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运动会_20以内的进位加法《8、7、6加几》7、6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青岛版六三制
- 格式:docx
- 大小:126.88 KB
- 文档页数:6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8、7、6加几》教案3篇篇一教学内容:⑻⑺6加几教材剖析: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着局部学习的好坏,将队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本节课的内容是在9加几的基础上学习的,对各种算法如“点数”,“接着数”,“凑十”都已经有了比较,本节课主要是要求学生能用“凑十”进行计算。
教学评析:一、情境入课,初探8加几算法师:星期天上午,小朋友们到公园去玩,先来了8个小朋友,又来了3个,一共要买几张门票呢?生:13张。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1:数出来的。
生2:从8接着往后数5个,就知道了。
生3:8+5算出的。
师:先来了8个,又来了5个,可以用加法8+5来算,(板书:8+5)那怎样进行计算呢?能用小圆片摆摆,说说吗?学生操作师:谁先来?生:从5个里拿出2个给8,就有10了,加起来就是13了。
师:为什么要拿2个给8呢?谁能说的详细点啊?生:以为8和2可以凑成10,从5里借2个给8是10,然后10和3加起来就是13了。
师:说得真好,表彰他。
板书8+5=13/2310师:看到8,想到了2,8+2=10,10+3=13,谁能来说说?生⑴2说师:同桌说一说练一练,8+38+68+48+78+8(抽几习题说算法)评析:本课主要是在9+几的基础上,对凑十法有一定基础上继续来学习8加几,7加几及6加几。
以为有了9加几的铺垫,学生已经能基本借助手中的学具进行凑十的计算,从教学实录可看出,学生在学习8加几时已经比较得心应手了,老师通过适当饮弹,让学生通过操作,积极得出计算的方法,无论是算法还是算理都比较分明明了,了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
二、自主探索7加几,6加几⑴探索师:小朋友们已经会算8加几了,你能来试试这两习题吗?想一想,同桌相互说一说。
(出示7+66+5)小组讨论师:谁先来?生1:算7+6时,看到7,想到3,把6分成3和3,7+3=10,10+3=13师:说得蛮好,谁再来试试?生2:看到7,想到3,把6分成3和3,7+3=10,10+3=13师:为什么看到7都想到了3?生:以为7和3凑成10。
《8、7、6加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第91~9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掌握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8、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不同情境中体验“凑十法”的思想方法,能准确进行计算。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小棒、小圆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90页“练习二十”第3题。
然后教师指明学生汇报答案。
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例2——运动会主题图老师:看,学校的操场上有一些同学在跑步。
风儿吹,阳光照,运动场上真热闹。
运动员,比赛跑,你追我赶展英豪。
若问跑者有几个,你来算算才知道。
大家能算一算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个学生么?【学情预设1】跑步的同学们中,前面有8人,后面有5人,求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个学生,可以用加法计算,列式为8+5=…。
【学情预设2】跑步的同学们中,男生有7人,女生有6人。
求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个学生,可以用加法计算,列式为7+6=…。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就是要把两部分合起来。
同时训练学生多角度收集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探究8、7、6加几1.自主探究8加几。
老师: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计算8+5?【学情预设1】可以点数法,用数一数、接着数的方法得出结果。
(课件显示点数过程:右边有8个学生,然后接着8后面数做边的学生为9,10,11,12,13)得出结论:8+5=13,所以跑步的一共有13个学生。
【学情预设2】可以用小棒来表示图片上跑步的学生,然后计算总数就可以得出跑步的一共有13个学生。
(课件演示用小棒摆一摆的过程,得出结论:8+5=13。
)【学情预设3】可以利用小圆片摆一摆,得出结果。
(课件演示用小圆片摆出算式,然后将左边的8个小圆片和右边的两个圆片圈成一个整体10后,再与剩余的3个小圆片组成13的过程,得出结论:8+5=13。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8、7、6加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0以内的进位加法:8、7、6加几(第二课时)》是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规律,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对加法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进位加法运算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加法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会影响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正确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注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和指导,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练习册、小卡片等。
3.教学资源:与本节课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情境,引导学生回顾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然后提问:“如果要计算8+7,我们应该怎么算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展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
通过举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进位加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8加几》教学建议信息窗2——领饮料本信息窗呈现了运动会操场一角“分发饮料”的情境。
图中信息主要有:一组领8瓶果汁,二组领7瓶果汁:一组领6瓶矿泉水,二组领8瓶矿泉水。
借助问题“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果汁”,引入“8加几”以及相应的“几加8”的进位加法的学习。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使学生探究并掌握“8加几”及相应的“几加8”的口算方法,并能运用“凑十法”正确计算,学会用不同解题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看图讲故事”活动。
通过这类活动,学生可以理清情境图中所包含的种种信息。
借助教材中提出的“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果汁”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的其他信息提出自己感兴趣的其他问题,如“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矿泉水”“你说我讲”中共有1个红点和1个绿点问题。
红点问题是学习“8加几”及相应的“几加8”的进位加法。
绿点的问题是巩固“8加几”和“几加8”的算法,为系统解决问题做准备。
红点标示的问题是:“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果汁?”教材的意图是让学生借助摆小棒来理解“凑十法”,“还可以这样算……”的意图是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8加几”。
教学时,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列出算式,然后通过摆小棒、独立思考找出算法,然后同学之间再互相交流想法。
这里突出的是“凑十法”,要让学生体会这种算法的便捷性。
计算时是分大数还是分小数不作统一要求。
绿点标示的问题是:“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矿泉水?”教材没有呈现探索过程,意在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
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与交流,明确解决“两组一共要领多少瓶矿泉水”,先要弄清两个组各要多少,再根据有关条件列出算式,并进行口算。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明自己的口算方法,并注意交流不同的方法。
“自主练习”第1题是看图计算的题目,目的是通过形象的10个装一盒的图画,让学生再进一步理解“凑十法”。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盒子可以装10个,里面已经有8个,还能装下2个,然后让学生借助图意,进行计算。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2节8、7、6加几【第一课时】 8、7、6加几一、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2.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经历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计算方法。
3.养成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勤于动脑的良好习惯,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正确计算8、7、6加几的口算题。
三、教学难点能从9加几的计算方法中迁移到8、7、6加几的式题,并正确计算。
四、教学具准备课件、小棒。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图片】(教科书P91例2题情景)2.提问:谁愿意给大家说说这幅图的意思?3.思考: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个学生?)(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1)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学生,怎样列式?生:8+5=13(2)思考:8加5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2.小组合作讨论。
要求:请同学们两人为一组,互相说一说你们怎样计算8+5的?如果有问题,可以借助小棒帮忙摆一摆。
学生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生1:我们是数的,数了数这些小朋友一共有13个人。
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第一次来了8个人,然后接着往下数,9、10、11、12、13,一共有13人。
生3:我们是把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中的2个人先和8个人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生4:我们是把8个小朋友分成5个小朋友和3个小朋友两组,然后把这5个小朋友和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师:你们觉得这几种方法哪种比较好?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对这几种算法进行评价。
4.重点理解“凑十”法。
(1)学生再说说算理。
板书:(2)思考:给8凑十需要几?见8想几?(3)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就用哪种。
《8加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具准备:主题图课件小木棒教学过程:课前两分钟活动:教师:在课前老师想跟大家玩一个游戏好不好?游戏准备......1.拍手游戏(分解10的组成)。
班长:我拍9,学生:我拍1,合:9和1组成10。
2.背儿歌。
见9想1、见8想2、见7想3。
教师:课前,我们来比比谁的反应快,看谁算得快。
(课件出示)一、复习导入,引起兴趣1.5.6.7.8的分与合。
5 46 5 8 92 234 1 2课件出示5.6.7.8的分与合。
学生进行抢答。
教师:大家表现都不错,把掌声送给自己。
下面老师带大家乘坐小熊智慧火车去个有趣的地方,看看吧!想去吗?好,火车开动。
(预设学生:想)师:小火车将要开。
学生:你的火车几点开?师:我的火车()点(1)10+2= 10+3= 6+4= 10+2= 10+7= 教师:你是用什么办法算得那么快的?(引导学生说十加几得是几)(2)9+4= 9+6= 9+2= 9+9= 9+7=教师:你是怎么算的?(引导学生复习9加几的知识)教师:是啊,这是我们前面学习的9加几的方法:见9想1,因为9加1得10,要把第2个数分成1和几,先算9加1得10,再算10加剩下的数。
那么这节课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8、7、6加几。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91页,我们一起来读课题:8.7.6加几(师板书,读课题)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教师:今天的这几列火车开得又快又稳,瞧,小熊奖励大家给大家看一个视频,表扬自己。
二、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8、7、6加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103-106页例1、例2、例3及“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九第3、6、7、8题一、教材简析: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加几”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学生已经学习了“点数”、“接着数”、“凑十法”等计算方法,本节课的计算方法与此相同。
因此,本节课的教材引导学生把已经学习过的“9加几”的计算方法迁移到“8、7、6加几”的学习中来,使学生能进行正确的口算。
例1主要出现“接着数”、“凑十法”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例2只给出算式,要求学生在例1的基础上,直接思考采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例3呈现了三种计算方法:1、拆小数、凑大数;2、拆大数、凑小数;3、交换加数位置。
允许学生根据题目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但是重点还是掌握“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
例3之后“做一做”安排了四道巩固练习题。
第1题有实物图,让学生“圈一圈”,在动手操作中熟悉8、7凑十的过程。
第2题,让学生“填一填”,写出7、8凑十的过程,进一步熟悉用“凑十法”口算的方法。
第3、4题让学生通过口算直接说出得数,巩固8、7、6加几的口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用“凑十法”,计算8、7、6加几的题目,能用多种方法思考计算过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8、7、6加几”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把另一个加数分成几和几,才能和8、7、6“凑十”,同时体现算法多样化。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五、教学方法:教法:图示、对比、信息收集、问题发现相结合教学方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六、预设教学过程:一、创设“圣诞狂欢”的情境,为复习铺垫。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思想,并能迁移到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二、教学重点:渗透转换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和几的进位加法。
三、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四、教学关键: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先做9+=10(幻灯片2)练习(幻灯片3)1、请问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呢?试着说说想法。
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几中情况:(1)9和5和起来是14。
(2)把5分成1和4,9加1是10,10加4是14。
回答是第二种的同学请回答。
是想把我们没学过的9加几变成我们学过的10加几来算,对吗?还有其他的分发,这里为什么要把它分成1和4?(3)把9分成4和5,5加5是10,10加4是14。
同学回答(3)(4)把9看成是10,10加5是15,15再减多看的1是14。
“你也是想把9加几变成10+几来算对吗?那为什么还要减1呢?”(把这种想法和10+几连起来)2、得出最佳方法。
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帮我想了这么多的好方法,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呢?为什么?(1)、(3)(4)这三种方法也很好,不过5和9和起来是多少一下子很难想出来,这时还是要先把它变成10加几来想比较简单。
3、下面接着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练习:幻灯片第4、5张。
4、现在,我们一起看看图片:(第6张幻灯片)5、同学们做题目1:(第7张)6、题目2:(第8、9张)7、练习(第10张)8、课堂小结(第11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篇2教学内容青岛版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小小运动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主动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用不同的方法正确口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8、7、6加几(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特别是8、7、6这几个数字的相加。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观察问题的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进位加法的方法,特别是对于8、7、6这几个数字的加法。
•难点:组合数字的进位处理,尤其是在计算中位置的变化及对应的加法运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问题:如果有8个苹果,再加上7个苹果,再加上6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请同学们尝试口算一下。
2. 学习进位加法•讲解:当两个个位数相加的和大于10时,需要进位到十位。
•示范计算:例如计算8+7时,首先在个位上相加得到5,然后进位到十位上,得到1,所以最终结果是15。
•让学生尝试计算几道进位加法练习题,引导他们观察规律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3. 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决几道进位加法的问题,在合作中相互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加深对进位加法的理解。
4. 拓展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几道难度适中的进位加法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收集学生的解题方法,进行讨论和分享。
四、小结•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特别是8、7、6这几个数字的相加方法。
•引导学生反思:在计算过程中,进位的理解和运用很重要,需要不断练习和巩固。
五、作业•完成指定的进位加法练习题,独立完成并检查答案。
•练习口算加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希會也做好了进一步学习的准备。
第七单元小小运动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本单元教学内容:设有3个信息窗,信息窗1是学习9+几的进位加法,信息窗2是学习8+几的进位加法,信息窗3是学习7+几的进位加法又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第一个信息窗是“参加运动会报名”,通过提出“需要写多少码?”的问题,引出对 9+几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的探索,并通过自主练习进行巩固。
第二个信息窗是“领饮料”,通过解决“一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巩固8+几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第三个信息窗是“投沙包比赛”,借助“谁赢了?”的问题,探索学习7+几的进位加法,并在自主练习中加强巩固。
综合应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体验本单元的应用价值。
本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能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2、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体会加法的意义,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地学习。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本单元教学重点:1、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
2、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体会加法的意义,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类推能力。
本单元教学难点:1、注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口算方法,尊重学生有个性的选择计算方法。
2、加强高效率的联系,切实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本单元教具准备:情境图、小学具、口算卡、多媒体课件等。
本单元教学课时安排:9课时第一课时运动会报名教学内容:教科书93、94页内容。
教学目标:1.经历主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用不同的方法正确口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学会与他人交流,听取他人的不同意见,感受思维的多样化。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2节8、7、6加几【第一课时】 8、7、6加几一、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2.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经历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计算方法。
3.养成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勤于动脑的良好习惯,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正确计算8、7、6加几的口算题。
三、教学难点能从9加几的计算方法中迁移到8、7、6加几的式题,并正确计算。
四、教学具准备课件、小棒。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图片】(教科书P91例2题情景)2.提问:谁愿意给大家说说这幅图的意思?3.思考: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个学生?)(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1)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学生,怎样列式?生:8+5=13(2)思考:8加5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2.小组合作讨论。
要求:请同学们两人为一组,互相说一说你们怎样计算8+5的?如果有问题,可以借助小棒帮忙摆一摆。
学生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生1:我们是数的,数了数这些小朋友一共有13个人。
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第一次来了8个人,然后接着往下数,9、10、11、12、13,一共有13人。
生3:我们是把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中的2个人先和8个人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生4:我们是把8个小朋友分成5个小朋友和3个小朋友两组,然后把这5个小朋友和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师:你们觉得这几种方法哪种比较好?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对这几种算法进行评价。
4.重点理解“凑十”法。
(1)学生再说说算理。
板书:(2)思考:给8凑十需要几?见8想几?(3)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就用哪种。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 8 加几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向学生介绍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概念,并借助“小小运动会”这一主题,使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掌握加法运算。
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加法、进位概念以及运用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运动会主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1. 进位加法的理解和应用。
2.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如进位遗漏、顺序颠倒等。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卡片:展示加法运算和进位过程。
2. 计算器:帮助学生验证计算结果。
3. 运动会道具:用于模拟运动会场景,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运动会场景的创设,引起学生对加法运算的兴趣。
可以让学生分享他们在运动会中的经历,引入加法概念。
2. 探究:展示加法运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进位现象。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尝试总结进位加法的规则。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加法计算练习,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验证自己的答案。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 游戏:设计加法游戏,如“接力加法”,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的进位加法知识,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进位加法的重要性。
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板书设计板书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 加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进位加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0以内进位加法的示例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中关于20以内进位加法的题目。
2. 设计一个加法游戏,与家人或朋友一起玩,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小小运动会的主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计算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设计,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8、7、6加几学情分析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口算方法不止一种,教材中呈现了多种计算方法,比如在“9加几”部分呈现了“点数”、“接着数”、“凑十”和"根据具体题目选择特殊方法”等;在“8、7、6加几”部分呈现有“拆小数、凑十数”、“拆大数、凑小数”、和“交换加数的位置”等。
在整个“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中,“9加几、8、7、6加几.......”这些内容具有类同的知识结构,而“8、7、6加几”又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9加几”的基础上学习的,“9加几”的学习已经初步形成了学习的知识结构、方法结构、过程结构,所以“8、7、6加几”不是学习过程的简单重复,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为后面的学习进一步积累经验。
如果说“9加几”是教师带着学的话,那么“8加几”扶着学生学,“7、6加几”就是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工具在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9加几”,在“9加几”的学习中,学生能选择“点数”、“接着数”、“凑十法”等方法计算。
初步感受了“根据具体题目选择特殊方法”为本课计算方法的迁移奠定了基础。
在“9加几”的学习中,学生经历了“写算式,探究方法--列算式,寻找规律—用规律,快速口算”的过程,为本节课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步骤过程过程的保障。
在“9加几”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获得了“9加几”的规律,同时体悟了发现规律的方法,为本节课规律的获得提供了方法支撑。
为了不断提升学生的能力,教学中安排了“8加几”和“9加几”计算方法的沟通、规律的沟通、学习过程结构的沟通,这样的比较沟通、归纳提炼,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可能有些困难,教学中可以提出弹性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
教学目标1.能自觉运用“接着数”和“凑十法”的方法计算8、7、6加几;2.初步建立“想算理、算结果写算式、找规律”的方法结构;3.能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根据具体题目灵活选择算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8、7、6加几计算方法的算理。
玖语学枝小学“学乐课堂”备课策略预秦授葆修科授课勿以內进佞餉族一了、7、6加见礁时11、8、7、6加几是本单元的笫2课吋学习内容,教材通过例2情景图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并提出问题,学习用“凑十法”解决8、7、6加儿的问题。
2、通过完成课后做一做。
巩固新知。
3、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凑十法” 口算8、7、6加儿。
1、我能做到认真听课、积极动脑思考问题、规范写字、和小对子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2、我能用数学的眼光认真观察图,并能用笔把书中找到的数学信息圈出來。
3、我能把发现的数学信息,说给小对子听。
4、我能看图提岀加法问题。
5、我能学会用“凑十法” 口算8、7、6加几。
完成《快乐应用》配套练习。
略…)策略运用(学具、咅像、活动、教学策1、教学主题情景图。
3、配乐《加减法口诀》。
小学“学乐课堂”备课策略预案玖语学枝小学“学乐课堂”备课策略预秦4、用数学是本单元的笫4课时学习内容,教材通过例5拉拉队情景图让学生用学过的9、7、8、加儿解决“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5、同时教材安排3道“做一做”。
巩固应用。
6、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会用“凑十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4、我能做到认真听课、积极动脑思考问题、规范写字、和小对子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5、我能用数学的眼光认真观察情景图,能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加法问题。
6、我能用“凑十法”解答生活中简单的加法问题。
标完成《快乐应用》配套练习。
策略运用(学具、音像、活动、教学策1、教学主题情景图。
3、配乐《加减法口诀》。
略…)小学“学乐课堂”备课策略预亲班得修僵小修一年緻毅修用救醪快乐龛用 ⑺班级: 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12月 ______ 日 一年级•数学组•制比一比,看雀家观徹虧/8+4 O 13 6+9 O 16 7+8 O 156+8 CJ 16二、我会用数学。
1、(算一算各有多少个。
)一班 二班 一共 a5个 9个 ()个7个8个()个2、我能认真观察找岀图中数学信息,我会解决题中的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