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14
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6.句.)①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②,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③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④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淀溪沙》)⑤,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⑥,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⑦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⑧,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解析:①其不善者而改之②星汉灿烂③草色入帘青④似曾相识燕归来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⑥山穷水复疑无路⑦断肠人在天涯⑧伤心秦汉经行处(2)默写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后四句...。
解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古往今来,人们都在编织着梦想与希jì。
如果说梦想是天边的星晨,永恒地照亮匆匆的人生,那么,现实就是脚下的土地,真实地记录着行走的足迹。
人,既不能生活在华而不实的梦想里,也不要沉nì于喧嚣纷扰的现实中。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一边种植梦想,,随时采撷,收获希望。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希jì( ) 沉nì( ) 喧嚣.( )解析:冀溺 xiāo(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解析:“星晨”改为“星辰”。
(3)“华而不实”中,“华”的意思是。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安徽卷)语文(解析版)(初三)中考真卷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xx题(每空xx 分,共xx分)【题文】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6句)①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②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③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④ ,小麦覆陇黄。
(白居易《观刈麦》)⑤晓镜但愁云鬓改,。
(李商隐《无题》)⑥ ,百废具兴。
(范仲淹《岳阳楼记》)⑦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⑧,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答案】①不求闻达于诸侯②海日生残夜③草色遥看近却无④夜来南风起⑤夜吟应觉月光寒⑥政通人和⑦千里共婵娟⑧夕阳西下(共6分,选填6句,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括号中作品提示回顾作品内容,判断句子,是两连句的,不要把句子写错位。
注意易错字的写法:诸侯、残、吟、婵娟、,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题文】默写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后四句:【答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共4分,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解析】试题分析: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字,一是由于记忆不清,二是好望文生义,所以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本题中易错字有:己、涯、邻、歧、沾,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与泰山相比,黄山要文气一些,没有寺庙香火,像一个不ān世事的人,自然、质朴。
进山的人不求佛拜祖,不烧香许愿,它就这样敞开自己,接纳每一个有缘相见的人。
作为一座山,这是它的本分。
山风凌厉,劲松回击,那些松树终把山风抽打到呜咽。
2023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试卷考试总分:142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默写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1分)1.(11分)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2)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
(韩愈《晚春》)(4)_______________,即更刮目相待。
(《孙权劝学》)(5)诗歌言志。
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表现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豪迈。
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用“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甘于奉献的精神。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8分)D.乙文通过“布袍脱粟、艺蔬自给”和胡宗宪的话,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作为淳安知县的海瑞生活的清贫。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②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5)包拯、海瑞在民间人称“包青天”“海青天”。
在“苍蝇、老虎一起打”的今天,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应该是怎样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8 分,共计36分)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4)皇帝知道老百姓讲的话是真的,为什么还要把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呢?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当代青年正处在实现中国梦的年富力强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
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
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
从青年的身上看国家的未来,青年就是国家未来的象征。
《少年中国说》中少年强则国强的话语,激荡了一代中国青年的人生洪流,那时的青年是救国者,担任着拯救国民于水火之中的历史使命,今天的青年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锻造者,青年有梦想希望、责任担当,国家的美好未来就有保障。
2024年安徽省语文中考试卷及解答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殷红(yīn)恪守(kè)羁绊(jī)嗔视(chēn)B. 矗立(chù)嗤笑(chī)亘古(gèng)慰藉(jiè)C. 拮据(jū)踱步(duó)襁褓(qiǎng)诘难(jié)D. 褴褛(lǚ)锃亮(zèng)稽首(qǐ)迸溅(bèng)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能力。
A项中,“殷红”的“殷”应读yān,表示黑红色;B项中,“亘古”的“亘”应读gèn,表示从古到今;C项中,“襁褓”的“褓”应读bǎo,指婴儿的被;D项注音全部正确。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B.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C. 秋天,柿子树的叶子落光了,只剩下满树的柿子挂在枝头。
D. 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科学家的报告。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能力。
A项中,“通过”和“使”同时使用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其中一个;B项中,“有没有”与“是……的关键”两面对一面,应删去“有没有”;D项中,“注视”与“报告”动宾搭配不当,应将“和倾听着”删去;C项句子表达清晰,没有语病。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爸爸工作特别认真,有时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B. 听到这个消息,他怒不可遏,把桌上的东西摔得粉碎。
C. 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D. 这本小说情节曲折离奇,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A项中,“废寝忘食”形容非常专心、勤奋,用在此处恰当;B项中,“怒不可遏”形容愤怒到了极点,无法抑制,符合句意;C项中,“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出来,与“笑了起来”搭配恰当;D 项中,“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多用来形容说话的声音,也形容音乐的节奏,而此处用于形容小说情节,属于用错对象。
语文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
(1)阅读中国古代诗文,常见“天下”二字。
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读出了杜甫心系苍生的济世情怀;从《岳阳楼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读出了范仲淹的开阔胸襟和崇高境界;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读出了辛弃疾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2)中国古代诗歌常常追求含蓄隽永的表达效果,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写了友人离开后诗人的深情凝望,寓情于景,言有尽而意无穷。
【答案】①.安得广厦千万间②.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③.先天下之忧而忧④.后天下之乐而乐⑤.了却君王天下事⑥.赢得生前身后名⑦.孤帆远影碧空尽⑧.唯见长江天际流⑨.山回路转不见君⑩.雪上空留马行处【解析】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厦、庇、俱、赢、碧、唯”等字词容易写错。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甲】它以难zhē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城市从远方【乙】黑夜收敛起她那神秘的帷幔群星倦了,一颗颗地散.去……黎明——这时间的新嫁娘啊乘上有金色轮子的车辆从天的那边到来……【丙】光给我们以智慧光给我们以想象光给我们以热情创造出不朽的形象(节选自《艾青诗选·光的赞歌》)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节选自《艾青诗选·太阳》)我们的世界为了迎接她,已在东方张挂了万丈的shǔ光……(节选自《艾青诗选·吹号者》)(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20分)1. A2. C3. D4. B5. C6. D7. A8. C9. B10. D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4分,共16分)11. ①描写了“我”在河边玩耍时,看到小河边的柳树、沙滩、小鱼等美景。
②表达了“我”对家乡美景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12.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柳树的枝条比作绿色的丝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柳树的优美姿态。
②表达了作者对柳树的喜爱之情。
13. ①描写了夕阳西下时,河边的景色。
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美景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14. ①描写了“我”和奶奶一起在河边玩耍的情景。
②表达了作者对奶奶的感激之情。
三、古诗文阅读(每小题4分,共16分)15.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6. (1)①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空中的云彩和落日的美景。
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2)①描绘了海上的日出景象。
②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四、作文(60分)题目:那一次,我长大了解答:那一次,我长大了。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郊外游玩。
一路上,我欢快地哼着歌,欣赏着窗外的美景。
到达目的地后,我们来到了一片广阔的草地,爸爸提议我们来一场拔河比赛。
比赛开始了,我和爸爸站在一队,妈妈和叔叔站在另一队。
随着裁判的一声哨响,比赛正式开始。
一开始,我们队落后,但我并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努力地拔着绳子。
我看到爸爸的额头上渗出了汗珠,他的眼神坚定,仿佛在告诉我:“儿子,我们一起加油!”我也紧紧地盯着绳子,心中充满了信心。
比赛进行得如火如荼,双方队员都拼尽全力。
就在我们即将获胜的时候,妈妈队突然发力,我们队陷入了困境。
我紧张地看着绳子,心想:“我们一定要坚持住,不能输!”就在这时,爸爸突然大喊一声:“加油!”我仿佛受到了鼓舞,瞬间找到了力量。
我和爸爸一起奋力拼搏,最终我们队取得了胜利。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潜伏(qián)惊愕(è)沉默不语(yǔ)B. 恍若(huǎng)纷至沓来(tà)荡然无存(dàng)C. 纷繁(fēn)装模作样(mó)振聋发聩(kuì)D. 恍如(huǎng)纷至沓来(tà)荡然无存(dà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用那双充满感激的眼睛凝视着我,我仿佛看到了他心中涌动的感激之情。
B. 为了这次考试,他几乎每天都熬夜学习,甚至有时候连续几天都不休息。
C.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队的表现令人非常满意,得到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D. 她的微笑像阳光一样温暖,让人感受到了她的善良和真诚。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 他兴致勃勃地走进了教室。
兴趣盎然地开始了演讲。
B. 我看到他脸色苍白,身体虚弱。
他精神萎靡,脸色苍白。
C. 这个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那个谜语简单,让人一猜就中。
D. 这本书内容丰富,知识量大。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学习成绩优秀,年年都是三好学生。
B.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团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C. 他的演讲声情并茂,赢得了全场观众的喝彩。
D. 这个问题涉及到许多专业领域的知识,需要我们共同探讨。
5.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小明虽然成绩不好,但他非常努力。
改后:小明成绩不好,但是他非常努力。
B. 原句:这个问题太复杂了,我一时无法解决。
改后:这个问题太复杂了,一时无法解决。
C. 原句:这个公园风景优美,吸引了大量游客。
改后:这个公园风景优美,吸引了大量游客。
D. 原句: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行端正。
改后:他学习好,品行端正。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安徽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详解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
(10分)(1)在谈到乡村文化振兴时,语文老师动情地说:乡愁就是乡村的文化记忆,文化振兴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乡村孕育了古诗,古诗织就了乡村。
古诗中的乡村,是古人急急欲归的一方净土,是今人苦苦追寻的一块圣地。
“,” (陆游《游山西村》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农村风俗画卷,表达了对古风犹存的吾土吾民的热爱;“,” (陶渊明《饮酒·其五》)描绘了傍晚时山间云气缭绕、鸟儿结伴归巢的情景,表达出作者对乡野生活的热爱;“,”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让人无比向往。
(2)说话要顾及场合和对象,古人也深谙此道。
比如曹刿面对乡人劝阻以“,”直接指出统治者的目光短浅( 《曹刿论战》 ) ;邹忌劝谏齐王,则是以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了“ , ”的结论( 《邹忌讽齐王纳谏》 ) 。
2. 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9分)成长的历程镌刻着太多的怀想,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在月光似水的夜晚,我们静听心灵流淌的声音,回望花季qǐ丽的岁月。
在成长的旅途中,有刻骨铭心的故事,有感人肺腹的真情……成长如一串串跳动的音符,让生活如歌般委婉;成长如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将生命的轨迹清晰定格。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3分)qǐ丽芭蕉.镌.刻(2) 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2分)(3)文中运用了的修辞方法。
(2分)(4)文中“成长如一串串跳动的音符,让生活如歌般委婉;成长如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将生命的轨迹清晰定格。
”形象的写出了成长的忧愁与快乐,请你仿写一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1. (1)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 (1) 绮jiāo juān(2)肺腹肺腑(3)比喻排比(4)示例:成长如一汪汪清澈的甘泉,给心田的禾苗不竭的滋润。
安徽省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第一部分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按照要求完成答案。
(1)早春时节,人们常说“燕子不回来”。
其实,也有其他的候鸟不回来。
(2)俄罗斯是一个庞大的国家,境内有许多的湖泊。
这些湖泊是万鸟栖息之地。
洪水过后,湖泊之外,成千上万的野鸭、大雁、白鹤、斑头雁等候鸟便撤离这里,分别去到深山老林和遥远的南海过冬。
春天来到,在北方春意渐浓时,它们又跟着北风的指引,快乐地飞回来。
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欣慰的事啊!(3)有一年,江苏省第十七中学搞了一个跟踪观察活动,用了测距望远镜,记录下从深山老林飞离这里的大雁到南海的大雁之间的距离。
这个测距事件是很难的。
途中有无穷的沼泽地、湖泊,它们的距离蜿蜒曲折。
要想测清楚是个难题。
(4)天气渐暖时,第一只雄鹰向着自然公园的湖泊飞来了,这意味着更多的雅阁和斑头雁会跟着雄鹰的飞来而回到养蓝的湖泊。
(5)我们学校的同学早饭后,十几人在江边插起来望远镜,盼着第一只雅阁的飞来。
等了半个小时,终于等到了!这时候,我正吃着糕点喝着豆浆。
同学们激动的向我指出湖心上的小岛,只见那岛上飞来了一束阳光。
当时,我的筷子咬在牙齿上,手里的糕点放在嘴边。
再饶有兴味的糕点也吃不下去了。
我扔下吃御香园工厂制作的糕点,急向我的包里去抓放鱼缸里的文具。
过了两分钟,我的望远镜就是现在。
(6)望远镜是有名字的。
我叫它:“你真伟大!”因为用它,我看到了各种的水鸟。
看到小蓝鹭、紫背鸬鹚、白头鹤、蓝鸬鹚和四大家的雁。
并略略记下了这样的表现:白头鹤真是有礼貌!它蹲下时,两只脚尖并拢,“站岗”时,两翅膀恰好不交叉。
雅阁和斑头雁的携友是一对一对的。
很少见一只单独行动的。
(7)文具回来了。
同学们转过脸来仍精力望那小岛。
这时,绿波掀起,既有“噗嗵”的声音,什么都看不见了。
连一只小鸟也远远的看不见。
阅读以下问题,并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最佳答案。
1. 俄罗斯境内的湖泊是什么种类的地方?- A. 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B. 休养的好地方- C. 野鸟栖息的地方- D. 南海的规划地区2. 为了观察大雁的迁徙距离,需要用到哪个工具?- A. 望远镜- B. 测距仪- C. 指南针- D. 纪录仪3. 作者来自哪所学校?- A. 安徽省第十七中学- B. 江苏省第十七中学- C. 湖南省第十七中学- D. 广东省第十七中学4. 作者用望远镜看到了哪些水鸟?- A. 小蓝鹭、紫背鸬鹚、白头鹤- B. 绿波、四大家的雁、小岛- C. 雅阁、斑头雁、小岛- D. 文具、豆浆、电视答案1. C2. B3. B4. A第二部分作文请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作文。
2023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最佳答案。
北国的冬天,即使穿上袜子还是会冻得受不了。
于是,北方的老百姓大多在北戴河、青岛等地过年。
这些地方不仅没有那么冷,而且还可以去游泳,吃上海蟹。
这样的年味儿是好。
有一年,我第一次去北戴河。
那里的天气比北京隐约要暖和。
早晨,我们一大早出发了,巴黎大酒店已经准备好接待来自北京的游客。
我们到了那儿,海滩上好多人。
年味儿越来越浓。
一整天我们玩得很尽兴。
傍晚,那些摊贩已经开始摆摊卖烤肉串、烤红薯、发糕、麻花了。
我胃口旺盛,想吃什么都有。
这时,我与家人来到一个说相声的地方,坐在第一排听相声。
那时的我还对相声并不感冒,但同行的家人说,相声是北京的一种传统艺术,你不能不听。
一个唐山人抢着给我们讲相声。
1. 为什么大多数北方的老百姓在北戴河、青岛等地过年?A. 那里的天气比北京更暖和B. 那里可以游泳,吃上海蟹C. 那里没有那么冷D. 上述都对答案:D解析:北戴河、青岛等地不仅气候较暖和,还有游泳和美食的条件,使北方的老百姓愿意去那里过年。
2. 作者第一次去北戴河的感受是什么?A. 那里的天气比北京要暖和B. 巴黎大酒店已经准备好接待游客C. 那里有很多人在海滩玩耍D. 上述都对答案:D解析:作者第一次去北戴河时,感受到那里的天气比北京要暖和,巴黎大酒店已经准备好接待游客,海滩上人流量很大。
3. 作者的家人要求他听相声的原因是什么?A. 相声是北京的一种传统艺术B. 作者本人对相声很感兴趣C. 作者的家人都是唐山人D. 上述都对答案:A解析:作者的家人要求他听相声是因为相声是北京的一种传统艺术,代表着特有的文化。
二、填空题请根据题目要求,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内容。
1. 2019年是中国新中国成立____年。
填空:702. 我们六班共有52名同学,男生28名,女生____名。
填空:243. 小明和小红共有60本书,小明比小红多____本。
【2023中考真题】2023安徽中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试卷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
(10分)(1)诗人笔下,神州锦绣。
曹操的“,”(《观沧海》)描写了水波荡漾、海岛巍然的景象;王维的“,”(使至塞上)展现了沙漠浩瀚,天地苍茫的风光;李白的“,”(《望天门由》)写出了万里长江冲破山峦,汹涌回旋的奇观。
(2)古人写水,常以游鱼入景。
柳宗元《小石潭记》中“,”两句描绘了潭中百来条鱼儿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画面;范仲淹《房阳楼记》中“,”两句描绘了水鸟时飞时停,鱼儿游来游去的景象。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3)题(12分)却说那妖精脱命升空。
原来行者那一棒不曾打杀妖精,妖精出神去了。
他在那云duān里咬牙切齿,暗恨行者道:“几年只闻得讲他手段,今日果然话不虚传。
那唐僧已此不认得我,将要吃饭。
若低头闻一闻儿,我就一把捞住,却不是我的人了?不期被他走来,弄破我这勾当,又几乎被他打了一棒。
若饶了这个和尚,诚然是劳而无功也我还下去戏他一戏”好妖精,按落阴云,在那前山坡下,摇身一变,变作个老妇人,年满八旬,手拄着一根弯头竹zhàng,一步一声的哭着走来,八戒见了,大惊道:”师父!不好了!那妈妈儿来寻人了!”唐僧道:“寻甚人?”八戒道:“师兄打杀的,定是他女儿,这个定是他娘寻将来了。
”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说!那女子十八岁,这老妇有八十岁,怎么六十多岁还生产?断乎是个假的!等老孙去看来”……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节选自《西游记》)(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云duān()八旬()竹zhàng()抖擞()(2)小伟同学收藏有三枚(西游记)邮票(如下图),其中与选文内容相关的一枚邮票是(填写字母);按照小说故事情节的先后顺序,三枚邮票应排序为、、(填写字母)。
2023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2023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 默写。
(1)诗人笔下,神州锦绣。
曹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描写了水波荡漾、海岛巍然的景象;王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展现了沙漠浩瀚、天地苍茫的风光;李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天门山》)写出了万里长江冲破山峦、汹涌回旋的奇观。
(2)古人写水,常以游鱼人景。
柳宗元《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潭中百来条鱼儿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画面;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水鸟时飞时停,鱼儿游来游去的景象。
【答案】①. 水何澹澹②. 山岛竦峙③. 大漠孤烟直④. 长河落日圆⑤. 天门中断楚江开⑥. 碧水东流至此回⑦. 潭中鱼可百许头⑧. 皆若空游无所依⑨. 沙鸥翔集⑩. 锦鳞游泳【解析】A天竺收玉兔 B流沙河收沙僧C三打白骨精【答案】(1)①. 端②. xún ③. 杖④. sǒu(2)①. C ②. B ③. C ④. A(3)示例:猪八戒言听计从、憨厚单纯,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
【解析】【小问1详解】考查字音字形。
云端:yún duān,意思是云上,云中。
八旬:bā xún,80多岁(的老人)。
竹杖:zhú zhàng,指竹制的手杖。
2023年安徽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题目】【正文】2023年的安徽省中考语文真题包含了多个知识点和考点,让我们一起详细解析这些题目,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考试。
一、阅读理解本次阅读理解部分包括两篇短文,分别是《生活在未来的城市》和《读书的力量》。
1. 生活在未来的城市这篇短文主要描述了未来的城市可能会面临的挑战和变化。
文章首先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城市将变得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
然后,作者列举了一些例子,如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家居等,来说明这一点。
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容小觑,如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
文章最后呼吁人们要对未来城市的发展保持警觉,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2. 读书的力量这篇短文主要讲述了读书的重要性和价值。
文章开头指出了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对书籍的依赖度逐渐下降。
然而,作者认为读书的力量依然强大无比,它可以开阔人们的视野,激发思考,提高自身素养等。
通过举例和论证,文章深入剖析了读书对人的成长和修养的巨大作用,同时也表达了对读书的鼓励和推崇之情。
二、诗歌鉴赏本次诗歌鉴赏部分选取了《登鹳雀楼》和《静夜思》两首古诗,分别出自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和杜甫之手。
1. 《登鹳雀楼》该诗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奋发向上、追求卓越的态度。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九州”、“四海”,把作者的远大志向表现得淋漓尽致。
2. 《静夜思》这首诗写了一个人在寂静的夜晚思念远方亲友的情景。
以朴素自然的语言和清晰具体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孤寂思念、深夜独处的情感。
特别是最后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简练而又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索。
三、修改错误本次修改错误题目选取了一篇文章,其中含有多处拼写和语法错误,考查学生对语言规范的掌握程度。
在这个部分,要求学生仔细审题,正确找出错误,并进行逐个修改。
通过辨认错误、分析原因、改正错误,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性和语言准确性。
总结2023年安徽省中考语文真题综合了阅读理解、诗歌鉴赏和修改错误三个部分,考察了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2021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试题解析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6.句.)①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②,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③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④,小麦覆陇黄。
(白居易《观刈麦》)⑤晓镜但愁云鬓改,。
(李商隐《无题》)⑥,百废具兴。
(范仲淹《岳阳楼记》)⑦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⑧,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默写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后四句……。
【解析】本题是对古诗文名句积累的考查。
【答案】(1)①不求闻达于诸侯②海日生残夜③草色遥看近却无④夜来南风起⑤夜吟应觉月光寒⑥政通人和⑦千里共婵娟⑧夕阳西下(共6分,选填6句,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共4分,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与泰山相比,黄山要文气一些,没有寺庙香火,像一个不ān世事的人,自然、质朴。
进山的人不求佛拜祖,不烧香许愿,它就这样敞开自己,接纳每一个有缘相见的人。
作为一座山,这是它的本分。
山风凌厉,劲松回击,那些松树终把山风抽打到呜咽。
奇石耸立,云海变幻,黄山总在不经意间给人带来心灵的振撼。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不ān世事( ) 劲.松( ) 呜咽.( )(2)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
(3)“厉”在《新华字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文中的“凌厉”的“厉”意思应为( )A.严格B.严厉C.凶猛(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作为一座山,这正是它的本分。
【解析】本题是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
第(1)题考查汉字的读音,解答时,要注意“劲”不能读成“jìn”;“咽”不能读成“yàn”。
第(2)题考查字形,“震撼”指内心受到强烈的冲击或感动,因此是内心受到“震动”。
第(3)题考查词义理解,这里“凌厉”形容“山风”,很明显,“严格”与“严厉”都无法形容“山风”,与之能搭配的只有“猛烈”,因此选C项。
第(4)题考查修辞,因反问=否定,所以要求在不改变原句意思的基础上改为反问句,需先将原句改为否定,即“作为一座山,这不是它的本分。
第二步再改为反问,即“作为一座山,这难道不正是它的本分吗?”。
【答案】(1)谙 jìng yè( 共3分。
每空1分) (2)振撼震撼 (共2分。
每空1分) (3)C(共2分) (4)作为一座山,这难道不正是它的本分吗?(共2分)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1)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
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
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以上文段出自《》,描写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
(2)《海底两万里》是一部出色的悬念小说,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开始,到____________(潜艇名)被大西洋漩涡吞噬结束,悬念迭出,环环相加,读者始终想解开一个谜:船长__________________(人名)究竟是什么人?【解析】本题是对文学常识积累的考查。
两题都要调动平时对名著的积累。
第(1)题中,由人这段物描写可知所写内容是《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段的描写,可以判断出作品和人物。
第(2)题第一空要求写出《海底两万里》中的潜艇名称,第二空要求写出船长的名字,根据文学常识积累即可写出。
【答案】(1)水浒传林冲 (2)诺第留斯号尼摩4.九年级某班以“我是合格小公民”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2分)(1)普法活动我宣传活动中,班级进行《环保法》普法宣传,请你使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拟写一则宣传语。
(2)道德风尚我倡议陈洁同学为本次活动拟了一份倡议书。
下面是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
为了强化同学们的公民意识,营造“争做合格小公民”的浓郁氛围,特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一、爱国守法,自觉培育爱国情操,遵守各项法令制度;二、诚实守信,严于律己【A】坚决杜绝考试没有舞弊行为;三、团结友善,与同学和睦相处,尊敬师长,关心他人;四、乐于奉献,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
【B】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切实执行一个合格小公民应尽的责任。
①【A】处画线句中有不合逻辑的问题,应将“_______________”一词删除。
②【B】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________”一词改为“______________”(3)助人为乐我践行张爷爷患高血压病,今日收到女儿从外地寄来的降压药,但不知怎...。
下面...么服用是降压药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
请你从中选取必要..的信息,用自己的话转告张爷爷,要求语言简明,表达得体,不超过30字。
【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白色。
【适应症】用于治疗高血压。
【规格】5mg/片。
【用法用量】成人每日推荐剂量为10mg,每日一次,早晨服用更好,饭前饭后均可,可以长期连续用药。
【解析】本题是对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
第(1)题考查的是对比喻和对偶两种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在了解比喻和对偶两种修辞手法的基础上,结合题目中“《环保法》普法宣传”这一主题进行宣传语的拟写。
同时要满足宣传语要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要求。
第(2)题考查的是病句的修改,第①题中“坚决杜绝考试没有舞弊行为”这句话不合逻辑,句意与原本的要表达的意思相反,“没有”一词多余。
第②题,“执行”与“责任”搭配不当,应改为能与“责任”搭配的“履行”。
第(3)题考查信息提取的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要求语言简洁和得体,要符合说话人的身份,所提取的信息要有效(5mg一片,每次10mg就是一次两片,每日一次,早上服用最佳),语言组织要精炼,务必在30字以内。
按照题目要求把转告给“张爷爷”的降压药服用方法写出即可。
【答案】(1)示例1:比喻:环保法,地球的绿色保镖。
示例2:对偶:依法保护环境,齐心建设家园(2)①没有②履行(3)示例:张爷爷,这种降压药,您每天早上吃一次,每次两片。
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分别回答问题。
[一](23分)那个春天,很暖章月珍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做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
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她竟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地说那些是毒药。
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
女儿一边咳嗽一边也哭个不停。
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那个冬天,很冷……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 )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她灌好热水袋给惜愉焐手,夏天她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
"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
奶奶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
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是谁也无法替代的”。
女儿( )低下了头。
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
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 )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经过我们学校。
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看到我情绪如此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了。
”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
远远地看见在学校门口有三个男孩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奶奶,大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
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
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
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三个男孩愣了一会儿,默默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
”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
祖孙俩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
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
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看着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笑了。
那个春天,很暖……(选自《2015 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 5.“女儿”对“奶奶”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4 分)【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例子,答案中需要有两点,一是对奶奶的看法,二是对奶奶的感情【答案示例】五岁时——觉得奶奶不疼爱自己,想要换掉奶奶;九岁时——不许别人欺负奶奶,尊重,保护奶奶。
6.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怯怯地愤愤地失望地B、失望地愤愤地怯怯地C、愤愤地怯怯地失望地D、怯怯地失望地愤愤地【解析】本题突破点在最后一个空,从前面女儿的“狠狠地摔书包”这点可以看出女儿此时很生气,所以应该是“愤愤地”,排除法选择D项,so easy~【答案】D 项7.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6 分)①那个冬天,很冷……②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解析】含义理解题首先要关注句子中有没有双重含义,有双重含义需要解释,另外注意句子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第一句就包含有表层和深层两层含义,需要解释出来,第二句侧重于情感的理解。
【答案示例】①指冬天的寒冷;这里的冬天又指人生的冬天,写出“我”看见婆婆因为得了精神病所做的一些事情感到伤心和无奈,是心理上的寒冷。
②和奶奶一起钓蝴蝶,经过成长,懂得了关爱和理解奶奶,让奶奶体会到家人的温暖是最快乐的事情。
自己也感受到付出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8.文中的“我”既是儿媳,又是母亲,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解析】本题需要从两个思路入手,“儿媳”和“母亲”需要分点答题,回答“儿媳”时,需要紧扣“我”为婆婆做的一系列事情,回答“母亲”时,需要紧扣教育女儿这方面【答案示例】作为儿媳——1.心地善良,关爱关心婆婆,从“我”为了婆婆的事情教育女儿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