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终考试作文讲评
- 格式:doc
- 大小:185.00 KB
- 文档页数:6
高中生作文讲评:《△和○的联想》讲评人:《作文岛》编辑张永程作文作者:吉林一中高一毕然作文原文:生活中,△和○几乎无处不在,以至于我们都对它们的存在麻木不仁了。
但真的认真思考它们的意义,不仅包罗万象,而且也十分有趣。
⑴首先,它们是从数学上定义出来的。
三条线段围成的几何图形称作△,而一条线段绕定点旋转而扫过的轨迹称作○。
自然它们也有许多不同特点。
⑵由于○的中心到四周任何距离都相等,所以旋转起来高度并不会起变化,人们因此制成了车轮。
而由○引申却可以想到四周上每一个点地位平等,由此人们制造了圆桌,它在联合国有的会议上可以大大发挥作用,避免因座位而引起不必要的国际纠纷。
⑶而△在理论证实下,它最稳定。
你可以用木棒组成任意多边形,使它们的接处可以活动,而唯一能不随受力而改变形状的只有三角形。
人们由此而想到把篱笆编成三角形的孔状,以及三角架。
如果由△引申的话,在家庭中,父母和一个孩子是稳定的重要因素,这样成分构成的家庭最不容易分散。
在军事上,有三个军事集团三足鼎立,最难出现大规模战争,因为谁都怕第三者得渔翁之利。
⑷○,它的特点之一是当周长相等时,○的面积比等周长围成的其他图形的面积都要大。
这就是为什么碗、桶、盆、盘都要制成圆形。
○引申为包容,像在数学上用○来圈住集合中的元素,表示集合间的关系,给人很形象的感觉。
⑸△,它是任何一个复杂的多边形的构成部分,任何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解成若干三角形,体现了微积分的思想。
而这个性质使复杂陌生的问题变得简单,从而得到解决办法,这就是“化归”的核心思想。
⑹○,在物理学上也有不可思议的道理,像星球发展论。
由于核心对外界物质的相同引力,向心力与离心力作用,星球多呈类球形,而球形正是○的立体形。
⑺△,在坚硬的物质受到打击而粉碎,表面看形成杂乱无章的几何体,但经过洞察和统计,形成三棱锥的几率最高,这怎能不令人惊奇。
⑻在心理学角度,喜欢圆的人往往比较随和,随遇而安,特点不明显。
而喜欢三角形的人思维独到,性格有个性。
高一期中考试语文总结与反思(精选9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
怎样写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期中考试语文总结与反思(精选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期中考试语文总结与反思1按照学校的安排,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好地完成高一下学期的教学任务,我对这次期中考试的成绩进行分析,找出考试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并查找原因,就下一步的工作制定整改措施,分析情况如下:一、通过成绩分析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各分数段双上线人数均偏低,制约了语文语成绩的提高,这也是语文学科多年来的一块心病,下一步一定要认真分析学生成绩,强化培优补弱工作。
2、学生规范答题的意识差,卷面潦草、不规范也是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此次语文考试中扣书面分的力度很大,有的学生因此丢掉了34分。
3、学生中存在眼高手低、忽视基础的现象。
对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思维不严密,会做的题得分率低。
如很多基础不错的同学选择题只得了一半的分,与第二卷得分不成正比。
4、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不善于归纳、总结,个别学生学习动力还不足,作业、错题本落实不到位。
5、学生应试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答题习惯;审题不仔细,答题不严谨,规范性不够,很多解答题中的常规步骤写的不全、不准。
二、近期目标:狠抓落实,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搞好学法指导,抓好优生的培养工作和各班边缘生的推进工作,力争期末考试成绩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三、保证措施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认真研究学情、考情。
一方面,对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基础知识,要在教学过程中,彻底落实。
另一方面,要研究学习近几年的考题,作细致全面的分析和研究,重点研究考试题所考查的学科知识重难点,题型的设计、命题规律以及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核心。
2、狠抓备课。
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要围绕结构构建、知识点排查、重难点突破,习题选择,教学结构优化等主要方面,从集体和个体两角度,将备课作为教学工作中的重点。
即墨一中高一语文导学案自主学习案【写作原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一次,我在玩陀螺时,父亲问我:“知道陀螺的底端为什么是尖的吗?”“因为只有底端是尖的,陀螺才能旋转起来。
”我说。
“如果把陀螺底端的尖截除,留下一个较大的横切面,还能旋转起来吗?”父亲问。
“不能。
”我说。
“知道为什么不能吗?”父亲问。
“如果陀螺的底端不是尖的,那么它就不能立足一点,又怎么可能成功呢?”父亲说。
“另外,如果陀螺的底端不是尖的,那么它与地面接触面也就大,接触面大,陀螺旋转起来所受的摩擦力也就大,摩擦力一大,又怎么旋转得动呢?”父亲又说。
“当然,离开鞭子的抽打,陀螺也无法旋转起来。
”父亲补充说。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写记叙文;④不少于800字。
合作探究案【写作指导】这是一个故事类的新材料作文题,人物对话中隐喻着生活的哲理,需要认真思考和挖掘。
审题时先要审清对象,再厘清之间的关系。
首先明确材料中的三个对象“我”“父亲”和“陀螺”,其次梳理他们之间交织成的几种关系:思考“陀螺”之所以能够旋转起来的原因,由此联想立意;“父亲”提出把“底端的尖截除”的状况,要思考导致陀螺不能旋转的原因,由此联想立意;“父亲”最后说“鞭子的抽打”,话语中蕴含着什么,由此进行联想立意。
可运用由果溯因法、假设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思考和联想,从而审题立意。
角度一:从分析陀螺能够旋转起来的原因来立意。
因为陀螺的“底端是尖的”,如此细的“底端”,让它的摩擦力变得最小,因而实现旋转。
由此可见,陀螺的旋转在于它所立足的“点”,基于这个“点”实现了旋转,所以从这个“点”生发,联系现实生活思考。
从这个视角立意可提炼出“做事要专注,不可三心二意”的观点。
选材小贴士:选这个角度的素材,主要是体现人物一辈子专心致志于某一信仰或追求。
这样的素材内容丰富,但尽量要选一些有新意的典型素材。
如托马斯・潘恩一辈子致力于北美大陆脱离英国的专制统治,号召北美大陆人民追求自己的民主与自由,并写下《常识》的小册子,彪炳史册。
执信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作文批改与讲评执信中学何淑琴一、期中考的考试目标期中考的测试范围,以粤教版必修一的内容为主,而作文亦是按照必修一的表达与交流的目标进行教学与考查。
中学生进入高中后,随着生理和心理的成熟,会渴望理解和完善自己的人格,省悟自身。
在人生经历中,寻找成长的养分;在与人相处中,探问、审视和反思。
越了解自己,就越能理解他人,从而获得友谊和真爱;在观察和欣赏他人中,学会尊重宽容、学会承担起解决自己以及自己身边的现实问题的责任和使命。
在上半学期,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作文教学活动,已经写过《相处》《童年“傻”事》《__ _也是我的老师》等作文,较好地实现了必修一的表达与交流的教学目标。
二、期中考作文批改和讲评下面就期中考试作文做一个批改、讲评的说明。
作文题目:在人生路上,我们不仅有在学校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也有在家中、在社会各个领域、各种场所给我们教益的亲人、朋友以及陌生的人们,他们也可以是我们的老师。
请以“也是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在横线上填写你要记叙的对象,使题目完整;全文不少于700字;卷面要整洁;每错一个字扣一分。
(一)作文评改标准1、按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内容(25分)、表达(25分)、发展等级(10分);错别字每个扣1分(重复不计、6个封顶);卷面不洁扣1-2分;缺字每少30字扣1分;没有标题扣2分。
2、试评后,讨论评改要求。
(1)从题目的“也”字看,要求学生的记叙对象应该是除学校老师以外的人或物。
若写学校的老师,内容三等(11-15)表达二等(16-20)发展三等(5-6)总分不超过40分;(2)记叙对象若写篮球、钢笔、自行车、珍珠链等物,一定要写出事物本身的特点给自己的启发,从中悟出的道理,若没有写出事物的特点及教育启发作用,内容三等(11-15),若能挖掘事物特点并由此发现某些道理哲理,内容二等中(16-18),表达二等(16-20),发展(5-6);(3)记叙对象为“爱”“恐惧”“寂寞”等思想情绪、情感品行,这些都是人、事、物产生的结果,不是客观存在的具象,因而应选写具体客观的人和物为宜。
高一语文期终考试作文讲评(2006、6)一、作文题目展示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紫藤罗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罗,成就了一道风景。
请以“借”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二、审题(1)审材料紫藤罗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美丽(凭借枯树和篱笆)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成就了一道风景(凭借牵牛花和紫藤罗)结论:“借”的内涵——借力发力、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互惠互利、互利双赢等。
联系: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2)审提示语本题没有提示语。
(3)审要求同高考作文要求。
(4)审题误区有一部分学生审题光注意话题“借”,却忽略了对上面引出话题“借”的这一段材料的审读。
试想,如果审一下话题就可以了,那么要材料干什么呢?(5)审题方法话题作文题目一般有材料、提示语、话题和作文要求四个部分组成,审读时要完整清楚,不能有所遗漏,特别要对揭示话题含义的词句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它们往往就是话题的核心所在。
三、优秀题目展示区《双赢》(郎静)、《栀子花开》(蒋玲)、《有一种美叫“借”》(周楠)、《学会巧借》(吴瑶丰)、《站在巨人肩上》(陈武臻、李伊真)、《“借助”的力量》(李沁心)、《双赢的美丽》(殷飞宇)、《“借”是一种智慧》(吕连杰)、《帮助他人,成就自己》(汪燕)、《双方的依靠》(王柏栋)、《借着翅膀飞翔》(杨小燕)、《凭借,产生魅力》(王柳青)、《雪与梅》(王勇驹)、《不做独舞者》(毛焱)、《借之波,借之势》(孙婉颖)、《“借”就辉煌》(谢璐岚)、《两各人的路,好走些》(汪洁)四、作文片断展示区(1)文章开篇“借助”的力量(48分)高一(2)李沁心牵牛花与篱笆枯树,无疑编写了一段美丽的故事,于是,我们再没有人敢嫌恶篱笆和枯树的古朽与灰暗。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1000字本文主要讨论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的分析及反思。
首先,我们将对试卷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随后,我们将讨论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试卷概括:本次试卷由三部分组成:阅读理解、填空和作文。
其中,阅读理解部分包括五篇文章和30道选择题,填空部分包含20道题,作文要求学生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优点:试卷总体难度适中,考查内容涵盖面广,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了全面的考察。
阅读理解部分的文章体裁多样,结构合理,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填空部分包含多种语文知识点,从语音、语法到词汇、句法都有涉及,能够全面检测学生的语文掌握情况;而作文则要求学生按照题目要求深入思考,营造氛围,培养想象力,写出一篇有条理、有思想、有创意的文章。
不足之处:阅读理解部分的某些题目难度较大,要求学生运用高级语言技能或进行深层次理解。
这对于一些语文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困难。
填空部分的一些题目相对较简单,缺少一些较难、较考验技巧性的题目,需要更多的挑战元素。
作文题目没有给学生明确的主题或话题方向,导致有些学生缺乏思路或顺序,难以写出一篇有深度、有条理的文章。
改进建议:为了更好地提高试卷的水平,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在阅读理解部分中适度添加一些易懂、有启发性的文章和题目,使得试卷的难度更加平衡。
2. 增加填空部分中一些难度适当、考验技巧和思维能力的题目,并且要求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境用多种语言知识解决问题。
3. 在作文考试中提供更加明确的主题和话题方向,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文章,并注重学生的写作过程,让他们更多地练习写作,以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4. 加大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促进,呼吁学生多读作为课外实践,提高全面能力的同时,更加明确学生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在考场上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力。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以期进一步提高语文考试试卷的质量和水平。
一、考试概述本次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包括文学常识、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题型;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包括作文、古诗文默写、文言文翻译等题型。
本次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二、试卷分析1.选择题选择题部分涵盖了文学常识、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题型。
从试卷来看,大部分同学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较为扎实,但仍有部分同学对作家作品、文体常识等方面掌握不够全面。
文言文阅读部分,同学们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掌握较好,但在理解文意、把握文章结构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现代文阅读部分,同学们对文章主旨、作者观点等方面的把握较好,但在细节理解、推理判断等方面存在不足。
2.非选择题(1)作文本次作文题目为“倾听”,要求考生结合自身经历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从作文评分标准来看,大部分同学能够围绕题目展开,但仍有部分同学立意不够深刻,语言表达不够流畅。
作文部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立意不够深刻:部分同学对“倾听”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挖掘其内涵。
②结构不够完整:部分同学作文结构混乱,段落划分不合理。
③语言表达不够流畅:部分同学语言表达过于简单,缺乏文采。
(2)古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部分,大部分同学能够准确默写出规定的古诗文,但仍有部分同学出现错别字、漏字、添字等现象。
这主要原因是同学们在平时背诵时不够认真,未能做到熟练掌握。
(3)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部分,同学们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掌握较好,但在句式翻译和文意理解方面存在不足。
部分同学在翻译时未能准确把握句子结构,导致翻译结果不准确。
三、改进措施1.加强文学常识的积累,提高文学素养。
2.注重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加强现代文阅读训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重视作文训练,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5.加强古诗文背诵,提高古诗文默写能力。
6.注重文言文翻译技巧的培养,提高文言文翻译水平。
总之,本次期中考试暴露出同学们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一些问题,希望大家能够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语文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语文的期中考试也是检验了高一的同学们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一、关于选择题和默写选择题:全年级平均得分18.2分。
还不及格!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理解能力不强。
默写:平均得分4.1分。
虽然及格,但是出现不少1分、2分甚至0分的答卷!这说明学生对此重视不够,默写题全部都是课本上的刚刚学过的东西,大部分学生有去花时间背诵,但真正能够一字不错地默写的很少。
错别字多,多写一字少写一字现象也很常见,尤其是一些虚词,如“也”、“者”。
这说明学生还是不够细心,比较机械记忆。
下阶段教学改进应当从两方面着手:每周拿出一节课用来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题目训练。
加强古诗文背诵默写训练,适当时间举办古诗文朗诵或默写比赛,努力掌握和巩固传统文化知识。
二、关于文言文断句、翻译断句难度不大,得分率比较高,学生基本能够读懂意思,并准确加以断句,常见的错误是在“岁余卒于许下年八十四”,正确答案是“岁余/卒于许下/年八十四”。
学生不知“许下”是个地方名词,常常判断失准。
翻译题得分很差,一个原因是所选句子有一定难度,但更主要是学生对文言实词虚词的掌握显薄弱,如虚词“以”,实词“谢”、“执”等,学生无法准确翻译,甚至闹出笑话。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加强训练,着重落实到字词,这也是翻译题给分的重要标准。
三、关于散文阅读19题做得还不错,大部分同学能拿3分,但只有20个得满分(4分)。
很多学生能写到广东历史悠久,在珠江岸边发生了很多历史大事。
很多人摘抄句子或罗列一些历史事件,很少评论该事件在历史上的意义、地位。
能写到广东人敢为天下先、创新精神、改革精神的非常少,写到的都给满分了。
本题答题看,学生知识面浅,缺乏常识;也说明很多学生思考肤浅,不能整体上去把握文章中心,最多就是摘抄句子,也找不全面,其实,文章的中间和后面有句子直接写到广东人敢为天下先、创新改革精神,可没几个注意到。
创造性研究课教学设计(说课教案)课题:作文讲评文题:《尝试》说教材(包括创思点)1、作文教学没有现行的教材,主要是依据学生的作文情况,确定教学的内容。
2、作文训练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这一点教师在备课中应有明确的体现。
作为高一第一学期的作文教学,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的计划是安排写作记叙文。
先训练叙事类,后训练写人类。
每次作文安排一至两个重点,由易到难,使学生能逐步掌握复杂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尝试》一文的训练重点是写出“尝试”的过程,内容富于变化,并做到叙议结合。
3、《尝试》一文讲评的内容主要是依据作文训练的重点及学生的作文情况来确定的。
特别是对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加以分析以便学生吸取经验或教训。
4、《尝试》是一篇叙事类记叙文。
“尝”是品尝;“试”是试验,它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一次新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可写一次尝试的成功与体会,也可写一次尝试的失败与教训。
此题适合学生写作,学生也有内容可写。
5、本节讲评课的创思点是:自评作文的优缺点,提出作文的方法。
学生自我评讲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了接受知识的力度。
同时,明确这一类型的作文该如何写,应注意什么问题,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最终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学生自评作文,提出写作方法,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些都是终身受用的能力。
所以效果是双向的。
说教法(包括创造性教学方法)1、自评作文的理论依据是叶圣陶先生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叶老曾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这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对叶老的教育思想,我们应继承并发扬光大——把讲评的权力也还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写作)的主人,是主体。
故本节作文讲评课,我安排了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评讲作文。
2、本节课创造性教育的点在于学生自评作文的情况,并提出写作《尝试》一文的方法,由感性认识阶段(修改)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评讲),以便大家形成一个共识,同时,学会写作,学会讲评。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一、教学目标1.分析试卷中学生的整体表现,找出共性问题。
2.针对性地讲解重点题目,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试卷中的错误类型,讲解重点题目。
2.难点: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提升解题策略。
三、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期中考试已经结束,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试卷,找出自己的不足,为下一次考试做好准备。
2.试卷分析(1)整体情况①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②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③写作能力需加强。
(2)具体问题①字词错误:如错别字、词语搭配不当等;②语法错误:如句子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等;③阅读理解错误:如对文章主旨、作者观点理解不准确等;④写作错误:如立意不当、结构混乱、语言表达不清等。
3.重点题目讲解(1)选择题①审题要仔细,避免粗心大意;②理解题干,明确题目要求;③分析选项,排除干扰项;④遇到不确定的题目,不要慌张,根据已有知识进行推理。
(2)阅读题①快速阅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②细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③回归原文,寻找答案;④分析选项,排除干扰项。
(3)作文题①审题要准确,明确作文要求;②立意要新颖,有深度;③结构要清晰,逻辑要严密;④语言要优美,表达要准确。
4.学生互动(1)小组讨论①本次考试中,你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②针对试卷中的错误,你有什么解决策略?③如何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2)分享讨论成果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①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②多读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③勤练笔,提高写作能力;四、作业布置1.根据本次试卷分析,针对自己的不足,制定学习计划。
2.针对重点题目,进行巩固练习。
3.深入阅读一篇现代文或古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课后反思本次试卷讲评课,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热烈。
通过分析试卷,同学们对自己的不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明确了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希望同学们能根据本次讲评,调整学习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
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1一、试题内容和形式:以高一语文H版教材第一、二单元的知识点为主要依据,主要考察学生现代文、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其中涉及词语的品味、修辞手法的辨识和文言常见语法知识的把握等,另外还有背诵篇目的默写。
作文是半命题形式,属于写作第一单元"审题"的教学内容。
总体来说,题型多样,难度适中。
二、考试结果不够理想。
全年级6个班级的平均分都未达到60分,其中最高的班级为59.78分,最低的班级57.40分(正常的情况应该为63~65分左右)。
三、主要错误举例:1.第2题:"弥漫"、"浸润"、"镌刻"、"瓢泼"这四个词语哪两个可以互换?简言理由。
学生多不懂从这些词语与其宾语的搭配关系上来辨析,而是单纯分析词义,结果总是不得要领。
2.第3题:解释"忤"字的意思。
不知道。
3.第4题:写出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中的前两句。
默不出。
4.第15题:解释"引车避匿"的"引"字。
多答为"拉"或"牵引"(应当是"调转")。
5.第21题:写出该文段是那个成语的出典。
写成"完璧归赵"(应当是"负荆请罪")。
6.第23题:解释"存审出于寒微"句中"出"的含义。
写成"出生"(应当是"出身")。
高一期中考试作文讲析核心立意:把握分寸,把握度,过犹不及,以下的可以做分论点或者是例子:溺爱,不正确的方式;爱要合适;不可贪心;无私;顺其自然好的标题:《遮风墙也挡阳光》;《爱?实乃哀也!》;《一刻意成了千古恨》;《抓不住的沙就扬了它》;《不深不浅种荷花》;《爱鸟别关黄金笼》;《请不要以爱的名义绑架(伤害)》;《请不要吹灭别人的灯》范文:1、灯为什么熄了?灯为什么熄了?因为爱。
不要觉得这不可能,因为这就是事实。
事实就是爱让灯熄灭;事实就是爱使花枯萎;这份爱密不透风,而让人窒息;这份爱甜腻非常,而让人懦弱。
一盏灯因你的爱而熄,灯或许意识不到,也不会抱怨,正是这爱,才让它受伤,才让它熄灭。
然而,你不得不去反思,这份爱为什么让灯“缺氧”?爱的灯罩,确实能遮风挡雨,但遮蔽之下,氧气被摄取殆尽,总有一天,它必会走向熄灭的那一刻。
人在幼小时,自然需要父母的呵护,也需要父母为他去除人生路上的坎坷与荆棘。
只是为人父母的他们,总希望让自己过去经受的艰难险阻,遭受的嗑嗑绊绊,不再发生。
恨不得自己的孩子初踏人生即为坦途。
苦,可以自己尽尝,但给孩子不留一丝一毫。
甜,是孩子生命的唯一,让他们饱尝幸福与安适。
可以,他们不曾想到,这份无微不至的爱,却剥夺了孩子们品味生命滋味的权利,就无法让他们在困难中孕育勇敢,在挫折中铸就坚强,在苦难中赢得坚强。
等到后来,生而为人所需要的善良、诚实、正直、坚韧等等耀眼的宝石,斤斧之下,宝石则化为齑粉;生而为人应该欣赏到的绽放于荆棘之中的人生之花,刀剑之下,鲜花辗落成尘埃。
道路平则平矣,路途顺则顺矣,然而,弥望开去,枯寂而行,也只是有路无景,单调沉闷罢了。
你,知道灯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了吗?它需要的是风,是雨,是打击中的历练,是伤害中的成长,是人生路上每一处绝境的奋起。
虽然凶狠的打击会使他遍体鳞伤,猛烈的伤害会让他痛不欲生。
但它知道,风会助它火势,太阳会让它复燃!他明白,结痂的地方便不会再痛,凤凰涅槃会浴火重生!只有一次次接受风雨的洗礼,它才能成为无惧惊涛骇浪、骤雨疾风,仍闪亮不熄,照彻光宇的明灯。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三江中学王进这次的语文试卷,突出了基础性、实用性以及能力考查,基本上涵盖了教材要求,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加强了对能力的考查,是一份结构较为合理,难度适中稍偏大的期中考试卷。
现对本试卷作具体分析如下:一、试卷特点1、试题结构合理,知识点考查全面。
整份试题紧扣大纲要求,从语言积累及运用、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四个方面,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的形式对必修 1 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全面考查。
积累及运用考查内容涉及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病句、语言表述、文学常识、仿写等,知识点覆盖率高。
考查内容与平时的课堂教学内容并轨,难易适中,切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2.课内阅读与课外拓展相映成辉。
这样既重视课内知识的考测,又做到了课外阅读能力的的考测。
考题涉及理解、分析、运用三个层级的考测,形成梯次,同时也提醒学生,注重课本学习。
3.注重实用性,生活化明显。
如:一幅漫画“购房”和“开车安全”都体现了实用性、生活化的特点。
二、存在问题1.积累及运用:基础知识是形成学生基本能力的基础,在语文教学大纲中,基础知识点多、面广,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部分。
客观选择题共有十二个,满分值为36分,平均得分18分,难度系数为0.6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还不扎实。
2.阅读: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语文智力技能。
阅读能力的考查既能全面检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检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鸿门宴》分值为20分,平均得分为13分可以看出: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
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课内阅读得分高于课外阅读得分。
说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课堂教学、朗读训练及对精彩语段的赏析,对重点、难点的讲析透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较好。
但教师对课外阅读重视不够,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机会太少,缺少阅读方法的有效指导,同时对阅读能力弱的同学进行能力迁移的训练少,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