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知识点5_运用列表比较法把握”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的异同
- 格式:ppt
- 大小:2.88 MB
- 文档页数:10
第 2 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掌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背景。
(2)、掌握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内容及特点。
(3)、掌握汉武帝重用儒学的举措。
2、过程与方法( 1)、用资料剖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2)、用阅读剖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感情态度价值观( 1)、经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德政思想对稳固社会、发展经济有踊跃作用;(2)、经过汉代教育系统的成立认识教育是培育人材的要点,重视教育对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教课重难点要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详细举措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代的影响课时安排 :1 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文字资料、教案教课方法:史料教课、分组议论、多媒体课件协助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出现和形成,春秋期间孔子创办儒家学派提出儒家思想,战国期间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进前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完好的系统。
秦一致后,儒家思想受到严重打击。
那儒家思想是如何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呢?我们今天学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认识了这课内容我们就能清楚的知道儒家思想是如何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
讲解新课一、从“无为”到“有为”1、初的“无”情形:(出示 PPT)资料一,⋯⋯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可以具醇,而将相或乘牛。
——《 . 食志》活研究一:上述资料反应了西初年怎的社会象?此治者采纳了怎的治国策略?期回答:社会象:秦末火,社会损坏重。
恢复生和平定人心, 治者汲取教, 采纳与民歇息政策。
回授与田宅,免其役等。
举措:“无而治” ,了如减租、免奴庶人,士兵复情形:(出示 PPT)资料二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非遇水旱,民人家足,都鄙庾尽,而府余。
京之累百巨万。
太之粟相因,充满露于外,腐不行食。
——《 .食志》资料三班固当形曰:“ 六十余,国内安,府充,而四夷未,制度多活研究二:依照资料,初养精蓄锐政策施的影响期回答:极:恢复增,生活平定,国力盛;悲观:王国膨;土地吞并;匈奴患2、“无” “有”(1)、原由:① 朝力的恢复和增 ; ②社会潜藏着危机:王国、土地吞并、匈奴患等(2)、目的:加中央集,适国家一的展(3)、举措:政治上:布“推恩令”解决王国事上:青、霍去病北匈奴上:重抑商等思想上:法家思想不再适社会需要武帝 , 国力盛,此国家既需要一批有才能的人来助治理,也更需要有一套宽泛的治国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