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生物复习专题:遗传和变异
- 格式:doc
- 大小:195.50 KB
- 文档页数:11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遗传和变异1.遗传的概念: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2.变异的概念: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3.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二、生物的性状1.概念:指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等。
2.相对性状概念: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例如:人的A、B、O血型生理特征,各种先天性行为,番茄果实的红色或黄色,家兔的黑色或白色等形态结构特征。
三、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转基因技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个生物的细胞核中,用这种方法培育出来的生物,叫做转基因生物。
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告诉我们: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亲代遗传给后代的不是性状,而是基因,子代因为得到亲代的基因(遗传信息)才表现出亲代的性状。
四、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1.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染色体是细胞内的一些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它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在生物体细胞中一般成对存在,且同种生物细胞的形态和数目恒定。
DNA是遗传物质,它是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长链,在这条链上,又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它控制着生物一个具体性状。
因为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所以,DNA也是成对存在的,存在于DNA上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图解如下:基因 DNA 构成位于染色体细胞核蛋白质2.生物体中的染色体数目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这两条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于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在生七、生物的变异1.变异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它是指亲代与子代间、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性。
在生物世界,不同种类的生物千差万别,同种生物之间也存在差异,都是通过变异产生的。
如:不同品种的菊花,不同品种的玉米果穗,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的头部等。
2.变异的分类不遗传的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影响到遗传物质,叫不遗传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的。
中考生物知识点详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在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遗传是指生物个体通过遗传方式将自身特征传递给后代的过程,而变异则是指生物个体在遗传过程中发生的改变。
本文将对中考生物知识点中与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相关的内容进行详细解析。
一、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是指生物个体将自身的遗传信息通过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生物个体的遗传信息包括遗传基因以及这些基因所携带的遗传特征。
遗传的基本单位是基因,基因通过遗传物质(如DNA)的复制和分离来实现遗传。
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不同基因的组合就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多样性的生物。
二、遗传物质的组成遗传物质是指生物体内负责遗传信息传递的物质,通常是指DNA (脱氧核糖核酸)。
DNA是由一系列核苷酸组成的双链结构,每个核苷酸由一个糖分子、一个磷酸分子和一个含氮碱基组成。
DNA的碱基组成是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配对,形成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三、遗传的规律遗传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重要的遗传规律,其中最常见的有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孟德尔是通过对豌豆的研究提出了两个基本的遗传规律:一是隐性和显性规律,即某一性状在杂合子个体中可以表现出显性特征,而在纯合子个体中则可以表现出隐性特征;二是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即在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过程中,不同基因会以独立的方式进行传递和组合。
四、变异的类型变异是指生物个体在遗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突变或改变。
变异可以分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两种类型。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本身发生了突变或改变,通常会导致个体的某种性状发生改变。
而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的结构或数量发生了改变,它通常会导致个体的整体性状发生明显的变化。
五、变异的原因变异的产生有多种原因,其中包括自然变异和人为诱发变异两种情况。
自然变异是指在自然界中由于各种原因,比如突变等,导致个体产生变异。
而人为诱发变异是指人们通过人工手段,如辐射、化学物质的作用等,诱发生物个体产生变异。
中考生物专项复习分类汇编: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含解析)一、选择题1.两株高果(F)南瓜杂交,后代高果(F)和矮果(f)的比例为3:1,则亲本的基因组合方式应是()A.FF×ffB.Ff×ffC.Ff×FfD.ff×ff【答案】C【解析】【解答】解:两株高果(F)南瓜杂交后在子代中显现了亲代中没有的性状﹣﹣﹣矮果,说明矮果是隐性性状,操纵该性状的基因组成是ff,而这一对基因由亲本高果(F)南瓜各提供一个,因此亲代高果南瓜的基因组成Ff.如图:故选:C【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操纵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操纵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操纵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操纵某种性状的基因差不多上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2.下列关于基因的描述,正确的是A.基因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B.基因数和染色体数一样多C.基因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D.生物的某一性状是由一个基因操纵【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因此,基因在生殖细胞中是成单存在的,故C符合题意。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白得基因的概念,基因是操纵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3.下列对甜菜种子处理而引起甜菜性状发生的变异,哪些是能够遗传的()A.用化学药剂浸泡B.用物理射线照耀C.用卫星搭载到太空 D.以上处理均可【答案】D【解析】【分析】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的缘故能够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能够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用化学药剂浸泡、物理射线照耀、卫星搭载到太空,会导致种子中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因此这些变异差不多上能够遗传的。
2012中考⽣物冲刺⽣物的变异 ⽣物的变异 学习导引 重点和难点 本节学习内容的重点是举例说出⽣物的变异现象,分别说出引起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的原因,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种⽅法,以及在⽣产中的应⽤;难点是区分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和单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以及调查⽣物变异的⽅法和处理、分析调查结果的⽅法。
⽣物的变异现象 ⽣物的亲代与⼦代、⼦代与⼦代之间出现的性状差异叫做变异。
变异在⾃然界是普遍存在的。
⽣物相互间⼀些相对性状表现出的差异是明显的,如有⽿垂与⽆⽿垂,红花与⽩花,等等;还有⼀些相对性状表现出的差异是连续变化的,如⼤、⼩花⽣的果实的长度。
由于任何性状都是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的结果,基因组成不同的⼤花⽣与⼩花⽣,其果实的长度、形状都有差异,这种变异主要是由遗传物质不同引起的。
在基因组成相同的同⼀品种的⼤花⽣(或⼩花⽣)中,果实的长度有长也有短,这种变异主要是环境引起的变异。
由环境影响所引起的变异是有限度的,⼤花⽣(或⼩花⽣)的果实长度总在⼀定范围内变化。
因此⽐较不同品种花⽣果实长度这对相对性状的差异,需要⽐较它们长度的平均值。
⼀般说来,⼤花⽣的果实长度的平均值总会⾼于⼩花⽣果实长度的平均值。
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会遗传的。
应⽤遗传变异原理进⾏育种 在农业⽣产上,可以让性状不同的两个同种个体进⾏交配,后代中不仅会出现与亲本相似的个体,还会出现与亲本不相似的、具有两亲本没有的性状的个体。
⼈们根据需要,选出带有两个亲本优点的后代进⾏培育。
⽐如,⽤低产抗倒伏的⼩麦与⾼产不抗倒伏的⼩麦进⾏交配,后代中除了低产抗倒伏的⼩麦、⾼产不抗倒伏的⼩麦外,还可能出现新的基因组合──⾼产抗倒伏的⼩麦和低产不抗倒伏的⼩麦,⼈们选出⾼产抗倒伏的⼩麦进⾏培育。
这种育种⽅法叫做杂交育种,⼤多数农作物都是经过杂交培育出来的。
还有⼀种⽅法是对种⼦进⾏射线、激光和化学药剂等物理、化学因素的处理,诱发基因发⽣变异,然后进⾏培养,从中选育出优良新品种。
2012年中考生物复习专题:遗传和变异基础知识梳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总称为性状。
如:人的肤色、眼色、身高、血型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之。
如:人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和O型等。
遗传:性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称之(性状传递)。
如:狗生狗,猫生猫。
变异:亲代与子代或子代个体间存在性状差异的现象称之(性状差异)。
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与遗传有关的几个概念:细胞核染色体DNA 基因▲染色体: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原核生物<无细胞核>无染色体)。
&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DNA和蛋白质。
其中,起遗传作用的是DNA分子。
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
人体细胞的染色体由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组成:男性,22对+XY;女性,22对+XX& 男性精子的染色体组成:22+X或22+Y;女性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22+X。
& 生男生女取决于卵细胞同哪种精子结合,卵细胞与X精子结合则生女,卵细胞与Y精子结合则生男。
▲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基本遗传单位)。
在体细胞中,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称为等位基因,包括显性基因(起主导地位,会掩盖另一基因的作用,控制显性性状,用大写字母表示)和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用小写字母表示)。
& 基因型: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如AA、Aa和aa。
(注意:只有两个隐性基因组成的基因型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表现型:生物个体的某一具体的性状表现,如单眼皮、双眼皮等。
▲性状表现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 生物体的性状表现是遗传物质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一对黄种人的兄弟,弟弟常在室内工作而肤色较白;而哥哥常在室外工作而肤色较黑。
专题11 生物的生殖、发育、遗传和变异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植物的生殖根据是否经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生物的生殖方式可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扦插材料怎样处理才能更容易成活呢?(1)扦插材料上方切口水平,(为了减少水分蒸发)(2)下方切口斜向,(为了容易生根、吸水面积大)(3)茎段带个节,下面节的叶去掉,上面节的叶片剪去一部分(为了减少水分蒸发),有利于新个体成活。
●嫁接后植株枝条上所接的果实表现为接穗的形状,比如,将红富士苹果的接穗嫁接到国光苹果的砧木上,结出的是红富士苹果,而砧木只为它提供水分、无机盐等营养物质●要让一棵树上结不同的果实,只有嫁接可以,其他生殖方式无法做到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生殖发育特点生殖方式:有性生殖。
(卵生、体内受精)发育方式:变态发育2、变态发育概念: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性很大的发育过程。
期的发育过程。
时期的发育过程具有蛹期,幼虫和成虫有明显差异,有羽化现象没有蛹期,若虫和成虫相似,无羽化现象●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是针对昆虫的发育,不同于两栖动物的变态发育●蛹是判断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关键,有蛹期的是完全变态,没有蛹期的是不完全变态。
●昆虫在发育过程中,由于体外的外骨胳限制着身体的长大,所以,在发育过程中具有蜕皮现象。
(如:蝗虫等的发育过程)●完全变态发育的农业害虫,主要在幼虫时期对农作物造成伤害(比如棉铃虫、菜粉蝶等),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农业害虫,幼虫和成虫都会对农作物造成危害,但多数为成虫期对农作物的危害大(比如蝗虫)家蚕在幼虫期产丝,要想提高产丝量,应该延长家蚕的幼虫期。
●昆虫在发育过程中存在蜕皮现象,原因是外骨骼不随身体生长而生长,蜕下去的结构是外骨骼,用以保护身体内部柔软的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受精卵经过孵化形成蝌蚪,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尾游泳,这个时期的蝌蚪从外部形态到内部结构都很像鱼。
中考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关键信息项:1、遗传的概念和基本原理遗传物质:DNA 的结构和功能基因:概念、作用和表达方式染色体:结构、数量和在遗传中的作用2、变异的类型和原因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不可遗传变异:环境因素引起的表型改变3、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4、人类遗传病常见遗传病的类型和遗传方式遗传病的预防和诊断方法5、生物进化与遗传变异的关系自然选择对遗传变异的作用遗传变异在物种形成中的意义11 遗传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11 遗传是指生物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
遗传物质是生物体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其中最主要的是脱氧核糖核酸(DNA)。
112 DNA 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双螺旋结构,其碱基遵循互补配对原则(A 与 T 配对,G 与 C 配对)。
DNA 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细胞。
113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它决定了生物的性状。
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实现对性状的表达。
114 染色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形态和结构变化。
染色体的数量在不同物种中是相对稳定的,人类体细胞中有 23 对染色体。
12 变异的类型和原因121 变异可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可遗传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22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内部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从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之一。
123 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以及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新组合。
124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如个别染色体的增减、染色体组的增减)。
125 不可遗传变异是指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生物性状的改变,但遗传物质未发生变化,这种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中考重点生物的遗传与变异遗传与变异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且有趣的主题。
在中考中,遗传与变异也是一个重点考察的内容。
本文将从概念、原理、实验和应用等方面探讨中考重点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一、遗传与变异的概念遗传是指物种在繁殖过程中,物种内的基因无一例外地由父代传给子代的现象。
而变异则是指在物种繁殖过程中,由于基因在复制过程中发生了改变,导致新的遗传特征出现的现象。
二、遗传与变异的原理遗传的原理是遗传物质的DNA分子能够复制和传递。
DNA分子是由4种碱基组成的,而这些碱基的排列顺序决定了基因的信息。
当物种的繁殖过程中,DNA分子在复制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错误,从而导致新的碱基排列顺序的改变,进而使得新的遗传特征出现。
三、遗传与变异的实验科学家们通过实验证实了遗传与变异的理论。
一项著名的实验是豌豆杂交实验。
通过对不同特征的豌豆进行杂交,科学家发现了“显性”和“隐性”的遗传现象,这表明了遗传的规律。
而通过对细菌、果蝇等生物的实验,科学家们也发现了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变异现象,进一步揭示了遗传与变异的原理。
四、遗传与变异的应用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不仅在生物学领域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有很多价值。
例如,在农业领域,科学家通过对农作物的基因编辑,使其具有抗虫、耐旱等优点,从而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医学领域,科学家通过对人类基因的研究,可以诊断某些遗传病,并通过基因治疗等手段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总结:遗传与变异是生物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中考生物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对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原理、实验和应用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遗传特征,也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生物工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中考重点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大家考试顺利!。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遗传:指间的相似性。
例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变异:指间和间的差异。
例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金鱼品种多。
【点拨】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2.生物的性状(1)生物的性状:生物体的、、等方面的特征。
例如,眼睛的颜色,头发的颜色、形状,身高,血型,能否卷舌。
(2)相对性状:种生物性状的表现形式。
例如,豌豆的圆粒和皱粒,人的血型有A 型、B 型、O 型和AB 型,狗的白毛和黑毛。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转基因超级鼠:①过程:利用技术将转入核未融合的受精卵内,再将受精卵注入代孕小鼠的内,生出的小鼠个体较大。
②所用生物技术:技术。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③结论:控制生物的性状。
(2)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但有些性状是否表现,还受到的影响。
生物体有许多性状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3)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而不是性状。
【小试牛刀】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体性状的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B.人的A 型血与B 型血是一对相对性状C.性别也属于人体的性状D.在生物传宗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2.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B.变异的实质是生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之间遗传物质发生变化C.生男生女取决于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中所含的性染色体D.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3.(2021北京房山二模,18)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A.遗传现象 B.繁殖现象C.变异现象 D.进化现象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手段。
中考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在中考生物中,遗传与变异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板块。
理解这部分内容对于我们认识生命的奥秘和规律有着关键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遗传的基本概念。
遗传指的是亲子间的相似性。
比如,我们和父母在某些外貌特征、性格特点上的相似之处,就是遗传的体现。
而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
染色体是由 DNA(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
其中,DNA 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它就像是一个神奇的密码本,包含了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等各种生命活动的指令。
基因则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
性状可以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比如,双眼皮是显性性状,用大写字母表示(如 A);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用小写字母表示(如 a)。
当基因组成为 AA 或 Aa 时,表现为双眼皮;只有当基因组成为 aa 时,才表现为单眼皮。
在遗传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规律。
比如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离定律说的是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基因会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
自由组合定律则是指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基因会自由组合。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变异。
变异指的是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变异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能够遗传给后代。
比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了改变,可能会导致新的性状出现。
基因重组则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不同基因的重新组合会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
比如,同一个品种的小麦在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生长,产量可能不同,但这种差异是不可遗传的。
遗传和变异在生物的进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然选择会对有利的变异进行保留,对不利的变异进行淘汰,从而推动生物的进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看到很多遗传与变异的例子。
初中生物会考知识点归纳:遗传和变异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
(相对性状的判断)2.遗传:生物的性状从亲代向子代传递的现象。
3.染色体:细胞核中的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
4.基因:决定生物性状的dna的片断。
基因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化学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生物的性状。
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一条染色体上含有许多基因。
5.人的染色体:常染色体、性染色体。
男表示为:44+xy;女表示为:44+男精子表示:22+x或22+y;女的卵细胞表示:22+x6.遗传病:由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疾病(白化病、色盲、血友病、侏儒症、先天性愚型病等)。
7.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的性状上的差异。
类型: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判断依据:是否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8.变异原因: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环境因素。
9.变异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变异使生物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生物进化的长河1.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2.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理解变异本身就存在,环境对他起了一个选择作用)人类的传染病和免疫1.传染病:由病源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疾病。
2.传染病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
3.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①控制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人群。
5.艾滋病(aids):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其病毒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乳汁、泪液等体液中。
能攻击和杀伤人体内的免疫细胞,使人体的免疫功能损伤。
所以许多病原体乘虚而入,死亡率极高。
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一.选择题1.同卵双胞胎胖瘦相差很大的原因可能是( )A.显性基因发生了作用B.隐性基因发生了作用C.染色体数目发生了改变D. 生活环境和条件不同2.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和基因关系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DNA位于染色体上B. 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C. 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D. 染色体是由DNA和基因组成3.我国春秋末期的大军事家孙武,世称孙子,是古乐安即今广饶县人,其第22代嫡长孙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
孙权体内的遗传物质能确定是从孙武身上继承下来的是A.显性基因B.Y染色体C.X染色体D.常染色体4.关于人的生殖细胞中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精子的性染色体为XY B.精子和卵细胞都只有一条性染色体c.卵细胞的性染色体为XX D.精子和卵细胞的性染色体都是23条5.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正常男性体细胞及精子中染色体组成的是()A.44+XY和X、YB.22+XY和X、YC.44+XY和22+XD.44+XY和22+X、22+Y6.科学家将某些农作物的种子放在神舟八号飞船里,在太空飞行返回地面后,经试种,个别种子的某些性状发生了较大改变,其原因是()A.直接改变了农作物的某些性状B.使种子里的一些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C.淘汰了某些不良性状D.改变了农作物种子的营养成分7.如图为染色体和DNA的关系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C DNA上只有一个基因D DNA中储存有遗传信息8.鸡冠有两种性状,玫瑰冠和单冠。
如果亲代个体都为玫瑰冠,后代个体有玫瑰冠和单冠,(用R 表示显性基因,r表示隐性基因)。
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玫瑰冠是隐性性状B.单冠是显性性状C.亲代的玫瑰冠基因型均为RrD.子代的玫瑰冠基因型均为Rr9.一对夫妇,父亲为双眼皮,母亲为单眼皮,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已知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
2012年中考生物复习专题:遗传和变异基础知识梳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总称为性状。
如:人的肤色、眼色、身高、血型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之。
如:人的血型有A型、B 型、AB型和O型等。
遗传:性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称之(性状传递)。
如:狗生狗,猫生猫。
变异:亲代与子代或子代个体间存在性状差异的现象称之(性状差异)。
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与遗传有关的几个概念:细胞核染色体 DNA 基因▲染色体: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原核生物<无细胞核>无染色体)。
&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DNA和蛋白质。
其中,起遗传作用的是DNA分子。
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
人体细胞的染色体由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组成:男性,22对+XY;女性,22对+XX & 男性精子的染色体组成:22+X或22+Y;女性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22+X。
& 生男生女取决于卵细胞同哪种精子结合,卵细胞与X精子结合则生女,卵细胞与Y精子结合则生男。
▲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基本遗传单位)。
在体细胞中,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称为等位基因,包括显性基因(起主导地位,会掩盖另一基因的作用,控制显性性状,用大写字母表示)和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用小写字母表示)。
& 基因型: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如AA、Aa和aa。
(注意:只有两个隐性基因组成的基因型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表现型:生物个体的某一具体的性状表现,如单眼皮、双眼皮等。
▲性状表现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 生物体的性状表现是遗传物质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一对黄种人的兄弟,弟弟常在室内工作而肤色较白;而哥哥常在室外工作而肤色较黑。
& 生物变异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性状的差异),包括:①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的改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
(应用)注意:对于动物来说,只有生殖细胞(系统)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才有可能遗传给后代。
②不可遗传的变异——环境条件的影响(环境条件直接作用于新陈代谢过程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如上例的变异。
▲遗传病: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遗传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降低人口素质。
近亲结婚会大大提高遗传病的发病率,要禁止近亲结婚(近亲结婚是指三代之内有共同祖先的男女婚配)。
<婚姻法的规定>遗传咨询又叫遗传商谈,与有效的产前诊断、选择性流产措施相配合,能有效地降低遗传病发病率,改善遗传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中考真题1.(2011兰州)24.染色体是由和组成的,其中,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蛋白质 DNA DNA2.(2011福州)28(6分)嗨,大家好,我是太空番茄“绿钻石”。
可别小瞧我,在种子时期我就和伙伴们去过太空呢!在太空特殊的环境中,我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微妙变化。
我长得特别快,果实酸甜浓郁,营养价值极高,成熟后穿的还是“绿衣裳”,很特别吧!(1)果实中酸甜浓郁的汁液,储存在细胞结构的____中,汁液中富含的可预防坏血病。
(2)“绿衣裳”指绿果皮,它和普通番茄的红果皮不同,这种变异是由改变引起的,____(可以/不可以)遗传给后代。
(3)剥开果皮,可以看到很多种子,说明我是____(被子/裸子)植物家族中的一员。
(4)通过种子的繁殖,我将子孙满堂,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有性/无性】生殖。
答案:(1)液泡维生素 C (2)遗传物质(基因)可以(3)被子(4)有性3.(2011福州)30(7分)“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莱,蹦蹦跳跳真可爱。
”在免年唱起这首童谣,仿佛又回到了快乐的童年时光。
(1)小白兔的一蹦一跳主要靠骨骼和____ 组成的运动系统来完成。
(2)小白兔听觉灵敏,一有危险马上逃跑的反应,属于____(简单/复杂)反射,这是其祖先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符合科学家___ _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
(3)兔子的毛色各异,如黑毛和白毛,它们是一对____性状。
(4)兔子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具有____ 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
(5)相比狼的牙齿,爱吃萝卜的兔子没有齿。
(6)“兔子不吃窝边草”是为了隐蔽洞穴,这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适应)。
答案:(1)肌肉(骨骼肌)(2)简单达尔文(3)相对(4)胎生哺乳(5)犬(6)适应4.(2011济宁)4、小明饲养了一对白色家兔(甲为雌性,乙为雄性)。
他每天喂养时,①把它们的动作、习性以及各种特点都一一记下来,以便以后进行分析比较。
②在他的精心饲喂下,甲、乙两只家兔健康成长,并生下4只可爱的兔宝宝,其中1只黑色,3只白色。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5.(2011湘潭)39.(5分)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首的中国杂交水稻专家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这一成果在世界上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1)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这是利用了水稻的多样性,也体现了生物的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普通水稻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那么它所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是条。
(3)用长穗水稻与短穗水稻杂交,其后代都是短穗,如果控制水稻短穗与长穗的基因分别用A和a表示,那么亲代长穗水稻的基因组成是,其后代短穗水稻的基因组成是。
答案:(1)基因可遗传变异(变异、遗传变异)(2)12 (3)aa Aa 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性状和基因的关系,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基因控制着性状B.性状控制着基因C.有些性状不受基因控制D.基因和性状都能遗传下去2.下列描述属于相对性状的一项是()A.同样成熟的鱼,鲤鱼体形较大,鲫鱼体形较小B.金鱼的体色有透明的和不透明的C.李子的表面光滑,葡萄的表面也光滑D.一株番茄秧上的两个果实都是黄颜色3.亲代的许多性状之所以在子代身上体现,原因是()A.精子和卵细胞中携带着亲代的性状 B.精子和卵细胞中携带着控制着性状的基因C.总在一起生活,长相就会相像 D.父母所有的性状都遗传给了子代4.生物的性状就是()A.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 B.生物的生理特性C.生物先天的行为方式D.前三项都对5.白化病是由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白化病的孩子,那么这对夫妇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HH和Hh B.HH和hh C.Hh和Hh D.hh和hh6.如果一株红果番茄的花(RR),接受了一株黄果番茄的花粉(rr),那么结出来的果实是()A.红色B.黄色C.红黄相间D.有的是红色,有的是黄色7.下列疾病中,不属于遗传病的是()A.苯丙酮尿症B.红绿色盲C.白化病D.败血症8.玉米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20条,其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为()A.20条B.10条C.5条D.5对9.科学家将母羊B体细胞的细胞核移人母羊A除去核的卵细胞中,新组合的卵细胞发育成胚胎并移人母羊C的子宫中,最终母羊C产下了克隆羊多莉。
则多莉的各种性状最像谁()A.母羊AB.母羊BC.母羊CD.三者的平均10.玉米的高茎(D)对矮茎(d)是显性,常态叶(A)对皱叶(a)是显性,基因组成为Ddaa的玉米,其性状为()A.高茎常态叶B.高茎皱叶C.矮茎常态叶D.矮茎皱叶11.从产奶量不同的奶牛中培育出高产奶牛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A.人工选择B.自然突变C.改良饲料D.改善环境12.“南橘北枳”所描述的变异,其形成原因是()A.气温的差别B.染色体畸变C.基因突变D.人为因素13.下列各项中,属于变异现象的是()A.同一穗玉米种子的后代植株有高有矮 B.同一母猪生下的一窝猪崽都是黑色C.大豆叶片和小麦叶片在形态上不一样 D.鸟的后代与哺乳类的后代有很大的区别14.一块玉米地里出现了几株白化苗,不久它们就死掉了,这是因为()A.幼苗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B.幼苗生长的地方缺少无机盐C.幼苗生长的地方缺少水分和无机盐D.幼苗生长的地方光照不足15.下列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A.利用卫星搭载进行的水稻空间育种,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水稻B.高产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产生的高产抗倒伏小麦C.用化学药品处理使染色体加倍的甜菜,比普通甜菜含糖量更高D.以上三种变异都是可遗传的变异。
16、下列各图是“显微注射获得转基因超级鼠”示意图,分析图片后回答下列各问。
1.请把上述图片的序号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2.在上图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什么基因?3.这个实验的结果是小鼠变成了大鼠,这说明性状和基因之间是什么关系?17.(南通市2012届会考)(6分)人的有耳垂是由显性基因决定,用R表示,无耳垂是由隐性基因决定,用r表示。
如果父母亲都有耳垂,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写出子女可能的基因组成和相应的性状。
精品文档实用文档 18、已知:控制豚鼠黑色毛的基因是显性基因(A ),控制豚鼠白色毛的基因是隐性基因(a )。
下图表示豚鼠雌雄各一只,交配生下一只白色小豚鼠。
请在下图中的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