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世说新语
- 格式:docx
- 大小:17.10 KB
- 文档页数:2
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文言文总
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4、《世说新语》两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答、俄而:片刻。
骤:急速。
欣然:高兴的样子
2、撒盐空中差可拟。
答、拟:比,比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答、未若:比不上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答,去:离开。
乃:才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答、期:约定。
委:舍弃
6、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答、引:拉。
顾:回头看
7、尊君在不?答、“不”通“否”
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答、集:集会
二、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本文主要阐述的是:
答: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三、阅读《世说新语》回答问题答案
、《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
有何感受?
答: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
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2、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答:“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
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3、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
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世说新语》二则原文展示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全文翻译咏雪在一个寒冷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与子侄辈谈论文章义理不久雪下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大雪像什么呢?”太傅哥哥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太傅哥哥女儿谢道韫说:“比不上柳絮随风飞舞样子”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女儿左将军王凝之妻子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友人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友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都没有到他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去拉元方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家门阅读理解1《咏雪》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古人家庭生活情趣?从“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情景屋外天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公欣然”和“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感情和把玩诗句雅兴2对于胡儿和谢道韫你认为谢太傅更欣赏谁才气?文章结尾谢太傅虽未对两人优劣作任何点评但从“公大笑乐”以及最后补充交代谢道韫身份可看出谢太傅更欣赏是后者才气3陈元方反驳“客”话精彩在何处?陈元方反驳有三个特点首先是言简意赅内容凝练“期日中”是前提“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表述得很清楚;其次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先说前提再指出言而无信和无礼表现有根据有结论;最后用词讲究分寸“无信”“无礼”义正词严不失身份也不过火4《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友人态度发生了怎样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友人怎样性格特点?由“怒”到“惭”走下车子拉元方表明友人认识到了自己错误体现了他知错能改特点5《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给我们怎样启示?通过陈太丘行为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人;通过元方言行举止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人;通过友人行为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知错就改人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失去朋友失去友谊。
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陈寔(shí)太傅(fù)B.柳絮(xù)无奕(yì)C.雪骤(zhòu)俄而(é)D.期行(xíng)尊君在不(bù)【答案】D【解析】“不”在这里读fǒu。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和女儿)B.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舍弃)【答案】A【解析】“儿女”的意思应为“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子侄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答案】(1)不一会儿,雪突然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这大雪纷飞的样子像什么呢?”(2)友人感到惭愧,下了车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进了家门。
【解析】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的理解。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B.“过中不至”这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陈太丘而不是客。
C.“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世说新语》是南朝宋的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答案】B【解析】B项错误。
“过中不至”这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课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答案】(1)约定(2)才(3)舍弃(4)拉【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世说新语》二则【南朝宋】刘义庆【原文】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注释】1、《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
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日:名词,日子。
内集:家庭聚会。
3、【与儿女讲论文义】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与:跟;和。
儿女:子侄辈的人。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讲:讲解。
论:讨论。
文义:文理。
4、【俄而雪骤,公欣然曰】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速,大。
欣然:高兴的样子;然:……的样子。
5、【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何所似:宾语前置句,“所似何”,像什么。
所,所字结构,无意义。
6、【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向空中盐撒差不多可以相比。
”子:长子。
胡儿:即谢朗。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7、【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着风满天飞舞。
”未若:不如。
因风:乘风;因:趁、乘。
8、【公大笑乐】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乐:高兴。
9、【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初一上册语文《世说新语》原文及教案初一上册语文《世说新语》原文《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初一上册语文《世说新语》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积累文言实词,理解文义,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明义,在研讨中明理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和谐、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感受亲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实词。
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培育多角度分析问题的力量。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我们中国历消失过许很多多聪颖机灵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
你知道哪些关于机灵儿童的故事呢?(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甘罗十二岁做宰相等。
)今日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让我们一起来熟悉他们,和他们交个伴侣。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世说新语》两则其中的第一则《咏雪》。
二、探究新知(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布置同学预习,指名介绍作品。
(出示课件)2、听课文录音,把握节奏,体会语感。
3、依据所听录音及文意给课文断句。
4、理解加横线的重点词语。
5、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二)品读课文,研讨问题。
(四人小组合作)思索问题:(出示课件)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议'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这一句都交代了什么内容?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小组中选出代表发言,师生沟通。
专题01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之《世说新语》二则『知识梳理』【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借助注释疏通文意,识记重点文言字词,感知人物形象;2.学习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刻画人物的方法,以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材料的方式;3.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方正,学习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文本解读】一、助读资料1.文题解读“咏雪”即歌咏白雪,题目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揭示了文章的线索。
“陈太丘与友期行”,即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同行,概括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2.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
宋武帝刘裕之侄,袭封临川王。
他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组织文人编写《世说新语》。
3.知识链接《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又名《世语》,由刘义庆组织编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全书原8卷,今传本3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主要记述了自汉末到东晋时期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鲁迅称之为“名士底教科书”。
志人小说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人物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
代表作为《世说新语》。
志人小说有以下几方面的艺术特点:①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②篇幅简短;③善于运用典型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④语言简练朴素、生动优美,言简意丰。
二、基础知识(一)通假字(二)古今异义与儿女讲论文义(三)词类活用(四)特殊句式三、主题思想《咏雪》通过写谢太傅在家中与子侄辈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同时也透出一种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他小小年纪就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同时也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四、写作特色《咏雪》叙事简约,意蕴含蓄。
本文篇幅简短,语言精练,只是客观地将谢家儿女咏雪一事的始末写出,作者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只是在最后补叙了谢道韫的身份,但作者的情感倾向却蕴含在叙事中。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咏雪翻译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开家庭集会,跟子侄辈谈论诗文。
不久,雪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谢道韫说:“不如说是柳絮随风舞动的样子。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正午已过,(友人)没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友人)才来。
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友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很久没来,他已经走了。
”朋友便生气了:“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走,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不回头看。
教案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两篇短文。
3、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4、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5、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教学重点】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教学方法】1、诵读法。
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
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知识点咏雪一、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南朝宋临川王。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
二、课文翻译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注释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讲论文义:谈论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原文: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注释胡儿: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
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未若:不如,不及。
因风:乘风。
因,趁、乘。
译文: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是柳絮乘着风漫天飞舞。
”原文: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注释即:是。
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yùn),聪慧有才辩。
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平,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
译文:太傅高兴地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三、问题解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这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却内容丰富,涵盖了事件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及主体事件等内容。
2.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家庭氛围的融洽?“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
3.对于胡儿和道韫,你认为谢太傅更欣赏谁的才气?文章结尾,谢太傅虽未对两人的优劣作任何点评,但从“公大笑乐”,以及最后补充交代道韫的身份,可看出谢太傅更欣赏的是道韫的才气。
四、课文主题《咏雪》通过叙述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陈太邱与友期行一、相关资料《世说新语》,古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19.《世说新语》二则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
2.掌握学习文言文小说的一般方法。
3.学习古人的诚实、守信的美德。
学法指导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1.清除障碍,顺畅朗读。
2.理解字句,整体感知。
3.复述故事,推究内涵。
4.审美评价,勇于创新。
自主学习1.文学常识(1)《世说新语》是古代集,分德行、、、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的言谈逸事。
作者,南朝宋家,彭城人。
(2)《期行》选自《世说新语·方正》,《乘船》选自《》。
这两篇体裁都是。
2.注音华歆.()辄.难之()欲舍.()邪.()拯.()3.解释词语(1)通假字尊君在不“”通“”,读“”,意思是(2)古今异义①与友期.行古义:今义:②太丘舍去.古义:今义:前往③相委.而去古义:古义:今义:委托④下车引.之古义:今义:带领⑤元方入门不顾.古义:今义:⑥幸.尚宽古义:今义:幸福⑦后贼.追至古义:今义:有偷盗行为的人。
⑧本所以..疑古义:今义:因此(3)一词多义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歆辄难.之原意:为难,这里指感到为难。
(4)词类活用友人惭.原意:惭愧,这里指4.文言虚词下车引之.歆辄难之.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5.翻译句子(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判断句,“则”“是”连用,表判断)(2)幸尚宽,何为不可?(省略句“幸尚宽”省略主语“船”,翻译时将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倒装句“何为不可?”中的“何为”,翻译时改变词序。
)(3)宁可以急相弃邪?合作探究第一课时探究一:初读课文1.讲述故事后,用一句话概括《期行》的主要内容。
2.《期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探究二:细读课文1.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2.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探究三:拓展迁移班级举行“诚信伴我行”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设计一条宣传标语,呼吁人人讲诚信。
(2)同学们针对“诚信更重要还是成绩更重要”展开了辩论,请你为辩论双方(正方、反方)分别拟一个辩题。
《世说新语》两则对比阅读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甲文选自(朝代)人(姓名)组织编写的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
2.两篇文章都交代了故事的背景,甲文是。
乙文则是(用课文原句填空)。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篇文章中三个儿女的回答都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B.甲文最后交代兄女(道韫)的身份,暗示谢太傅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C. 乙文的故事主旨在于说明人的先见之明。
D.两篇文章都涉及对一个问题的看法,甲文不同角度咏雪,乙文相同角度强调修补防盗。
4.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只填序号)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敬词有谦词有5.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诲女知之乎 B.学而不思则罔C.裁如星点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6.解释下列词语①内集②俄而③欣然④智子7.翻译句子①撒盐空中差可拟。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③暮而果大亡其财。
8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9.《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10. 假如你是这“邻人”,在知道被怀疑后,你是否会去跟那“富人”说明真相,为什么?【二】【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一、《世说新语》两则《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注释】1.谢太傅: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2.寒雪:天冷下雪。
3.内集:家庭聚会。
4.儿女:儿女子侄辈。
5.讲论:谈论。
6.文义:诗文。
7.俄而:不久,一会儿。
8.骤(zhòu):迅速,急速。
9.欣然:兴致勃勃、高兴的样子。
10.何所似:即“所似者何”,相当于“……像什么”。
11.胡儿:谢安兄长之子谢朗,字长度,曾任东阳太守。
12.差:大致、差不多。
13.拟:相比。
14.兄女:谢安长兄之女谢道韫,东晋有名的才女。
15.未若:不如。
16.因:凭借,趁。
17.无奕:谢奕,字无奕。
18.王凝之:字叔平,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翻译】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年轻一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一会儿,雪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说:“差不多可以比作把盐撒在空中。
”太傅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
”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谢道韫是大哥谢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原文和译文原文:《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友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乘船》: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之,王欲舍所携之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在中午,中午过了没有到,太丘放弃等他走了,走后不久,那朋友就到了。
陈太丘的儿子元方当时年龄是七岁,正在门外嬉戏。
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回答说:“等您很久不到,已经走了。
”友人便怒道:“真不是人!跟人约了同行,弃我而走。
”元方说:“您和我父亲约的是中午。
中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吗父亲,就是无礼。
”友人惭愧,下车牵他的手,元方进门不理睬。
华歆和王朗一同躲避灾难,有一个人想和他们同乘一条船,华歆就为难他,(不让他上船),王朗(对华歆)说:\'船还有位置,为什么不给他上呢?\'后面的敌人(向那人)追了过来.(这时)王朗就想抛下带着的那个人.华歆说:\'我之所以怀疑正是因为这样啊.既然已经答应他让他上船,怎么可以现在抛下他呢?\'因此,就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那样.世人就以这件事来平定华歆、王朗的(品质)好坏.附:《世说新语》二十则·原文和译文《世说新语》二十则1、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
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注释】①咨:询问。
②“元方”两句:指两人论排行有长幼之别,论功德就难分高下。
按:这两句不会是陈寔的原话,因为父亲不会称呼儿子的字。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知识点咏雪一、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南朝宋临川王。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
二、课文翻译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注释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讲论文义:谈论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原文: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注释胡儿: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
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未若:不如,不及。
因风:乘风。
因,趁、乘。
译文: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是柳絮乘着风漫天飞舞。
”原文: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注释即:是。
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yùn),聪慧有才辩。
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平,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
译文:太傅高兴地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三、问题解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这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却内容丰富,涵盖了事件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及主体事件等内容。
2.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家庭氛围的融洽?“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
3.对于胡儿和道韫,你认为谢太傅更欣赏谁的才气?文章结尾,谢太傅虽未对两人的优劣作任何点评,但从“公大笑乐”,以及最后补充交代道韫的身份,可看出谢太傅更欣赏的是道韫的才气。
四、课文主题《咏雪》通过叙述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陈太邱与友期行一、相关资料《世说新语》,古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开家庭集会,跟子侄辈谈论诗文。
不久,雪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谢道韫说:“不如说是柳絮随风舞动的样子。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通“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正午已过,(友人)没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友人)才来。
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友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很久没来,他已经走了。
”朋友便生气了:“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走,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不回头看。
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两篇短文。
3、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4、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5、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教学重点】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世说新语·咏雪
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
【人物介绍】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
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
做过东阳太守。
谢道韫,字无奕,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陈寔,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人,做过太丘县令。
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全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①,与儿女② 讲论文义③。
俄而④ 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⑤?”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⑥。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⑦。
”公大笑乐⑧。
即公大兄⑨ 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⑩ 也。
【翻译】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重点注释】
①家庭聚会
②子辈之人
③讲解诗文
④不久,一会儿
⑤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像什么呢
⑥撒在空中的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⑦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起
⑧高兴地笑(了起来)
⑨谢安大哥
⑩(的)妻子
【整体把握】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它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
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
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
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
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
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
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
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
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
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本文由索罗学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