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澳经济合作模式的选择(一)
- 格式:docx
- 大小:14.43 KB
- 文档页数:3
初三地理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试题答案及解析1.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发展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其中香港对深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提供水源②提供煤、铁资源③提供信息④提供资金和管理经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B【解析】珠江三角洲和香港的关系非常密切,其合作形式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香港为珠江三角洲提供信息、丰富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控制产品的质量,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营销,扮演“店”的角色.而珠江三角洲为香港提供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扮演“厂”的角色.根据题意,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香港的经济发展状况;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2.香港建设高层建筑和填海造地的最主要原因是A.人多地少B.信息发达C.建筑水平高D.资金雄厚【答案】A【解析】香港为了克服人多地少、山地多、平原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有限的这一系列限制性因素,发挥资金雄厚、技术发达的优势,采取“上天“和“下海“的方式,扩展生存空间.“上天”和“下海”分别指的是:建设高层建筑和填海造陆,故本题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3.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吧,回答下列问题。
(6分)(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①(省区简称),③山脉,(2)深圳工业以轻工业为主,其中制糖原料是。
(3) 特别行政区是有及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
(4)台湾岛因物产丰富美称众多,请你列举两个美称:(5)台湾岛上主要工业和城市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至少两条)【答案】(1)粤武夷山(2)甘蔗(3)香港、九龙、新界(4)“东方糖库”“海上米仓”“东南盐仓”“森林之海”等(5)西部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港口优良,劳动力资源丰富。
【解析】(1)据图可知图中的①为我国的广东省,该省简称为粤,③为位于福建和江西的界山武夷山脉。
(2)我国的制糖原料是甘蔗和甜菜,甘蔗是一种喜光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水热丰富的南方地区,广东、广西、台湾、海南和四川等是其主产区,而甜菜是一种喜温良,耐盐碱的作物,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新疆等地,深圳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其制糖工业的原料主要是甘蔗。
初二地理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试题1.港澳地区扩展城市建设用地往往采用“上天”和“下海”的方式,正确理解是( )①建设高层建筑;②建设海底城市;③向青藏高原移民;④填海造陆A.②③B.③④C.①④D.②④【答案】C【解析】香港为了克服人多地少、山地多、平原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有限的这一系列限制性因素,发挥资金雄厚、技术发达的优势,采取“上天“和“下海“的方式,扩展生存空间.“上天”和“下海”分别指的是:建设高层建筑和填海造陆,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香港的地理位置及地域组成;澳门的地理位置及地域组成.2.香港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伙伴是中国大陆()【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香港经济的准确识记。
香港市世界上著名的转口贸易中心,祖国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转口贸易伙伴。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香港与祖国内地经济的联系。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香港重要的旅游景点的是()A.“宋城”B.青铜作佛C.迪士尼乐园D.大三巴牌坊【答案】D【解析】澳门市区环境幽雅,终年绿树繁花,以绮丽纤巧为特色,素有“海上花园”之称,大三巴牌坊是澳门最具代表性的名胜古迹,是澳门的象征。
【考点】该题考查香港的地理位置及地域组成。
4.关于香港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珠江口东侧,与珠海市毗邻B位于珠江口西侧,与珠海市毗邻C位于珠江口西侧,与深圳市毗邻D位于珠江口东侧,与深圳市毗邻【答案】D【解析】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北与深圳相连;澳门位于珠江口西南,北与珠海相连,故本题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5.下图中,分别代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的是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是五星花蕊的动态紫荆花红旗;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是绘有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图案的绿色旗帜,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6. 2009年12月,我国动工修建港珠澳大桥,预计2015年建成通车。
选择题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的中国诗词大会,点燃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请阅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理教师设计了以“春”为关键词的“飞花令”,在下面学生列出的诗句中,所描述的景观不符合区域④的是()A.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B.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下列与①④区域界线大体一致的是()A. 种植业与畜牧业的界线B.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C. 热带与亚热带的界限D. 1月份10℃等温线【3】下列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 ①地区耕地以水田为主B. ②地区普遍种植油菜和玉米C. ③地区是我国许多大河的发源地D. ④地区沙尘暴气象灾害频繁发生【4】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以来,我国各地劳动人民按节气安排生产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玉米、高粱等)”,是地区民间谚语()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1】B【2】B【3】C【4】A【解析】【1】由图可知,区域④是我国纬度最低的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和热带气候为主,气候温暖湿润,有“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景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西北地区的景观,故选B。
【2】图中①区域是北方地区,④区域是南方地区,两区域的之间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该分界线同时也是我国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是1月份0℃等温线分界线,是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是800㎜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故选B。
【3】关于我国四大区域的说法,①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②地区气候干旱,以畜牧业为主,不种油菜和玉米;③地区是青藏地区,是我国许多大河的发源地;④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旱涝灾害频繁发生,故选C。
港珠澳大桥融资决策分析一、案例背景1、项目简介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特大型桥梁隧道结合工程,横跨珠江口伶仃洋海域,主体工程全长约35公里。
1983年,时任合和实业主席、人称“桥王”的香港富商胡应湘,率先提出兴建连接香港与珠海的伶仃洋大桥(港珠澳大桥前身)的大胆方案。
此后,因各方利益冲突、香港主权问题、广深珠等地的逐步崛起,使得方案直至2003年底才正式开始筹划研究。
直到2005年基本确定工程方案,西岸着陆点为珠海拱北和澳门明珠,东岸着陆点为香港大屿山西北的散石湾;2006年粤港澳三方商定大桥采用“三地三检”模式。
该桥通车后,由香港开车到珠海或澳门,只需要15-20分钟(目前行船需一个小时),有助吸引香港投资者到珠江三角洲西岸投资,并可促进港、珠、澳三地的旅游业。
2008年7月29日,为加快兴建港珠澳大桥项目进度,广东省、香港、澳门三地政府考虑由企业投资改为政府出资,以收费还贷的方式建设项目。
2008年4月8日,经粤港澳三地政府批准,港珠澳大桥主桥项目贷款牵头行揭晓:中国银行获聘该项目唯一牵头行。
这标志着港珠澳项目开工建设前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的融资圆满解决。
港珠澳大桥工程包括主体工程和连接线、口岸工程两部分,估计总投资为726亿元人民币。
口岸及连接线部分由粤港澳三地政府投资兴建,总投资约为350亿元;主桥部分总长29.6公里,总投资约为376亿元,其中中央政府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出资157.3亿元,银行贷款融资约为218.7亿元。
2、研究意义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受到了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但从它的前身被提出直到2008年项目融资方案敲定,一共历时25年。
此间,港珠澳大桥的融资方案受到了各方的高度关注和热议。
一度被各界看好的BOT模式和PPP模式都未被采用,为此,也引起多方的质疑和讨论。
从2008年2月28日,三地政府就融资模式达成共识——引入私人投资者以BOT模式营运和兴建大桥,并提供50年的专营权,到2008年8月5日,三方达成最终共识——大桥主体的建设由三地政府全额出资本金,不足部分贷款的融资方案。
初三地理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珠江三角洲区域及港澳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或每空1分,共9分)⑴珠江三角洲区域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该省简称为______。
图中①是经济特区,②是经济特区。
⑵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最成功的地区,请你写出除小明和小玲所谈的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外另写两点有利条件。
①。
②。
⑶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国际经济贸易中心、交通运输中心及金融中心,可为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写出两点)等方面的条件。
⑷珠江三角洲区域属于气候,水热充足,对农业生产有利。
⑸贝贝和玲玲到香港和澳门旅游后,向同学讲述自己的见闻,下列说法中不可信的是:( )A.澳门和香港都是人多地少,均采取填海造陆的方式来扩充土地B.香港被称为“购物天堂”,澳门城市环境优美,是“海上花园”C.香港的服务业和国际经济贸易发达D.澳门以房地产业、加工制造业和旅游业为支柱【答案】(1)粤;深圳;珠海(2)毗邻港澳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土地资源丰富,租金便宜……(3)资金、技术、人才、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模式……;(4)亚热带季风气候;(5)D【解析】⑴广东,简称粤,是中国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省会广州。
1980年8月26日正式设立经济特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图中①为深圳经济特区,②为珠海经济特区。
⑵.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丰富且低廉的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土地资源,便宜的租金且是著名的侨乡、有政策的优惠。
⑶香港可为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技术、人才、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模式等方面的支持。
⑷珠江三角洲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这种气候雨热同期,水热充足,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的合作机制及其政策建议龙建辉从最初探索珠三角区域合作新模式,到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再到珠江-西江经济带,在中央和地方的持续推动下,粤港澳大湾区在区域合作和区域共建的新时代顺势而生,在时间和空间两个视角反映出粤港澳区域合作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演进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
”2017年11月10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演讲时强调,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李希书记2017年11月27日在广东十二届二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亦指出,要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面临的问题相比于旧金山、纽约和东京等国际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处在“一国两制”框架之下,存在文化、法律、空间、产业等方面的“基因”差异,湾区内部尚未实现要素自由流动。
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广东、中国乃至全球发展的经济增长极和创新增长极,在强化广深港龙头城市地位基础上,在交通和网络基础设施、产业功能定位、公共政策引导等加大融合力度,提高湾区内创新要素的畅通度,达到整合优质创新资源的效果。
(一)创新资源区域分布不均,技术扩散效应不明显总体而言,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资源比较丰富,创新能力在全国乃至全球均处于前列,但是湾区内创新能力不均衡。
湾区内三大龙头城市,其中深圳、广州作为全国创新型城市,要素集聚且具有集聚的创新要素、丰富的创新资源和引领性的创新能力,是我国最重要的自主创新高地和技术辐射源头;香港拥有4所世界一流大学,使其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但制造业衰竭导致其创新绩效并不显著。
其他城市特别是处于珠江西岸的珠海、中山和江门的创新能力相对比较落后,创新资源相对匮乏。
与深圳和广州比较,还存在高层次人才比较缺乏、研发经费投入偏少、专利申请授权量偏低、技术合同成交额偏小等问题。
跨境经济合作区的相关概念概念界定跨境经济合作区是指在两国边境附近划定特定区域,赋予该区域特殊的财政税收、投资贸易以及配套的产业政策,并对区内部分地区进行跨境海关特殊监管,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各种生产要素在此聚集,实现该区域加快发展,进而通过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跨境经济合作区是两国接壤边境地区间的一种紧密合作机制。
根据边境地区对外开放的基础、特点和优势,在边境贸易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的基础上,将海关特殊监管和营造良好产业合作政策环境结合起来,通过边境两边地区的对接,实现边境地区两边的充分互动和优势互补,进而带动边境地区经济的发展。
跨境设立使得其不同于国内的特殊经济区域,而明确的地理范围、特殊的管理模式、优惠的区域政策又使得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次区域合作和跨境经济合作。
跨境经济合作区是接壤国家边境地区跨境合作的集中体现,根据边境地区条件的不同,在发展步骤和功能分区上可以有不同的模式。
选择原则跨境经济合作区的选择通常应该考虑如下原则:一是跨境双方国家政治关系良好,跨境地区合作愿望强烈。
二是选在口岸的附近,历史上长期进行跨境往来的长期历史积淀,目前也在进行边境贸易和边境经济技术合作等多种跨境经济活动。
三是口岸所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能够为合作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腹地支撑。
发展路径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需要接壤边境地区的配合与互动,需要接壤国家政府的支持与协调,因此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发展路径可以有两种:一是以依托边境口岸的单方规划起步,吸引或鼓励对方边境地区也采取相应的政策,然后通过国家间谈判和签署协议实现两个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对接运作。
目前我国在中越边境城市凭祥市和中俄边境城市绥芬河市设立了综合保税区,为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奠定了第一步。
但以此形式建立的跨境经济合作区,存在未来双方区域及功能对接的问题,需要在起步阶段就做好双方的沟通协调工作。
二是直接通过两国中央政府谈判和签署协议,划定边境两边一定区域共同规划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
珠澳经济合作模式的选择(一)
【摘要】本文在客观评价珠澳经济合作水平的基础上,分析了珠澳经济合作的互补优势与制约因素,探讨了珠澳经济合作的领域、模式与措施,对于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形成合作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珠澳经济合作途径合作模式
珠海经济特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两个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及经济发展空间上、存在巨大差异的行政区域。
两个差异巨大又唇齿相依的两个区域,是否有经济合作的基础?其经济合作的领域、途径与模式如何选择?如何构建珠澳经济新的合作机制?正确地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构建珠澳经济合作新格局,实现珠澳两地互助互动、互惠互利,推动珠澳经济合作的发展,不仅是珠海和澳门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珠三角地区乃至于泛珠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本文深入探讨珠澳经济合作的领域、途径与模式,并予以创新,对于丰富和充实珠澳经济合作的内涵,促进珠澳经济整体合作的深入发展,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形成合作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珠澳经济合作的评析
由于地理、历史和文化的原因,澳门与珠海的经济合作一直十分密切。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珠海经济特区的建立,澳门与内地在贸易、投资、经济技术合作和金融服务等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
澳门是个高度开放的自由港,也是典型的微型经济体,澳门与珠海的经贸合作保持着发展的态势。
但从整体上分析,珠澳经济合作起点低、层次低,发展迟缓。
(一)珠澳经济合作起点低
澳门回归祖国后,珠澳两地的合作始于民间经济交往合作。
珠海主要提供澳门民众日常生活品为主,主要贸易商品有:服装及衣着附件、机电产品、电能、水产品、活猪、蔬菜和天然水。
珠海澳门第三产业领域的合作是分散、自发的。
这种合作,不适用当前珠澳经济的发展。
这种以民间为主的合作,带有较大的自发性和分散性,产业分工和协作的层次较低,合作范围狭窄,技术档次较低。
(二)珠澳经济合作层次低
珠澳两地的经济合作,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只是处于一种低层次的互补性合作,远未达到结构性合作和经济整合的高级合作阶段。
其主要表现为基本停留在资源互补、政策互补的层面,并且这种互补性还发挥的不够充分,而在功能互补、产业互补等结构性合作方面,发展水平还比较低。
(三)珠澳经济合作领域窄
珠海原本缺乏先进的技术和较高的产业结构,更没有区域合作的经验,而20世纪80年代实行市县财政包干及自主发展的政策,助长了诸侯割据的风气,不可能形成区域内合理分工。
澳门作为一个自由经济城市,企业规模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大型的企业,长期形成的投资短期行为,也很难使这些企业在投资珠海时去考虑区域分工和区域经济整合的优势。
(四)珠澳经济合作规模小
澳门是外向型经济,出口贸易系数一直比较高。
1998年,澳门的出口依存度高达72.28%,近几年虽有所下降,但仍然较高。
由于产业调整和升级缓慢,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提高不快,澳门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
二、珠澳经济合作的互补优势与制约因素
(一)互补优势——珠澳经济合作的基点
1.区位互补优势
珠海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南端,与澳门陆路相连,其海域和横琴岛更将澳门包围其中。
同时,珠海亦与香港隔海相望,如果港珠澳大桥建成,珠海至香港的车程不过几十分钟。
这种地缘优势,使珠海和港澳自然形成了较为密切的经济联系和人员往来,也为珠海和港澳经济济合
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JP
2.体制互补优势
珠海作为全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建立了适应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经济运行机制逐步向国际惯例接轨。
澳门回归后,其“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市场体系比较完善,机制比较灵活。
在坚持“一国两制”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经济合作,借鉴澳门市场经济的管理经验,可以实现两种机制的优势互补,进一步推进珠海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对珠海迎接加入WTO后挑战意义重大。
3.功能互补优势
珠海已形成了兼容性较强的经济功能区。
珠海有3平方公里的保税区、9.8平方公里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拥有76个海岛省级海洋开发实验区、规划64平方公里的高栏港经济区,4平方公里的跨境工业区,还有适应种养业的广阔的浅海滩涂和农田山地,这些经济功能区为加强与澳门的经济合作提供了重要的载体,成为珠海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澳门有两大功能优势可为珠海发展外向型经济起到窗口和桥梁作用:一个是与台湾地区关系密切。
另一个是澳门与欧盟的特殊伙伴关系,这使澳门可以在沟通祖国内地与台湾地区、国际市场之间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也为珠海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机会。
4.产业互补优势
珠海拥有发展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
同澳门相比,珠海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优势比较突出。
澳门经济实行的是以旅游博彩业为支柱产业的经济模式。
澳门回归后,旅游业发展步伐更为迅速。
澳门的旅游产业特色和优势有利于加强与珠海旅游合作,形成集休闲、娱乐、度假、会议、会展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区域,可间接地增强珠澳投资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因素制约——珠澳经济合作的障碍
1.制度因素——导致两地合作缺乏总体规划和衔接
制度上的现实差距和管辖分属,导致两地合作缺乏总体规划和衔接。
回归祖国后的澳门是在“一国两制”原则下实行“澳人治澳”的特别行政区,制度差异使珠澳经济在总体思路上的衔接存在现实障碍。
2.政策因素——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受到限制
澳门是世界为数有限的高度开放的自由经济体,中国内地是高度垄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仍以公有制为主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作为高度开放的自由体从理论上不能与他人结盟,仅以税收来讲,澳门进出口自由,除少数商品外,几乎没有关税,而中国内地关税虽几经下调,仍然在发展中国家居较高水平,并且有各种非关税措施。
在这种情况下,所谓“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是不现实的,制度、法规差异不仅会加大实施成本,降低效益,甚至可能给其他地区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3.市场因素——建立珠澳统一大市场困难重重
珠澳合作乃至于珠三角与澳门的合作开发不是一个自由贸易区概念也不时CEPA的概念,它只是一个没有很强约束力的框架性平台,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加上行政割裂、政绩考核制度不科学以及财税体制弊端,建立珠澳统一大市场困难重重,珠澳经济合作的不确定因素将会很多。
4.资源因素——经济合作与发展基础先天不足
澳门资源稀少,经济发展的基础先天不足。
特区内生产、生活和营商的成本高于周边地区,导致居民北上内地消费,本地需求不足;工厂大量内移,制造业不断萎缩。
而人力资源供求的结构性失衡,是澳门目前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三、多元化——珠澳经济合作模式
(一)跨境经营模式
珠澳合作建设的跨境工业区,是在“一国”前提下,“两制”合作及跨境合作的重要成果,也是在不同制度下区域经济合作的有益尝试。
珠澳跨境工业区,顾名思义是“跨境”,即跨跃两地。
跨境工业区连接珠海、澳门,它就像一座桥梁,前面连着欧盟及拉丁语系大市场,背后连接珠江三角洲、广东乃至整个中国大市场。
要建起这座桥梁,我们必须把欧盟和拉丁语国的资金和项目引进来,把珠海园区的出口产品向欧盟和拉丁语系市场推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