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空调系统室内状态参数测试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2
建竣表填表说明验收表-12本表用于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
1、“分项工程名称”:按分项工程第一个检验批施工先后的顺序,将分项工程名称填写上,在第二格栏内分别填写各分项工程实际的检验批数量,并将各分项工程评定表按顺序附在表后。
2、“施工单位检查评定”:填写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结果。
自检符合要求的填写“合格”或“不合格”。
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组织审查,符合要求后,在验收意见栏内签注“同意验收”意见。
3、“质量控制资料”:验收的分部(子分部)工程的质量控制资料项目,按资料核查的要求,逐项进行核查。
全部项目都通过,即可在施工单位检查评定栏填写“合格”。
4、“安全和功能检验(检测)报告”:检测内容按单位(子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中相关内容确定摸查和抽查项目。
每个检测项目都通过审查,即可在施工单位检查评定栏内填写“合格”。
5、“观察质量验收”:由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进行现场检查,经检查合格将施工单位填写的内容填写好后,由项目经理签字交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验收。
监理单位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专业负责人组织验收,质量评价为好、一般、差。
验收评价结论填写在分部(子分部)工程观察质量验收意见栏。
验收表-13本表用于分项工程质量验收。
分项工程是在检验批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是一个统计表,没有实质性验收内容。
一是检查检验批是否将整个工程覆盖了有没有漏掉的部位;二是将检验批的资料统一,依次进行登记整理。
监理单位的专业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的专业负责人)应逐项审查,同意项填写“合格或符合要求”,不同意项暂不填写,待处理后再验收,但应做标记。
渝建竣-27本表用于土建与安装工程中需要进行隐蔽检查而在渝建竣表中无专用的隐蔽检查记录表时使用。
项目内容根据隐蔽检查要求进行设置,有试验报告的应记录相应的检测数据、结论、编号。
需要附图说明的应绘制简图。
本表用于检验批质量验收。
3.7空调房间送风状态的确定及送风量的计算在已知空调区冷(热)、湿负荷的基础上,确定消除室内余热、余湿,维持室内所要求的空气参数所需的送风状态及送风量,是选择空气处理设备的重要依据。
3.7.1空调房间送风状态的变化过程在空调设计中,经常采用空气质量平衡和能量守恒定律来进行空调系统的一些能量问题分析 图3-10表示一个空调房间的热湿平衡示意图,房间余热量(即房间冷负荷)为Q (kW),房间余湿量(即房间湿负荷)为W (kg /s),送入m q (kg/s)的空气,吸收室内余热余湿后,其状态由O(h O ,d O )变为室内空气状态N(h N ,d N ),然后排出室外。
图3-10 空调房间的热湿平衡 当系统达到平衡后,总热量、湿量均达到了平衡,即总热量平衡 ⎪⎭⎪⎬⎫-==+O N m N m O m h h Q q h q Q h q (3-43) 湿量平衡 ⎪⎭⎪⎬⎫-==+O N m N m O m d d W q d q W d q (3-44)式中 m q ——送入房间的风量(kg/s ); Q ——余热量(kW );W ——余湿量(kg/s );O O d h ,——送风状态空气的比焓值(kJ/ kg )和含湿量(kg/kg );N N d h ,——室内空气比焓值(kJ/ kg )和含湿量(kg/kg )。
同理,可利用空调区的显热冷负荷和送风温差来确定送风量。
)(O N p m t t C Qq -= (3-45)式中 Q ——显热冷负荷(kW );C p ——空气的定压比热容[ 1.01 kJ/ (kg ⋅K)]。
上述公式均可用于确定消除室内负荷应送入室内的风量,即送风量的计算公式。
图3-11 为送入室内的空气(送风)吸收热、湿负荷的状态变化过程在h-d 图上的表示。
图中N 为室内状态点,O 为送风状态点。
热湿比或变化过程的角系数为sR O N d d h h W Q --==)(ε (3-46) 由上可得,送风状态O 在余热Q ,余湿W 作用下,在h-d 图上沿着过室内状态点N 点且/Q W ε=的过程线变化到N 点。
能效测评所需提供资料
一、资料:
1、全套施工电子版施工图及施工审查图(包括建筑、幕墙、暖通、电气、
给排水、太阳能专业),其中建筑部分图纸包含各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图,门窗大样图;
2、建筑电子版总平面图;
3、建筑节能设计模型、建筑节能计算报告书。
二、纸质资料,主要资料如下:
1、项目立项、审批等文件;
2、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通过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包括建筑、暖
通、电气(包括弱电)、给排水专业设计图及建筑节能设计模型,节能计算报告书);
3、空调系统设计方案,包括空调热负荷及逐项、逐时冷负荷计
算书
4、施工图建筑节能专项审查意见及设计单位的回复资料;施工
图建筑节能工程设计变更文件(包括变更图说、建筑节能设计模型、节能计算报告书和相应的审查文件);
5、涉及建筑节能分部工程的施工图、节能做法施工变更、施工
质量检查记录、节能分部验收记录及各分项的节能验收记录相关资料;。
解读GB50243-2016《通风与空调⼯程施⼯质量验收规范》(3)接上…D.6 室内空⽓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检测本附录温、湿度的检测主要应⽤于洁净室,也可以适⽤于⼀般舒适性空调系统。
D.6.1洁净室(区)的温、湿度测试可分为⼀般温、湿度测试和功能温、湿度测试。
D.6.2温度测试可采⽤玻璃温度计、电阻温度检测装置、数字式温度计等;湿度测试可采⽤通风⼲湿球温度计、数字式温湿度计、电容式湿度计、⽑发式湿度计等。
D.6.3温度和相对湿度测试应在洁净室(区)净化空调系统通过调试,⽓流均匀性测试完成,并应在系统连续运⾏24h以上时进⾏。
D.6.4 应根据温度和相对湿度允许波动范围,采⽤相应适⽤精度的仪表进⾏测定。
每次测定时间隔不应⼤于30 min。
D.6.5室内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原则:1 送回风⼝处;2 恒温⼯作区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如沿着⼯艺设备周围布置或等距离布置);3 没有恒温要求的洁净室中⼼;4 测点应布置在距外墙表⾯⼤于0.5m,离地⾯0.8m的同⼀⾼度上,也可以根据恒温区的⼤⼩,分别布置在离地不同⾼度的⼏个平⾯上。
D.6.6 温、湿度测点数应符合表D.6.6的规定。
表D.6.6 温、湿度测点数D.6.7有恒温恒湿要求的洁净室(房间),应进⾏室温波动范围的检测:并应测定并计算室内各测点的记录温度与控制点温度的差值,分别统计⼩于等于某⼀温差的测点数占测点总数的百分⽐,整理成温差累积统计曲线。
当90%以上测点偏差值在室温波动范围内,应判定为合格。
D.6.8区域温度应以各测点中最低(或最⾼的)的⼀次测试温度为基准,并应计算各测点平均温度与上述基准的偏差值,分别统计⼩于等于某⼀温差的测点数占测点总数的百分⽐,整理成偏差累计统计曲线,90%以上测点所达到的偏差值应为区域温差。
D.6.9相对湿度波动范围及区域相对湿度差的测定,可按室温波动范围及区域温差的测定规定执⾏。
D.7 ⽓流流型的检测D.7.1⽓流流型的检测宜采⽤⽓流⽬测和⽓流流向的⽅法。
通风及空调系统调试方案一、调试目的和编制说明空调调试是通过调试各设备,检验系统的运转情况,进一步调试各区域设备的运转状态以及控制状态,并检验各区域空气调节、排烟系统位置的风压、风量、冷量,以核定是否达到设计工况要求。
二、调试内容空调制冷系统安装竣工并经试压合格后,应进行必要的清洁,完后可进行试运行,进行测定与调整的主要内容有:1、泵、风机、空调机组、制冷机组、冷却塔、风机盘管等设备需逐台单机试运转,试运转期间,考核其各项技术性能参数2、测定各类型风机,空调机组风量和风压。
调整各系统风量的分配,调整好后,将所有风阀手柄固定,并刷漆以作标注。
3、冷热态调试(1)考核并测试加热器、冷却器、喷水室、加湿器、热交换器、制冷机等设备的能力。
(2)按不同设计工况进行试运行,调整至附和设计参数。
(3)测定与调整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使之符合设计规定数值。
三、调试内容和步骤空调水泵单机试运行测试→冷水机组单机试运行测试→冷冻水管道冲洗→空气处理机单机试运行测试→风机单机试运行测试→各个单独的风管系统风量平衡调试→空调系统调试→区域风压测试四、空调系统调试前的重要的检查工作项目1、把已应具有的完整功能安装完毕。
2、电气及控制系统(1)电力供电已正常;(2)电气控制系统已进行模拟动作试验;(3)接地和绝缘已检测合格。
3、相关项目已没有影响调试结果的后续工序。
(1)已具备调试场所,调试安全设施已完善。
(2)水、电源已和将调试的系统接通。
(3)排水畅通。
4、各单项设备试机前,对各机房作全面检查(1)清扫机房的杂物,对机械零部件进行彻底检查和清理。
(2)清洗机械设备的油污,检查设备的润滑情况是否处于良好润滑状态。
(3)手动盘车,机械转动部位必须灵活,无卡住阻滞现象,转动情况良好。
(4)检查电机与机械的联轴器,确认同心度符合要求,无挂碰情况。
(5)检查和确认设备、底座及与基础联接无误、无返松,减振附件无移位。
5、自动控制调节系统(1)敏感元件、调节器、调节执行机构等安装接线完毕,具备调试条件;(2)自动调节装置的性能已达到要求;(3)自动调节系统已进行模拟动作试验。
8。
2。
12通风与空调工程系统调试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通风与空调工程系统调试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06010701、06020801、06030701、06040901、06100601、06061001、06071101、06100904、06110804、06160602、061708022、验收依据说明【规范名称及编号】《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条文摘录】7、通风与空调设备安装(见《风机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11系统调试11.1 一般规定11.1.1系统调试所使用的测试仪器和仪表,性能应稳定可靠,其精度等级及最小分度值应能满足测定的要求,并应符合国家有关计量法规及检定规程的规定.说明:11.1。
1本条文对应用于通风与空调工程调试的仪器、仪表性能和精度要求作出了规定。
11.1.2通风与空调工程的系统调试,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监理单位监督,设计单位与建设单位参与和配合.系统调试的实施可以是施工企业本身或委托给具有调试能力的其他单位。
说明:11。
1.2本条文明确规定通风与空调工程完工后的系统调试,应以施工企业为主,监理单位监督,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参与配合。
设计单位的参与,除应提供工程设计的参数外,还应对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明确的修改意见;监理、建设单位参加调试,既可起到工程的协调作用,又有助于工程的管理和质量的验收。
对有的施工企业,本身不具备工程系统调试的能力,则可以采用委托给具有相应调试能力的其他单位或施工企业。
11.1.3系统调试前,承包单位应编制调试方案,报送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调试结束后,必须提供完整的调试资料和报告。
说明:11。
1。
3本条文对通风与空调工程的调试,作出了必须编制调试方案的规定。
通风与空调工程的系统调试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调试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系统功能的实现。
因此,本条文规定调试前必须编制调试方案,方案可指导调试人员按规定的程序、正确方法与进度实施调试,同时,也利于监理对调试过程的监督。
通风与空调系统的综合效能检测研究,6000字,摘要:一般来说,在检测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状况时,需要综合考量风系统总风量与风口风量、水系统水流量、室内温湿度等,结合三方面实际检测数据,与理论数值进行比较,若在可允许最大偏差数值范围内,则无需进行整修,但若明显超出理论数值,考虑通风与空调系统在某构件存在安装不当、遗失等,需要进行故障排查,以将被检测指标回归到正常数值。
关键词:通风;空调;综合效能;检测研究前言:伴随着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和基础产业的科技进步,我国的建筑中空调系统的应用已经逐渐普及,为我们提供了舒适的工作环境,但是在现代化资源日渐匮乏,能源问题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建筑中使用的空调系统占建筑内的能源消耗比例较高,为保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对技术、管理进行合理调整和能源控制,采用自动化程度更高的节能技术,到达节能效果,加快我国节能型社会的建成。
在人们环保意识逐渐加强的情况下,暖通空调节能降耗问题也得到社会广泛重视。
1、通风与空调系统现场节能检测指标1.1总风量与风口风量通风系统是保障建筑内浑浊空气能够及时更换,降低二氧化碳浓度、烟尘浓度,进而增加新鲜空气的设备,也是建筑能耗中消耗甚多的项目之一,在对其进行检测时,主要是检测出风口风量、总风量、输出功率、理论设计风量、室内换风状况等,在散流器等符合要求下,可以使用风量罩,对通风系统风量进行检测,同时,为了实际通风效果,也可以人工制造烟尘,观察烟尘的散逸情况,以便于能对通风系统的风量具备具体把握。
从空调系统来看,一般对空调系统的气流组织进行综合考量,判断送风口、回风口的风量、风向、稳定性,判断风速、风向、稳定性是否符合既定要求,同时,重视回风口风量的把握,可以尽可能的增加风箱内的室内风含量,从而起到一定节能效果。
1.2水系统水流量空调系统内,需要对冷却水、冷冻水等流量进行的检测,确定水流流速、流速稳定性,检测水泵等的工作稳定性及管网内沿程阻力是否存在异常状况,冷冻水、冷却水流量较高情况下,无疑增加水泵能耗,同时,空调水产生与室内热空气冷凝有关,在空调水流量较大时,空调的负荷一般较大,对空调的寿命及电能消耗均存在不利的状况,除了检测冷却水、冷冻水的流量外,还需要对水道进行抽检排查,以尽可能的防范水流量异常状况。
空调系统综合效能的测定与调整规程第一节通风空调系统1. 工艺流程确定试验项目→试验准备→选定试验位置→综合效能试验→结果分析→系统调整2. 控制要点2.1 需要测定的综合效能试验有以下几点:送回风口空气状态参数的测定与调整;空调机组性能参数的测定与调整;室内噪声的测定;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测定与调整;对气流有特殊要求的空调区域做气流速度的测定。
2.2 进行综合效能前需编制完整详细的测试方案。
3. 质量要求本节适用于通风空调系统的综合效能测定与调整:3.1通风空调系统综合效能的测定应在通风空调设备单机试运转合格后进行。
3.2送回风口状态参数的测量包括风速、气流温度、气流湿度等参数,须采用分割断面法取若干测量点,后求取平均值得到改送回风口的状态参数。
3.3空调机组性能参数的测量包括空调机组的运行电压、电流、转速、风压、总风量及送风温湿度等。
可在空调机组进出口处(直管段)开测量孔进行风管法测量,测量孔应均匀分布(20cm-30cm间距)。
3.4室内噪声测定应在空调系统运行情况下进行,采用带倍频程分析的声级计进行测量;并按照房间面积均分,每50㎡设一点,测点位于中心,距地面1.1~1.5m。
3.5室内空气温湿度测定间隔不应大于30min,主要有以下几个测点:送回风口、距外墙表面>1.5m,离地面0.8m的高度。
3.6空气流速测定应采用测定架固定风速仪,尽量避免人体干扰。
第二节空调水系统1. 工艺流程确定试验项目→试验准备→选定试验位置→综合效能试验→结果分析→系统调整2. 控制要点2.1 需进行的综合效能试验有以下几点:水泵运行参数的测定与调整;冷却塔运行参数的测定与调整;制冷机组运行工况和参数的测定和调整;锅炉运行工况和参数的测定;热交换器运行参数的测定;水量平衡测定。
2.2 进行综合效能前需编制完整详细的测试方案。
3. 质量要求本章节适用于空调水系统的综合效能测定与调整:3.1水泵运行前应确认系统阀门开关情况;在出水管阀门关闭情况下开启水泵记录相关参数,后缓慢开启阀门至设计扬程,测量、记录相关参数,并与特性曲线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