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蔬菜水果和畜禽肉中农兽药残留的调查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96.06 KB
- 文档页数:1
畜禽饲养中兽药残留的原因、危害及防控摘要:本文从认识畜禽饲养中兽药残留的原因、危害入手,探讨了畜禽饲养中兽药残留的控制措施,目的在于最大程度的降低兽药的残留量,实现有效的控制,确保畜禽产品的安全性。
关键词:畜禽;兽药残留;防控肉、蛋、奶畜禽产品在人们的饮食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大,而畜禽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也越发受到重视。
在畜牧生产中,大量使用兽药是为了预防和治疗畜禽的疾病,并采用饲料添加剂提高畜禽的生产效率。
而这同时也导致了兽药或者添加剂在畜禽的体内的蓄积,当人们食用了兽药残留量超标的畜禽产品,就可能会对身体健康构成威胁。
1 畜禽饲养中兽药残留的原因兽药与某些添加剂在畜禽饲养中的使用,是为了对畜禽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降低畜禽死亡,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同时促进畜禽的生长,并改善畜禽产品的品质。
在现代畜牧业中,兽药与添加剂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部分,兽药的残留、超标事件也屡见不鲜。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畜禽养殖人员的养殖技术水平较低,对兽药的应用缺乏科学合理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畜禽饲养主要是农家饲养与小规模养殖为主.这种养殖模式为兽药残留的检测与监督增加了难度。
由于畜禽养殖的水平不高,缺乏兽药科学使用的知识,或者养殖人员并不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使用,在牛羊等畜禽的产奶期或即将出售时继续使用兽药,从而造成兽药的过量使用或滥用。
第二,各种抗菌抗虫药物过量使用或者非法使用。
畜禽饲养中,在某阶段畜禽体内会产生如蛔虫等寄生虫,导致畜禽发生多种疾病,甚至引起畜禽死亡,造成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为了防止畜禽发病造成的损失,养殖户会选择注射一些专用药物,或者在畜禽饲料中添加大量的抗菌和抗虫的药物,这类药物大多都具有药物残留。
此外,还有一些养殖户或者农户,常常在兽药的使用中盲目、过量的用药,或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非法或者禁用的药物。
第三,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促进畜禽的生长,提高经济效益。
由于兽药具有预防与治疗疾病的作用,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的促进畜禽的生长,因此部分养殖户为了获得较高的经济利益,往往会过量或者滥用一些兽药。
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食品农药与兽药残留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其中食品农药与兽药残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农药和兽药的使用在农田和畜牧场中是普遍存在的,然而,残留在食品中的问题引发了广泛的担忧。
本文将探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食品农药与兽药残留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食品农药残留的问题食品农药残留是指农药在食品中残留的量超过法定标准的情况。
长期以来,农药在农田中的广泛使用确保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然而,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却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农药的化学成分可能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尤其对儿童和孕妇的影响更为显著。
二、食品兽药残留的问题与食品农药残留类似,食品中的兽药残留也是一个引起担忧的问题。
畜牧业中使用的兽药旨在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提高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如果兽药在食品中的残留超过标准限制,就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风险。
一些兽药成分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免疫系统紊乱和抗生素耐药性。
三、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挑战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食品农药与兽药残留问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农药和兽药的种类繁多,常规检测方法无法同时检测所有农药和兽药成分。
其次,农田和畜牧场分散,监管难度较大。
此外,食品供应链的复杂性也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流程中可能会遇到多个环节的污染和残留。
最后,缺乏透明的信息共享和公开透明的数据也制约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
四、解决方案为了解决食品农药与兽药残留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策略。
首先,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农药和兽药的注册审核标准,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次,加强生产环节的监管,推动有机农业和绿色畜牧业的发展,减少对化学农药和兽药的依赖。
同时,推广使用可持续性的农业和畜牧业技术,如生物防治和生态畜牧。
此外,加强食品质量检测和监测体系的建设,建立全面、准确、可靠的检测方法,加强对农产品和畜产品的抽检和监测。
五、公众教育和信息透明为了提高公众对食品农药与兽药残留问题的认知和意识,需要加强公众教育工作。
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中的农兽药残留问题研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食品进出口贸易日益增加,而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为国际贸易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
在食品贸易中,农兽药残留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因其直接关系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探讨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中的农兽药残留问题,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食品质量监管提供参考。
一、农兽药残留现状农兽药残留是指在农产品中残留的农药和兽药残留量超出国家法定标准的问题。
农兽药残留在食品中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例如导致消化道疾病、肝肾损伤、免疫功能下降等。
各国对农兽药残留问题十分重视,我国也不例外。
我国农兽药残留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村地区使用农药和兽药不规范。
由于农民对农药和兽药的使用和管理理念缺乏,导致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农药和兽药的使用量和使用频率过高,长期积累残留量。
2. 农产品流通环节中存在农兽药残留问题。
在农产品流通环节中,存在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使用农药和兽药进行非法加工和保鲜处理,导致食品中的农兽药残留量超标。
3. 进口食品中农兽药残留问题。
我国对进口食品的质量监管仍存在一定问题,一些进口食品中的农兽药残留量不符合国家标准,对国内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
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中的农兽药残留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出口食品中的农兽药残留问题。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出口食品中的农兽药残留一直备受关注。
一些国家对我国出口食品的农兽药残留问题进行严格监管,一旦发现超标,就会立即采取惩罚措施,影响我国食品出口贸易。
2. 进口食品中的农兽药残留问题。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食品消费市场之一,进口食品量也很大。
一些进口食品中的农兽药残留问题引发了国内消费者和监管部门的担忧,这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健康,也对我国的食品安全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解决农兽药残留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为了解决食品进出口贸易中的农兽药残留问题,我国还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制定食品质量标准和贸易规则,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共同维护全球食品安全。
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中的农兽药残留问题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食品进出口贸易量不断增加。
在这一过程中,农兽药残留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隐患。
农兽药残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就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中的农兽药残留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我们来了解一下农兽药残留问题的现状。
随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农兽药的使用量在不断增加。
在保障农产品生产的也导致了农产品中农兽药残留问题的日益严重。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农兽药残留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不在少数,严重影响了国内外的消费者对我国农产品的信任度。
农兽药残留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中的一大隐患。
农兽药残留问题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
农兽药残留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威胁。
长期食用农兽药残留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导致慢性中毒,或者甚至引发严重的疾病。
农兽药残留问题也会对食品贸易造成负面影响。
一旦发现食品中的农兽药残留超标,就会导致相关食品被召回,甚至遭到进口国家的制裁和惩罚。
这不仅会损害我国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还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针对食品进出口贸易中的农兽药残留问题,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我国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近年来,我国已经相继颁布了一系列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了对农兽药残留的监管标准和责任部门。
我国加强了对农兽药的使用管理。
通过加强对农药和兽药的许可管理和使用监督,遏制了一些不法商贩和农户对农兽药的不合理使用。
我国还加强了对食品质量的抽检监测。
通过建立健全的抽检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农兽药残留超标的食品,确保了食品的安全。
要想彻底解决食品进出口贸易中的农兽药残留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和政策。
我国应当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进口国家的合作,共同制定和落实农兽药残留的国际标准和规范,形成全球统一的监管体系。
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农民培训和宣传活动,增强农民对农兽药使用规范的认识,减少农兽药残留问题的发生。
兽药残留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我国畜牧业经过20多年持续增长,畜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但随着食品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兽药残留已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近年来兽药残留引起食物中毒和影响畜禽产品出口的报道越来越多。
药物残留不仅可以直接对畜体产生急慢性毒性作用,引起细菌耐药性的增加,还可以通过环境和食物链的作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兽药残留还影响我国养殖业的发展和走向国际市场。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控制兽药残留的发生。
1兽药残留的原因分析兽药的应用保证了畜牧业的增产、增效,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兽药残留。
尤其是某些人大范围、过量、不正确地使用,有害物质残留超标现象严重,给动物产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造成兽药残留主要原因如下。
1.1促进生长,提高效益由于兽药具有预防和治疗许多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有的还能促进动物生长,因此一些生产企业为了追求高额暴利,违反国家规定,在饲料产品中超剂量或滥加兽药和其他违禁药品,如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喹乙醇等禁用兽药,并大量向饲养场或专业户出售;另一方面,一些养殖场或专业户,法制观念淡漠,仅从短期经济利益考虑,为非法兽药生产企业和添加违禁物质的非法添加剂产品提供了“地下市场”。
1.2预防疾病,减少损失为了预防阶段性寄生虫病(如球虫病,蛔虫病)和白痢等,在饲料中大量使用各种抗菌(虫)药物,其中有专用药,如氨丙啉、氯羟吡啶、球痢灵,盐霉素等,也有抗生素,如四环素类、呋喃唑酮等,大多具有药物残留。
有的养殖场或专业户,常常盲目大范围用药或大剂量用药,或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非法产品的使用者。
1.3为增加动物性食品的色泽和色相一些企业违法使用阿散酸、洛克沙胂等胂制剂,使色素沉积而增加鸡蛋黄、蛋皮的颜色。
违规使用“苏丹红”增强蛋黄色泽也不乏其例。
特别是近几年一些不法商人为了延长水产品的保质期,保持好的卖相,在运输销售期间违规使用甲醛这种毒性防腐剂,造成水产品的药残污染。
禽肉禽蛋中兽药残留的分析及其控制措施作者:熊倩倩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2021年第17期熊倩倩目前,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抗菌药物的不合理滥用导致耐药性菌株的产生和药物在动物体内的蓄积,给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巨大的隐患。
农业农村部制定的《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点》中规定:全力守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深入开展专项整治,重点整治蔬菜、畜禽、禽蛋、水产品中使用禁用、停用药物及农药兽药隐性添加等突出问题。
一、兽药残留现状近年来人们对禽肉的需求量不断攀升,促使养鸡业迅速发展起来。
但随着养殖数量和饲养密度的不断扩大,养殖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生物安全控制措施不到位,导致家禽疫病种类增多、毒株变异,多重感染、混合感染普遍存在。
为了预防和治疗动物疫病,生产中通常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菌药物群体给药。
但某些养殖企业存在用药不规范、多种抗生素药物联合使用、用人用药物替代兽药等现象,这些均给禽肉产品中兽药残留埋下了安全隐患。
二、兽药残留指标介绍及原因分析结合近年来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公布的禽肉及禽蛋中兽药残留不合格的指标对兽药残留的原因进行分析。
1、氟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药物在动物性食品尤其是禽蛋中的残留水平较高,主要有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等。
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的抗菌谱广、吸收快、体内分布广泛、副作用小、无交叉反应、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畜禽细菌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其他类抗菌药,例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β -内酰胺类抗菌谱较窄,易发生过敏反应;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严重、药物还将损伤鸡体本身并污染周围的饲养环境;替米考星、吉他霉素等大环内酯类应用范围小、往往需要联合用药且价格较高的局限性,这些原因使喹诺酮类抗生素成为养殖场治疗鸡传染病的首选药物,长时间使用同种药物导致了喹诺酮在鸡蛋中残留,并进一步通过食物链的作用富集到人体内。
2、酰胺醇类酰胺醇类中的氯霉素和氟苯尼考是最常见的两种抗生素,均是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
猪肉中的残留农药问题与监测方法研究猪肉食品安全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其中残留农药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焦点。
随着农药的广泛使用,残留农药在食品中的含量成为公众担忧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猪肉中的残留农药问题,并研究现有的监测方法。
1. 猪肉中的残留农药问题猪肉作为我国主要的肉类食品之一,其质量安全对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农药在畜禽养殖中的广泛使用,猪肉中的残留农药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残留农药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风险,因此控制猪肉中的农药残留至关重要。
2. 残留农药的来源残留农药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的施用。
农民在猪的养殖过程中为了控制疾病和害虫,经常使用农药,这些农药可能会在猪肉中残留下来。
此外,猪在进食时也可能通过食物链的传递摄入植物中的农药,在猪肉中留下残留。
3. 残留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残留农药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潜在的不良影响。
一些农药被认为是潜在的致癌物质,长期摄入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此外,农药还可能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控制和监测猪肉中的农药残留对保障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4. 监测方法的研究为了保证猪肉质量安全,监测猪肉中的农药残留是必要的。
目前,已经研究出许多有效的监测方法,包括物理化学方法和生物学方法。
物理化学方法主要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和光谱法等。
色谱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准确地检测不同类型的农药残留,并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
质谱法则通过对农药分子的质量进行测量,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结果。
生物学方法主要是基于生物传感器的原理。
通过利用生物材料对农药残留进行识别和测量,可以获得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这些方法在实际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 发展趋势和挑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猪肉中的残留农药监测方法也在不断发展。
一方面,新的仪器设备和检测技术的引入将进一步提高监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另一方面,人们对猪肉质量安全的关注度不断增加,监管部门也在加强对残留农药的监管。
兽药残留事件分析----速成鸡事件一、兽药残留的现状兽药残留已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近年来兽药残留引起食物中毒和影响畜禽产品出口的报道越来越多。
药物残留不仅可以直接对人体产生急慢性毒性作用,引起细菌耐药性的增加,还可以通过环境和食物链的作用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而且兽药残留还影响我国养殖业的发展和走向国际市场。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控制兽药残留的发生。
现代养殖业日益趋向于规模化、集约化,使用抗生素、维生素、激素、金属微量元素等,更成为保障畜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
然而不幸的是,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和经济利益的驱使,在养殖业中滥用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
在我国情况尤为严重。
滥用兽药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摄入人体后,影响人类的健康。
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对人的潜在危害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
二、兽药残留的实例2012年11月23日,媒体曝光了山西粟海集团养殖的一只鸡从孵出到端上餐桌,只需要45天,是用饲料和药物喂养的,而粟海集团正是肯德基与麦当劳的大供货商。
粟海集团所喂养肉鸡的饲料共有三种,前十天吃一号饲料,长营养的;接下来二十天吃二号饲料,长骨骼的;最后十五天吃三号饲料,长肉,一天甚至能长二到三两。
其实,早在2012年2月,粟海集团将家禽养殖工业化的消息就已经见诸报端。
报道称,仅在养殖的一个阶段11天中,就有多达11种药物喂给肉鸡。
而喂食药物的原因是,肉鸡被放在狭小的空间高密度地喂养,并且在45天的喂养周期中,甚至不会清理养殖场。
只有通过不断地喂药才能提高鸡的抗病能力,只要45天内,鸡不发病,就能顺利地被拉走屠宰,并且流入市场被人食用。
央视曝光了山东多个地方的养鸡场,对白羽鸡喂食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有些地方甚至给鸡喂食国家明令禁用的激素类药物。
据报道,生产“速成鸡”的养殖场,采取24小时照明并喂食激素,30克的小鸡在40天内长能到6、7斤。
为避免鸡死亡,“速成鸡”至少要吃18 种抗生素。
3食品中农药和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现状分析曹长会(临沂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卫生检验科,山东 临沂 276001)摘 要:现阶段,食品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安全与生活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人类的健康生活与长久发展,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食品行业的安全质量问题。
本文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及兽药残留问题的现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对一些较为常用的食品农药残留及兽药残留检测技术进行了相应的论述。
关键词:食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现状中图分类号:R155.5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曹长会,临沂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卫生检验科。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
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人们在种植各类瓜果蔬菜以及各种肉食动物时,往往会使用很多的农药和兽药,导致食品中的农药、兽药残留越来越多,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通过农药、兽药残留的检测技术来测定食品中的残留量,从而保证食用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所以,研究和发展食品中农药残留以及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1 我国食品中农药残留及兽药残留的现状1.1 我国食品中农药残留的现状近年来,我国不断出台并完善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国家及社会大众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
用小麦粉作为例子,小麦的种植过程中常用到的农药包括DDT、有机磷以及六六六等等。
在进行小麦粉的农药残留检测时,主要以汞、铅的含量作为小麦的安全指标参数。
我国曾对全国的小麦粉的农药残留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发现小麦粉的农药残留情况十分不乐观。
2008年9月1日,欧盟也开始实施新的食品农药残留的标准体系,新的标准体系中,将原来的390000多个农药残留的限制增至118000多个,新的农药残留标准对我国的农业生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1]。
1.2 我国食品中兽药残留的现状近年来,我国的养殖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兽药在养殖业中的使用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