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的水景设计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7
简述园林景观中水景的设计方法在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中,水是最具有活力和动感的因素,在我国古代园林设计中就曾经提到过无水不成园的说法,由此可见水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要想更好的发挥水景的动感效果,需要采取科学的设计方法,下面本文就在分析水景设计中的注意事项的基础上,对具体的设计方法进行分析。
一园林景观中水景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水景是园林景观中不可忽视的景观,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综合的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更好的突出水景的美感。
下面本文就对这些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
首先,在水景设计的过程中要尊重自然,注重生态。
很多设计者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总是习惯性的将之前的水系填掉或者是进行改道,这其实会影响到未来水景的效果。
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如果在原有的地形中有自然的水系,就可以稍微进行休整之后用于景观构架中,这样既不会改变之前水系的原貌,又能够更好的凸显出水景的美观效果。
对于一般的水景来讲,水体的面积有大有小,有深有浅,对于水景周围的景观,配置中需要和水景的大小和深浅相吻合,或者将水景作为中心景观,或者将其作为其他景观的配景,总而言之需要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并注重生态性的原则。
其次,在水景设计中需要饱含文化意境。
中国的园林水景景观其实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人与水亲近的一种方式,过去和现在很多文人墨客经常在有水之处留恋,只因为水景所感。
比如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在当代仍然脍炙人口。
最后,在水景设计中需要实现空间的活化。
在园林设计中,只有容纳了事物的空间才能称之为空间,通过空间内各种事物的组合、拼接,产生了一些特征,而这些特征只有添加了水这一元素,才能使之具有活性,栩栩如生起来。
我们通过在有限的空间内尽情发挥想象,创造出各种组合,通过与自然水体的融和,达到活化空间的目的。
水体活化空间的方式主要有拓宽空间、引导空间和划分空间三种方式,通过阔水拓宽空间,延展园林的视觉范围;通过活水引导人的视线,清晰的划分出园林空间的界限,给人以泾渭分明的感觉;通过水的可塑性和多样性,将园林中的点、线、面连为一体,构造出三维空间,营造不同的空间景观层次。
园林景观中的水景设计方法1、动静结合的艺术营造水景主要运用动静结合的方式营造出艺术氛围。
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山川、流水、喷泉等。
清澈见底的水净化了自然空气,增加了审美气息。
喷泉等压力水具有鲜活的生命了以及动态美。
水时而温柔时而奔放的千变万化都极富有动静结合的美感。
配合了光线和音乐,在一些公园、展览馆、会议中心以及风景区建立了特色音乐喷泉,彰显了动态水景特有的热情奔放。
变化的音乐给人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使人们都能放松身心,共同体验水景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在溪水和池水等静态水流中,人们沉浸在诗情画意的景象中,欣赏这山山水水,细细品尝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2、水景设计中的动植物搭配(1)对于植物的选择:第一,确保水质健康干净,要求在水中植物安置上尽可能使用与水体形态和水体规模相适应的植被。
第二,在进行搭配植物过程中,要注意植物之间的疏密情况,对植物需要的生长和蔓延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避免分布不均和间隙过小。
(2)对于动物的选择:在水中通常可以饲养一些水中动物,一方面增加了水景的审美强度,另一方面维护了水中物种多样性的特点。
水中动物尽量选择当地的,根据水域的区域面积确定饲养动物数量,特别要强调的是,要在水中建立一定的食物链。
3、园林水景的设计中高科技技术的运用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种现代技术的产生都能达到人们对水景设计的高标准。
各种光、声、循环技术以及生态材料在水景中的综合应用,促使园林景观设计更加多样化和全面化。
4、水景构成及设计方法(1)人工瀑布。
在所有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中的瀑布基本上都是人工建筑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阶梯式、滑落式以及幕布式。
(2)人工喷泉。
在比较大的广场上,人工喷泉是最常见的,其主要是由地下喷头自动感应大小不同的压力将水从地下喷到地上来,再加上不断改变的灯光效果,共同构建出五彩斑斓的场景。
5、水景设计中给水方式的选择给水方式是营造特殊水景效果的关键因素。
在水景设计时,要根据具体的水景效果需求和水景在园林景观中所处的位置,选择恰当的给水方式,偶尔要考虑到当地的风俗习惯,对水景的给水方式进行特殊设计和特殊安排。
浅谈园林设计绿化中的水景设计摘要:水景观设计在园林设计绿化中的重要性就如同水一样,它对于园林设计绿化中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如果能够全面性地掌握并理解水景设计的特性,这样一来就使设计者更轻松地把握好水景设计和整个景观设计的关系。
笔者根据园林绿化中的景观设计原则和布局,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探究,并结合了一些实际,对园林设计绿化中的水景设计做了相关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可用性建议。
关键字:园林设计;绿化;水景设计园林设计中的绿化对于现代城市来说,是衡量文明与价值的标准之一。
单单对于园林设计绿化中的水景设计来说,它的运用更是一种自然和设计的完美结合,使园林设计绿化更具有可观性和实用性,让人类的生活回归自然,形成一种生活理念,这种理念对于人类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
一、水景设计的意义对于风景设计来说,水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它同时具有可静止、可活动、可发声等多种特性,这些对于园林设计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这也是水可以单独作为艺术品主体的原因。
综上所述,水景设计在园林设计绿化中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二、水景设计的价值(生态方面)水景设计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由于本文讨论的是园林设计绿化中的水景设计,因此笔者主要阐述的是水景设计生态方面的价值。
我们可以从众多园林设计的优秀方案中看出,因为水景独特的观赏特性以及美学的表达方式,在园林设计规划中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根据有关研究表明,水生植物是具有吸附水中的营养物质和其他元素的,使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大大增加,也因此大大抑制了有害藻类,对于水体的生态平衡来说是具有很大的帮助的。
在近几年,人工湿地系统兴起,特别是在净化城市水体这一方面,这也是水景设计在生态方面价值的最好体现。
水景设计依据科学的配置,建立了时间结构、营养结构和空间结构三方面合理的人工植物群落,这样一来,就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水景设计的特征及其要点水景设计是园林设计绿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主要根据水的特殊性来决定水景设计的多样性。
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设计方法分析摘要:在我国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中,水景的设计是不可或缺的。
园林水艺景观既能使园林景观更具生态化、动静相结合的美感、可持续性以及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还能在园林景观中显得动态十足,具有现代园林风格。
本文针对水景在园林景观的重要性、水景的设计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园林景观;水景;设计方法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引言我国园林水艺景观以其生态效应、可持续效应、动静结合效应以及特有的审美情趣效应在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
园林水景艺术是一种凸显生态设计理念的艺术,它的光芒映射着城市工业背景的“外衣”。
中国的园林水景设计以其深厚的底蕴和文化丰富着生活,诠释着生态的意义。
一、水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林立的混凝土建筑的灰色环境感到厌倦,然而景观的建设备受人们的重视。
城市规划中的园林设计形式越来越丰富,其中的水景设计却是永恒不变的因素。
为满足人们赏水、亲水的需要,目前,从住宅小区到城市广场的环境设计都在加大水体、水景在环境中的应用,高质量的生活过程中,水景建设必不可少。
1、水景是园林生态多样性的需要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经济社会赖以持续发展的宝贵自然资源,和海洋、森林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它有很巨大的森林价值和生态价值。
水景设计是城市园林中生态多样性的要求。
在强调生态、环保以及低碳生活的今天,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平稳发展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重点。
在园林景观设计时尽可能多地设计一些水景,是为了维持城市园林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以及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景观。
2、水景设计符合国人人为审美观在我国古代的园林建设中,水景设计早就存在,而且早已与中国文化溶为一体,形成独特的东方风情,创造出具有象征性、哲理性、文化性的理水形式,其意蕴广博而深厚、高雅脱俗的理水内涵,值得研究和传承。
融合了我国诗词文化等的水景,使得人们在视觉上是一种享受,古代文化里具有其独特的意涵,其意境广博而深厚,符合东方人的人文审美观。
园林艺术设计技术中的亲水性与水景设计亲水性和水景设计是园林艺术设计中重要的设计要素,它们不仅能够丰富景观,创造出舒适宜人的环境,还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本文将探讨亲水性和水景设计在园林艺术设计中的作用和应用。
一、亲水性的概念和作用亲水性是指园林艺术设计中创造与水体相关的环境条件和景观元素,使人们能够亲近水体并享受水域带来的美感和愉悦感。
亲水性的营造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 设计水景区域:设计师可以在园林中设置水池、喷泉、人工湖泊等水景,使人们能够近距离接触到水体,感受到水的声音和气息。
2. 增设水边设施:在水体旁边设置休闲桌椅、亭台楼阁等设施,方便人们休息、观赏水景。
3. 设计湿地景观:湿地具有重要的水生态功能,设计师可以创造湿地景观,增加植被、水生动物等元素,使人们能够近距离欣赏到湿地生态。
亲水性的作用多方面,首先,亲水性的营造能够增加人们与自然的互动,使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保育。
其次,亲水性的景观设计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增加湿度,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
此外,亲水性还能够提升园林的整体景观质量,为人们提供美丽的视觉享受。
二、水景设计的原则和要素水景设计是园林艺术中常见的设计形式,通过对水体的运用和处理,达到美化环境、提升景观品质的目的。
水景设计的原则和要素如下:1. 构建景点分层:水景设计中常采用层次分明的布局,通过设置喷泉、瀑布、水槽等不同形式和高度的水体,增强景观层次感。
2. 创造流动形象:水是活力的象征,水景设计应注重创造水体的流动感,通过设置人工溪流、水帘墙等元素,增加景观的动态效果。
3. 合理设置植物:水景设计中,植物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设计师可以选择适合水生环境的植物,如莲花、荷花等,增加景观的美感和生态功能。
4. 考虑环境可持续性:水景设计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水的浪费,降低园林养护成本。
5. 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水景设计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注重与建筑、植物等元素的融合,创造出统一和谐的景观效果。
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营造方法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营造是一种常见而又重要的手法,可以为园林增添生气、美感和舒适感。
水景可以是池塘、喷泉、水槽、小溪等形式,通过适当的设计和布局,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效果和氛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营造水景的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位置。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位置选择至关重要。
为了使水景能够发挥最大的效果,应该选择一个居高临下的位置,这样可以让水景更容易被人们看到,并能够提供更好的视觉效果。
其次,选择合适的水景形式。
根据园林的整体风格和主题,选择合适的水景形式非常重要。
比如,在古典园林中,可以选择古井、流水等形式,而在现代园林中,可以选择喷泉、水幕、倒影池等形式。
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可以选择不同形式的水景来营造出不同的效果。
然后,考虑水景的尺度和布局。
水景的大小和布局应该与整个园林相协调,既要注重整体的和谐统一,又要凸显水景的独特性和特点。
根据园林的大小和用途,可以选择大型的水景,如湖泊;也可以选择小型的水景,如水池或喷泉。
同时,水景的布局也应该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和使用需求,例如在园林中设置水景的核心位置,使其成为园林的焦点和亮点。
此外,考虑水景的运动形式和声音效果。
水景的运动形式可以通过水的流动、喷泉、波纹等形式来营造。
不同的运动形式可以给人一种舒适和放松的感觉,增强人们对园林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同时,水声也是水景设计中的重要因素。
水声可以通过瀑布、水流等形式产生,它可以起到遮蔽噪音、增加环境音效以及提供放松和安静的效果。
最后,考虑水景的照明效果和装饰元素。
水景的照明效果可以通过灯光的设置来实现,可以在水景周围或水中设置适当的灯光来营造出不同的效果和氛围,比如柔和的温暖光线可以增加水景的浪漫和诗意。
此外,还可以在水景中添加一些装饰元素,如岩石、植物、雕塑等,以增加水景的美感和观赏价值。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营造方法有很多,通过选择适合的位置、形式、尺度和布局,以及考虑水景的运动形式、声音效果、照明效果和装饰元素,可以使水景更好地融入园林环境,营造出独特而又美丽的水景效果。
简述水景的设计方法及其设计要点1. 引言在现代园林设计中,水景常常被用作美化环境、增加视觉效果和提升空间氛围的重要元素之一。
水景的设计方法有很多种,本文将简述水景的设计方法及其设计要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践中。
2. 水景的设计方法2.1 利用水体水是水景设计中最核心的元素,可以通过引入水体来打造出具有艺术感和观赏价值的景观效果。
水景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静态水景:通过池塘、喷泉等形式将静态的水体融入设计中,营造出宁静、优雅的景观效果。
(2) 动态水景:利用流水、喷泉、瀑布等形式创造出动态的水体,赋予水景更加生动活泼的表现力。
(3) 反射水景:通过水体的反射效果,将周围的自然景观或建筑物映射到水面上,提升整体视觉体验。
(4) 水下景观:设计师可以利用水下景观,如水下花园、水下雕塑等形式,打造出独特的水下世界,让观者感受到别样的惊喜和美感。
2.2 增加景观元素水景设计不仅仅局限于水体本身,在增加景观元素的可以使整个水景更具层次感和丰富性。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景观元素的设计方法:(1) 植物景观:可以通过种植花草树木来营造出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观氛围。
选择适合水景的植物,如荷花、睡莲等,能够增加水景的视觉吸引力。
(2) 建筑物和雕塑:在水景周围布置建筑物、雕塑等艺术品,形成与水景相互呼应的效果,增加观赏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3) 照明设计:在水景中合理设置照明设施,利用灯光的投射和变化,增强水景的夜间观赏效果,打造出独特的夜景魅力。
3. 水景的设计要点3.1 环境协调在进行水景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特点和风格,使水景与整体园林环境相协调。
在自然风光的环绕下,选择自然形态的水景更能体现整体的和谐与美感。
3.2 功能性考虑水景设计不仅仅追求美观,还要考虑到功能性。
根据水景的用途和场所的特点,合理规划水景的功能,例如设置游泳池、儿童水池等,增加水景的实用价值。
3.3 材料选择水景中的材料选择也非常重要,要考虑到其耐久性、防水性以及观赏性。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摘要:水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种重要景观要素,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设计一直受到园林设计师的广泛关注。
从技术手段、水景形式以及植物造景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体设计,以期为现代园林的水体设计提供借鉴和方法。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水体设计;分析数千年以来,古人对水有着深刻的体会和理解,认为水是万物之源,在园林设计过程中通常以山水作为背景,使我国古典园林水景观显得多姿多彩。
通过分析水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中必不可少的园林设计题材在园林设计的作用,有利于人们了解古人的园林设计思想和方法,并运用到以后的园林设计中。
1中国古典园林水体设计运用的技术手段在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是必不可少的一种题材。
水体设计基于自然,也高于自然,运用到了多种不同的技术手段。
1.1注重天然,科学选址造园的首要条件是能够科学地选择更加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及水源条件。
中国古代园林设计者基本都是通过对自然地形和自然环境的利用,来实现对园林中水体的整体趋势的正确把控。
中国古典园林非常注重将人工和自然结合到一起,就算是人工挖地来建造水池,其形状也不会是方正的。
这与西方传统的园林设计有很大不同,西方传统园林多以规整有序的水土布局为主。
古代园林设计家多喜欢选择有自然水源的地方建造园林,并将自然水源作为园林水体的源头。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源多被隐藏在园林的山石之下、洞壑之中以及亭榭之间等幽深的地方,通过架设桥梁、铺砌石砖等方式来构建园林空间的深远感和幽深意境。
这样的水体设计将设计过程中的人工性完美的融入到自然之中,虽是人造园林,却也像是自然存在的。
1.2灵活变化,合理布局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之中,水体布局是园林布局的主体,通过对水体合理的布置来表现园林景观所要表现的意境。
中国古代园林设计者通常依据园林面积大小来进行水体布局。
在中国古代江南地区的私家庭院中,水体即是园林的主体,园中的山石、植物以及亭榭等修饰物都环绕园林中的水体的一种格局。
中国园林的水景设计原理中国园林的水景设计原理是基于传统中国文化的审美理念和哲学思想,以自然景观为蓝本,通过巧妙的布局和造型手法,创造出独特的水景景观。
其核心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自然与人工的结合中国园林水景设计注重自然景观与人工造景的有机结合。
通过人工营造的水池、溪流等水体与自然山石、植物的相互烘托,形成和谐统一的自然景观。
中国园林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认为自然和人工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水景设计要尊重自然规律,将人工造景融入自然环境中,创造出一种自然而然的美感。
二、借景与反景中国园林注重对景观的处理。
通过布局和造型手法,使景观与园林内外的环境相互呼应,形成“借景”或“反景”的效果。
借景是指在园林设计中巧妙地利用周围的山水、建筑等元素,使其成为园林景观的一部分,增强景观的开放感和广阔感;反景是指在园林设计中通过设置屏障或运用建筑、植物等手段,将不美丽或不想被看到的景观遮挡住,使观赏者的视线仅局限在美丽的景观上。
三、形式与意境的统一中国园林水景设计追求形式与意境的统一。
其设计手法通常采用曲线、弧形等柔和的线条,注重几何形态的变化和流动感。
通过设计石块、假山、亭台楼阁等元素,构建独特的景观造型,形成与自然呼应的意境。
水景设计要注重造型的变化和转折,使水体的流动线条与园林景观相互呼应,营造出以曲线和曲折为主的动感美。
四、隐与现的关系中国园林水景设计注重对景观的巧妙处理,特别强调“隐”与“现”的关系。
所谓“隐”即隐藏,通过布局和遮挡手法,将部分景观隐藏起来,增加园林的神秘感和层次感;“现”即显露,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疏密间隔,将景观逐渐呈现给观赏者,增加乐趣和体验感。
隐与现的处理使得观赏者在园林中游赏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景观显现,形成景观的延续和过渡,增加了景观的神秘性和趣味性。
五、水的运用水是中国园林水景设计的重要元素。
水景设计注重充分利用和运用水的特性和性质,通过水体的运动和流动,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致。
园林工程中的景观水体设计与管理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园林工程中的景观水体设计与管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景观水体作为园林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提供了视觉上的美感,还为人们带来了休闲娱乐和心灵放松的场所。
本文章将就园林工程中的景观水体设计与管理进行探讨。
一、景观水体设计的原则景观水体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营造出具有观赏价值的水景,并与周围的环境进行融合。
在进行景观水体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自然性原则:园林景观的核心思想是模拟自然,景观水体设计也不例外。
设计师应该尽量保持水体的自然形态,如湖泊、溪流等,并结合周围环境的特点进行布局,使其看起来更加自然。
2. 有机融合原则:景观水体应当与周围的植被、建筑等元素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可以通过选择适合的水生植物、合理布局水面与陆地的比例等方式来实现。
3. 空间层次原则:景观水体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整体空间层次的变化,以创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
可以通过设置瀑布、喷泉、小岛等来增加水体的层次感。
4. 功能性原则:景观水体的设计不仅要追求美观,还要考虑到其功能性。
例如,水体可以用来调节气温、改善空气质量等。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水体的功能性需求。
二、景观水体管理的重要性景观水体设计完成后,还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以确保其长期的美观和功能发挥。
景观水体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健康与安全:景观水体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如果管理不当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需要定期检测水质,保证水体的清洁与安全。
2. 植物管理:水体周围的植物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适时的修剪与养护,以保证植被的繁茂和美观。
3. 水体维护:景观水体需要进行定期的清理工作,清除水体中的杂物和积淤物,以保持水体的清澈和通畅。
4. 设备与设施维护:景观水体周围的喷泉、瀑布等设备和设施需要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作和延长使用寿命。
园林的水景设计研究谢建新(江苏锦盛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常州213000)应用科技瞒要】水景现在水景设计中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它具有灵活、巧于因借等特点,能起到组织空间、协调水景变化的作用,更能明确游览路线、给人明确的方向感。
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它的缔洼,有助于设计者更好的把握水景设计与设计意图的袁达。
l关=键阃风景园林;依水景观;设计关系;玎虢1引言水来自于大自然,它带来动的喧器,静的和平,还有韵致无穷的倒影:它是风景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植物、鱼和野外生灵提供生存之地:也可以与建筑物,雕塑,植物或其他艺术品组合,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作品,因此水景在公共艺术的范畴里,占有一席之地。
正是水的这些特性,才表达出园林中依水景观的无穷魅力。
作为园林中的独特一景——依水景观,与水景—样也相应的有它独特的观赏价氲2依水景观的审美特征依水景观是园林水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的特殊性,决定了依水景观的异样性。
在园林小品中,亭、桥、榭、舫等都是依水景观中较好的表现形式。
21依水景观的设计形式1)水体建亭。
水面开阔舒展,明朗,流动,有的幽深宁静、有的碧波万顷,情趣各异,为突出不同的景观效果,一般在小水面建亭宜低邻水面,以细察涟漪。
而在大水面,碧波坦荡,亭宣建在临水高台,或较高的石亟上,以观远山近水,舒展胸怀,各有其妙。
—般临水建亭,有—边临水、多边临水或完全伸入水中,四周被水环绕等多种形式,在小岛上、湖心台基上、岸边石矶E都是临水建亭之所。
在桥上建亭,更使水面景色锦上添花,并增加水面空间层次。
2)水面设桥。
桥是人类跨越山河天堑的技术创造,给人带来生活的进步与交通的方便,自然能引起人的美好联想,固有人间彩虹的美称。
桥因其造型优美、形式多样作为园林中重要造景建筑之一。
因此小桥流水成为中国园林及风景绘画的典型景色。
在规划设计桥时,桥应与园林道路系统配合、方便交通;联系游览路线与观景点。
3)依水修榭。
榭是园林中游憩建筑之一,建于水边,姻l纷上记载“榭者借也,借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说明榭是一种借助于周围景色而见长的园林游憩建筑。
关于园林水景设计探讨【摘要】在水景设计中水景观已成为一个极具特色不可或缺的环节。
它的特点是非常灵活、巧于因借,具有协调水景变化、组织空间的功能,在游览路线上能让人比较明确,使人感到方向清楚。
古今中外的园林,都非常重视对水体的运用。
【关键词】风景园林;水景;设计1、园林水景设计的大概情况园林风景有各种不同的风格,水体在园林中的作用是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
园林艺术中水是最富魅力的、不可缺少的一种园林要素。
从来中国园林就有“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的说法,由此不难看出水对于景观的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的水景现状却不容乐观、比较令人担忧。
大喷泉在城市中随处可见,但却在水里静静的不动一点水也不喷,被污染的小溪、河流到处都有,还有那蓄洪大坝笔直高深,那些早已干涸的水池更不用说了……,这种水景现象非常常见、普遍,这种水景现象非常可悲!人亲水的本性固然存在,设计师们对人们的这种需求也在努力满足,这原来是件好事,可出现的结果却不如人意。
目前水资源日益短缺,怎样去营造一个既能获得设计艺术的景观设计,又能使人们观赏的视觉效果获得满足,这是设计师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 、设计水景观的形式概括一下水景观,通常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通过土建结构或地势,对天然水景观进行仿照而成。
例养鱼池、人工湖、溪流、瀑布、跌水、泉涌等,在我国传统园林中对这些应用较多。
这几年,应用水景的技术具有较快的发展,在实践中大量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水艺景观发展已逐渐成熟,建立相对独立的工程分支,然而系统的指导理论在工程设计实践中还非常不完善。
城市建设迅猛前进,很多道路和建筑物等的建设导致城市地面不透水面积不断加多。
极大增加雨水径流量,若没有适当的手段而单纯研究快速排出雨水径流,所需雨水泵站、管道等设施无疑会随之增大,费用也会上升,这对于城市建设来讲自然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一个理想的水景设计,应该基于优秀的艺术效果设计,完美结合于上述各专业系统的产物,其设计要点主要有:2.1 水面建桥、水体建亭水面舒展开阔,流动明朗,有的万顷碧波、有的宁静幽深,各具情趣,为使不同的景观效果重点突出,通常建在小水面的亭台适合与水面低邻,以观赏涟漪。
园林的水景设计研究简介:水景观在水景设计中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它具有灵活、巧于因借等特点,能起到组织空间、协调水景变化的作用,更能明确游览路线、给人明确的方向感。
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它的特性,有助于设计者更好的把握水景设计与设计意图的表达。
关键字:风景园林依水景观设计关系环境1.引言水来自于大自然,她带来动的喧器,静的和平,还有韵致无穷的倒影[2].水是风景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她为植物、鱼和野外生灵提供生存之地。
水可能是所有景观设计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它极具可塑性,并有可静止,可活动,可发出声音,可以映射周围景物等特性,所以可单独作为艺术品的主体,也可以与建筑物,雕塑,植物或其他艺术品组合,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作品[1],因此水景在公共艺术的X畴里,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早期水景大多与艺术品相搭配,所以其演变也是传统的、着重观赏的雕塑或神像喷泉、水池,进入与抽象造型相结合的水景,再进入到与周围环境相搭配的水景,以及能够让人亲近接触的亲水性喷泉[3].正是水的这些特性,才表达出园林中依水景观的无穷魅力。
作为园林中的独特一景——依水景观,与水景一样也相应的有它独特的观赏价值。
2.依水景观的审美特征依水景观是园林水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的特殊性,决定了依水景观的异样性。
在探讨依水景观的审美特征时,要充分把握水的特性,以及水与依水景观之间的关系[3].利用水体丰富的变化形式,可以形成各具特色的依水景观,园林小品中,亭、桥、榭、舫等都是依水景观中较好的表现形式。
2.1 依水景观的设计形式2.1.1 水体建亭:水面开阔舒展,明朗,流动,有的幽深宁静、有的碧波万顷,情趣各异,为突出不同的景观效果,一般在小水面建亭宜低邻水面,以细察涟漪。
而在大水面,碧波坦荡,亭宜建在临水高台,或较高的石亟上,以观远山近水,舒展胸怀,各有其妙[5].一般临水建亭,有一边临水、多边临水或完全伸入水中,四周被水环绕等多种形式,在小岛上、湖心台基上、岸边石矶上都是临水建亭之所[5].在桥上建亭,更使水面景色锦上添花,并增加水面空间层次。
2.1.2 水面设桥桥是人类跨越山河天堑的技术创造,给人带来生活的进步与交通的方便,自然能引起人的美好联想,固有人间彩虹的美称[5].而在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中,地形变化与水路相隔,非常需要桥来联系交通,沟通景区,组织游览路线。
而且更以其造型优美形式多样作为园林中重要造景建筑之一[4].因此小桥流水成为中国园林及风景绘画的典型景色。
在规划设计桥时,桥应与园林道路系统配合、方便交通;联系游览路线与观景点;注意水面的划分与水路通行与通航;组织景区分隔与联系的关系。
2.1.2.1 水景中桥的类型及应用步石又称汀步、跳墩子,虽然这是最原始的过水形式,早被新技术所替代,但在园林XX可应用发挥有情趣的跨水小景,使人走在汀步上有脚下清流游鱼可数的近水亲切感。
汀步最适合浅滩小溪跨度不大的水面。
也有结合滚水坝体设置过坝汀步,但要注意安全。
梁桥跨水以梁、独木桥是最原始的梁桥。
对园林中小河、溪流宽度不大的水面仍可使用。
就是水面宽度不深的也可建设桥墩形成多跨桥的梁桥。
梁桥平坦便于行走与通车[5].在依水景观的设计中,梁桥除起到组织交通外,还能与周围环境相结合,形成一种诗情画意的意境,耐人寻味。
拱桥拱券是人用石材建造大跨度工程的创造,在我国很早就有拱券的利用。
拱桥的形式多样,有单拱、三拱到连续多拱,方便园林不同环境的要求而选用。
在功能上又很适应上面通行、下面通航的要求。
拱桥在园林中更有独特造景效果。
因此有“长虹偃卧,倒影成环”的描写。
如的玉带桥、十七孔桥。
玉带桥是西堤上唯一的高拱石桥,拱高而薄,恰如一条玉带横舞水面,它造型复杂、结构精美,在水面上映出婀娜多姿的倒影。
浮桥浮桥是在较宽水面通行的简单和临时性办法。
它可以免去做桥墩基础等工程措施,它只用船或浮筒替代桥墩上架梁板用绳索拉固就成通行的浮桥。
在依水景观的设计中,它起到多方面的作用,但其重点不在于组织交通。
由于它固而不稳,人立其上有晃悠动荡之势,给人以不安的感觉,利用浮桥的不稳因素,可以与水的静态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能激发人们勇于冒险、积极奋进的进取心。
吊桥在急流深涧,高山峡谷,桥下没有建墩的条件,如我国西南地区,最宜建吊桥。
它可以大跨度的横卧水面,悬而不落[6].吊桥具有优美的曲线,给人以轻巧之感。
立于桥上,既可远眺,又可近观。
轻巧的悬索吊桥随着我国科技发展,今后在依水景观的设计中,必将出现更多的具有优美曲线、轻巧的吊桥。
亭桥与廊桥这类即有交通作用又有游憩功能与造景效果的桥,很适合园林要求。
如颐和园西堤上建有幽风桥、镜桥、练桥、绿柳等亭桥。
这些桥在长堤游览线上起着点景休息作用,在远观上打破上堤水平线构图,有对比造景、分割水面层次作用[6].XX七星岩的花桥,这一长的廊桥是通往公园入口第一个景观建筑。
XX瘦西湖上的五亭桥是瘦西湖长轴上主景建筑。
2.1.3 依水修榭榭是园林中游憩建筑之一,建于水边,《园冶》上记载“榭者借也,借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说明榭是一种借助于周围景色而见长的园林游憩建筑。
其基本特点是临水,尤其着重于借取水面景色。
在功能上除应满足游人休息的需要外,还有观景及点缀风景的作用。
最常见的水榭形式是:在水边筑一平台,在平台周边以低栏杆围绕,在湖岸通向水面处作敞口,在平台上建起一单体建筑,建筑平面通常是长方形,建筑四面开敞通透,或四面作落地长窗。
榭与水的结合方式有很多种。
从平面上看,有一面临水、两面临水、三面临水以及四面临水等形式,四周临水者以桥与湖岸相联。
从剖面上看平台形式,有的是实心土台,水流只在平台四周环绕;而有的平台下部是以石梁柱结构支撑,水流可流入部分建筑底部,甚至有的可让水流流入整个建筑底部,形成驾临碧波之上的效果。
2.1.4 水面建舫舫的原意是船,一般指小船。
建筑上的舫是指水边的一种建筑,在园林湖泊的水边建造起来的一种船形建筑。
舫的下部船体通常用石砌成,上部船舱则多用木构建筑,其形似船[5].舫建在水边,一般是两面或三面临水,其余面与陆地相连,最好是四面临水,其一侧设有平桥与湖岸相连,有仿跳板之意。
它立于水中,又与岸边环境相联系,使空间得到了延伸,具有富于变化的联系方式,即可以突出主题,又能进一步表达设计意图。
2.2 水与山石之间的关系2.2.1 石在园林,特别在庭园中是种重要的造景素材。
“园可无山,不可无石”,“石配树而华,树配石而坚”。
今天,园林用石尤广,能固岸,坚桥,又可为人攀高作蹬,围池作栏,叠山构峒,指石为坐,以至立壁引泉作瀑,伏池喷水成景。
品石中较典型的有太湖石,XX等[12].品石,在景石造型中,可作庭园的点缀,陪衬小品,也可以石为主题构成依水景观的中心。
在运用品石时,要根据具体素材,反复琢磨,取其形,立其意,借状天然,方能“片山多致,寸石生情”的增色景观。
2.2.1.1 雕塑型景石其所选的品石素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形状特征,或酷似风物禽鱼,或若兽若人,神貌兼有;或稍以加工,寄意于形[12].塑物型景石作为庭中观赏的孤赏石时,一般布置在入口,前庭,廊侧,路端,景窗旁,水池边或景栽下,以一定的主题来表达景石的一定意境,置于庭中,往往成了庭园的景观中心,而深化园意,丰润庭景。
2.2.1.2 筑山型景石该种景石,常用岩、壁、峡、涧之手法将水引入园景,以形成河流、小溪、瀑布等。
溪涧及河流都属于流动的水体,由其形成的溪和涧,都应有不同的落差,可造成不同的流速和涡旋及多股小瀑布等。
这种依水景观的形成,对石的要求很高,特别是石的形状要有丰富的变化,以小取胜,效仿自然,展现水景主体空间的迂回曲折和开合收放的韵律,形成“一峰华山千寻,一勺江湖万里”的意境。
2.3 临水驳岸形式及其特征园水局之成败,除一定的水型外,离不开相应岸型的规划和塑造,协调的岸型可使水局景更好的呈现出水在庭园中的作用和特色,把旷畅水面做得更为舒展。
岸型属园林的X畴,多顺其自然[5].园林驳岸在园林水体边缘与陆地交界处,为稳定岸壁,保护河岸不被冲刷或水淹所设置的构筑物(保岸),必须结合所在景区园林艺术风格、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面形成、材料特性、种植设计以及施工方法、技术经济要求来选其建筑结构及其建筑结构形式。
庭园水局的岸型亦多以模拟自然取胜,我国庭园中的岸型包括洲、岛、堤、矶、岸各类形式,不同水型,采取不同的岸型。
总之,必须极尽自然,以表达“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效果,统一于周围景色之中。
2.3.1 洲渚洲渚是一种濒水的片式岸型,造园中属湖山型的园林里,多有洲渚之胜。
洲渚不是单纯的水面维护,而是与园林小品组成富有天然情趣的水局景的一项重要手段。
2.3.2 岛岛一般指突出水面的小土丘,属块状岸型。
常用手法是:岛外水面萦回,折桥相引;岛心立亭,四面配以花木景石,形成庭园水局之中心,游人临岛眺望,可遍览周围景色。
该岸型与洲渚相仿,但体积较小,造型亦很灵巧。
2.3.3 堤以堤分隔水面,属带形岸型。
在大型园林中如XX西湖苏堤,既是园林水局中之堤景,又是诱导眺望远景的游览路线,在庭园里用小堤做景的,多作庭内空间的分割,以增添庭景之情趣。
2.3.4 矶矶是指突出水面的湖石一类,属点状岸型,一般临岸矶多与水栽景相配,或有远景因借,成为游人酷爱的摄影点。
位于池中的矶,常暗藏喷水龙头,自湖中央溅喷成景,也有用矶作水上亭榭之衬景的,成为水局三小品。
2.3.5 池岸岸型中最常见的仍数沿池作岸的环状岸型,通称池岸[5].我国传统庭园池岸多属自由型,它因势而曲,随形作岸。
一般多以文石砌作,或以湖石,XX叠成[11].新建庭园之小池池岸,形式多样,采用的材料亦各不相同,这些岸式一般较精致,与小池水景很协调,且往往一池采用多种岸式,不同的岸式之间用顽石作衔接,使水景更为添色。
2.4 水与动植物的关系水是植物营养丰富的栖息地,她能滋养周围的植物、鱼和其它野生物。
大多数水塘和水池可以饲养观赏鱼类,而较大的水池则是野禽的避风港[10].鱼类可以自由地生活在溪流和小河中,但溪水和小河更适合植物的生长。
池塘中可以培养出茂盛且风格各异的植物,而在小溪中精心培育的植物则是问心无愧的建筑艺术。
2.4.1 水与植物的关系2.4.1.1 水边的植物配置无论大小水面的植物配置,与水边的距离一般要求有远有近,有疏有密,切忌沿边线等距离栽植,避免单调呆板的行道树形式[7].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又需要造就浓密的“垂直绿障”。
如XX黄龙洞水池南面的山,山脚距水池10余米,山坡陡峻,树木郁郁葱葱,形成一个庞大的“垂直绿面”,高达30余米,而水池宽仅18米,再加上池旁白色的园林建筑衬托,高低对比更加明显。
林中鸟声唧唧,坐临池畔,如入深山老林,使人感到水池空间更为宁静、古拙[9].2.4.1.2 水面的植物配置水面全部栽满植物的,多适用小水池,或大水池中较独立的一个局部,在南方的一些自然风景区中,保留了农村田野的风味[8],在水面铺满了绿萍或红萍,如似一块绿色的地毯或红色的平绒布,也是一种野趣;在水面部分栽植水生植物的情况则比较普遍,其配置一定要与水面大小比例、周围景观的视野相协调,尤其不要妨碍倒影产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