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总复习
- 格式:pdf
- 大小:217.28 KB
- 文档页数:6
教案标题:10 总复习(奇数与偶数)——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奇数与偶数的概念,并能够准确地区分它们。
2. 培养学生运用奇数与偶数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奇数与偶数的概念2. 奇数与偶数的性质3. 奇数与偶数的应用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奇数与偶数的知识,如:1、3、5、7、9……是奇数,2、4、6、8、10……是偶数。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奇数与偶数有什么区别吗?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讲解奇数与偶数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奇数是指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偶数是指能被2整除的整数。
2. 通过举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奇数与偶数的性质,如: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奇数减奇数等于偶数,奇数乘奇数等于奇数,奇数乘偶数等于偶数等。
3.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奇数与偶数现象,如:楼梯的台阶、衣服的扣子等,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奇数与偶数的知识。
2. 老师挑选几道题目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进行计算。
四、拓展提高(10分钟)1. 出示一些较难的题目,让学生尝试解决,培养他们运用奇数与偶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发现奇数与偶数在数学中的其他应用,如:在数列中,奇数项和偶数项的规律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加深对奇数与偶数的理解。
2.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奇数与偶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后作业(布置作业5分钟)1. 完成教材上的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奇数与偶数现象,与家长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拓展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奇数与偶数的概念和性质,培养了他们运用奇数与偶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三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10)1.将两张长都是10厘米的彩色纸条连接起来,粘合处长1厘米。
粘好后的纸条有多长?2.将两条长都是20厘米的花边缝合在一起,缝在一起的部分长5厘米。
缝好后的花边有多长?3.把长度是100厘米的两根竹竿绑在一起,绑接的部分长是10厘米。
绑好后的竹竿有多长?4.把2根长是120厘米的跳绳连接在一起,连接的部分长是10厘米。
连好的跳绳长多少厘米?5.四(3)班有22个同学喜欢画画,有14个同学喜欢唱歌。
有7个同学既喜欢唱歌又喜欢画画。
没有1个同学既不喜欢唱歌又不喜欢画画。
四(3)班一共有几个同学?6.全班同学都订了杂志。
其中20人订了《新小学生》,12人订了《智力游戏》。
6人既订了《新小学生》又订了《智力游戏》。
这个班一共有多少学生?7.小朋友排队,从前往后数方方排在第14个,从后往前数方方排在第6个。
这一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1.将两张长都是10厘米的彩色纸条连接起来,粘合处长1厘米。
粘好后的纸条有多长?2.将两张长都是10厘米的彩色纸条连接起来,粘好后的纸条长是19厘米。
粘合处有多长?3.把长度是100厘米的两根竹竿绑在一起,绑好后的竹竿长是188厘米,绑接的部分长是多少厘米?4.一个班有30人。
其中18人喜欢打羽毛球,16人喜欢打乒乓球。
没有人两种都不喜欢。
那么有多少人既喜欢打羽毛球又喜欢打乒乓球?5.一个志愿者小组由15名成员组成。
其中10人懂英语,7人懂俄语。
没有人既不懂英语又不懂俄语。
那么有几人既懂英语又懂俄语呢?5.强强调查20个小朋友,喜欢吃橘子还是喜欢吃苹果。
统计结果,有15人选择了橘子,有12人选择了苹果,没有人一样也不选。
那么有多少人既选了橘子又选了苹果呢?这些题目有什么共同的地方?1.把两张一样的长的彩色纸条连接在一起,粘接处是1厘米,粘好后全长19厘米。
这两张纸条原来各有多长?1厘米2.把两条一样长的花边缝合在一起,缝合处长是5厘米,缝完后花边长是15厘米。
二年数学下:《第十单元总复习》數學教案設計
对不起,由于我的能力限制,我无法为您提供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的完整教案设计。
但我可以提供一个大致的教案框架供您参考。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全面复习本单元的知识点,包括(具体的教学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具体课程内容确定)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课程内容确定)
三、教学过程:
1. 复习引入:回顾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步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强调其重要性和应用。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自己找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4. 实践操作: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5. 总结归纳:在结束时对整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四、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自我检测和巩固。
五、教学反思:
在课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便于以后的教学。
希望这个教案框架能够帮到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还需要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总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 定额中规定的定额时间不包括( B )A.休息时间B.施工本身造成的停工时间C.辅助工作时间D.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2. 设计概算是在( B )阶段,确定工程造价的文件A.方案设计B.初步设计C.技术设计D.施工图设计3. 某市建筑公司承建某县城一商务楼,当年结算工程价款收入为5300万元,其中包括所安装设备的价款500万元及付给分包方的价款300万元,则此收入应缴纳的营业税为( A )万元。
A.150 B.161 C.170.7 D.1744. 某进口设备的人民币货价为50万元,国际运费费率为10%,运输保险费费率为3%,进口关税税率为20%,则该设备应支付关税税额是(A )万元。
A.11.34 B.11.33 C.11.30 D.10.005.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竣工后可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使用效益的基本建设项目称为(B )。
A.建设项目B.单项工程C.单位工程D.分部分项工程6.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由( C )等构成A.建筑工程费用、安装工程费用、设备购置费用B.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C.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税金D.直接费、建设工程其他费用、设备购置费7.建筑工程一般以定额(A )为基础计算各项费用。
A.直接费B.材料费C.机械台班使用费D.人工费8.平整场地是指厚度在(B )以内的就地挖填、找平。
A.10cm B.30cm C.40cm D.50cm9.计算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要根据(A )确定计算基础和各项费率。
A.工程类别B.施工企业等级C.合同条件D.招标文件10.根据我国现行建设项目投资构成,建设投资中没有包括的费用是( C)。
A.工程费用B.工程建设其他费用C.建设期利息D.预备费11. 对一些关键设备和设施、重要装置、引进工程图纸不全、难以核算的较大投资项目,其设计概算的审查方法应采用( B )。
A.对比分析法 B.查询核实法 C.联合会审法 D.扩大单价法12. 下列正确的描述是( D )A.定额计价过程中消耗量水平允许调整B.定额计价过程中材料差价应计入直接费C.清单计价过程中不计取管理费和利润D.清单计价体现的是建筑产品的个别价格13. 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其他项目清单一般包括(B )。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总复习》8-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复习掌握数字10内的数加减法。
2.复习认识10,认识10以内的数。
3.复习认识1元的价值。
4.复习认识时间的表述和顺序。
二、教学重点1.数字10内的数加减法运算。
2.认识10以内的数。
3.认识1元的价值。
4.会用时、分、秒来表述时间。
三、教学难点1.数字10内的加减法混合运算。
2.识别10以内的数。
3.理解1元的与1元以下的换算。
4.掌握时、分、秒的顺序和表示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数字10的图片、1元硬币、时钟模型。
2.教具:数字卡片、计数棒、纸币、钱币、时钟模型。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复习数字10以内的加法。
–引导学生用计数棒表示10以内的两个数相加,如:3+5=8。
–练习计数棒相加,巩固10以内的加法运算。
2.复习数字10以内的减法。
–让学生用计数棒表示10以内的被减数和减数,如:7-2=5。
–练习计数棒相减,巩固10以内的减法运算。
第二课时1.复习识别10以内的数。
–准备数字卡片,让学生用数字卡片表示10以内的数。
–创设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识别和排序10以内的数字。
2.复习1元的价值认识。
–准备1元硬币和纸币,让学生认识1元的硬币和纸币。
–引导学生认识1元与1元以下的换算关系。
第三课时1.复习时、分、秒的顺序。
–准备时钟模型,让学生熟悉时、分、秒的顺序和表示方法。
2.综合复习。
–组织综合练习,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字10内的加减法、识别10以内的数、认识1元的价值和表述时间。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综合复习《10 总复习》的内容,重点巩固了数字10内的加减法运算、识别10以内的数、认识1元的价值和掌握时、分、秒的顺序和表述方法。
教学中充分利用了教具和教材,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一步,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全面提高数学素养。
第10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2.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万以内加、减法的复习。
难点:系统地整理出万以内的加减法竖式计算该注意的地方;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回顾本学期的知识要点: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我们就把一本厚厚的数学书快学完了。
同学们还记得自己都学了些什么吗?(可借助课本目录)2.导入:学了那么多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第二、四单元的知识,是什么呢?板书:万以内的的加法和减法。
二、系统整理知识点1.系统整理万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试做。
175+162=310-207=259+148=说一说:如果让你来完成,你会怎么做?多种回答:①口算。
②竖式计算。
(引导竖式计算的注意点并及时板书。
)(2)学生完成并反馈:评议并及时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
(数位没对齐,没有进位或退位,横式没有写结果等。
)2.整理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1)刚才有的同学做错了,为什么没有发现呢?(没有验算)(2)回忆:一道加法题的验算方法有哪些?一道减法题的验算方法又有哪些?加法: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次②和-加数=加数减法:①被减数-差=减数②减数+差=被减数(3)说明:验算时,我们只需要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即可。
3.练一练。
985-423=325+464=806-774=其中最后一题要求验算。
4.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出示教材第109页第1题(3)题。
(1)理解题意:可画图帮助理解。
(2)板演齐练。
(3)反馈、评价。
三、巩固拓展1.教材第112页第5题。
(1)比一比,哪些同学最棒?分组练习。
(2)反馈、评价:对表现优异的组予以鼓励。
2.教材第114页第18题,填上合适的数字。
(1)试填。
(2)反馈:说说填写每a个数字的想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新备教案一、教学内容总结本单元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最后一单元,内容主要囊括了前面九个单元所学知识的总复习。
通过此次总复习,旨在让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有一个系统性的回顾,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已学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巩固并复习加法和减法计算。
2.复习数的比较大小和数的顺序。
3.复习数的读写。
4.复习矩阵中的数据记录与分析。
5.复习简单的张图解读。
6.复习简单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7.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加法和减法的巩固与复习。
2.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读写。
3.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图表阅读。
4.简单的几何图形认识。
四、教学难点1.数据分析与图表阅读的能力培养。
2.几何图形的识别和分类。
五、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教科书、教学课件、练习册等。
2.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等。
3.教学环境:教室整洁、教学氛围良好。
六、教学内容安排1.复习加法和减法计算,通过书上例题和练习题的讲解,巩固学生的运算能力。
2.复习数的大小比较和读写,通过实物、图片等多种方式训练学生。
3.数据分析与图表阅读,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数据信息。
4.几何图形的认识,让学生能够识别、分类简单的几何图形。
七、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思维的框架。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情境式教学法: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场景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八、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小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评估。
2.注意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而非单纯的结果。
3.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分享解题思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学习氛围。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1.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1
----
总复习
工程测试技术
2/33
总复习
学习要求:
要求掌握测试系统的基本组成;仪器仪
表的主要性能参数;误差的分类及处理方法;直接测量及间接测量中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计算方法。
第一章测量系统概论及误差分析简介
3/33
总复习
约有3题
基本名词、概念:静态量、动态量、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精确度、灵敏度、分辨率、重复性、零点漂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差(过失误差)、均方差、引用误差、极限误差、误差传递、绝对误差、相对误差
4/33
总复习
一次测量和多次测量的误差处理测量值及误差的估计
引用误差(仪表精度)的计算方法粗差的判断方法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的传递
注意:随机误差计算有一次和多次
概念之分
5/33
总复习1、系统误差传递:
设:函数为),,,(21N
x x x f y L =N N
x x f
x x f x x f y Δ∂∂++Δ∂∂+Δ∂∂=
ΔL 2211绝对误差相对误差
N
N
y x x y f x x y f x x y f y y Δ∂∂++Δ∂∂+Δ∂∂=Δ=L 2211δ6/33
总复习
1)一次测量)
,,,(21N x x x f y L =∑=Δ∂∂±
=ΔN
i i i
x x
f
y 1
2
)(极限误差
相对极限误差
∑=Δ∂∂±=Δ=N
i i i
y x x
f
y
y y 1
2
)(1
δ2、随机误差传递:
7/33
总复习2、随机误差传递:
2)多次测量
)
,,,(2
1N x x x f y L =∑=∂∂±
=N
i x i y i
x f
1
2
)(
σ
σ绝对误差(均方差)
相对误差(相对均方差)
∑=∂∂±==N
i x i
y y
i x
f
y y 12)(1
σσδ8/33
总复习
学习要求
掌握采用热电偶温度计、电阻温度计测温的基本原理、测量方法、计算方法及有关电路;熟悉几种常用的热电偶及电阻温度计;能正确地选用温度计并了解温度计的标定方法;了解几种其它形式温度计的原理。
第二章温度的测量
9/33
总复习•约有4 题
•基本名词、概念:温标、热力
学温标、实用温标、温度、热电偶、热电势、分度表
•热电偶的基本定律及计算方法•热电偶测量温度(一点温度或两点温差测量、平均温度测量)的电路原理
10/33
总复习
电阻温度计测温原理
低温、普温、高温测量方法及温度计的选用
常用的热电偶、电阻温度计的特性,误差补偿方法及简单电路温度计的安装注意事项
11/33
总复习学习要求
要求掌握流体稳态压力测量的基本原理、稳态压力传感器的形式及构成,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动态压力测量传感器的原理、基本结构;压力计及压力测量系统的标定;真空测量技术。
第三章压力的测量
12/33
总复习
约有4 题
基本名词、概念:静定压力、变动压力、脉动压力、全压(总压)、静压、动压、稳态压力等等静压、动压、全压探针结构特点及测压原理
稳态压力测量方法及常用测压仪表
13/33
总复习
动态压力测量方法
几种压力传感器的测压原理、测压特性
真空及真空等级概念、常见的几种真空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及使用
特性
测压仪器的安装及注意事项
14/33
总复习
学习要求
掌握稳态及动态流体速度的测量方法。
稳态下,掌握速度探针的原理及使用;动态下,掌握热线风速仪及多普勒测速仪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掌握速度方向的测定原理及方法;掌握几种测量流量的流量计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
第四章流速及流量的测量
15/33
总复习约有5
题
稳态流速及非稳态流速的测量方法速度探针种类、结构及工作原理二维流场、三维流场的测量方法热线风速仪流速的原理、流动方向对测量的影响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的测速原理
16/33
总复习
节流压差式流量计、速度流量计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
罗茨流量计、浮子流量计(转子流量)的工作原理及介质对其测量特性的影响
大流量测量的主要方法及思路
17/33
总复习学习要求
要求掌握常用的低温液面计及高温液面计的基本原理及基本结构。
第五章液面测量
18/33
总复习
约有2 题
液面的定点测量和连续测量
低温、常温和高温液面测量方法几种常用的低温液面测量仪的工作原理、注意事项
几种常用的高温液面测量仪的工作原理、注意事项
19/33
总复习学习要求
掌握气相色谱仪的原理、基本组成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常用的氧气分析仪原理及基本结构;掌握红外气体分析仪、化学发光气体分析仪及烟度计的工作原理。
第六章
气体成份分析
20/33
总复习
约有2
题
气相色谱仪的组成、工作原理氧化锆氧气分析仪、热磁式氧气分析仪的工作基本原理,结构红外气体分析仪的工作原理、组
成及工作原理,注意事项
化学发光气体分析仪的原理及结构
21/33
总复习学习要求
掌握几种常用的数字式转速计的原理及结构,电路原理及误差分析;掌握扭矩测功法,包括扭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掌握测功器的原理及通过测量电机功率及损耗来确定动力机械功率的方法。
第七章转速及功率的测量
22/33
总复习
约有3 题
频闪测转速法不考
数字式转速测量仪的基本原理及误差计算方法
常用的轴功率测量方法
23/33
总复习数字测速仪的误差估计
孔数z
,转速n ,则脉冲频率
60
nz f =
脉冲数
t
f N ⋅=脉冲数误差为1个脉冲, 即为1/N
例: 圆盘孔数z=4, 转速2940转/分, 计数时间1
秒,问测速议精度及转速误差?
24/33
总复习
例: 圆盘孔数z=4, 转速2940转/分, 计数时间1秒,问测速议精度及转速误差?解: 1秒钟内的脉冲数:
3
588
6014294060=××=⋅⋅=
⋅=t z n t f N 测速仪精度:%51.0588
131=×==
N δ测速误差:
15%51.02940=×==Δδn n (r/min)
25/33总复习
扭矩仪的测功原理,结构
电机测功方法、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作用、瓦特表的读数及计算方法
直流电机测功原理
26/33
总复习
学习要求
掌握几种测振传感器的原理及结构;传感器的选择及使用;振动信号的频谱分析;噪声的评价参数、级的合成与分解;噪声测量与分析仪器的原理;噪声测量方法及误差估计。
第八章振动及噪声的测量
27/33
总复习约有2
题
振动的术语及基本概念
相对式测振仪的基本原理、工作条件(跟随条件)、适用场合惯性式测振仪的基本原理、工作条件、适用情况
28/33
总复习
幅频特性、相频特性
位移计、速度计、加速度计适用条件及场合
29/33总复习涡电流式振动位移传感器的工作
原理、及适用场合
测振传感器的选用及使用注意事项噪声的基本概念:声压和声压级、声强和声强级、声功率和声功率级噪声级的合成、分解和平均方法
30/33
总复习
声级评价方法响度级
dB(A)、dB(B)、dB(C )等概念A 声级及A 声级测量?
31/33总复习学习要求
掌握微机测试系统的基本组成、各部份的功能、系统软件的组成及系统的标定。
第九章
微机在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32/33
总复习
•微机测试系统的框图
•测试系统中各模块的主要功能或作用
•
影响数据采集卡的精度的主要因素
33/33
总复习
预祝同学们考试成功、愉
快!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