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金融体制及其与中小企业融资的适应性比较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金融体制及其与中小企业融资的适应性比较分析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国金融体制的缺陷对中小企业融资造成了诸多障碍,而美国的金融体制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发展适应性较强。本文主要比较了中美两国金融体制的特点及其与中小企业融资的适应性,从而为中国未来金融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为解决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一定的经验指导。

关键词:金融体制;中小企业融资;金融改革与发展

一、美国金融体制及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1、美国银行体制及其与中小企业融资的适应性[1]

受制于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反垄断思想的传统,美国的银行体制以单一银行制为主,在历史上各州都禁止银行设立分行,银行的经营范围局限于一州范围之内,经营范围比较有限。在此背景下,美国的银行以中小银行为主,虽然这种银行体制存在诸多弊端,但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与发展却十分有利。中小银行为主的银行体制与中小企业特点具有明显的匹配性,对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较为有利。与规模较大的银行相比,中小银行的经营专注于某一有限范围内的中小企业,对本地区的经济环境及企业状况较为熟悉,二者可以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违约及道德风险相对较低。因而,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与具有冒险精神的银行结合在一起,银行为企业提供信用支持,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推手。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经济规模的扩大,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单一银行制的弊端逐渐显露。虽然美国银行体系仍然以中小银行为主,但银行向总分行发展的趋势也很明显。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科技创新仍然在创新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以国家、大型企业为主导的科技创新的优势也很明显。这种多元化的创新模式,客观上也要求金融支持方式的多样化。银行由单一银行体制向总分行制方向的发展趋势,适应了这种多层次的创新活动。

2、美国的混业经营模式与中小企业融资的适应性

美国的金融经营模式经历了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两个阶段。分业经营的银行模式,使银行的经营风险较为集中;混业经营使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经营风险可以通过业务的多元化实现风险分散,从而使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支持更加稳定。

3、美国的资本市场体制与中小企业融资的适应性

美国具有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广度与深度为各类企业

的股权融资提供了巨大便利。多层次的市场结构、多样化的投融资工具,为企业提供融资机会的同时,也为企业的投资风险提供了避险工具。尤其是创业板市场的发展,为中小型创新型企业的融资提供了巨大便利。同时,美国具备全球最为完善的风险投资体制以及活跃的风险投资市场,这就为充满创新开拓精神的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了巨大平台。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美国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为中小企业的投融资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2]

二、中国的金融体制及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1、中国的银行体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与美国银行体制不同,中国银行体制不是单一银行体制而是以总分行制为主。在这种体制下,银行的规模较大、竞争能力较强,同时银行抗风险的能力较大。受此影响,大银行往往注重大客户的开发与维护,大银行与大企业之间也较容易建立起稳定的信用关系;对中小企业而言,大银行往往不太关注,因为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支持往往会增加银行的风险及管理成本。[3]大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总分行制下又缺乏中小银行,这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2、中国的分业经营模式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中国金融采用分业经营模式,与混业经营模式相比风险较为集中,这有利于降低及控制风险规模,与中国金融现阶段的发展基本相适应。但是,这种模式限制了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与金融深化,尤其是在现代金融体系下,也不利于金融机构通过多样化的投资来分散风险。经营模式上的障碍,使中小企业的融资缺乏银行系统的有力支持,因而间接融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缺乏力度。

3、中国的资本市场体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较晚,虽然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资本市场仍不完善,资本市场的结构、层次仍不合理。中国的证券、股票市场是大公司、大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企业融资的重要场所,同时,中国的创业板市场虽已运行但还不成熟。中小企业受制于规模等方面的限制,很难进入到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因而直接融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十分有限。另外,中国的风险投资机制及风险投资市场发展滞后,市场规避金融风险的能力极为有限。市场防范风险能力的低下,使具备创新、开拓能力的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外部环境的支持,同时也没有形成有效的运行模式,这使我国中小企业创新活动困难重重。[3]

三、中美金融体制比较对中国未来金融发展的启示

1、中美两国金融体制的主要区别[4][5]

一方面,美国金融体制以自由市场体制为主,政府干预比较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主体性作用;中国金融行业政府干预较多,尤其是银行带有明显的行政功能,政府的参与往往会使市场的功能发生某种扭曲。

另一方面,中美两国在金融发展水平上存在着较大差距。美国拥有全球最为发达的金融体系,无论是金融的广度,还是金融的深度,以及金融创新能力都领先于世界各国。另外,美国拥有发达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合理的资本市场结构、有效的金融监管框架以及完善的风险控制与防范体系和严格的投资者保护制度。近些年来,中国的金融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仍然与美国的金融体系有较大的差距,资本市场体系不完善、金融产品单一、资本市场结构不合理、金融监管及风险防范和控制体系已经不适应金融发展的水平,投资者的保护制度也十分缺乏。

2、中美金融体制的差异对中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启示[6]

第一,加快金融市场化、金融自由化的步伐,进一步合理实施政府干预,真正使市场力量在金融资源的配置上发挥主体作用。资本具有逐利的本性,追求高利润是资本流动的主要推动力。中小企业具有创新、开拓精神,往往具有好的前景,但也具有较高风险。在市场条件下,对于风险偏好者来说,逐利的本性可驱使其对中小企业进行投资。政府的过多干预,强行改变了资金的流向,扭曲了资金的配置,给中小企业的融资造成了环境上的巨大阻碍。

第二,进一步推进金融经营模式由分业经营模式向混业经营模式的发展转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与国际社会交往的越来越密切,分业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随着中国客户需求市场的多样化发展以及参与世界金融业竞争的需要,对我国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的服务多样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混业经营模式可以使金融服务部门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有效地分散经营风险,促使金融部门向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支持,同时,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分散其所带来的风险,提高金融部门向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进一步优化、发展、完善资本市场体制,提高资本市场体制的运行效率。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优化资本市场结构,改变证券、股票市场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增强金融创新能力,培育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改变金融产品单一的现状;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和风险防范及控制体系,建立严格的投资者保护制度,为投资者创造安全的投资环境;加快建立风险投资市场,为创新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融资平台;加快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从根本上化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来提供有力的支持。