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能源战略的新态势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14
俄美加等国北极战略调整新动向
杨元华
近几年来,随着北极地区气候迅速变暖,北极海冰
加速融化,北极航道开通和油气资源开发将成为现实。
曾任新华社国际部英文主。
各国划分北极示意图20 |军事文摘|2014.02
新一轮石油资源抢夺在北极展开
团对美国在北极国家利益有不同的影响。
美国的北极战略与美国的全球战略是相呼应和一脉相承的,同时美国还在加强维护北极利益的军事能力。
美国海军在2009年制定的计划行将结束时,正在筹划实现北极地区各项任务的途径,包括水道警务和阻击海盗。
美国海军司令乔纳森·格林纳特2013年4月在国会听证会上称,2014年美国海军和海岸警卫队计划保持在北极地区的永久存在,并能够执行搜索和救援行动。
美国核动力破冰船—POLAR SEA。
世界能源形势的总体特点提示:近年来,随着能源形势的急剧变化,全球能源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尽管各国对能源安全的理解和各自的战略目标不尽一致,但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能源相互依赖的加深,全球能源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未来国际能源形势发展的重要趋势。
特点一:能源安全越来越具有全球性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前,能源安全问题还不突出,只出现在少数国家,且多发生于战争时期。
石油危机的爆发使能源安全问题范围扩大,但也主要局限于西方发达国家。
近年来,随着能源消费和供应群体的扩大以及世界能源工业的日益国际化,能源安全问题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全球性特点。
与之相伴随,能源安全保障也逐渐由国别保障、集团合作向全球性能源安全对话与合作方向转变。
近来,能源需求的迅速增长和国际油价的大幅攀升,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等,使能源安全问题进一步超越了消费国和输出国的界限,扩大至全球范围,也使全球能源安全与合作提上日程。
在2006年初成为八国集团轮值主席国后,俄罗斯提出了在八国集团框架内讨论全球能源安全问题的建议,并得到有关各方的积极响应。
同年2月上旬,在莫斯科召开的八国集团财长会议把能源安全问题列为主要议题,呼吁推动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的对话,以确保国际能源市场稳定。
同年3月中旬,八国集团能源部长在莫斯科召开能源会议,讨论全球能源安全面临的政治、技术和生态等风险以及能源贫困问题,强调国际社会应通过提高市场透明度、运输可靠性,深化各国能源对话,加大能源领域投资等措施,共同制定全球能源安全战略,寻求建立全球能源安全体系。
与此同时,中、美、日、俄、印、欧佩克等诸多能源消费和输出大国以及组织之间双边或多边能源安全对话与合作,也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能源安全对话与合作的范围将越来越宽,合作程度也将越来越深。
特点二:各国共同风险与挑战增加与两次石油危机时相比,目前的国际能源供应形势有了较大改善,输出国实施禁运、主动切断供应的可能性大大降低,高油价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也明显减弱。
主要国家抢占“制太空权”最新态势文/高东广海湾战争以来,战争形态特征逐步向“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演进。
军事角逐的战场也已经向着太空、深海、网络、极地、人工智能、生物、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延伸。
兵家们的一个重要共识就是:太空、远海、网络、极地、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量子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传统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大大扩展。
世界发达国家为占有新兴领域战略前沿和制高点,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博弈,斗智、斗勇、斗法、斗技,可谓精彩纷呈。
美国为维持霸权,昭然若揭地提出了“全球公域”的概念。
掀起了新一轮全球公域“圈地运动”。
美国一些军事专家甚至公然提出,太空、海洋、网络、极地等全球公共区域或空间,是美国21世纪安全战略重中之重。
美国打着民用、商用和航行自由的幌子,悄然无息地把大量军事资源部署在这一领域。
欧洲、日、俄、印等也纷纷效仿美国,把占有全球公域一席之地作为维护其利益的战略考量。
未来战争胜负不仅仅取决于陆、海、空等传统领域作战实力的大小,从根本上说,从战略层面上占据太空、深海、网络、极地、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并具有指挥与控制能力,才能占有未来战争的主动权。
发达国家大力发展新型作战力量、无人武器装备、太空作战力量、深海作战力量、网络作战力量等。
全新的作战领域以及相伴而生的战争模式也呼之欲出。
作为战斗力的全新增长点,新兴领域将成为未来战争的重要战场,并直接决定战争的胜负。
太空作为赢得未来战争的战略前沿和制高点,成为大国激烈博弈的新舞台。
目前,全球共有10多个国家具备航天发射能力,有近1500颗卫星在轨道上正常运行,数百名宇航员曾在太空工作、探索和生活。
人类已经把探索的触角延伸到了太阳系各大行星。
当前,已形成美国、俄罗斯、欧洲为第一梯队,中国、日本、印度等为第二梯队,其他航天国家为第三梯队的发展格局。
从综合分析看,世界航天的发展态势和主要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统筹规划,精心设计,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俄罗斯为何不敢打能源战?作者:羊女来源:《大科技·百科新说》2014年第11期俄罗斯以世界能源超级大国著称,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动辄以能源为武器逼迫对方就范,像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都领教过它的厉害。
可是,2014年以来,由于俄罗斯的邻国乌克兰冲突不断,俄罗斯牵涉其中,欧盟被迫对俄罗斯进行包括金融、军事和高科技产品在内的一系列制裁。
为了反击欧盟,俄罗斯也强硬地进行反制裁,但让人们不可理解的是,它的反制裁措施仅仅是禁止欧洲国家的农产品进入俄罗斯,而没有采用杀伤力极大的能源制裁,即不给欧盟国家供给石油和天然气。
为什么手握能源“武器”的俄罗斯不打出能源制裁牌呢?俄罗斯的能源不是纸老虎目前,欧洲的天然气消费中,32%来自俄罗斯。
白俄罗斯、芬兰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度达100%,奥地利、土耳其、波兰、希腊、乌克兰、斯洛伐克、捷克对俄天然气的依赖超过50%,德国、比利时、匈牙利超过40%。
另外,欧洲大部分国家都依赖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其中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36%的原油进口源自俄罗斯。
如果将所有液体和精炼产品考虑在内,这种能源依赖程度更高,达到44%。
我们知道能源是现代经济的动力,没有能源,机器无法转动,工厂将会停业,交通将会堵塞,整个经济将会瘫痪,对经济的打击将会超过核弹。
欧洲在1973年的中东石油危机中品尝过这样的苦果。
为了表达对美国偏袒以色列的不满,中东石油国家联合起来提高油价,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致命的打击。
那段时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下降14%,日本的工业生产总值下降20%,欧洲也难逃经济衰退的厄运。
欧洲正是总结了这次危机的教训,才开始与俄罗斯发展稳定的能源关系,以摆脱对中东石油能源的依赖。
但现在,欧洲又陷入了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
而且最近几天,整个欧洲的经济不景气,经不起能源打击。
根据欧洲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14年第二季度,欧元区GDP 增长率同比仅为0.7%。
整个欧盟28国的GDP增长率同比仅仅达到1.2%。
有关中国与俄罗斯的形势与政策论⽂ 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有着很⼤的变化,中俄关系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下⾯是店铺给⼤家推荐的有关中国与俄罗斯的形势与政策论⽂,希望能对⼤家有所帮助! 中国与俄罗斯的形势与政策论⽂篇⼀:《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初探》 摘要:2010年中国已成为俄罗斯最⼤的贸易伙伴。
但由于中俄两国在双边贸易秩序、银⾏结算机制、仲裁机制、出⼝信⽤保险等⽅⾯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使得中俄贸易的发展并不顺利。
因此,认真分析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现存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个蓬勃发展,潜⼒巨⼤的俄罗斯市场呈现在了我们⾯前,我们必须要⽤新的观念来发展双边经贸合作。
关键词:中俄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 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从建国时与苏联的蜜⽉期,到赫鲁晓夫后的兵戎相见的紧张期,再到如今中俄的战略性建设伙伴关系,中俄关系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经济合作尤其是外贸的发展是两国和平相处,化解⽭盾和冲突的基⽯。
中俄两国互为最⼤的⼭⽔相连的邻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巨⼤。
⼀、中俄经贸合作现状 在中俄政府的共同努⼒下,中俄经贸关系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据我国海关统计1999⾄2008年,中俄贸易保持连续10年年均近30%的⾼速增长,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2008年创纪录的568.3亿美元,但2009年受全球⾦融危机的影响下滑⾄388亿美元,⽽在2010年中俄贸易取得很⼤发展,达到554亿美元,较2009年增长70%,基本上恢复到全球⾦融危机之前的⽔平。
俄海关的统计数字表明,2010年中国已经成为俄罗斯最⼤的贸易伙伴。
在中俄贸易增长中,投资的贡献率不断增加,据中⽅统计,2010年中国对俄直接投资增长70%以上。
此外,中国还对中俄重⼤合作项⽬提供中长期的信贷。
如果把这些也考虑在内,中国在俄投资额已达⼏⼗亿美元。
俄罗斯对中国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
近年来,两国在能源和⾼科技等领域的⼀批⼤型合作项⽬陆续启动,为两国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
^| You have to believe, there is a way. The ancients said:"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trying to enter". Only when the reluctant step by step to go to it 's time, must be managed to get one step down, only have struggled to achieve it.-- Guo Ge Tech 中、美、俄三国的能源政策及未来能源发展趋势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不亚于人类对粮食、空气和水的依赖程度。
随着世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大、世界人口的剧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能源消费量和需求量持续增长。
尤其是对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更是超出了自然界可承受的范围。
由于供给少于需求,而且世界主要能源产地与主要能源消费国相距遥远,石油资源的国度消耗越来越严重,并面临着枯竭的危险,并由此导致环境污染加重、环保压力加大等一系列问题。
不仅如此,人类对与煤、天然气等其他不可再生能源的开采和使用也已几乎达到极限,人类如今正面临着一场越来越严重的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危机。
为了平稳度过这一危机,世界各国政府结合本国国情相继制定了自己国家的能源战略,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用可再生能源和原料全面取代生化资源,进行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是各国在应对能源问题时所达成的一致共识。
目前主要的替代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等。
中国的能源政策中国能源资源有以下特点: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基于中国能源特点,中国能源发展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坚持立足国内的基本方针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国内能源的稳定增长,保证能源的稳定供应,促进世界能源的共同发展。
俄罗斯牛了:为何不怕美国新冷战?【题首语】:该文写于9月1日,首发于《环球防务观察》电子杂志。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26日说,将尽全力避免一场新冷战,但不惧怕冷战。
他呼吁西方国家理解俄方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与俄方保持合作。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的话有两个含义:一是即使有新冷战,俄罗斯也不怕,这是俄罗斯对美强硬的底线。
言外之意,俄罗斯对美国的新冷战威胁已不屑一顾。
二是俄罗斯呼吁西方国家理解自己,并保持合作。
之所以呼吁,说明心里有底。
那么对谁呼吁呢?当然是欧盟。
科索沃问题,俄欧有很好的合作;格鲁吉亚问题,合作就越有可能了。
俄罗斯为什么不怕美国新冷战?我们可以四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一是旧冷战的特点。
二是当前国际局势的特点。
三是新冷战的模式分析。
四是俄罗斯可能的对策。
一、旧冷战特点。
二战后,美国组建了北约集团,苏联组建了华约集团,世界形成了两极争霸的冷战格局。
具体来说,旧冷战具有以下特点:1.美苏选择盟友,一益一损。
从盟友的选择上,就注定前苏联冷战失败的命运。
欧盟和日本,这些国家在二战前都有很好的技术和知识积累,美国稍微提供一些资金贷款,他们就迅速发展起来,源源不断地为美国的发展和强大补充血液。
而前苏联的盟友,大多是第三世界国家,这些国家没有很好的技术和知识积累,国家安全不能自保,完全依靠前苏联的资金、技术来发展,不断地需要前苏联为他们输入新鲜血液,拖垮了前苏联。
一益一损,谁胜谁败,一目了然。
2.军备竞赛,一益一损。
美国使用的冷战手段:一是威胁前苏联盟友或者打代理人战争,消耗前苏联的有限资源。
因为前苏联承担这些盟友的安全防护责任,所以不得不大力对外进行支援,这大大消耗了前苏联的有限资源。
二是大造威胁,吸引俄罗斯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国防建设中。
对一个国家来说,资金投入到国防领域的多了,投入到扩大再生产领域势必减少,影响国家整体发展。
美国大造战争威胁,迫使前苏联将有限的资金大多投入到国防领域,制造大量的飞机、大炮、导弹、核弹、坦克等武器装备,结果战争没有发生,5年乃至10年后,这些制造的武器装备逐渐老化成为废铁,大大消耗了前苏联有限资源,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
俄罗斯能源战略的新态势宋魁一俄罗斯调整能源战略的背景(一)国际背景能源是世界经济的血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国际政治经济走势的战略问题。
增进能源安全,加强能源合作,已成为世界各国预防危机和制定本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和手段。
在2l世纪世界能源形势的大背景下,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开始调整其能源政策,以确保自身能源安全,提升其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地位。
在俄罗斯领导人看来,能源生产可以让俄罗斯与工业化的西方融为一体,还可以作为俄对美外交的一张王牌,以实现其成为美国一个重要伙伴的目标。
俄罗斯领导人也希望通过调整与西方关系复兴俄能源工业,以支撑其社会经济转型。
能源已成为俄罗斯参与国际合作的重要条件,国际能源合作将使俄罗斯摆脱危机走上振兴之路。
能源对于俄罗斯参与国际合作的保障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俄罗斯以石油天然气出口为主的对外贸易出口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深重。
白1997年8月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市场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俄罗斯亦未能幸免。
东南亚金融危机造成亚洲一些国家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减少,使国际石油、天然气价格大幅度下跌。
这对以能源部门作为支柱产业、其出口占俄出口2/3并为俄主要外汇来源的俄罗斯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复苏,同时又得益于世界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等有利因素,近几年俄石汕工业发展迅速。
九一一事件后,俄美能源合作关系的迅速发展、伊拉克战争背后的能源因素和石油管道路线之争都表明了能源对新世纪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重要影响。
在这种国际背景下,俄罗斯只有积极调整能源战略,使之适应国际环境,才能获取最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二)国内背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就经济而言,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基本上呈逐年下降趋势。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工农业生产均下降50%以上,生产投资逐年减少,外债、内债交织在一起,使俄罗斯经济陷入长期衰退之中。
对此,俄总统普京也有清醒的认识,他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指出:“俄目前面临着十分复杂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整个90年代俄国内生产总值几乎下降了50%,其总量仅相当于美国的1/10,中国的l/5。
”长期以来,俄欧洲部分一直都是俄罗斯东部地区能源的主要输出地。
苏联解体后,东部地区经济陷入危机,由于各种原材料的开采量下降以及运费上涨等原因,造成东部资源输出量减少,严重制约了欧洲部分经济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恢复,欧洲部分资源曰益枯竭,其经济发展更加依赖于东部地区资源的开发。
因此,现阶段俄罗斯对东部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更为迫切。
当前,俄罗斯正处于一个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之中,出于经济和国家安全上的考虑,大力开发东音6地区的能源资源是一项明智之举,也是摆脱经济困境的捷径。
能源是俄罗斯的优势资源。
俄罗斯拥有世界石油资源的13%,天然气资源的45%,煤炭资源的23%。
不过同其他经济部门一样,俄罗斯工业也经历了—个从衰退到复苏的痛苦过程。
1991~2000年这10年间,石油产量从4.6亿吨下降到3.23亿吨,开采能力下降了2.82亿吨,钻探规模减少了2/3。
几年前实现民营化之后,俄罗斯石油工业才重现生机。
石油天然气工业是俄罗斯经济主导部门和出口创汇的重要基础。
其产值约占工业产值的12%,占俄联邦收入的4()%,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约60%。
然而,经济转轨后,俄罗斯能源工业大幅度下滑。
为了扭转这一不利局面,俄罗斯决心恢复能源强国地位,并做出了一系列努力。
二俄罗斯调整能源战略的动机(一)政治动因能源工业是俄罗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在俄领导人眼里,俄罗斯在世界能源市场上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地缘政治影响力。
石油不仅是出口换汇的商品,同时还是推行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
在21世纪里,根据俄推出的21世纪国际能源发展战略,俄侧每以能源为杠杆加强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利用能源因素发展与世界各国能源、经济组织的合作关系,对世界能源、经济等问题施加影响,提升其在中东、欧洲、特别在亚太地区的分量。
从冷战结束后的地缘政治格局看,俄罗斯的国际安全环境不容乐观。
在欧亚大陆,西面,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极力向东扩展,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东面,美日联盟不断强化——从纯粹防御性质发展到带有一定程度的向西进攻态势;南面,美、日、欧以中东为基地,逐步向中亚推进,直指俄“心脏”。
面对如此强大的压力,俄罗斯必须调整能源战略,施展能源外交,才能加强其在国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近年来,俄罗斯推行能源外交战略,努力拓展出口渠道。
在政治关系明显改善的背景下,俄积极扩大同美国在石油市场上的合作,为“新战略伙伴关系”充实经济方面的内容。
与此同时,俄还努力扩大同欧洲的传统能源合作。
在2002年5月俄罗斯欧盟首脑会议期间,双方签署了《能源合作声明》。
俄前总理卡西亚诺夫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指出,欧盟的能源需求到2020年将翻一番,只有开发俄罗斯的能源才能满足欧盟的需求。
不可否认,石油生产及出口的增加将扩大俄罗斯的政治回旋余地。
如因政治动荡引发石油危机,俄罗斯很可能通过增加出口来平息危机。
这不仅有助于俄扩大石油出口,同时还将给俄与西方关系带来深远影响。
(二)经济动因俄罗斯国家财政和经济状况极易受到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
世界石油价格每变动1美元,俄罗斯的国家预算就会出现大约lo亿美元的变化。
事实上,伊拉克危机所造成的紧张气氛已经抬高了俄罗斯石油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自2002年夏天以来,每桶石油已经上涨了大约5美元。
这就使俄罗斯2002年财政增加了50亿的“石油美元”。
但如果油价跌到每桶18美元以下,俄罗斯财政预算将出现赤字。
对俄罗斯来说,石油就是经济和财政收入的晴雨表。
世界能源价格的上扬,刺激了俄罗斯能源的生产与出口,进而成为俄罗斯经济复苏和国力增强的重要因素。
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与经济危机条件下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需求密不可分。
俄罗斯的产业结构调整不仅要考虑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而且应服从于经济转轨中的反危机任务。
俄罗斯外债负担沉重,正处于还债高峰期,经济现状不堪重负,还谈不上对国民经济结构进行重大调整。
就俄罗斯近年的经济状况来看,增加源生产,扩大能源出口,增加外汇储备,提高还贷能力,已成为其经济复苏的主要出路之一。
俄罗斯石油天然气比较发达,是最具竞争力的部门,也是其支柱产业部门。
在俄国内需求不足、必须靠出口带动经济走向稳定以至摆脱危机的情况下,俄政府利用以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燃料能源工业为结构改造的龙头,通过提高该部门没备技术水平,一方面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另一方面带动作为工业骨干的整个制造业的革新与发展。
近川多年来,能源资源在国际市场的价格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俄罗斯东部地区的能源出口年增长率保持在40%以上。
资源出口对东部地区乃至全俄罗斯偿还内外债务、解决财政问题、发展经济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因此,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有俄罗斯“外币车间”的称谓。
三俄罗斯能源战略的调整趋势俄罗斯在2000年就编制了《2020年俄罗斯能源战略的基本原则》,2001年又编制了《俄罗斯油气综合体发展构想的基本原则》。
俄罗斯能源战略规定,至2020年的中期发展战略目标是:保障扩大再生产,满足国内需求;合理开采已探明资源,加强运输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出口,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为此,国家的政策重点将转向以下几个方面:改善能源投资环境;在新采油区修建石油管道;支持中小石油公司发展;积极介。
人世界石油市场;更多地参与其他国家的石油开采项目。
(一)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增加能源的生产与出口俄罗斯能源发展战略规定,要不断扩大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规模,特别是远东海洋和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以加快东部地区乃至整个俄罗斯经济的增长速度。
为此,俄罗斯需要开展国际合作,吸引资金和劳动力。
普京执政后,俄联邦政府提出燃料能源综合体应成为俄摆脱经济危机、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应大力开发俄罗斯的油气资源。
近年,俄石油工业发展迅速。
2000年,俄投资增长172%,石油产量恢复到3.23亿吨。
2001年,投资增长34%,石油产量达到3.48亿吨,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石油出口创汇占外贸总收入的35%。
据俄罗斯能源部提供的材料,2002年2月俄石油产量一度超过沙特阿拉伯,跃居世界第一位。
2003年,俄罗斯开采石油4.213 77吨,比2002年增加10.9%。
2003年年底,俄联邦能源部部长优素福夫曾表示,2004年俄罗斯预汁开采石油4.32亿吨,加工石油1.92亿吨,开采天然气6 341亿立方米,开采煤2.75亿吨,并把新矿产地的开发作为2004年俄罗斯石油开采业的主要任务。
优素福夫还预测说,2004年俄罗斯石油的开采量将增长6%~8%,石油出口量将增长5%。
2004年1月份,俄罗斯石油的开采量为3 750万吨,比2003年同期增加150万吨。
优素福夫认为,石油贸易应该为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进行投资。
他说,2003年,俄罗斯石油部门的交易额增加了700亿美元。
俄联邦政府已经批准准的《2001~2020)年俄罗斯能源战略》规定,为保证近20年内俄国内生产总值每年以5%—6%的速度递增,2020年俄石油和凝析气产量不能少于3,6亿吨,天然气年产量不能少于7000亿立方米。
它还规定,2010年和2020年,俄罗斯石油开采量将先后增长10%和15%;天然气开采量将分别增长12%和27%。
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贸易部拟汀的《俄联邦2010~2015年对外贸易活动构想草案》指出,2010~2015年燃料、原料商品将成为俄罗斯的出口基础。
因此,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增加燃料、能源的生产和出口以换取更多外汇,是俄政府现实的也是必然的选择。
(二)调整能源出口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俄罗斯工业设备陈旧老化,急需技术更新和改造。
近年来,俄石油产品的出口增长很,但出口的大部分是重油、煤油、石油焦炭和低质的发动机油,出口的石油产品附加值不高,大都是资源出口。
俄罗斯一些专家认为,由于生产设备老化,俄罗斯约70%的石化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减退。
俄罗斯一套相应装置的平均电耗和物耗要比西方发达国家高出1.5—2倍,这不仅增加了俄石化产品的生产成本,也削弱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石化工业已进入成熟期,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已经结束,国际市场要求的产品讲求质量可靠、技术密集、服务满意,产品要符合国际标准,石油和石化设备都要通过APl和IS09000质量认证等。
因此,更新石化设备和发展石化工业是俄石油工业面临的重大使命。
根据俄罗斯能源发展战略,经过现代化技术改造后,2010年俄罗斯石油加工深度将提高到75%,加工能力提高到2.1亿吨。
而到2020年,这两个指标将分别达到80%和2.35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