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冀教版五年级下《灯祭》教学设计(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冀教版五年级下《灯祭》教学设计冀教版五年级下《灯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句,理解文中感情充沛的句子,谈出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的朗读,以达到深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对父亲无限怀念的挚爱真情,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愫。
并通过“合作读、感悟、探究”等教学策略,品味语言。
二、设计理念设计本节课时,都围绕着“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中心展开,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我依据学情、年段特点、课文特点等实际情况,指引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自读、感悟、探究”等教学策略,品味语言。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就小学阶段来说,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我注意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如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父亲为女儿做灯的细致描写中会理解父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父亲为女儿做灯的细节就是父爱的一种表现,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爱蕴含在琐碎的细节中。
又比如,学生在用“ 父亲的离去带走了--带走了---带走了---。
”进行说话训练的过程中,对女儿爱父亲、思念父亲有了更深的体会,一个深切的爱女儿的父亲形象会逐渐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并灵活地运用语言。
最后用写一写的方式表达本节课的感受,对学生进行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的训练。
三、教学过程?1.课前三分钟谈话(爸爸妈妈你喜欢谁)师:从刚才的谈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家都非常爱自己的爸爸妈妈。
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那伟岸的山,他那双温暖的大手,牵我走过每一个春秋,依偎在父亲的胸膛,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
父爱伴我成长,教我坚强,给我无穷的'力量。
在父亲的呵护下,孩子是那么幸福快乐,著名女作家迟子建在她许许多多的文字里都写到了她的父亲,《灯祭》就是其中的一篇,今天让我们继续分享这篇关于父女之间深情意浓的文章。
灯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迟子建的散文《灯祭》,文章以灯为线索写了父亲做灯、我提灯过年、我送灯祭奠父亲,生动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二、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所表现出的朴实的父女之情—父亲对我无言的爱,我对父亲无限的依恋及怀念。
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感情充沛的句子,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对父亲无限怀念的挚爱亲情。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难点:通过研读、讨论重点语句,体会父女亲情,感受我对父亲的无限思念,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的情感。
五、教学方法:通过读、悟、讨论理解文本。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质疑课题灯祭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师:灯祭是什么意思?生:祭,祭奠生:灯祭,用灯来祭奠师:我们用什么方式来祭奠故去的亲人?生:鲜花那作者用灯来祭奠,为什么?又祭奠谁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读课文1、请同学们说一说,祭奠谁?父亲作者围绕灯写了几个部分?讨论并回答总结:父亲做灯、我提灯过年、我送灯祭奠父亲。
2、为什么作者用灯来祭奠父亲?生:每逢过年作者都会得到灯生:喜欢父亲做的灯师:对,父亲做的灯在作者心中位置很重要,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生:不寻常师:为什么是一盏不寻常的灯,从哪里看出来不寻常(三)再读文本,体会情感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本,说一说你从哪里看出来这是一盏不寻常的灯呢?师:为什么是一盏不寻常的灯呢?生:“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
”(第1自然段)父亲每年都会为我做灯,不厌其烦“从门外雪地捡回一个罐头瓶……把半截红烛固定在钉子上”(第2自然段)父亲亲手做的“我怀揣着一盒火柴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然后心满意足的擦根火柴点着灯去另一家。
”(第3自然段)提灯的感觉不寻常:骄傲、自豪总结,所以等为什么不寻常呢?父亲亲手做的这盏灯里有父亲的爱这盏灯是独一无二的师:那我们来看看这一盏独一无二的灯是怎样的?从门外的雪地上捡回一个罐头瓶,然后将一瓢滚热的开水倒进瓶里,“啪”的一声,瓶底均匀地落下来,灯罩便诞生了。
翼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灯祭》精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理解称心如意、屋脊、妖娆迷人等词语的含义,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并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感情充沛的句子,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对父亲无限怀念的挚爱真情。
3、过程与方法:指引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并通过自读、感悟、探究等教学策略,品味语言。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要求会写的生字,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对重点词、句、段进行研读、感悟,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语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灯吗?都喜欢什么样的灯?师: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和你们一样喜欢灯。
她童年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都是一盏不寻常的灯所带给她的。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世界。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读课文,理解字、词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生字、词。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指名朗读课文。
(预设:有些疑难字、词可能小组合作无法解决,这时教师应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解决疑难时注意纠正:称心如意的称读chn,不读ch ng揣与惴的区分。
罐、穗、墩、脊的书写。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初步理解灯祭含义。
1、学生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1)了解文章主要写了哪写内容,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引导学生感知父亲在世时和父亲去世后两个不同的场景)(2)作者的情感先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幸福、快乐思念、悲伤)2、通过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解灯祭的含义。
(让学生了解:灯祭实际上是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和缅怀。
)四、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感受到了作者在父亲去世前后不同的心境,更体会到了我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与缅怀。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灯祭》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感情充沛的句子,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对父亲无限怀念的挚爱真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用在读中的方法进行阅读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魅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表现出的朴实的父女之情----父亲对我无言的爱,我对父亲无限的依恋及怀念。
培养学生的对亲情的珍爱。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理解两代人阴阳两界无法阻隔的亲情。
(二)难点体会“那灯是不寻常的”在作者心中的位置。
(三)解决方法1、引导想象,体会作者深刻含蕴。
2、抓住文中作者情感表白的句子,潜心研读,深入领悟作者对父亲的挚爱之情。
3、重点引导与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相结合。
【课时安排】两课时【学生活动设计】(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抓课文重点内容,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谁来说说你都有哪些玩具?你知道你父母小时侯都有什么玩具?对,他们小时侯不象我们现在玩具都是花钱买的,他们有许多玩具是他们自己或者是大人帮着做的玩具,玩着大人给做的玩具那是一种什么心情呢?对!我们文中的作者在怀念他的父亲,怀念父亲亲手给他做的灯,他认为那灯是“不寻常的”。
为什么会认为是“不寻常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灯祭》板题二、自渎课文,提出自学要求。
1、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2、读准子字音,分析字形:罐、瓢、穗、墓3、根据课文上下内容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蓬勃屋脊安闲妖娆有声有色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灯祭》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所变相出的朴实的父女之情——父亲对我无言的爱,我对父亲无限的依恋及怀念。
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感情充沛的句子,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对父亲无限怀念的挚爱真情。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魅力。
二、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学生依据教师发布的课前任务,完成课前自学。
2.教师准备教师制作课前任务与课上任务,利用优学派智慧课堂app完成备课。
主要包括利用平台资源及其他教学资源筛选、制作教学资料,分类发布给学生。
课前推送自学任务,课上推送检测、互学任务,课后发布巩固作业。
3.教学环境与设备电子白板、智慧课堂互动学习平台、学生平板。
三、教学过程1.字词练习,巩固自学成果师:同学们都认真完成了我们的课前预习任务,接下来老师就来测试一下大家的生字掌握情况。
要求在4分钟内完成,规定时间内请大家全部提交。
师:我们来看一看大家的答题结果,表扬全部写对的同学,有错误的或者没有完成的课下都需要加强练习。
师:上次课,我们布置了作业,课下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第二个自然段,画出做灯的过程。
很多同学画得特别好,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请两个同学看着自己画的图,说一说做灯的过程。
2.理解课文,获得生活感悟问题1:父亲为我做的这盏不寻常的灯,带给了我哪些不同寻常的快乐呢?问题2:父亲做的灯带给我无限的快乐,课文也体现了我对父亲深深的依恋及怀念,请你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生:学生小组汇报,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预设一: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
预设二: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有盼头的;而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给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
预设三:我多想提着父亲送我的灯到路上接他回来呀。
预设四:我迎来了千盏万盏灯,却再也迎不来幼年时父亲送给我的那盏灯了。
师:课文学习到这里,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收获,感受到了父女间的浓浓亲情。
16 灯祭(一)课文分析:这是一篇散文。
全文以灯为线索,写了父亲做灯、我提灯过年、我送灯祭奠父亲,生动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父亲深深地怀念。
教学建议:选好问题突破口:学习的起源是疑问。
课堂教学的主问题必须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语言、思维和情感的共同发展,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重复课文中的内容。
认真倾听和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都是其学习水平和结果的反映。
教师上课要认真倾听,在倾听中,你可以发现学生言语上的问题和漏洞,进行纠正;可以发现学生认知的偏差,进行有效的引导。
同时,还应要求学生学会倾听。
学生不关心自己周围的世界,不关心正在发生的事情,教学交流仅仅局限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发生在学生与学生之间,这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
(二)走进课文最深处课文回忆了童年时代父亲做灯,给“我”带来了童年快乐,给家带来了光明,使年有声有色,妖娆迷人,父亲去世后,“我”送给父亲第一盏灯祭奠父亲的故事,反映了父亲带给女儿童年的快乐,女儿对去世的父亲深深怀念之情。
(三)段意大意: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1-8)父亲做的灯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
第二部分(9-14)“我”怀念父亲,给父亲送上了第一盏灯。
(四)帮你理层次(课文结构图示):(五)写作特点本文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很有特色。
作者善于捕捉细节进行描写,文章的第二段清晰详细地介绍了做灯的过程,文笔流畅,让读者一目了然,我们好像真地跟着作者看到了那“不寻常”的灯是如何一步步做成的,也因为我年年看父亲给我做灯,所以我对做灯的过程才烂熟于心。
另外,作者在行文时注重明线(灯)和暗线(思父亲)并举,让读者跟这作者一起快乐一起悲伤,使文章引人入胜,感人肺腑。
本文的另一大特色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语言朴实无华,更多的是内心情感的真实表白,如“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
”“那灯是不寻常的。
”等等句子散见于文章之中,让你读来就像在听作者在向你诉说心事,那心事有快乐也有悲伤,这一切都与作者的父亲有关,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了作者对父亲的热爱和无限的思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灯祭》,了解中国传统的灯节文化,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对节日的感恩之情。
3.学科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的内容及相关词汇。
2.理解灯节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1.理解灯的象征意义。
2.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教案、英汉词典、图片、PPT、一盏小灯、学生用品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1.师生互动,询问学生对灯节的了解程度,并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灯节是怎样的。
Step 2:预习导引(10分钟)1.准备一张关于灯节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如:这张图片中有哪些元素?学生能从图片中了解到哪些信息?2.教师帮助学生预习生词和课文中的相关词汇,如:灯、祭、节日等。
Step 3:呈现与讨论(10分钟)1.教师播放PPT,呈现课文《灯祭》的内容,并带领学生一起阅读、理解和讨论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灯节有哪些传统活动?我们家乡有没有类似的节日和活动?Step 4:表演与学习(10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表演课文的片段,再由全班一起进行语音模仿和朗读。
2.对于生词和短语进行解释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
Step 5:词汇学习与拓展(15分钟)1.教师给学生分发单词卡片,学生互相合作,猜测单词的中文意思,并找到对应的词义。
《灯祭》教学设计一、课前五分钟二、复习导入过渡:如果说母爱如水一般温柔细腻,无微不至;那么父爱就像一座大山,沉默而执着,他永远是你幸福和快乐的依靠。
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灯祭》这篇课文,在这些清幽伤感的文字里,体会浓浓的父女情深。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你对课题“灯祭”的理解?生:用灯祭奠父亲。
表示对父亲的怀念。
(板书:父亲我)师:作者为什么用灯来祭奠父亲呢?生1:因为灯对父女俩很重要,有特殊的意义。
生2: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
那灯是不寻常的。
三、精读文本,体会作者情感过渡:为什么说那是一盏不寻常的灯呢?接下来,我们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出示中心话题PPT:为什么说那灯是不寻常的呢?从哪里能看出它的不寻常?默读课文然后勾画相关语句并批注,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8分钟)预设组①:“虽然做这样一盏灯总要花上一些功夫。
但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到一盏称心如意的灯。
”生:“总”“称心如意”说明父亲了解女儿,想方设法满足女儿的要求,让女儿开心,体现了浓浓的父爱。
“我怀揣着一盒火柴,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的擦根火柴点着灯去另一家。
”生:“走东家串西家”感受到作者自豪和炫耀的心理。
“心满意足”感受到女儿内心的满足和喜悦。
师追问:作者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她手里提的仅仅是这盏灯吗?生:还有父亲的爱。
师:在父爱的呵护下,女儿是多么的幸福快乐,把父亲的爱提在手里,怎么能不自豪,不炫耀呢?谁能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读这句话?过渡:从你们的朗读,我感受到了强烈的自豪之感,那么这盏灯还有哪里是不寻常的呢?继续汇报。
组②“那时父亲会笑吟吟的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全给丢在路上了’我说,‘剩下最亮的光赶紧提回家来了。
’‘还真顾家呀。
’父亲打趣着我,去看那盏灯。
那汪蜡烛油上斜着一束蓬勃灿烂的光,亮丽之极。
”“笑吟吟”“打趣”感受到父亲对女儿的宽容理解和宠爱。
《灯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所表现出的朴实的父女之情——父亲对我无言的爱,我对父亲无限的依恋以及怀念。
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感情充沛的句子,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对父亲无限怀念的挚爱真情。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体会“那灯是不寻常的”,从字里行间体会无言的父爱在作者心中的重要位置。
教学难点体会课题“灯祭”的真正含义。
走进作者内心世界,感悟作者对阴阳两隔的父亲无限依恋与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一、板题解题1、板书:祭谁来读一下这个字?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一般情况我们用什么来纪念先人?2、板书:灯灯祭什么意思?二、导入:怎么会用灯来祭奠呢?这是一篇怎样的文字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作者,走进她童年生活,走进她最美好的回忆,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感受一份浓浓的情怀。
齐读课题灯祭。
三、简单介绍作者迟子建。
出示迟子建的资料,即写作背景。
四、从中心问题入手,品读文本,感受无言父爱。
导语:好!同学们很会学习,善于提问、会提问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1、课件出示“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那灯是不寻常的。
”“每逢”“不寻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那灯是不寻常的?下面同学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默读课文,用心和作者交流,看看你能从作者的哪些文字中体会出它的不寻常?然后画一画,读一读,在作者的文字边上写一写你的感受。
对学生个性理解的预设:⑴灯的制作材料虽然简单,灯罩——罐头瓶——赶紧擦得亮亮的;底座——木质——有花纹……由此可以看出父亲制作的很用心,很细致,从中体会到父亲对女儿的爱,所以这灯是不寻常的。
指导朗读:如果你是女儿,心里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幸福、自豪)一读“那灯是不寻常的”⑵从“虽然……但是……”看出父亲做灯虽然要花上一些工夫,但从来没让女儿失望过,并且是女儿特别满意的灯。
可以看出父亲对女儿的呵护,为了女儿的快乐,即便再费工夫也愿意。
冀教版五年级下《灯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句,理解文中感情充沛的句子,谈出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的朗读,以达到深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对父亲无限怀念的挚爱真情,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愫。
并通过“合作读、感悟、探究”等教学策略,品味语言。
二、设计理念
设计本节课时,都围绕着“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中心展开,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我依据学情、年段特点、课文特点等实际情况,指引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自读、感悟、探究”等教学策略,品味语言。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就小学阶段来说,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我注意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如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父亲为女儿做灯的细致描写中会理解父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父亲为女儿做灯的细节就是父爱的一种表现,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爱蕴含在琐碎的细节中。
又比如,学生在用“ 父亲的离去带走了--带走了---带走了---。
”进行说话训练的过程中,对女儿爱父亲、思念父亲有了更深的体会,一个深切的爱女儿的父亲形象会逐渐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并灵活地运用语言。
最后用写一写的方式表达本节课的`感受,对学生进行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的训练。
三、教学过程?
1.课前三分钟谈话(爸爸妈妈你喜欢谁)
师:从刚才的谈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家都非常爱自己的爸爸妈妈。
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那伟岸的山,他那双温暖的大手,牵我走过每一个春秋,依偎在父亲的胸膛,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
父爱伴我成长,教我坚强,给我无穷的力量。
在父亲的呵护下,孩子是那么幸福快乐,著名女作家迟子建在她许许多多的文字里都写到了她的父亲,《灯祭》就是其中的一篇,今天让我们继续分享这篇关于父女之间深情意浓的文章。
2.读中悟情(交流前置作业)
师:其实文章中有很多朴实的话语,蕴含着真挚的感情,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请你们谈谈文章哪些地方还值得你一读再读?
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预设:
(一)我们小组选择读的是父亲为我“做灯”一段。
我们选择的读书方式是齐读。
我们读请同学们圈出一些动词,边读边想像,在脑海中呈现父亲做灯的全过程。
我们小组觉得······对于这部分内容,大家还有要补充的吗?
(二)我们小组选择读的是第四-六自然段。
父亲和女儿的对话部分。
我们选择的读书方式是分角色读。
通过朗读,我们似乎看到了······对于这部分内容,大家还有要补充的吗?(作者之所以说那束光是蓬勃灿烂的,是因为他看到了那光中闪烁着的浓浓的父爱呀)
(三)我们小组选择读的是第八自然段。
我们选择的读书方式是男生女生分读。
我们是这样理解这段话的······对于这部分内容,大家还有要补充的吗?(这是一组排比句,感情一句比一句强烈,有父亲的年,是这么的幸福,就因为比起其他孩子多了一盏不寻常的灯,那她的生活就多了一份美好,一份快乐,一份向往,说明了女儿离不开父亲,对父亲深深地依恋着,挚爱着。
)
师:让我们带着这深深的依恋和挚爱之情齐读这个自然段。
(四)我们小组选择读的是第七自然段和第九自然段进行对比读。
我们选择的读书方式是男生女生分读。
通过对比,我们小组觉得······对于这部分内容,大家还有要补充的吗?(全家人陷入了对亲人的怀念之中,女儿对父亲更是深深的怀念。
)
其他小组从各个方面谈作者失去父亲的痛苦······
师:父亲的离去带走了----带走了-----带走了------
3.品中读法(小组交流)
师:请同学们细细地品味文章的语言,看看有哪些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
个性化预设:
(一)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对做灯的过程运用了细节描写,而且运用了“做灯罩——做底座——固定蜡烛”的写作顺序,条理清楚,我们在作文时要学习这种方法。
其实只要用心体会,父爱就是看的见,摸得着的,父亲是爱女儿的,这些细节就是父爱的一种体现啊。
(二)作者的语言很朴实,让人读起来就像是在听作者诉说心事,这心事有快乐的也有悲伤的,这一切都与她的父亲有关,让我读起来非常的感动,也让我觉得我应该用心去体验亲人给我带来的这种快乐和幸福,更要去珍惜。
师:灯是传达父女之爱的载体,也是全文的线索。
一篇《灯祭》以她深情的文字,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快乐一起悲伤。
两代人的灯,两代人的情,那灯光传递的是无法阻隔的亲情。
4.写中提升
师:文章读到这儿,让我想起了朱自清的那篇怀念父亲的文章《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相信你们现在和我一样,那就抓住我们心中泛起的阵阵涟漪,用几句歌词,一首小诗,或写写自己的父亲,来表达一下我们这节课心存已久的感动吧。
(全班交流)
6.课外拓展延伸
作者写了一系列怀念父亲的文章,推荐阅读:《遥渡相思》《重温草莓》
师:我们的生命历程融进了亲情的每一朵浪花,每一组旋律,每一句叮咛,每一声欢笑,每一个眼神,每一步足印······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做一个有心人,用心去体验亲人带给我们的欢乐和幸福,去珍惜自己拥有的快乐和幸福。
前置作业:
小组交流活动:
这篇文章还有那些语句值得你一读再读?
要求:1.每个小组选出文中的一段或几句话。
2.组长确定本组的读书方式。
3.组内交流读后感受并做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