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的形成
- 格式:docx
- 大小:17.41 KB
- 文档页数:2
泰山的形成地质简史泰山,素以“五岳独尊”位列五岳之首而驰名中外。
从泰山的高度看,主峰天柱峰(即玉皇顶)海拔1545米,相对高度1305米,在我国五岳中位列第三位,而何以位列五岳之首?泰山,古称“岱宗”,岱,大也:宗,长也。
又因它雄居我国东方,在我国古代。
“东方”意为“东方万物之始,春始自东方紫气东来”,而“春之初曰泰”,故春秋时期改称为泰山。
自秦代始历代封建帝王每逢登基定位都来泰山“封禅”,从而抬高了泰山的“身价”,使它成为我国名山而位列五岳之首。
从地质角度看,组成泰山山体的岩石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变质杂岩,其年龄距今约2 5亿年,亦当位列五岳之首。
泰山是地壳发展某一阶段产物,它的形成与发展大体经历了古泰山形成、海陆演化、今日泰山形成三个阶段。
地质年代表参见表1。
在距今大约25亿年的太古代末期,地球发生一次造山运动,称为“泰山运动”(五台运动),它使太古代早期地槽阶段堆积的泥砂质—基性火山岩沉积岩层发生摺皱隆起为陆,并形成规模巨大的山系而耸立在海平面之上,古泰山形成。
在古泰山褶皱隆起形成过程中产生一系列断裂、岩浆括动和变质作用,使原先沉积的岩石发生变质,后来又遭受多次混合岩化与花岗岩化作用,才形成今日我们所看到的组成泰山山体的变质杂岩岩石。
古泰山形成之后,又经历了长达18—19亿年的风化剥蚀时期,使古泰山山体地势趋于平缓。
到距今约6亿年的古生代早期,地壳发生震荡运动,使古泰山沉没于汪洋大海之中而进入海陆演化阶段,并在古泰山变质杂岩之上沉积了近二千米厚的海相石灰岩地层。
大约从4.6亿年古泰山再次上升为陆至今,一直处于剥蚀时期。
今日泰山大约在中生代末期到新生代中期掘起形成。
当地史发展进入到距今约2.45亿年的中生代,发生全球性造山运动,在我国称为燕山运动,它使太古代时期形成的稳定的结晶基底发生破裂而解体,构成许多断块凸起与凹陷,这时期古泰山处在泰山断块凸起构造位置上。
在距今约1亿年的中生代末期,由于燕山运动的影响,沿泰山断块凸起的南缘产生数条北东东向高角度正断层,称泰安—大王庄断裂,使处在该断裂北侧的古泰山不断地抬升和遭受剥蚀,把山体高处变质杂岩上面的沉积岩盖层全部剥蚀掉,才使古老的变质杂岩得以重新裸露,形成今日泰山的雏形。
关于泰山的历史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是中国五岳之一,也是中国神山之一。
泰山历史悠久,自古就被赞誉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河入海也知名”。
下面是对泰山历史的问题解答:一、泰山是怎么形成的?泰山是由地质构造运动和洪水沉积构成的。
在地质构造运动中,山体隆起,形成高峰,洪水沉积使得山体逐渐变得平坦。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上升和下降的地层交错,形成了现在泰山的形态。
二、泰山在中国历史中有哪些重要地位?泰山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一方面,泰山被誉为“岱宗”,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
从上古时期起,它就是帝王祭天、祈求国泰民安、恭奉祖先的场所。
另一方面,泰山也是古代政治和军事的重要地标,多次成为统一中国和镇压叛乱的战场。
三、泰山有哪些重要历史人物?泰山的历史人物非常丰富。
从古代神话和传说中,泰山就被赋予了神圣的地位。
玉皇大帝、玄天上帝、文昌帝君等都是泰山的道教神祇。
在现实历史中,许多震撼人心的故事也与泰山紧密相连。
孔子曾在泰山上朝拜天地,孟子则在泰山上辩论“天命”和“人为”的权威理论,史上著名的壮志凌云故事也发生在泰山上。
四、泰山的自然景观有哪些?泰山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底蕴,还有着壮美自然景观。
据史料记载,泰山多云雾、日出云海,给游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以“五岳独秀”、“天下第一奇观”和“神奇美景”等景观最为著名。
五、目前泰山的保护和开发情况如何?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为保护泰山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泰山的保护和开发问题也逐渐受到重视。
在旅游开发方面,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规定,加强旅游管理力度,保护泰山的生态环境,避免破坏和破坏旅游资源。
同时,建立了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旅游体验。
以上是对泰山相关历史问题的解答。
泰山作为中国著名的名山,在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印记。
今天,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泰山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美妙体验。
泰山的形成与演化摘要:泰山是世界级的地质公园,大约形成于三千万年前的新生代中期。
其地层是由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之一构成的,主要是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及各种片麻岩,其中还有许多火成岩体侵入。
变质时代距今24.5亿年,侵入于其中的伟晶岩最古老的年龄是25.86亿年,属于地壳发展史上的太古代。
这时鲁西地区(包括泰山在内)曾经是一个巨大的沉降带或海槽,上面堆积了泥砂质岩层和基性火山岩。
继而又发生了强大的造山运动,即泰山运动,使沉降带原先堆积的岩层褶皱隆起为古陆,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山系。
古泰山露出了海面。
同时伴随着岩层的褶皱产生了一系列断裂、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使原先沉积的岩石发生变质。
在泰山山麓的南缘,出现了一个大致呈东西走向的泰山弧形深断裂。
随后又遭受多次强烈的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逐渐变成了今日在泰山上所看到的各种变质岩和混合岩。
距今约一亿多年前的中生代晚期,由于太平洋板块向亚欧大陆板块挤压和俯冲,泰山在燕山运动的影响下,地层发生了广泛的褶皱和断裂。
在频繁而激烈的地壳运动中,泰山山体沿着百余公里(自今莱芜至泰安市)的泰前大断裂快速抬升。
并在隆起的过程中遭受风化剥蚀。
这时因断块发生了间歇性的升降差异,南部山区猛烈抬升,造成了南高北低的明显掀斜断块山。
泰山在距今六七千万年前的新生代初期,由于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影响,即沿泰前断裂继续大幅度的抬升,至距今约三千万年前的新生代中期,今日泰山的轮廓才基本完成。
关键词:泰山,区域构造,形成演化。
一.科学研究历史早在19世纪末就为国内外地质学者所重视,J.Bergeren(1899)、H.Monko(1903)、C.Airaghi(1902)等人曾描述过其寒武纪地层中的一些三叶虫化石。
1903年美国地质学家B.维里斯(B.Willis)和E.布莱克威尔德(E.Blackweider)在张夏、崮山等地测量了剖面,采集过化石,对地层作了初步划分,其研究成果于1907年正式发表,将张夏、崮山一带的寒武纪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馒头页岩、张夏灰岩、崮山页岩、炒米店灰岩。
泰山的形成泰山大约形成于三千万年前的新生代中期。
泰山的地层是由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之一构成的,主要是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及各种片麻岩,其中还有许多火成岩体侵入。
变质时代距今24.5亿年,侵入于其中的伟晶岩最古老的年龄是25.86亿年,属于地壳发展史上的太古代。
这时鲁西地区(包括泰山在内)曾经是一个巨大的沉降带或海槽,上面堆积了上万米厚的泥砂质岩层和一些基性火山岩。
继而又发生了强大的造山运动,即泰山运动,使沉降带原先堆积的岩层褶皱隆起为古陆,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山系。
古泰山露出了海面。
同时伴随着岩层的褶皱产生了一系列断裂、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使原先沉积的岩石发生变质。
在泰山山麓的南缘,出现了一个大致呈东西走向的泰山弧形深断裂,成为泰山发展变化的肇始。
随后又遭受多次强烈的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逐渐变成了今日在泰山上所看到的各种变质岩和混合岩。
峙立于海平面上的古泰山,经过近二十亿年的长期风化剥蚀,地势渐趋平缓。
到距今六亿年前左右的早古生代,华北广袤地区大幅度平稳下降,古泰山又沉沦于大海中。
大约又经历了一亿多年,古老变质岩的剥蚀面上逐渐沉积起2000多米厚的沉积岩地层。
早古生代末期,整个地区再次抬升为广阔无限的陆地,古泰山隆起为一个低矮的荒丘。
距今二三亿年的晚古生代中晚期,华北地台重又下降,并发生了多次海侵,古泰山成了大海中的孤岛。
而后又继续上升,进入大陆发展阶段,地势高差不大,基本上形成了丘陵地形。
距今约一亿多年前的中生代晚期,由于太平洋板块向亚欧大陆板块挤压和俯冲,泰山在燕山运动的影响下,地层发生了广泛的褶皱和断裂。
在频繁而激烈的地壳运动中,泰山山体沿着百余公里(自今莱芜至泰安市)的泰前大断裂快速抬升。
并在隆起的过程中遭受风化剥蚀。
这时因断块发生了间歇性的升降差异,南部山区猛烈抬升,造成了南高北低的明显掀斜断块山。
最后在山体高处,原来覆盖着的2000多米的沉积岩全部剥蚀掉,古老的泰山杂岩重见天日,开始形成了泰山的雏形。
世界文化遗产泰山的资料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世界文化遗产泰山的资料》的内容,具体内容:泰山(Mount Tai),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级旅游景区。
大家平时会关注吗?关于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泰山(Mount Tai),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级旅游景区。
大家平时会关注吗?关于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世界文化遗产泰山基本概述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素有"五岳之首"之称。
传说泰山为盘古开天辟地后其头颅幻化而成,因此中国人自古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
历代帝王君主多在泰山进行封禅和祭祀,各朝文人雅士亦喜好来此游历,并留下许多诗文佳作。
泰山拥有交横重叠的山势,堆叠厚重的形体,辅以苍松、巨石和环绕的烟云,形成了肃穆与奇秀交织的雄壮景象。
这里出产的灵芝、何首乌、板栗及核桃等特产享誉全国。
而分布于山体各处的20余处古建筑群和2200余处碑碣石刻,使泰山成为世界少有的历史文化与自然相结合的游览胜地。
泰山风景区以泰山日出、云海玉盘、晚霞夕照和黄河金带四景最为出名,现分为幽区、旷区、奥区、妙区、秀区、丽区六大部分,游客可乘坐以岱顶为中心的三条索道上山,或是背起行囊亲近自然,徒步进行攀爬。
泰山是唯一受过皇帝封禅的名山,除此之外,在中国拥有悠久传统的佛、道两教亦在此兴盛。
登高望蓬瀛,万里清风来,泰山以其独特的景致及人文内涵吸引着许多国内外游客,正可谓登泰山而小天下。
世界文化遗产泰山地理位置泰山[1]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地级市)。
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东西长约200公里,南北宽约50公里。
主峰玉皇峰,在泰安市城区北,东经1176,北纬3616。
贯穿山东中部,主脉,支脉,余脉涉及周边十余县。
中国泰山文化中国泰山文化摘要: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古称“岱宗”,形成于25亿年前,是第一次造山运动兴起的大山;它位于山东省中部,华北大平原东侧,京沪铁路中段。
泰山山脉自西向东沿黄河南岸绵延二百多公里。
主峰在山东省省会济南市以南65公里的泰安市境内,海拔1545米。
她东威沧海,西镇大河,山势挺拔,奇峰突兀,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历史悠久,文物众多,雄伟、奇特、古老、秀丽,是我国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载人《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的单位。
关键词:泰山文化正文:(一)景区概况泰山风景区横跨泰安、济南两市,北距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60公里,南离鲁国都城、孔子故乡的曲阜70公里,津浦铁路在泰山西南侧通过,泰肥、泰新、泰宁、泰济等多条铁路、公路在泰山之南交叉。
泰山气候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山下为暖温带,山顶为中温带。
泰山地区文化历史,几乎与整个中华民族同龄,泰山南麓有大汶口文化,北麓有龙山文化遗址,可以佐证,再早些,还有5万年以前的新泰人文化遗存。
更重要的是泰山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成为中国最早的名山,五岳之首,成为历代帝王封禅祭祀的山岳,这个历史贯穿着整个封建社会,因而使它具有至高无上的历史地位。
从先秦时代到中国封建社会结束,前后连续四千年数以百代的帝王或代表帝王的使臣朝拜祭礼泰山,形成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帝王封禅祭礼、百姓朝山进香的路线,即从祭地的嵩里山经帝王驻地的泰城岱庙,到封天的玉皇顶,构成长达十公里的地府——人间——天堂的一条轴线。
在数千年的泰山文明史中,不仅有泰山的封禅史,还有宗教、审美、科研以及农民运动的丰富历史。
尤其在审美发展史上所产生的美学价值是十分突出的,通天拔地的泰山给人以雄伟的美感。
(二)文化意义泰山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象征,泰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泰山山体的视觉形象端庄凝重,雄伟壮丽:泰山的山体形象,给人以高大、厚重、敦实、坚毅、稳固、安定、壮观、壮美的感觉与审美效果。
关于泰山文化的形成及现实意义泰山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被誉为“华夏文化的灵魂”。
泰山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人类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多方面的因素。
在今天全球化的背景下,深入研究泰山文化的形成及其现实意义,对于我们认识、继承和发展中国文化,推动本土文化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泰山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始祖文化之一,它是在华夏民族两条文明线--从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向东发展,与东海相接的地区形成的。
泰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山峰之一,它不仅是中国五岳之一,也是人文特别是宗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从古代夏、商、周三历史时期到春秋、战国、汉唐、明清时期,泰山的文化重要性不断提升,逐渐形成了泰山文化这一高度统一、内涵丰富的文化系统。
泰山文化的形成不仅注重文化的自我内涵的完善,也关注文化交流与融入外来文化的吸收,如早期流传下来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唐宋八大名山”等多个成语,都让我们感受到泰山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卓越的地位。
泰山文化的形成及其现实意义受到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
泰山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一个文化汇聚的中心,人类在这个地区的活动也呈现了多样化和包容性。
泰山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文化交流中,创造并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文化元素,表现了人类的创造力和智慧。
其中,以太阳神崇拜、灵山崇拜和鬼神崇拜为代表的宗教信仰文化,以山水诗、山水画和风景园林为代表的文学艺术,以炫丽的山水民居建筑、土楼和崖居为代表的民俗文化,都是泰山文化的重要内容。
理解和挖掘泰山文化中的这些元素,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内涵。
泰山文化的现实意义与中国必须要适应全球化的时代背景相吻合。
今天,泰山文化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了泰山地区,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目前来看,我们需要准确理解泰山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希望在自信、自尊、自强的同时去了解和吸收世界各地文化的优秀元素,实现君子与小人共世而不疾、有道者与愚者同居而不扰的价值观。
泰山又称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等。
名称之多,实为全国名山之冠。
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
《五经通义》云:“宗,长也,言为群岳之长”。
泰山突兀的立于华北大平原边上的齐鲁古国,同衡山、恒山、华山、嵩山合称五岳,因地处东部,故称东岳。
泰山地处山东中部,泰山南麓,北依省会济南,南临“圣城”曲阜,东连“齐都”淄博,西滨黄河(北纬36°15'3",东经117°6'0")。
泰山形成于太古代﹐因受来自西南和东北两方面的挤压力﹐褶皱隆起﹔经深度变质而形成中国最古老的地层──泰山群;后因地壳变动,被多组断裂分割,形成块状山体。
现每年以0.5毫米的速度继续增高。
它东临波澜壮阔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凌驾于齐鲁大地,几千年来一直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古建筑主要为明清的风格,将建筑、绘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是东方文明伟大而庄重的象征。
几千年来,泰山成为历代帝王封禅祭天的神山,随着帝王封禅,泰山被神化,因而又享有“五岳之长”的称号。
佛道两家,文人名人纷至沓来,给泰山与泰安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
道教称第二小洞天﹐名其岳神为天齐王。
泰山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而被称为“五岳之首”,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的缩影,而今又成为世界珍贵遗产。
泰山风景名胜以泰山主峰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而成。
从祭地经帝王驻地的泰城岱庙,到封天的玉皇顶,构成长达十公里的地府——人间——天堂的一条轴线。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使泰山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气势磅礴的泰山,知名度可与万里长城媲美。
从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到“泰山压顶不弯腰”,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都在不断加深着我们对泰山的向往。
登临泰山,犹如攀登长城一样,成为许多中国人的梦想。
一、泰山的形成泰山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大体上分三个阶段:古泰山形成、海陆演变、今日泰山形成。
1、古泰山形成阶段(25亿年以前),泰山经历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称泰山运动,原先堆积的岩层发生褶皱隆起成巨大的山系,古泰山就是这些山系的一部分。
这个时期最重要地质遗迹就是“科马提岩”。
2、海陆演变阶段(距今6—2亿年),这个时期泰山地区经历三次造山运动,几度沉浮,几度沧桑,形成泰山北侧张夏寒武纪标准地层剖面,其中含丰富的三叶虫化石,是许多生物化石的原产地和命名地。
3、今日泰山形成阶段(距今1亿年——3000万年),这个时期,泰山的新构造运动强烈,形成了今日泰山的基本轮廓,总体地势呈北髙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并且由于泰前断裂、中天门断裂和南天门断裂,使泰山形成南陡北缓,而且南坡形成了泰前、中天门、南天门三级阶梯的态势。
这一时期的泰山运动为雄伟的泰山增添了不少奇观异景,构成了泰山雄、险、奇、秀、幽、奥、旷兼有的综合景观。
二、泰山世界地质公园概况泰山地质公园根据地质遗迹的分布和区域上的组合特点,划分为泰山核心园区和外围园区。
其中核心园区又划分为红门、中天门、南天门、桃花峪、后石坞等5个地质遗迹园区;外围园区又划分为徂徕山、陶山、莲花山等3个地质遗迹园区和馒头山、灵岩寺等一系列地质遗迹考察点,地质公园规划总面积158.63km2。
(一)红门地质遗迹园区1、红门地质遗迹园区位于以红门宫为中央的区域,总面积15.51km2 。
该地质遗迹园区集中了众多贵重的地质遗迹和人文景观。
众多典型的地质遗迹中,除了三叠瀑布、柱状节理形成的万笏朝天、王母池的裂隙泉之外,最具代表性的是在红门醉心石处的辉绿玢岩脉中,有海内外罕见的“桶状构造”,在蒿里山则可观察到晚寒武纪的蒿里山三叶虫化石。
本区的人文景观也极为丰富,主要有岱庙、孔子登临处、红门宫、斗母宫、壶天阁以及经石峪、醉心石等地质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的经典之作。
2、园区主要地质景观——醉心石醉心石位于红门地质遗迹园区,是一种辉绿玢岩脉的桶状地质构造现象,泰山的奇景之一。
泰山是在哪个地方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泰山是在哪个地方》的内容,具体内容: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4200公顷,那么你对泰山的形成过程了解多少呢?下面就让我来给你科普一下泰山...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4200公顷,那么你对泰山的形成过程了解多少呢?下面就让我来给你科普一下泰山是如何形成的。
泰山的形成泰山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演化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古泰山形成阶段、海陆演化阶段和今日泰山形成阶段。
一,在太古代时期,泰山曾经是鲁西巨大沉降带或海槽的一部分,堆积了很厚的泥砂质和基性火山物质。
后来经过泰山运动,褶皱隆起成为巨大的山系,同时发生一系列断裂、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形成了由各种变质杂岩和岩浆岩组成的泰山杂岩。
耸立在海平面上的古泰山,经过长期风化剥蚀,地势浙趋平缓。
古生代初期,华北广大地区大幅度下降,古泰山亦随之沉没到海平面以下,在古老变质杂岩的基底剥蚀面上,沉积了一套近两千米厚的寒武—奥陶纪的石灰岩。
中奥陶世末,在加里东运动的影响下,华北地区整体上升为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期的沉积间断。
至中石炭世初,发生短暂的升降交替,泰山地区处于时陆时海的环境,在中奥陶统的剥蚀面上,沉积了中、晚石炭纪的海陆交互相合煤岩系。
而后,泰山地区持续上升,进入大陆发展阶段。
在中生代期间,于山的南麓产生一条NEE向的泰前断裂,处于断裂北盘的原来古泰山,不断抬升隆起遭受风化剥蚀。
到新生代,泰山继续大幅度掀斜抬升,在山体的高处,把原来覆盖在古老变质杂岩上的沉积盖层全部剥蚀掉,20多亿年前形成的变质杂岩,才又得以重新出露于地表。
直至新生代中期,即距今三千万年左右,今日泰山的总体轮郭才基本形成。
后来在各种外力地质作用的不断侵蚀切割和风化剥蚀下,逐渐塑造成今天雄伟壮观的泰山地貌景观。
东岳泰山“山以岳遵,岳为东最”。
自汉代我国确立“五岳”以来,泰山就居于“五岳独尊”的地位。
我国历代的封建帝王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封禅典礼,文人墨客在这里流连观赏,吟咏赞叹。
到泰山,既可以饱览历史文化的精品,又可以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之美。
异峰突起在华北平原大地上的泰山,山势突兀挺拔,气势磅礴,颇有“擎天捧日”之势,通常被人们看做是崇高、伟大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泰山位于山东省的中部。
泰山从东平湖东岸向东北延伸至淄博市南和鲁山相接,它的主要山峰都在泰安境内,外围的低山丘陵一直延伸到历城、长清、肥城和济南等地,起伏绵延达200多公里,总面积为426平方公里。
人们通常把泰安境内的泰山主峰及其邻近的山地称为“泰山”,而把泰山及其外围的低山丘陵总称为“泰山山区”,它是鲁中山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地质构造分类来看,泰山属于“断块山”,它是在中生代,由地壳断裂上升作用形成的。
从红门宫以南的一天门起,泰山拔地而起,在水平方向仅5000米的距离,垂直升高竟达1300多米;其间形成了三个明显的阶东岳泰山梯,一个在一天门,一个在中天门,另一个在南天门。
泰山是我国古老的变质岩系出露的标准地区之一。
它的古老岩系包括泰山群的混合变质沉积岩层,以及各种成因类型的花岗岩类,基性侵入岩体和岩脉等,它们统称为“泰山杂岩”。
泰山杂岩是太古代的古老岩石,根据同位素测定,泰山群的年龄在25亿年以上,杂岩中的岩体的年龄也在22亿年至17亿年之间。
泰山主峰海拔1545米。
名为“玉皇顶”,又称“天柱峰”,其相对高度为1391米,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带大陆口的第一高山。
它山势峻拔高挺,素有“泰山天下雄”之誉。
泰山有“丽、幽、妙、奥、旷”五大游览区,即山麓的“丽区”、山顶的“妙区”、登山东路为“幽区”、西路为“旷区”,以及分布在山后的“奥区”。
岱庙坐落在泰山脚下,为泰山的正庙,创建年代久远,有“泰即作畤”、“汉亦起宫”的记载,唐、宋、元、明、清历代都有扩建和重修,从而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
泰山研究报告
泰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有重要的地质、地貌和生态价值。
本报告对泰山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质特征:
泰山是一座由花岗岩组成的中生代山系,形成于5000万年前
的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过程中。
泰山地势陡峭,最高峰玉皇顶海拔高度为1545米,是华东地区最高的山峰。
二、地貌特征:
泰山地貌复杂多样,包括峰岭、峰石、洞室、水瀑等。
泰山的地貌类型主要有奇岩怪石、峰峦叠嶂、深峡峰峦、谷隙叠翠等,呈现出壮美的自然景观。
三、景点资源:
泰山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包括南天门、十八盘、中天门、天街、玉皇顶等景点。
泰山的观光点分为主峰区、东峰区、南麓区、北麓区等不同地域,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游览路线。
四、生物多样性:
泰山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动物和植物。
在泰山地区可以发现多种珍稀动物,如野生猕猴、峨眉山羚牛等。
泰山还有各种珍贵的植物资源,如白花秋海棠、银杏等。
泰山的生态系统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保护。
五、文化影响:
泰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自古以来,泰山就是帝王封禅、信仰礼俗的重要场所,被尊为道教、儒家和佛教的圣地。
泰山的文化资源丰富多样,有许多历史古迹和文化景点,如孔庙、曲阜等。
六、旅游发展:
泰山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泰山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
同时,泰山也注重保护环境和文化资源,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古名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济南、长清、肥城、泰安之间。
其南麓始于泰安城,北麓止于济南市,方圆426平方公里。
矗立在鲁中群山间。
泰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1],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又是天然的艺术与历史博物馆。
泰山约形成于3000万年前新生代中期。
泰山区域地层古老,主要由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及各种片麻岩等几种古老岩石构成,距今约24-25亿年,属于太古代岩类。
泰山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
泰山上存有许多人文景观。
据中国古代各朝代文献记载,此山经常是皇帝设坛祭祀祈求国泰民安和举行封禅大典之地。
第一个在此举行大规模封禅仪式的是秦始皇,在泰山封禅祭祀被人认为是天神必将赐予吉祥的“符瑞”,这便形成泰山大典的历代传统。
泰山雄峙于山东中部,古称“岱山”、“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
泰山前邻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济南,面积达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1]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地级市)。
绵亘于泰安、济南、莱芜三市之间,东西长约200公里,南北宽约50公里。
主峰玉皇峰,在泰安市城区北,东经117°6′,北纬36°16′。
贯穿山东中部,主脉,支脉,余脉涉及周边十余县。
泰山最高峰海拔1545米,极顶玉皇顶(玉皇峰)。
五岳之首古人形容“泰山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为五岳之长”。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盘古死后,头部化为泰山。
据《史记集解》所载:“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
”古代传统文化认为,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
古代历朝历代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
古代的文人雅士对泰山仰慕备至。
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
泰山的历史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古名岱山,又称岱宗。
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安市境内,矗立在鲁中群山间,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
泰山是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又是天然的艺术与历史博物馆。
自然地理泰山原名岱山、亦名岱宗。
位于济南、长清、肥城、泰安之间。
其南麓始于泰安城,北麓止于济南市,方圆426平方公里。
主峰位于泰安市境内的玉皇顶,海拔1532.7米。
相对高差约1300米。
地质成因推测泰山约形成于3000万年前新生代中期。
泰山区域地层古老,主要由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及各种片麻岩等几种古老岩石构成,距今约24-25亿年,属于太古代岩类。
鲁西地区(包括)泰山曾是巨大的沉降带或海漕。
造山运动使沉降带上的岩层褶皱隆起为古陆,形成规模巨大的山系,经历长达20亿年风化剥蚀,地势逐渐平缓。
距今6亿年前左右,泰山再次沉入大海,大约又经历1亿多年,整个地区再次抬升为陆地,古泰山隆起为一个较为低矮的荒丘。
距今约1亿年前的中生代晚期,由于太平洋板块向亚欧大陆板块的挤压和俯冲,泰山在燕山运动的影响下,地层发生广泛褶皱和断裂。
在频繁的地壳运动中,泰山山体快速抬升,均近约3000万年前的新生代中期,今天的泰山轮廓基本成型。
气候植被泰山因其高度,气候也呈垂直变化,山下为暖温带,山顶为中温带。
山上多云雾,年均降水量为1132mm,而山下只有750mm。
泰山植被覆盖率达80%,山麓上依次可见落叶林、阔叶针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木草丛,林带垂直界线分明,植被景观各异。
现有种子植物144科,989种,其中木本植物72科433种,草本植物72科556种,药用植物111科462种。
人文景观泰山日出[编辑]人类历史宏观影响泰山山体雄伟壮观,景色秀丽。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盘古死后,头部化为泰山。
据《史记集解》所载:“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
”古人形容“泰山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为五岳之长”。
古代传统文化认为,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
山东泰安泰山文化一、名字由来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远古时始称火山、“太山”。
“岱”、“岱山”、“岱宗”均见于战国典籍中。
《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
”《周礼》:“河东曰兖州,其山镇曰岱山。
”《尚书·舜典》:“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
”而“岱岳”则首先见于西汉刘安及其门客所著《淮南子》之中:“中央之美者有岱岳,以生五谷桑麻,鱼盐出焉。
”后来“岱”就成了泰山的别称。
“岳”,即是高大的山,又是山之尊者,古人便传为群神所居之处。
“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
“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
《易·说卦》“履而泰,然后安”。
“泰”字就有原来的高大、通畅之意引申为“大而稳,稳则安”。
随即出现了“稳如泰山”、“国泰民安”、“泰山鸿毛”之说。
二、历史溯源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刚分。
有一个叫盘古的人生长在天地之间,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
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就这样顶天立地生活着。
经过了漫长的一万八千年,天极高,地极厚,盘古也长得极高,他呼吸的气化作了风,他呼吸的声音化作了雷鸣,他的眼睛一眨一眨的,闪出道道蓝光,这就是闪电,他高兴时天空就变得艳阳晴和,他生气时天空就变得阴雨连绵。
后来盘古慢慢地衰老了,最后终于溘然长逝。
刹那间巨人倒地,他的头部变成东岳,腹部变成中岳,左臂变成南岳,右臂变成北岳,两脚变成西岳,眼睛变成日月,毛发变成草木,汗水变成江河。
因为盘古开天辟地,造就了世界,后人尊其为人类祖先,他的头部变成泰山。
所以,泰山就被称为至高无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之首。
三、气候特征泰安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0 ℃,年平均降水量为688.3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6¼ 平均风力2.5米/秒,极大风速41.3米/秒,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年日照时数为2536.2小时,平均霜期为172.9天,最长霜期为196天,最短霜期为146天。
泰山的形成只要登过泰山的人,无不对自山下至山顶长达九公里的登山盘道,尤其是最后的十八盘印象深刻。
这条从红门到南天门的登天之道,就是沿着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节理密集带而修筑,组经过的一天门中天门和南天门,实际上处于地质作用形成的三个阶梯式台阶。
泰山不仅以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和重要而典型的地质遗迹,是地质学家着迷,而且还以其深厚的文化魅力,和优美的自然景观而令人神往。
泰山的一峰一岭一沟一壑甚至每个石刻碑体,都是亿万年地质历史演化的产物。
是地球历史的珍贵档案。
泰山位于中国山东省的中部。
地处华北平原东侧。
拔起于鲁中南群山之上。
它融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与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于一体,自古就成为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中国首例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名录。
泰山是一个年轻的山脉,至今仍在继续上升,但是组成泰山的岩石却非常古老。
其年代之久远在五岳中居首位。
泰山的地质科学意义十分重要。
自1968年起,已拥有130多年的地质研究历史。
这在国内外诸多名山中是罕见的。
泰山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
可谓几度沉浮几经沧桑。
大约在距今28亿年前的新太古代初期古老陆核裂开,产生巨大的凹陷带,形成了巨厚的超级性、基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即科马提质绿岩建造,是华北地区最古老的地层之一。
它是我国目前唯一公认的具有鬣刺结构和枕状构造的太古宙超基性喷出岩,是研究前寒武纪花岗岩绿岩带和探索地球早期历史奥秘的重要依据,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在距今25亿年前后,鲁西地区发生了强烈的造山运动泰山运动。
原先形成的岩层褶皱隆起,形成巨大的山系,古泰山就是这些山系的一部分,耸立在海平面之上,伴随着岩层的褶皱隆起,产生了一系列断裂,大量的中酸性岩浆侵位,并发生了区域变质作用。
从而逐渐形成了表壳变质岩系和分布广泛的闪长岩花岗岩类的古老侵入岩体,具有明显的期次。
这类岩石约占泰山主体面积的95%以上,是泰山主体组成的物质基础。
由于这些不同岩性和地球化学特征的花岗质岩石的大规模存在,为探索太古宙巨量花岗岩的形成提供了极佳的研究对象,在建立前寒武纪底层系统中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
泰山的形成
只要登过泰山的人,无不对自山下至山顶长达九公里的登山盘道,尤其是最后的十八盘印象深刻。
这条从红门到南天门的登天之道,就是沿着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节理密集带而修筑,组经过的一天门中天门和南天门,实际上处于地质作用形成的三个阶梯式台阶。
泰山不仅以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和重要而典型的地质遗迹,是地质学家着迷,而且还以其深厚的文化魅力,和优美的自然景观而令人神往。
泰山的一峰一岭一沟一壑甚至每个石刻碑体,都是亿万年地质历史演化的产物。
是地球历史的珍贵档案。
泰山位于中国山东省的中部。
地处华北平原东侧。
拔起于鲁中南群山之上。
它融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与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于一体,自古就成为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中国首例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名录。
泰山是一个年轻的山脉,至今仍在继续上升,但是组成泰山的岩石却非常古老。
其年代之久远在五岳中居首位。
泰山的地质科学意义十分重要。
自1968年起,已拥有130多年的地质研究历史。
这在国内外诸多名山中是罕见的。
泰山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
可谓几度沉浮几经沧桑。
大约在距今28亿年前的新太古代初期古老陆核裂开,产生巨大的凹陷带,形成了巨厚的超级性、基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即科马提质绿岩建造,是华北地区最古老的地层之一。
它是我国目前唯一公认的具有鬣刺结构和枕状构造的太古宙超基性喷出岩,是研究前寒武纪花岗岩绿岩带和探索地球早期历史奥秘的重要依据,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在距今25亿年前后,鲁西地区发生了强烈的造山运动泰山运动。
原先形成的岩层褶皱隆起,形成巨大的山系,古泰山就是这些山系的一部分,耸立在海平面之上,伴随着岩层的褶皱隆起,产生了一系列断裂,大量的中酸性岩浆侵位,并发生了区域变质作用。
从而逐渐形成了表壳变质岩系和分布广泛的闪长岩花岗岩类的古老侵入岩体,具有明显的期次。
这类岩石约占泰山主体面积的95%以上,是泰山主体组成的物质基础。
由于这些不同岩性和地球化学特征的花岗质岩石的大规模存在,为探索太古宙巨量花岗岩的形成提供了极佳的研究对象,在建立前寒武纪底层系统中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
耸立在海平面上的古泰山经过18-19亿年的风化剥蚀,地势渐趋平缓。
至距今约5亿2千万年前的古生代初期,华北广大地区大幅度下降,海水侵入,古泰山也随之沉没到海平面以下。
在古泰山的风化剥蚀面上沉积了近2000米厚的寒武奥陶纪海相地层。
代表这个时期沉积的地层是位于泰山北侧的张夏寒武系标准剖面,地层发育齐全,出露良好,含丰富的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研究程度高。
是华北地壳演化历史早古生代阶段的重要地质记录,是我国区域地层对比和国际寒武系对比的重要依据。
在地质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距今约4亿5千万年前的中奥陶世末,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鲁西和整个华北又缓慢地整体上升为陆地。
至距今约3亿2千万年前经过1亿多年的风化剥蚀,海水又逐渐入侵,在中奥陶统的风化剥蚀面上沉积了石炭二叠纪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
而后鲁西又持续上升进入内陆发展阶段。
距今1亿年左右的中生代晚期,在燕山运动影响下,泰山南麓产生了数条北东东向高角度正断层,处于断裂北盘的古泰山一方面不断掀斜抬升隆起,另一方面又遭受各种风化剥蚀,最后在山体的高处,把原来覆盖在古泰山上的2000多米厚的沉积盖层全部剥蚀,古老的泰山杂岩得以重新出露于地面,从而开始形成今日泰山的雏形。
泰山的塑造和形成离不开距今约3千万年前开始的构造运动,它以垂直升降为主,运动的阶段性和间歇性十分明显,这对泰山今天泰山的雄伟山姿有决定性的作用。
对泰山雄、险、奇、秀、幽、奥、旷等自然景观的产生有重大的影响。
位于泰山南麓的北东东向泰山山前断裂在古近纪重新发生强烈的掀斜活动。
北盘的泰山大幅度抬升隆起,并遭受风化剥蚀,而南盘的泰莱盆地则不断沉降接受沉积,由于断块的掀斜,泰山南坡的上升量比北坡大,南坡的侵蚀切割程度比北坡强。
造成了主峰南陡北缓的地貌格局。
在泰山南坡,云步桥断裂中天门断裂和泰前断裂呈阶梯式降落,行程里南天门中天门和一天门三大台阶式的地貌景观,更增强了泰山陡峻高拔和雄伟磅礴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