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河北省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斜面_滑轮及滑轮组
- 格式:pdf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17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滑轮与滑轮组一、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1.如图所示,手用F 1的力直接将物体B 匀速竖直提升h ,F 1做功为30J ;若借助滑轮组把B 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滑轮组机械效率是30%,则()A .F 1<F 2B .F 2方向上,绳端移动的距离等于hC .F 2做功为30JD .此滑轮组省力,却费距离2.如图分别使用甲、乙、丙三种方式把同一物体M 匀速竖直提升,绳长不变,测得各拉力F 大小如图,已知拉力F 的作用点移动距离相等,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乙F 和丙F 两个力所做的功不同B .机械乙的有用功比机械丙的有用功大C .机械丙的滑轮重一定为12ND .机械乙的机械效率小于机械丙的机械效率3.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拉动重300N 的箱子,以0.2m/s 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箱子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自身重力的0.2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拉力F为80N B.10s内绳子自由端移动2mC.3s内物体重力做功180J D.拉力F的功率为16W4.如图所示,用两滑轮采用不同的绕绳方法,将同一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F1>F2,F1移动距离多B.F1<F2,F2移动距离多C.F1所做的额外功多D.两装置的机械效率相同5.因家中柜子因搬运上楼不便,该人提出利用滑轮组来悬吊提升,其设计方案如图甲所示,乙图为滑轮组的连接方式。
已知柜子A的重力为740N,动滑轮的重力为60N,柜子匀速上升的竖直高度为6m,上升过程用时1min(不计绳重与摩擦)。
俊星对此工作过程及装置作出以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柜子上升过程中,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400NB.使用该滑轮组时的机械效率为90%C.在上升过程中,绳子自由端的移动速度为0.3m/sD.在上升过程中,拉力的功率为80W6.为了将一物块送到高处,小杰用木板和滑轮搭建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专题十 与滑轮(组)相关计算类题解答技巧1.概述:与滑轮(组)相关计算题是常考题型,占有的分值比例较高,故打好此类题型解题方法对做好应考准备工作具有实际意义。
2.与滑轮(组)有关的考题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力的问题;(2)动力移动距离问题;(3)效率问题。
(1)力的问题: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使用滑轮组时,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物G nF 1=(条件:不计动滑轮、绳重和摩擦);如果不忽略动滑轮的重量则:()滑物G G nF +=1。
(2)动力移动距离问题:动力移动距离和重物移动的距离h 的关系是: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n 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移动距离的n 倍,即S=nh 。
(n 表示承担物重绳子的段数)(3)效率问题:机械效率的计算题是中考的常考题型,同学们只要把握机械效率计算题的解题技巧,准确地辨析哪个力做的功是有用功,哪个力做的功又是总功,就能正确快速地解题。
机械效率计算公式:%100⨯=总有用W W η。
1)竖直方向提升物体:FSGh=η(h 为物体提升高度,F 为拉力,S 为绳子自由端走的距离)。
2)水平方向拉动物体:FSfl=η(f 为摩擦力,l 为物体移动距离,F 为拉力,S 为绳子自由端走的距离)。
3.斜面的机械效率:FSGh=η(h 为斜面高,S 为斜面长,G 为物重,F 为沿斜面对物体的拉力)。
技巧一:简化法简化法:这种方法是把题目中的复杂情境或复杂现象进行梳理,找出题目中的相关环节或相关点,使要解决的复杂的问题突出某个物理量的关系或某个规律特点。
这样使复杂得到简化,可以在计算解答的过程中减少一些混淆和混乱,把要解答的问题解决。
【例题展示】2017•德州)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中,动滑轮重1N ,小强用6N 的拉力F 通过该滑轮组匀速拉起重10N 的物体,物体沿竖直方向上升0.4m .此过程中,额外功和机械效率分别是( )。
教师日期学生课程编号课型同步课题滑轮组轮轴斜面(选修)教学目标1.掌握滑轮组的画法2.能够进行简单的滑轮组力学计算3.知道轮轴及其应用4.知道斜面及其应用教学重点1.滑轮组(考试要求C;出题频率低;题型:填空、选择)2.轮轴和斜面(考试要求C;出题频率低;题型:填空、实验)教学安排版块时长1 知识梳理25分钟2 例题解析30分钟3 随堂检测45分钟4 课堂总结10分钟5 课后作业30分钟6 能力提升30分钟滑轮组轮轴斜面知识梳理一、滑轮组1、定义:由________和_________的组合叫做滑轮组。
理想的滑轮组: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滑轮组既可以_______也可以____________;滑轮组的实质是___________杠杆。
2、至少由一个__________和一个__________组成。
根据绕线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图甲和图乙两种,在滑轮重力的摩擦不考虑的情况下,匀速提升重物时拉力F2=_________;F3=________。
若重物上升的高度为h,则S2=_______;S3=_______。
3、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F求出绳子的股数。
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
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答案】1、动滑轮;定滑轮;省力;省距离;省力杠杆2、动滑轮;定滑轮;1/2G;1/3G;2h;3h二、轮轴1、轮轴是由一个_______和一个______组成的,能绕共同轴线旋转的机械,叫做轮轴。
半径较大的轮(外环)叫_____,半径较小的轮(内环)叫_____。
轮轴两个环是__________。
2、如图所示,_____为轮半径,_____为轴半径,F1为作用在轮上的力,F2为作用在轴上的力,根据_______________有:F1R=F2r(动力×轮半径=阻力×轴半径)。
【答案】(1)轮;轴;轮;轴;同心圆(2)R;r;杠杆的平衡条件三、斜面1、定义:与_______方向有不为零的夹角的平面叫做斜面。
专题14 滑轮、斜面及机械效率考点1 滑轮与滑轮组省一半的力,但不如图,用F表示力,s表示斜面长,h表示斜面高,物重为G。
理想情况下,根据功的原理,得W=Fs=Gh,变形得F=Ghs。
当h一定时,斜面越长越省力,例如盘山公路。
饮料瓶瓶盖、螺丝钉、螺旋千斤顶等。
如图所示,R为轮半径,r为轴半径,F1为作用在轮上的力,F2为作用在轴上的力,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有F1R=F2r(动力×轮半径=阻力×轴半径)。
可知:当动力作用在轮上,则轮轴为省力杠杆;当动力作用在轴上,则轮轴为费力杠杆。
机械效率的计算1.实验器材:一盒钩码、(材料不同的)两组滑轮、铁架台、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3.实验结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提升物体的重力、滑轮组的自身结构以及摩擦有关。
(1)在滑轮组的自身结构相同时,提升的物体重力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大。
(2)在提升的物体重力相同时,滑轮组自身的结构越简单,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大。
4.问题探究:(1)实验中,应怎样拉动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要这样做?竖直匀速拉动,使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便于读出拉力的大小。
(2)如何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保持滑轮组的自身结构、摩擦因素等均不变,改变提升的钩码的重力,观察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计算比较机械效率的高低。
(3)如何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滑轮组的自身结构的关系?保持提升的钩码的重力不变,改变滑轮组的自身结构(改变动滑轮的材料或动滑轮的个数),观察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计算比较机械效率的高低。
(4)实验结束后,如何计算总功、有用功、额外功?①W总=Fs(F是绳端的拉力,s是绳端通过的距离);②W有=Gh(G是提升钩码的重力,h是钩码被提升的高度);③W额=W总-W有。
基础检测(限时30min) 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分别用力F1、F2、F3匀速提起物体A,若不计摩擦,关于三个力的大小关系,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F1<F2<F3B.F1>F2>F3C.F2>F1=F3D.F1=F2=F3【解析】因为定滑轮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只能改变力的方向,而不省力,故定滑轮拉同一重物G,沿三个不同方向,用的拉力大小相等,即F1、F2、F3都等于物体的重力,故D符合题意。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专题训练——滑轮组实验专题1.(2019绥化,29)如图是智慧小组“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
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
(1)实验过程中,应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三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物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4)若在第三次实验中,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1m/s,则拉力F的功率为W(5)创新小组也利用重为1N、2N、4N的物体进行了三次实验,每次测得的机械效率均大于智慧小组的测量值,则创新小组测量值偏大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A.测拉力时,弹簧测力计未调零,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下方B.弹簧测力计每次拉动物体时均加速上升C.所使用的动滑轮的重力小于智慧小组2.(2019黄石,19)探究小组为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数据如表所示。
(1)请把表格中三个未完成的空补充完整。
(2)甲同学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得出钩码重力逐渐增大,滑轮组机械效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请你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3)乙同学进一步研究,测出动滑轮的质量为100g,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总功总是大于有用功与克服动滑轮重力的功之和,即:W总>W有+W轮,他猜测还有因素影响机械效率。
(答一种因素即可)(4)丙同学计算出每一组总功与有用功和克服动滑轮重力的功的差值△W=W总﹣W有﹣W轮,通过比较第1、2和组的数据,发现重物的重力越大,差值△W (选“越大”、“越小”或“不变”),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对此作出解释。
3.(2019玉林,)小明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利用如图9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4次测量,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1)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得出第4次实验时绳端移动的距离s=m,机械效率η=。
(2)通过比较1、3和4三次实验数据得出:同一滑轮组,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在忽略摩擦力和绳重的前提下,通过第1次数据可算出动滑轮的重力为N.(4)以下选项中不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是()A.动滑轮的重力B.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C.物体上升的高度4.(2019随州,17)物理实验兴趣小组间开展竞赛活动,甲组出题乙组用实验的方法解答。
专题06滑轮组的综合计算考点01:悬挂类滑轮组的综合计算:此考点主要考查在滑轮组的作用下,悬挂在滑轮组下面的物体在滑轮拉力作用下,发生上下移动的题型。
如图所示对于此种装置图中,求绳子末端拉力F的几种方法是:⑴F=G物+G动/n{不计各种摩擦}其中n指绳子的股数。
⑵由η=G物/nF可推知:F=G物/nη⑶由P=FV拉得F=P/V拉其中的V指绳子移动的速度,不可代入物体移动的速度。
2:对于此考点求几种不同的功对应的计算公式是:W有=G物h=W 总×η=FS -G动h-W f(W f指克服各种摩擦做的额外功,若不(若考虑摩擦)考虑摩擦则W有=G物h=FS -G动h;W额=G动h,;W额=G动h+W f,或者W额=FS-G物h,若求除动滑轮之外的额外功即W f=FS-G物h-G动h。
W总=FS=Pt=W有/η=G物h+G动h+W f(若不计绳重及摩擦上式W总= G物h+G动h).3: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常用的公式:⑴η=Gh/FS ⑵由η=G物h/G物h+G动h可得η=G物/G物+G动⑶η= G物/nF.4:求拉力做功的功率常用的公式:⑴P=W/t ⑵P=F V拉=F×n V物【帮你归纳】1:当滑轮组没有给出绳子的绕法或股数时应先根据要求画出绳子的绕法确定绳子的股数;如要求画出绳子最省力的绕法,则通常画绳子的绕法时符合:“奇定偶动”的法则,即如果滑轮的个数是“奇数”如三个滑轮,通常从定滑轮开始绕起,绳子的股数最多;而如果是“偶数"滑轮,如2个或4个滑轮通常从动滑轮开始绕起,绳子的股数最多。
【易错警示】对于不同的滑轮位置,通常可采用“试绕”的方法,来确定最省力的绕法而不能死板的按上述方法来确定绳子的绕法.【帮你归纳】2:若题中没有给出具体要求,通常应先运用公式求出绳子的股数,求绳子股数常用的公式有:n=G物+G动/F或由n=G/F×η求出,其中F指作用于绳子末端的拉力。
2019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答案解析1.(2018铜仁)如图所示,小刚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用20N的拉力将重为30N的物体匀速提升30cm.求:①此滑轮组是由段绳子承担动滑轮和物体的总重。
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③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下列因素中:a.动滑轮重力、b.绳子绕法、c.摩擦力、d.定滑轮重力、e.物体重力,对滑轮组机械效率有影响的是()A.acde B.bce C.ace D.abcde【专题】实验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根据作用在动滑轮上的条数确定几条绳子承担重物;(3)根据机械效率的概念分析解答。
【解答】解:①因为一个动滑轮提供两条绳子,而动滑轮中间的挂钩也提供一条,所以重物和动滑轮由3段绳子承担;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③总功等于有用功加额外功,减小动滑轮重力,可以减小额外功,从而减小总功,根据可知,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a有影响;,改变绳子绕法、减小定滑轮重力,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变,不能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故b、d无影响;总功等于有用功加额外功,减小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额外功减小,总功减小,有用功不变,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c有影响;,增大重物重力,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e有影响;故选C。
故答案为:①3;②75;③C。
【点评】此题考查滑轮组的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考查非常全面,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物理知识。
2.(2018•南通)小华用图示装置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次数物重G/N 物体上升高度h/m 拉力F/N 机械效率η1 2 0.10 1.0 66.7%2 3 0.10 1.4 71.4%3 6 0.10 2.5(1)实验中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绳端移动距离为0.3 m。
(2)第3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80 %。
(3)分析数据可知,提高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增加物重;小华所用动滑轮的重一定小于 1 N。
简单机械(2)——滑轮和斜面滑轮动滑轮: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定滑轮: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滑轮的实质是杠杆的变形。
定滑轮实质上是等臂杠杆;动滑轮实质上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
滑轮组: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综合运用,它既能省力,在需要的时候还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斜面理想斜面:斜面光滑理想斜面公式:FL=Gh 其中:F :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 :斜面长;G :物重;h :斜面高度。
如果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 ,则:FL=fL+Gh ;这样F 做功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 。
1.若要用5N 的拉力提起20N 的物体,可以采用下列简单机械中的哪一种 ( ) A .一个定滑轮B .一个动滑轮C .杠杆D .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2.某人用如图所示的定滑轮将重为G 的重物匀速提起,若作用在绳的自由端的力分别为F 1、F 2、F 3,则 ( ) A .F 1>F 2>F 3 B .F 1<F 2<F 3 C .F 1=F 2=F 3 D .F 1=F 3<F 23.小文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将同一货物搬运到同一辆汽车上,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种方法克服重力做功多 B .乙种方法更省力 C .两种方法机械效率相等D .两种情况下,货物机械能都增加4.如图是滑轮的两种用法,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甲是动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B .乙是动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C .甲是定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D .乙是定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5.如图所示,盘山公路修成环绕山坡的盘山路线,这样做是为了在车辆向上行驶时可以 ( )A .提高功率B .提高机械效率C .减小所必须的牵引力D 、减小所必须的功6.下列机械中,能省功的机械是 ( ) 甲乙A.扳手B.天平C.剪刀D.以上三个均不省功6.如图,用一滑轮来提升物体,不计滑轮和绳子的重力以及摩擦力,若作用在绳子上的力为100N时,刚好能使物体匀速上升,则物体重____N;若绳子移动了4m,则物体要移动____m。
实验探究题,专题特征)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主要内容有:(1)基本工具和仪器的使用,基本物理量的测量;(2)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探究;(3)多学科综合性问题;(4)生活、生产及自然、科技前沿中的物理学问题。
在考查方式上重点考查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学生的探究可以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以涉及部分要素。
专题四力学实验题,专题特征) 力学实验是怀化中考的热点考点,也是占分值比较重的重点考点。
力学实验涉及的内容包括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液体压强;探究浮力的大小;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等。
这些实验涉及天平与量筒、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基本仪器的使用,同时也关联到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实验推理法等科学实验方法的理解与应用。
其中测量密度和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怀化中考的高频考点,复习时应该有所侧重。
1.变式法测量密度【例1】(2015怀化三中三模)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石块的密度。
(ρ水=1.0g/cm3,g取10N/kg)(1)用细线将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石块重G=________N。
(2)将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石块受到的浮力F浮=________N。
(3)石块的体积V=________cm3。
(4)石块的密度ρ石块=________g/cm3。
【拓展】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又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石块浸没在不同液体中,收集了下表中的数据。
液体的密度/g·cm-30.8 1.1 1.8(5)将表格补充完整。
(6)分析上表,小明得出此装置可作“密度计”,此“密度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_。
【方法技巧】这是一道测量型综合题目,涉及测浮力的方法、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测密度的方法、弹簧测力计改装成“密度计”,综合性很强。
第16课时 滑轮、斜面及机械效率【点拨】滑轮组绕线作图方法:(1)画最省力的绕法:使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最多,起点在动滑轮。
(2)已知n时的绕法:按照“奇动偶定”的原则,“从内到外”的顺序依次绕线。
(续表) 有用功跟总功的 返回目录基础配练1:如图16-1所示,利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10N的物体,动滑轮重2N,物体被提升了0.5m,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 m,绳端的拉力F 是 N。
其中定滑轮的作用是 。
图16-116改变力的方向返回目录基础配练2: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生活中经常用到它,工人师傅小波和小新分别用如图16-2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将同样的物体搬上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不能省力,但能省距离B.甲能省力,也能省距离C.乙能省力,也能省距离D.乙能省力,不能省距离图16-2D返回目录基础配练3:如图16-3所示,用200N的拉力F 把重300N的物体匀速提升了2m,此过程中拉力F 所做的功为 J,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
图16-380075%录基础配练4:在斜面上将一个重4.5N的物体匀速拉到高处(如图16-4所示),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为1.8N,在斜面上移动的距离s=1.2m,上升的高度h=0.3m。
若把重物直接提升h 所做的有用功为 J,这个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
图16-41.3562.5%返回目录例1如图16-5所示,用三个相同的滑轮提起相同的重物时,所需拉力分别为F 1、F 2和F 3,不计绳重和摩擦,若滑轮和物体重分别为2N和10N,匀速提升重物G 时,拉力F 1= N,F 2= N,F 3= N。
图16-5 62210返回目录例2如图16-6所示,两个物体的重力分别是G 1和G 2,当滑轮平衡时,G 1∶G 2为(忽略绳重、滑轮重及摩擦)( )A.1∶1B.2∶1C.1∶3D.1∶2图16-6B例3如图16-7所示,物体A通过动滑轮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为8N,如果动滑轮、绳子、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和滑轮的摩擦均不计,那么物体A与水平面的摩擦力以及拉力F的功率分别为( )A.8N 16WB.16N 32WC.8N 32WD.16N 64W图16-7B返回目录例4如图16-8所示,某人通过滑轮组提升物体,已知物体在10s内上升了5m,物体所受的重力为720N,绳端的拉力F =300N,忽略摩擦和绳重,则:(1)绳子移动的距离是 m。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斜面专题1.(2019乐山,34)在斜面上将一个重600N的物体匀速拉到高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400N,拉动的距离s=4.5m,提升高度h=1.8m,所用时间t=30s。
则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W,此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N。
2.(.2019达州,17)救援车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当车载电机对钢绳施加的拉力F大小为2.5×103N时,小车A恰能匀速缓慢地沿斜面上升。
已知小车A的质量为1t,斜面高为2m,斜面长为5m(不计车长、钢绳重、动滑轮重、钢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和滑轮与轴间的摩擦,g=10Nkg)在小车A由水平路面被拖上救援车的过程中,钢绳所做的有用功为J,整个装置的机械效率为,小车A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N.3.(2019威海,19)如图是一款健身拉力器原理图,斜面的倾角为30°,重500N的物块与固定在斜面底端的弹簧相连,小明通过定滑轮拉着物块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2m的过程中(此过程弹簧始终处于被拉伸状态),小明对绳的拉力所做的功为1000J,克服弹簧拉力做功300J,则克服物块重力做的功为J,物块与斜面之间摩擦力的大小为N.(忽略绳重、滑轮与轴的摩擦)4.(2019兰州,21)如图所示,斜面长2m、高1m,把一个质量为24kg的物体沿斜面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需要克服重力做功J。
若斜面是光滑的,则沿斜面向上的拉力N。
在“核桃钳、红酒开瓶器和家中升降晾衣架上的滑轮”三种工具中属于斜面的是。
(g=10N/kg)5.(2019广州,9)如图所示,把重为G的物体甲从A点竖直向上匀速拉至B点,过程绳的拉力对甲做的功为W;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把重也为G的物体乙沿面从C点匀速拉至B AB等高的D点,在此过程中的拉力对乙做的功为W,斜面的机械效率为CDA.WABWCDB.WCDWABB.C.GHW-WCD ABD.GHW+WCD AB6.(2019江西,14)如图所示,物重为G的物体在不同简单机械中均处于平衡状态(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拉力F、F、F、F的大小关系是1234A.F<F=F<F2341B.F<F<F<F2413C.F=F<F<F4213D.F<F<F<F42317.(2019呼和浩特,10)人类从刀耕火种,经过几次工业革命,走向了科技大发展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