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肥利用现状
- 格式:docx
- 大小:26.74 KB
- 文档页数:8
※农业科学农业与技术2017, V ol.37, No.0429有机肥料利用中的相关问题及对策张紫玉(山东省东阿县农业局,山东东阿 252201)摘 要:有机肥料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重要的农业肥料资源,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土壤的改善,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更新,传统的有机肥料渐渐地被这个时代所淘汰。
随之而来的也有环境被污染、土地营养失衡等问题。
这些存在的问题,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于有机肥料的重新重视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有机肥料;资源利用;问题及对策中图分类号:S1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0291 有机肥料的利用现状有机肥料主要是由人类、家畜、家禽的排泄物和植物的残体,经过发酵堆腐而形成的,土壤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的含碳物料。
随着时代的发展,却让这种肥料的利用渐渐跟不上步伐,只有少数地区还保有用有机肥料施肥的方式。
我国的农民对于有机肥料的利用都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方法,但是,这套方法往往只考虑到自身的利益、眼前的利益,不适合长远的发展。
这就是我国有机肥料的现状,对于有机肥料的利用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2 有机肥料利用中的相关问题2.1 农民对有机肥料的不看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化学肥料频频出现,受到了各种鼓吹和宣传,在农作物的种植上起到了一定的增产的作用,使用起来也方便实惠。
与此相比较,有机肥料则逊色一些,使用麻烦,步骤繁琐,耗费人力,而且短期很难看到成效。
种种问题的显现,导致大部分的农民更愿意去使用化学肥料,而忽略了有机肥料在土壤问题改善中的重要作用。
致使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越来越缺乏,农作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也越来越低。
2.2 生产条件差,利用率低在中国广大农村中,用砖砌成的甚至是坑式的化粪池大量存在,在这种储存设施简陋的情况下,会导致有机肥料的养分大量流失,利用率低。
而且这样不合理的方式,会耗费大量的劳动力,更别说机械化操作了。
我国肥料的使用现状及新型肥料的发展【摘要】我国肥料在农业生产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肥料的过度使用已经导致了环境污染和土壤贫化等问题。
新型肥料的研发与推广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目前肥料的使用现状,然后探讨了我国新型肥料的研发现状及种类与特点。
接着介绍了新型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和未来发展前景。
结论部分指出了我国肥料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新型肥料的应用前景和市场前景。
通过本文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我国肥料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为农业生产提供更为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1. 引言1.1 我国肥料使用现状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大国,肥料的使用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肥料使用量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达到数千万吨。
肥料的使用对我国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改善土壤肥力,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
我国肥料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肥料过度使用的情况比较普遍,导致农作物吸收不良,影响土壤质量,甚至造成环境污染。
二是肥料种类单一,品质参差不齐,导致使用效果不佳。
三是肥料的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对资源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正在积极推动新型肥料的研发和推广,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改善农产品质量。
新型肥料的应用将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也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1.2 新型肥料的重要性新型肥料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通过科学配方和研究,新型肥料能够满足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的养分需求,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使农产品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
新型肥料的使用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传统肥料使用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大量的化学污染物,造成土壤退化和环境污染。
而新型肥料的绿色、环保特点能够降低对环境的破坏,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新型肥料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为我国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铜川市耀州区有机肥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摘要介绍了铜川市耀州区现有有机肥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及其利用方式,分析了当前有机肥料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为今后有机肥料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有机肥资源;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对策;陕西铜川;耀州区有机肥是重要的肥料资源。
充分、合理、科学地利用有机肥,不仅能增加作物产量、改良土质、培肥地力、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而且对减少农业环境污染和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1-4]。
就铜川市耀州区有机肥资源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分析。
1有机肥资源及利用方式1.1绿肥耀州区绿肥发展缓慢,资源十分缺乏。
绿肥多以饲草用多年生紫花苜蓿为主,近年来毛苕子、白三叶等在果园开始种植。
2008年全区绿肥播种面积逾2 000hm2,绿肥产量4.5t,折算为粗有机物1.8万t,全氮283.5t,全磷58.5t,全钾225t。
绿肥利用方式:一是直接还田,即果园普遍采用的方式。
将毛苕子、白三叶压青还田量500t,不足绿肥总量的11.1%,为果树提供粗有机物200t、全氮3.15t、全磷650kg、全钾2.5t。
二是过腹还田。
将紫花苜蓿饲养牛、羊,通过家畜消化,转变为优质的肥料,该利用方式既可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又能提高绿肥自身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是提高绿肥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
1.2秸秆根据2008年全区农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测算,作物秸秆总量为85万t,折算粗有机物12.75万t、全氮5 100t、全磷3 400t、全钾1 700t。
秸秆利用方式:一是直接还田。
该方式应用广泛,简单、经济、有效。
小麦、油菜留高茬还田;小麦、玉米、油菜等秸秆人工或机械切碎后翻耕还田;或者覆盖还田。
全区秸秆直接还田总量为24万t,占总量的28.2%。
二是过腹还田。
主要有麦草、玉米秸秆等用作猪、牛、羊饲料,通过家畜消化、排泄粪便还田。
过腹还田总量为31万t,占作物秸秆资源的36.5%。
农村化肥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一直在迅速发展,而化肥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报告主要通过对农村化肥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农村地区化肥使用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二、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5份。
2.访谈调查:采访20位农户、5位农技人员和5位农村地区政府相关人员。
三、调查结果1.化肥使用状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2%的农户使用了化肥,其中有80%的农户使用化肥种类为复合肥,10%的农户使用尿素,8%的农户使用有机肥。
2.化肥使用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7%的农户在使用化肥时对施肥量进行了精确确定,而43%的农户施肥量较为模糊,缺乏具体指导。
大多数农技人员建议使用按照农作物需求营养和土壤肥力进行施肥的科学方法。
3.化肥使用频率问卷调查显示,农户使用化肥的频率主要分布在每季施肥1-2次的比例最高,占47%,其次为季施肥3-4次,占32%,仅有21%的农户每季施肥5次以上。
4.化肥使用技术农技人员认为,当前农村地区大多数农户施肥技术相对滞后,缺乏科学的施肥技术和方法。
例如,72%的农户不进行底肥施用,而仅采用追肥的方式。
另外,只有26%的农户会合理利用农家肥料制作有机肥。
5.化肥对环境的影响根据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地区的化肥使用导致的环境问题较为严重。
主要问题包括:土壤质量下降,农田土壤盐碱化现象明显;地下水及河流水体被化肥污染,导致水质严重恶化等。
四、问题分析1.化肥施用量不准确:部分农户施肥量模糊,缺乏具体指导,导致施肥过多或过少。
2.施肥技术落后:农户施肥技术普遍滞后,缺乏科学方法和技术,不能根据农作物需求和土壤肥力进行施肥。
3.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农村地区化肥使用导致的环境问题严重,土壤质量下降、水体被污染等。
五、建议1.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农民对化肥使用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科学施肥的认识。
国外有机肥现状分析报告引言有机肥是一种可以提高土壤质量、促进植物生长的天然肥料。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注不断增加,对有机农业和有机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本文将分析国外有机肥的现状,包括有机肥的种类、应用领域、发展趋势等,旨在为我国有机肥的发展提供参考。
1. 国外有机肥的种类国外有机肥的种类丰富多样,主要包括:1.1. 剩余物质有机肥剩余物质有机肥是指利用农畜产品的副产品或废弃物制作的有机肥。
常见的剩余物质有机肥包括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面粉厂废渣、果皮等。
1.2. 堆肥有机肥堆肥有机肥是将有机原料进行堆肥处理后制成的肥料。
有机原料可以是家庭厨余、农作物残余、花卉废弃物等。
堆肥有机肥的制作过程中需注意控制温度、湿度和氧气的供应。
1.3. 发酵有机肥发酵有机肥是利用微生物将有机原料进行发酵后制成的肥料。
常见的发酵有机肥包括沼液、污泥、腐熟堆肥等。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原料中的有害物质,生成有机肥料。
2. 国外有机肥的应用领域国外有机肥广泛应用于农业、园林、花卉种植等领域。
2.1 农业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这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非常有益。
在农业领域,有机肥通常被应用于果树、蔬菜、茶叶等作物的种植中。
2.2. 园林有机肥也被广泛用于园林行业。
在园林中施用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有机肥还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使植物更加健康。
2.3. 花卉种植有机肥对于花卉种植来说也非常重要。
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花卉的生长和开花。
同时,有机肥中的有机质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性,有助于花卉的生存和生长。
3. 国外有机肥的发展趋势3.1. 生物技术的应用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开始研发生物有机肥。
生物有机肥是利用独特的微生物和酶等生物技术产品制造的有机肥。
这种肥料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植物养分吸收效率,并且对环境友好。
有机肥料利用现状摘要:有机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氨基酸、蛋白质等有机养分,同时也含有氮、磷、钾等无机养分,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世纪中期以来,由于化肥的大量施用,人们一度对有机肥重视不够,施用面积和施用量逐渐减少,导致土壤肥力和农产品品质下降,施肥效益递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绿色食品需求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机肥的施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因为大量的研究表明,施用有机肥不但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培肥地力,更能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全面了解新形势下我国有机肥资源及其利用现状,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30个省(区、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了农作物秸秆、绿肥、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商品有机肥和农家肥5类有机肥资源及利用情况调研,根据有机肥资源的统计方法分析了有机肥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有机肥发展和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有机肥;分类;利用现状;问题;对策1有机肥料种类划分依据有机肥料是农村中就地取材、就地积制的自然有机物肥料的总称。
有机肥料来源极为广泛,品种繁多,几乎一切含有机物质,并能提供多种养分的物料,都可称为有机肥料。
我国素有积制和施用有机肥的传统习惯,在农业生产中充分利用各种有机废弃物进行物质和能量循环的一系列措旎,举世闻名。
在实践中广大农民长期积累了“养、种、积、造”有机肥料的经验和划分有机肥料种类的方法,农业科技工作者也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我国著名的肥料学家彭家元教授曾经指出:“肥料之分类以性质、给源、有机质之有无或效能之迅速等作为分类标准均可”,至今,全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有机肥料分类标准。
为此,1990年农业部首次在11个省(区)开展有机肥料调查研究。
为提高调查数据有效性,可利用性和可比性,又利于全国汇总,在吸取前人的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有机肥料资源、特性及积制方法,全国有机肥料可分为:粪尿类、堆沤肥类、秸秆肥类、绿肥类、土杂肥类、饼肥类、海肥类、腐殖酸类、农用城镇废弃物、沼气肥等10大类,每一类又分为若干个品种。
2有机肥利用现状2.1农家肥利用情况一是堆沤肥。
主要是农户在高温季节利用杂草、废弃物和作物秸秆积制的堆沤肥。
二是厩肥(不含沼渣、沼液肥)。
三是沼渣和沼液。
主要以猪、牛、鸡等畜禽养殖的粪便和养殖场的废弃物作为沼气池原料,沼气是主要产品,沼渣、沼液是优质的有机肥料。
沼渣可做底肥或追肥。
沼液用作叶面肥喷施。
沼气肥是现在农业生产中的无公害有机肥料,兼治害虫,肥效显著,受到农民的欢迎。
四是土杂肥。
主要是农户打扫院落、清理厕所、烧煤做饭和取暖用后的煤灰垃圾和城市生活垃圾,经处理后可用作肥料,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2.2作物秸秆利用状况目前我国秸秆资源总量为80061万t,主要品种有水稻秸秆、小麦秸秆、玉米秸秆、杂粮秸秆、薯类秸秆、豆类秸秆、棉花秸秆、油菜秸秆和花生秸秆。
其中,水稻秸秆占25.6%,小麦秸秆占18.1%,玉米秸秆占31.3%,3大作物秸秆占秸秆总量的75.0%,其它作物秸秆占25%。
目前秸秆主要利用方式有直接还田、堆沤还田、过腹还田和作为燃料等。
玉米秸秆大部分直接粉碎还田,少部分经过青贮后过腹还田。
但仍存在秸秆被焚烧的状况;豆类秸秆部分作为燃料使用。
部分过腹还田;红薯秧和花生秸秆则主要用作饲料过腹还田。
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村和城市差距的逐渐缩小,秸秆作为燃料的观念淡化,导致秸秆焚烧现象愈演愈烈。
由于处置方法不当,农作物秸秆焚烧还会对社会生活和生产的许多方面产生负面作用,如秸秆焚烧下的高温使土壤中有益虫体(如蚯蚓)与微生物无法存活,严重影响土壤耕层生态环境的良眭循环。
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对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做出了规划和行动部署。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秸秆饲料截止到2000年底,国家累计投资3.67亿元在全国建设了13个秸秆养畜示范区,380个示范县,直接推动了我国草食家畜的发展。
②秸秆气化随着政府对秸秆禁烧认识的深化,1998年5月,我国决定实施秸秆气化国家示范工程。
国家每年拔出一部分资金以支持广大农村地区推广秸秆气化技术,解决农村用能问题,缓解农村环境污染。
③秸秆创新产业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创新被列为科技部近年来的工作重点之一,其中包括秸秆肥料技术、秸秆饲料技术、秸秆燃料技术、秸秆工业原料技术、秸秆作食菌基料技术等。
总体来说,我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综合利用成效较为显著的。
2.3养殖场废弃物利用情况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收集起来回田利用;二是排入环境,其中排入环境的粪尿包括两部分即堆砌放置和排入水体,因为堆砌放置的粪尿和排人水体的粪尿不易分开,所以把这两者统一起来称为排入环境。
排入环境的粪尿磷以牛、家禽和猪为主,分别占向环境排放总磷量的37%、30%和19%。
20世90年代以来,许多专业户采用快速烘干工艺生产有机肥,取得了良好效益,也减轻了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但由于烘干机排出的臭气会产生二次污染,政府不得不关闭一批鸡粪烘干厂。
由于找不到既经济又达环保要求的处理方法,人们将粪便晾晒在田问地头、公路两旁,或直接排入河道,严重污染了环境。
2.4商品有机肥生产商品有机肥的生产比较滞后。
有机肥料厂数量和产量少。
也有个别农户自己加工处理一些鸡粪。
备作肥料所用。
商品有机肥主要用于蔬菜和经济作物的栽培中。
3有机肥利用中存在的问题3.1农民缺乏对有机肥料重要性的认识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现象较普遍。
留守人员多是中老年人、妇女、儿童。
这部分人群知识水平不高,种田养地的意识不强,对施用有机肥和含有机质的复混肥积极性不高。
有的领导对有机肥的认识也不到位,没有把有机肥工作提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高度。
加之劳动力薄弱,施肥逐渐以化学肥料取代有机肥,导致有机肥积制和应用率不高,忽视了有机肥在改良土壤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而,出现秸秆被大量焚烧或乱堆乱弃售卖现象。
导致土壤中一些作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严重缺乏,病虫害加重,作物抗逆性降低。
秸秆资源浪费严重,绿肥种植面积萎缩。
冬季出现大量撂荒田,部分畜禽粪便流失,对环境造成影响,商品有机肥更是缺乏市场。
处于艰难的发展境地。
3.2农民对土地利用存在短期行为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需要较长的时间。
由于个别乡村土地调整频繁,还有多数农户承包耕地时间都是3~5年,农民对土地利用存在短期行为,出现掠夺式生产,只用地不养地,这也是有机肥积造少、施用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3.3农民在粮食作物上施用有机肥的积极性低虽然我国在施用有机肥料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农民对施用有机肥的好处也有一定的认识,但是由于种粮效益低,长期以来农民培肥地力的积极性不高,加上积造农家肥的传统方法费工、费力,在同等投入的条件下,商品有机肥当年所产生的增产效益不明显,因此,农民更愿意施用化肥。
辽宁省土肥站对辽中县、海城市、阜新县3个(市)县240个农户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30%的农户种地不施用有机肥,56%的农民认为施用有机肥并不一定能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67%的农民认为施用有机肥的趋势会越来越少。
3.4农村现有经营体制束缚有机肥的应用发展不可否认,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中国农业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然而时下这一制度却不利于农业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
且暴露出一些弊端。
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耕作模式,农民看不到科学施肥技术与规模农业生产结合带来的经济效益。
农民缺乏市场与品惶意识。
不注重农产品品质的改善,对农业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
因而,有机肥应用发展缺乏机制动力,推广难度大。
3.5缺乏高效、便捷的有机肥应用技术由于缺乏简便、快捷、易行的方法,有机肥的应用发展受到限制。
传统的有机肥积制施用繁琐、费工、费时。
虽然秸秆还田技术省去许多中间过程。
直接在土壤内腐熟,然而与化肥相比。
仍然相对繁琐、低效,农民的技术接受度不高。
此外,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推广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逐步的总结完善。
如秸秆还田不利于下茬作物耕种;还田的秸秆短期内腐熟释放有害物质,影响下茬作物生长:作物病虫害还会延续到下茬作物。
3.6商品有机肥料生产技术落后目前,我国商品有机肥料的生产技术还较落后,不少商品有机肥料生产企业规模小、厂房简陋,由于缺乏资金,只能使用落后的生产设备,一些生产环节还采用人工操作,质量保障和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
另外,秸秆的快速腐烂、禽畜粪便发酵、除臭、造粒等有机肥资源利用的关键技术尚未完全攻克,有些企业甚至把只经过简单堆沤还未完全腐熟的有机肥料卖给农民,使用后因二次发酵烧苗,给农民造成损失,极大地影响了农民施用商品有机肥料的积极性。
3.7缺少对养殖场畜禽粪便消纳能力的管理与监测为减少动物粪便对环境的破坏,发达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动物养殖和动物粪便管理法律。
如1995年加拿大农业部颁发了《牧场粪便管理办法》,对新办牧场实行审批制度,申办新牧场时必须注明牧场所在地的地貌条件、与水源的距离、可消化粪便的土地面积、土壤养分平衡条件、化粪池容积、死亡畜禽的管理情况等内容。
欧盟各成员国都实施严格的载畜量规定,保护草场和环境,违者给予处罚等。
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这类法律、法规或政策,也没有对养殖场粪便的消纳能力进行监测。
许多新养殖场上马时不考虑粪便消纳问题,更不涉及承载量,堆积的粪便造成周边水源和空气的严重污染。
3.8秸秆还田的配套机械和技术落后秸秆还田机械的研发与改进还较落后。
由于大田秸秆腐熟太慢。
影响了秋苗的生长发育,所以,应开发出喷施到麦秸、麦茬上,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秸秆腐熟分解的产品。
生产也需要集收割、粉碎、翻压于一体的联合机械。
此外,对于山区丘陵地区,大面积应用这种机械也有困难。
同时影响秸秆还田的大面积推广。
3.9缺乏必要的鼓励政策和引导措施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尤其是化肥工业的迅速崛起,让广大农民逐渐放弃了施用有机肥的传统,取而代之的是化肥的大量施用。
这种转变虽然为解决我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也带来了天然气、煤等能源的大量消耗,钾肥依赖进口的程度更高,部分耕地地力衰退,持续产出能力受到影响,未被利用的有机肥资源污染环境等一系列问题。
农业的发展与政府政策措施紧密相关,政府应当采取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和措施,通过资金补贴等政策导向。
引导农民积极开展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等有机施肥方式。
为此,从2006年起中央和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尝试对农民施用有机肥料进行补贴,但目前实施范围和实施力度相对较弱。
经费短缺是影响秸秆还田技术推广的重要原因。
有机肥的应用推广,从宣传、试验示范到组织学习都需要一定的经费,经费短缺制约了有机肥示范试验的长期开展,限制了秸秆还田的推广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