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共读交流活动
- 格式:ppt
- 大小:357.01 KB
- 文档页数:12
第3课时整本书阅读课《鲁滨逊漂流记》阅读计划与阅读一、教学目标1. 师生制定《鲁滨逊漂流记》阅读计划;2. 按照制定的计划阅读《鲁滨逊漂流记》。
二、教学过程(一)揭示主题,讨论计划1. 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目录,师生讨论整本书阅读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2. 师生交流。
全书一共35章,每天五章,七天可以读完。
最后利用“口语交际课”进行读书汇报,举行读书交流。
3. 确定计划,按计划进行阅读。
(二)开启阅读,完成第一天计划附每天读书导语:第一天:鲁滨逊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的父母十分疼爱他,让他从小过着富裕的生活。
可是鲁滨逊却对这样的生活一点也不感兴趣,他一心向往着冒险的航海生活。
面对父母的劝阻,他是怎么做的?最终,他做了怎样的决定呢?据说,他出海还遇到了海盗呢,他能摆脱这些困境吗?在今天的阅读中,你能找到答案!开始今天的阅读吧——第二天:鲁滨逊跟着大船来到了巴西,在这里他认识了一位正直无私的种植园主,他是谁呢?不甘寂寞的鲁滨逊是否能在这里安居乐业呢?再次冒险的航海生活刚开始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飓风,鲁滨逊和船上的人生存下来了吗?飓风带来哪些影响呢?好像只有鲁滨逊一个人活下来了,是吗?在今天的阅读中,你能找到答案!开始阅读吧——第三天:荒岛上也有地震,你相信吗?鲁滨逊能躲过这场灾难吗?据说鲁滨逊处在病痛之中呢。
在荒地上,没有医生,没有医院,鲁滨逊怎样生存?小岛上还有哪些秘密?鲁滨逊又有哪些收获?我认为,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要生存,鲁滨逊为了生存,又做了哪些工作?在今天的阅读中,你能找到答案!开始吧——第四天:雨季到了,鲁滨逊知道淋雨会再次生病,他都选择了怎么做?他又制作出了哪些有用的生活用品呢?据说小岛对面有陆地,鲁滨逊想去看看,他成功了吗?鲁滨逊还打算做环岛旅行呢,真是个不安分的家伙,他成功了吗?对了,岛上有其他动物吗?在今天的阅读中,你能找到答案!继续阅读吧——第五天:鲁滨逊又准备去海岛的另一边看看,并打算把自己藏在那里的小船弄回来。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学生回答了哪些读书名言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和价值。
2.询问学生平时读过的课外书,并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及原因,以增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3.介绍本次要推荐的书《鲁滨逊漂流记》,并展示相关课件。
二、初步了解1.了解学生是否读过这本书,让有读过的同学分享自己的收获,以激发其他同学的阅读兴趣。
2.介绍作者XXX的生平经历,并引出他的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
3.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故事梗概,为后续精读片段做铺垫。
三、精读片段,感悟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情节去感受人物形象,感受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小说。
具体教学内容可以根据教师的选择进行安排。
1.小说中有一个精彩片段,老师想和同学们分享。
老师让同学们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片段,然后一起品析几个精彩片段。
每个小组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
教师随机梳理读书方法并板书。
最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在第二节课中,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鲁滨逊漂流记》。
同学们了解了XXX的经历,交流了XXX28年的荒岛生涯,讨论了书名《鲁滨逊漂流记》的含义,以及XXX漂到了哪些地方。
最后,老师让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全书内容,并从XXX的生活经历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3.删除了一些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和格式错误。
冒险出海,荒岛求生,最终返回英国——这就是《鲁滨逊漂流记》所描绘的故事。
其中最吸引人的部分莫过于他在荒岛上的惊险、新奇、真实的个人经历。
那么,你们最感兴趣的是他的荒岛求生经历吗?让我们来看看XXX初到小岛上的情景。
他在日记中写道:“来到这个荒无人烟的孤岛,我又饿又渴,没有任何生还的机会。
”他身处的困境包括了衣食匮乏、环境恶劣(地震、风暴)、孤独寂寞(在遇到星期五之前只有鹦鹉陪他)、胆战心惊(害怕野人的袭击)。
他一无所有,等待他的几乎就是死亡了。
如果是你被命运之神抛弃在这样的荒凉的贫瘠的小岛上,你会有什么想法?也许你会觉得很倒霉,埋怨上天,感到难过、绝望。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会设计流程
一、确定读书会时间地点
首先需要确定读书会的时间地点。
可以选择在周末的下午在咖啡厅或者图书馆的讨论区举行。
时间约为2-3小时。
二、确定读书会参与人员
可以通过论坛、朋友圈等方式发起邀请,也可以面向读书会常客直接发出邀请。
参与人数控制在5-8人。
三、确定读书计划
可以将《鲁滨逊漂流记》分为几个部分,每次读书会聚焦讨论其中一两个部分的内容。
确定每次的读书进度和讨论重点。
四、推荐相关资料
可以准备一些扩展资料,比如有关该书的评论文章、作者简介、创作背景等,便于参与者更全面地理解作品。
也可以推荐其他鲁滨逊漂流记的改编作品。
五、准备讨论问题
以提问的方式引导讨论,可以准备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讨论问题可以围绕人物性格、主题思想、语言风格等方面设计。
六、读后感撰写
可以安排参与者在读书会后写一篇读后感,总结自己的心得。
这有助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七、收尾与反馈
读书会结束后,可以听取参与者的反馈意见,总结经验,以便继续改进下一场读书会的组织。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沟通会教课目标:1、经过发言、沟通,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2、小结学生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并运用此中的一两种方法阅读《鲁滨逊漂流记》中“环岛探险”这一章节,同时掌握更多的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3、经过沟通的形式,指引学生理智、辨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培育学生踊跃、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课重、难点:1、掌握读整本书的方法,并运用到阅读活动中去。
2、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课过程:一、课前发言: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书本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吗2、学生沟通。
二、发言导入,认识作者笛福.1、同学们,近来我们班上又掀起了一股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高潮。
书中自有黄金屋,看见同学们仔细读书,感觉真好!2、《鲁宾逊漂游记》的作者是谁(笛福)有谁能来介绍一下笛福吗学生沟通自己所认识的笛福(学生沟通后幻灯出示笛福简介)三、沟通读书方法,激发读整本书的兴趣。
1、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只读单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常常和整本书打交道。
读整本书,特别是读经典名著,可以使我们增加知识,扩大累积,拓宽眼界,可以让我们和书中的人物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和沟通。
《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听闻有的同学在四年级的时候就已经读过了,此刻已经开始读第二遍、第三遍了,能谈谈你是怎么读这本书的吗(学生自由发布建议)沟通后总结:先读序言,再细读;是先看看书的目录,优选出特别喜爱的章节先读,其余的就大概翻翻;把书中我特别喜爱的经典语段摘录下来,而后再写写自己的读书感。
这几种读书的方法都很不错,希望同学们在此后的读书中运用。
四、学生畅聊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收获1、同学们,这本书,读到此刻,你们必定收获不小吧谁能谈谈鲁滨逊的经历(1、我知道了这本书可以分作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了鲁滨逊三次航海探险的经历,在巴西买了种植园;第二部分,是这本书的主体,写鲁滨逊在一个荒岛上凭着自己惊人的毅力和坚强不停的劳动生活了28 年;第三部分,主要写鲁滨逊在荒岛上光复了一条大船,回到了英国。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导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导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推荐,初步了解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学习绘制思维导图梳理小说内容的读书方法。
初步了解鲁滨逊的人物形象。
【重难点】重点:激趣阅读《鲁滨逊漂流记》。
难点:学习绘制思维导图梳理小说内容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揭示课题提出问题,今天的这节课我们从一个问号开始,你们向往哪一种生活,安稳的生活还是冒险的生活?在冒险和安稳两种生活下面加上附加条件,再选择。
选择人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人,他坚定的选择了冒险的生活,他的名字叫鲁滨逊。
(二)初识封面,浅谈感受出示《鲁滨逊漂流记》两个版本的封皮。
问题:初次看到这两本书,你想打开哪一本来读一读?为什么?预设:封皮中鲁滨逊的硬汉形象,他独自面对苍茫的大海和未知的挑战,很引人入胜。
封皮中鲁滨逊海上航行搏击风浪的惊险刺激很吸引人。
(三)走近作者,激趣阅读丹尼尔·笛福: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欧洲小说之父"。
笛福在59岁开始写作小说,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一经发表,就大受欢迎,是《圣经》之外印刷最多的一本书。
之后又创作了《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等作品。
再次出示笛福人生经历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标签。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非凡精彩的人生经历,激发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兴趣。
(四)趣学梗概,方法指导1、学生阅读小说梗概问题:鲁滨逊是第一次出海远行就流落无人荒岛了吗?从梗概中我们可以推断出,小说前面部分写了鲁滨逊的几次航海经历,后面才重点写了他荒岛求生的经历。
2、师生合作绘制航海线路图。
3、读书方法指导——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情节思维导图,又叫“树状图”“思维地图",是一种利用图画来梳理思路或文本内容的工具。
一般有一个中央关键词,然后由此延伸开来,以辐射线的形式连接其他概念。
整本书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导读激趣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了解作者、作品的主要内容、写作背景等,激发学生阅读世界名著的兴趣。
2.通过阅读,初步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3.学会制定学习计划,规划阅读,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阅读了解作者、作品的主要内容、写作背景学会制作阅读计划表。
难点:通过阅读,初步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教学准备:《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兴趣导入。
1.回顾单元要素及单元目标。
2.在这个单元里,我们接触了哪几本世界名著,回顾单元课文,出示插图猜人物。
3.课前闯关游戏。
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你对《鲁滨逊漂流记》有了什么了解?从书评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二、了解作者及作品(一)了解作者。
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1660年5月6日—1731年4月24日),17—18世纪英国作家。
代表作有《鲁滨逊漂流记》、《骑士回忆录》、《辛格顿船长》、《杰克上校》、《大疫年日记》、《英国商人手册》等。
1731年4月24日,逝世于伦敦居所,葬于本希尔公墓。
(二)作品及写作背景。
《鲁滨逊漂流记》是丹尼尔·XX的一部长篇小说。
该书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
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Robinson Crusoe)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的故事。
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
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后,最终得以返回故乡。
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1704年9月,一名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大西洋中,在荒岛上生活4年4个月之后,被伍兹·罗杰斯船长所救。
笛福便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把自己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文学加工,使“鲁滨逊”不仅成为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而且成为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
《鲁滨孙漂流记》读书交流会教学设计高洁一、交流目标:1、通过师生共同交流,使学生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内容,并能从鲁滨逊身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习他顽强与乐观的精神。
2、学会由表及里的阅读顺序,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3、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让读书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
二、交流重点:通过交流,围绕主要问题,感受人物形象,学到面对困难与挫折的方法。
三、交流难点:从阅读中学到相关的写作方法,能学以致用,学到做人的道理。
四、交流过程设计:(一)情景引入:你可曾设想过?一个人,一座荒岛...... 没有自来水,也没有煤气炉,打不通手机,也没有电视,更没法叫外卖送餐。
除了泥土,大海和一直生活在那里的动植物以外,没有任何东西是为了让你生存而存在的。
一滴水都要亲自去找,一个火苗都要亲手点燃......也许一天可以,也许一个星期也可以,可是一个月呢?一年呢? ......(但我们的主人公——鲁滨孙却做到了。
)(二)交流作者及创作背景:笛福:英国作家。
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
《鲁滨孙漂流记》写于1719年。
小说以一个真实的故事为背景进行创作的。
据说有一个苏格兰人在一艘英国海船上当水手,因与船长发生冲突,被船长遗弃在一个荒岛上生活了4年,后被救回英国。
(三)、交流读书方法:1、你是如何读书的?学生汇报后总结。
总结:读书前:1、看作品简介(梗概);2、看作者介绍;3、看序言;4、看目录。
(了解大致内容)。
读书时:1、每天读几页;慢慢品读。
2、连续读完,一气呵成。
3、做好摘记,边读边积累;4、先浏览全书,再细细读。
读书后:1、想象故事情节;2、设身处地想象一下;3、重新细读品味;4、想象续编情节。
(四)检验读书成果小测试:(6题)出示幻灯,以抢答形式。
(五)交流小说内容:出示交流题目:1、谈谈初读《鲁滨孙漂流记》的感受。
2、书中你最感兴趣的人物是谁?为什么?3、书中你最喜欢的章节是何处?为什么?4、《鲁滨孙漂流记》带给了你哪些启示?谈谈你读后的收获。
六年级下《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导读课《六年级下<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导读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本非常精彩的书籍——《鲁滨逊漂流记》。
在开始我们的阅读之旅之前,让我先问问大家,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你们独自一人被扔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没有亲人朋友的陪伴,没有充足的食物和水,你们会怎么办?是不是觉得很可怕?但有一个人,他不仅在这样的困境中生存了下来,还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王国”,这个人就是鲁滨逊。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作品。
笛福生活在一个充满冒险和探索的时代,他的作品也充满了对冒险和求生的精彩描绘。
这本书出版于 1719 年,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成为了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
故事的主人公鲁滨逊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本可以过着安稳舒适的生活,但他却一心向往着冒险和航海。
他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航海的征程。
然而,他的航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多次遭遇风暴和海难。
在一次航海中,鲁滨逊所乘坐的船只遭遇了可怕的风暴,最终触礁沉没。
幸运的是,鲁滨逊幸存了下来,漂流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
这个小岛没有名字,没有人类的足迹,只有无尽的荒野和未知的危险。
刚到岛上的鲁滨逊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
他没有食物,没有住所,没有工具,甚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下去。
但是,鲁滨逊并没有被恐惧和绝望打败。
他凭借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和求生的本能,开始了艰难的生存之旅。
他首先在岛上四处寻找,幸运地发现了一些可以食用的野果和水源。
为了有一个安全的住所,他用树枝和树叶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帐篷。
后来,他又学会了如何制作工具,用石头和树枝制作了斧头、锤子等,用来砍伐树木、建造房屋。
在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后,鲁滨逊开始思考如何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和有意义。
他种植庄稼,养殖家畜,制作陶器,甚至还自己缝制衣服。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地遇到困难和挫折,但他从未放弃,总是想尽办法去解决问题。
《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巩固课外阅读的方法。
2.梳理故事情节,感悟人物形象及作品意蕴,使心灵受到感染和浸润。
3.引导孩子交流阅读收获和分享阅读体验,激发学生深层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梳理故事情节,感悟人物形象及作品意蕴,使心灵受到感染和浸润。
教学难点:引导孩子交流阅读收获和分享阅读体验,激发学生深层阅读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最近,我们共同阅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
在家里,在学校里,总能看你在认真读书。
你认真读书的样子可真美。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滨逊漂流记》的读书交流会。
二、交流读书方法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同学们,那你们是怎样来读这本书的?我们来听听小伙伴是怎么说的?(生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
)教师小结:从你们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了常用的读书方法有:作批注;做摘抄;写一写读后感;画航海路线图、人物性格分析图、故事情节图;对这本书结构内容做整理,画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自己读《鲁宾逊漂流记》时所用的方法,通过老师的总结强化整本书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巩固所学的阅读方法,为以后的整本书阅读打下坚实基础。
三、梳理故事情节1.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一:把书读细环节一:知识竞赛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方法,接下来老师带来一组挑战,检验你的书读的效果如何,请准备好。
(放录音)环节二:连一连鲁滨逊一共出海了4次,你知道他都去了哪里吗?请同学们连一连。
总结:老师不得不再次竖起大拇指,太厉害了!看来同学们并不是囫囵吞枣地过一遍,而是做到了细嚼慢咽,读得很细致。
我们在阅读整本书时就应该做到2.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二:把书读薄环节三:概括故事内容(说一说)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
看来同学们对故事情节基本掌握了,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这个故事讲清楚。
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引导学生交流归纳)教师小结:通过你们的讲述,我们把二三十万字的小说归纳成短短的几句话,这是要求我们在阅读整本书要做到——把书读薄。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一等奖创新教案《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教案【课时安排】本书分为三课时,具体安排为:第一课时导读课,第二课时推进课(精读课),第三课时分享课。
【教学目标】1.能读完《鲁滨逊漂流记》,感受阅读的快乐,并乐于与大家分享。
2.梳理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主要人物形象,提升分析总结能力。
3.能整体感知故事的内容,并能回答老师的问题,提升整体感知能力和提取信息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析】从知识层面来说,阅读本书在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能理解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从技能层面来说,老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阅读,提升阅读能力;从情感层面来说,要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冒险精神和坚韧顽强的毅力。
(1)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2)阅读时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人物形象。
(3)带着问题阅读。
【阅读指导课的设计思路】(1)导读课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为:链接旧知——整体感知(主要内容)——激发兴趣——运用(2)推进课(精读课)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为:整体感知故事情节——梳理结构——故事精读(情景式阅读及观察式阅读相结合,培养儿童精读、初步收集和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运用(3)分享课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为:整体感知本书——主题探讨——链接生活【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鲁滨逊漂流记》2.教师准备:(1)阅读《鲁滨逊漂流记》;(2)设计阅读活动。
导读课【课时目标】通过阅读推荐,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独立自主的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引导学生阅读适合自己的外国名著,了解不同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关心人物的命运,提高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阅读适合自己的外国名著,了解不同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关心人物的命运,提高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作品分析:《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晚年创作的一部小说。
也让是因为这部作品让丹尼尔·笛福获得了“英国小说之父”的称号。
在六年级下册“外国文学名著”单元,第一篇文章就是《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有了初步的认识,也产生了一定的阅读兴趣。
新课标也提倡学生多读课外书,读整本书。
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实践于课外。
所以我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了每日两分钟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继续深入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的兴趣。
基于以上原因,我选择《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作为我校第十四届大爱教育读书节的展示课教学内容。
阅读目标:1.了解《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的作者与创作背景,掌握不同的阅读外国文学名著的方法。
2.通过个人独学、同伴交流、小组合作、读悟结合,读写结合等合作探究方式学习。
3.鼓励学生通过章节阅读和交流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态度和读后分享的习惯,激发阅读经典,感悟经典名著的魅力。
阅读重难点:1.能从多角度评价人物,建立立体的、多面的人物形象。
2.能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通过文字传递的思想内涵。
阅读规划:阅读过程:导读板块:点燃阅读期待——第一阶段一、联结生活,走进整本阅读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来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期间,你感到什么烦恼呢?2.小结:宅在家里,我们仿佛被遗弃在一座“孤岛”上,就如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笔下的这部不朽名作《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一样。
3.简介《鲁滨逊漂流记》的影响力。
二、勾连教材,激发阅读兴趣1.出示教材《鲁滨逊漂流记》的梗概,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
2.出示坏处、好处对照表,感受鲁滨逊的烦恼和快乐。
学习鲁滨逊面对困难时的心态,重新思考上课伊始填写的表格,思考并补充相对的快乐。
3.出示整本书的目录,提出要求:(1)根据坏处和好处表,预测该片段在小说的哪个部分,并进行验证。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交流会教学目标:1、通过谈话、交流,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2、小结学生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并运用其中的一两种方法阅读《鲁滨逊漂流记》中“环岛探险”这一章节,同时掌握更多的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3、通过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理智、辨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1、掌握读整本书的方法,并运用到阅读活动中去。
2、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吗?2、学生交流。
二、谈话导入,了解作者笛福.1、同学们,最近我们班上又掀起了一股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热潮。
书中自有黄金屋,看见同学们认真读书,感觉真好!2、《鲁宾逊漂游记》的作者是谁?(笛福)有谁能来介绍一下笛福吗? 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笛福(学生交流后幻灯出示笛福简介)三、交流读书方法,激发读整本书的兴趣。
1、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只读单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经常和整本书打交道。
读整本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扩大积累,拓宽眼界,可以让我们和书中的人物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
《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据说有的同学在四年级的时候就已经读过了,现在已经开始读第二遍、第三遍了,能说说你是怎么读这本书的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交流后总结:先读前言,再细读;是先看看书的目录,挑选出特别喜欢的章节先读,其余的就大概翻翻;把书中我特别喜欢的经典语段摘录下来,然后再写写自己的读书感。
这几种读书的方法都很不错,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读书中运用。
四、学生畅谈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收获1、同学们,这本书,读到现在,你们一定收获不小吧?谁能说说鲁滨逊的经历?(1、我知道了这本书可以分作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了鲁滨逊三次航海探险的经历,在巴西买了种植园;第二部分,是这本书的主体,写鲁滨逊在一个荒岛上凭着自己惊人的毅力和顽强不息的劳动生活了28年;第三部分,主要写鲁滨逊在荒岛上收复了一条大船,回到了英国。
《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设计巴蜀小学:代萍一、交流读书方法1. 这段时间老师和大家都沉浸在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快乐中。
老师想知道你们是怎样阅读这本书的,谁来介绍介绍?生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
2.老师把同学们所提到的读书方法归纳成两点:(1)看封面,读前言,了解作者简介、故事梗概、作品意义。
(2)通读全文,对书中的某一句段或故事情节有感触的,作批注;书中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随时摘抄,还可以写一写读后感。
希望这两则读书小贴士对大家阅读其他书籍也会有所帮助。
二、感知故事内容1.下面我们就要进入这本书的评说之旅。
2.首先,老师精心准备了一场知识抢答赛,看看书中的细节你们掌握了多少呢?三、品味故事,交流体会出示:我把三只大泥锅和两三只泥罐一个个堆起来,四面架上木柴,泥锅和泥罐下生了一大堆炭火,然后在四周和顶上点起了火,一直烧到里面的罐子红透为止,而且十分小心不让火把它们烧裂。
我看到陶器烧得红透后,又继续保留了五六小时的热度。
后来,我看见其中一只虽然没有破裂,但已开始溶化了,这是因为掺在陶土里的沙土被火烧溶了,假如再烧下去,就要成为玻璃了。
于是我慢慢减去火力,那些罐子的红色逐渐退去。
我整夜守着火堆,不让火力退得太快。
到了第二天早晨,我便烧成了三只很好的瓦锅和两只瓦罐。
A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鲁滨逊是怎么样做出瓦锅和瓦罐的?b生读。
圈画,标注。
1.刚才,同学们非常仔细地阅读了书中的一个片段,抓住关键字词进行品味,了解鲁滨逊的性格特点,这种精细的阅读方法就特别适合一些精彩段落的阅读。
2.就这样,鲁滨逊刻在十字架上的木痕越来越多,天变成了星期,星期变成月,月变成了年,整整二十八年啊,你觉得到底是什么支撑着鲁滨逊度过28个漫漫春秋呢?(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渴望回到文明社会的念头、不向命运妥协的精神……)总结: 这经典名著最吸引人之处,他能在不同时代给我们鼓舞。
四、抒写感受,内化升华1.对于这本经典著作,法国思想家卢梭是这样说的:(出示)每个正在成长的男孩都应该先读读《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分享课教学及点评张淑英吴忠豪【教学目标】1援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悟经典的魅力,培养良好的阅读态度和习惯,培养读后分享的习惯。
2.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把握小说内容,感受鲁滨逊面对困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坚忍不拔、积极乐观、创造开拓的精神,学习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
3.通过交流,把握阅读整本书的基本策略。
尝试体会本书在表达方面的艺术特色:特定情境中的心理描写, 以细节描写来丰满人物形象。
【点评:《鲁滨逊漂流记》是久负盛名的外国文学作品,堪称外国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推荐给高年级学生阅读,是非常合适的。
执教者将“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悟经典的魅力”作为读书指导课的首要目标,很得体。
目标3 提出“把握阅读整本书的基本策略,尝试体会本书在表达方面的艺术特色:特定情境中的心理描写,以细节描写来丰满人物形象”,目标提得很具体,但对小学生而言要求过高,应适当降低。
】【教学准备】1. 学生充分阅读整本书,小组针对精彩之处进行集体研究。
2.四人一小组团坐。
3.教师课前了解各小组的研究成果。
【教学流程】一、导入师:前段时间同学们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热情很高涨,这节课,咱们就来交流、分享彼此的阅读感受。
二、热身闯关师:先来个热身,请同学们举手抢答。
(动感配乐)抢答题目:1《.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国小说家(),被誉为“英国与欧洲的()”。
2.鲁滨逊热衷于()。
……师:从同学们的反应速度和答题正确率,看得出大家既从整体上把握了小说内容,也关注了细节。
老师对大家用心的读书态度真心赞赏,用心阅读的孩子最美!很期待接下来你们的分享。
【点评:热身闯关设计很有创意,目的有三:一是营造积极、热烈的氛围,点燃起学生的读书兴趣,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抢答活动中。
二是闯关题目按照从整体到细节、由易到难的顺序设计,引导学生读书时能充分关注细节,提高读书质量。
三是便于掌握学生阅读程度的深浅,为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后面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整本书阅读交流课《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整本书阅读——《鲁滨逊漂流记》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交流《鲁滨逊漂流记》的读书收获,畅谈读书感受,展示读书成果,把握学生课外读书动态,激发学生走向深层阅读。
2.促使学生养成乐于交流,乐于表达,认真倾听的良好惯。
3.从XXX的身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研究XXX精神。
4.以一本带多本,激发学生阅读历险主题文学作品的兴趣,多读书读好书,让读书成为自己的生活。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闯关热身1.布置《鲁滨逊漂流记》后,班上掀起了一股阅读热潮。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本书。
2.询问学生是否读完,读了几遍。
3.交流读书收获,老师选取了一些有价值的题目,进行讨论。
二、深入阅读,解析主题1.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类型和评价,引导学生对整本书有一个整体认识。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3.分析XXX这个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影响,让学生了解XXX精神。
三、人物交流,探究人物形象1.介绍书中的主要人物,引导学生了解人物关系。
2.让学生讨论并给XXX贴上一个标签,表达出自己对他的认识和评价。
3.让学生交流XXX身上的优点和弱点,了解他的不足之处。
四、读后感受,展示成果1.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体验和感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2.鼓励学生多读好书,让阅读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不仅加深了对《鲁滨逊漂流记》的理解和认识,还培养了交流、表达和倾听的良好惯,同时也受到了XXX精神的熏陶和启示。
经验5.为什么XXX要在描写XXX的英雄形象中加入他的胆小懦弱呢?毕竟,英雄应该是勇敢无畏的。
但是,我们都知道,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恐惧。
XXX在第一次出海时遭遇风暴,他被吓得昏死过去。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冒险,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出海,直到他流落荒岛。
这告诉我们,真正的勇敢并不是从不害怕,而是能够克服自己的恐惧。
优秀也不是没有缺点,而是能够战胜自己的缺点。
“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实践研究”《草房子》阅读交流课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这节阅读指导课,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初步学会简单的课外阅读方法。
2.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好,我们现在上课!上课——起立!同学们,不论你富有还是贫穷,只要读书,无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都可以学到知识,享受快乐!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书,这本书被誉为影响孩子一生的世界十大名著之一,大声说出它的名字。
(出示幻灯片)。
过渡:读书很重要,读书方法更重要。
今天我们就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学习怎样读一本书(板书:读)二、教学过程(一)读封面师:同学们,当你拿到一本书时,你首先看到的是什么对,是封面。
(出示幻灯片)(板书:封面)师:你从封面可以了解到这本书的什么(生看,交流)师小结:对,从封面中我们可以了解书的出版社、作者,对书有个初步的了解。
(板书:了解)(二)读前言师:读了封面,接下来我们要看什么呢(出示幻灯片)(板书:前言)师:对,是前言。
不同版本的书,有的叫内容提要,有的叫导读。
看看你们自己的书,叫什么(生回答)我们从前言中又可以知道些什么请拿出你手中的前言,认真读一读。
(生看,交流。
)谁来说一说。
(1)作者情况(2)主要内容(3)书中告诉我们的哲理师小结:噢!从前言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书的主要内容及书中的哲理。
读了这些内容,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去读这本书。
(三)读目录师:读完了序言,我们又该读什么(出示幻灯片)对,是目录。
(板书:目录)从目录中我们可以知道每一章的主题。
老师这本书一共有30章,你们的书中分几章你对哪一章最感兴趣。
(猜想)生看,交流。
(四)片段欣赏读片段时,可以想想这一段讲了什么读了这个片断后,对哪些地方特别感兴趣你觉得他身上有什么品质值得你学习小结:其实啊,我们在读一本书的时候,就是和书中的主人公进行对话。
把你想对主人公说的话写下来,这就叫批注,也叫感悟。
(板书:感悟)课下读这本书时,你可以把想和鲁滨逊说的话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