术作品可通过网络发布。
他们可在现场讲解自己的作品,将作品迅速推介给全世界的艺术爱好者,不必再为寻找发行渠道或展示、表演场所而为难。
同时音频和视频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够独自在家里看电影、听音乐。
艺术家可以在网上随心所欲的表演并直接推销其艺术作品,声情并茂。
二、多媒体艺术提升互动的界面在传统艺术形式中观众往往是很被动,给什么就接受什么。
或许观众会有喜欢和拒绝的感受,但与作品本身却无关。
现在网络多媒体艺术打破了传统的定式在特定地点和时间中的展出作品方式,任何一个人,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他必备了上网条件与交流手段,就可以参与到作品的互动过程中。
欣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对艺术作品进行修改,创造出符合自己审美趣味和理想的、新的艺术版本。
这种互动性其实是更好地体现了艺术对每一个人的作用和个体性,同样的一张画给不同的人看,看到的内容会有千差万别;同一曲音乐在不同的人听来,肯定也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这种新的艺术版本不再只是存在于欣赏者意识中的审美经验,而是经过欣赏者的再创造转化为现实的艺术作品。
关键词: 《艺术概论》课程开设教材选用教学模式课外学习《艺术概论》是一门对艺术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及基本问题进行专门性研究的学科。
具体而言,是指对有关艺术的本质特征、作用、发生和发展规律、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创作、艺术风格与流派、艺术欣赏、艺术批评与社会各系统的关系进行专门研究和探索的学科,它属于艺术学的范畴。
所谓艺术学是指有系统性地研究关于艺术的各种问题的学科,主要包括:艺术概论、艺术史、艺术批评三大方面。
《艺术概论》既是一门具有系统综合性和开放性的艺术基础理论课,又是准备踏入神圣的艺术殿堂的人和广大的高等艺术院校的学生的一门共同的艺术基础理论必修课。
一、高度重视课程开设随着1999年全国大规模高校扩招,许多高等艺术院校也不断扩大招生名额。
积极发展高校层次的艺术教育,这无疑是件好事,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由于艺术类考生文化课考试录取分数相对较低,盲目扩招往往也会带来入学门槛低、生源质量差等问题。
这些生源的主要特点是:文化素质偏低,生活阅历简单,自控能力较差,但可塑性极强。
这一现状在全国同类艺术院校中相当普遍。
在长期从事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充分体会到这一点,深感提高高等艺术院校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迫在眉睫。
《艺术概论》课正是这样一门课程。
作为艺术院校专业必修的艺术理论基础课程,其开设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对于基础艺术理论理解、辨析的水平,提升其文化艺术修养。
它要求学生起码了解一般中外艺术作品典型范例,并具有用艺术理论的概念分析和思辨的能力,这对学生来说,除了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的经历之外,尤其需要相应层次的文化知识。
然而,大学生有艺术鉴赏经历的很少,更没有接触过艺术理论,只有凭直觉去观赏和讨论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的优劣。
因此,对他们来说,提高艺术素质的直接体现就在于艺术理论水平的进步。
二、慎重选用课程教材有关艺术学的书有许许多多,其中在艺术教育中较有影响力的是《艺术学概论》和《艺术概论》。
《艺术学概论》是由北京大学艺术系彭吉象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初编著的。
《艺术概论》课程标准开设学期:第3-4学期总学时:64(4学分)编制人:审核人: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艺术概论》是艺术类院校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对于艺术高职学生来说这不仅是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课程,也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为宗旨的科学体系,同时也是开阔眼界、增长学识、提高审美能力的一门艺术教育课。
(二)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人类艺术活动基本规律、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门类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经典作品的解读与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掌握艺术作品的鉴赏方法,是艺术类学生必须了解掌握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为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课程起到基础理论支撑作用。
二、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一)课程理念本课程在设计理念上始终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在向学生传授艺术理论的基本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艺术作品的分析鉴赏要素,如何将艺术理论转化为直观的艺术作品欣赏,培养学生感知、鉴赏、批评艺术作品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岗位能力的需求为目标,重视理论联系实践和专业学习间的融会贯通。
通过多媒体教学、现场观摩等多种教学方法,把理论知识形象化、实用化,并与学生专业学习内容紧密结合,奠定学生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扩大学生艺术视野,激发学生探索兴趣,使学生理解、掌握人类艺术活动基本理论等,最终实现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三、课程目标(一)素质目标1、通过学习,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各门艺术进行探索的兴趣。
2、通过学习,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二)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艺术活动的基本规律,了解艺术的起源、特征、功能。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艺术的分类以及各艺术门类的形式和特点3、通过学生,使学生了解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以及艺术创作的过程,并对艺术作品的层次和艺术鉴赏的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三)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逐步提升学生的基础理论水平和艺术修养。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选择.填空题1、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了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实用、坚固、美观。
2、中国园林真正的精华与核心是它的文化美。
3、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了“黄金分割”比例。
4、从体系上划分,绘画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方绘画两大体系。
5、中国画营造的空间多种多样,但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种,全景式空间、分段式空间、分层式空间。
6、散文的种类:抒情散文,议论散文,叙事散文7、电影综合性的三个层次:各门艺术的综合、科学与艺术的综合、美学层次上的综合8、电影和电视是20世纪最重要的文化现象,是迄今为止,唯一产生于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姊妹艺术9、电影的样式分为: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10、电影诞生在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建筑之后,被称为第七艺术11、戏曲一般都划分为:生、旦、净、丑四种基本类型12、戏剧按照作品容量分为多幕剧,独幕剧。
按作品题材分为历史剧、现代剧、儿童剧。
按作品样式分为喜剧剧和悲剧13、舞蹈可分为生活舞蹈、艺术舞蹈两大类14、欧洲音乐史上最重要的音乐流派:古典乐派、浪漫乐派、民族乐派15、音乐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旋律、节奏、和声、复调、曲式、调式、调性16、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的流动上来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性时间艺术17、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用笔、用墨、结构、章法、韵律、风格18、西方雕塑史上最辉煌的四个高峰期:古希腊罗马时期、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9世纪法国雕塑、20世纪西方雕塑艺术19、按照体裁区分,雕塑分为:纪念性雕塑、建筑装饰性雕塑、城市园林雕塑、宗教雕塑、陵墓雕塑、陈烈性雕塑20、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摄影技术。
21、摄影艺术独具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上。
22、表情艺术最基本的美学特征就是抒情性和表现性。
23、一般来讲,人们常将音乐划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
24、维也纳古典乐派三位音乐巨匠: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1.《巴黎圣母》,1163~1250年,法国中世纪哥特式教堂。
2.齐白石是中国现代中国画画家,(1863~1957)作品《杏花》作于1923年;《牵牛花》作于1948年。
3.唐吉(1900~1955)法国画家,油画作品《一千次》作于1933年。
4.波洛克(1912~1956)美国画家,油画作品《第六号》作于1949年。
5.钱松品(1898~1986)中国现代画家,中国画《常熟田》作于1963年,52*35.7cm。
6.康定斯基(1866~1944)俄国画家油画《构图2号》作于1910年,97.5*131.4cm。
7.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画家,油画作品《蒙娜·丽莎》作于1503年。
8.塞尚(1839~1906)法国画家,油画作品《苹果和桃的静物》作于1905年。
9.梵高(1853~1890)和荷兰画家布面油画作品《星夜》作于1889年,73*92.1cm,现藏于纽约现代艺术馆。
油画作品《向日葵》作于1888年。
10.李可染(1970~ )中国现代画家,中国画作品《杏花春雨江南》作于1961年,《山村飞瀑》作于1964年。
11.林风眠(1900~ )中国现代画家,中国画作品《秋鹜》。
12.马蒂斯(1869~1954)法国画家,油画作品《红色画室》作于1911年;油画作品《舞蹈》。
13.伦勃朗(1606~1669)荷兰画家,油画作品《带盔的人》作于1650年。
14.蒙德里安(1872~1944)荷兰画家,油画作品《红、蓝、黄构图》作于1930年。
15.高更(1848~1908)法国画家,油画作品《游魂》作于1892年。
16.亨利·摩尔(1898~1983)英国,青铜作品《披衣侧卧像》作于1952/53年,高157.6cm。
一、问答题。
1、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很多学说,其中“劳动说”“巫术说”“摹仿说”代表人物是谁?并简述其优缺点?(1)“劳动说”:普列汉诺夫、毕歇尔、希尔恩、马克思德索;优点:首先,劳动是原始艺术最主要的表现对象。
其次,史前艺术在内容与形式方面都留下了大量的劳动生产活动的印记。
缺点:艺术的生产是以人的手由于劳动而达到的高度完善为前提的,但艺术起源主要的是指社会学意义和心理学意义上的推动力,也就是说指原始人最初的创作动机究竟是什么,这样就难判定它在艺术起源方面的作用究竟何。
(2)“巫术说”:爱德华泰勒、雷纳克、萨罗蒙赖纳许、吉德逊;优点:巫术说是西方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中最有影响、有势力的一种观点。
其对于我们理解原始艺术,特别是原始美术发生的动力,以及这些艺术在当时条件下非审美的性质具有重大意义。
缺点:巫术作为艺术发生的根本原因也是不妥的,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原始艺术都与巫术有关。
(3)“摹仿说”:亚里士多德;优点:首先它揭示了人类一种比较原始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是与艺术创造的冲动是相通的。
其次是摹仿到部分原始艺术(尤其是造型艺术)创造的基本方法,或许是人类最早采用的艺术方法。
缺点:(1)“摹仿的冲动为什么必然导致艺术创作而不是其他的活动如游戏?(2)未能说明“摹仿的本能”从何而来,仅将其归诸抽象的“天性”。
(3)执着于艺术中再现性因素易于导致忽略艺术中的表现因素。
2、总体艺术的构成因素是什么?并简要说出他们的关系。
因素:(1)意念(2)物象(3)艺术形式(4)工具材料及技术(5)艺术方法关系:(1)意念对其他因素具有决定作用(2)其他因素的选择、调节、安排和利用的好坏直接影响“意念“的显现(3)其他因素都有相对独立性。
3、试结合某一文艺流派的产生、发展,分析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结合文艺流派,须得出一下观点。
如野兽派,代表人马蒂斯。
(1)在艺术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继承和创新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和基本的规律。
(2)艺术在他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
(3)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表现。
(4)艺术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5)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
(6)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创新。
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出新鲜的艺术品,一适应新时代的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要求。
4、简述中国传统艺术中天人统一观即人与自然的关系。
天人统一观即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
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人与自然是亲和的关系、亲子的关系。
艺术家作为自然之子,将自己融入自然、浑然一体。
天人统一观的源初,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易》。
中国的艺术理论人为自然宇宙变动不居;与自然的相应创作也应当如同自然本身那样轻松自然。
中国艺术家爱好静观宇宙生命,将自己融入大自然的运动。
弃绝自我、忘怀自我,响应自然、感悟自然,与自然之道息息相通,终至天人浑化为一体。
5、简述书法艺术四要素。
用笔、结体、意态、风神6、试论艺术创造的基本过程及各个环节的主要特点。
艺术创造是高层次的、复杂的审美心理活动及其实现的过程。
由于创造理论及其创造类型的不同,在其制约影响下和创造过程也就不同。
特点:灵感思维、构思原理、艺术世界的诞生。
7、什么是艺术家?并阐述艺术家怎样才能有所创造。
艺术家是指具有某些特殊品性和能力,可以艺术这门语言作为表达和交流情感的人。
(1)要有创造的意识(2)要有深厚的艺术修养(3)对艺术创造具有启迪作用的其他修养。
8、什么是”有意味的形式”?为什么说艺术作品是”有意味的形式”?“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是英国艺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提出的命题。
是指只能够激起人们审美感情才能称为艺术作品,而激起这种审美感情的艺术作品中的“线条和彩色构成的关系和组合”,具体的说,绘画作品中有线条和色彩等因素以特定的艺术方法构成形式或形式的关系,就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
艺术是一种语言,他有许多构成因素,这些构成因素就相当于文字语言中的词素,它们并不能独立的表示某种含义,而只有按照某种规律的方法组合起来才能表达某种含义,而只有按照某种有规律的方法组合起来才能表达特定的意思。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艺术,其语言的因素只有特定的关系中才能表达某种意味。
所以说,艺术的语言因素只有组成特定关系或形式才能实现为艺术作品。
或者说,艺术作品是艺术语言因素构成的特定关系或形式——“有意味的形式”。
9、艺术作品成为审美对象的条件和途径的什么?(1)条件:艺术作品之所以能成为审美对象是因为它具有能直接刺激人们的审美感觉器官的属性。
反过来说,艺术作品要成为审美对象就必须使它的这种属性十分明确,否则就难以引起人们的审美活动,那就不能成为艺术作品了。
(2)途径:艺术作品成为审美对象的途径就是直接被欣赏者欣赏。
10、请简述神形统一观形与神的关系。
形与神的关系,是中国表现性艺术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
历来论者多集中于“以形写神”四字本来含意的探讨上,我们认为,把握“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以及“悟对之通神”两点要旨,更便于揭示神形统一观这一美学命题的完整内涵。
“悟对之神通”是顾恺之对画家进行传神写照时那种特有的精神状态的深刻体验和要求,强调了主、客体的对应关系。
这样画家所捕捉的“神”,就不只是对象精神特征的单项层面,而是画家以自己的心胸、、精神往还观复、从而产生的双向敬畏的和谐“织体”,因而成就了一种精神性的熔铸、升华和超越;表现为一种不等同于对象形神合一的新质态11、请结合某一门具体艺术,谈谈你对郑板桥“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创作过程的理解。
郑板桥的这三个词非常形象,恰当的描述了艺术创造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回答时必须用具体实践对此加以描述。
(1)“眼中之竹”——艺术体验。
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的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像、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
(2)“胸中之竹”——艺术构思。
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基础上,以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得艺术意象得以创造和成熟。
通过艺术整合,变形、移情从而凝结艺术意蕴,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客观的审美物象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主题观念中的艺术意象。
(3)“手中之竹”——艺术表现。
艺术家将自己的艺术构思中以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就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化形态使之得以显现,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情境或形象体系,然后在艺术意象物化与表现之后,将艺术内涵进一步深化,主体在物化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不断进行艺术语言的锻炼,提升艺术意蕴,最后形象、意境典型建成,形成于文本。
12、结合具体的一个中外著名艺术家,阐述艺术家怎样才能有所创造。
(1)要有创造的意识。
画家齐白石60岁之前艺术成就平平,后来经画家陈师曾的点悟。
意识到艺术创造的重要性,决心变法。
后来的作品终究成就了自己的风格。
(2)要有深厚的艺术修养。
俄国抽象派画家康定斯基在创造抽象绘画之前曾学习过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和野兽派等的绘画风格,他的画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通过理解后得来的。
无论任何艺术风格都有自己的根基——深厚的艺术修养。
(3)对艺术创造具有启迪作用的其他修养。
印象派音乐开创者德彪西就是受了绘画中印象派的启迪而获得成功的。
13、请简述文质统一观文和质的关系。
文和质的关系,是指艺术外在美和内在美;形式美和意蕴美的关系,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我国古典美学把文质统一作为重要的命题。
孔子的“文质彬彬”一说是指人的修养。
只有文与质统一起来,才可能成为一个高尚有教养的人。
孔子的思想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影响深远。
不同的思潮流派、不同的艺术方法,在处理文与质、形式美与意蕴美的关系时往往表现出不同的倾向。
艺术本体的生命力和价值也正是在形式美和意蕴美双向渗透、对立统一中实现。
14、简述艺术创作理论的再现论。
再现论,是表达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内部主观世界和外部客观世界相互关系的理论。
一般将那种侧重于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在现和摹仿,通过对外部客观世界表达内部主观世界的艺术理论、艺术创作统称为再现论、摹仿论和再现性主义、摹仿性艺术。
西方最早阐述艺术再现自然的理论最早的是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
15、简述艺术创作理论的表现论。
表现论,和再现论相对应或相反对,也是表述艺术创作种内部主观世界和外部客观世界相互关系的理论。
一般将那种侧重于对内部主观世界的表现,痛过内部主观世界间接或曲折地表达外部客观世界的艺术理论、艺术创作统称为表现论及表现性艺术。
表现论又有着众多不同的派别和主张。
例如,作家托尔斯泰、雕刻家罗丹。
16、试论大卫的《马拉之死》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