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作业2014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答案填空题1.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_涂尔干_。
世界上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为名的教科书是1917年史密斯出版的___《教育社会学概论》___一书。
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依据使用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__实证研究范式___和__人文研究范式__两类。
3.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_教师群体__和_学生群体__的结合体。
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_价值观的认同__、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__个体的社会化_。
5、教育制度的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6、教育规范包含三层内容,其中约束力最小的是教育习俗。
7在西方,孔德被认为是社会学之父。
8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是: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和具体方法论。
9一般来说,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师生关系和评价手段中,评价手段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影响最大。
10学生的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11三分类说把课堂结构分为三类即: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12根据教育制度具有社会规定性的特点,教育功能可以区分出教育制度的导向功能和传递功能。
13.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依据使用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实证研究范式和人文研究范式两类。
1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价值观的认同、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个体的社会化。
15、教育制度的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18.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主要有规范性研究和证验性研究的区别。
19.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的结合体。
20.在教育社会学中,具有"面对面"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指家庭,而群体的高级形式是集体。
21.我国学校在社区发展中的功能主要有大教育功能文明辐射功能和辅助经济发展功能。
22.教育对人口自然变动的影响表现在对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的影响。
《教育社会学》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从研究对象上讲,教育社会学探究的主要是A.广义教育B.中观教育C.狭义教育D.社会教育答案:用最流行的聊天软件加:ylitw20082.教育社会对自身以外的其他社会现象所发生的功能是A.教育社会的外功能B.教育社会的内功能C.教育社会的负功能D.教育社会的隐功能3.在教育社会学上,从组织存在的样态来看,组织一个乐队、一所学校属于A.静态实体范畴B.物质实体范畴C.精神实体范畴D.动态运动范畴4.一般认为教育社会制度分类方面的经典之作是A.《教育社会制度分类》B.《赞助性流动、竞争性流动和学校制度》C.《教育社会制度分类经典》D.《教育社会制度分类指南》5.建立繁荣富强的现代化中国在我国的社会建设中属于A.分目标B.总目标C.局部目标D.分类目标6.学校根据社会的需要而确定,借助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而实现的知识体系是A.课程B.环境C.大纲D.课堂7.在环境中,山河.植被.平原等自然生态属于A.自然环境B.社会环境C.人制造的环境D.学校环境8.社会变动的性质的决定因素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科学技术D.社会生产方式9.国学和乡学最初出现于我国A. 西周B.夏朝C.西汉D.唐朝10.我国第一家研究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的专业期刊是A.《教育政策法规》B.《教育法导论》C.《教育法学研究》D.《教育法律动态》11.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讲,在我国较早提出现代教育的目的是社会意义的学者是A.雷通群B.杨贤江C.刘慧珍D. 车文博12.对教育社会自身构成要件的功能被称为教育社会的A.显功能B.隐功能C.外功能D.内功能13.在教育社会学上,从组织的存在样态来说,平纹组织织物、紧密性组织属于A.动态实体性概念B.静态实体性概念C.严密实体性概念D.松散实体性概念标准,它是教育社会制度的实质特征,又被称作A.动态标准性B.静态标准性C.规范标准性D.实体多元性15.在教育社会学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及其属性相互关系构成的总和是A.自然组织体系B.社会组织体系C.空间组织体系D. 多维组织体系16.正规化教育的主要途径是A.社区教育B.家庭教育C.学校教育D.自我教育17.对人的发展产生间接影响并且又不与教育活动发生直接相关的设施和人口称为A.人文环境B.自然环境C.社会环境D.空间环境18.当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全世界总人口的A.四分之三B.四分之二C.四分之一D.五分之四19.癸卯学制颁布于A.1901年B.1902年C.1903年D.1904年20.教育立法的真正起步始于国家推行A.学校普及制B.教育大众制C.义务教育制D.教育平等制21.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六艺”课程,其核心是A.科学教育B.道德教育C.文化教育 D.知识教育22.教育社会物质设施都是以各种物质因素的复合体存在的,这体现了它的A.群结构性B.独立结构性C.固定耐用性 D.经济利益性23.通信业务、家务等产业属于A.第一次产业B.第二次产业C.第三次产业 D.第四产业24.认为社会分层是由资本决定的社会学家是A.佩恩B.韦伯C.布迪厄 D.米切尔25.在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根本大法”是A.《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未成年人保护法》D.《高等教育发展纲要》26.在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将被试总体分成若干群,以群为单位来抽取样本进行调查的方法是A.整体机率抽样B.随机抽样C.偶遇抽样 D.分层机率抽样27.课程评价的内容中最主要的是A.课程管理B.课程决策C.课程编制 D.学生学业成绩评价28.教育制度实现其功能的最佳表现期是A.形成时期B.萌芽时期C.过渡时期 D. 发展成熟时期29.校园当中的学生盗窃、考试作弊行为属于学生违规中的A.主观违规B.客观违规C.目的性违规行为 D.工具性违规行为30.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属于A.广义的文化B.狭义的文化C.整体的文化 D.分层的文化31.通过研究揭示出,学校课程给学生提供的观点与社会实际并不符合的学者是A.马西拉斯B.史密斯C.包里斯 D.苏扎罗32.学生文化最大的特点是A.统一性B.多元性C.情感性 D.不成熟性33.总人口中受过各级教育的人口所占的比例是A.初级教育程度人口B.中级教育程度人口C.各级教育程度人口D. 高级教育程度人口34.作为与考试制度同时直接控制人才选拔的手段是A.学位制度B.资格制度C.职称制度 D.晋升制度35.对于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而言,最基本的活动是A.科研B.创收C.教学 D.招生36.社会分层的基础是A.经济B.政治C.文化 D.宗教37.从人口社会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属于退出劳动生产,重新被抚养照顾的年龄段是A.35岁以上B.45岁以上C.55岁以上 D.65岁以上38.在社会产业中农业和水产业属于A.第一次产业B.第二次产业C.第三次产业 D.第四次产业权和教育劳务产权的分类依据是B.教育社会物质设施的特征D.教育社会物质设施的方式40.教育社会制度的直接存在形态是A.教育社会制度条文B.教育社会制度内容C.教育社会制度条例D.教育社会制度条件41.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宏观抽象层的方法体系,其核心是A.思维方式B.研究范式C.定性研究D.定量研究42.在现代西方教育社会学流派中,解释论学派产生于20世纪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43.默顿认为,教育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对其相联系的要件所发生的不明显的作用,这种功能被称作A.对外功能B.对内功能C.显性功能D.隐性功能44.家庭的第一位功能是A.育人功能B.政治功能C.繁衍功能D.经济功能45.教育社会制度建设的最高目标是A.人文化B.法律化C.市场化D.生态化46.世界范围内,实施中央集权制教育制度的典型国家是A.法国B.德国C.美国D.英国47.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这反映了文化具有A.限制的特性B.社会的特性C.适应的特性D.安全的特性48.从学校组织的本质上讲,它应该是一种A.义务性组织B.功利性组织C.强制性组织D.引导性组织49.对于教科书进行社会学分析的热潮是在20世纪A.90年代B.80年代C.70年代D.60年代身所身处的世界,这种分析课程A.建构主义原则B.互动原则C.外在化原则D.工具主义原则51.认为教育社会学就是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的学者是A.田藤正B.杨贤江C.刘慧珍D.车文博52.从教育社会功能的角度看,凡是对教育社会自身构成要件所产生的功能被称为教育社会的A.显功能B.隐功能C.外功能D.内功能53.在教育社会学上,从组织的存在样态上来看,用以逻辑地反映相关元素的组合方式和组合结果的过程和规律,这种概念是A.静态实体性概念B.动态实体性概念C.严密实体性概念D.松散实体性概念54.教育社会制度是教育社会成员必须遵循的标准,它又被称作A.动态标准性B.静态标准性C.规范标准性D.实体多元性55.在教育社会学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及其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总和是A.自然组织体系B.社会组织体系C.空间组织体系D.多维组织体系56.在学校中,借助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而实现的知识体系是A.课程B.环境C.大纲D.课堂57.在教育社会组织的环境中,山河、植被、平原等自然生态属于A.自然环境B.社会环境C.人制造的环境D.学校环境58.对社会变动的性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科学技术D.社会生产万式59.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国学和乡学最初出现于A.西周B.夏朝C.西汉D.唐朝60.我国第一家研究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的专业期刊是A.《教育政策法规》B.《教育法导论》C.《教育法学研究》D.《教育法律动态》61. 班级的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结构()A.互为补充B.互为前提C.互为排斥D.不相关62.()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生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A.责任感B.环境C.人口D.国际理解63.()从广义上讲,是对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矛盾。
《教育社会学》期末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2.先赋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生理因素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由先赋地位所规定的角色。
3.自致角色:是指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与自致地位相适应的角色。
4.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5.学生重要他人:是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学生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6.同辈集体:是指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同代人组成的小群体。
7.失范行为:凡与教育规范不相一致,不协调和冲突的行为就是失范行为。
包括越轨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几种。
8.前排中间效应:坐在教室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与坐在后排和两边的学生相比,往往具有更高的学习动机,各方面表现更好,更能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同。
9.课堂控制: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行为也包括对自身行为进行的有意识引导、约束和调整。
10.显性知识:以学科课程类别以及具体课程内容等法定知识或法定文化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育知识。
11.隐性知识:以学校生活经历以及学校文化熏陶等非正式教育影响所教给学生的知识。
12.从众行为:因群体压力的影响导致个体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
13.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社会的发展、进步、停滞、倒退等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总和。
14.文化失调论: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要素由于各自的变迁速度差异而造成的文化整合与平衡受到破坏的现象。
15.伴生性教育问题: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教育问题16.失误性教育问题:在社会急剧转型过程中由于学校教育没有及时顺应这种变化,采取有效的教育干预措施导致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17.教育制度的功能失调:当教育制度不能适应社会变迁,不能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时,教育制度在功能上表现出混乱和失效。
题目:教育规范包含三层内容:“教育制度”、“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错题目:赶超型现代化是在国家领导下自上而下的、自觉定向的进程。
它具有后发优势,选择采用适合本国特征和需求的高效率发展途径,通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啊先进国家的经验,带动广泛的社会变革,加速实现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从而迅速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和适应世界环境。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错题目:合法化理论事实上是对社会化理论和分配理论的深化。
它所强调的是,教育制度本身就是一种观念形态,是用现代的词汇使现代社会本质、人员组织和知识合理化。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错题目:社会化失败是个人接受与社会主流文化相一致的亚文化的过程,是对社会目标的顺应。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错题目:社会变迁是社会的发展,进步,停滞,倒退等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总和。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错题目:“三分类”说是课堂角色结构分类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把课堂角色结构分为三类,即控制型、管理型、放任型。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错题目:学生重要人是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学生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错题目:社会渐变是指社会在自然发展的进程中逐渐出现的量变,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都属于这种方式。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错题目:当教育制度不能适应社会变迁,不能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时,教育制度在功能上表现出混乱和失效。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错题目:学校组织是一种具有自身特点的社会组织,其特点主要有:有固定的人数;有明确的政治结构;有众多小型的互动过程的影响;代表社会关系的一个紧密连结的网络;学校的所有成员具有一种同群感;有自己特定的文化。
选项A:对选项B:错。
继续教育学院《社会教育学》课后作业答案一、填空题1、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两种社会分层类型分别是______分层和______分层。
答案:封闭式社会、开放式社会2、日本教育社会学家新堀通也曾经形象地将______和______称为教育社会学的父学科和母学科,认为教育社会学是上述两者结合的产物。
答案:社会学、教育学3、根据社会流动的方向,可将其区分为_____流动和______流动两大类。
答案:垂直流动、水平流动4、个体社会化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大体包括______和______两大阶段。
答案:预期社会化、继续社会化5、学生的基本社会属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______;二是______。
答案:学习者、未成年6、教育社会学对教师的研究与教育学对教师的研究有着明显不同的视角。
后者是将教师视为“教育者”,旨在揭示作为“教育者”的教师的应有素养、劳动的价值与特点等,而前者则是将教师视为“______ ”,旨在揭示其具有的社会学特征。
答案:社会代表者7、班级社会组织的基本特性,一是______,二是______。
答案:自功能性、半自治性8、就个体社会化的横向结构而言,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的习得、社会规范的内化、社会角色的学习、人生目标的确立9、就教育系统的内部结构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程度结构、类型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布局结构10、个体社会化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大体包括______和______两大阶段。
答案:预期社会化、继续社会化11、英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______曾经对不同社会阶层家庭的语言类型进行过系统的观察与研究。
他认为,中产阶级家庭与劳工阶层家庭分别使用着两种不同的语言代码,这两种语言代码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伯恩斯坦、精致语言编码、局限语言编码12、教育社会学经历的发展过程大体包括三个主要阶段。
一、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对思考和研究相关问题有何帮助?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也是教育学和社会学的中介学科。
以教育社会学的视角首先就要充分了解什么是教育社会学,以及教育社会学的界定。
(一)什么是教育社会学1949年,布鲁克弗发表“教育社会学的定义问题”一文,被看成是现代教育社会学正式确立的标志。
教育社会学发展至今,实际上隐含着两种基本的研究路径:第一种传统源于主要以孔德、涂尔干、斯宾塞等人为代表的学术渊源,其研究的基本路径是:社会结构(或制度)——社会组织——行为规范——个体事实,偏重“社会事实”,推崇事实判断和量化研究;第二种传统源于主要以韦伯为代表的学术渊源,其研究的基本路径是:个体事实——行为规范——社会组织——社会结构,偏重“个体事实”、推崇价值判断和质化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教育社会学研究,整合上述两种研究取向的努力极为突出。
一直以来,教育社会中一些教育社会学者对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着不同的认识。
“社会化过程说”的研究对象观,其立足点是狭义的“教育”,强调教育如何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发展;“相互关系说”的研究对象观,其立足点是“教育与社会的某种联系”,有的强调教育制度与社会其他制度(如经济、政治、宗教和亲属)之间的功能关系,有的强调教育过程与社会过程之间的联系及其相互关系;“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的研究对象观,其立足点是“教育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强调对整体社会系统中的教育结构、功能、过程等的分析。
在马和民先生的《新编教育社会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中,把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定为:“学校系统中的行为、活动、组织和制度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其互动过程”。
简言之,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行动和教育事实”的学科。
这样一个界定,便可以逻辑地演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二)教育社会学视角的界定教育社会学可以为我们提供塑造学校生活的外部社会力量的信息;它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了解教育对于个体、社会、国家的功能;它可以使我们分析、解释和预见教育问题的原因;在研究教育问题、寻找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案时,教育社会学知识还将会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思想自由与新的思维途径。
《教育社会学》平时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人文研究范式:教育社会学者充分接纳了人文主义方法论的研究传统。
20世纪70年代,以英国“新“教育社会学的兴起为代表,强调对师生人际互动的解释主义分析方式、全力解剖教育教学的实际内容和过程,主张研究者以参与者的身份进行理解和解释。
由此分化出了各种分之理论,“如符号互动论”、“现象学方法论”、“人种学方法”等,这就形成了教育社会学研究中“人文研究范式”,其基本特征是强调价值判断,反对事实判断,注重科学解释性得出结论,反对演绎性得出结论,强调定性分析,反对定量分析。
2.教师角色社会化:是指某些人成为教师职业的成员,并逐步担当其合格教师角色的过程。
教师角色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内化教师职业交织,获取教师职业手段、认同教师职业规范、形成教师职业性格,养成教师职业态度。
教师角色社会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制度层面和个体层面。
3.教师权威:教师权威是教师制约教育影响效果最重要的因素。
教师的权威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来自于教师自身,只能归结于教师自身对道德的内在忠诚。
教师权威的运用在于是学生的行动处于一种有序状态,或协调起来合作实现某一目标,这是大臣谷有序的教学活动或教学秩序的主要机制之一,教师权威也是教师权利的一种特殊形式,他通过命令来安排或联合其他行动者的行动。
4.学生重要他人:任何一个个体在其成长过程中,都会受到一些重要人物的影响,如家长、同伴、教师、历史上的英雄,现实生活中的典型。
由于重要他人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远大于非重要他人,因此,学生社会化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其重要他人的类型与特征。
学生的重要他人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与偶像型重要他人。
所谓互动性重要他人,是指学生在日常交往过程中认同的重要他人。
所谓偶像型重要他人,是指因受到学生特别喜欢、崇拜或尊敬而被学生视为学习榜样的具体人物。
(二)简答题1.简答学生社会背景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答:学生社会背景与学业成绩存在高相关。
《教育社会学》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从研究对象上讲,教育社会学探究的主要是(C)A.广义教育B.中观教育C.狭义教育D.社会教育2.教育社会对自身以外的其他社会现象所发生的功能是(A)A.教育社会的外功能B.教育社会的内功能C.教育社会的负功能D.教育社会的隐功能3.在教育社会学上,从组织存在的样态来看,组织一个乐队、一所学校属于(D)A.静态实体范畴 B.物质实体范畴 C.精神实体范畴 D.动态运动范畴4.一般认为教育社会制度分类方面的经典之作是(B)A.《教育社会制度分类》B.《赞助性流动、竞争性流动和学校制度》C.《教育社会制度分类经典》D.《教育社会制度分类指南》5.建立繁荣富强的现代化中国在我国的社会建设中属于(B)A.分目标B.总目标C.局部目标D.分类目标6.学校根据社会的需要而确定,借助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而实现的知识体系是(A)A.课程 B.环境 C.大纲 D.课堂7.在环境中,山河.植被.平原等自然生态属于(A)A.自然环境B.社会环境C.人制造的环境D.学校环境8.社会变动的性质的决定因素是(D)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科学技术D.社会生产方式9.国学和乡学最初出现于我国(A)A. 西周B.夏朝C.西汉D.唐朝10.我国第一家研究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的专业期刊是(A)A.《教育政策法规》B.《教育法导论》C.《教育法学研究》D.《教育法律动态》11.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讲,在我国较早提出现代教育的目的是社会意义的学者是(A)A.雷通群B.杨贤江C.刘慧珍D. 车文博12.对教育社会自身构成要件的功能被称为教育社会的(D)A.显功能B.隐功能C.外功能D.内功能13.在教育社会学上,从组织的存在样态来说,平纹组织织物、紧密性组织属于(B)A.动态实体性概念B.静态实体性概念C.严密实体性概念D.松散实体性概念14.教育社会制度是教育社会成员必须遵循的标准,它是教育社会制度的实质特征,又被称作(C)A.动态标准性B.静态标准性C.规范标准性D.实体多元性15.在教育社会学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及其属性相互关系构成的总和是(B)A.自然组织体系B.社会组织体系C.空间组织体系D. 多维组织体系16.正规化教育的主要途径是(C)A.社区教育B.家庭教育C.学校教育D.自我教育17.对人的发展产生间接影响并且又不与教育活动发生直接相关的设施和人口称为(A)A.人文环境B.自然环境C.社会环境D.空间环境18.当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全世界总人口的(A)A.四分之三B.四分之二C.四分之一D.五分之四19.癸卯学制颁布于(C)A.1901 年B.1902 年C.1903 年D.1904 年20.教育立法的真正起步始于国家推行(C)A.学校普及制B.教育大众制C.义务教育制D.教育平等制21.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六艺”课程,其核心是(B)A.科学教育B.道德教育C.文化教育D.知识教育22.教育社会物质设施都是以各种物质因素的复合体存在的,这体现了它的(A)A.群结构性 B.独立结构性 C.固定耐用性 D.经济利益性23.通信业务、家务等产业属于(C)A.第一次产业B.第二次产业C.第三次产业D.第四产业24.认为社会分层是由资本决定的社会学家是(C)A.佩恩B.韦伯C.布迪厄D.米切尔25.在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根本大法”是(B)A.《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未成年人保护法》D.《高等教育发展纲要》26.在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将被试总体分成若干群,以群为单位来抽取样本进行调查的方法是(A)A.整体机率抽样B.随机抽样C.偶遇抽样D.分层机率抽样27.课程评价的内容中最主要的是(B)A.课程管理B.课程决策C.课程编制D.学生学业成绩评价28.教育制度实现其功能的最佳表现期是(D)A.形成时期B.萌芽时期C.过渡时期D. 发展成熟时期29.校园当中的学生盗窃、考试作弊行为属于学生违规中的(C)A.主观违规B.客观违规C.目的性违规行为D.工具性违规行为30.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属于(A)A.广义的文化B.狭义的文化C.整体的文化D.分层的文化31.通过研究揭示出,学校课程给学生提供的观点与社会实际并不符合的学者是(A)A.马西拉斯B.史密斯C.包里斯D.苏扎罗32.学生文化最大的特点是(D)A.统一性B.多元性C.情感性D.不成熟性33.总人口中受过各级教育的人口所占的比例是(C)A.初级教育程度人口B.中级教育程度人口C.各级教育程度人口D. 高级教育程度人口34.作为与考试制度同时直接控制人才选拔的手段是(B)A.学位制度B.资格制度C.职称制度D.晋升制度35.对于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而言,最基本的活动是(C)A.科研B.创收C.教学D.招生36.社会分层的基础是(A)A.经济B.政治C.文化D.宗教37.从人口社会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属于退出劳动生产,重新被抚养照顾的年龄段是(D)A.35 岁以上B.45 岁以上C.55 岁以上D.65 岁以上38.在社会产业中农业和水产业属于(B)A.第一次产业B.第二次产业C.第三次产业D.第四次产业39.将教育社会物质产权分为教育社会资产权、社区设施产权和教育劳务产权的分类依据是(C)A.教育社会物质设施的性质B.教育社会物质设施的特征C.教育社会物质设施的内容D.教育社会物质设施的方式40.教育社会制度的直接存在形态是(A)A.教育社会制度条文B.教育社会制度内容C.教育社会制度条例D.教育社会制度条件41.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宏观抽象层的方法体系,其核心是(A)A.思维方式 B.研究范式 C.定性研究 D.定量研究42.在现代西方教育社会学流派中,解释论学派产生于 20 世纪(C)A.50 年代 B.60 年代 C.70 年代 D.80 年代43.默顿认为,教育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对其相联系的要件所发生的不明显的作用,这种功能被称作(D)A.对外功能 B.对内功能 C.显性功能 D.隐性功能44.家庭的第一位功能是(C)A.育人功能 B.政治功能 C.繁衍功能 D.经济功能45.教育社会制度建设的最高目标是(B)A.人文化 B.法律化 C.市场化 D.生态化46.世界范围内,实施中央集权制教育制度的典型国家是(A)A.法国 B.德国 C.美国 D.英国47.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这反映了文化具有(C)A.限制的特性 B.社会的特性 C.适应的特性 D.安全的特性48.从学校组织的本质上讲,它应该是一种(D)A.义务性组织 B.功利性组织 C.强制性组织 D.引导性组织49.对于教科书进行社会学分析的热潮是在 20 世纪(C)A.90 年代 B.80 年代 C.70 年代 D.60 年代50.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协助年轻人学习如何更好的适应自身所身处的世界,这种分析课程的思想文化原则是(A)A.建构主义原则 B.互动原则 C.外在化原则 D.工具主义原则51.认为教育社会学就是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的学者是(A)A.田藤正 B.杨贤江 C.刘慧珍 D.车文博52.从教育社会功能的角度看,凡是对教育社会自身构成要件所产生的功能被称为教育社会的(D)A.显功能 B.隐功能 C.外功能 D.内功能53.在教育社会学上,从组织的存在样态上来看,用以逻辑地反映相关元素的组合方式和组合结果的过程和规律,这种概念是(B)A.静态实体性概念B.动态实体性概念C.严密实体性概念 D.松散实体性概念54.教育社会制度是教育社会成员必须遵循的标准,它又被称作(C)A.动态标准性 B.静态标准性 C.规范标准性 D.实体多元性55.在教育社会学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及其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总和是(B)A.自然组织体系 B.社会组织体系 C.空间组织体系 D.多维组织体系56.在学校中,借助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而实现的知识体系是(A)A.课程 B.环境 C.大纲 D.课堂57.在教育社会组织的环境中,山河、植被、平原等自然生态属于(A)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人制造的环境 D.学校环境58.对社会变动的性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科学技术 D.社会生产万式59.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国学和乡学最初出现于(A)A.西周 B.夏朝 C.西汉 D.唐朝60.我国第一家研究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的专业期刊是(A)A.《教育政策法规》 B.《教育法导论》 C.《教育法学研究》 D.《教育法律动态》二名词解释1.校园文化:是指人们关于学校教育活动的系统共识、观念及其物化载体。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教育社会学》试题库及答案《教育社会学》试题库及答案一、填空题1.作为教育社会学母学科的社会学,其主要研究领域是社会组织和个体、___、主要社会设置、社会环境和___。
其中,社会不平等主要研究___、社会阶级与___、年龄与健康问题、性别;社会变迁主要研究城市变迁、城市化和___。
2.教育社会学的制度化历程始自于1907年,因为在这一年,___在美国___首开教育社会学讲座。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冠名为“教育社会学”的讲座。
3.社会差异是___的主要根源,其可以分为___、___、___等。
4.根据组织为其成员服从并参与组织而采取的手段的区别,社会组织可以分为强制性组织、___与___。
对于教师而言,学校是兼具___的组织;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是___兼而有之的组织。
5.社会学研究中最常用的调查方法有___、个案法、___和问卷法。
各种方法经常是互相交叉使用。
6.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__。
世界上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为名的教科书是1917年史密斯出版的___一书。
7.教师的教育自由权包括___、课程实施计划制订权、教学形式与方法运用权和___。
8.就所属社会群体而言,学生主要生活在由___、___及___构成的三重社会之中。
9.1982年2月,___率先开设教育社会学课程,揭开了我国重建教育社会学学科制度的序幕;1989年4月,我国第一个教育社会学学术团体___在杭州成立。
10.教师权威的源泉:教师的法定权威、___、知识权威、人格权威分别是教师对学生施加法定性影响、___、知识性影响及___的主要载体。
11.社会变迁分为___和___、社会混变;其中社会渐变可分为系统和因素水平的渐变;社会剧变可分为___和振荡式剧变;社会混变可分为体制混变和___。
12.教育社会学研究取向的二次大调整中,第一次是由验证的研究取向取代了___的垄断地位,第二次是___打破了宏观的研究取向的垄断地位。
2013—2014学年度教育社会学姓名:程红霞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学号:201275010106上课时间:周二7—8节一,运用教育社会学的理论试论述如何充分实现人的社会化进程。
关于社会化问题, 社会学有诸多注释。
社会化即儿童或其他新成员学习社会生活方式的过程。
社会化是文化世代相传的主渠道, 社会化可被视为一个毕生的过程, 终其一生, 人们的行为不断地被社会互动所形塑。
它使个体能够发展自己及发挥自己的潜能,能够学习并做出调适,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 人生命的全过程无非是在不断地接受世代积累的文化遗产, 保持社会文化的传递和社会生活的延续。
因此, 社会化过程就是一个社会文化内化的过程。
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看, 人的社会存在都是以一定的社会角色出现的。
因此, 人的社会化的本质就是角色承担的过程。
每个人在这一过程中应该逐渐了解自己在群体和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价值,学会顺利扮演这一角色的本领, 熟知自己应该承担的义务。
从人的个性形成发展角度看, 社会人就是经社会化过程而形成的有个性的人。
社会学家同样也认为, 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 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可见社会化的功效主要体现在自然人向个性健全的社会人的变。
人的社会化发生在两个宽泛的阶段, 不同的社会化机构在其中担当各种不同的角色。
这里所指的社会化机构是社会化的重大过程发生的相关群体或有关的社会背景。
人的社会化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初级社会化阶段和次级社会化阶段。
初级社会化发生在幼年和童年时期, 家庭帮助孩子学习基本的语言和基本的行为模式, 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次级社会化发生在儿童阶段晚期并持续到成年期。
在这个阶段, 其他社会化机构取代了家庭的某些职责。
学校、同辈群体、组织、媒体最后是工作单位成为个人社会化的主要力量。
在这些环境中的社会互动, 帮助人们学习组成其文化模式的价值观、规范与信仰。
文化指一个社会的成员或其群体的生活方式, 包括他们的服饰、婚俗和家庭生活、工作模式、宗教仪式以及休闲方式等。
1. 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2. 教育制度的社会特征3. 教育制度的社会化功能的表现4. 现代教育制度的社会功能5. 政治制度对教育制度的作用6. 教育权的三重内涵7. 机会均等原则的基本内容8. 教育成为现代社会影响个体社会流动的主要途径的原因9. 教育成为现代社会影响个体社会流动的主要途径10. 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的关系11. 现代教育分流出现的新趋势12. 我国教育分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主要表现13. 在我国教育分流体制下,如何贯彻公平原则14. 目前我国教育机会均等主要存在的问题15. 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16. 教育现代化的四个层次17. 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策略18. 学习化社会的特征19. 终身教育新观念20. 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21. 正式组织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22. 以人为本的原则如何体现在学校管理的各层面?第四次作业1. 社会变迁的主要理论2. 运用教育社会学相关理论,结合实际,谈谈如何促进教师的社会化?3. 分析现代教师的地位4. 针对班级社会特征,结合实际,如何进行班级文化建设?5. 结合个人学习经历,谈谈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教育社会学》作业答案第一次作业答案1. 教育社会现象是指学者们以一种把教育与社会联系起来的眼光所看到的现象,从概括的意思上讲,它包括作为社会现象的教育、与教育相连的社会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和社会学交叉而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社会学科,它运用教育学、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一种把教育和社会联系起来的眼光来研究“教育社会现象”,其学科的逻辑起点和研究目的在于教育的本质性功能,为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造条件和提供理论依据。
3. 社会学中社会制度是指反映人们在某一社会生活领域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一套相对稳定的规范体系。
4. 教育制度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各种各类教育机构的体系。
5. 社会化功能是指教育制度在促进个体完成社会化成为正式社会成员方面的作用。
19秋福师《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一[4]答案1、___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奠定了现代课程理论的基石。
2、教师的自我概念是教师关于怎样教书、育人的一种综合认识,包括对自己角色的观点、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对所传授知识的认识、对学生本性以及他们如何研究的识别等内容。
3、合法化理论强调的是教育制度本身就是一种观念,是用现代的词汇使现代社会的本质、人员组织和知识合理化。
现代教育制度不仅培养和分配学生,还直接影响社会。
4、班级的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结构互为补充。
5、环境教育是最具体、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
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他们获得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管理环境质量的知识、态度和技能。
6、社会问题从广义上讲,是对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矛盾。
狭义上说是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因各种社会关系失调乃至冲突,致使人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发生障碍,引起人们普遍注意,并需依靠社会力量予以解决的问题。
7、___是科层制理论的代表人物。
8、人口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生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9、意大利犯罪学家西塞?___认为犯罪、越轨是因遗传而在生物学上变态的结果,会在面部特征上有所显露。
10、解释论范式认为课程是一种生成的社会现象,不受教育目标限定,而是在传递过程中被创造、建构出来的、可变的东西。
11、现场法是通过实地观察了解被调查者正在发生的外显行为或正在发生的事件,主要采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收集资料。
12、社会剧变是指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根本性意义的变迁,是社会变迁中的,是一种显著的突变过程,变迁的实现是以新旧阶级之间的政权易手为标志,它对教育的影响常常是突发的、冲击性的。
13、教育设备是教育制度所必须的物质要素,也是变化最快的要素。
14、实证性研究是社会学分支说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后,主张用社会学理论的建立,强调实证方法,以教育系统内部的社会学现象为主要研究内容。
《教育社会学》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C 2.A 3.D 4.B 5.B 6.A 7.A 8.D 9.A 10.A 11.A 12.D 13.B 14.C 15.B 16.C 17.A 18.A 19.C 20.C 21.B 22.A 23.C 24.C 25.B 26.A 27.B 28.D 29.C 30.A 31.A 32.D 33.C 34.B 35.C 36.A 37.D 38.B 39.C 40.A 41. A 42.C 43.D 44.C 45.B 46. A 47.C 48.D 49.C 50.A 5l.A 52.D 53.B 54.C 55.B 56.A 57.A 58.D 59.A 60.A1.从研究对象上讲,教育社会学探究的主要是A.广义教育B.中观教育C.狭义教育D.社会教育2.教育社会对自身以外的其他社会现象所发生的功能是A.教育社会的外功能B.教育社会的内功能C.教育社会的负功能D.教育社会的隐功能3.在教育社会学上,从组织存在的样态来看,组织一个乐队、一所学校属于A.静态实体范畴B.物质实体范畴C.精神实体范畴D.动态运动范畴4.一般认为教育社会制度分类方面的经典之作是A.《教育社会制度分类》B.《赞助性流动、竞争性流动和学校制度》C.《教育社会制度分类经典》D.《教育社会制度分类指南》5.建立繁荣富强的现代化中国在我国的社会建设中属于A.分目标B.总目标C.局部目标D.分类目标6.学校根据社会的需要而确定,借助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而实现的知识体系是A.课程B.环境C.大纲D.课堂7.在环境中,山河.植被.平原等自然生态属于A.自然环境B.社会环境C.人制造的环境D.学校环境8.社会变动的性质的决定因素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科学技术D.社会生产方式9.国学和乡学最初出现于我国A. 西周B.夏朝C.西汉D.唐朝10.我国第一家研究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的专业期刊是A.《教育政策法规》B.《教育法导论》C.《教育法学研究》D.《教育法律动态》11.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讲,在我国较早提出现代教育的目的是社会意义的学者是A.雷通群B.杨贤江C.刘慧珍D. 车文博12.对教育社会自身构成要件的功能被称为教育社会的A.显功能B.隐功能C.外功能D.内功能13.在教育社会学上,从组织的存在样态来说,平纹组织织物、紧密性组织属于A.动态实体性概念B.静态实体性概念C.严密实体性概念D.松散实体性概念14.教育社会制度是教育社会成员必须遵循的标准,它是教育社会制度的实质特征,又被称作A.动态标准性B.静态标准性C.规范标准性D.实体多元性15.在教育社会学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及其属性相互关系构成的总和是A.自然组织体系B.社会组织体系C.空间组织体系D. 多维组织体系16.正规化教育的主要途径是A.社区教育B.家庭教育C.学校教育D.自我教育17.对人的发展产生间接影响并且又不与教育活动发生直接相关的设施和人口称为A.人文环境B.自然环境C.社会环境D.空间环境18.当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全世界总人口的A.四分之三B.四分之二C.四分之一D.五分之四19.癸卯学制颁布于A.1901年B.1902年C.1903年D.1904年20.教育立法的真正起步始于国家推行A.学校普及制B.教育大众制C.义务教育制D.教育平等制21.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六艺”课程,其核心是A.科学教育B.道德教育C.文化教育D.知识教育22.教育社会物质设施都是以各种物质因素的复合体存在的,这体现了它的A.群结构性B.独立结构性C.固定耐用性D.经济利益性23.通信业务、家务等产业属于A.第一次产业B.第二次产业C.第三次产业D.第四产业24.认为社会分层是由资本决定的社会学家是A.佩恩B.韦伯C.布迪厄D.米切尔25.在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根本大法”是A.《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未成年人保护法》D.《高等教育发展纲要》26.在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将被试总体分成若干群,以群为单位来抽取样本进行调查的方法是A.整体机率抽样B.随机抽样C.偶遇抽样D.分层机率抽样27.课程评价的内容中最主要的是A.课程管理B.课程决策C.课程编制D.学生学业成绩评价28.教育制度实现其功能的最佳表现期是A.形成时期B.萌芽时期C.过渡时期D. 发展成熟时期29.校园当中的学生盗窃、考试作弊行为属于学生违规中的A.主观违规B.客观违规C.目的性违规行为D.工具性违规行为30.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属于A.广义的文化B.狭义的文化C.整体的文化D.分层的文化31.通过研究揭示出,学校课程给学生提供的观点与社会实际并不符合的学者是A.马西拉斯B.史密斯C.包里斯D.苏扎罗32.学生文化最大的特点是A.统一性B.多元性C.情感性D.不成熟性33.总人口中受过各级教育的人口所占的比例是A.初级教育程度人口B.中级教育程度人口C.各级教育程度人口D. 高级教育程度人口34.作为与考试制度同时直接控制人才选拔的手段是A.学位制度B.资格制度C.职称制度D.晋升制度35.对于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而言,最基本的活动是A.科研B.创收C.教学D.招生36.社会分层的基础是A.经济B.政治C.文化D.宗教37.从人口社会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属于退出劳动生产,重新被抚养照顾的年龄段是A.35岁以上B.45岁以上C.55岁以上D.65岁以上38.在社会产业中农业和水产业属于A.第一次产业B.第二次产业C.第三次产业D.第四次产业39.将教育社会物质产权分为教育社会资产权、社区设施产权和教育劳务产权的分类依据是A.教育社会物质设施的性质B.教育社会物质设施的特征C.教育社会物质设施的内容D.教育社会物质设施的方式40.教育社会制度的直接存在形态是A.教育社会制度条文B.教育社会制度内容C.教育社会制度条例D.教育社会制度条件41.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宏观抽象层的方法体系,其核心是A.思维方式 B.研究范式 C.定性研究 D.定量研究42.在现代西方教育社会学流派中,解释论学派产生于20世纪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43.默顿认为,教育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对其相联系的要件所发生的不明显的作用,这种功能被称作A.对外功能 B.对内功能 C.显性功能 D.隐性功能44.家庭的第一位功能是A.育人功能 B.政治功能 C.繁衍功能 D.经济功能45.教育社会制度建设的最高目标是A.人文化 B.法律化 C.市场化 D.生态化46.世界范围内,实施中央集权制教育制度的典型国家是A.法国 B.德国 C.美国 D.英国47.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这反映了文化具有A.限制的特性 B.社会的特性 C.适应的特性 D.安全的特性48.从学校组织的本质上讲,它应该是一种A.义务性组织 B.功利性组织 C.强制性组织 D.引导性组织49.对于教科书进行社会学分析的热潮是在20世纪A.90年代 B.80年代 C.70年代 D.60年代50.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协助年轻人学习如何更好的适应自身所身处的世界,这种分析课程的思想文化原则是A.建构主义原则 B.互动原则 C.外在化原则 D.工具主义原则51.认为教育社会学就是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的学者是A.田藤正 B.杨贤江 C.刘慧珍 D.车文博52.从教育社会功能的角度看,凡是对教育社会自身构成要件所产生的功能被称为教育社会的A.显功能 B.隐功能 C.外功能 D.内功能53.在教育社会学上,从组织的存在样态上来看,用以逻辑地反映相关元素的组合方式和组合结果的过程和规律,这种概念是A.静态实体性概念 B.动态实体性概念 C.严密实体性概念 D.松散实体性概念54.教育社会制度是教育社会成员必须遵循的标准,它又被称作A.动态标准性 B.静态标准性 C.规范标准性 D.实体多元性55.在教育社会学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及其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总和是A.自然组织体系 B.社会组织体系 C.空间组织体系 D.多维组织体系56.在学校中,借助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而实现的知识体系是A.课程 B.环境 C.大纲 D.课堂57.在教育社会组织的环境中,山河、植被、平原等自然生态属于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人制造的环境 D.学校环境58.对社会变动的性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科学技术 D.社会生产万式59.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国学和乡学最初出现于A.西周 B.夏朝 C.西汉 D.唐朝60.我国第一家研究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的专业期刊是A.《教育政策法规》 B.《教育法导论》 C.《教育法学研究》 D.《教育法律动态》二名词解释1.校园文化:是指人们关于学校教育活动的系统共识、观念及其物化载体。
作业名称:教育社会学作业出卷人:zuoyeﻫ作业总分:100通过分数:60ﻫ起止时间: 2007-4-20 9:30:24 至 2007-4-20 9:47:21ﻫ学员姓名:hsj 学员成绩:97ﻫ标准题总分:100 标准题得分:97.06ﻫ详细信息:题号:1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ﻫ内容: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属性是选项:ﻫA、A规范学科B、 B 事实学科C、 C 交*学科D、 D 中介学科学员答案:Aﻫﻫ题号:2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ﻫ内容:ﻫ教育社会学的解释学派重视教育社会学的ﻫ选项:A、A宏观研究B、B微观研究C、C 中观研究D、D综合研究学员答案:ﻫBﻫ题号:3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内容:教育社会学的功能论学派代表人物是ﻫ选项:ﻫA、A 孔德ﻫB、 B 杜威C、 C 帕森斯ﻫD、D柯林斯学员答案:Cﻫ题号:4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ﻫ内容:教育社会学学科建立阶段的特征是选项:ﻫA、A 理论分析B、B 实证性研究C、C 规范性研究D、 D 综合性研究学员答案:Cﻫﻫ题号:5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ﻫ内容:ﻫ我国教育社会学的重建时期是在选项:ﻫA、A 1922年ﻫB、B1848年ﻫC、 C 1949年D、 D 1979年学员答案:ﻫD题号:6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ﻫ内容:西方社会学研究的社会结构是狭义的社会结构即选项:ﻫA、A 人口结构ﻫB、B 阶层结构ﻫC、C 经济结构D、D政治结构学员答案:B题号:7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内容:ﻫ提出社会分层的社会学家是选项:A、A 涂尔干ﻫB、B韦伯C、 C 孔德D、 D 杜威学员答案:Bﻫ题号:8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内容:在教育的社会功能中哪一种是最基本的选项:ﻫA、A 经济功能ﻫB、B社会化功能ﻫC、C 政治功能ﻫD、 D 文化功能学员答案:Bﻫ题号:9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内容:从动态角度来看社会结构的变化是选项:ﻫA、A人口流动B、B社会分层C、C 社会流动D、 D 社会变迁学员答案:ﻫCﻫﻫ题号:10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ﻫ内容:ﻫ政治结构首先制约教育的选项:A、A 领导权ﻫB、 B 课程内容ﻫC、C技术方法ﻫD、 D 目标学员答案:A题号:11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ﻫ内容:ﻫ研究文化的最小单位是ﻫ选项:ﻫA、A 文化模式B、B 文化特质C、C 文化观念ﻫD、 D 文化制度学员答案:Bﻫﻫ题号:12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内容:ﻫ教育价值主要受到社会的什么方面的影响选项:ﻫA、A. 人口规模B、 B 政治制度C、 C 经济结构D、 D 文化模式学员答案:ﻫB题号:13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内容:教育对文化结构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什么实现的ﻫ选项:ﻫA、A 选择文化ﻫB、B 传播文化C、C 发展文化ﻫD、 D 传递文化学员答案:Dﻫ题号:14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内容:ﻫ最早提出社会流动的社会学家是选项:ﻫA、A 涂尔干ﻫB、B 韦伯C、C 孔德D、D索罗金学员答案:ﻫDﻫ题号:15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内容:从个人参照系来看的社会流动形式称为ﻫ选项:ﻫA、A 水平流动ﻫB、 B 代内流动ﻫC、C 代际流动D、D竞争性流动学员答案:ﻫB题号:16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内容:ﻫ在现代社会个人社会流动中起首要作用的因素是选项:ﻫA、A 教育学历B、B经济收入ﻫC、C身份D、 D 文化背景学员答案:ﻫAﻫ题号:17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ﻫ内容:ﻫ教育机会均等的含义中强调先天因素的阶段是ﻫ选项:A、A 保守主义B、B 自由主义ﻫC、 C 激进主义D、 D 马克思主义学员答案:ﻫAﻫﻫ题号:18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ﻫ内容:ﻫ教育机会均等含义中比较难以实现的的方面是选项:ﻫA、A 起点均等B、B过程平等ﻫC、C条件均等ﻫD、 D 结果平等对待学员答案:ﻫCﻫ题号:19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ﻫ内容:ﻫ我国在教育机会均等最突出的社会差异是哪个方面选项:A、A 阶层差异B、 B 城乡差异ﻫC、C 性别差异ﻫD、D 文化差异学员答案:ﻫDﻫ题号:20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ﻫ内容:整体社会变迁中的关键因素是选项:A、A 社会结构ﻫB、B社会分层ﻫC、 C 社会流动D、 D 社会成员学员答案:Aﻫﻫ题号:21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ﻫ内容:提出社会变迁历史循环理论的社会学家是选项:ﻫA、A 斯宾塞B、B韦伯ﻫC、 C 孔德D、 D 索罗金学员答案:ﻫDﻫﻫ题号:22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ﻫ内容: 从教育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角度,它是社会变迁的选项:A、A 结果B、 B 条件之一ﻫC、C动因ﻫD、 D 机制学员答案:ﻫCﻫﻫ题号:23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内容:ﻫ在社会现代化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是ﻫ选项:A、A 教育现代化B、B 自然环境C、C 人的现代化D、D 传统文化学员答案:ﻫC题号:24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内容:教育现代化的实质是强调教育的什么特性ﻫ选项:A、A民主性B、 B 开放性ﻫC、 C 现代性ﻫD、 D 多元性学员答案:ﻫCﻫ题号:25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内容:ﻫ教育现代化的建设的首要方面是选项:ﻫA、A 传统文化B、B教育观念C、C课程内容D、D教育体制学员答案:B题号:26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内容: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是选项:A、A 阶级斗争ﻫB、B 生产方式的矛盾C、C 生产关系变革D、 D 文化差异学员答案:Bﻫﻫ题号:27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内容:从社会角色获得的途径来看教师角色是ﻫ选项:ﻫA、A先赋角色B、B 获致角色ﻫC、 C 开放角色D、 D 封闭角色学员答案:Bﻫ题号:28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ﻫ内容:ﻫ最早提出社会化概念的社会学家是选项:ﻫA、A 涂尔干ﻫB、 B 韦伯C、C孔德ﻫD、 D 杜威学员答案:ﻫC题号:29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内容:ﻫ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来看杜威认为:选项:ﻫA、A 教育大于社会化B、 B 教育等于社会化ﻫC、 C 教育小于社会化ﻫD、 D 相互交*学员答案:ﻫCﻫ题号:30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内容:在现代社会中对教师社会地位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是ﻫ选项:A、A 政治地位B、B 经济地位ﻫC、C社会权利ﻫD、D职业声望学员答案:ﻫCﻫﻫ题号:31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ﻫ内容:师范教育的阶段是教师社会化的ﻫ选项:ﻫA、A 预期阶段B、B 继续阶段C、C 专业化阶段D、D再社会化阶段学员答案:Aﻫﻫ题号:32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内容:哪种学生的同辈群体是正式的ﻫ选项:A、A 兴趣小组B、B 玩伴C、 C 自由群体ﻫD、 D 班级学员答案:ﻫDﻫﻫ题号:33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内容:正式社会组织的最首要基本条件是:ﻫ选项:A、A 社会目标B、B一定成员C、C 规章制度D、 D 物质和信息学员答案:ﻫA题号:34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ﻫ内容:ﻫ在学生社会化过程中最早的社会化机构是ﻫ选项: A、A 学校ﻫB、 B 家庭C、C同辈群体D、 D 社区和大众传媒学员答案:Bﻫ题号:35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ﻫ内容:学校组织的取向中比较突出的是:选项:ﻫA、A 情感性B、 B 属性本位C、 C 普遍性ﻫD、D自我取向学员答案:ﻫCﻫ题号:36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ﻫ内容:提出科层制理论的社会学家是:ﻫ选项:ﻫA、A涂尔干ﻫB、 B 韦伯C、 C 孔德D、 D 杜威学员答案:ﻫBﻫ题号:37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内容:学校组织系统理论认为学校是一个:ﻫ选项:A、A独立系统ﻫB、 B 开放系统ﻫC、C 封闭系统D、 D 社会系统学员答案:Bﻫﻫ题号:38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ﻫ内容:ﻫ学校社会组织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ﻫ选项: A、A 师生关系B、 B 领导与员工关系ﻫC、 C 教师间关系D、 D 同学关系学员答案:Aﻫ题号:39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内容:在学校组织结构中,保证权力实现的关键因素是:选项:A、A职务B、 B 领导才能ﻫC、 C 同辈群体ﻫD、D威信学员答案:Dﻫﻫ题号:40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内容:学校文化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是ﻫ选项:A、A教师文化B、B 学生文化ﻫC、C校园文化ﻫD、 D 管理文化学员答案:ﻫDﻫﻫ题号:41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内容:社会学中社会体系是指一种群体:选项:ﻫA、A 社会目标ﻫB、B 行动单位ﻫC、 C 规章制度D、 D 社会组织学员答案:ﻫBﻫ题号:42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ﻫ内容:对班级社会体系产生动力作用的因素的是:选项:ﻫA、A 领导方式ﻫB、B 制度规范ﻫC、 C 团体气氛D、 D 个体差异学员答案:ﻫCﻫﻫ题号:43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内容:提出师生互动模式理论的社会学家是:选项:A、A 帕森斯B、 B 韦伯C、 C 盖哲尔D、 D 艾雪莱学员答案:ﻫDﻫﻫ题号:44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ﻫ内容:ﻫ班级社会体系理论认为交往是一种:ﻫ选项:ﻫA、A 班级文化B、 B 群体结构ﻫC、C社会功能ﻫD、D社会规范学员答案:B题号:45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ﻫ内容:ﻫ班级文化中的主体因素是:ﻫ选项:A、A 教师文化B、B 学生个体文化ﻫC、C学生群体文化D、D管理文化学员答案:ﻫCﻫ题号:46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ﻫ内容:师生互动模式中比较进步的模式是:ﻫ选项:ﻫA、A 学生中心B、 B 知识中心ﻫC、C 教师中心D、 D 管理中心学员答案:ﻫAﻫ题号:47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ﻫ内容: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班级社会功能是:ﻫ选项:A、A社会化功能B、B 个性化功能C、C 选择功能D、D 监护功能学员答案:Dﻫ题号:48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ﻫ内容:家庭观念属于家庭制度的:选项:A、A概念系统ﻫB、B 组织系统C、 C 规范系统ﻫD、D 设备系统学员答案:ﻫA题号:49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ﻫ内容:ﻫ家庭社会化在执行者的特点是: 选项:A、A 早期性情感性ﻫB、 B 自觉性权威性ﻫC、 C 全面普遍性ﻫD、D自然灵活性学员答案:ﻫBﻫ题号:50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内容:美国对家庭与学业成就的著名研究报告是:ﻫ选项:ﻫA、A 《普洛登报告》B、 B 《科尔曼报告》C、 C《十二国比较研究》ﻫD、 D 〈拉文报告〉学员答案:ﻫAﻫ题号:51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ﻫ内容:家长职业是属于家庭因素的:ﻫ选项:ﻫA、A社会经济地位ﻫB、B社会文化水平C、 C 教育方式ﻫD、 D 社会政治条件学员答案:Aﻫ题号:52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ﻫ内容:在家庭教育对子女成长起关键作用的方面是选项:A、A 个性发展ﻫB、B社会性发展C、C 学业成绩ﻫD、D 基本技能学员答案:ﻫBﻫﻫ题号:53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ﻫ内容:根本没有教育观可言的家长教育方式是ﻫ选项:A、A 溺爱型B、 B 专制型C、 C 放任型ﻫD、D民主型学员答案:Cﻫﻫ题号:54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ﻫ内容:ﻫ在家庭与学校互动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选项:A、A 家长B、 B 学校领导ﻫC、 C 社区ﻫD、 D 教师学员答案:ﻫD题号:55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内容:ﻫ构成社区要素中的关键因素是:ﻫ选项:A、A 人口B、 B 社会分层C、 C 区域和文化D、 D 社会心理学员答案:ﻫCﻫ题号:56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ﻫ内容:ﻫ最早提出社区概念的社会学家是ﻫ选项:A、A腾尼斯ﻫB、B韦伯ﻫC、 C 孔德D、D帕克学员答案:ﻫAﻫ题号:57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内容:提高社区成员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是社区教育的:ﻫ选项:ﻫA、A 功能B、 B 根本任务ﻫC、 C 形式ﻫD、D互动机制学员答案:ﻫBﻫ题号:58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ﻫ内容: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联系的基础是选项:ﻫA、A目标统一ﻫB、B 互动互利ﻫC、C 教育内容ﻫD、 D 资源共享学员答案:ﻫBﻫﻫ题号:59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ﻫ内容:ﻫ社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选项:A、A 综合性B、B开放性C、 C 社区性ﻫD、 D 网络化学员答案:ﻫCﻫﻫ题号:60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ﻫ内容:ﻫ晏阳初的平民教育以教育救助农民的贫穷是:ﻫ选项:ﻫA、A文字教育B、B 卫生教育ﻫC、C公民教育D、 D 生计教育学员答案:Dﻫ题号:61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ﻫ内容:未来社区教育发展的主要教育观是选项:ﻫA、A终身学习ﻫB、 B 个性教育ﻫC、 C 全面发展D、 D 合作发展学员答案:ﻫA题号:62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内容:ﻫ学习化社会是关于社会( )的概念选项:A、A结构B、 B 发展模式ﻫC、 C 教育目标D、D功能学员答案:ﻫB题号:63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ﻫ内容:最早提出学习化社会概念的教育家是( )ﻫ选项:A、A哈钦斯ﻫB、 B 杜威C、 C 郎格朗ﻫD、 D 索罗金学员答案:Aﻫ题号:64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ﻫ内容:ﻫ从学习化社会影响教育的角度,教育和学习过程的重点是( )ﻫ选项:A、A社会实践B、 B 课堂教学C、 C 自学ﻫD、D辅导学员答案:C题号:65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ﻫ内容:ﻫ在学习化社会中起关键作用的基础因素是()ﻫ选项:A、A经济基础ﻫB、 B 政策法规ﻫC、C 资讯技术ﻫD、 D 教育制度学员答案:ﻫA题号:66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内容:ﻫ我国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2010年基本建立的是( )选项:A、A 学习化社会B、 B 终身教育体系C、 C 终身学习体系D、D小康社会学员答案:Cﻫﻫ题号:67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ﻫ内容:ﻫ终身学习的四个支柱中关于个人独立和创造性的方面是ﻫ选项:ﻫA、A 学会认知ﻫB、B学会生存C、C 学会共同生活D、D 学会做事学员答案:Bﻫﻫ题号:68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47ﻫ内容:ﻫ终身教育的内涵包含了全体社会成员的选项:A、A教育内容ﻫB、B 教育目标C、C 教育各环节D、D 各种教育形态学员答案:ﻫD。
[0283]《教育社会学》网上作业及答案1:[论述题]目前我国社会,教师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相对比较松散和半专业化,这种状况已影响到教师职业的健康发展,请你谈谈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中,应如何走教师专业化道路?也就是说教师专业化应体现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答案要点:1、具有专门知识2、提供专业服务3、具有专业自主4、接受专业教育4、接受专业教育有以上相近方面论述即可给分2:[论述题]简述班级的功能参考答案:参考答案要点:班级的社会化功能、选择功能、个性化功能、保护功能的内容、特征及其相互联系3:[多选题]美国社会学家艾雪莱等人参考其他的班级群体分类方法,将班级社会体系中师生互动模式分为三种类型()A:教师中心互动模式B:知识中心互动模式C:学生中心互动模式D:课堂中心互动模式参考答案:ABC4:[多选题]从世界范围看,___ ___ ___ ___可称为"传统”的四大差异A:阶级差异B:种族差异C:地区差异D:性别差异参考答案:ABCD5:[单选题]学校组织的取向是指学校组织在对其组织成员、尤其是对学生进行控制、影响及同化的过程中所奉行的( )A:方向性原则B:强制性原则C:指导性原则D:监督性原则参考答案:A6:[单选题]父母对孩子的角色要求及互动方式为课堂中学生的角色扮演提供了背景即()A:先赋角色B:后赋角色C:重置角色D:强制角色参考答案:A7:[多选题]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有几个基本要素,即()哪几个方面要素。
A:概念系统B:规则系统C:组织系统D:设备系统参考答案:ABCD8:[判断题]5. 美国学者梅舍与杜威指出,一种社会角色总是以与其交互作用的另一种社会角色为其存在前提。
参考答案:错误9:[判断题]4. 继续职业社会化是指个体在承担某种职业角色后为了更好地扮演角色而进行的社会化。
参考答案:正确10:[判断题]3. 教育社会学对教师权威的研究包括两方面,即:教师权威的源泉和教师权威的变化。
第一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要素
1、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
1、教育社会学研究取向修正阶段的表现?
2、规范性研究方式确立的背景及其意义。
第三章社会结构:教育格局的规定因素
1、简述不同社会经济结构背景下教育职能的演变。
2、简述不同文化结构对教育取向的影响。
第四章社会差异:教育机会不均的主要根源
1、结合实际,谈谈地区差异对教育机会的影响。
2、简述阶层差异对教育机会反差的影响。
第五章社会变迁:教育变迁的根本动力
1、试分析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混变对教育失范行为的影响?
第六章教育中的基本社会角色:教师
1、结合实际谈谈学生差异对教师权威的影响。
2、结合实际谈谈对教师双重角色及其角色冲突的理解。
第七章教育中的基本社会角色:学生
1、结合实际谈谈对菲兰关于学生多重世界和越界行为的四种类型的理论的认识。
2、为什么学生会形成同辈群体?同辈群体有何功能?
第八章教育中的主要社会组织:学校
1、结合实际谈谈学校组之间分层对学生自我期待与发展的影响。
2、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分析学校组织有何特性?
第九章教育中的主要社会组织:班级
1、简述依据中性标准区分班级不同组织水平的几种理论。
2、为什么班级是自功能性和半自治性组织?
第十章教育中的特殊社会文化:课程
1、日中两国小学生道德课内容的区别主要体现出课程价值取向的哪些不
同?
2、试分析教师和学生如何影响课程的实施?
第十一章教育中的核心社会活动:课堂教学
1、参照课堂教学的社会学模型分类,试分析你的教学模式的类型及教师角色和学生势力的表现。
2、结合实际,谈谈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差异的表现和影响。
第十二章教育的社会功能诸论述评
1、简述帕森斯的教育功能理论
2、简述学校消亡论的主要观点。
第十三章教育的社会功能述要
1、简述教育社会功能的形成分哪几个阶段?
2、、教育社会功能从取向转化为行动的制约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