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装纸盒 隐形杀手
- 格式:ppt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14
饮料包装暗藏健康隐患到餐厅就餐,免不了要点上几罐饮料。
很多消费者认为餐厅的杯子不干净,愿意直接对着瓶子或者易拉罐喝。
然而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由于包装设计上存在缺陷,不少瓶装、罐装饮料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极有可能成为危害健康的隐形杀手。
1、瓶装饮料瓶口螺纹不密封易受污染轻轻一拧即可打开的瓶装饮料,历来广受消费者欢迎。
多数人打开瓶盖后,都会瓶口直接放在嘴边饮用。
然而专家指出,由于瓶盖只有顶部的胶垫具有密封作用,而螺纹部分并不密封,因此,嘴唇直接与之接触,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
在日前召开的“食品包装消费安全发布会”上,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现场做了个试验:他取来3瓶市场上常见未开封饮料,分别倒置在墨水中。
过了一会儿后取出瓶子,擦干外部的水渍,再次摆放在桌上。
然后分别拧开瓶盖,可以清楚地看到,瓶口的螺纹部分已经渗入了墨水,而且3瓶饮料均是如此。
这说明,饮料的瓶口部分仅仅是被遮盖了而已,空气和水仍可以进入。
专家指出,这一缺陷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利用,后果将不堪设想。
去年11月28日晚,长春市就曾发生母子二人饮用可口可乐美汁源果粒奶优造成食物中毒事件,后经公安部门检验认定,剩余饮料中含有剧毒杀虫剂。
近年来,瓶装饮料未开封,即发霉变质、虫卵滋生、细菌超标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很多涉及知名品牌。
生产商大都将问题归咎于仓储、运输等流通环节,却对饮料瓶本身的设计缺陷避而不谈。
事实上,旋盖式瓶口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予以安全加固,比如大多调料品包装就通过超声波和热收缩技术使塑料收缩,也有些瓶装食品会在瓶口处额外加上一层塑料薄膜,以增强瓶口的密封性。
然而这类技术在瓶装饮料上却很少使用。
:2、罐装饮料油墨、拉环存在设计缺陷与瓶装饮料相比,罐装饮料大都不存在密封问题。
然而专家指出,其包装的一些细节设计,同样存在着不少缺陷。
在饮料的广告宣传片中,男主角豪爽地打开一个红色易拉罐,仰头咕咚咕咚灌了下去。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也都习惯这样直接饮用。
食品包装应注意的十大隐忧1月28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发布“2022年包装行业十大隐忧产品”。
一次性塑料餐饮具、食品用塑料袋、置物盘、食品包装材料及添加剂、纸杯、太空杯与婴儿奶瓶、PVC保鲜膜、PVC热收缩膜、奶制品包装袋和商品过度外包装“榜上出名”。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副会长董金狮说,随着一系列新法规与新标准出台,食品用塑料袋、保鲜膜、密胺餐具、快餐盒、纸杯等食品包装产品的质量明显提高,但劣质餐盒、有毒仿瓷餐具仍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仍需警惕。
太空杯和婴儿奶瓶问题还未引起重视据调查,十大“隐忧产品”中的太空杯与婴儿奶瓶,目前还没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不少家长表示,不清晰婴儿奶瓶中可能存在什么危急。
对此,董金狮表示,太空杯和婴儿奶瓶在生产中习惯加入双酚A,而人体长期使用含双酚A的食品包装,有可能导致前列腺癌、乳腺癌、糖尿病以及心脏、肝脏等器官发生病变。
美国众议院2022年7月30日通过的2022年食品平安加强法案规定:假如FDA在2022年12月31日前不能提出准确证据证明食品和饮料包装中的双酚A不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美国将禁止在食品包装和容器上使用双酚A。
因此,家长在选购婴儿奶瓶时应尽量选择大品牌产品。
PVC保鲜膜新标延期实施,消费者仍需留意此外,还有PVC保鲜膜。
保鲜膜新标准《食品用自粘保鲜膜》(GB 10457-2022)原打算于2022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然而在2022年11月27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却发出公告,将标准延期至2022年9月1日起实施。
对此,董金狮表示,由于新标准未能实施,PVC保鲜膜生产企业目前仍执行各自的企业标准。
新标准中规定对PVC保鲜膜必需标注“不能接触带油脂食品”、“不得微波加热”、“不得高温使用”等警示性语言,可大部分PVC保鲜膜生产企业并没有做到。
由于PVC保鲜膜内含较多增塑剂,所以用它包装肉食、熟食、油脂食品或用微波加热,很可能导致增塑剂与氯乙烯单体渗透到食物中。
警惕食品包装里的健康杀手警惕食品包装里的健康杀手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种增塑剂,主要用于聚氯乙烯(PVC)材料,它可以让硬塑胶变得柔软有弹性。
日常生活中,玩具、食品包装材料、医用血袋和胶管、清洁剂、个人护理用品等数百种塑料制品中都有它的影子。
很多食物在加工、加热、包装、盛装的过程中,会造成邻苯二甲酸酯溶出渗入食物中。
美国环境保护部门研究发现,邻苯二甲酸酯可引发肝组织癌变;还可以干扰人体内分泌,长期接触会影响生殖健康。
而谷物和肉类是导致邻苯二甲酸酯溶出的最重要贡献者,用快餐盒盛装米饭、面条或肉类风险更高。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快餐和外卖日益流行。
当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既便捷又美味的食物时,很可能因餐盒吞下了邻苯二甲酸酯。
包装是食物的“外衣”,一旦出现问题,食品安全也将受到威胁。
可以说,食品包装与食品质量同等重要。
研究表明,目前已在食品包装材料上发现了4000多种化学品。
食品包装如果使用不当或假冒伪劣,其健康隐患同样致命。
一次性餐具。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大约要消耗掉150亿个一次性餐盒,而这其中有一半不合格。
为了耐高温,一次性餐具内会用一层淋膜纸制成纸塑餐具。
按标准,这层塑料膜应该选择标准聚乙烯,但一些厂商为了利益会使用工业用聚乙烯或者废塑料,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健康隐患。
PVC保鲜膜。
PVC保鲜膜在制作过程中会加入大量增塑剂。
因此,它被国家列为限制类别,规定不能直接包装肉食、熟食及油脂食品。
但在超市中用其包裹食品的现象很常见。
釉上彩陶瓷餐具。
陶瓷餐具常以釉彩装饰,制作方法分为釉上彩、釉下彩、釉中彩3种,其中釉上彩很容易导致有害金属铅、镉等溶出,一旦随食品进入人体,就有可能引起慢性中毒。
仿瓷餐具。
由于轻巧耐摔又隔热,色彩鲜艳的仿瓷餐具备受妈妈们青睐。
它的专业名称叫密胺餐具,合格的密胺餐具可以在150℃的高温下使用。
但有些不法企业使用价格便宜的非食品包装,如用尿素甲醛树脂代替正品进行加工,导致仿瓷餐具的危险性增大,而且很难从外观上识别优劣。
宝宝食物安全:揭秘那些常见食品中的“隐形杀手”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食物安全始终是家长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一些看似平常、甚至广受欢迎的食物,实则隐藏着威胁宝宝健康的“隐形杀手”。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些常见食品的神秘面纱,为宝宝的饮食安全保驾护航。
1.塑料袋及其包装材料“吃1次等于吃8个塑料袋”,这句话并非危言耸听。
研究发现,不合格的食品包装材料中可能含有塑化剂、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这些物质在宝宝体内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影响其生长发育,甚至导致停止发育。
因此,家长们在挑选零食、玩具时,务必注意包装上的材质标识,尽量选择无毒、环保的材质。
2.高糖、高脂食品高糖、高脂食品是宝宝健康的另一大“隐形杀手”。
过量摄入糖分和油脂不仅容易导致宝宝肥胖,还会影响骨骼生长,增加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家长们应尽量让宝宝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高糖、高脂食品的摄入,如糖果、巧克力、油炸食品等。
3.添加剂过多的食品市面上的很多零食、饮料中含有大量的添加剂,如色素、防腐剂等。
这些添加剂虽然能让食品看起来更诱人、保质期更长,但长期食用却可能对宝宝造成过敏、腹泻等不良反应。
家长在选购食品时,应仔细阅读成分表,尽量选择不含添加剂或少添加剂的产品。
4.特定天然带毒食物自然界中,有些食物本身含有一定的毒素,如白果、青番茄、鲜木耳等。
白果中的氢氰酸、青番茄中的龙葵碱、鲜木耳中的卟啉等物质,都可能对宝宝造成危害。
因此,在给宝宝食用这些食物时,务必注意处理方法和食用量,避免中毒事件发生。
5.腌制食品腌制的腊肠、腊肉、咸菜等食物虽然美味,但其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
宝宝长期摄入腌制食品,不仅会影响钙吸收,还可能导致中毒。
家长应尽量少给宝宝吃这类食物,选择新鲜、绿色的食材更为健康。
6.反季节蔬菜水果反季节蔬菜水果虽然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但其营养成分往往流失较多,且可能使用激素等化学物质调节生长。
这些化学物质残留在食物中,可能对宝宝造成潜在危害。
食品包装藏“毒”劣质食品塑料包装问题多劣质食品塑料包装屡禁不绝购买包装食品时,消费者不应该被鲜艳的外包装所迷惑,因为一些包装精美的盒装食品,其包装含有毒性物质的可能性比较大。
近日,福建省工商局对省内流通领域的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商品质量进行专项监督抽查,发现多家企业生产的塑料容器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含量超标,其中包括婴幼儿喂哺餐具。
而塑料包装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早已屡见不鲜。
2011年9月,央视财经频道《消费主张》栏目就在中秋节期间曝光了月饼托中含有大量超标的增塑剂。
今年6月,媒体曝光的五芳斋粽子霉变事件,经查实正是被违规使用的塑料包装从中作梗。
8月份,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食品包装质量情况调查,曝光了广东地区多家大型连锁超市一次性塑料餐饮具蒸发残渣超标。
精致包装需要警惕很多消费者在挑选礼品的时候,非常注重礼品的外包装。
北京北七家世纪华联超市的工作人员说到,今年中秋节前,销量最好的月饼是一种带金色月饼托、包装盒上面装饰了银色玫瑰的月饼礼盒,“看上去非常上档次”。
但业内人士透露,这类在包装盒上看似精美的装饰,可能是使用再生塑料加入金粉和银粉制成的。
而这些再生塑料来源复杂,有些甚至来自于医疗垃圾、农药瓶等,这样的包装材料容易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与重金属。
“再生塑料的主要成分聚氯乙烯是一种有毒的化工原料,国家明文规定不能用在食品包装上。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如是说。
他表示,购买包装食品时,消费者不应该被鲜艳的外包装所迷惑,因为一些包装精美的盒装食品,其包装含有毒性物质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且盒装食品一般在冷库里存放的时间比较长,并不新鲜。
那么无色透明的包装是否更安全呢?董金狮表示,消费者购买食品时,最好将包装盒对着阳光或者灯光看看,如果发现有明显的杂质、黑点,或者颜色不均匀,就很可能是用再生塑料做的。
此外,也可以闻一闻包装有没有刺鼻的气味,“有上述情况的塑料包装食品,消费者千万不要购买”。
多数人不重视食物包装隐患“你的食物安全吗?先看看包装是否合格吧!”这是加拿大联邦食品检验局常用来提醒消费者的一句话。
食品用纸包装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来源及危害性摘要:随着环境污染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食品用纸包装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睐,使用量逐年递增。
我国专门从事食品用纸包装生产企业较少,且以小微企业为主,导致市场上食品用纸包装质量参差不齐。
本文根据目前食品用纸包装的产品质量问题,分析食品用纸包装中有毒有害物质的主要来源及危害性,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关键词:食品用纸包装;有毒有害物质;风险防控一、引言食品包装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对食物进行包装是防止食品受到微生物和其他物质的污染,从而延长食物的保质期限。
在使用食品用纸包装进行包装的过程中,由于纸质材料中含有消泡剂、增稠剂、荧光增白剂、塑化剂等各种功能性助剂,如遇高温的蒸煮或其它烹饪方法,可能会使包装物中的化学成分向食物中转移,因此,食品用纸包装本身的安全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二、食品用纸包装产品质量问题食品用纸包装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管理,检验项目主要涉及感官要求、铅、砷、荧光性物质、总迁移量、高锰酸钾消耗量、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霉菌、渗漏性能、杯身挺度等。
主要不合格项目涉及杯身挺度、渗漏性能和荧光性物质等。
存在质量问题的原因:一是部分企业对标准理解不透,纸杯印刷部位超出标准要求,易导致印刷油墨从口腔进入人体。
二是使用非食品级原料或低定量原材料纸会导致荧光性物质、杯身挺度不合格。
三是淋膜纸餐具的结合面处粘合温度不足或粘合不均匀,会造成粘合处漏水,导致渗漏性能不合格。
三、食品用纸包装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来源及危害性食品用纸包装包括各种纸制品,如纸杯、纸盒、硅油纸等,其加工方法、添加剂、原料和后续处理的多样化,使其有毒有害物质的来源多元化。
主要来源包括:制浆造纸化学助剂、添加物、油墨及有机溶剂、塑化剂等。
3.1制浆造纸化学助剂制浆造纸化学助剂是指在造纸过程中,为提高纸浆或纸张的某些特性、降低物料消耗和改善操作条件等,向主物料中加入的少量化学物质的总称。
包括:消泡剂、分散剂、蒸煮助剂、阻燃助剂等。
食品包装容器成为生活中随处可见且不可或缺的产品。
各种制作精美,外观引人注目的包装食品陈列在各型卖场的货架上,五花八门,常令人眼花缭乱,仔细观察这些包装材料,不外乎塑料、金属、玻璃与纸四大类。
眼看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要到了,月饼作为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或多或少消费者都会买上一点。
纵观以往的中秋节,就是这小小的月饼引起了广泛关注。
月饼穿上了华丽的外衣,被装进了礼盒,身价从二三十元直接跳到上百元,甚至是二三百,变身豪华月饼走起了高端路线。
如今,包装盒越来越“虚”,外表庞大的盒子,只有寥寥数个点心,售价却不菲,深究一下不难发现,消费者大把的钱全花在了包装上。
不过,在豪华包装泛滥的今天,消费者又不满意了,出现了一种评论,叫做:“一等包装,二等价钱,三等质量”,有人发出质疑:这不是本末倒置么?最低碳:纸袋子70、80年代的商店,用得最多的包装是那种土黄色的纸袋,而那种土黄色也被当时的孩子们称为幸福颜色。
糖果、饼干、糕点这些零食都是用它来装的。
据说,当时买一斤以上的零食,才能欣赏到营业员的包装手法表演,而不到一斤的都是用事先糊好的三角形纸袋来盛。
最长久:塑料包装“塑料袋的开始使用大约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逐渐发展成为当今食品包装容器的主流材料。
如今,在超市及商场,很多食品包装均是塑料做的。
现在塑料包装市场占有率很大,造成的污染人们也是有目共睹。
一些劣质的食品包装流入市场,有毒有害物料加入包装成品中,这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隐形杀手”。
最实用:铁盒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铁盒包装悄悄走进人们的生活,其中月饼铁盒最具代表性。
而且铁盒包装被很多妇女当成了针线盒,至今足足有近20个年头了,有的除了身上有少许划痕外,依旧担当着针线盒的角色。
进入九十年代,虽然包装还是铁质的,但外观被修成了各种造型,并喷上了颜色艳丽的漆,往往让消费者忽略了包装里的食品味道,只想着快点把铁盒抱回家,当个美观的储物箱用。
最累赘:豪华礼盒如今,走进商超,琳琅满目的包装纷纷闯进人们视线,有大型木浆压制的包装、有纯木质地的包装,有软包装、有硬包装……一个个不失华丽的礼盒,一个个巨型的“身姿”,沉甸甸的手感,看上去就有面子,上档次,不过也透露出了“离谱”:看上去又大又好看又够分量的茶叶礼盒,打开一看里面空空荡荡,茶叶只不过占了一成的分量。
有关生活垃圾的相关知识生活垃圾,嘿,大家一定都有话说吧!每天都要面对的垃圾,真的是个麻烦事儿,尤其是当我们走进厨房,看到那些乱七八糟的废弃物,真让人心累啊。
我们吃东西,喝饮料,享受生活,结果却要面对一堆不堪入目的垃圾,这心情就像是过年时不小心踩到狗屎,真是一言难尽啊。
你说,这些生活垃圾到底有多可怕呢?只要我们稍微注意一下,就能把这个问题搞得简单多了。
先说说我们最常见的垃圾,像是塑料袋、食品包装、瓶瓶罐罐。
这些东西啊,真是个“隐形杀手”,看似无害,其实它们在自然界里可待上一百年!一百年啊,想想都让人心里发毛。
我们随手扔掉的一个塑料瓶,可能下一代、再下一代都还在为它而烦恼。
你说这公平吗?所以,垃圾分类就显得特别重要啦。
咱们都知道,垃圾分成可回收、不可回收、湿垃圾和干垃圾。
虽然看起来麻烦,但这就像打游戏,越玩越熟练,最后能把自己的“分数”提高,心里美滋滋的。
再聊聊那些湿垃圾,哈哈,听起来有点儿可怕吧?其实就是我们吃饭时剩下的菜皮、果皮之类的。
没错,别小看这些,湿垃圾可是土壤的“好朋友”,它们能变成肥料,让大地更肥沃。
就像我们做饭时,总会把菜叶、果皮扔掉,可是想想,这些东西可不是废物,它们在土里可以变成金子啊!所以,别再随便扔掉了,找个地方好好处理一下,让它们发挥应有的作用。
说到可回收的垃圾,那可真是个宝藏。
纸箱、玻璃瓶、铝罐……这些都是可以变废为宝的材料。
嘿,想想看,咱们平时用的纸张,回收后能做成新的纸,玻璃瓶回收后能做成新瓶,这简直是循环经济的典范!每次看到街边那些专门回收垃圾的箱子,我就觉得心里特别爽,仿佛自己做了一件大好事,简直是“扬眉吐气”。
你说,这些小小的举动,何尝不是在为地球出一份力呢?还有一个话题就是垃圾的处理方式,大家都知道,现在有很多地方的垃圾焚烧厂和填埋场。
虽然这看起来解决了垃圾的问题,但长期下去也不见得是个好办法。
焚烧虽然能减少体积,但产生的烟雾和灰烬可不是好东西,污染环境。
所以,咱们还是要想办法减少垃圾的产生,比如说,出门买东西时,带上自己的购物袋,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包装纸盒等可能有二恶英溶出分餐慎用纸杯纸盒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纸杯在帮助你挡住了传染病的同时,一些有害化学成分也潜移默化地侵入了你的肌体。
最近,日本的一项实验调查表明,纸杯和洋快餐用的包装纸盒等使用中可能有二恶英溶出,进入人体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失调。
用再生纸加工的这类一次性用品中还检测出了致癌物质———重新开张的餐馆、饭店正面临“非典”时期提出的新问题———分餐制,这是向中国传统用餐方式的一大挑战,目的在于减少疾病的传染渠道。
而比这更易于接受,而且早前已经投入使用的还有一次性纸杯,虽然同样都是出于堵塞疾病传染渠道这一共同目的,殊不知,这纸杯在帮助你挡住了传染病的同时,另有一些有害化学成分也潜移默化地侵入了你的肌体。
最近,日本大阪市立环境科学研究所的一项实验调查表明,纸杯和洋快餐用的包装纸盒等使用中可能有二恶英溶出,进入人体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失调。
用再生纸加工的这类一次性用品中还检测出了致癌物质。
由于充斥人们日常生活的塑料制品会释放二恶英成分,人们开始疏远食具餐具中的塑料制品,近年来,环保部门又专为此开发了纸杯等安全替代品。
可是好景不长,看来,日本人的实验又在提醒人们,目前尚无环保规范的这些纸制品也存在卫生安全问题。
该研究所的尾崎麻子研究员从2001年开始着手这类实验,她选取了16种以木屑为原料的纸浆制品、12种再生纸制品,把它们切成1厘米大小的碎块,然后放在乙醇中检测溶出的微量物质。
结果表明,纸餐巾、面巾纸、咖啡纸、袋茶纸等新纸浆加工的13个品种中均查出与二恶英有关联的双酚(BPA),每克含量34至36毫微克,其中烹调用纸含量最大,而且使用中的较高温度更易于加速有害成分的溶出。
三明治外卖用的再生纸盒和装炸鸡用的纸盒等8个品种检测出的BPA含量也在190至29000毫微克/克之间,尤其装三明治的再生纸盒,与一度大量使用的合成树脂聚碳酸酯餐具存在同种程度的BPA溶出问题。
被指出含致癌物质的9个品种再生纸中,二甲胺和苯酮(MK)也高达1700 至12000毫微克/克,其中装蔬菜的纸盒含量最高。
白纸袋装食物小心有毒
食品包装与食品直接接触,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食品包装的材料中,纸张和塑料使用最多,其安全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为提高纸的洁白度,多数纸张都经过荧光增白剂处理。
荧光增白剂是一种致癌活性很强的化学物质。
我国有关部门提出过要求,但缺乏有效监督,使用增白剂的纸张作食品包装的现象仍屡见不鲜。
包装用纸中的油墨污染也很严重,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威胁。
另有许多高级食品包装都使用了锡纸,锡纸中铅含量都超过指标,铅是公认的造成急性、慢性重金属中毒的“元凶”,因此要严格控制锡纸中的含铅量。
塑料从理论上讲应当是无毒的,但某些塑料制造商为了改善性能加入了增塑剂和防老化剂,这些添加剂往往有毒,也应受到严格的卫生控制。
为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应高度重视食品包装的安全性,检验检疫部门应加强对进出口食品包装经营企业、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有效控制和提高进出口食品包装质量。
塑料食品包装,潜伏的健康杀手
开洪
【期刊名称】《质量技术监督研究》
【年(卷),期】2007(000)002
【摘要】场景一:冷空气直扑福州,整个城市陷入天寒地冻。
早晨起床是件多么考验意志的事情,大概谁也没有心情去侍弄早餐。
马路边的早餐摊迎合了匆匆忙忙的
上班族:老板熟练地将大饼油条之类装进塑料袋子,飞快地拎出一袋豆浆,报数找钱,一气呵成,决不迟疑。
一袋滚烫的豆浆,就着一张冒着白哗哗热气的大饼,打包好带走。
坐在公交车上吃着热腾腾的早餐,一天的工作
【总页数】3页(P16-18)
【作者】开洪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03
【相关文献】
1.警惕——隐藏在食品包装中的"健康杀手" [J], 嫣然
2.家里潜伏着“健康杀手” [J], 理真
3.肝纤维化:春季"潜伏"的健康杀手 [J], 成褚
4.家里潜伏着“健康杀手” [J], 理真
5.高胆固醇血症:潜伏的健康杀手 [J], 陈国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