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边塞诗派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5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解读一、边塞诗概况(一)、概念边塞诗派:是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边界斗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
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经济旺盛,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斗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丽的边塞诗派。
(二)、标记边塞诗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
如:柳中庸的《征人怨》(2004年江苏卷)、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二)》(2005年重庆卷)等。
(三)、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翰、王维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闻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的《出塞》、王维的《使至塞上》等都是唐代边塞诗杰作。
二、边塞诗内容1、边塞风光——秀丽壮阔2、统治者------穷兵黩武3、家乡------思乡念亲4、将士------ 艰苦生活、报国豪情5、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三、边塞诗风格——雄壮豪迈四、边塞诗语言特点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五、边塞诗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对比、衬托、象征、比方、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六、边塞诗常见意象1、与斗争有关地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受降城、边关、玉门关;2、与斗争有关的少数民族称呼:胡、羌、羯、夷、单于、吐谷浑3、与斗争有关的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明月、雪山、黑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景物的特点:雄奇、秀丽、奇寒、宽阔、壮阔、广袤4、与斗争有关的器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5、与斗争有关的乐曲: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七、边塞诗的主旨1、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豪情。
盛唐边塞诗派的名词解释_代表人物_影响评价_代表作盛唐边塞诗派的名词解释盛唐边塞诗派是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
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情感,大多具有爱国情感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
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而尤以高适、岑参为首。
故后人也称“高岑诗派”。
高岑对比高适、岑参同样以边塞诗擅名,同长于七言歌行,诗风同样豪迈。
在反应现实的深度方面,高适诗超过岑参;在题材丰富和新颖方面,岑参超过高适。
高适诗将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结合,苦难与崇高相对照,表现出慷慨悲壮的美;岑参诗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景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具有浪漫色彩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奇伟壮丽之美。
而这两种风格也正是盛唐边塞诗的两种核心体系。
盛唐边塞诗派的影响和评价盛唐边塞诗派的作品,其美学风格包含了: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等各个方面。
盛唐边塞诗体现了一种阳刚之美。
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生死”,“黄金百战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
但另一方面,边塞诗作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
其中既有: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保家卫国的豪情,还有在战场上建立功名的壮志。
如“不破楼兰终不还”;“愿为腰下剑,只为斩楼兰”;“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这两个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这种对立统一所产生的张力使诗句具有永不泯灭的魅力,诗句中洋溢着的崇高感,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千载悠悠。
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燕歌行》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简述唐代边塞诗的发展概况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极其辉煌的朝代之一,政治上清明,相继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封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大兴科举制,加强对外的文化交流,兼收并蓄,有着极其丰厚的文化积累。
强盛的唐帝国为边塞诗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边塞诗在唐代发展到了顶峰,仅就其数量来说,就有近2000首,达到了各代边塞诗数量的总和。
唐边塞诗的发展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其内容丰富深刻,体裁风格多样,异彩纷呈。
初唐时期诗人写作的边塞诗,约略有几种情况:一是以李世民、虞世南的边塞诗作品为代表,是"洗濯浮夸,兴寄独远"之作,以雄放的境界,奠基了盛唐之音。
二是由于贬谪而写作的边塞诗作,可以骆宾王为代表,因为是贬谪生活,同时,也因为初唐时代尚未形成盛唐的胸襟气势,所以,其边塞诗作中多有悲凉气氛,在雄奇的西域风光中融入了个人离国别乡、羁旅边地的愁怨;三是并没有到达过边塞,而写作对于边塞生活的渴望,是想象中的边塞诗,以所闻地名为点缀,以虚拟的故事或人物为背景,可以初唐四杰中王勃、杨炯、卢照临为代表。
初唐边塞诗的主导风格是郁勃。
这种特色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强敌入侵的愤然抗击,一是对时事政治的喟然长叹。
前者代表是骆宾王,后者代表是陈子昂。
他们参加从军出塞,对边塞生活有亲身体会和深刻感触。
唐初政治经济开始发展,知识分子积极参政,诗人们关心国家大事,对边塞战事有一定的关注。
他们有对爱国精神的颂扬,有对征戍苦难的申诉,初唐边塞诗得到一定发展。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
盛唐边塞诗的主导风格是豪雄,体现了一种阳刚之美。
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生死”,“黄金百战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
但另一方面,边塞诗作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
其中既有: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保家卫国的豪情,还有在战场上建立功名的壮志。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简要介绍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的诗作称之为边塞诗。
这类诗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离恨;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
而诗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复杂的情感: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
边塞诗的意象:烽火、狼烟、马、宝剑、铠甲、孤城、羌笛、雁、鹰等。
边塞诗和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他的边塞诗一方面题材开阔,内容包括:A、边塞风光;B、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C、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D、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
不仅内容涵盖了盛唐边塞诗的大多领域,而且格调高亢。
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
边塞诗创作一时蔚为风气。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高之《燕歌行》、岑之《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一.盛唐的诗歌流派有哪些?
1、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所以也叫王孟诗派,其诗作以描写秀丽山水各恬静田园风光,表达自己淡泊闲适的生活情趣为主,风格清新舒雅,写景状物工细传神,形式上大力写作五言律诗和绝句。
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中的韦应物、柳宗元等.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于李杜之外,别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
2、边塞诗派
中国唐代诗歌流派。
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
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
其诗人除高适、岑参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3、浪漫诗派
李白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一、选择填空:1、盛唐边塞诗派以高适和岑参为代表。
这一派的重要诗人还有王之涣、王昌龄、(C)、王翰等。
A 虞世南B 上官仪C 李颀D 杜审言2、代宗大历年间,(C)以五言律诗享誉当时,自诩为“五言长城。
韦应物和稍后于他的柳宗元并称韦柳。
A 虞世南B 上官仪C 刘长卿D 杜审言3、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一派的重要诗人还有常建、储光羲、祖咏、(A)等。
A 裴迪B 钱起C 卢纶D 骆宾王4、(C)是登上北宋诗坛顶峰的人物。
其“以文为诗”的特色,充分显示了宋诗成熟期的总体风貌。
A 苏洵B 苏辙C 苏轼D 苏味道5、(B)是南宋中期爱国诗派的一面旗帜,是南宋最有成就的伟大爱国诗人。
A 陆小曼B 陆游C 陆文夫D 陆毅6、(C)是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中,最突出的代表人物。
A 徐玑B 徐照C 文天祥D 刘克庄7、(D)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A 刘克庄B 徐照C 文天祥D 张若虚8、《春江花月夜》被(B)誉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王闿运誉之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A 刘克庄B 闻一多C 文天祥D 张若虚9、先秦的“楚辞”实际上主要是(C)A 宋玉的作品B贾谊的作品C屈原的作品D刘向的作品10、《蜡歌》是一首(A),最早载于《礼记郊特牲》A 祭歌 B猎歌 C 情歌 D 战歌11、《梁简文帝集》的作者是(B)A 萧衍 B萧纲 C 萧统 D 萧绎12、汉代传授《诗经》的四家是(C)A 齐、鲁、郑、韩 B齐、赵、燕、毛C 齐、鲁、毛、韩D 毛、郑、燕、韩13、《候人歌》最早载于(B)。
它是我国的情歌之祖。
A 《吴越春秋》 B《吕氏春秋》 C 《礼记》D 《尚书》14、下列诗歌不属于汉代楚歌的是(A)。
A《羽林郎》 B《大风歌》 C 《垓下歌》D 《秋风辞》15、把《古诗十九首》编在一起并为其定名的是(A)。
A 萧统 B刘向 C 王逸 D 徐陵16、下列不属于原始歌谣的作品是(D)。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两大诗派的成因及社会背景;掌握这两个诗派及其代表人物王孟高岑等重要诗人的创作特征;熟悉其代表作品。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两大诗派的成因及社会背景;掌握这两个诗派及其代表人物王孟高岑等重要诗人的创作特征;熟悉其代表作品。
在使学生理解盛唐诗歌发展的基础上,分析若干重要作品,并从中总结和印证这一时期的诗风和创作特色。
在掌握课件内容的基础上,还需扩充阅读教材中选录的其他诗作。
注意把握自己的阅读体验,必要时可试着写些感受性的文字。
一、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成因和创作特征开(元)、天(宝)盛世,经济繁荣,物质富裕,环境和平,社会安定,释道思想广为传播,士大夫中或企求"终南捷径",或逃避现实矛盾,纷纷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这就是山水田园诗产生的社会、思想基础。
当时,出现了大批山水田园诗人,代表作家是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还有綦毋潜、祖咏、刘眘虚、裴迪、卢象、丘为等人。
他们多以五言的体式,抒写隐逸闲适的思想情趣,描绘山川田园的秀美,反映农村宁静、淳真的生活。
他们学习六朝,比之陶渊明,少了一些执着的追求和真切的劳动体验,但面对盛唐气象,也没有谢灵运的感伤和颓丧。
然而他们有些作品,过于清冷空寂,远离社会现实。
在艺术上,他们能综陶谢所长、熔陶诗浑成和谢诗工巧为一炉,并有所发展,既有鲜明清丽的笔触,又有完整浑成的画面,形神 兼备。
不仅模山容、范水态,而且力求表现山水的个性;不仅表现山水个性,而且力求表象和意象的合一,情和景的交融,在山水中渗透自己的性情。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他们大大提高了对山水田园的审美能力,把山水田园诗创作推向高峰,嗣后,李白、杜甫的山水诗就是以他们积累的艺术经验为基础而更上一层楼的。
二、佛禅思想对王、孟的影响在王、孟等人的隐逸心态里,有一种脱情志于俗谛桎梏的义蕴;其心无滞碍、天机清妙的精神境界,比前人单纯心系归隐的山林歌咏要高一个层次。
这也使他们向往的隐逸,超出了一般意义上苟全性命的避世隐居,具有更为丰富和新鲜的思想文化蕴涵。
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有及介绍
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有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等。
高适,字达夫。
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睢阳,世称“高常侍”。
扩展资料
边塞诗人简介
1、边塞诗派——高适
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
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
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
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有文集二十卷。
2、边塞诗派——岑参
岑参,荆州江陵人,一说南阳人,后徙居江陵,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及第,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封常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任封常清幕府判官。
唐代宗时,曾任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故世称“岑嘉州”;后约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六岁。
3、边塞诗派——王昌龄
王昌龄,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第三章
盛唐边塞诗派唐代边塞诗概况《全唐诗》有边塞诗2000余首时间跨度长作家众多初唐杨炯《从军行》卢照邻《陇头水》陈子昂《送魏大从军》盛唐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王翰李颀崔颢中唐卢纶钱起李益李贺刘长卿白居易······盛唐边塞诗派组成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崔颢王翰李颀原因北方人多有从军游幕经历时代精神的鼓舞热衷于人世间的功名富贵动辄以公侯卿相自许盛唐边塞诗内容一描写战争场面宣扬大唐赫赫军威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从军行》其五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吐谷浑原为人名是4世纪辽东鲜卑慕容氏单于涉归之庶长子后转为姓氏和族名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高适《塞下曲》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王昌龄《少年行二首》其一
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高适《蓟门行》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青海青海湖雪山指甘肃省的祁连山脉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
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汉代楼兰国王与匈奴勾结屡次拦截杀害汉朝出使西域的使臣公元前77年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智取楼兰国王之首级胜利归来《雁门太守行》中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乐府旧题雁门郡名现在山西大同东北一带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玉龙宝剑名二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独特奇异的风土人情
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高适《营州歌》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岑参《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胡天八月即飞雪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火山五月火云厚《火山云歌送别》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岑参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正见夕阳海边落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雄奇苍茫生机勃勃充满浪漫主义情调奇崛的语言夸张的手法丰富的想像新奇赞叹的情绪乐观高亢豪迈昂扬的感情基调
雄浑壮美的意境中唐边塞风光李端《关山月》露湿月苍苍关头榆叶黄回轮照海边分彩上楼长水冻频移幕兵疲数望乡只应成影外万里共胡霜写实倾向明显浓厚的感伤色彩苍凉凄清黯淡萧瑟三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思乡的忧愁《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a name=baidusnap0></a>黄昏</B>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nuò无奈无限情不自禁《长生殿》那君王一见了欢无那中唐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盛唐壮阔的画面激越悲凉的情感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中唐凄凉的景物凄清的情感哀感悱恻的艺术效果塞上曲
耿湋惯习干戈事鞍马初从少小在边城身微久属千夫长家远多亲五郡兵懒说疆域曾大获且悲年鬓老长征塞鸿过尽残阳里楼上凄凄暮角声深沉压抑凄惨绝望四民族和睦边庭绝刁斗战地成渔樵榆关夜不扃塞口长萧萧高适《睢阳酬别畅大判官》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高适《九曲词三首》其三陈子昂《感遇》其二十九丁亥岁云暮西山事甲兵赢粮匝邛道荷戟争羌城······拳跼兢万仞崩危走九冥籍籍峰壑里哀哀冰雪行圣人御宇宙闻道泰阶平肉食谋何失藜藿缅纵横代表诗人1高适高适性格狂放不羁志大才雄他的诗歌具有沉雄深厚的特色历史背景开元26
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旧唐书·张守珪传》开元26年守珪裨将赵堪白真陀罗等假以守珪之命逼平庐军节度使乌知义令率骑邀叛奚余烬于潢水之北····及逢贼初胜后败守珪隐其败状而妄奏克获之功事颇泄塞下曲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以古体见长尤擅七言歌行与五古吸收汉魏古诗简老遒壮的特色气势浑雄而飞越自如在驰骋纵横中以筋骨取胜气骨遒上磊落奇俊多叙述议论直抒胸臆激昂斩截代表诗人2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语奇体峻意亦造奇以真实而新奇的物象入诗描写细致淋漓神奇瑰丽擅长七言歌行纵横跌宕舒卷自如形式接近乐府但自立新题用韵节奏上不拘一格韵位繁密频频换韵《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代表诗人3王昌龄字少伯曾任江宁丞龙标尉七绝绪密而思清深婉而隽永七绝圣手王世贞称盛唐七绝唯李白与王昌龄为神品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少伯深厚有余优柔不迫怨而不怒丽而不淫余尝谓古诗乐府后惟太白诸绝近之《国风》《离骚》后惟少伯诸绝近之《诗薮》《出塞二首》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写景壮阔深沉的历史感对一代一代重演的民族战争的历史悲剧进行深入的思考意脉细密曲折风格雄浑激越哈萨克族五岁行骑马礼尚武精神与北方血统边塞战争不断有基本上一韵到底的《白雪歌》也有两句换韵《轮台歌》或三句换韵的《走马
川》有气势誓死报国的决心压抑隐喻战争失利《雁门太守行》原为乐府诗题燕脂形容战场上战士的鲜血晚霞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一样凝成夜色中浓艳得近似紫色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九岁常居洛以一首《雁门太守行》谒见韩愈得到赏识和举荐有微讽也有赞叹有忧郁感伤但更多的是雄迈高亢尤其突出广大士兵保卫边疆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爱好和平不是穷兵黩武高适性格狂放不羁志大才雄使他的诗歌具有沉雄深厚的特色北方人游幕经历李颀未曾游边地王翰经历不详王昌龄年轻时中进士前曾游历边塞到过泾州萧关宁夏固原临洮一带崔颢一窥塞垣说尽戎旅风骨凛然王之涣遭诬构拂衣去官遍游大河南北艺术概括力强不着眼于具体的战事而是把边塞战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在各个视角上进行深入的思考以深刻的内涵饱满的热情突破边塞诗就乐府旧题加以敷衍的固有程式高适《燕歌行》诗家夫子性格豪迈长于七言思致缜密宜于短章构思精巧新奇手法婉曲多变王龙标七言绝句自是唐人骚语深情苦恨襞积重重使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诗镜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