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移多补少
- 格式:ppt
- 大小:215.00 KB
- 文档页数:7
《移多补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我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知识点——《移多补少》。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第六章第二节《移多补少》。
这一节主要讲述的是如何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使等式两边保持平衡。
具体内容包括移项的基本规则,如何找到需要移项的数字和符号,以及移多补少的具体操作步骤。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移多补少的操作方法,理解其背后的数学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移多补少的原理,并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的运算。
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熟练掌握移多补少的操作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移多补少的原理,我准备了一些具体的例题和相关的教具。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来引入移多补少的概念。
例如,我会出示一个等式:3 + 4 = 7,然后提问学生们,如何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使等式两边保持平衡。
然后,我会带领学生们一起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
我会给出一些具体的例题,让学生们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找到等式两边平衡的解。
在学生们操作的过程中,我会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并掌握移多补少的原理。
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随堂练习。
我会给出一些相关的题目,让学生们独立进行移多补少的操作,并找到正确的答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移多补少的操作步骤和相关的例题。
我会将操作步骤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并配合具体的例题进行说明。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一些相关的题目,让学生们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找到等式两边平衡的解。
具体的题目和答案如下:1. 2 + 5 = ?答案:3 + 4 = 72. 8 3 = ?答案:10 4 = 63. 7 + 2 = ?答案:9 + 1 = 1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今天的教学进行反思,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移多补少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如果有必要,我会在下一节课中进行复习和巩固。
教案:《移多补少》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教学目标:1. 理解“移多补少”的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移多补少”的过程。
2.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移多补少”的概念。
2. 学会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移多补少”的实质,即通过移动元素,使得两个集合的元素数量相等。
2. 能够灵活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图片、教具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数学书、练习本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两个集合的图片,一个集合有5个苹果,另一个集合有3个苹果,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个集合的苹果数量一样吗?哪个集合的苹果多,哪个集合的苹果少?”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可以通过移动苹果,使得两个集合的苹果数量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移多补少’。
”二、新课1. 教师出示一个新的例子,一个集合有6个糖果,另一个集合有4个糖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移多补少”使得两个集合的糖果数量一样。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3. 教师总结:“通过移动糖果,我们可以把一个集合的糖果移动到另一个集合,使得两个集合的糖果数量一样。
这就是‘移多补少’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视课堂,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指导。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移多补少’的概念和方法,希望大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延伸:1. 教师出示一道拓展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并完成。
2. 学生完成后,下节课进行分享和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移多补少”的概念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年级数学移多补少35 题1、小朋友去春游;第一辆车里坐了12 个小朋友;第二辆车里坐了18 个小朋友;从第二辆车里带()个小朋友去第一辆车里;两辆车人数就相等.2、两篮鸡蛋;第一篮比第二篮多16 个;从第一篮拿出()个到第二篮;两篮鸡蛋一样多.3、爸爸买来两箱梨;第二箱比第一箱少8 个梨;爸爸要从第()箱里拿出()个放到第()箱;两箱就一样多.4、哥哥给弟弟 4 支铅笔后;哥哥与弟弟的铅笔一样多了;原来哥哥比弟弟多()支铅笔.5、小华有10张画片;小红有 4 张画片. 小华给小红()张画片后;她俩的画片张数相等?6、哥哥和弟弟各有一些巧克力;哥哥比弟弟多8 块;要使两人的巧克力一样多;哥哥应给弟弟()块?7、两棵树上各有一些小鸟;如果从第一棵树上飞出 4 只小鸟到第二棵树上;那么两棵树上的小鸟就同样多. 第一棵树上的小鸟比第二棵树上的()几只?8、小芳有15多花;她给小明3朵后;两人的花就同样多. 小明原来有()朵花?9、甲、乙两筐都有一些西瓜;从甲筐中取出 4 个放入乙筐后;甲筐的西瓜还比乙筐多 3 个.甲筐原来比乙筐多()个西瓜?10、甲、乙两筐都有一些西瓜;从甲筐中取出 6 个放入乙筐后;甲筐的西瓜还比乙筐少 2 个.甲筐原来比乙筐多()个西瓜?11、一个两层文具盒;共放了12枝铅笔;从上层拿出 2 枝放到下层;两层铅笔的枝数就同样多;原来下层有()枝铅笔?12、红盒子里有52 个玻璃球;蓝盒子里有34个玻璃球;每次从多的盒子里取出 3 个放到少的盒子里;拿()次才能使两个盒子里的玻璃球的个数相等?13、书架的上层有25 本书;下层有27 本书;爸爸又买回10 本书;怎样放才能使书架上、下两层的书同样多?14、甲、已两筐各有西瓜20 个;从甲筐取几个放入乙筐中后;乙筐就比甲筐多8 个;甲筐现有()个西瓜?15、两筐水果共50千克;如果从第一筐取出 6 千克放入第二筐中;那么第一筐还比第二筐多 2 千克;两筐原有水果各多少千克?16、甲、乙两筐共有苹果91 千克;从甲筐里取出4千克放到乙筐里;结果甲筐的苹果比乙筐少 3 千克;求甲、乙两筐原来各有苹果多少千克17、天空中飞来了两排大雁;前排有6只;后排有10只. 怎样才能使两排大雁的只是相等?18、两篮鸡蛋;第一篮比第二篮多16 个;从第一篮拿出几个放进第二篮;两篮鸡蛋的个数就同样多?19、爸爸买来两箱梨;第二箱比第一箱轻8 千克;爸爸要从第几箱里搬出()千克到第几箱;两箱的梨就一样重了.20、明明有12块糖;给妹妹 3 块后;两人的糖就一样多. 妹妹原来有()块糖?21、有甲、乙两堆萝卜.如果从甲堆拿9 个到乙堆;甲堆还比乙堆多2 个;原来甲堆比多()个?22、军军和英英共有18枝铅笔;如果军军给英英 4 枝;他们俩的铅笔枝数就相等了. 军军原来有多少枝铅笔;英英原来有()只铅笔?23、甲笼子里有12只小兔;乙笼子里有7只小兔;又有13 只小兔要放到笼子里;怎样放;两只笼子里的兔子的只数同样多?24、甲、乙两筐各有苹果54 个;从甲筐取几个放入乙筐中后;乙筐就比甲筐多10 个;甲筐现在有()个苹果?25、两箱图书共178本;甲箱借出12本后;仍比乙箱多 6 本书;两只箱子原来各装书多少本?26、哥哥与妹妹共有120块糖果;妹妹吃掉8 块后;哥哥吃掉4块后;妹妹比哥哥少 2 块;求两人原来各有几块糖?27、哥哥有10支铅笔;妹妹有 6 支铅笔;哥哥给妹妹几支铅笔后;两人的铅笔就一样多?28、小丽有7 朵红花;小梅有13 朵红花;小梅给小丽几朵;两人的红花就一样多?29、第一小组有图书13 本;第二小组有7 本. 第一小组借给第二小组()本;两组图书就一样多?30、两组学生共有16人;一组有学生9 人;要使两组人数相等;必须从一组调()人到 2 组?31、小刚和小明一共有12 桔子;小明有8个. 小明要给小刚()个;两人的桔子才能一样多?32、食堂里有两袋米共重20千克;第一袋重14千克. 从第一袋倒()千克到第二袋;两袋米才同样多?33、第一小队有图书13本;借给第二小队 3 本;两组图书同样多;第二小队原有图书()本?34、小方有邮票10张;小林送给小方4张;两人的邮票张数同样多. 小林原来有邮票()张?35、小猴有10个苹果;小猴对小免说:“把我的苹果给你 2 个;咱们的苹果个数就一样多. 小兔原来各有几个苹果?。
拓思拓算拓展拓宽思路展现思维
一上:
移多补少
1、哥哥有9支铅笔,妹妹有5支铅笔。
哥哥给妹妹几支铅笔后,两人的铅笔就一样多?
2、小丽有10朵小红花,小刚有6朵小红花。
小丽给小刚几朵小红花后,两人的小红花就一样多了?
3、小刚和小明一共有8个桔子,小明有5个。
小明给小刚几个,两个人的桔子才能一样多?
4、小芳和小林一共有10枚邮票,小芳有7枚。
小芳给小林几枚,两个人的邮票一样多?
5、小猴有10个苹果,小猴给小熊了3个后,他俩的苹果个数同样多了。
小熊原来有几个苹果?
6、一组有7本书,一组给了二组2本后,两个小组的书就同样多了。
二组原来有几本书?
人人皆成美玉。
教案:移多补少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移多补少的含义,能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理解移多补少的含义。
2. 能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移多补少的含义。
2. 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学生用书。
3. 实物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等,让学生发现有些物品的数量是相同的,有些则是不同的。
2. 提问:如果我们要让物品的数量相同,应该怎么办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移多补少。
二、探究1. 出示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物品的数量,如5个苹果和3个橘子。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苹果的数量比橘子多,需要将一些苹果移动到橘子这边,使两边的数量相同。
2. 让学生动手操作,将苹果和橘子进行移多补少,使两边的数量相同。
3. 引导学生总结移多补少的方法:将数量多的一边移动一些到数量少的一边,直到两边的数量相同。
4.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有8个铅笔,小红有6个铅笔,怎样让他们的铅笔数量相同?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巩固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如:- 小华有10个糖果,小刚有7个糖果,怎样让他们的糖果数量相同?- 小丽有12个贴纸,小强有15个贴纸,怎样让他们的贴纸数量相同?2. 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拓展1. 出示一些更复杂的问题,如:- 小明有10个铅笔,小红有6个铅笔,小华有8个铅笔,怎样让他们的铅笔数量相同?- 小丽有12个贴纸,小强有15个贴纸,小华有9个贴纸,怎样让他们的贴纸数量相同?2. 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移多补少的方法。
2. 强调移多补少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一年级地理上册移多补少的应用题
一、选择题
1.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其中人口最多的省份是()。
A. 北京
B. 广东
C. 上海
D. 江苏
答案:B
2. 中国的首都是()。
A. 北京
B. 上海
C. 广州
D. 青岛
答案:A
二、填空题
1. 中国的首都是__北京__。
2. 人口最多的省份是__广东__。
三、应用题
1. 山东省人口稠密,为了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口,山东决定对人
口多的地区进行迁出。
请你结合地理知识,给出合理的迁出地点,
并解释原因。
答案:合理的迁出地点可能是江苏省。
江苏省位于山东省南部,接壤台州市,并有较好的交通条件和发展基础设施,可以承接山东
省的人口迁出。
此外,江苏省还有较大的土地面积和丰富的资源,
可以满足迁入人口的生活需求。
2. 中国的人口在不同地区分布不均衡,一些地方人口多,另一
些地区人口少。
请你提出一个解决办法,帮助解决人口分布不均衡
的问题,并解释原因。
答案:一个解决办法是通过政策引导人口流动。
政府可以采取鼓励人口从人口多的地区迁移到人口少的地区的政策措施,例如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吸引人口流入人口少的地区。
通过人口流动,可以缓解人口多的地区的人口压力,同时促进人口少的地区的发展,实现人口分布的均衡。
这些是一年级地理上册移多补少的应用题。
希望能帮助到你!。
智慧广场:移多补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掌握计算移多补少的方法;2.能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应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将多个数进行合并或分开。
教学重点1.移多补少的概念和方法;2.应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将多个数进行合并或分开。
教学难点能够应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将多个数进行合并或分开。
教学内容1. 认识移多补少移多补少是一种数学计算方法,主要用于计算对多减少或少增多。
例如,在一个集市上,蔬菜摊上有香菜、菠菜、生菜和韭菜共计70斤,其中香菜重25斤,菠菜重15斤,生菜重10斤,韭菜重多少斤?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 移多补少的方法移多补少的方法就是将同样的数量从多的地方移动到少的地方,或将同样的数量从少的地方补到多的地方,从而使多的地方变少,少的地方变多。
如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从香菜重的部分往菠菜、生菜和韭菜的部分移动,使香菜、菠菜、生菜的重量相等。
香菜:25斤 ----- 0斤菠菜:15斤移10斤 ----- 25斤生菜:10斤移15斤 ----- 40斤韭菜:移25斤 ----- 55斤因此,香菜、菠菜、生菜和韭菜共计70斤,韭菜的重量是15斤。
3. 实际应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也经常用到。
例如,在超市购物时,某种商品原本每瓶售价30元,现在正在打折,每瓶25元。
如果我想用200元买这种商品,我能买到多少瓶呢?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每瓶原价30元 ----- 0元每瓶现价25元移5元 ----- 30元200元移170元 ----- 24瓶因此,我可以用200元买到24瓶这种商品。
教学方法1.情境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移多补少的概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示范演示:教师通过数学运算的实际演示,让学生亲自尝试应用移多补少的方法;3.讨论合作:教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协作,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分享自己的思路和经验;4.巩固练习:教师通过小组或个人练习,巩固学生对于移多补少的掌握程度。
一年级数学移多补少35题1、小朋友去春游;第一辆车里坐了12个小朋友;第二辆车里坐了18个小朋友;从第二辆车里带()个小朋友去第一辆车里;两辆车人数就相等.2、两篮鸡蛋;第一篮比第二篮多16个;从第一篮拿出()个到第二篮;两篮鸡蛋一样多.3、爸爸买来两箱梨;第二箱比第一箱少8个梨;爸爸要从第 ( ) 箱里拿出 ( ) 个放到第 ( ) 箱;两箱就一样多.4、哥哥给弟弟4支铅笔后;哥哥与弟弟的铅笔一样多了;原来哥哥比弟弟多()支铅笔.5、小华有10张画片;小红有4 张画片.小华给小红()张画片后;她俩的画片张数相等?6、哥哥和弟弟各有一些巧克力;哥哥比弟弟多8块;要使两人的巧克力一样多;哥哥应给弟弟()块?7、两棵树上各有一些小鸟;如果从第一棵树上飞出4只小鸟到第二棵树上;那么两棵树上的小鸟就同样多.第一棵树上的小鸟比第二棵树上的()几只?8、小芳有15多花;她给小明3朵后;两人的花就同样多.小明原来有()朵花?9、甲、乙两筐都有一些西瓜;从甲筐中取出4个放入乙筐后;甲筐的西瓜还比乙筐多3个.甲筐原来比乙筐多()个西瓜?10、甲、乙两筐都有一些西瓜;从甲筐中取出6个放入乙筐后;甲筐的西瓜还比乙筐少2个.甲筐原来比乙筐多()个西瓜?11、一个两层文具盒;共放了12枝铅笔;从上层拿出2枝放到下层;两层铅笔的枝数就同样多;原来下层有()枝铅笔?12、红盒子里有52个玻璃球;蓝盒子里有34个玻璃球;每次从多的盒子里取出3个放到少的盒子里;拿()次才能使两个盒子里的玻璃球的个数相等?13、书架的上层有25本书;下层有27本书;爸爸又买回10本书;怎样放才能使书架上、下两层的书同样多?14、甲、已两筐各有西瓜20个;从甲筐取几个放入乙筐中后;乙筐就比甲筐多8个;甲筐现有()个西瓜?15、两筐水果共50千克;如果从第一筐取出6千克放入第二筐中;那么第一筐还比第二筐多2千克;两筐原有水果各多少千克?16、甲、乙两筐共有苹果91千克;从甲筐里取出4千克放到乙筐里;结果甲筐的苹果比乙筐少3千克;求甲、乙两筐原来各有苹果多少千克17、天空中飞来了两排大雁;前排有6只;后排有10只.怎样才能使两排大雁的只是相等?18、两篮鸡蛋;第一篮比第二篮多16个;从第一篮拿出几个放进第二篮;两篮鸡蛋的个数就同样多?19、爸爸买来两箱梨;第二箱比第一箱轻8千克;爸爸要从第几箱里搬出()千克到第几箱;两箱的梨就一样重了.20、明明有12块糖;给妹妹3块后;两人的糖就一样多.妹妹原来有()块糖?21、有甲、乙两堆萝卜.如果从甲堆拿9个到乙堆;甲堆还比乙堆多2个;原来甲堆比多()个?22、军军和英英共有18枝铅笔;如果军军给英英4枝;他们俩的铅笔枝数就相等了.军军原来有多少枝铅笔;英英原来有()只铅笔?23、甲笼子里有12只小兔;乙笼子里有7只小兔;又有13只小兔要放到笼子里;怎样放;两只笼子里的兔子的只数同样多?24、甲、乙两筐各有苹果54个;从甲筐取几个放入乙筐中后;乙筐就比甲筐多10个;甲筐现在有()个苹果?25、两箱图书共178本;甲箱借出12本后;仍比乙箱多6本书;两只箱子原来各装书多少本?26、哥哥与妹妹共有120块糖果;妹妹吃掉8块后;哥哥吃掉4块后;妹妹比哥哥少2块;求两人原来各有几块糖?27、哥哥有10支铅笔;妹妹有6支铅笔;哥哥给妹妹几支铅笔后;两人的铅笔就一样多?28、小丽有7朵红花;小梅有13朵红花;小梅给小丽几朵;两人的红花就一样多?29、第一小组有图书13本;第二小组有7本.第一小组借给第二小组()本;两组图书就一样多?30、两组学生共有16人;一组有学生9人;要使两组人数相等;必须从一组调()人到2组?31、小刚和小明一共有12桔子;小明有8个.小明要给小刚()个;两人的桔子才能一样多?32、食堂里有两袋米共重20千克;第一袋重14千克.从第一袋倒()千克到第二袋;两袋米才同样多?33、第一小队有图书13本;借给第二小队3本;两组图书同样多;第二小队原有图书()本?34、小方有邮票10张;小林送给小方4张;两人的邮票张数同样多.小林原来有邮票()张?35、小猴有10个苹果;小猴对小免说:“把我的苹果给你2个;咱们的苹果个数就一样多.小兔原来各有几个苹果?。
移多补少(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字的组成原理,将一个数字拆成若干个部分;2.初步掌握十以内的加减法;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能够理解马上就要满的数概念。
二、教学重点1.数字的组成原理;2.十以内加减法的运算。
三、教学难点1.马上就要满的数概念;2.计算问题的思考能力。
四、教学准备1.准备十个小球,每个小球上写有一个数字;2.准备一个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拿出十个有数字的小球,向学生展示。
询问学生可以发现哪些规律。
2. 拆数教师写出数字16,鼓励学生拆分这个数字成两部分。
例如:十位是1,个位是6。
3. 构建数字对象教师让学生将1和6的小球拿来,然后组合成数字16。
这种做法叫做“构建数字对象”。
4. 计算教师向学生辅助演示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可以归纳表格,并尝试独自求解计算问题。
5. 理解“马上就要满”的数教师向学生提供一张满数字的数轴。
学生应当感受到数字往往是在慢慢地“往上爬”的感觉。
6. 思考问题教师提供一些数字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解决。
例如,将数字5拆分成三块可以使用哪些加号和减号?7. 练习为了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提高计算水平,教师向学生发放练习册子,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题目。
并归纳总结知识点和解题手段,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及提高计算水平。
六、教学扩展1.可以用其他物品代替小球,例如贝壳、数字牌等;2.可以使用其他工具进行数学教学工作。
例如:PowerPoint课件、计算机软件等。
七、教学总结本节课程的内容相对简单,但是为学生的数学基础打下了重要的基础,能够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练习机会和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完全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教案:《移多补少》课程: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移多补少”的概念,并能用语言表达。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移多补少”的概念及运用。
2. 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步骤: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些物品,如铅笔、橡皮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数量。
2. 引导学生发现,有些物品的数量多,有些物品的数量少。
二、新课导入1. 教师出示两个容器,一个容器里有5个球,另一个容器里有3个球。
2. 提问:如何使两个容器里的球的数量一样多?3. 引导学生思考,并说出“移多补少”的方法。
4. 教师示范“移多补少”的过程,并让学生跟读。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移多补少”的概念。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对“移多补少”概念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能灵活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移多补少”的实例,并进行分享。
2. 在下一节课中,让学生展示他们找到的实例,并一起讨论。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在课后,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一份关于《移多补少》的教案,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步骤中的“新课导入”环节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新课导入环节中,教师出示两个容器,一个容器里有5个球,另一个容器里有3个球,然后提问如何使两个容器里的球的数量一样多。
移多补少60例题1、比一比,哪一行的☆多?怎样移,两行☆的颗数同样多?☆☆☆☆☆☆☆☆☆☆☆☆☆☆2、想一想,怎样移,两行O的个数同样多?OOOOOOOOOOOOOO3、摆一摆,从第二行拿几个☆放到第一行,两行☆的个数同样多?☆☆☆☆☆☆☆☆☆☆☆☆☆☆☆☆4、第一行摆:******第二行摆:〔1〕从第一行拿一个*放到第二行,两行*的个数同样多,第二行应摆〔〕个?〔2〕从第二行拿2个*放到第一行,两行*的个数同样多,第二行应摆〔〕个?5、第一行摆:OOOOO第二行摆:〔1〕从第一行拿一个O放到第二行,两行O的个数同样多,第二行应摆〔〕个?〔2〕从第二行拿2个O放到第一行,两行O的个数同样多,第二行应摆〔〕个?6、小红有6个皮球,小明拿2个球给小红后,两人皮球的个数同样多,小明原来有皮球〔〕个?如果小红拿2个球给小明后,两人皮球的个数同样多,小明原来有〔〕个?7、小朋友排队,第一队有10人,第二队有4人,要使2队人数一样多,应该怎么办?8、天空中飞来了两排大雁,前排有6只,后排有10只。
怎样才能使两排大雁的只是相等?9、小雨有15本故事书,阳阳有7本故事书,小雨给阳阳〔〕本,两人一样多?10、书架的上层有25本书,下层有27本书,爸爸又买回10本书,怎样放才能使书架上、下两层的书同样多?11、甲笼子里有12只小兔,乙笼子里有7只小兔,又有13只小兔要放到笼子里,怎样放,两只笼子里的兔子的只数同样多?12、一班有35个同学,二班有32个同学。
开学以后,又新转来5个新同学,怎样分才能使两个班的人数一样多?13、丁丁有7朵红花,给当当2朵后两人同样多,当当原来有( )朵红花?14、明明有12块糖,给妹妹3块后,两人的糖就一样多。
妹妹原来有( )块糖?15、一个两层文具盒,上层放了12枝铅笔,从上层拿出2枝放到下层,两层铅笔的枝数就同样多,原来下层有〔〕枝铅笔?16、先把下面的图画完整,再填一填。
第一行:△△△△△△△△△△第二行:△△△△△△△△△△△△△△△△第二行给第一行〔〕个△,两行的△同样多17、第一行摆9个圆,第二行摆5个圆,第一行比第二行多几个,第一行移〔〕个到第二行,两行个数同样多?18、小华有10画片,小红有4 画片。
《移多补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作为一名教师,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
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移多补少》。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第三节“数的比较”中的“移多补少”。
具体内容包括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通过移动一个数的一个单位到另一个数上,使得两个数相等,从而进行比较。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移多补少”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移多补少”的方法。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小卡片,上面分别写有不同的数字。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引入,比如有两个篮子,一个篮子里有3个苹果,另一个篮子里有5个苹果,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哪个篮子里的苹果多。
2. 讲解:讲解“移多补少”的方法,通过示例让学生明白如何通过移动一个数的一个单位到另一个数上,使得两个数相等,从而进行比较。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比如比较7和8的大小,学生可以通过移动一个数的一个单位到另一个数上,使得两个数相等,然后比较大小。
4. 应用: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有一个篮子里有8个苹果,另一个篮子里有6个苹果,让学生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使得两个篮子里的苹果数量相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移多补少”的定义和步骤。
七、作业设计答案:9<10,12<13。
答案:将一个橘子从第一个篮子移到第二个篮子,使得两个篮子里的橘子数量相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在掌握“移多补少”的方法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因此在课后我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内容的辅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们尝试解决一些更复杂的问题,比如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并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进行验证。
一年级移多补少练习题答案一年级的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练习一下“移多补少”的题目,这是一种数学游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平均分配的概念。
下面是一些练习题和它们的答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练习题1:小明有5个苹果,小华有3个苹果。
如果他们要平均分配苹果,每个人应该有多少个苹果?答案:小明和小华一共有5 + 3 = 8个苹果。
要平均分配,每人应该得到8 ÷ 2 = 4个苹果。
小明需要给小华4 - 3 = 1个苹果,这样他们就都有4个苹果了。
练习题2:班级里有15个同学,老师要给每个人发2个气球。
如果老师现在有20个气球,还需要多少个气球?答案:15个同学每人需要2个气球,所以总共需要15 × 2 = 30个气球。
老师现在有20个气球,还需要30 - 20 = 10个气球。
练习题3:小丽有7支铅笔,小刚有11支铅笔。
如果他们要平均分配铅笔,每个人应该有多少支铅笔?答案:小丽和小刚一共有7 + 11 = 18支铅笔。
要平均分配,每人应该得到18 ÷ 2 = 9支铅笔。
小刚需要给小丽9 - 7 = 2支铅笔,这样他们就都有9支铅笔了。
练习题4:学校图书馆有24本书,要平均分配给6个班级。
每个班级应该得到多少本书?答案:24本书平均分配给6个班级,每个班级应该得到24 ÷ 6 = 4本书。
练习题5:小华有10个玩具,小强有6个玩具。
如果他们要平均分配玩具,每个人应该有多少个玩具?答案:小华和小强一共有10 + 6 = 16个玩具。
要平均分配,每人应该得到16 ÷ 2 = 8个玩具。
小华需要给小强8 - 6 = 2个玩具,这样他们就都有8个玩具了。
小朋友们,通过这些练习题,你们学会了如何“移多补少”来平均分配物品了吗?记得,数学不仅仅是数字的游戏,它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哦!继续加油,你们会做得越来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