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共25页
- 格式:ppt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25
农林牧渔综合生态工程一、农、牧、渔农业生态工程农、牧、渔农业生态工程实行种植业、养殖业及生物能生产相结合,陆地生产与水体生产相结合,有比较高的饲料和能源自给能力,比较高的物质、能量和资金转化效率及环境自净能力。
采用农、牧、渔结合是行之有效的农业生态工程。
例如,江苏省盐城市董村,过去仅单一生产粮食,近年来该村运用农业生态工程原理,将农、牧、渔、食用菌和沼气合理组装,在提高粮食生产的同时,开展物质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发展畜禽养殖,使粮菜畜禽鱼蘑菇均得到增产,经济收入逐步提高。
其具体做法是:①在种植业中,实行用养结合,以有机肥为主,培养提高地力,粮食生产由1978年每公顷10072.5kg上升到1983年的20250kg,棉花、油菜也大幅度增产。
②利用食物链发展养殖业,其主要养殖食物链是:将150多吨饲料粮和稻草骨粉等原料加工成300t配合饲料,饲养1500只蛋鸡,用鸡粪加配合饲料喂养了900多头肥猪,猪粪投入沼气池和用来养鱼,使原来价值仅4万元的粮食和草等材料,通过多层次利用,产值达到23万元,经济效益增加了4.75倍,并为市场提供了蛋、鸡、猪、鱼等食品。
③利用加工链多层次利用农副产品,主要是加工配合饲料。
④发展沼气,提高生物能利用率。
全村建有242个沼气池,几乎户户有沼气,还建了一个8kW的沼气发电站。
⑤用沼气沼渣种蘑菇或养蚯蚓,塘泥也用来养蚯蚓,收蘑菇后的残料和蚯蚓粪上田,为粮、棉、菜等农作物提供肥料(图10-1)。
图10-1 董村的生产结构江苏省无锡市河埒养殖场,位于太湖之滨,属湖荡低洼土地类型,该场是以鱼为主,有77公顷鱼池,畜禽工商各业均占一定比重的养殖场。
生产结构如图10-2。
图10-2 无锡市河埒养殖场的生产结构该场立足于当地水域广阔的优势,大力发展渔业。
为了充分利用水体,根据鱼类栖息水层与食性不同,在同一鱼池内采取立体养殖结构,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增产增值,把单一的养鱼改为渔牧结合,使大部分鱼饲料“过腹还池”。
《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复习题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海克尔的生态学概念: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机理的科学。
▲奥德姆的生态学概念: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农业生态学: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应用性学科。
简答题:▲简述农业生态学的特点:答.理论实用性。
2.学科交叉性。
3.研究统一性.4.宏观层次性。
论述题▲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答: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与结构。
2.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3.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4.农业生态系统的人工调控与优化。
5.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生态学的任务:1.基础性的理论研究。
2.为发展农业生产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途径。
第二章 农业生态系统名词解释:▲系统:相互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在一起,能完成特定功能,并朝特定目标发展的有机整体。
▲生态系统:在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或者说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依存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农业生态系统: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的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简答题:▲组成系统需要哪三个条件?答:1.必须具备两个以上都的构成要素。
2.各要素之间必须有某种联系。
3.以整体的形式完成特定的功能。
▲系统有哪三个基本特征?答:1.系统的有序性,包括系统的边界和系统的层次。
2.系统的整体性。
3.系统功能的整体性。
▲生态系统是由哪些基本子系统构成的?4生态系统有哪三大功能?答: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论述题▲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生态系统非生物组成 生物组成非生物环境 物质代谢原料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第三章生物种群名词解释:▲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
农业生态系统栽培技术农业生态系统栽培技术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栽培方法,促进农作物生长和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栽培技术,包括有机栽培、水培、光合作用以及土壤改良等方面。
1. 有机栽培技术有机栽培技术是一种无化学农药和化肥的农业栽培方式,强调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作物品质。
有机栽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有机肥的应用:有机肥是以动植物残体、农产品废弃物、厩肥等为原料制成的肥料,具有保持土壤肥力、增强土壤持水能力等优点。
1.2 病虫害的防治:有机栽培中,常采用有机防治方法,如物理方法(如覆盖网、诱虫灯等)和生物防治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3 土壤管理:合理耕作和翻晒等措施可以保持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2. 水培技术水培技术是一种在不使用土壤的条件下,利用水培槽或容器中的水和营养液进行植物的栽培。
水培技术的优势包括:2.1 节省资源:水培技术不需要使用土壤,节省土地资源,并且可以循环利用水和营养液,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2.2 控制生长环境:水培技术可以精确控制植物所需的水分、光照和气候条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3 防治病虫害:水培技术可以减少土壤传播的病虫害,避免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3. 光合作用技术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通过合理利用光合作用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效率和产量。
3.1 光照需求:不同植物对光照的需求有所差异,要根据植物的需求为其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
3.2 光周期控制:通过控制光周期,可以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花期。
3.3 光合酶激活:光合作用的关键酶系统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
4. 土壤改良技术土壤改良技术是通过改变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从而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
4.1 有机物质添加:添加适量的有机物质,如腐熟堆肥、豆砂等,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并改善土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