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1全册教学课件8-25
- 格式:ppt
- 大小:6.57 MB
- 文档页数:68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的第三章“近代化的探索”部分,具体内容包括:近代化的启动、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及其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理解近代化的探索过程。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历史事件。
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近代化的探索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重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相关历史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近代中国社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近代化的探索过程。
2. 新课导入:讲解第三章内容,详细阐述近代化的启动、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及其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探讨其历史意义。
4. 例题讲解:解析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典型题目,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近代化的探索2. 内容:近代化的启动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及其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简述近代化的启动及其意义。
分析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异同。
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
答案:近代化的启动意味着中国开始走向现代化,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异同:同:都是为了推进近代化;异:洋务运动以自强为主,侧重于经济和科技;戊戌变法以变法为主,侧重于政治体制改革。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君主制,为中国的民主与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2. 课后拓展:让学生收集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历史人物,了解他们的贡献,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近代化探索的后续发展,了解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进一步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掌握各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
2. 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概括历史规律的能力,增强历史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近代史部分的资本主义产生与扩张,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重点:古代史、中世纪史、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历史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按照教材的顺序,依次讲解各章节的内容,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3.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古代史:四大文明古国、重要历史事件2. 中世纪史:欧洲封建社会、重要历史事件3. 近代史:资本主义产生与扩张、重要历史事件4. 现代史:两次世界大战、现代世界格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古代四大文明古国的兴衰。
(2)分析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3)论述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扩张。
(4)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认识。
2. 答案:(1)略。
(2)略。
(3)略。
(4)两次世界大战是全球性的大规模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同时也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现代国际关系的形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课外历史读物,深入了解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同时,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遗址等,增强学生的历史现场感。
2024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交流2. 中世纪欧洲的社会与制度3. 近代西方的崛起与全球影响4. 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5.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与挑战6.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脉络,理解各大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2. 掌握中世纪欧洲的社会制度特点,认识其对现代世界的影响。
3. 理解近代西方崛起的原因,分析其全球扩张的后果。
4. 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 认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理解其中的挑战与困境。
6. 把握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趋势,增强国际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各大文明的交流与互动、中世纪欧洲社会制度、近代西方的全球影响、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与挑战。
2. 教学重点:古代文明的发展、中世纪欧洲的社会制度、近代西方的崛起、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经济与科技的发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各大洲的历史发展。
2. 新课内容:讲解各章节的重点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情景,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进行角色扮演。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2. 板书内容:各章节、重点知识点、典型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交流。
(2)分析中世纪欧洲的社会制度特点及其影响。
(3)论述近代西方的崛起及其全球影响。
(4)探讨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特点。
(5)评述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与挑战。
2. 答案:见教材及课堂笔记。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一、选择题1.(2012·上海高一检测)19世纪中期,法国政治家托克维尔以惊人的洞察力预言一百年后的世界格局:“它们起点各异,所走的道路也不相同,然而似乎是天意要它们各左右半个地球的命运。
”“它们”即()A.美国和苏联B.德国和意大利C.美国和中国D.英国和德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从19世纪中期后延100年,正好是二战后初期,当时形成了以美苏两国为主导的两极世界格局,影响世界长达半个世纪,故选A项。
【答案】 A2.(2012·北京高一检测)最早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出“冷战”信号的是()A.丘吉尔B.杜鲁门C.希特勒D.罗斯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二战后初期,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鼓动美国对苏联等发动“冷战”,成为“冷战”的信号。
【答案】 A3.右边是关于马歇尔计划的一幅漫画,漫画中的拉网人说:“来吧,小鱼!”后来被拉进网的“小鱼”不可能包括()A.英国B.法国C.联邦德国D.苏联【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
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进而称霸世界。
作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是不会“入网”的。
【答案】 D4.(2012·日照期末)“欧洲的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哀、混乱,美国政府应用科学尽力缓和局势。
”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措施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B.推行马歇尔计划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解析】做好本题需要理解材料的意思。
从材料看,欧洲面临严峻的社会形势,尤其是饥饿与贫穷。
为此,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来帮助西欧恢复经济、走向振兴,故答案为B项。
【答案】 B5.(2012·怀化期末)2010年11月19~20日,北约28国领导人峰会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举行,峰会批准了用于指导北约未来10年发展的战略新概念,宣称其将继续履行三大核心任务,即集体防御、危机处理和安全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