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选择判断题
- 格式:doc
- 大小:232.50 KB
- 文档页数:8
第一章一. 判断题1. 统计只研究社会现象,不研究自然现象。
( × )2. 标志不一定可量,而指标一定可以量化。
( ∨ )3. 总体是指标的承担者,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 ∨ )4. 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科学。
( × )5. “男或女”是品质标志“性别”的变异。
( ∨ )6. 当总体单位变成总体时,数量标志就转换为指标。
( ∨ )二. 单项选择题1. 最早使用统计学这一学术用语的是 ( B )A 政治算术学学派B 国势学派C 社会统计学派D 数理统计学派2. 下列指标中属于工人的品质标志的是 ( B )A 工龄B 工种C 工资D 工时3. 要考察全国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其统计总体是 ( A )A 全国所有居民户B 全国的住宅C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D 某一居民户4. 在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总体单位是 ( D )A 每个企业B 每个工业企业C 每台设备D 每台工业设备5. 某同学《统计学》考试为90分,则90分为 ( D )A 指标B 品志标志C 数量标志D 变量值三. 多项选择题1. 在国营企业组成的总体中,其“国营”是 ( BC )A.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不变标志 D.可变标志2. “统计”一词一般具有三层不同含义,即 ( BCD )A 统计设计B 统计工作C 统计资料D 统计学3. 考察国有工业企业经营情况时 ,以下标志中属于可变标志的是 ( ABC )A 总产量B 总产值 C劳动生产率 D 所有制4. 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是 ( ABC )A 工厂数B 工人人数C 设备台数D 零件尺寸第二章一. 判断题1. 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的选择不受调查者主观意识支配。
( ∨ )2. 代表性误差只有在非全面调查中才会出现。
( ∨ )3. 某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为零分,表示他的“统计学”知识为零。
( × )4. 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始终是一致的。
统计学选择题判断题汇总(有答案)二、判断题(每题1分,计10分,请填入“√”或“)”()1、数量指标根据数量标志计算而来,质量指标根据品质标志计算而来;()2、普查是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所以普查比抽样调查准确;()3、凡是离散型变量都适合编制单项式数列;()4、任何变量数列都存在众数;()5如果,则变量分布为左偏;()6、判定系数越大,估计标准误就越大;()7、正相关是指两个变量的数量变动方向都是上升的;()8、统计的本质就是关于为何统计,统计什么和如何统计的思想;()9、两个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相对比得到的时间数列一定是相对数时间数列;()10、同度量因素在起到同度量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权数作用。
()统计基础判断题:1.统计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不考虑个别事物的特征()2.统计工作有前后之分,在时间中是不能交叉进行的()3..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4.指标体系就是把若干个统计指标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体系()5.统计调查中的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有时一致,有时则不一致()6.结构相对指标一般只能在分组的基础上计算,且分子与分母不能互换.()7.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单位总量有肯能变化为总体标志总量(08,一个总体有多个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9.一个总体有一个总体单位总量,有多个总体标志总量()、10.权数对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影响取决与总体单位数的多少.()、1.某2.某3.某4.v5.v6.某7.v8.v9.v10.v~学年第学期期末考试试卷(1)卷二、不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多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题号写在题前的括号内,选择了错误答案,该小题无分,漏选正确答案,酌情给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统计学的核心内容是cA数据的收集B数据的整理C数据的分析D数据的分组E以上都不对2、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A国民收入B平均工资C计划完成程度D出勤率E总产量数3、变量是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变量的数量表现是变量值,所以A数量标志和所有统计指标是变量B所有标志值和指标值是变量C“工业企业总产值”是个变量值D变量不包括品质标志E“某企业工业总产值20万元”是个变量值4、下列项目中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有A.重点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全面统计报表E.定期调查5、编制时间数列的可比性原则包括abceE要求群内差异小,类内差异大9、应用移动平均法分析长期趋势,采用多少项计算移动平均数,一般考虑下列问题()A现象的变化是否有周期性B原数列的项数C原数列波动大小D是否需要移动平均数列的首尾数值E是时期数列还是时点数列10、抽样调查遵循随机原则的原因是()A样本容量有限B保证总体中每个单位有同等机会被抽中C能确定抽样方法D能确定推断的可靠程度E能计算抽样误差一、不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多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题号写在题前的括号内,选择了错误答案,该小题无分,漏选正确答案,酌情给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标准答案:错误2.统计数据整理就是对原始资料的整理。
(1分)★标准答案:错误3. 接见检查回答率较低,但其检查咸本低。
(1 分)★标准答案:错误4. 整体单位总数和整体标记值总数是不可以转变的。
( ) (1分)★标准答案:错误5.异距数列是各组组距不都相等的组距数列。
(1分)★标准答案:正确6. 绝对数跟着整体范围的扩大而增添。
( ) (1分)★标准答案:正确7. 绝对数跟着时间范围的扩大而增添。
() (1分)★标准答案:错误8. 变异是统计存在的前提,没有变异就没有统计(1 分)★标准答案:正确9.报告单位是指负责报告检查内容拘单位。
报告单位与检查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这要依据检查任务来确立(1 分)★标准答案:正确10. 大批察看法要求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所有单位进行检查(1 分)★标准答案:错误11.普查能够获取全面、详尽的资料,但需花销大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时间。
所以,在统计检查中不宜屡次组织普查(1 分)★标准答案:正确12. 三位工人的薪资不一样,所以存在三个变量(1 分)★标准答案:错误13. 因为电子计算机的宽泛使用,手工汇总已没有必需使用了(1 分)★标准答案:错误14.统计表是表达统计数据整理结果的独一形式。
(1分)★标准答案:错误15.统计分组的要点是正确选择分组标记和区分各组的界线。
(1分)★标准答案:正确16.检查时间是指检查工作所需的时间(1分)★标准答案:错误17. 整体单位是标记的肩负者,标记是依赖于整体单位的(1 分)★标准答案:正确18. 统计数据的效度和信度的含义是一致的。
(1 分)★标准答案:错误19. 反应整体内部组成特色的指标只好是构造相对数。
( ) (1分)★标准答案:错误20.年月都是以数字表示的,所以按年月摆列各样指标属于按数目标记分组。
(1分)★标准答案:错误21.综合为统计指标的前提是整体的同质性(1分)★标准答案:正确22.统计表的主词是说明整体的各样指标。
第一章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 F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F )3.个人的工资水平和全部职工的工资水平,都可以称为统计指标。
( F )4.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 F )5.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但它在具体研究时也离不开对现象质的认识。
(T )6.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质量指标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二者都不能用数值表示。
( F )7.某一职工的文化程度在标志的分类上属于品质标志,职工的平均工资在指标的分类上属于质量指标。
(T )第二章1.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到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 F )2.对某市下岗职工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要求在一个月内报送调查结果。
所规定的一个月时间是调查时间。
( F )3.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T )4.典型调查既可以搜集数字资料,又可以搜集不能用数字反映的实际情况。
(T )5.统计调查误差就是指由于错误判断事实或者错误登记事实而发生的误差。
( F )6.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
(T )7.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调查的范围小,组织方便,省时省力,所以调查项目可以多一些。
(T )8.对调查资料进行准确性检查,既要检查调查资料的登记性误差,也要检查资料的代表性误差。
( F )9.在对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重点调查。
( F )10.普查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它并不排斥对属于时期现象的项目的调查。
(T )第三章1.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 F )2.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二、判断题(每题1分,计10分,请填入“√”或“”) ( )1、数量指标根据数量标志计算而来,质量指标根据品质标志计算而来; ( )2、普查就是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就是非全面调查,所以普查比抽样调查准确; ( )3、凡就是离散型变量都适合编制单项式数列; ( )4、任何变量数列都存在众数; ( )5如果,则变量分布为左偏; ( )6、判定系数越大,估计标准误就越大; ( )7、正相关就是指两个变量的数量变动方向都就是上升的; ( )8、统计的本质就就是关于为何统计,统计什么与如何统计的思想; ( )9、两个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相对比得到的时间数列一定就是相对数时间数列; ( )10、同度量因素在起到同度量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权数作用。
( )统计基础判断题:1、统计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不考虑个别事物的特征()2、统计工作有前后之分,在时间中就是不能交叉进行的()3、、指标都就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4、指标体系就就是把若干个统计指标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体系()5、统计调查中的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有时一致,有时则不一致()6、结构相对指标一般只能在分组的基础上计算,且分子与分母不能互换、()7、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单位总量有肯能变化为总体标志总量(08,一个总体有多个总体单位总量与总体标志总量、()9、一个总体有一个总体单位总量,有多个总体标志总量()、10、权数对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影响取决与总体单位数的多少、()、1、x2、x3、x4、v5、v6、x7、v8、v9、v10、v~学年第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1 )卷二、不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多个就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题号写在题前的括号内,选择了错误答案,该小题无分,漏选正确答案,酌情给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统计学的核心内容就是 cA数据的收集B数据的整理C数据的分析D数据的分组E以上都不对2、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A 国民收入B 平均工资C 计划完成程度D 出勤率E 总产量数3、变量就是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变量的数量表现就是变量值,所以A 数量标志与所有统计指标就是变量B 所有标志值与指标值就是变量C “工业企业总产值”就是个变量值D 变量不包括品质标志E “某企业工业总产值20万元”就是个变量值4、下列项目中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有A、重点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全面统计报表E、定期调查5、编制时间数列的可比性原则包括abceA、时间方面的可比B、总体空间范围的可比C、统计指标内容与计算方法的可比D、统计指标的名称与含义可比E、统计指标的计量单位与计算价格的可比6、从一个总体中可以抽取一系列样本,所以A、样本指标的数值不就是唯一确定的B、所有可能样本的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C、总体指标就是确定值,而样本指标就是随机变量D、总体指标与样本指标都就是随机变量E、所有可能样本的标准差等于总体的标准差7、应用移动平均法分析长期趋势,采用多少项计算移动平均数,一般考虑下列问题A 现象的变化就是否有周期性 B 原数列的项数 C 原数列波动大小D 就是否需要移动平均数列的首尾数值E就是时期数列还就是时点数列8、在编制指数时,确定同度量因素需要考虑的问题有A 各指标间的经济联系B 同度量因素的可比性C 同度量因素固定的时期D 实际条件与使用上的方便E 同度量因素就是否符合指数形式9、分类抽样中的类与整群抽样中的群相比,有A 二者相同B 二者不一样C 二者的划分原则相反D 要求群内差异大,类内差异小E 要求群内差异小,类内差异大10、一元线形回归方程中的回归系数acA 能说明两变量间的变动方向B不能说明两变量间的变动方向 C 能表明两变量间的变动程度D不能表明两变量间的变动程度 E 其数值大小受计量单位的影响一、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个判断1分,共10分)1、在全国人口普查中,总体就是全国总人口,总体单位就是每一户,全国总人口数就是变量。
统计学题库一、 判断题 1、统计学是研究总体数量方面的规律的,所以就不需要做定性研究。
( )2、重点调查的误差是可以事先计算和控制的。
( )3、计算比较相对指标时,通常采用总量指标。
( )4、众数和中位数均易受极端值影响,不具有稳健性。
( )5、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环比增长速度的连加。
( )6、平均增长速度等于各环比增长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 )7、因为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所以实际计算总指数时通常运用综合指数。
8、样本指标的方差称为抽样平均误差。
( )#9、若其他条件固定,则总体变量的变动程度与抽样极限误差呈正比。
( )10、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同号。
( )1、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区分具有相对性,随着研究任务的改变而改变。
( )2、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的基本方法,因此它并不能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 )3、频率是加权算术平均数实质意义上的权数。
( )4、若甲、乙两总体某变量的标准差乙甲、σσ存在乙甲σσ>,则乙总体变量的差异性较小。
5、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 )6、若现象的发展,其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则应配合直线趋势方程。
( )7、若p 表示产品价格,q 表示产品产量,则1011q p q p ∑∑-表示因价格变动造成的产值变动额。
8、抽样平均误差不受总体变量变动程度的影响。
( )】9、在重复抽样情况下,其他条件不变,则样本单位数增加一倍将使抽样平均误差减少一半。
10、若0=r ,则X 与Y 不相关。
( )1、数量标志是用数值表示的,而质量指标是用属性(文字)表示的。
( )2、离散型变量既可以进行单项式分组,也可以进行组距式分组。
( )3、以组中值代替组平均数不需要前提假设。
( )4、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比较大小没有实际意义。
( )5、若某国GDP2003年比2001年增长15%,2006年比2003年增长20%,则该国GDP2006年比2001年增长35%。
统计学(选择,判断)判断1.描述统计是⽤⽂字和图表对客观世界进⾏描述。
()2.箱线图主要展⽰分组的数值型数据的分布。
()3.抽样极限误差可以⼤于、⼩于或等于抽样平均误差。
4.直接对总体的未知分布进⾏估计的问题称为⾮参数估计;当总体分布类型已知,仅需对分布的未知参数进⾏估计的问题称为参数估计。
()5.相关系数为0表明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
()6.当置信⽔平⼀定时,置信区间的宽度随着样本量的增⼤⽽减少()7.在单因素⽅差分析中,SST =SSE+SSA()。
()8.右侧检验中,如果P值<α,则拒绝H9.抽样调查中,样本容量的⼤⼩取决于很多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样本容量与边际误差成正⽐。
()10.当原假设为假时接受原假设,称为假设检验的第⼀类错误。
()11.简单随机抽样由于样本是完全随机的,适⽤于任何情形。
12.采⽤多阶段抽样时,阶段数越多,结果越正确。
13.四分位差是下四分位数与上四分位数14.点估计就是⽤样本统计量代表总体参数15.总体⽐例标准差的最⼤值是116.在简单随机抽样时,当总体单位数较多时,若抽样⽐例为64%,则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约减少40%17.当置信⽔平⼀定时,置信区间的宽度随着样本量的增⼤⽽减少18.重复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于不重复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
19.平均差与标准差都表⽰各标志值对其算术平均数的平均离差。
20.单⼀表能容纳较多的标志,因⽽能把许多单位的资料填列于⼀张表中,这有利于⽐较和分析。
等距抽样在决定间距时要注意总体中有⽆周期性变化。
采⽤多阶段抽样时,阶段数越多,结果越正确。
两个变量的相关分析中要求其中⼀个是⾃变量,另⼀个是因变量。
标志是单位的属性或特征,指标是总体的数量特征,两者没有关系。
在评判估计量好坏中,有效性就是指估计的正确性。
21.如果总体情况复杂,适宜于采⽤分层抽样。
整群抽样要求群与群之间差异要⼤。
22.在评判估计量好坏中,⽆偏性就是指估计的正确性。
二、判断题(每题 1 分,计10 分,请填入“√”或“”)()1、数量指标根据数量标志计算而来,质量指标根据品质标志计算而来;()2、普查是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所以普查比抽样调查准确;()3、凡是离散型变量都适合编制单项式数列;()4、任何变量数列都存在众数;()5 如果,则变量分布为左偏;()6、判定系数越大,估计标准误就越大;()7、正相关是指两个变量的数量变动方向都是上升的;()8、统计的本质就是关于为何统计,统计什么和如何统计的思想;()9、两个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相对比得到的时间数列一定是相对数时间数列;()10、同度量因素在起到同度量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权数作用。
()统计基础判断题: 1.统计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不考虑个别事物的特征()2.统计工作有前后之分,在时间中是不能交叉进行的()3..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4.指标体系就是把若干个统计指标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体系()5.统计调查中的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有时一致,有时则不一致()6.结构相对指标一般只能在分组的基础上计算,且分子与分母不能互换.()7.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单位总量有肯能变化为总体标志总量(08,一个总体有多个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9.一个总体有一个总体单位总量,有多个总体标志总量()、10.权数对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影响取决与总体单位数的多少.()、~学年第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1 )卷二、不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多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题号写在题前的括号内,选择了错误答案,该小题无分,漏选正确答案,酌情给分,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统计学的核心内容是cA 数据的收集B 数据的整理C 数据的分析D 数据的分组E 以上都不对2、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A 国民收入B 平均工资C 计划完成程度D 出勤率E 总产量数3、变量是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变量的数量表现是变量值,所以A 数量标志和所有统计指标是变量B 所有标志值和指标值是变量C “工业企业总产值”是个变量值D 变量不包括品质标志E “某企业工业总产值20 万元”是个变量值4、下列项目中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有A.重点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全面统计报表E.定期调查5、编制时间数列的可比性原则包括abceA.时间方面的可比B.总体空间范围的可比C.统计指标内容和计算方法的可比D.统计指标的名称和含义可比E.统计指标的计量单位和计算价格的可比6、从一个总体中可以抽取一系列样本,所以A. 样本指标的数值不是唯一确定的B. 所有可能样本的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C. 总体指标是确定值,而样本指标是随机变量D.总体指标和样本指标都是随机变量E. 所有可能样本的标准差等于总体的标准差7、应用移动平均法分析长期趋势,采用多少项计算移动平均数,一般考虑下列问题 A 现象的变化是否有周期性 B 原数列的项数 C 原数列波动大小D 是否需要移动平均数列的首尾数值E 是时期数列还是时点数列8、在编制指数时,确定同度量因素需要考虑的问题有A 各指标间的经济联系B 同度量因素的可比性C 同度量因素固定的时期D 实际条件和使用上的方便E 同度量因素是否符合指数形式9、分类抽样中的类与整群抽样中的群相比,有A 二者相同B 二者不一样C 二者的划分原则相反D 要求群内差异大,类内差异小E 要求群内差异小,类内差异大10、一元线形回归方程中的回归系数acA 能说明两变量间的变动方向B 不能说明两变量间的变动方向C 能表明两变量间的变动程度D 不能表明两变量间的变动程度E 其数值大小受计量单位的影响一、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个判断 1 分,共 10 分)1、在全国人口普查中,总体是全国总人口,总体单位是每一户,全国总人口数是变量。
一、单选题:1、“统计”一词的基本含义是( D )A、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B、统计设计、统计分组、统计计算C、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预测D、统计科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2、统计认识的过程是( C )。
A、从质到量B、从量到质C、从质开始到量,再到质与量的结合D、从总体到个体3、某企业两名职工工资分别为900元、1000元,则这两个数值是(C )。
A、指标B、标志C、变量值D、变量4、( A )表示事物属性特征,不用数值表示。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质量指标D、数量指标5、调查某市职工家庭的生活状况,则总体是( A)。
A、该市全部职工家庭B、该市每个职工家庭C、该市全部职工D、该市职工家庭户数6、下列各项中属于产品质标志的是( B )A、人口年龄B、产品等级C、家庭收入D、职工人数7、下列数据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B )A、学生的性别B、学生的年龄C、学生的专业D、学生的住址8、调查某大学5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则总体单位是( C )A、5000名学生B、5000名学生的学习C、每一个学生D、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9、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B )A、工人年龄B、工人性别C、工人体重D、工人工资10、社会经济统计具有如下特点( A )。
A、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和社会性B、数量性C、数量性、总体性D、具体性、综合性11、调查某市职工的生活状况,则总体是(A )。
A、该市全部职工B、该市每个职工C、该市全部职工的生活D、该市职工家庭户数12、统计调查主要是搜集( C )。
A、总体资料B、次级资料C、原始资料D、数字资料13、通过调查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几个主要油田来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
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C )。
A、普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14、统计调查主要是采集( C )。
A、总体资料B、次级资料C、原始资料D、数字资料15、下列调查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D )A、抽样调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普查16、标准时间是指(A )。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1、要了解某班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3 )。
A、全体学生B、 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C、每一个学生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2、某班4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8分、85分、91分,这4个数字是( 4 )。
A、数量指标B、质量指标C、变量D、变量值3、统计学特有的研究方法是( 2 )。
A、统计分组法B、大量观察法C、综合指标法D、统计模型法4、对某市自行车进行普查,调查单位是( 4 )。
A、该市每一个拥有自行车的人B、该市所有拥有自行车的人C、该市所有自行车D、该市每一辆自行车5、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A )A、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B、统计活动、统计调查、统计学C、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D、统计指标、统计资料、统计学6、设某地区有2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D )。
A、每一家工业企业B、200家工业企业C、每一件产品D、2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7、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的根本区别在于( 1 )。
A、说明总体现象的内容不同B、数量大小不同C、计量单位不同D、使用领域不同8、某支行所有分理处是一个总体,每一个分理处是总体单位,则支行所有职工人数是(A)A 、数量指标B 、质量指标C 、连续变量D 、离散变量9、有6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些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B )。
A、6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B、600家公司的每一位职工C、600家公司所有职工的全部工资D、6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10、一个统计总体( B )。
A、只能有一个指标B、可以有多个指标C、只能有一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标志11、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 B )。
A、数量标志B、品质标志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12、在调查设计时,学校作为总体,每个班作为总体单位,各班学生人数是( B、)。
1. 统计研究中的变异是指总体单位质的差别(1分)★标准答案:错误2. 统计数据整理就是对原始资料的整理。
(1分)★标准答案:错误3. 访问调查回答率较低,但其调查咸本低。
(1分)★标准答案:错误4. 总体单位总数和总体标志值总数是不能转化的。
( ) (1分)★标准答案:错误5. 异距数列是各组组距不都相等的组距数列。
(1分)★标准答案:正确6. 绝对数随着总体范围的扩大而增加。
( ) (1分)★标准答案:正确7. 绝对数随着时间范围的扩大而增加。
( ) (1分)★标准答案:错误8. 变异是统计存在的前提,没有变异就没有统计(1分)★标准答案:正确9. 报告单位是指负责报告调查内容拘单位。
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这要根据调查任务来确定(1分)★标准答案:正确10. 大量观察法要求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全部单位进行调查(1分)★标准答案:错误11. 普查可以得到全面、详细的资料,但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及时间。
因此,在统计调查中不宜频繁组织普查(1分)★标准答案:正确12. 三位工人的工资不同,因此存在三个变量(1分)★标准答案:错误13. 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手工汇总已没有必要使用了(1分)★标准答案:错误14. 统计表是表达统计数据整理结果的唯一形式。
(1分)★标准答案:错误15. 统计分组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的界限。
(1分)★标准答案:正确16. 调查时间是指调查工作所需的时间(1分)★标准答案:错误17.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1分)★标准答案:正确18. 统计数据的效度和信度的含义是一致的。
(1分)★标准答案:错误19. 反映总体内部构成特征的指标只能是结构相对数。
( ) (1分)★标准答案:错误20. 年代都是以数字表示的,所以按年代排列各种指标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
(1分)★标准答案:错误21. 综合为统计指标的前提是总体的同质性(1分)★标准答案:正确22. 统计表的主词是说明总体的各种指标。
统计学题库一、 判断题1、统计学是研究总体数量方面的规律的,所以就不需要做定性研究。
( )2、重点调查的误差是可以事先计算和控制的。
( )3、计算比较相对指标时,通常采用总量指标。
( )4、众数和中位数均易受极端值影响,不具有稳健性。
( )5、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环比增长速度的连加。
( )6、平均增长速度等于各环比增长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 )7、因为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所以实际计算总指数时通常运用综合指数。
8、样本指标的方差称为抽样平均误差。
( )9、若其他条件固定,则总体变量的变动程度与抽样极限误差呈正比。
( )10、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同号。
( )1、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区分具有相对性,随着研究任务的改变而改变。
( )2、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的基本方法,因此它并不能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 )3、频率是加权算术平均数实质意义上的权数。
( )4、若甲、乙两总体某变量的标准差乙甲、σσ存在乙甲σσ>,则乙总体变量的差异性较小。
5、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 )6、若现象的发展,其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则应配合直线趋势方程。
( )7、若p 表示产品价格,q 表示产品产量,则1011q p q p ∑∑-表示因价格变动造成的产值变动额。
8、抽样平均误差不受总体变量变动程度的影响。
( )9、在重复抽样情况下,其他条件不变,则样本单位数增加一倍将使抽样平均误差减少一半。
10、若0=r ,则X 与Y 不相关。
( )1、数量标志是用数值表示的,而质量指标是用属性(文字)表示的。
( )2、离散型变量既可以进行单项式分组,也可以进行组距式分组。
( )3、以组中值代替组平均数不需要前提假设。
( )4、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比较大小没有实际意义。
( )5、若某国GDP2003年比2001年增长15%,2006年比2003年增长20%,则该国GDP2006年比2001年增长35%。
统计学选择题、判断题练习3第三章数量分布特征的描述一、单项选择题1、若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2%,实际提高6%,则超额完成计划( d )。
A.103.9%B.3%C.4%D.3.9%2、分配数列各组标志值都增加2倍,每组次数均减少1/2,中位数(a )A、不变B、减少1/2C、增加2倍D、无法确定3、对于同一变量分布,其标准差永远( a )。
A.小于平均差 B.大于平均差 C.等于平均差 D.不会小于平均差4、某商场计划4月份销售利润比3月份提高2%,实际却下降了5%,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c )。
A.66.97%B.105.03%C.93.14%D.92.78%5、已知5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5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该采用CA.简单算术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加权调和平均法D.几何平均法6、某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规定比基期下降3%,实际比基期下降3.5%,则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d )。
A.116.7%B.100.5%C.85.7%D.99.5%7、已知某班40名学生,其中男、女学生各占一半,则该班学生性别成数方差为(a )。
A.25%B.30%C.40%D.50%8.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 b )。
A.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B.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C.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D.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9.某商场计划11月份销售利润比10月份提高2%,实际提高了3%,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a )。
A.100.98% B.95.10%C.99.00%D.105.10%10.平均数反映了(a )。
A.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B.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C.总体中各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D.总体变动的趋势11、一个数列中两个极端数值之差是(c)A、平均差B、标准差C、全距D、组距12、为统计运算方便,在编制等距数列时,如果R(全距)=48,k(组数)=5时,则i(组距)为(b)A、5 B、10 C、9.6 D、913、下列指标中哪一个可用来对比分析不同水平的变量数列之间的差异程度(d)A、全距B、平均差 C 、标准差D、标准差系数14、中位数是变量数列中(a)的变量值。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1、要了解某班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3 )。
A、全体学生B、 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C、每一个学生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2、某班4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8分、85分、91分,这4个数字是( 4 )。
A、数量指标B、质量指标C、变量D、变量值3、统计学特有的研究方法是( 2 )。
A、统计分组法B、大量观察法C、综合指标法D、统计模型法4、对某市自行车进行普查,调查单位是( 4 )。
A、该市每一个拥有自行车的人B、该市所有拥有自行车的人C、该市所有自行车D、该市每一辆自行车5、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A )A、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B、统计活动、统计调查、统计学C、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D、统计指标、统计资料、统计学6、设某地区有2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D )。
A、每一家工业企业B、200家工业企业C、每一件产品D、2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7、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的根本区别在于( 1 )。
A、说明总体现象的内容不同B、数量大小不同C、计量单位不同D、使用领域不同8、某支行所有分理处是一个总体,每一个分理处是总体单位,则支行所有职工人数是(A)A 、数量指标B 、质量指标C 、连续变量D 、离散变量9、有6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些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B )。
A、6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B、600家公司的每一位职工C、600家公司所有职工的全部工资D、6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10、一个统计总体( B )。
A、只能有一个指标B、可以有多个指标C、只能有一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标志11、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 B )。
A、数量标志B、品质标志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12、在调查设计时,学校作为总体,每个班作为总体单位,各班学生人数是( B、)。
1. 统计研究中的变异是指总体单位质的差别(1分)★标准答案:错误2. 统计数据整理就是对原始资料的整理。
(1分)★标准答案:错误3. 访问调查回答率较低,但其调查咸本低。
(1分)★标准答案:错误4. 总体单位总数和总体标志值总数是不能转化的。
( ) (1分)★标准答案:错误5. 异距数列是各组组距不都相等的组距数列。
(1分)★标准答案:正确6. 绝对数随着总体范围的扩大而增加。
( ) (1分)★标准答案:正确7. 绝对数随着时间范围的扩大而增加。
( ) (1分)★标准答案:错误8. 变异是统计存在的前提,没有变异就没有统计(1分)★标准答案:正确9. 报告单位是指负责报告调查内容拘单位。
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这要根据调查任务来确定(1分)★标准答案:正确10. 大量观察法要求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全部单位进行调查(1分)★标准答案:错误11. 普查可以得到全面、详细的资料,但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及时间。
因此,在统计调查中不宜频繁组织普查(1分)★标准答案:正确12. 三位工人的工资不同,因此存在三个变量(1分)★标准答案:错误13. 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手工汇总已没有必要使用了(1分)★标准答案:错误14. 统计表是表达统计数据整理结果的唯一形式。
(1分)★标准答案:错误15. 统计分组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的界限。
(1分)★标准答案:正确16. 调查时间是指调查工作所需的时间(1分)★标准答案:错误17.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1分)★标准答案:正确18. 统计数据的效度和信度的含义是一致的。
(1分)★标准答案:错误19. 反映总体内部构成特征的指标只能是结构相对数。
( ) (1分)★标准答案:错误20. 年代都是以数字表示的,所以按年代排列各种指标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
(1分)★标准答案:错误21. 综合为统计指标的前提是总体的同质性(1分)★标准答案:正确22. 统计表的主词是说明总体的各种指标。
1. 统计研究中的变异是指总体单位质的差别(1分)★标准答案:错误2. 统计数据整理就是对原始资料的整理。
(1分)★标准答案:错误3. 访问调查回答率较低,但其调查咸本低。
(1分)★标准答案:错误4. 总体单位总数和总体标志值总数是不能转化的。
( ) (1分)★标准答案:错误5. 异距数列是各组组距不都相等的组距数列。
(1分)★标准答案:正确6. 绝对数随着总体范围的扩大而增加。
( ) (1分)★标准答案:正确7. 绝对数随着时间范围的扩大而增加。
( ) (1分)★标准答案:错误8. 变异是统计存在的前提,没有变异就没有统计(1分)★标准答案:正确9. 报告单位是指负责报告调查内容拘单位。
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这要根据调查任务来确定(1分)★标准答案:正确10. 大量观察法要求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全部单位进行调查(1分)★标准答案:错误11. 普查可以得到全面、详细的资料,但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及时间。
因此,在统计调查中不宜频繁组织普查(1分)★标准答案:正确12. 三位工人的工资不同,因此存在三个变量(1分)★标准答案:错误13. 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手工汇总已没有必要使用了(1分)★标准答案:错误14. 统计表是表达统计数据整理结果的唯一形式。
(1分)★标准答案:错误15. 统计分组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的界限。
(1分)★标准答案:正确16. 调查时间是指调查工作所需的时间(1分)★标准答案:错误17.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1分)★标准答案:正确18. 统计数据的效度和信度的含义是一致的。
(1分)★标准答案:错误19. 反映总体内部构成特征的指标只能是结构相对数。
( ) (1分)★标准答案:错误20. 年代都是以数字表示的,所以按年代排列各种指标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
(1分)★标准答案:错误21. 综合为统计指标的前提是总体的同质性(1分)★标准答案:正确22. 统计表的主词是说明总体的各种指标。
第一章一. 判断题1. 统计只研究社会现象,不研究自然现象。
( × )2. 标志不一定可量,而指标一定可以量化。
( ∨ )3. 总体是指标的承担者,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 ∨ )4. 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科学。
( × )5. “男或女”是品质标志“性别”的变异。
( ∨ )6. 当总体单位变成总体时,数量标志就转换为指标。
( ∨ )二. 单项选择题1. 最早使用统计学这一学术用语的是 ( B )A 政治算术学学派B 国势学派C 社会统计学派D 数理统计学派2. 下列指标中属于工人的品质标志的是 ( B )A 工龄B 工种C 工资D 工时3. 要考察全国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其统计总体是 ( A )A 全国所有居民户B 全国的住宅C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D 某一居民户4. 在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总体单位是 ( D )A 每个企业B 每个工业企业C 每台设备D 每台工业设备5. 某同学《统计学》考试为90分,则90分为 ( D )A 指标B 品志标志C 数量标志D 变量值三. 多项选择题1. 在国营企业组成的总体中,其“国营”是 ( BC )A.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不变标志 D.可变标志2. “统计”一词一般具有三层不同含义,即 ( BCD )A 统计设计B 统计工作C 统计资料D 统计学3. 考察国有工业企业经营情况时 ,以下标志中属于可变标志的是 ( ABC )A 总产量B 总产值 C劳动生产率 D 所有制4. 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是 ( ABC )A 工厂数B 工人人数C 设备台数D 零件尺寸第二章一. 判断题1. 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的选择不受调查者主观意识支配。
( ∨ )2. 代表性误差只有在非全面调查中才会出现。
( ∨ )3. 某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为零分,表示他的“统计学”知识为零。
( × )4. 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始终是一致的。
( × )5. 典型调查只能研究社会经济现象质的方面。
( × )二. 单项选择题1. 要对某企业的生产设备的实际生产能力进行调查,则该企业的“生产设备”是 ( A )A 调查对象B 报告单位C 调查项目D 调查单位2.在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每个工业企业是 ( D )A 总体B 总体单位C 抽样单位D 填报单位3. 在调查组织方式中,按随机原则选择调查单位的是 ( C )A 普查B 重点调查C 抽样调查D 典型调查4. 为了解全国钢铁生产情况,对首钢、武钢等几个大钢铁公司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 B )A. 普查 B 重点调查 C 典型调查 D 抽样调查5. 拟定统计调查方案时,首先要确定 ( A )A. 调查目的 B 调查对象 C 调查项目 D 调查方法6. 在调查单位中选出富有代表性的单位是 ( C )A 重点单位B 填报单位C 典型单位 D以上都不是三. 多项选择题1. 普查是 ( ABD )A 全面调查B 一次性调查C 经常性调查D 专门调查2. 下列数据中,定量数据包括 ( CD )A 定类数据B 定序数据C 定距数据D 定比数据3. 调查目的是了解企业职工的健康状况,则每个职工就是 ( AB )A 调查单位B 填报单位C 重点单位D 典型单位4. 下列哪些现象适合非全面调查 ( ABD )A 轮胎里程试验B 一批炮弹的射程测试C 全国人口数D 全国森林木材积蓄量第三章一. 判断题1. 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分组为平行分组。
( × )2. 职工人数为分组标志时,为连续变量分诅。
( × )3. 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组距越大,组数越多。
( × )4. 在统计分组中保证每个单位都有归属,这是贯彻分组穷举姓原则 (∨)5. 向上累计时每组累计次数,表示该组下限以上次数共多少。
( × )6. 分布数列中,各组频数之和等于总体单位总数。
(∨)二. 单项选择题1. 统计分组的首要问题是 ( c )A 确定组距B 确定组数C 选择分组标志D 确定组限2. 组距乘以组数等于全距的数列是 ( A )A 等距变量数列B 不等距变量数列C 时期数列D 时点数列3. 在统计分组中,各组变量直的代表水平是指 ( D )A 组限B 组距C 组数D 组中值4. 当总体中最大与最小的变量值一定时,则统计分组意味着 ( B )A 组限一定B 全距一定 C组距一定 D 组数一定三. 多项选择题1. 分布数列中分布在各组的单位数称 ( BC )A 频率B 频数C 次数D 众数2.从构成要素看,统计表包括 ( ABCD )A 总标题B 横行标目C 纵栏标目D 数字资料3. 计算缺上、下限开口组的组中值时,其计算式为 ( AB )A 组中值=上限-邻组组距/2B 组中值=下限+邻组组距/2C 组中值=(下限+上限)/2D 组中值=(上限-下限)/24. 学生按性别标志分组属于 ( BD )A 复合分组B 简单分组C 按品质标志分组D 抬数量标志分组第四章一. 判断题1. 与数值平均数比,位置平均数一般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 ∨ )2. 根据分组资料计算得到的算术平均数是一个近似值 ( ∨ )3. 假设A 、B 、C 三个企业产量计划完成程度分别为95%、100%、和105%,则这三个企业产量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100%。
( × )4. 变异度指标都是离中趋势的度量指标。
( ∨ )5. 调和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计算内容和结果是不同的。
( × )6. 相对指标就是两个总量指标之比。
( ∨ )7. 统计分组的次数分布为偏态分布时,右偏分布为:x > Me > Mo ;左偏分布为:Mo > Me > x 。
( ∨ )8. 根据同一资料计算的平均数,计算结果为: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
( × )二. 单项选择题1. 已知甲数列的平均数为1x ,标准差为σ1,乙数列的平均数为2x ,标准差为σ2,则 ( D )A 若x 1﹥x 2,σ1﹥σ2,则x 1代表性高B 若x 1﹤x 2,σ1﹤σ2,则x 1代表性高C 若x 1﹤x 2,σ1﹥σ2,则x 1代表性高D 若x 1﹥x 2,σ1=σ2,则x 1代表性高2. 在下列几个成数数值中,方差最大的成数是 ( A )A B C D3. 按草场面积平均的载畜量是 ( B )A 结构相对数B 强度相对数C 比例相对数D 比较相对数4. 某企业本年度产品单位成本计划降低4%,实际降低5%,则成本降低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 C )A 1%B %C %D 25%5. 某学院的学生消费调查显示,月消费1600元的人最多,平均消费水平是1500元,在偏斜不大的情况下,该学院学生消费分布属于 ( B )A 右偏B 左偏C 无偏D 以上都不是三. 多项选择题1. 分子、分母可以互换的相对指标是 ( CD )A 结构相对数B 比例相对数C 比较相对数D 强度相对数2. 某企业2012年末银行存款余额是 ( AC )A 数量指标B 质量指标C 时点指标D 时期指标3. 下列平均数中属于位置平均数的是 ( BD )A 算术平均数B 中位数C 调合平均数D 众数4. 当x ≠Me 时,可以推断Me 与Mo 的关系是 ( AC ) A Mo > Me B Mo = Me C Mo < Me D Mo = x第五章一. 判断题1. 若时间数的各逐期增长量相等,则环比发展速度也相等。
( × )2. 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 ∨ )3. 季节比率等于100%,说明现象发展变化不受季节因素的影响。
( ∨ )4. 在时间数列中,若各期环比发展速度均为90%,则各期定基发展速度必然以10%的速度递减。
( × )5. 我国历年国民收入构成的时间数列是时期数列。
( ∨ )二. 单项选择题1. 时间数列中的平均发展速度是 ( D )A 各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B 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调和平均数C 各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D 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2.用几何平均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其指标大小取决于 ( A )A 总速度的大小B 最初水平的大小C 中间水平的大小D 各期发展水平总和的大小3. 时间数列中每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 B )A 相对指标时间数列B 时期指标时间数列C 时点指标时间数列D 平均指标时间数列4. 假定某一现象每年增长量是稳定的,则增长速度逐年( C )A 稳定不变B 逐渐上升C 逐渐下降D 有升有降5. 时间数列中每一具体指标值称为 ( A )A. 发展水平 B 增长量 C 发展速度 D 增长速度6. 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有依存关系,发展速度等于 ( D )A. 增长量+1 B 增长量-1 C 增长速度-1 D 增长速度+1三. 多项选择题1. 时间数列中发展速度指标,它可以 ( ABCD )A 大于100%B 小于100%C 上升D 下降2.下列反映现象报告期相对前期发展变化的指标有 ( AB )A 环比增减速度B 逐期增减量C 定基增减速度D 累计增减量3. 一般将影响时间数列变动的具体因素归纳为 ( ABCD )A 长期趋势B 季节变动C 循环变动D 不规则变动4. 时间数列的发展水平指标,可以是 ( ABC )A 绝对数B 相对数C 平均数D 以上都不是第六章一. 判断题1. 有指标就有相应的指标指数。
( ∨ )2. 动态相对数都是广义的指数。
(∨ )3. 销售价格指数和销售量指数都是数量指标指数。
( × )4. 同度量因素是把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标,过渡为可以相加计算的媒介。
(∨ )5. 数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无意义。
( × )二. 单项选择题1. 价格降低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商品10%,则物价指数为 ( A )A. % B 10% C 90% D 110%2. 加权平均数指数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其权数为 ( B )A 11q pB 00q pC D3. 下列相对数中属于总指数的是 ( D )A 某发电厂发电量本年为上年的110%B 某彩电厂产值本年为上年的135%C 某地区小麦产量本年为上年的115% 10q p 01q PD 某市社会产品零售价格本年为上年的97%4. 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 C )A 销售量指数B 生产量指数C 价格指数D 工人人数指数5. 某工厂产品价格下降5%,产量增加20%,则产值指数增加 ( C )A 增长15%B 降低15%C 增长14%D 增长%6. 下列哪一个数量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恒等于综合指数形式拉氏数量指标指数 ( A )三. 多项选择题1. 某地区社会产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5%,这个指数是 ( AD )A 总指数B 个体指数C 定基指数D 环比指数2. 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 ABCD )A 价格指数B 劳动生产率指数C 单位成本指数D 平均工资指数3. 销售额指数=销售量指数×价格指数,其中销售量指数是 ( ABC )A 总指数B 影响因素指数C 数量指标指数D 现象总体指数4. 编制调和平均数指数,其条件必须要掌握 ( BD )A 基期总量指标B 报告期总量指标C 个体数量指标D 个体质量指标第七章一. 判断题1. 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是可能样本分布的标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