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旅游区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西南地区旅游景点
1. 三亚:中国的热带度假胜地,拥有美丽的海滩和温暖的气候,是潜水和度假的理想之地。
2. 峨眉山:四川省乐山市的一座著名的佛教胜地,被列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以其壮丽的山景和古老的寺庙而闻名。
3.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一处自然保护区,以其多样的湖泊、瀑布和彩色的湖水而著名。
4. 川藏线:从四川到西藏的一条风景秀丽的公路,途经高山、峡谷和雪山,是自驾游和摄影爱好者的理想选择。
5. 大理:位于云南省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有美丽的洱海和浪漫的白族风情,是旅游和度假的热门目的地。
6.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位于西藏的一处壮丽的峡谷,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被誉为“东方大峡谷”。
7. 石林: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一处壮观的石灰岩地貌景区,有奇特的石头林立,被誉为“石头博物馆”。
8. 泸沽湖:位于云南和四川交界的一座高原湖泊,被誉为“人
间仙境”,是纳西族和摩梭族的居住地。
9. 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的一处壮观的瀑布,是中国最大的瀑布之一,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0.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县的一处著名的石刻艺术遗址,有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西南旅游区景点1、汉中。
是地球上同纬度生态最好的地方。
这片被巍峨秦岭和苍莽巴山环绕的盆地,被长江两大支流汉江与嘉陵江滋养的秀土,虽然位于中国西部,但拥有与江南同样的秀色,是一处得南北之利、兼南北之美的风水宝地。
游历汉中,扑面而来的是满目苍翠。
2、佛坪自然保护区。
林海茫茫,峭峰幽谷密布,是西北第一家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也是中国首个野外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3、黎坪国家森林公园。
奇峰怪石林立,泉溪池瀑竞秀,被称为西北的“九寨沟”;紫柏山山岳巍峨,九十二峰、八十二坦、七十二洞,风景如画,雾霭蒸腾,其高山草甸、紫柏天坑,世稀罕见4、商洛。
为秦楚文化交融之地,素有“秦风楚韵”之称,是楚文化发源地之一,古代为秦楚交兵之地,战国时,张仪曾许诺楚国六百里商地,诱骗楚王来到武关,最后被扣押,至终老。
曾经也是秦孝公封于商鞅的封邑,现依然存有商鞅封邑遗址。
汉朝名臣“四皓”先生的隐居处。
李自成“八进八出”商洛山,曾在商洛屯兵多年。
5、金丝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商洛商南县东南部新开岭腹地,距商南县城60公里,距太吉河镇18公里。
内风光秀丽,具有窄、长、秀、奇、险、幽的特点,被誉为“峡谷奇观,生态王国”。
6、木王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商洛市镇安县,总面积3616公顷。
园内原始森林茂密,草场千亩,珍稀动植物品种繁多。
7、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
又名天柱山,位于山阳县城东南部的鹘岭以南,郧岭以北,距县城30千米。
8、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秦岭南坡的柞水县营盘镇,海拔1000--2802米,总面积2123公顷,距西安42公里。
9、安康。
古称金州,地处陕西省南端,素有“秦巴万宝山”“中药材摇篮”和“天然生物基金库”的美誉。
周边与四川、重庆、湖北毗邻,汉江横贯其中,阳安、襄渝和西康三条电气化铁路在安康交汇,旅游区位优势明显。
北接西安,南连三峡,东承湖北道教圣地武当山及神农架自然保护区,西邻汉中三国遗址,是连结国家规划的“西安——三峡——张家界”绿色生态旅游长廊中的重要驿站,又是陕西绿色生态旅游的品牌。
西南旅游区的旅游特点实验内容
1.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旅游资源相互融合,生命力旺盛。
2.旅游资源种类多样、内容丰富。
3.人文旅游资源古老而独特。
4.西南地区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地理上包括了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大部。
西南地区的最大特点是海拔落差大,从四川盆地的海拔500米左右,到云贵高原的1000到2000米。
再到青藏高原的3500米以上。
缘于这一特点,使得西南地区的地形复杂多变,气候温差、降水差异都特别大。
5.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居多,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表演等是一大特色。
如云南的西双版纳、傣族风情、杨丽萍的印象丽江大型表演等。
此外地貌特征影响,很多秀丽的自然风光,如云南的打小石林风景区、成都的九寨沟、贵阳的黄果树瀑布等。
6.本区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丰富,最优越的地区之一。
区内三大地理单元,无论地形地貌,河湖分布,气候状况都有较大差异,植被种属十分丰富。
这种自然环境,造就了长江三峡,虎跳峡,九寨沟,黄龙,云南石林,西双版纳等奇特的自然景观。
本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众多的少数民族风情,古巴蜀等国遗址,遗迹,是该区特有的人文资源。
西南旅游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和重庆市,总面积113万平方公里,它的西,南分别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自然地理区域分
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三个地理单元。
西南地区旅游景点大全
西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地理区域,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等省份,这里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
以下是西南地区的一些知名景点:
四川:
1. 成都:宽窄巷子、武侯祠、锦里等
2. 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
3. 峨眉山:佛教名山,有著名的峨眉山大佛
4. 都江堰: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代表,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5. 厦门:美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许多海滩和岛屿
云南:
1. 昆明:昆明翠湖、昆明滇池、石林等
2. 大理:洱海、苍山等
3. 丽江:世界文化遗产,有古城和玉龙雪山
4. 普洱:以茶而闻名的地方,有普洱茶古树群落
5. 虎跳峡:中国第一峡,被誉为“最难的峡谷”
贵州:
1. 贵阳:贵阳花溪公园、贵阳青岩古镇等
2. 黄果树瀑布:中国最大的瀑布之一
3. 西江苗寨:享有“活的瑶寨”之美誉
4. 赤水河漂流:中国最长的漂流线路之一
5. 贵州遵义红军长征纪念馆:纪念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迁徙过程中遵义这座红色城市上演的英雄故事
西藏:
1. 拉萨:布达拉宫、大昭寺、纳木错等
2. 林芝: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米林县垭口、八一镇等
3. 珠峰:世界之巅的圣地
4. 那曲:中国最后的净土,有许多原生态的自然景观
重庆:
1. 重庆市区:洪崖洞、解放碑、长江索道等
2. 三峡: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有长江三峡、三峡大坝等
3. 石门山:以奇峰怪石和古建筑闻名的名胜区
以上是西南地区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但远不止于此,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美丽景点等待着你的探索。
题目:中国旅游资源区划分为7个区,你最喜欢哪一个?试从该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旅游业发展状况、旅游资源分布状况等方面加以论述。
西南旅游区
在我国自然区划概念中,西南地区包括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秦巴山地及云贵高原大部。
而在旅游资源上划分,我国西南旅游分区涵盖了广西、云南、贵州、桂林等旅游亚区。
在地理环境方面:本区位于青藏高原东侧,东面是华南区,北面是华中区,西部接青藏区和缅甸,南临北部湾和越南、老挝等国。
地跨滇西与滇南山地、云贵高原和广西丘陵盆地三大地貌单元,大部分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异不明显,对发展旅游业十分有利。
是我国古人类的起源地之一,早在距今170万年左右,元谋猿人就在这里生活繁衍。
本区自古就是我国与东南亚和南亚各国经济文化交往的陆路通道,我国的丝绸和工艺品经过该地区运往印度、缅甸等国,被誉为“西南丝路”。
本区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且人口最多的地区,少数民族人口量约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一半.
在人文地理环境方面:本区岩溶景观发育典型,分布广泛;山川秀美,气候宜人;以昆明、大理、西双版纳、丽江为主体的民族风情,别具一格,是我国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最大的区域之一,是一个以岩溶景观,热带、亚热带高山深谷风光,还是以成都、峨眉、大足为主体的宗教文化旅游,以及多民族的文化习俗为特色的旅游资源区。
下面我将分析本区的旅游资源分布状况,及相应旅游业发展状况。
旅游资源分布状况
一.岩溶景观分布广泛
本区的岩溶地貌景观,如孤峰、石林、峰林、峰丛、天生桥、溶洞、岩洞瀑布等无所不有,堪称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最完美的自然博物馆,也是闻名于世的岩溶风景游览胜地.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大致由云南石林的剑状、柱状和塔状喀斯特、贵州荔波的森林喀斯特、重庆武隆的以天生桥、地缝、天洞为代表的立体喀斯特共同组成,形成于50万年至3 亿年间,总面积达1460平方公里。
其中将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和重庆武隆“捆绑”申报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列为了世界自然遗产。
云南石林
千百座拔地而起的石峰、石竹、石笋等,留下了这一童话世界般的壮丽奇景。
远远望去,那一支支、一座座、一丛丛巨大的灰黑色石峰石柱昂首苍穹,直指青天,犹如一片莽莽苍苍的黑森林,故名“石林”。
泸部西阿庐古洞
位于红河州泸西县境内, 距路南石林以东170余公里处, 因曾是云南古部落阿庐部的穴居点而得名,是一组面积1.6平方公里的喀斯特溶洞群。
普者黑
位于文山州丘北县,有大小湖泊60余个,240余个溶洞。
高达150-210米的孤峰280余座,石峰平地崛起,峰峰相对,全身披绿,百态千姿,或如蛤蟆、青狮,或似情人相对倾心。
荔波
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荔波,地处黔南边陲,位于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盆
地过渡的斜坡地带。
喀斯特形态多种多样,锥峰尖削而密集,洼地深邃而陡峭,锥峰洼地层层叠叠,呈现出峰峦叠嶂的喀斯特峰丛奇特景观。
荔波山水融林、洞、湖、瀑为一体,具有奇、险、静、幽的特点,是贵州景区特点的高度浓缩。
桂林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旖旎的风光非亲临不可体会。
桂林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
漓江是世界上风光最秀丽的河流之一,长160公里。
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千百年来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
阳朔山水甲桂林,所谓阳朔山水,是指北起兴安,南抵阳朔,漓江两岸绵延一百多公里的山光水色。
二.民族风情别具一格
从古至今,本区一直是多民族聚集地,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各自的民族习俗,创造出各自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构成独具优势的人文旅游资源,对异地异族的游人有很大吸引力.西南地区现有傣族、水族、佤族、苗族、怒族、门巴族、彝族等民族。
旅游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中国民众参加洞穴探险和洞穴旅游的热情越来越高,一些地方还成立了洞穴探险协会,吸引许多年轻人参加。
海内外的探险爱好者和研究洞穴的学者也来到中国,开展洞穴探险和科研合作。
但绝大部分洞穴还没有人工探测过。
洞穴探险、洞穴技术培训、喀斯特旅游和科技考察,将是今后着力培养的新兴旅游方向。
旅游资源设施配套,现已开发的旅游产品有荔波樟江风景区的小七孔景区、大七孔景区、水春河景区、茂兰喀斯特自然保护区的三岔河景区;瑶山、瑶麓、板寨、大土、水扒等民族村寨;邓恩铭故居;红七军板寨会师旧址和抗日雄关———黎明关;冬季万里梅花游,“三瑶民族风情游”。
水春河峡谷漂流调节坝投入使用,大七孔景区即将开通机动船,天下第一观音———水龙观音峰景正在抓紧建设,现有的旅游产品不断完善,但尚有无限的可开发潜力。
对于灾害遗址遗迹的旅游项目开发
在治理灾害发展旅游经济的工作实践中,有的灾害遗址、遗迹是可以经人为转化成为发展旅游的有利条件。
积极研究和开发灾害遗址的旅游功用,对打造“神秘西部”旅游主题,发展西南地区旅游有积极意义。
1.丰富区域特色旅游资源,增强灾害遗址旅游资源以其独特的科学性、观赏性、和强烈的吸引力等特征,成为西南地区的又一种特色的旅游资源。
2.增加景区景点,改善地区旅游格局.西南地区地域广大,著名的景区景点分布广,旅游线路长,空间组织松散,从而导致旅程长,耗时多和费用高等。
开发新的灾害旅游资源,可以增加景区景点,丰富游览内容,改善旅游线路格局,甚至可能形成新的旅游线路。
3.可能发现新的有价值的旅游景点.西南地区自然灾害频繁,类型多,特别在一些地貌景观奇特的地区,多有灾害遗址存在,加强对灾害遗址的研究和开发,极有可能发现新的、具有强烈吸引力或轰动性的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