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程.
- 格式:ppt
- 大小:877.50 KB
- 文档页数:75
计算机网络教程知识点和习题B类和C类地址都是单播地址,D类地址用于多播,E类地址保留为以后用。
划分子网:1个C类地址空间仅能容纳254台主机,划分子网的编址方法大大减小了对A、B类地址空间的浪费。
截图3.CIDR:无分类域间选择(CIDR)无分类编址:1.网络地址=子网掩码ANDIP地址2.同样的IP地址和不同的子网掩码可以得出相同的网络地址,但不同的子网掩码的效果是不同的,最大地址是一样的,各自容纳的最大主机数是不一样的。
3.斜线记法(CIDR记法)中,斜线后面的数字就是地址掩码中1的个数。
CIDR记法提供了IP地址,子网掩码,能分配几个IP地址,也就是地址空间大小,并能计算最大,最小地址。
看书4.ARP协议:1.IP地址放在IP数据报的首部,而物理地址则放在MAC帧的首部。
在网络层和网络层以上使用的是IP地址,而数据链路层及以下使用的是物理地址。
2.地址解析协议ARP解决知道IP地址求物理地址,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解决知道物理地址求IP地址的。
3.每一个主机都设有一个ARP高速缓存,里面有所在的局域网上的各主机和路由器的IP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表。
4.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否则只能通过路由器了。
5.RARP协议:第六章DHCP协议中介绍6.IP首部:1.一个IP数据报由首部和数据两部分组成。
首部的前一部分是固定长度,共20字节,是所有IP数据报必须具有的。
2.片偏移是起始位数除以8,IP数据报结构,截图7.路由表:看书8.默认路由:看书9.ICMP协议的应用:1.ICMP报文作为IP层数据报的数据,加上数据报的首部,组成IP数据报发送出去。
ICMP协议是IP层的协议。
2.ICMP 差错报告报文:终点不可达,源点抑制,超时,参数问题,改变路由(重定向),ICMP询问报文:回送请求和回答,时间戳请求和回答。
10.RIP协议:1.因特网把路由选择协议划分为内部网关协议(RIP和OSPF等)和外部网关协议(BGP)。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程共118张PPT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计算机网络技术包括多种常见协议、技术和设备,其中最重要的包括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和拓扑、物理传输媒介、数据通信协议、TCP/IP 协议、UDP协议、路由协议、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设备、网络安全等等。
本教程将系统介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相关知识,共118张PPT。
第一部分:计算机网络结构和基本原理第一部分主要讲解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和基本原理,其中包括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互联网和局域网的组成、计算机网络的标准体系、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等。
第二部分:数据通信协议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数据通信协议,其中包括串行通信协议、并行通信协议、同步和异步通信、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网络共享协议等。
这些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交换的基础,理解并掌握这些协议对于理解计算机网络工作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TCP/IP协议第三部分主要介绍TCP/IP协议,这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协议之一。
TCP/IP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之间数据传输的标准,包括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三个部分。
本部分将详细介绍TCP/IP协议的原理、数据传输过程、控制和管理、地址转换等内容。
第四部分:路由协议和网络拓扑结构第四部分主要介绍路由协议和网络拓扑结构,路由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数据包转发和路由选择的基础。
常见的路由协议包括RIP协议、OSPF协议、BGP协议等。
在理解了路由协议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了解网络拓扑结构,其中包括星型拓扑、总线拓扑、环形拓扑、树状拓扑和网状拓扑等。
掌握网络拓扑结构是布局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基础。
第五部分:网络设备第五部分主要介绍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集线器、网关、防火墙等。
这些设备是计算机网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实现网络连接、数据传输和安全保障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第一讲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第一讲第一章网络基础概念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局域网(LAN)- 城域网(MAN)- 广域网(WAN)- 互联网(Internet)1.2 网络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的定义与作用网络体系结构的分类- OSI参考模型- TCP/IP参考模型1.3 网络拓扑结构星型拓扑环形拓扑总线拓扑树型拓扑网状拓扑第二章物理层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的基本要素电信号与数据信号2.2 信息的编码数字信号的编码模拟信号的采样和量化2.3 传输介质与传输方式常用的传输介质常用的传输方式- 单工传输- 半双工传输- 全双工传输2.4 调制与解调调制的概念与分类解调的概念与分类第三章数据链路层3.1 帧的概念与结构帧的定义帧的结构- 帧起始标志- 地质字段- 控制字段- 数据字段- 帧检验序列3.2 数据链路的控制流程数据链路的建立与终止数据链路的数据传输控制3.3 差错检测与纠正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校验(CRC)3.4 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流量控制的定义与分类可靠传输机制的原理与实现第四章网络层4.1 IP协议与路由IP协议的功能与特点路由的定义与分类4.2 网际协议IPv4IPv4的地质分配与分类IPv4的分组格式与传输4.3 网际协议IPv6IPv6的地质分配与分类IPv6的分组格式与传输4.4 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子网划分的概念与目的子网掩码的定义与使用法律名词及注释:1、OSI参考模型: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将计算机网络通信过程分为七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特定的功能。
2、TCP/IP参考模型:基于TCP/IP协议族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将计算机网络通信过程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3、CRC:循环冗余校验是一种常用的差错检测方法,通过将数据与一个多项式做模运算来计算校验值,通过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数据与校验值进行再次计算,判断是否存在差错。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教程》习题解答第1 章计算机网络概论单项选择题答案1.B 2.D 3.A 4.C 5.A 6.D7.C 8.B 9.D 10.B 11.C 12.A13.D 14.A 15.C 16.B 17.A 18.B19.D 20.C 21.B 22.D 23.C 24.A25.D 26.B 27.A 28.C 29.D 30.C31.B 32.A 33.B 34.C 35.A 36.A37.C 38.B填空题答案1.(1) ARPANET (2) 分组交换2.远程联机系统3.(1) 计算机网络(2) 计算机通信网络(3) 分布式计算机系统4.(1) 共享资源(2) 互联(3) 自治计算机系统5.(1) 硬件(2) 软件(3) 数据6.(1) 资源子网(2) 通信子网7.(1) 主机(2) 终端8.(1) 通信控制处理机(2) 通信线路(3) 传输(4) 转发9.(1) 网络体系结构(2) 开放系统互连或OSI10.(1)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或NII (2) 信息高速公路11.(1) 主从关系(2) 连网(3) 独立12.(1) 结点(2) 通信线路(3) 网络结构13.(1) 广播式(2) 点-点式14.(1) 局域网(2) 城域网(3) 广域网15.(1) 数据交换(2) 语法(3) 语义(4) 时序16.(1) 相邻层(2) 交换信息17.(1) 体系结构(2) 服务定义(3) 协议规则说明18.(1) 下层(2) 上层19.(1) 星型拓扑(2) 环型拓扑(3) 树型拓扑(4) 网状拓扑20,(1) 原语(2) 协议数据单元21.(1) 物理层(2) 数据链路层(3) 网络层(4) 传输层(5) 应用层222.路由选择23.(1) 通信子网(2) 传输介质24.(1) 报文(2) 分组(3) 帧25.(1) 应用层(2) 传输层(3) 互联层(4) 主机-网络层26.(1) 应用层(2) 传输层(3) 网络层27.(1) TCP 协议(2) UDP 协议28.(1) 面向连接(2) 无连接29.(1) TCP 协议(2) UDP 协议(3) TCP 协议和UDP 协议30.(1) Telnet (2) FTP (3) SMTP31.(1) 抽象(2) 功能32.(1) 易于实现(2) 有利于标准化33.(1) 几何关系(2) 结构关系(3) 点(4) 线34.(1) 分组交换(2) 公用分组交换网35.(1) 表示层(2) 会话层36.(1) TCP/IP 协议(2) 早37.(1) 通信子网(2) 路由器38.(1) 长度(2) 分组39.(1) 网络拓扑(2) 网络性能(3) 系统可靠性(4) 通信费用40.(1) 源(2) 目的(3) 路由选择41.(1) 协议数据单元或PDU (2) 协议控制信息或PCI (3) 服务数据单元或SDU问答题答案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什么特点?答:计算机网络发展可以划分为4 个阶段。
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
2.“网络”主要包含连接对象、连接介质、连接控制机制、和连接方式与结构四个方面。
3.计算机网络最主要的功能是资源共享和通信,除此之外还有负荷均匀与分布处理和提高系统安全与可靠性能等功能。
4.计算机网络产生与发展可分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通信网络、计算机互联网络和高速互联网络四个阶段。
5.计算机网络基本组成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网络协议和网络软件四部分。
6.计算机通信网络在逻辑上可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大部分。
7.最常用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结构、环形结构、星型结构、树型结构、网状结构和混合型结构。
8.按照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大小,可以将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9.根据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可以将网络分为广播式网络和点对点网络。
10.通信线路分为有线和无线两大类,对应于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
11.有线传输的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
12.无线传输的主要方式包括无线电传输、地面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红外线和激光通信。
问答:1.例举计算机网络连接的主要对象。
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终端及其附属设备。
2.计算机网络是如何进行负荷均衡与分布处理的?分为三阶段:提供作业文件;对作业进行加工处理;把处理结果输出。
在单机环境:三阶段在本地计算机系统中进行。
在网络环境:将作业分配给其他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提高系统处理能力和高效完成大型应用系统的程序的计算和大型数据库的访问。
3.举例说明计算机网络在商业上的运用。
网络购物、网上银行、网上订票等。
4.简述什么是“通信子网”?什么是“资源子网”?资源子网主要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
由主计算机系统(主机)、终端、中断控制器、联网外设、各种软件资源与信息资源组成。
通信子网主要完成网络数据传输和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
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CCP)、通信线路和其他通信设备组成。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的第二版,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结构、通信协议以及相关的应用技术。
课程内容涉及网络硬件设备、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结构和发展历程;2.掌握网络协议的运作原理和通信过程;3.熟悉网络硬件设备的类型和特点,并了解其常见的部署方式;4.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防范措施;5.熟悉网络管理的相关技术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概述1.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 1.3.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2. 网络协议与模型2.1. 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和通信模型; 2.2. OSI(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和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模型的对比和关系;2.3. TCP/IP协议的运作原理和常见应用协议。
3. 网络硬件设备3.1. 网络硬件设备的分类和特点; 3.2. 网络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配置; 3.3. 网络交换机和路由器的运作原理和部署方式; 3.4. 网络存储设备和服务器的基本概念和部署方式。
4. 网络安全4.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威胁类型; 4.2. 网络攻击和防范技术; 4.3. 网络策略和风险评估。
5. 网络管理5.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5.2. 网络管理的技术和方法; 5.3. 网络配置与维护。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每一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均配有相关实验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知识。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课堂成绩和实验成绩两部分。
课堂成绩包括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实验成绩主要通过实验报告和演示评估来计算。
六、参考教材•《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第二版)》,刘鑫等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七、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总共分为十个章节,以下为教学进度安排:章节教学内容学时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4第二章网络协议与模型8第三章网络硬件设备12第四章网络安全8第五章网络管理8第六章TCP/IP协议8第七章网络安全技术8第八章网络管理技术12章节教学内容学时第九章应用层协议和技术 4第十章无线网络和移动通信 4八、总结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第二版课程设计中,我们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结构、通信协议以及相关的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