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与曲式分析3--作品分析-参考答案范文.doc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2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案(上)(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赖朝师)说明:本教案是音乐本科教学的基础技术理论课。
它包括曲式分析与音乐分析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曲式方面讲授了简单曲式与复杂曲式两大类别。
其中,简单曲式包括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复杂曲式包括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回旋奏鸣曲式等。
音乐分析包括了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旋律发展的基本手段,曲式组合的基本原则,以及用大量的音乐作品进行引证。
由于篇幅的缘故乐谱没有直接加入,但在本书中都有表明。
第一讲一、教学内容曲式的定义与曲式发展的基本情况,曲式中的六大基本术语二、教学重点定义与六大基本术语三、教学过程第一章绪论一、曲式的定义及概述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如旋律、节奏、和声及音色等都是构成音乐的结构要素。
这些要素,在一个作品中也都有自身的结构,如旋律的结构,和声的结构等。
但这些都是局部性结构。
而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则不同,它是整体性的。
音乐是时间艺术,音乐的形式是在时间的过程中形成的。
因此,曲式也就是音乐过程的结构。
换言之,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起有起讫的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便是音乐作品的曲式。
就严格的意义而言,每一首具体的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都是不尽相同的。
但是,曲式作为人类的音乐思维方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又积淀形成某些共同的规律。
这些共同的规律不仅体现为某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曲式结构原则,而且也形成某些具有相当稳定性的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曲式程式类型。
我们要学习曲式的基本知识,也就是要掌握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曲式结构原则以及历史地形成的具有规范意义的各种曲式类型。
当然,人类的音乐实践是无止境的,音乐作品中的曲式现象也处于流变、更新的过程之中,曲式学的内容也是不断发展更新的。
本书所提供的仅仅是曲式分析的最基础的知识,不可能穷尽曲式学的全部复杂问题。
有兴趣的习者,在学完本教程后可进一步自修,以求对曲式学作更深一层的研究。
曲式分析报告乐曲节奏为六八拍,速度为活泼的快板,是一首三声中部复三曲式。
呈示部(1-67小节)A乐段(1-24小节):第一乐句从弱起拍进入,调性为b小调,力度为弱,旋律声部由一连串下行半音阶构成,旋律与低音伴奏交织在一起,十分活泼;第二乐句由跳音构成,两手相互呼应,此起彼伏,轻快而愉悦。
a’乐句在ab乐句反复一次之后高八度出现,后半句转到e小调,节奏变得紧密,让人觉得急促。
a’’乐句比a’乐句再高四度奏出,一连串的下行音阶及和弦使整个乐段结束。
B乐段(25-36小节):节奏与前面乐段有鲜明的对比,右手主旋律变成两拍节奏,像是单拍子的感觉;左手伴奏十分有规律,先跳进再半音级进下行。
出现多次转调,24-26小节为a小调,27-28转到C大调,28小节后半拍转到e小调,30小节转回主调,此时,乐曲也进入到了该越段的高潮,接着主三和弦在最高点反复六次,33小节最后一个四分音符和弦发生改变,变成b小调的属七和弦,三个一组地在三个八度奏出,起到强调以及稳固调性的作用,为A’再现乐段做铺垫。
A’乐段(37-67小节):只重复了ab乐段8个小节,随后有一段23小节的扩充乐段,旋律开始快速地流动起来,第58小节出现与b乐句相同的动机,63小节开始渐强,节奏紧促,不断攀升,达到顶峰后奏出四个位于不同音区的下行八度主三和弦干脆利落地结束整个呈示部。
三声中部(68-128小节)C乐段(68-83小节):情绪发生变化,变得缓和,旋律声部为下行音阶,和声变化多样,调性转到其关系大调D大调。
e乐句是右手旋律,左手伴奏;f乐句旋律换到左手,右手伴奏,为上行音阶,与e段反向进行。
和声上68-69小节为D大调主和弦,69-70小节为V7,71小节VI级,74小节VII7,75-77小节I,78小节DD7,80小节转到E大调,81小节V7和弦,82小节转入A大调,V7-I 进行停在A大调主和弦上结束整个乐段,乐段间有一次呼吸暗示进入新乐段。
绪论关于曲式与作品分析:1、定义:曲——即乐曲;式—-即样式、形式。
曲式就是指音乐作品的样式,也可以说是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
2、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Musical Form and Analysis=MFA。
3、目的:既然课程的名称是“曲式与作品分析",学习这门课程,一方面要让学生从这门课程中学习曲式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各种范型;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最终能从曲式入手,通过分析,实现对音乐作品的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各自专业的促进(表演者能从中获得诠释音乐的依据,理论专业者能从中把握评研音乐的标准,作曲专业者能从中学习创作手法)。
第一章音乐的基本材料——音乐语言正像诗歌用语言文字,图画用线条、色彩,建筑用砖头、石块等构成一样,音乐的构成,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材料,就是音乐语言。
音乐语言也被称之为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旋律线;②节奏;③节拍;④和声、复调、调式调性⑤速度;⑥力度;⑦音区、音域;⑧音色;⑨演唱(奏)法;⑩织体等.音乐语言构成了音乐表现的基本手段。
第一节、旋律摘要:(旋律的重要性及定义,旋律的分析要点主要包括旋律的外形、隐伏骨架和高潮.)一、有关旋律1、从旋律的重要性来说,它是“音乐的灵魂”;从它总是横向的流动这一特性来说,它是“乐音运动的轨迹”;从它与纵向音高的相互关系出发,它是“它是和声的表层",从欣赏的角度入眼,它是“音乐作品的外观轮廓”或是“音乐情感的直接体现"。
所以,旋律非常重要。
2、定义:第一、“狭义的”旋律仅指横向音高或旋律线,也就是说它只指“音高”而不指“音长"。
在单独分析音乐的音级、音高、音列等因素时,“旋律”就取这种所指。
第二、“广义的”旋律是指包含了“音高”和“音长”这两个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曲调”。
当分析需要和节奏、节拍或织体等因素相联系时,旋律就取这种意义。
二、旋律分析的要点1、旋律的外形广义的旋律是一个有机体,包含有音高、节奏、调式、调性、音域、音区等多种要素,但是为了分析的目的,单从旋律的外形来看,我们必须把旋律中的其它要素抛开,仅从旋律自身运动的价值——音高运动的相互关系予以透视。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1、?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的分析角度,将侧重在“作曲技术理论畴〞。
而在作曲技术理论的各学科中,本教程又更集中于“音乐结构技术理论〞。
所以该课虽然不要求全面、系统地分析作品的和声、复调或配器技术,但要求学生具备以上学识,以便将有关容作为音乐语言要素进行综合观察,并根据其在具体作品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作出重点分析。
2、曲式学虽然对历史上的音乐结构法那么进行过系统化的规,但世界上却没有绝对统一的方法、模式。
因为作曲家在创作时,对利用和发挥各音乐要素的偏好各不相同,所以也没有绝对格式化的分析方法,我们只能是根据具体作品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3、音乐分析应从宏观入手,逐步深入到细节。
音乐语言要素中〔在音乐构成的“各种要素〞中〕,曲式是支撑骨骼,调性布局和和声功能布局是宏观环节,其他要素在一般情况下,多属于微观分析。
宏观和微观是互为表里的综合体。
分析与综合相辅而成。
第二节本课程所包含的根本容1、音乐的根本表现手段〔音乐语言〕音乐语言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旋律线、节奏、节拍、速度、调式、调性、和声、音区、音强〔力度〕、音色、演奏〔唱〕法、织体等。
2、音乐开展的根本手法包括重复、再现、模进、迭奏、变奏、宽放、紧收、演化、比照等一系列从简单到复杂的音乐开展手法。
3、音乐语言的述结构包括乐段及其扩展形式、模进结构、连句结构、自由结构等一系列音乐语言的述结构形式。
4、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曲式结构主要学习规化曲式,以不同的曲式结构原那么〔并列原那么、再现原那么、循环原那么、奏鸣原那么、变奏原那么和套曲原那么〕为根底,重点讲述曲式结构的类型。
第二章音乐的根本表现手段(旋律线、节奏、节拍、速度、调式、调性、和声、音区、音强(力度)、音色、演奏(唱)法、织体等)第一节关于旋律(M)1、定义:旋律是指音乐的一切横向音高关系,是由音程的大小和音程的方向两种属性构成。
也就是说,它是由乐音的连续横向运动形成的轨迹。
2、旋律分析的容⑴旋律的外型冠音型(瀑布型)旋律:在一条旋律中,最高音出现在旋律的最初位置。
和声与曲式分析3/作品分析参考答案一.写出正确的曲式分析图示评分标准:1、划出曲式结构共:60分2、呈示部:20分,其中调性5分,三段图示正确10分,小节数正确5分。
3、插部:20分,其中两段各10分,其中调性5分,小节数正确5分。
4、再现部:20分,其中调性5分,三段图示正确10分,小节数正确5分。
引子 A B A’ C D A B A’尾声a a’b b’ a a’c c’d d’连接 a a’ b b’ a a’2 4 6 4 6 4 6 叠入 4 4 5 7 2 4 6 4 6 4 6 16小节数详细标记:1-2 3-6 7-12 13-16 17-22 23-26 27-32 32-35 36-39 40-44 45-51 52-53 54-57 58-63 64-67 68-73 74-77 78-83 84-99调性:1-12 g 13-16 Bb 17-22 Bb –g 32-53 G 54-63 g 64-67 Bb-g 74-99 gA B A’ C A Ba a’b b’ a a’c c’ c’c’ a a’ b b’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小节数详细标记:1-4 5-8 9-12 13-16 17-20 21-24 25-28 29-32 33-36 37-40 41-44 45-48 49-52 53-56调性:1-24 G 25-40 Bb-g 41-56 G二.对所写图示进行文字叙述评分标准:1、写出乐曲曲式结构名称:10分2、对呈示部各乐段阐述,其中要阐述各乐段的类型5分,乐句的数量3分,调性2分。
3、对插部各乐段阐述,其中要阐述各乐段的类型5分,乐句的数量3分,调性2分。
4、对再现部各乐段阐述,其中要阐述各乐段的类型5分,乐句的数量3分,调性2分。
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音乐学院《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2. 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
3.乐段的内部结构可以细分为(乐句)、(乐节)、(乐汇)。
4. 乐段最后落于主调的属和弦,以和声的半终止结束,称之为(开放乐段)。
5. 段落之间还可能形成尾首重叠的关系,称为(侵入终止)。
6.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要素包括:(旋律)(和声)(织体)(调式调性).7.乐段的调性结构可分为(单一调性)和(转调)的结构二、名词解释(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复乐段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
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
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分量,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
复乐段以其包含乐段数量的差别,可分别称之为二重复乐段、三重复乐段等。
但三重及三重以上的复乐段实际上非常罕见,因此,通常所谓的复乐段,也即指二重复乐段。
2.三部性原则三部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部性结构就是在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
三部性原则在音乐中的具体体现,可用图式:A-B-A来表示,即主题(呈式)——离题(对比或引伸展开)——返题(主题再现)。
三部性原则的核心是再现,因而也可以称之为再现原则三、简答题(共四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答: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以下几个特征:(1)乐思材料比较片段化、零碎化。
(2)调性与和声呈不稳定功能。
这种不稳定功能的最基本的体现是避免全曲的主要调性而在从属调性上进行。
浅析德彪西《夜曲》的和声与调式调性特点【摘要】德彪西的《夜曲》是一首富有深情和迷人旋律的音乐作品。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其和声、调式和调性特点,揭示其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
在和声特点方面,本曲采用了富有层次感的和声结构,运用了丰富的和声变化,营造出梦幻般的音乐氛围。
调式特点上,德彪西在作品中运用了多样的调式,展现了其对音乐语言的独特理解和运用。
而调性特点方面,则体现出作曲家在调性处理上的独特技巧与包容性。
通过分析音乐情感表达和探讨作曲技巧,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夜曲》所传达的情感和内涵。
德彪西的《夜曲》以其独特的和声与调式调性特点,展现了作曲家独特的音乐语言和情感表达能力,成为音乐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作品之一。
【关键词】德彪西,《夜曲》,和声特点,调式特点,调性特点,音乐情感表达,作曲技巧,作品特色1. 引言1.1 介绍德彪西《夜曲》德彪西《夜曲》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一首著名钢琴作品,创作于1890年。
这首夜曲是德彪西为了纪念已故的友人而创作的,表达了他对逝去朋友的思念和哀伤之情。
这首曲子以富有情感的旋律和复杂的和声著称,被认为是德彪西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钢琴曲之一。
通过对和声的运用和调式的处理,德彪西在《夜曲》中展现出了他独特的作曲风格,使得这首曲子成为了钢琴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在这首曲子中,德彪西运用了丰富的和声变化和调性处理,展现出了他对音乐情感的深刻理解和表达能力。
通过对德彪西《夜曲》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位伟大作曲家的音乐思想和创作技巧,同时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哀怀之情。
1.2 提出分析主题提出分析主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德彪西《夜曲》的和声与调式调性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这首音乐作品在音乐结构和音乐表达上的独特之处。
通过对和声特点、调式特点和调性特点的系统分析,将揭示出这首作品所展示的音乐情感表达和作曲技巧。
通过全面的讨论和分析,将从细致的音乐元素入手,揭示出这首曲目在音乐风格和音乐语言上所呈现的精髓,为读者揭示出作曲家独具的创造才能和音乐审美追求。
绪论一、音乐是什么二、对于“曲式”的五种认识三、曲式分析的几点说明第一部分:曲式分析基础知识第一章音乐语言的分类体系及分析要求一、怀特音乐分析四元分类体系二、节奏分析三、旋律分析四、和声分析第二章曲式结构的单位及符号体系一、三个基本名词二、曲式结构的单位及符号体系第三章句法结构一、构成句法的基本要素二、句法结构第四章音乐主题与音乐形象一、音乐主题二、音乐形象第二部分:典型曲式分析第五章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及陈述类型一、曲式发展的结构原则二、音乐的陈述类型第六章一段体一、一段体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二、一段体的调性结构及其和声终止三、一段体的从属部分四、一段体的细部结构思考与练习第七章二段体一、二段体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二、二段体的基本类型三、二段体的调性结构及其和声终止四、二段体的长度比例及从属部分五、二段体的声乐曲与器乐曲结构的异同思考与练习第八章三段体一、三段体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二、三段体的基本类型三、三段体的再现段四、三段体的调性结构及其和声终止五、三段体的从属部分六、三段体的声乐曲与器乐曲实例思考与练习第九章三部曲式与二部曲式一、三部曲式的定义、特征及其它二、三部曲式的中部及其基本类型三、三部曲式的两端部分(首部和再现部)四、三部曲式的从属部分思考与练习附:二部曲式第十章变奏曲式一、变奏曲式的定义、特征及其它二、变奏曲的类型三、变奏曲的分组问题四、变奏曲的整体布局五、变奏曲的实例分析思考与练习第十一章回旋曲式一、回旋曲式的定义、特征及其它二、古回旋曲(或“小型回旋曲式”)三、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的回旋曲(或“典型回旋曲式”)四、浪漫主义以后回旋曲式的发展(或“回旋曲式的变体”)思考与练习第十二章奏鸣曲式一、关于奏鸣曲式的整体结构及其原则二、奏鸣曲式的呈示部三、奏鸣曲式的展开部四、奏鸣曲式的再现部思考与练习附:回旋奏鸣曲式主要参考文献二、教案绪论一、音乐是什么1、从技术的角度看音乐(1)传统的:有调性的音乐(2)现代的:非调性的音乐2、从理论的角度看音乐(1)来源方面:有个性、有情感的声音信息。
西南大学《曲式作品分析》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1:[判断题]结构的外部延长称为扩充参考答案:错误2:[判断题]调性布局公式为:T-D-S-T参考答案:正确3:[判断题]音乐的陈述类型可以广义地分为稳定型陈述和非稳定型陈述参考答案:正确4:[填空题]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以其自身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该单位称为性结构;相反,如果不在稳定功能或转调来终止,则称为(? )性结构。
参考答案:(收拢)、( 开放)5:[填空题]乐段通常由数量不等的乐句构成,乐句有时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 、和()。
参考答案:(乐节)、(乐汇)、(若干乐音)6:[填空题]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主要有原则、(? )原则、( )原则、()原则和()原则。
参考答案:(呼应)原则、(三部性)原则、(起承转合)原则、(变奏)原则和(回旋)原则1:[判断题]在主题材料结合方式上,乐段可以大致分为平行乐段和对比乐段两大类,在和声结构上可以分为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在外部形态上可分为方整性乐段和非方整性乐段参考答案:正确2:[判断题]复乐段既是一个量的概念(至少包括两个单乐段),又是一个质的概念(主要内容有)。
两个单乐段在各自的终止上形成(属主)呼应的关系,也包括转调关系。
参考答案:正确3:[判断题]由内容互不相同,既对比又统一的两个乐段构成的曲式,称为二段曲式。
参考答案:正确4:[填空题]二段曲式可以分为( )和(? )的两大类。
参考答案:(有再现)、(无再现)5:[填空题]在材料方面,二段曲式可以分为( )和( )两类。
参考答案:(单一主题)、(对比主题)6:[填空题]三段曲式根据中段材料的同异,可以分为( )、( )和( )三类。
参考答案:(引申型中段)、(并置型中段)和(综合型中段) 1:[判断题]引申型中段的三段曲式也称为双主题三段曲式。
参考答案:错误2:[判断题]与二段曲式相似,三段曲式的第一段通常也是一个呈示型乐段。
参考答案:正确3:[判断题]平行复乐段与二段曲式相同,两者第二段开始主题材料都相同。
(二)十一月《雪橇》November-----Troika《雪橇》又译作《在马车上》,关于这首小品,还有一段小故事。
1876年,每月一个固定的日子,柴可夫斯基的管家就会提醒他:“先生,又该寄邮件了吧?”这时候,柴可夫斯基就坐下来,把当月的曲子完成。
写这些钢琴小品成了他每个月定期的音乐游戏,写过就放下,直到下个月仆人提醒之前,他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创作灵感不可能随呼随到,在六月和十一月,到了“寄邮件的日子”,柴可夫斯基腹中空空,找不到理想的表达方式,于是拿两首平时写好的性格小品来充数,这就是:《船歌》和《雪橇》。
注①《雪橇》,复三部曲式,快板,四四拍。
这是一首描写冬日欢乐的乐曲,钢琴模仿马拉雪橇上铃铛的叮咚声,轻快活泼,雪橇在茫茫雪原上逍遥自在地奔跑,一路洒下欢愉快乐的铃声。
柴可夫斯基性格忧郁,冬天却能给他带来欢乐,在给梅克夫人的信中他写到:“……俄国的冬天风光对我来说美妙无比。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雪像无数钻石般闪耀光芒。
从我住房的窗口可以视野开阔地眺望远方,多么美好自在,在一望无际的大地上畅快自由地呼吸吧!”注②十一月《雪橇》表现的正是晴朗的冬日里自由欢畅的心情。
1、主题分析首部(1-27)为带变化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明朗、优美的旋律,表现了赶车的人和坐车的人的心情都格外欢畅,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A段](1—8)为两个同头异尾乐句构成的方整性乐段,四四拍,E大调。
主题由中庸的快板和五声音调组成,质朴而宽广,使人联想到车夫哼唱着俄罗斯民歌,赶着三套马车在茫茫雪原上奔驰的情景。
谱例7在这段中,主题由高声部及次中声部的八度重复展开,并在整个A段中持续,使主题的旋律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节奏型由两个八分音符、一个二分音符与两个八分音符组合而成,使四四拍的节奏带有切分节奏的特点,但在二分音符长音停顿处加入了四分音符音程的填充,使切分节奏得以打破。
在A段的最后两小节转入升g小调,经属七和弦,结束于升g 小调主和弦。
●回旋曲式:同一个主题反复出现,其间插入若干新材料(或原材料的引申)的对比部分所形成的结构成为回旋曲式。
A+B+A+C+A……+A叠部(Refrain)插部Ep. Eposode●回旋曲式分类:1、小回旋曲式,三段式连锁链接,文艺复兴时期。
2、古典回旋曲式,引申发展,规模小、对比低、统一性强。
古典乐派A+B+A+C+A。
3、回旋奏鸣曲式,库普兰、拉莫等多用,古典乐派。
●回旋曲式构成条件:1、包含五个以上相对独立部分。
2、叠部(Refrain)至少出现三次。
3、有两个以上的各不相同的插部(Epsode)。
4、叠部隔时出现,插部穿插其间,各部分的主题体材料排列具有循环和交替特点,显示了三部性的连锁关系。
5、回旋原则。
6、调性方面,所有的主部都由主调支持,插部伴随掉的对比,较为逻辑的选择是T-D-T-S-T的调性功能布局。
●回旋曲式调性方面:所有的主部都需要由主调支持,而所有的插部都要求伴随调性调式的对比。
较为逻辑的选择T-D-T-S-T●回旋曲式除了其结构意义之外,又具有明显的体裁意义。
它主要来源于欧洲民间带“副歌”的轮舞歌曲形式,这种形式的副歌部分不断原样反复,而分节歌式的“领唱”部分则每次不同。
●应用范围:回旋曲式常用于独立的声乐曲或器乐曲(舞曲尤多),以及大中型套曲的某一个乐章。
●小型回旋曲式:曲式的各相对独立部分均为乐段或小于乐段(乐句),由叠部起始各插部与叠部交替轮换出现,整体上呈三段式连锁衔接关系的结构类型。
●小型回旋曲式的插部通常是叠部材料的引申发展。
各部分规模小,音乐的对比程度低,体现出较强的统一性。
(库普兰、拉莫)●变奏曲式: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的最初陈述及其若干次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
A+A1+A2+A3+……原型称为变奏主题●变奏曲式以变奏原则为基础但它也经常综合其他的结构原则。
如再现三部性原则、多部对称原则或奏鸣原则、套曲原则等。
●一般变奏曲只使用一个主题,但也有双主题变奏。
音乐学院《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a卷)参考答案(2008.12.29)考试说明:将前三大题答案统一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将试卷与考题一并上交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要素包括:(旋律)(和声)(织体)(调式调性);2. 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3.构成曲式的最小结构单位是(乐段),4. 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不稳定功能或用转调来终止,则是(开放性结构)。
5.乐段的调性结构可分为(单一调性)和(转调)的结构。
二、名词解释(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复乐段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
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
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分量,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
复乐段以其包含乐段数量的差别,可分别称之为二重复乐段、三重复乐段等。
但三重及三重以上的复乐段实际上非常罕见,因此,通常所谓的复乐段,也即指二重复乐段。
2起承转合原则起承转合原则也是由呼应原则衍生出来的,有时与三部性原则相综合:起、承、转、合这四个阶段,在结构上具有不同的功能:起部——乐思的最初呈示;承部——起部的重复或引伸,巩固起部陈述的内容;转部——引入新材料或展开起承部分所陈述的内容,与起承部分形成对比;合部——向起承部分的内容回归,有时有明显的再现因素,具有结束、总结的功能。
三、简答题(共四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音乐的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答:音乐的稳定性陈述语言表现的特征有以下几点:(1)乐思材料较为单纯、统一、完整。
(2)调性与和声较单纯、明确,虽也可能包含离调或转调,但通常总是以一个主要调性确立为中心。
(3)结构较为规整、匀称2.在多声音乐中,乐段的和声进行具有一定的布局格式,这个布局格式主要指的是什么?。
浙江省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音乐分析与创作试题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多声部音乐领域包括______和复调。
2.比例分析法是指“对称性"分析法和______分析法.3.和声张力的强弱是指和声______的大小。
4.调性的本质在于对______的肯定.5。
当代音乐理论普遍认为,音乐“首先是时间和时间的划分组成的”,音乐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东西就是______.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中心对称”2。
主题的“特征”3。
织体 4.旋律 5.曲式三、划线题,将下列作品与作曲家连接起来(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魔鬼凯旋进行曲》斯特拉文斯基2。
《黄河颂》穆索尔斯基3.《侏儒》冼星海4。
《为什么》贝多芬5。
《第三交响曲》(“英雄”)舒曼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
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在主题形象分析中,概括性主题可分为哪三种?3.决定音色的因素有哪些?4。
“主题分析”和“曲式分析”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什么?5.关于节奏意义的三种不同认识是什么?五、论述题(本大题20分)为什么说和声是音乐分析者最熟悉最依赖的因素?浙江省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音乐分析与创作试题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音乐作品的主题与作品的具体内容或作曲家的表现目的相关,因此,一部音乐作品的主题就具有______的唯一性。
2.比例分析法包括“对称性"分析法和______分析法。
3。
和声张力的强弱是指和声______的大小.4.节奏的密度是指单位时间里______个数的多少。
5.爵士乐、布鲁斯、______的结合,是格什温“交响爵士”的特点。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中心对称”2.音色4。
曲式与作品分析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目录背景介绍: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作品第13号,创作于1798年至1799年初,作品献赠给他的赞助人与仰慕者利赫诺夫斯基王子。
本曲是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之顶峰的杰作,也是因其戏剧性的优美旋律而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
本曲无论在内容、旋律和结构等诸多方面,都渗透着一种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这也是贝多芬等德国音乐家共有的特质。
本曲的演奏技巧并不太难,因此被演奏的机会也非常之多,更是许多钢琴初学者爱不释手的曲目。
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悲怆》是第一首由他本人亲自写上标题的作品。
关于“悲怆”这个词汇,与贝多芬后半生那感人肺腑而又凄怆深刻的悲剧性生活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因为这毕竟是他的早期作品。
速度:Grave结构图示:呈示部一.旋律图示:主部连接部二.曲式结构三.旋律外形主部主部由两句构成,皆是先扬后抑的写法,所以是先上后下的走向。
连接部。
开头有两次向下的重复运动,中间部分上行较多,尾部再次下行,所以为抑扬抑的写法。
副部一从图上看,起音落音位置有所改变,大致为上扬的写法。
副部二先上后下,为先扬后抑的写法。
结束部先上后下,即先扬后抑。
四.音列主部连接部副部一副部二结束部五.音域分布主部主要分布在c1~c3之间,由于在c2~c3间上行后有下行,所以在此段区间音的分布较密。
连接部音域为#f~降e3,在c1~a2区间内分布较密。
副部一此部分包含了很多大跳,横跨多个区间,其中音在a1~降b2区间内分布较密。
副部二音域为g1~f3,其中在降e2~降e3区间内分布较密。
结束部结束部较短,音域从d1~降e3,在此音域的中间部分分布较密。
六.骨架音主部起音:c1 落音:c2 重音:c1 f1 c2 f2 c3 e2 长音:c2 最高音:c3最低音:c1连接部起音:b1 落音:a 重音:g2 长音:g2 最高音:降e3 最低音:#f副部一起音:降B 落音:降b1 重音:降B 降b1 长音:降g2 f2 最高音:降b2 最低音:降A1副部二起音:降e2 落音:降b1 重音:降e2 降e3 降b1 长音:降e2 最高音: f3最低音:g1结束部起音:降e2 落音:d1 重音:降e2 降e3 降a1 降a2 长音:降e2 降e3 最高音:降e3 最低音:d1七.音程统计主部纯一度:2 连接作用小二度:17 级进大二度:6 级进增二度:4 级进大三度:6 级进间的缓冲纯四度:2 向下跳进纯八度:1 向下跳进连接部纯一度:2 长音后的连接小二度:29 辅助音,经过音,级进大二度:5 级进小三度:14 穿插于旋律向下的进行中大三度:4 穿插于旋律向下的进行中纯四度:9 穿插于旋律向下的进行中减五度:2 反向缓冲向下的进行动势纯五度:5 向上大跳小六度:1 开头时的向上大跳小七度:2 向上大跳大七度:1 向上大跳副部(1)纯一度:24 同音保持,用于缓冲小二度:28 级进大二度:38 经过音小三度:8 穿插于级进间纯四度:6 增强调性感纯五度:4 增强调性感增五度:1 增强和声的色彩感大六度:2 增强和声的色彩感小七度:5 跳进使用小九度:1 向上大跳入高音区大九度:2 向上大跳入高音区小十度:1 向上大跳入高音区纯十五度:4向上大跳入高音区小十七度:4向上大跳入高音区纯十八度:2向上大跳入高音区副部(2)纯一度:9 同音保持小二度:44 向上级进,经过音,辅助音大二度:31 经过音,辅助音减四度:2 增强和声的色彩感纯四度:1 增强调性感纯五度:1 增强调性感大六度:1 跳进小七度:1 大跳大十六度:1大跳结束部纯一度:1 连接前后句,有顶真的效用小二度:2 向上级进大二度:1 向上级进小三度:1 穿插于级进中大三度:1 穿插于级进中大七度:1 使调性不稳定纯八度:5 上下多次大跳,强调调性纯十五度:1八.音型模式音型名称作用比例八分音符最小值 1四分音符常用值 2二分音符常用值 4 .二分符点音符常用值 6全音符最大值8九.节奏模式节奏类型最大值最小值最高音最低音顺分-等分.c3 c1等分-逆分 c3 升f1逆分.b1 g2顺分-等分 g2 升f1 顺分-等分降d1 降e3 顺分降b2 d1 等分降b a顺分.降g2 降d2顺分降e2等分降e3 降e2 十.主题旋律引子:主部主题:副部主题1:副部主题2:十一.分层结构引子:主部主题:副部主题1:副部主题2:十二.小结悲壮的慢板引子揭开了全曲的序幕。
和声分析答案【篇一:和声分析351 例】和声分析351 例》和声分析例题是为演奏演唱专业的和声共同课及专业课所编辑的,例题的选择不仅注意到了和声结构的典型性和与技法展示的多样性,且不少曲例在艺术的创意上也具有一定的深度。
长期实践证明,《和声分析351 例》也适用于作曲、指挥专业的和声课中。
和声分析的目的是使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去体验和通晓和声在音乐作品中的艺术价值,由此提高学习者对和声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自身的艺术素养。
三和弦正三和弦(例1~10)段落与终止(例11~18)终止四六和弦(例19~25)六和弦(例26~34)经过与辅助四六和弦(例35~41)属七和弦(例42~53)ii 级三和弦(例54~60)和声大调(例61~64)vi 级三和弦(例65~72)ii 级七和弦(例73~90)导音七和弦(例91~100 )九和弦与多音和弦(例101~111 )导音三和弦(例112~116)iii 级三和弦一六度属和弦(例117~127 )重属和弦(例128 ~139 )重属增六和弦(例140 ~157)离调(例158~183 )连锁进行(例184 ~189 )副属和弦意外进行(例190~192 )调内(自然音)模进与离调(中音)模进(例193 ~205 )换调与近关系转调(例206~226 )远关系转调(例227~233)转调模进(例234 ~236 )减七和弦与大小七和弦(属七和弦)等音转调(例237 ~244)和弦外音(例245 ~277 )持继音(例278 ~292)变音和弦(例293 ~312 )增三和弦等音转调(例313~314 )采用调式交替和弦的转调(例334~340 )自然调式和声手法(例341~351 )【篇二:师范大学曲式分析试题及答案】/p> (2008.12.29 )考试说明:将前三大题答案统一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将试卷与考题一并上交一、填空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0 分)1. 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要素包括:(旋律)(和声)(织体)(调式调性);2. 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和声与曲式分析3/作品分析参考答案
一.写出正确的曲式分析图示
评分标准:
1、划出曲式结构共:60分
2、呈示部:20分,其中调性5分,三段图示正确10分,小节数正确5分。
3、插部:20分,其中两段各10分,其中调性5分,小节数正确5分。
4、再现部:20分,其中调性5分,三段图示正确10分,小节数正确5分。
引子 A B A’ C D A B A’尾声
a a’
b b’ a a’
c c’
d d’连接 a a’ b b’ a a’
2 4 6 4 6 4 6 叠入 4 4 5 7 2 4 6 4 6 4 6 16
小节数详细标记:
1-2 3-6 7-12 13-16 17-22 23-26 27-32 32-35 36-39 40-44 45-51 52-53 54-57 58-63 64-67 68-73 74-77 78-83 84-99
调性:
1-12 g 13-16 Bb 17-22 Bb –g 32-53 G 54-63 g 64-67 Bb-g 74-99 g
A B A’ C A B
a a’
b b’ a a’
c c’ c’c’ a a’ b b’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小节数详细标记:
1-4 5-8 9-12 13-16 17-20 21-24 25-28 29-32 33-36 37-40 41-44 45-48 49-52 53-56
调性:
1-24 G 25-40 Bb-g 41-56 G
二.对所写图示进行文字叙述
评分标准:
1、写出乐曲曲式结构名称:10分
2、对呈示部各乐段阐述,其中要阐述各乐段的类型5分,乐句的
数量3分,调性2分。
3、对插部各乐段阐述,其中要阐述各乐段的类型5分,乐句的数
量3分,调性2分。
4、对再现部各乐段阐述,其中要阐述各乐段的类型5分,乐句的
数量3分,调性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