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高考历史怎样评价历史人物作为全国水平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高考历史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然而,这一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题,而是需要我们对历史人物的整体性进行精细的分析和思考。
下面我们从评价的角度、评价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多个维度进行探讨。
一、评价的角度评价历史人物的角度可以有很多种,如个人评价、社会评价、时代评价等。
个人评价主要体现在历史人物个人的品德、能力、贡献等方面,其评价主要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观和观念。
而社会评价主要从社会的整体角度来评价历史人物,其评价标准取决于社会的利益和价值观念。
时代评价则考虑到时代的巨变,从这一角度来评价历史人物,更能体现出历史人物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评价的方法1.比较方法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比较来评价其重要性和影响力。
比较可以是对同一时期内的历史人物,也可以是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
比较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如其思想、贡献、影响力等方面,从而得出一个综合的评价。
2.时代方法按照历史的时代性来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
具体来说,就是将历史人物放在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中来分析其重要性和影响力。
这种方法要求我们从全局的角度去看待历史人物,而不是仅仅从个人的角度出发。
3.对象方法按照评价的对象来进行评价。
主要包括个人品德、能力、贡献等方面。
这种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评价的角度相对来说比较窄,但因其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精准性,相对比较容易被人接受。
三、评价的标准1. 具有的思想、理论和创造性作为历史人物,必须具备开创性和创造性的思想和理论,这是评价历史人物最为基础的标准。
其思想和理论不仅能够推动时代的发展,同时也会对后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2.具有的贡献和影响历史人物的贡献体现在各种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具体包括开创新时代,推动社会进步等。
而历史人物的影响则是指对某个领域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是历史人物重要性的核心标准。
3.个人的品德和公德心历史人物的品德和公德心是作为人的基础素质,对于一个成功的历史人物来说,其良好的品德底蕴和高尚的公德心是至关重要的。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1.要有生产力和实践标准,论从史出的方法;
2.把历史人物的思想放在当时特定环境;
3.要全面、客观、一分为二地辩证看待历史人物的思想产生的影响。
评价历史上改革(变法)成功或失败的方法:
1.要把改革(变法)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
2.采用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
3.看改革(变法)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社会的发展。
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应遵循的标准:
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2.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3.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根本方法:评价历史人物 ,实际上就是要评价其一生的功过是非。
要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 ,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 ,必须全面把握其历史活动;
其次 ,要按一定的标准和原那么把这些活动分为积极(或进步、功绩)和消极(或反动、过错)两方面 ,对于有些历史人物 ,其活动呈现明显阶
段性 ,所以还要分阶段评价;
第三 ,评价的标准和原那么有:
(1)生产力标准
(2)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历史开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义原那么 ,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
(3)阶级的观点
(4)时代的观点 ,即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 ,符合时代开展要求的 ,那么肯定 ,反之那么否认 ,同时注意不要用现代人的
标准评价古人;
(5)不要以偏概全
(6)客观公正 ,不要带感情色彩
(7)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 / 1。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答题技巧大全明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要求第一,能够对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和历史作用做出恰当评价;第二,能够对历史人物在某一具体事件的立场、观点、态度做出分析评价;第三,能够对历史人物相互之间的评价(可以是同时代人,也可以是不同时代人)或现实中的人物对某一历史人物的评价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并能说明自己的观点;第四,具备从所提供的有关某一历史人物或相关历史人物活动的历史材料中,独立地提出适当的观点或假设,并运用基本的演绎或归纳,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方法做出较为完整的论证或阐述的能力。
从哪些方面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第一,要确定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
在评价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时,都要把他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进行考察,即寻找该历史人物个人活动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
因为,任何历史人物的活动,都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舞台,个人的思想和活动受众多条件的制约,只有考察历史人物个人背后的社会历史条件,发现历史规律,才能了解历史人物活动的实质。
如评价秦始皇就涉及到怎样认识他残暴的原因。
如果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就会发现他的残暴是秦统一六国后经济迅速发展加速了统治阶级腐朽的结果,是权力过分集中于君主一人的结果。
如果不考虑当时的历史条件,很容易把他的残暴归结为单纯的个人品德问题(事实也是如此,历史上持此论者不乏其人),这样的认识不仅流于浮浅而且还有很大危害——让人们把由根本制度带来的问题误认为是皇帝个人的品质问题,避重就轻,从而掩盖了历史真像。
在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背景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历史人物生活的时间、国家、时代特点以及他的活动所处的历史环境等。
第二,要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不应停留在个人动机上面,而是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关系的环境。
这实质是寻找个人活动与本阶级的关系。
恩格斯说:“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正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
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1.履行职责和使命:历史人物的使命和职责可能因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而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应该在所处的环境中做出积极的贡献。
他们可以是统治者、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军事领袖、宗教领袖等不同类型的人物,但无论他们的具体角色如何,都应该以对社会和人类的利益为核心,履行自己的责任。
2.影响力和遗产:评估历史人物的重要标准是他们的影响力和遗产。
历史人物通过他们的言行和行为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思想、观点和行动可能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塑造了社会的形态和价值观。
这些影响可能是积极的,如民主、人权、科学进步等,也可能是负面的,如战争、专制主义等。
因此,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需要评估他们对社会和人类的长期影响,以及留下的遗产是积极的还是负面的。
3.自身品德和道德价值观:历史人物的品德和道德价值观也是评价标准之一、一个历史人物的品德和道德价值观可能是他们思想和行为的指导原则,也可能对他们的影响力和遗产产生重要影响。
一个历史人物的诚实、正直、勇敢、同情心等品质,以及他们对公正、道德和伦理的看法,应该被视为评价他们的重要标准。
4.时代认同和历史背景:评估历史人物时,我们还应该将他们放在其所处的时代和历史背景中考虑。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标准,因此一个历史人物的行为和观点需要在其所处的时代中进行评估。
同样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考虑历史人物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条件,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言行。
5.多元视角和客观性: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片面性和偏见,采取多元的视角和客观的方法。
历史人物通常存在正反两面,他们的言行往往是复杂和多样的。
因此,我们需要对历史人物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客观地评估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并理解他们在特定时期和背景下所作出的决策和行动。
以上是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重要标准。
然而,由于历史人物众多且多样,评价标准也会因人而异。
因此,在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时,我们应该尽量综合各种因素和观点,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理解。
4.科学客观评价历史人物,需要树立科学的伟人观和(
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是:是否推动历史的发展,推动既肯定为主,阻碍既否定为主。
标准主要有三条:
一.看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既当是应该解决的主要矛盾);
二.看是否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
三.看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
这三条标准是紧密相连的、互为一体的。
一般说来,只要符合第一条其它两条也就顺理成章了。
要想对历史人物做出合情合理的评价,必须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下,具体注意下列几点:
1.特定的历史背景。
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大舞台,人物同样的活动如果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那就可以做出不同的评估。
2.确定评估标准。
我们看一个人物的活动或举措,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仅从道义的角度去考虑。
而要看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等。
3.防止以偏概全。
通常说人无完人,就是指对人物的评估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
对历史人物要考虑他的阶级性和时代性。
评价历史人物的三原则
评价历史人物的三原则是:一是看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历史
发展趋势,既当是应该解决的主要矛盾);二是看是否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三是看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
这三条标准
是紧密相连的、互为一体的。
一般说来,只要符合第一条其它两条也
就顺理成章了。
要想对历史人物做出合情合理的评价,必须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的原则下,具体注意下列几点:
1.特定的历史背景。
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大舞台,人物同样的
活动如果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那就可以做出不同的评估。
2.确定评估标准。
我们看一个人物的活动或举措,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仅从道义的角度去考虑。
而要看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
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等。
3.防止以偏概全。
通常说人无完人,就是指对人物的评估要一分
为二,全面客观。
对历史人物要考虑他的阶级性和时代性。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第1篇:简析如何评价历史人物中国历史绵延数千年,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也造就了不计其数的历史人物。
这些历史人物或大或小都在历史上对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兴衰起了不同的影响作用。
那我们该如何来评价这些历史人物呢,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历史教师,必须以客观的、全面的眼光去评价历史人物。
下面就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简析一下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一、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对历史人物,应根据他们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客观上所起的推动作用或阻碍作用,对人民有利还是有还而予以肯定或否定,这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
二、评价历史人物的重要前提1、严格的历史性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时代特色、历史条件也会不断变化,评价历史人物就要充分参考这些变化条件,避免犯以下一些错误。
1)用现在的标准去衡量去要求历史上的人物。
例如,在19世纪末期的情况下,就不能认为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变法发展资本主义是错误的,因为当时维新变法发展资本主义是比较先进的,而如果到了20世纪初期康有为、梁启超还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就应当否定他们这种主张了。
2)对历史人物不切实际的进行拔高、颂扬,而忽视其局限性。
3)把历史人物和今人简单类比,牵强附会。
以上这些都是错误的,要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必须把历史人物放在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下来进行评价,决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
2、科学的阶级性中国社会发展至今,可以说经历了三种阶级社会形态: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历史人物必然相应的具有一定的阶级属性,因此,对历史人物还应进行科学的阶级分析。
这就要求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注意历史人物属于哪个阶级,为哪个阶级服务,同时还应注意历史人物的复杂性,不能一刀切。
例如,认为地主阶级在任何时期都是反动的,都阻碍社会的进步,这种绝对化的观点就不对了。
要避免犯这种错误,必须认清两点1)地主阶级是不变的,但个人是可以改变的。
例如,朱元璋刚开始起义反元时,代表的是农民阶级的利益,但是后来他登基做了皇帝,就发生了转变,开始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对他的评价也应分时期进行。
评价历史人物方法技巧总结一.评价历史人物第一,要有历史的观念——时空观念。
学习历史最重要的一个观念就是时空观念。
评价历史人物时,要把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时空(背景)下进行评价。
这是评价历史人物的最基本观念。
因为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俗、思想观念对人都有深刻的影响,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局限性。
人物的历史活动不可能超出时代的局限性,所以评价者要置身于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去评价历史人物。
第二,要有科学的思维——辩证思维。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要全面地了解他一生做过的事,他做的事体现着他的思想和价值追求,是评价人物的重要依据。
对人物所做的事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
像哥伦布发现美洲,我们要站在欧洲人的角度看他,也要站在美洲人的角度去看他,还要站在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角度来看他。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不能有先入为主的偏见。
我们要看到他所做的事件的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弊端。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一半好一半坏呢?不能这样简单地下结论,这就涉及到评价人物的第三个方面,评价标准。
第三,要有统一的标准——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是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人类社会的进步有时看上去是很残酷的。
在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但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
当私有制出现以后,阶级社会产生了,一部分人开始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另一部分人,但从生产力发展水平来看,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因为这个时期,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比原始社会时期明显增强了。
英国的圈地运动,用暴力手段使农民与土地分离,看上去是十分残酷的,但为英国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要看他所做的事,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人民的长远利益,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总之看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第四,要有正确地表述——史论结合。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做到史实与结论相结合,有理有据,结合人物所做的事件逐项进行评价,做到事实清楚,逻辑正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浅谈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历史人物评价标准的现代界定可概括为:从根本上看,历史人物的行为是否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国家是历史人物活动须臾不可离却的舞台,也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归宿,国家的安危盛衰与个人命运休戚相关。
林则徐在国难当头时曾明确表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儒家经典之一的《大学》将“治国、平天下”作为个人修身立命的终极目标。
为国、爱国,历来被视为最高的道德准则,被传统社会视为“大谊”。
自古以来,人们对爱国者总是钦佩有加,对卖国贼则深恶痛绝,其情感依据即源于此。
因此,符合国家根本利益应是检验历史人物历史表现的一个重要尺度。
历史发展、社会进步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总体目标。
人类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地努力,就是渴望能不断推进历史的发展,推进社会的进步。
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其每一点成就都渗透着人类艰苦卓绝的努力。
因此,历史人物的一切活动,自然应服从于这一总体目标,并接受其检验。
只有明确标准,才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评价的原则
(1)历史性原则
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
这就是说,评价历史人物时一定要把人物放在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决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
历史人物总是以特定的空间做活动舞台,在某一阶段时间内进行活动。
其思想、活动受制于时空等诸条件。
因此评价历史人物要考察其生活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思想潮流、风俗习惯等因素,从中发现影响历史人物的关键要素,把握其活动的实质,从历史实际出发,对历史人物给以实事求是地评价。
既不能以个人好恶评价历史人物,也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评价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可能有缺点错误, 但我们只能用历史的观点去看待。
(2)阶级性原则
历史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阶级社会中,因而也就具有一定的阶级属性。
历史人物的的种种活动,乃至观点立场、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这就要求评价历史人物时,既要看历史人物的出身,更要看历史人物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其作为对哪个阶级有利。
例如:评价李鸿章、曾国藩时,要特别强调运用阶级性原则,对他们的主要活动,尤其是在洋务运动中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进行客观分析,以了解洋务派官僚发起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在于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
在运用这一原则时还应注意历史人物的复杂性,绝不能简单化,唯成分论。
如对封建统治阶级中的历史人物全盘否定,对农民阶级中的历史人物完全肯定。
要注意两点:一是阶级是不会改变的,但个人是可以转变的。
列宁说“阶级是各不相同的”,但“个别人可以从一个阶级自由地转到另一个阶级”例如,佃农出身的朱元璋在元末农民战争中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
后来他领导这支队伍,推翻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建立了明朝,做了皇帝。
朱元璋本人也就由农民阶级转化为地主阶级了;二是相同阶级出身的人可以走完全不同的政治道路。
(3)辨证性原则
评价历史人物要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坚持辨证的观点,应用两点论,做到一分为二。
例如:对于陈独秀的评价,以往总是强调他犯了右倾错误,很少讲他的贡献。
毛泽东在1945年中国共产党“七大”预备会议上,在指出陈独秀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以及后来搞托陈取消派“反对我们”之后说:“陈独秀是有过功劳的。
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
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
五四运动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
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
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集合
起来,这才成立了党。
我说陈独秀在某几点上好像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做了启蒙运动的工作,创造了党。
但他在思想上不如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在俄国做过很好的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陈独秀则不然,甚至有些很不正确的言论,但是他创造了党,有功劳。
普列汉诺夫以后变成了孟什维克,陈独秀是中国的孟什维克。
”这个评价应该说是比较客观的,公道的。
曾国藩曾经严酷镇压过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由此,他数十年来一直被定为刽子手、卖国贼、卫道士等,成了历史上反面的典型。
毛泽东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他身上有许多好的方面,比如自我锤炼、治学态度、生活习惯、文章气质、锻炼身体、军事原则等还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不应该丢弃的。
(4)人民性原则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卓越人物在历史的紧要关头可以起决定作用,其决策和行动甚至改变历史的进程,如毛泽东在遵义会议时挽救党、挽救红军、挽救中国革命。
但个人的作用是有限的,任何卓越人物只有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其作用才能得以体现。
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时势造英雄”,但个人英雄史观是错误的。
(5)大节原则
大节原则主要看历史人物的大节和他们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人无完人,历史上的伟人也不可能十全十美。
因此,在对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特别是对那些在历史转折关头起决定作用的人物进行评价时,注重引导学生全面看他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对社会生产、科学文化发展、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国家的统一巩固以及对中外关系和国际交往起到了促进作用。
比如,在评价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作用时,不回避他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探索中出现的失误,但更应看到他“起步奠基”的杰出贡献
正确评价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复杂人物
中国近现代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新旧思想交互碰撞,出现了许多复杂人物。
对这些复杂人物的评价,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
(1)是要坚持实事求是。
尊重历史事实,既不溢美,也不饰非。
从具体的历史事实出发,进行具体的科学分析。
(2)是要坚持生产力标准。
评价历史人物,要看他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是起了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是否做出过贡献,贡献是大还是小。
(3)是要坚持过程分析。
要重视过程,分阶段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历史即过程,过程甚至比结果还重要。
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是有阶段性的,人的一生,也有阶段性。
对蒋介石这样的复杂人物,必须分阶段评价,才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
(4)是要坚持层级分析,看历史人物代表哪一个阶级或阶层的利益,特别是看他们是否代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的利益。
历史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阶级社会中,因而也就具有一定的阶级属性。
历史人物的的种种活动,乃至观点立场、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首先要看其行为是否与所处的时代相吻合。
总之,要正确评价历史人物,除评价标准的确定外,还有方法问题、视角问题等。
再次,评价标准的正确运用,还须考虑历史实际。
具体来说,应考虑历史人物所处时代和环境,切忌以现在附会过去,或者以想象替代实际;应考虑历史人物大节和历史发展大势,历史人物是一个多面体,具有多重属性,但其大节、大处往往反映一个人的本质,也易对历史产生大的影响,故是评价时的主要关注点。
历史发展大势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它制约着历史人物的行为。
离开历史发展大势,历史人物的许多行为就不好理解,不好解释,并可能出现臆断历史、设想历史的现象。
将历史人物一概简单地划分为好人与坏人或革命与反革命,这是幼稚和不科学的。
历史错综复杂,每一个历史人物也有其多面性。
而今实事求是,全面介绍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还其真实面目,这正是唯物史观的体现。
评价重要历史人物是“纲要”课教学的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但只要教师时常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历史人物评价的指导思想,借鉴其现实意义,遵循历史人物评价的原则,把握正确的评价方法,贯彻辩证唯物史观,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那么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就会说得在行,评得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